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范文大全 > 成功其实并不难演讲稿 > 导航 > 职业规划:90后求职改变"标签"并不难

成功其实并不难演讲稿

职业规划:90后求职改变"标签"并不难。

平时的生活中,范文需要我们不断地积累,范文能够运用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在哪里可以找到相关的范文呢?在此,你不妨阅读一下职业规划:90后求职改变"标签"并不难,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不知从何时起,人们习惯了以10年来划出分水岭,70后、80后便是这样的产物,而如今90后更是被推上了风口浪尖,成为人们指摘的对象,这其中难免与90后个人成长的背景相关。90后一登场便被贴上了许多标签,诸如不靠谱、幼稚、叛逆、随心所欲等等。一时间,这些标签似乎成了一个贬低情商和智商的代名词,这给即将步入职场的新人无疑造成了不小的心理压力。90后真的就如标签所描述的那样吗?鉴于此,不少90后正在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做着改变标签的努力

网招聘改变不靠谱印象

如今,第一批90后已踏上了寻找工作的征程,由于从小娇生惯养、没吃过苦,有些人不免会暴露出迎难而退的心理,从而出现了一些对待找工作态度散漫、找不到满意的就回家啃老的现象。但是,也并不可以这些个别现象来全盘否定90后,因为他们中绝大部分仍在找工作的大潮中争做弄潮儿,还别出心裁地发挥出网生代的优势,网上求职、微博应聘等形式被他们充分利用,给找工作增分不少。

学姐,这次应聘我和许多大我两三岁的学长学姐同时竞争一个岗位,你能给我些好建议吗?这是财政学专业大四毕业生余骏前不久在微博上给同专业一位学姐的留言。面试的时候,学长学姐的回答确实比我成熟、稳重,不过我也做了很多功课,已经把这家企业的企业文化研究了一遍,还逛了许多关于面试技巧的论坛,现在要做的就是扬长避短了,让HR看到我积极、有创意、有热情的一面。

余骏的这番话,不禁让人觉得这个90后相当靠谱,事实也证明了这一点,他果然杀入了终极面试,和许多硕士生同台竞争。虽然过程中他也出过小失误,没能及时把材料交到HR的手上,但他并没有就此放弃,而是几经周折找到了HR校园宣讲的下一站,把材料当面交给了他,当时他都认出我了,说没想到我会主动追来,冲这股劲儿也会给我个机会。余骏笑着说。刚开始我的父母还不理解,说我成天在电脑上闲玩儿,现在我用事实证明了自己的靠谱。

学合作改变妄自尊大

90后成长于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阶段,他们的父母作为改革开放的第一代受益者,大多为他们提供了较为富裕的生活环境,特殊的成长背景让他们也更自信,甚而有些唯我独尊,这便使得诸如我行我素、特立独行、团队合作意识差等标签落到了他们的身上。因此,不少90后在融入职场后,一方面在改变自己的独行,加强与他人的交流沟通,另一方面也把自己这代人的独特作为一种新鲜的气息带入职场。

陈冬冬刚到某贸易公司工作的时候,穿着带洞洞的牛仔裤,背着打有铆钉的潮包,头发更是染成了黄色的波波头,这样的造型出现在办公室中确实很刺眼,引来议论纷纷。起先她觉得这不过是自己的着装风格,别人看不惯也无所谓,而一次和同事的聊天却改变了她的想法。那位姐姐告诉我,其实她并不是看不惯我的潮,而是在工作场合,职业化的着装是对工作的尊重,也是赢得客户信赖的条件之一,我才恍然大悟,自己以前觉得她们是老古板的想法实在是太幼稚了。从此,她也穿上了套装出现在办公室,不过她的电脑桌面上依然是各种非主流的神情冷峻、着装怪异的长发帅哥,在不影响工作的前提下,还是想保留自己的一些个性,有时我也给同事们讲讲耽美、穿越之类的,她们都挺感兴趣的。

刚工作的时候我也轻狂过,把同事当白痴,给老板留下一种近似疯狂的印象,现在想想挺傻的。刘昊回忆起入职培训时,他的意见没被团队采纳,固执己见的他决定单干,结果熬了几个通宵也没有做完那份设计,而其他同事在合作下完成的案子受到了老板的表扬,那件事对我触动很大,以前觉得自己做什么都能行,碰了钉子才知道合作的重要性,现在我更愿意做参与者,和同事们多交流,大家一起完成一个案子,又有效率又有沟通的快乐。

