范文 > 范文大全 > 职业生涯规划 > 导航 > 职业生涯规划不是作秀,流于形式后患多

职业生涯规划

职业生涯规划不是作秀 流于形式后患多。

随着我们的知识面不断扩大,我们经常会需要使用到一些范文,好的范文更具有参考意义,在哪里可以找到相关的范文呢?有请驻留一会,阅读小编为你整理的职业生涯规划不是作秀 流于形式后患多,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这两年来,举办职业规划大赛正成为各类高校就业工作的新潮流。近期,向阳职业规划咨询中心接到了多个来自高校就业指导部门的电话,邀请CCDM职业规划师担任该校职业规划大赛的现场嘉宾。然而,在这些职业规划选秀比赛的背后,我们不得不再追问一句,职业规划意识真的深入人心了吗?

日前有媒体报道,调查发现九成蚁族毕业生认为学校应该加强职业规划教育。事实上,热闹的职业规划大赛落幕后,当千万学子真正步入人才市场时,才发现原来手上的职业规划书竟是一张白纸,毫无用处。向阳生涯认为,职业规划不是作秀,如果只是流于形式,必带来各种后遗症。

尽管高校越来越关注毕业生的职业规划教育,但对于高校来说,职业规划似乎越来越像一场形式主义的秀。

自20xx年教育部举办第一届全国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后,全国各省市、各大院校相继举办了大大小小各类职业规划大赛,学生们踊跃参加,各式各样的职业规划方案也呈现出来。虽然上台参赛的同学表现非常优秀,但在台下的有职场经验的人听起来,可行性却值得商榷。正如某500强企业HR所说:这些学生的职业规划方案都太过理想化,很多现实因素他们都不能考虑进去。这一句话,戳破了职业规划大赛的美丽泡沫。

90%的学生写一份职业规划书只是为了完成作业,修满学分,并非真正给自己做一份实用的职业规划方案。事实上,他们也缺乏这个能力。网络上随处可以搜索到职业规划书模板,学生要做的就是下载,填空。在向阳职业规划咨询中心,CCDM职业规划师经常接到这样的电话:请问职业规划书怎么写?、你们这儿可以教我写一份职业规划书么?很多人认为,这就像模板作文一样,职业规划书也是可以套用模板的。各界要求学校要强化职业规划意识,加强职业规划学习,但实际上,由于缺乏受到专业培训的职业规划师来进行指导,很多高校的职业规划教育形同虚设,毕业生的职业规划便成了应付了事的差事。

举办大赛初衷是为了加强毕业生的职业规划意识,增强职业规划技能,然而,每个人的情况千差万别,职业规划的好、坏并无统一的衡量标准,因此,比赛并不能真正的检验职业规划方案的可行性和科学性。

洪向阳多次受邀参与了类似的职业规划大赛,他认为,类似的比赛有助于普及职业规划意识,但对个人的职业规划并无实质性的帮助。比赛考察了参赛人的公共演说能力和ppT的制作技巧,对参赛者职业规划方案的科学性、可行性、精确性,无法做出科学的评估。

洪老师认为,流于表面的比赛,造成的结果弊大于利:比赛成了流于表面形式的自我秀

登台比赛是个难得的展现能力的机会,正因为如此,很多大学生把这个平台看做是难得的亮相机会,是一个展现个人理想的绝佳场所,呈现出来的职业规划方案都非常华丽,职业目标非常理想化。但真正从可操作性、职业切入点和发展通道的设计上来看,往往缺乏可靠、实际的依据及条件,很多现实因素没有考虑进去。因此,与其说是职业规划大赛,还不如说是一场梦想秀。

从个人来说,职业规划的最重要的基础就是对自我的深度了解。但大部分参赛者所选择的方向,几乎都是从外部条件来对其进行定位和评估,比如职业发展前景,是否多金,条件是否足够好等等,甚至有的人只想出名。缺乏自我了解,在未来的职业发展道路上一定会碰上迷茫、停止不前,甚至倒退的问题。作为向阳生涯首席职业规划师,洪向阳强调只有根据自己兴趣、能力特长和价值观规划出的职业发展道路,才是有潜力并且可持续的。

现在的年轻人往往追求快速回报,很多人还没步入社会就开始幻想自己要如何成功。一些学者、评论家都在批判这种急功近利的成功学。这样缺乏科学性、指导性和专业性的职业规划比赛,同样是在变相助长空谈成功学的风气。五年、十年,甚至一辈子的职业发展规划,似乎信手拈来,大家只是片面的追逐成功,追逐一些耀眼的名头,到头来不仅连成功的深义都了解不清楚,就连自己想要什么都还一无所知,所谓的大赛奖项、名次助长了年轻人浮躁的心理,只能让他们更加好高骛远。

另一方面,学校推进职业规划教育,本身也需要具备一定条件。目前,很多高校缺乏具备专业资质的职业规划师。绝大多数从事毕业生就业工作的老师长期在校园里工作,几乎没有什么职场经验。更要的是,他们大部分都没有接受过系统的职业规划师培训、认证。职业规划是一个非常专业的领域,老师要对学生进行指导和引导,不仅自身要有丰富的职场经验,还需要掌握一些专业的咨询、辅导技巧与工具,仅靠在课堂上泛泛而谈是行不通的。

大批毕业生一年年涌入职场,他们迷茫的眼神让人捏把汗。工作三五年后,迷茫、找不到合适工作的问题依然存在,职业规划的缺位,让他们无法获得稳定、成功的职业生涯。向阳生涯认为,职业规划是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根本之道,职业规划不是秀,更不是口号,不论是大学生个人,还是高校,都应问一句:职业规划,我们做到位了么?

Fwr816.coM精心推荐

职业规划不是“秀” ,走形式后患多


举办职业规划大赛正成为各类高校就业工作的新潮流。近期,向阳职业规划咨询中心接到了多个来自高校就业指导部门的电话,邀请CCDM职业规划师担任该校职业规划大赛的现场嘉宾。然而,在这些职业规划选秀比赛的背后,我们不得不再追问一句,职业规划意识真的深入人心了吗?

日前有媒体报道,调查发现九成蚁族毕业生认为学校应该加强职业规划教育。事实上,热闹的职业规划大赛落幕后,当千万学子真正步入人才市场时,才发现原来手上的职业规划书竟是一张白纸,毫无用处。向阳生涯认为,职业规划不是作秀,如果只是流于形式,必带来各种后遗症。

秀象重生的职业规划大赛

尽管高校越来越关注毕业生的职业规划教育,但对于高校来说,职业规划似乎越来越像一场形式主义的秀。

自20xx年教育部举办第一届全国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后,全国各省市、各大院校相继举办了大大小小各类职业规划大赛,学生们踊跃参加,各式各样的职业规划方案也呈现出来。虽然上台参赛的同学表现非常优秀,但在台下的有职场经验的人听起来,可行性却值得商榷。正如某500强企业HR所说:这些学生的职业规划方案都太过理想化,很多现实因素他们都不能考虑进去。这一句话,戳破了职业规划大赛的美丽泡沫。

90%的学生写一份职业规划书只是为了完成作业,修满学分,并非真正给自己做一份实用的职业规划方案。事实上,他们也缺乏这个能力。网络上随处可以搜索到职业规划书模板,学生要做的就是下载,填空。在向阳职业规划咨询中心,CCDM职业规划师经常接到这样的电话:请问职业规划书怎么写?、你们这儿可以教我写一份职业规划书么?很多人认为,这就像模板作文一样,职业规划书也是可以套用模板的。各界要求学校要强化职业规划意识,加强职业规划学习,但实际上,由于缺乏受到专业培训的职业规划师来进行指导,很多高校的职业规划教育形同虚设,毕业生的职业规划便成了应付了事的差事。

专家点评:

形式化的职业规划等于纸上谈兵

举办大赛初衷是为了加强毕业生的职业规划意识,增强职业规划技能,然而,每个人的情况千差万别,职业规划的好、坏并无统一的衡量标准,因此,比赛并不能真正的检验职业规划方案的可行性和科学性。

向阳生涯首席职业规划师洪向阳多次受邀参与了类似的职业规划大赛,他认为,类似的比赛有助于普及职业规划意识,但对个人的职业规划并无实质性的帮助。比赛考察了参赛人的公共演说能力和ppT的制作技巧,对参赛者职业规划方案的科学性、可行性、精确性,无法做出科学的评估。

洪向阳认为,流于表面的比赛,造成的结果弊大于利:

比赛成了流于表面形式的自我秀

登台比赛是个难得的展现能力的机会,正因为如此,很多大学生把这个平台看做是难得的亮相机会,是一个展现个人理想的绝佳场所,呈现出来的职业规划方案都非常华丽,职业目标非常理想化。但真正从可操作性、职业切入点和发展通道的设计上来看,往往缺乏可靠、实际的依据及条件,很多现实因素没有考虑进去。因此,与其说是职业规划大赛,还不如说是一场梦想秀。

从个人来说,职业规划的最重要的基础就是对自我的深度了解。但大部分参赛者所选择的方向,几乎都是从外部条件来对其进行定位和评估,比如职业发展前景,是否多金,条件是否足够好等等,甚至有的人只想出名。缺乏自我了解,在未来的职业发展道路上一定会碰上迷茫、停止不前,甚至倒退的问题。作为向阳生涯首席职业规划师,洪向阳强调只有根据自己兴趣、能力特长和价值观规划出的职业发展道路,才是有潜力并且可持续的。

职业规划成了空谈成功学

现在的年轻人往往追求快速回报,很多人还没步入社会就开始幻想自己要如何成功。一些学者、评论家都在批判这种急功近利的成功学。这样缺乏科学性、指导性和专业性的职业规划比赛,同样是在变相助长空谈成功学的风气。五年、十年,甚至一辈子的职业发展规划,似乎信手拈来,大家只是片面的追逐成功,追逐一些耀眼的名头,到头来不仅连成功的深义都了解不清楚,就连自己想要什么都还一无所知,所谓的大赛奖项、名次助长了年轻人浮躁的心理,只能让他们更加好高骛远。