有了职业规划 不再随心所欲

舆论不断放大90后的反叛、非主流、标新立异,他们中确实存在随心所欲去创业、盲目乐观而不切实际之人,这多半与他们没有丰富的人生阅历,而又普遍受到网络上流行的成功学的影响,加之爆棚的自信心,使得不少人动辄就要做创业家,结果换来的却是空想家的标签。但也不能一概而论,并非所有90后的反传统都是大逆不道,登上职场舞台的他们,也在认真地规划着自己的未来,一步一步地实现梦想。

今年从艺校毕业的姚安毅然决然地放弃了那些人们眼中的传统职业,没有捧着简历去人山人海的人才市场,找一份家长们觉得稳定、靠谱的工作,而是和某舞蹈工作室签约,做了一名舞蹈教师。大二大三时我一直在舞蹈社团任社长,很多成员因为要做实习,或忙出国,就退出了社团,但我却一直坚持了下来,因为我知道自己感兴趣的东西是什么、想要的又是什么。上学期间,姚安就利用课余时间到一些舞蹈工作室做兼职,领舞,甚至打杂之类的工作他都做,跳舞不是我的心血来潮,更不是别人眼中的不务正业,它正是我的职业规划,在打工中我也在了解不同工作室的运作模式,为自己今后的创业打下基础。

现在他每天的生活忙碌而充实,一早起来上网搜索各种各样的舞蹈视频来钻研,自己下载并剪辑舞蹈的配乐,下午和学员们一起练舞,晚上还要看一些关于舞蹈的专业书以及视频,有时一学就是一个通宵。我要趁现在专心练舞,多参加比赛,取得一些成绩来增加自己创业的砝码,以后我也要开办属于自己的舞蹈工作室。姚安胸有成竹地说。

旧标换新标 只需假以时日

现在,不少90后已经加入到实习生的大军行列,这群初出茅庐的年轻人,在企业看来,虽有着初生牛犊不怕虎的自信,却也贴着任性、浮躁、自私、缺乏吃苦耐劳精神等标签。为了改变企业的印象,许多90后在实习中表现出了踏实、肯干,有的人甚至不求实习工资,只求有机会学习、锻炼。

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冯艾楠一周有三天都要早上五点起床去赶班车,到位于开发区的一家外企实习,两个月前,她从BBS上获悉这家企业正在招人力资源部助理,只提供一顿午饭,没有工资,工作地点还在距离学校十分遥远的开发区。她却对此毫不介意,现在不是为了赚钱,而是给自己赚经验,辛苦点儿没什么,能锻炼自己就行。从此,她无论刮风下雨,都保证不缺勤,不迟到。久而久之,人力资源主管们开始让她接触专业技能,教给她一些薪酬制表方法、面试技巧等,有的同学去实习,因为刚开始的端茶倒水感到厌烦而没坚持下来,其实这些也是一种敲门砖。艾楠深有体会地说。

不少业内人士表示,他们欢迎的是主动积极的实习生,许多90后往往前劲儿很足,但是耐力不够,这也是引发他们被标签的原因之一。不过,像艾楠这样的实习生也被贴上了自己找事做、主动去思考等优秀标签。

事实上,各种标签的背后都与90后的成长背景密切相关,一代人因其所处的时代、所生活的环境被贴上一些标签是在所难免的,70后、80后也各自有过,因此没必要过分指摘。总有一天,90后也会成长,摘掉那些不符合职场的老标签,贴上职场所需的新标签,需要的无非是时间和磨炼,大家不妨拭目以待。

Fwr816.coM精心推荐

职业规划:先就业后择业并不明智


在职业生涯发展的过程中,总有一些传统的理论和观念在左右着你的世界观,导致你做出错误的选择;有些人明知自己的选择是错误的,还仍旧用这些理论激励自己,为自己的错误选择寻求理论支撑,以求得心灵上的安慰。由于这些观念已经根深蒂固,当身边99%的人都相信其放之四海而皆准时,你很难再有勇气去推翻他们,而不得不在职场上逆来顺受,没有勇气去追求自己想要的东西,从而最终导致职业生涯发展的失败。专门写给职场新人的职业成长畅销书籍《职场救赎――写给迷茫中的草根族》则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影响你职业生涯规划发展的4大害人谬论。