另一方面,学校推进职业规划教育,本身也需要具备一定条件。目前,很多高校缺乏具备专业资质的职业规划师。绝大多数从事毕业生就业工作的老师长期在校园里工作,几乎没有什么职场经验。更要的是,他们大部分都没有接受过系统的职业规划师培训、认证。职业规划是一个非常专业的领域,老师要对学生进行指导和引导,不仅自身要有丰富的职场经验,还需要掌握一些专业的咨询、辅导技巧与工具,仅靠在课堂上泛泛而谈是行不通的。

大批毕业生一年年涌入职场,他们迷茫的眼神让人捏把汗。工作三五年后,迷茫、找不到合适工作的问题依然存在,职业规划的缺位,让他们无法获得稳定、成功的职业生涯。向阳生涯认为,职业规划是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根本之道,职业规划不是秀,更不是口号,不论是大学生个人,还是高校,都应问一句:职业规划,我们做到位了么?

职业生涯规划:我的未来不是梦


一、前言:

我的未来不是梦,我好好地过每一分钟每当我听到这首张雨生的《我的未来不是梦》。我就会默默地想象我的未来会是怎样的?美好?一帆风顺?我想未来的一切,都不是纸上谈兵、不是梦!是要靠我们的努力、奋斗去兑换的。相信机会永远是留给有准备的人,有志者事竞成!大学的时光如白驹过隙转眼即逝,我要在这有限的时间里,付出无限的努力。行动起来规划自己的未来,将梦想一点一点堆积,成就自己美好的未来!

二、自我分析:

从小开始,不管在学习还是生活上,自己都有家人精心的照顾,一直都习惯了平步青云、理所当然的感觉,以至于到了大学,在各个方面都有巨大的改变,才发现自己在很多方面还有很多的不足,如:独立生活方面.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我深知改变不了环境,只能改变自己。我在这悄然的变化中,不断学习着完善自己,培养着自己各方面的能力,经过近一年的努力、学习,我觉得自己在很多方面都有较大的提高。在性格方面,我外向开朗、乐于助人,诚实厚道,坚持原则、乐观向上、有责任心,不乏耐力和毅力,团队精神优秀,但是,缺点也比较明显,很多方面我比较追求完美,做事不够细心。在兴趣方面,对体育运动有很大的爱好,特别是足球。另外,旅游观光、文娱活动等也较有兴趣。能力方面,思维敏捷、善于与别人交流,语言表达能力较强,但在书写、组织方面的能力有待提高。

三、专业就业方向及前景分析:

我所学的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就业方向有:1、数控机床的安装、调试、编程、操作和维护工作;2、CAD/CAM软件的应用工作; 3、特种加工机床、加工中心的操作工作; 4、传统机械加工; 5、机械加工工艺的编制工作;6、机电设备的维护工作,工厂生产组织、调度、管理工作; 7、机电设备的采购、销售、售后服务工作。就业前景分析:由于机械行业的重要性和庞大规模,需要一支庞大的专业人才队伍。今后一段时间内,机械类人才仍会有较大需求。具有开发能力的数控人才将成为各企业争夺的目标,机械设计制造与加工专业人才近年供需比也很高。从机械行业发展来看,印刷机械、数控机床、发电设备、工程机械等重头产品前景仍看好。除了这些传统工业领域,该行业将进一步向机光电一体化发展,向光加工、环保这样的新兴领域拓展。本专业的就业前景比较良好,发展方向较广。

四、职业选择分析:

1、机械工程师。工程师一直是我梦寐以求的职业,相信这个职业也是很多人向往的。但想成为一个合格的工程师并不是那么简单,需要我们付出很多努力的,为了实现这个梦想我要在在大学期间学好机械专业的专业课,考到作为机械工程师应该具备的证书,让梦想成为现实。

2、行政经理。这个职业似乎与我的专业很不符合,但我认为这个职业的就业前景和薪水水平都是比较可观的,所以我会努力向这个职业发展。我已报名参加行政管理学的自学考试,希望能通过这个途径能圆我的这个梦,我会用不懈的奋斗去换取我的成功。

五、今后的学习计划:

我只想做个简单的学习计划。首先,在学校学习期间,以专业课为主,学好机械方面的专业技能,考过英语四级、计算机等级考试。其次,在自考方面,我会利用在学校的课余时间去学习自考知识,即使在大学三年我未能完成自考,我会在毕业后、工作单位上继续努力获取自考本科毕业证。再次,在学校里、社会上学会更多的为人处世技能,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上立于不败之地。

六、结语:

人要有理想才会有动力,同时我们要找到通往理想的路,我们才能脚踏实地去为理想奋斗。职业生涯规划就是这样的一条路,一条由梦想走向现实的路。制定职业生涯规划固然重要,而更重要的是去实现它,把它转换为现实的行动。为了明天,扬帆起航;展望未来,我会很努力。为自己的的理想不懈奋斗,尽管以后的路还长,但我可以自信的对自己说:我的未来不是梦!

职业生涯规划 我的未来不是梦


美国著名管理专家WilliamJ.Rothwell对职业生涯规划内涵的界定是这样的:个人结合自身情况以及眼前的制约因素,为自己实现职业目标而确定行动方向、行动时间和行动方案。个人在了解自我的基础上确定适合自己的职业方向、目标并制定相应的计划,以避免就业的盲目性,降低从业失败的可能性,为走向职业成功描画最有效率的路径。

在我们所面临的新挑战中,最重要的一个就是如何管理自己。体力劳动者的任务总是由别人给定的,他们只需去做。而知识工作者则要自己确定任务。换句话说,他们必须自己管理自己:挖掘自己的特长,认识自己的工作风格,明确如何才能作出最大贡献,处理好与他人的工作关系,为自己的后半生创造机遇。

很多人将职业规划简单地称为找工作,但实际上,职业规划的意义要更为深远。一份成功的规划将为求职者带来不尽的就业机会和良好的职业发展前景。大部分求职者都对自己未来理想的职业有着美好的憧憬:一个良好的职业应该充满创造性,激励、尊重个人能力的发挥,并为个人发展提供良好的机遇,将事业的最终成功与个人创造性、想像力和愿意成功的意志紧密联系在一起。

因此,在大学的开始阶段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是非常必要的,对于我们未来的成长具有重要意义。刚踏入校门时,很多同学对未来的职业发展路径可能并没有明确的想法,甚至没有思考过这方面的问题,通过课程的学习和老师的指导,相信大家都会受益匪浅,在校期间收获更多的成绩,为未来人生的发展打下更加坚实的基础。

自我分析

我自幼非常热爱舞蹈艺术,很小就开始跳舞,从小学三年级开始接受专业舞蹈教育。刚刚跟着专业舞蹈老师训练时候非常艰苦,一切都从零开始,从简单的压腿、下腰练起。对专业舞者来说,从10岁接受专业训练并不算早,前期的辛苦就可想而知,但凭着对舞蹈的热爱,我坚持走过最艰难的一段时间。后来凭着过硬的基本功,我进入河北艺校专业学习舞蹈,一边专业练习舞蹈,一边学习文化课知识。后考入北京某重点大学,完成我人生最大的一次飞跃,也是目前为止我最大理想的实现。

从身体及各方面的素质来看,我具备学习舞蹈并成为一名优秀舞者的各项条件;同时,我性格比较开朗,喜欢跟同学、老师交流,有较强的沟通和组织能力,在班级担任团支部书记的职务,具备一定的个人能力和素养。

专业就业方向及前景分析

舞蹈教育专业主要培养从事民族舞蹈教育工作的高等专门人才。为全国各地的艺术院校、专业文艺团体、艺术职业学校等输送舞蹈教师;毕业生也可在艺术团体从事舞蹈表演、编导、编辑和研究工作。而民族舞蹈学科本科班的培养目标是为少数民族地区和全国各文艺团体培养和造就得、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是和新时代的新型的少数文艺人才。为社会的现代化建设培养高级的可从事师资、编导、表演的复合型人才。

据文化部教科司的统计,当前包含舞蹈专业的高校共有五类,即专业艺术院校、师范类院校、综合类院校以及某些理工科或文科专业的院校。这些院校不仅是中国艺术研究院的主要招生来源,同时也是毕业生就业的主要去向。而近五年来,中国艺术研究院舞蹈学毕业生的就业中的主要问题体现在人才滞留方面。

从整个舞蹈学科对于理论或史论型人才的需求以及中国舞蹈理论的本体建设来看,舞蹈的理论建设与其它学科相比尚有待提高和完善,但在普通高校中却十分缺少专业舞蹈理论人才和推广型人才的,因此,舞蹈理论专业学生的就业去向理当不困难。

中国艺术研究院舞蹈研究所所长罗斌认为,当前舞蹈理论人才过分集中滞留现象主要原因在于舞蹈学科的发展与实际中对人才需求的标准产生矛盾以及舞蹈教育在观念上的误区。按照当下舞蹈学科的类别划分,主要包括创作、表演、教育和理论四个领域。在以往的舞蹈教育中也较为注重高、精、尖的实践型人才的培养,而缺少基层和普及型的建设。但现实需求中则以全能型或实用型为标准。而这种人才需求标准的原因在于舞蹈学科本身没有一个完整的系统。换言之,当前舞蹈学科的发展方向是在培养不同领域的专业人才,并不是全能型的实用人才,另外,过于关注高、精、尖的人才培养而忽视基层的普及型人才以及实践教育与理论教育的不均衡发展,使得当前的舞蹈理论专业学生在就业时产生学无所用现象。因此,舞蹈学科本身的建设和观念问题导致了目前人才过于集中的滞留现象。

如果按目前舞蹈理论专业学生的就业状况来看,未来可能会出现当前北京舞蹈学院本科生的就业趋势。即是说,人才流动量可能日益增加。原因在于舞蹈理论专业学生在职业选择上与表演、编导等术科学生有所不同,从事舞蹈理论要依附于某一单位,而不像编导或演员那样可以选择自由职业甚至无职业等较为自由的发展空间与走向。再者,舞蹈理论在普通高校的开展以及本身的不够成熟也显示出舞蹈理论人才的空缺与需求。