谬论一:流毒广泛的木桶理论

每个人天生都不是完美的,同样有长处和短处。但遗憾的是,80%的人把80%的重点精力放在弥补自己的短处上面,却对自己的长处视而不见。而中国流毒广泛的木桶理论也成为这些人勇往直前的思想武器:一个木桶能放水的高度不取决于最长的那块板,而是最短的那块板。只要这个木桶里的一块不够高度,木桶里的水就不可能是满的。因此,我们应该去补短,以求滴水不漏,从而获得最大价值。特别是这一理论,经过无数培训师激情四射的演讲,在很多人的大脑里已经根深蒂固!于是,补短也就成为了很多人怀有梦想的人走向成功的必修课,即使撞得头破血流,也不回头!

如果将这一理论运用在企业运营管理方面,会对管理者起到一个良好的警示作用。毕竟企业的运营更强调团队合作,需要各部门的通力配合,哪一方面做得不足,都有可能一着不慎,满盘皆输。因此,对于一个优秀的企业而言,要想稳健发展,更强调协同作战,生产、销售、物流、品牌、技术、管理等各方面必须到位,这样的组织才能360度构建核心竞争力。但这个貌似天衣无缝的理论,如果用在个人职业成长方面,则是对职业发展观念的严重误导!

作为一个成功的管理者,首要的因素是用人所长,而不是用人所短。在德鲁克的著作中,也不止一次提到这个观点。但木桶理论却几乎为所有的中国管理者树立了这样一种思想:只有弥补短处,才能创造更大价值!这种理论在中国企业中被过度放大甚至神化,已经成为严重束缚企业发展及个人职业成长的教条!于是,在一个又一个口若悬河的培训师口中,补短成了重中之重!几乎所有的员工,甚至未出校门的大学生,都在按照木桶理论的指示,拼命地弥补自己的短处,却对长处视而不见!看看你身边的人,明明不善言辞,却想通过做销售的方式提高自己交际能力的人,到底有多少?!更可怕的是,抱有这种想法的人,90%以上都无法在销售方面获得成功,业绩指标平平,内心痛苦不堪,工作两三年之后因为无法胜任而不得不再次进行职业选择!

这个社会,需要的是专才,而不是全才。一个人无论有多完美,也不可能成为全才。每个不同的人,都有不同的长处。因此,因人而宜,用人所长,才是人才成长的关键。同样,对于每一个在职场上打拼的朋友来说,有效发挥自己的长处,比弥补短处更容易获得成功。即使你再努力,你也不可能把你的天生短处变成你的强项!拿自己的短处和别人的强项比,拿鸡蛋往石头上碰,你胜算的几率又能有多大呢?

不是说补短不重要。相比较而言,补短能够使我们达到及格,而发挥优势则能使我们达到优秀。在现实工作中,及格是远远不够的,这只是一个起码要求,让我们不被淘汰;而优秀则会为我们的事业成功贡献更多的砝码。

把80%的精力放在优势上面,把你本来具备优势的东西锤炼得炉火纯青,力争达到90分甚至100分,这才是你独步天下的核心竞争力。而对于自己的弱势,只需要花20%的精力做到及格即可。如果本末倒置,那么,你离失败也就不远了。

谬论二:干一行,爱一行

案例:我在内地一个省会城市,毕业后就进入一家银行工作。当时什么也不懂,看了网上的资料,只知道银行待遇比较好,工作稳定,很多人想进都进不去。我得到了这个机会,同学们都很羡慕我,家里人也都非常高兴而一旦工作起来,事情就不是我想像得那样美好了。我做的是柜台工作,工作量巨大,早8点到晚7点,中午20分钟时间吃饭。中途除了上厕所,时刻都在工作。一年来,我从来就没有任何一个节假日休息过,也从来没有休过两天。每天上班十几个小时盯着电脑,眼睛受不了,不停地流泪。上班时精神过于集中,怕出错,怕赔钱,还怕变态的客户,精神压力很大。每天晚上回到家,什么都不想干,就想睡觉。晚上做梦还是工作,经常从梦里吓醒辛辛苦苦干了一年,我对这份工作实在是讨厌透顶,只想快速逃离这个地方,哪怕随便换一份工作,只要不待在银行就行。家里人也在劝我,希望我调整自己的心态,要有干一行,爱一行的精神。可是,我发自内心地讨厌这份工作,根本就不可能再坚持下去。我到底该怎么办?

当很多人没有办法去全身心地投入工作的时候,我们通常接受到的斥责是没有职业精神,并且告诉你要干一行,爱一行。但实际情况却是,当你因为种种的原因而讨厌一份工作时,你实在没有办法爱上它。否则,让这种痛苦的爱持续你整个职业生涯,你的全部生活将会在痛苦中度过,你的生活也没有任何乐趣而言。

找工作就像谈恋爱一样。如果你只是为了结婚而随便找一个你并不喜欢的人,那么,这种生活将是没有滋味的。同样,如果你为了生存而找一份你并不喜欢的工作,那么,你注定要牺牲你的个人兴趣。

工作的最高境界,就是把工作当成乐趣。正如前文所言。能够做到这一步,你的工作就不再是工作,而是一种享受乐趣的过程。你的工作就不再是被动应付,而是为了享受乐趣而去主动前进。能够把工作当成一种乐趣,你想不成功都难。

有人说,兴趣是可以培养的。这也要看情况。如果你没有强烈的排斥心理,倒是有一些可以培养的可能。但是,如果你实在讨厌那份工作,那么,你是无论如何也培养不了这种兴趣的。就像那个人你第一眼看见就讨厌透顶,又怎么可以培养和对方之间的感情呢?

另外,从职业发展的角度来说,每个人最终的选择都是要在一个方向上坚持几十年。如果选择了你不喜欢的方向,你可以坚持一两年,但绝对坚持不了一、二十年。否则,那种痛苦,只有你自己去承担。

谬论三: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很多人有非常强烈的成功欲望,但这仅仅还不够。有成功的欲望未必就能成功。当失败接踵而来时,很多人也会反思,但他们最终反思的结果,不是将失败归因于职业方向的选择,而是归罪于自己的努力不够。在他们的潜意识里,始终相信勤能补拙、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这样的古训。

努力重要吗?答案是肯定的!努力不一定有回报,但如果不努力,则一定没有回报!

比努力更重要的是什么?答案是:选择!

因为,每个人一生所走的路其实是很有限的,并不是每一条路都适合你。一个人如果用对了地方,再蠢的人都会变成人才;否则,再聪明的人都会变成蠢材。我们前文所说的那个例子:舟舟的智商只相当于几岁的小孩子,如果期望把他培养成数学家,那无异于痴人说梦。但正是这样一位重型先天愚型患者,却是一位无师自通的指挥天才,在音乐领域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一席之地。因材适用,用人所长,选择适合其成长的道路,才是成功的核心前提。有了适合自己的方向,努力才会有意义。相反,如果一开始的方向就错了,你越努力,那么,你离成功也就越来越远。

你能磨成针,除了要功夫深之外,你必须保证你是一根铁棒。如果你天生是一根木棍,到最后,你只能磨成一根棒槌。努力固然重要,但如果没有选择好正确的方向,那么,所有的努力都会白费。

一定要记住:选择第一,努力第二。不要用努力代替选择。否则,只会带你滑向更危险的深渊!

因此,当你失败的时候,你不仅要考虑到自己是否努力,更重要的是,你要认真反思一下:眼前的这条路,到底是否适合你?埋头苦干的同时,也不要忘记停下来,看看脚下的路是否适合自己的方向。

选择,比努力更重要!即使要努力,也要在适合自己的方向上努力,这样你会走得更快,更远!