职业选择分析:

在目前严峻的就业形势下,我们毕业生的择业更趋于理性化,或者说其中掺杂了更多无奈的因素。我们不再坚守以前所谓的师哥师姐们流传下来的就业原则:非北京单位不去,非高校教师不当,非国家级艺术团体不进的择业要求,而是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及时调整期望值,进而找到适合自己的用人单位,实现个人与单位之间的双赢。

目前考研也是毕业生重要的选择之一,正如前面调查问卷显示的结果,有将近三分之一的大学毕业生选择继续深造,可能其中舞蹈类专业所占的比例更小,其他专业选择考研的比例会远远高于此。

近几年,由于竞争日益激烈,同时毕业生自身优势越来越好,用人单位对于舞蹈专业毕业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需要的演员不仅仅要具备基本的专业基础,比如身体的软度、开度,跳转翻等各种能力、技术,还需要演员具备应对编导各种要求的能力,思想要开阔,能够接受各种形式的表演,具有可塑造性。另外,演员认真的工作态度、品性的优良,与其他演员的融洽及团队精神在工作中也十分重要。对于想从事教育工作的毕业生来说,要求更高,在上述种种要求外,还需要加上教育理论知识的深厚功底及交流沟通能力等等方面。

未来三学年的行动计划:

展望未来,我的职业理想是能成为一名优秀的舞蹈老师,传道、授业、解惑,带着一批批同样热爱舞蹈艺术的孩子们、学员们一步步走向成熟,成为专业舞者,让他们用舞蹈感染身边的人,把舞蹈艺术发扬光大。

为了实现成为一名舞蹈教师的目标,我在填报志愿时慎重、认真的选择了舞蹈教育专业。从目前来看,我自身的素质同成为一名舞蹈教师的目标还有很大的差距,主要表现在理论知识和舞蹈功底两方面,但是我会不断努力。会跳舞仅是成为一名优秀舞蹈教师的必要条件,但是能跳好舞不一定能教好学生,因此,对教育学专业知识的学习非常必要。一方面,认真学习专业课知识,特别是比较薄弱的理论知识,不断充实自己,丰富自己,为将来打基础,做准备;另一方面,我会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舞蹈造诣,成为一名让学生敬佩的老师。

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自身的素质非常重要,只有不断深造,才能应对未来竞争的需要,同时也满足未来学生多元化的需求。从我自身的体会而言,我们现在所需要的知识面和对老师的要求都比过去有所提高,一方面由于学生接触的世界越来越广泛,越来越开阔,另一方面,激烈的竞争也迫使学生对自身的要求不断提高,自然而然会对老师提出更高要求。一方面,我们要学好自己的专业课,一名好的民族舞演员首先基本功要扎实;其次,在读书期间多参加各种实践活动,充实自己的舞台经验,尽可能多的参加比赛,因为比赛对演员能力的提高和锻炼都是很有裨益的。

时光飞逝,转眼间大一就在忙忙碌碌的专业课、排练中度过了,我真切的感到时间的珍贵,未来的学习生涯,我会更加珍惜每一分每一秒的时间,努力充实自己,提升自己。大二,我会将重点精力放在专业课理论知识的学习上,不断提高自身理论素养,为未来传道授业打下坚实的基础;大三,我会将自己的舞蹈水平再提升一个层次,让自己成为一名受同学敬佩和尊重的好老师;大四,对于考研来说,会是很重要很关键的一年,我会努力学习基础课程,全力冲刺准备考研,并在学习的间隙尽量多参加一些社会活动,逐步走向社会,让自己不断成熟起来。

结语:

未来的竞争会越来越激烈,不但在舞蹈领域中,各个行业都存在着这样的情况,作为,我们只能选择面对挑战,不断充实自己,同时认清自己,才能迈好走出校园的第一步,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稳健的走好每一步,成为一名合格优秀的竞争型、复合型人才。展望未来,我会很努力,并为自己的理想不懈奋斗,尽管才上大一,但我可以自信的对自己说:我的未来不是梦!

IT人才职业生涯规划


近年来,IT行业发展迅速,IT人才竞争激烈。除了已经投身奋战在IT工作岗位上人外,更有大批后备力量想投入其中。IT这一朝阳产业涉及的范围和领域相当广,同时也是人员流动非常频繁的行业。如何在这种频繁的流动中保持职业的持续稳定发展呢?IT人应该具备什么样的素质呢?什么样的平台对你的职业发展发展有利呢?这些是IT人与准IT人都应该思考的问题。

一、IT哪一领域适合你

李明今年毕业于浙江省某高校的计算机专业。当初报考这个专业也是看中IT的好前景。在校期间,软件、硬件、网络等方面的课程都涉及了。李明也算比较努力上进的,成绩一直不错。但择业时却完全找不到方向了,只知道做专业相关的IT行业,但从来不知道原来IT中还有这么多的领域,就算相同的领域也包含众多不同性质的岗位。李明也不知道哪个适合自己,看到IT方面的差不多就投了简历。

适合做什么不是主观上的想当然,而必须由客观的因素来揭示。这里的客观因素指的就是内在个性。这里的内在个性与生活中的个性或性格是不同的,它指的是职业中的个性,它折射出来的是个人在工作中的心理特征、心理倾向等。通过内在个性的分析,可以得出一个人擅长做什么工作,喜欢以何种方式工作,工作中待人处事的风格以及判断与决策能力的强弱。

众所周知,IT作为一个大的行业,其涉及的范围和领域极广,包括:软件、硬件、网络、通信以及其它的电子方向。IT人与准IT人往往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大学读的计算机专业,虽然所学课程也有所侧重,但实际操作和理论还是有很大的差距。学了很多,但是进入哪一个领域最能发挥自己的能力,以及哪一个领域的发展前景好,自己心里其实并不清楚。只是将就业的方向定位在了IT这样一个模糊的范围内。对于入行没多久的新人而言,这方面恐怕是颇有体会的。

二、解析自身能力架构

刘洋是公司业务骨干,技术一流,参加过公司多个大项目的开发工作。老板对刘洋的表现颇为满意,早就有意要提拔他。之后,公司接到一个项目,老板于是将它交给刘洋负责。刘洋对老板的赏识与栽培心存感激,决定一定要把项目做好。可是事情并不像刘洋想的那么顺利与简单,刘洋以前只是负责技术,对于组织领导团队没有任何经验。项目组中也有一些老员工,很不配合,刘洋也不知道怎么找他们沟通,结果整个项目组的工作效率低下,项目期一拖再拖。老板对颇为不满。刘洋对此感到既无辜又很无奈。

职业顾问认为,个人能力可以分为:硬能力与软能力。硬能力包括:个人受教育情况、专业背景、工作经历与成绩等。软能力主要指沟通协调能力、组织能力、团队协作精神、学习能力等。一个人的能力是从事某项工作的基础。有什么样的能力决定了一个人的处于什么样的层次。但在现实操作中除了适才适用外,还有两个极端。一是自身的能力不被认可,能力达到了但没有找到相应的职位。二是公司提拔时没有考虑到个人能力是否达到,造成职业人高处不胜寒的窘境。高位虽好,但如果能力达不到,很可能遭遇彼得原理陷阱。

具体到IT方面,专业知识与专业背景无疑是为你打开IT大门的钥匙。同时,我们也知道IT是个发展迅速、日新月易的行业,其知识技术更新换代之快是传统行业所无法比拟的。这就要求IT人在拥有突出的学习能力。通过业内企业招聘人才的标准,可以肯定的是IT型的复合人才越来越走俏了。因此,IT人要想有持久的发展应该分析一下,除了专业背景外,自己在其它方面还具有什么样的能力呢,尤其是软能力方面。因为软能力在你的岗位确定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

三、IT行业里的岗位素质要求

王军给人的印象不太符合大部分人观念中的IT人的形象。他是个表现欲和沟通欲望非常强的人。而王军入行两年来一年在研发部工作,周围的同事都善于用代码和机器沟通,却沉默寡言,不善于与人交流。王军在这种环境里觉得很不适应。于是王军离职后应聘进入了IT行业一家知名公司的营销部工作。王军认为这份工作既发挥了自己的技术优势,也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沟通能力,两全齐美。

IT行业所包含的岗位,可以大体上分为四大类:管理类、销售类、技术支持类与研发类。调查显示,沟通能力、团队合作、学习能力、责任感、问题解决能力、诚信、主动性、理解能力、应变能力、抗挫抗压能力、踏实、大局观是这四类岗位都必须具备的素质,但是又各有侧重。例如,对管理类人员而言,沟通能力、责任感、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等四个维度的重要性就超过了对其他维度的要求,而销售类人员则在沟通能力、问题解决能力、主动性和诚信等四个维度上,技术支持类人员在学习能力、责任感、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等四个维度上,研发类人员在团队合作、学习能力、责任感和问题解决能力等四个维度上会有着其他维度所不可比的更高要求。

职业顾问认为,除了最基本的职业核心素质,四类岗位又分别有各自岗位进一步的要求:其中管理类人员对成就导向、时间管理能力和执行力有比较高的要求;技术类人员对态度严谨、时间管理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有进一步的要求;销售类人员除了基本职业核心素质要求外对口头表达、组织能力和顾客导向有相比其它岗位更高的要求;研发类人员对逻辑思维能力、时间管理能力和态度严谨有别于其他岗位的自身要求。

四、发展空间

于桦大学毕业后,一直在一家小软件公司呆了四年。用她自己的话说就是我是和这家公司一起成长起来的。现在的于桦是公司里的业务骨干,成功做了很多项目。四年的时间呆在同一家公司,对于IT这样一个人员流动性频繁的行业来说已经很少见。尤其是在一家小公司呆四年。于桦谈起当时进公司时,自己当时完全是被老板连哄带骗弄进公司的。四年中,虽然公司也在逐步发展,可是速度着实有点慢。老板对于桦虽然不错,可提到加薪就会摆出一副苦瓜脸,可想而知,加薪的可能性就几近为零了。眼见年龄慢慢大起来了,于桦觉得是不是该走的时候了,要趁自己年轻再拼一把,找一家发展空间大一些的公司。

求职的过程中,职业人最常遇到的问题是用薪水与发展空间作比较。笔者认为,二者之间是一种利益分配的问题。薪水代表着眼前利益,而发展空间则代表着长远利益。薪水是会随着一个人的职业的发展有所提升的,因此发展才是硬道理,才是薪水上升的有力保证与根本。与发展空间直接相连的就是企业平台。在选择企业时,也不是以大公司或外资企业就好,发展空间就一定大。职业人必须要明确发展空间是自己职业发展的一条线,可以由很多的阶段和公司平台组成。在某一个平台无法提供发展空间的时候,可以重新选择。

在一项针对IT人的工作状态的调查中,当被问及在什么情况下会选择离开公司,如果可以拿到更加的薪水高居榜首。这体现IT人的一种从业心态。IT是一个年轻化的行业,从业人群年龄大多在20-40之间,同时IT业也是一个人员流动非常频繁的行业。在许多人的眼中,IT人的职业发展在35岁就基本停止了,将发展问题留给了35岁后的自己,所以才会出现上述问题。抱有这种观点的人,将IT的范围缩小到了技术人员方面。即使是这样,这种观点也有不当之处。遭遇35岁劫难的IT人就是因为对发展空间问题没有做好准确地评估与准备才导致问题的出现。如果在前期早有准备,这部分人就会沿着既定的路线发展上去或者在适当的时机完成了相应的转型。

适合的才是最好的。职业顾问建议:IT人应该将IT行业细划为不同的领域和岗位,结合自身的能力和素质,选择其中最适合自己的一个方向,给自己的职业生涯做好相应的规划准备,才能确保职业发展持久而旺盛的生命力。

职业生涯规划漫谈


我刚转到戴尔培训部门的时候,戴尔美国总部派来一位印度裔美国人Rajeev担任销售总监。第一次与他开会的时候,Rajeev就拿出了一份报表,报表显示在戴尔中国公司的销售人员人均销售额只有大约400万元,但是在戴尔美国公司的同样指标是大约250万美元,几乎是那边的六分之一(戴尔不计算增值税在销售额中)

我希望在两年内将人均销售额提高到一百万美元。会议结束时,他提出了目标。

显然,直接给销售人员增加销售任务会遭到每个人的反对,现在需要的是一些双方都喜欢的方案。这个方案就是加快员工的职业发展速度。

戴尔通常是每年进行业绩计划和评估,依据评估结果给予员工认可,主要体现在加薪和提升上。现在则不用等那么久,销售人员只要取得业绩并得到能力的认证,就可以得到提升。当然,获得加薪和提升也意味着能力的提高,当然要承担更多的任务。

假定一位销售人员薪水是5000元,级别是最初级的销售代表,上个季度超出了销售目标500万元,由于表现出色,他被提升至高一级的客户经理,与同期提拔的其他同事得到公司的表扬,名片上也印上了新的职务。当然随着级别的提高,薪水也随之提高了百分之四十,达到了7000元。当然,由于级别的提升,他也需要承担更高的销售任务,销售任务增加的幅度小于薪水增加幅度,仅增加了百分之三十,所以下季度他的任务是650万。

每个季度,都有一批销售人员获得提升,获得嘉奖和加薪,开始承担更大的任务。这样就形成了一个良性的循环,销售人员提高能力,取得业绩,得到认可,然后承担更大的任务。

除此之外,公司加强了员工的能力培养和能力考核,每个季度都进行技术知识和销售技巧的考核。当然还有更加强化的销售过程的管理。

我离开戴尔公司后,有一次来厦门出差,与还在公司工作的老朋友聚餐,其中有一个女士。我还记得我离开公司的时候,她刚刚从大学毕业,从事基层的电话销售工作,就询问她的近况。

在公司还好吗?

很好啊。你离开的时候,我才加入公司,你猜我现在做什么?

已经开始管人了吧?我觉得在两年的时间里,能够成为一个小的部门经理就已经很快了。

不仅管人了,我手下有四个销售主管呢,二十多个销售人员。

升得真快。

赶上好时候了,感谢你们当时的政策,我运气比较好,连续几个季度都完成任务,因此就声得快一点。

那加了不少的薪水了,还有什么打算呢?

如果我再继续表现好一些,我老板答应将我调到上海工作,我一直希望能够到大城市去工作。她看看周围没有外人,就向我透露了她的打算。

恭喜了,难度大吗?

当然不容易,要连续几个季度超额完成任务才可以,但我打算去努力。

员工需要一条具体、清晰的路线指引它们逐渐达到自己的人生理想,这就是职业生涯规划。谈到职业生涯规划,我们都会觉得这是国外的发明。其实并非如此,中国早在汉朝就开始将官员分成七品级,不同的级别有不同待遇,穿着不同的官府,承担不同的责任。每年对这些官员进行考核,根据官员的表现对官员进行提拔。到了清朝,已经形成了非常完善的体系。甚至中国古代的皇帝将这一套方法行之有效地用于后宫的管理,清朝的宫廷就将后宫的女子分成秀女、常在、答应、嫔妃、贵人、皇后等很多级别,根据她们表现,给予晋升,奖励并逐步提高其责任。在职业生涯规划中,有几个关键的要素:

待遇:公司向员工提供薪水,奖金、改善工作条件、提供娱乐和定期医疗检查保证,可以满足最基本的生存需要;享有公司股权,提供保险和稳定的工作环境满足员工的安全需要;对员工发展的承诺、培训、领导团队、参与团队活动、俱乐部可以满足员工归属需要;奖励、表扬、晋升和授予称号满足员工自尊需要。这些都是员工希望得到的,员工得到了职业的发展,就得到了与这个职业阶段相对应的待遇。

表现:是否能够发展自己的生涯呢?就要看员工的表现了,表现来自于绩效考核的结果。每个职位的员工都应该有自己的考核指标,这些考核指标应该是明确、具体的和可以衡量的。员工完成考核指标的百分比就是员工的表现。

能力:IBM的新员工加入公司时,都可以得到一份职业生涯规划,其中有一个卡片,卡片中还列有每个职位需要掌握的能力。能力和表现是能否获得新的职位的双重要求,在得到的新的职位之前,公司应该通过培训体系确保员工得到了与职位相称的能力。

责任:如果员工表现出众并具备相应的能力,获得了提升,待遇和职务也随之提升,当然要承担更大的责任。假如一位员工表现优秀,获得提升,月薪从5000元增加到6000元,一年共计增加了一万二千元的收入。在他个人获益的同时,他承担的任务也应该增加,假如每年多承担100万的销售任务,如果公司的毛利润率是百分之十,这位员工在得到一万二千元收入的同时,他为公司贡献了十万元的毛利润。员工获得发展并承担更大的责任,这是一个员工和公司双赢的结果。

我们来看一下,对于销售人员这条路径对销售人员有什么样的吸引力。

一位年轻的销售人员通过校园招聘加入一家国内的公司,从事销售工作。他的职务是销售代表,开始拜访客户,挣工资令他感觉很好,但在公司里他是级别最低的员工,薪水虽然可以养活自己,但没有积蓄。功夫不负有心人,第一年的努力和辛苦使他业绩出众,他名片上的职务已经升到了客户经理,而其他同时加入公司的同事还是以前的销售代表。不仅是职务上,薪水也加了不少。时间不断流逝,他的职务已经是资深客户经理了,买了车,交了女朋友,薪水和福利也不断增加。但是总是做最基本的销售工作很重复,为什么我不能成为一位主管呢?但是现在的公司并没有那么多机会,也许可以换一家公司。换了公司,成为一个部门的主管,业绩不错,但几年后新来的总监让他很不爽,而且做销售总是出差,也许可以尝试一下其他的工作。跟老总谈了一下,公司正需要一位市场部经理,于是成了这家公司的市场部经理。又是几年过去了,三十几岁了,成了家有了孩子,这时心里却有一些茫然:难道我就这样发展下去吗?这个工作我真的喜欢吗?是我最擅长的工作吗?回报值得吗?

每个员工具体的发展路径并不一样,但也大同小异。这条路径不应该由销售人员趟出来,而是应该由公司铺好。在员工刚加入公司的时候,在每年绩效考核之后都要与员工沟通的,询问他们的理想、他们自己的设想,帮助他们找到自己的事业。

职业生涯规划可以帮助员工不仅仅将目光集中在薪水上,收入只是事业发展的副产品。在人力资源的众多报告中,我们都知道一个员工离开公司,收入只是在第三位或者第四位的原因。更主要的原因是:没有发展机会;不能发挥自己所长;同事(老板)相处并不开心等等。相反,我有很多朋友现在IBM和联想工作了很多年,IBM和联想并不是行业中收入最高的公司,依然吸引他们的其实包含了很多。这些都是与职业发展紧密相关的。

职业生涯规划是公司提供给员工发挥才干、实现理想的舞台。员工既关心这个舞台有多大的发挥空间,他更关心自己在舞台中扮演的角色。职业生涯规划就是将今天的表现与其理想连接起来的一条清晰可见的发展路径。

绩效管理的起点和终点

职业生涯规划本身就是绩效考核的起点。由于职业生涯规划,团队中不同级别的成员拥有独特的能力和职责描述,当任务细分到每个人的时候,首先就应该考虑不同的级别进行任务的分配。绩效考核的第一步就是设置目标。而职业生涯规划就是员工在企业长期发展的路径,这个长期规划是短期目标的基础。如果没有这个长期的规划,短期目标就没有意义。就像爬楼梯一样,如果人们看不到达到楼梯终点后的那扇大门,人们就会觉得一步一步爬楼梯毫无疑义。

职业生涯规划也是每次考核的终点。根据表现的员工获得不同的激励,这些激励也需要反映在职业生涯的发展上。对于表现优秀的员工,公司必须要奖励,对于表现欠佳的员工,公司要进行处理。我们已经谈到,公司不仅仅依赖薪水吸引员工,而是依赖职业发展带来的更多的益处。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