谬论四:先就业,再择业

案例:老师,这份工作我已经做了两年了当年毕业时就业压力大,网上和报纸上以及学校的老师都开导我们放下心态,先就业,再择业,我也没想那么多,就随随便便找了一份工作工作两年后才逐渐感觉到,我对这份工作非常的不喜欢,成天上班也没劲,纯粹就是抱着应付的心态,两年下来,什么都没有学到我想转行,可是人家招聘都要有相关工作经验的,简历投了几十份,一份面试通知都没有收到,我现在连找工作的信心都没有了,不知道接下来的路究竟要怎么走

在工作中,我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况。由于第一份工作入错了行,而导致一步错,步步错。虽然一个人一辈子不可能从事一份工作,也不可能一辈子不转行,但对于目前竞争极为激烈、求职者整体竞争力不高的情况下,并不是每个人都具有超强的纠错能力。更多的时候,我们遇到的真实情况是,伴随着房价、物价等生存压力的上涨,很多人不得不勉强维持着眼前的这份工作,因为一旦转行,则意味着从头再来,生活的压力将无法承受。特别是对于那些要结婚买房生孩子养父母的人来说,换任何一份工作都要慎重考虑,一不小心,就有可能走到破产的边缘。所以,如果你第一步走错了,以后再想回到正轨上来,则意味着你要承受更大的压力,付出更大的代价。

现在整个社会、媒体、专家等等各种单位都一直在鼓吹先就业,再择业。这种论调不是今年就有,而是多好多年前就出现了,并且屡屡出现,不绝于耳。相信当年各位大学毕业时候,也会有很多人相信了这一点吧?管它呢,骑驴找马,先找份工作挣钱填饱肚子再说!

这是一种貌似真理,实则荒谬至极的说法!而被就业的出现,也说明这种现象背后的利益关系。有过职场亲身经验的人才会知道,第一份工作绝对不仅仅是养活自己这么简单。相信现在在职场上发展不顺的朋友,多半也和第一份工作有关系吧?前面已经说过,男怕入错行。第一步错了,以后就会经常犯错。正所谓一步错,步步错。

为什么第一份工作这么重要呢?原因有三:

1)、先入为主观念的影响。

具体是指,先听进去的话或先获得的印象往往在头脑中占有主导地位,以后再遇到不同的意见时,就不容易接受。举个例子来说,在父母和同学的眼中,A是一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从来不做坏事。假如有一天他做了坏事,大家都不愿意相信这事是他干的。再比如,B君平时是一个嘻嘻哈哈、做事不太正经的人,假如有一天他一本正经和你说一件事,你也不会相信他。

对于求职的大学生来说,这一观念同样会影响你以后的发展。你的第一份工作会对你以后的工作产生影响,你跳槽时,你的新雇主也会通过你的第一份工作经验来判断你是否能够胜任这份工作。曾经有一个大学生,毕业之后想做策划,就找了一家广告公司。刚进公司时,因为文笔不错,被安排到了文案的位子上。而与他同时进去的另外一个人,恰恰因为文笔不好而被安排到了策划的位子上。后来她屡次想转行做策划,但都是因为前一份工作经验的影响,而始终没有得到转行的机会。这样的例子,同样也是这种观念的影响。

2)、用人单位的成本考虑。

知道企业为什么招聘员工时,都要写上工作经验这一要求吗?因为有工作经验的员工,可以不经过培训,直接上岗,会很快为公司创造价值。

知道为什么大多数的企业都不愿意花钱培训新员工吗?因为这帮人都是抱着先就业再择业的心态来找工作,没有长远规划,一旦生存问题解决了,而这项工作又不适合自己,他们会很快跳槽,企业的培训成本也付诸东流!

知道转行为什么这么难吗?一是因为这些人没有相关工作经验,无法直接创造价值,二是培训起来也比较困难,心态已经失衡,思维已经固化。与其如此,倒不如招一名应届生,白纸一张,可塑性强,发展起来潜力更大。

每一份工作都是积累,这样才能让你越来越值钱。如果只是当成跳板,你迟早有一天会跳下悬崖。

3)、时间成本不允许。

现在很多刚出校门的大学生,找不到职业发展方向,而当你让他们做一个职业规划时,他们又说自己还年轻,不着急。现实的问题是,能留给我们折腾的时间,真的是那么多吗?

以北京为例。假如你23岁大学毕业,打算到30岁成家立业,这其中有7年的时间。如果你30岁结婚买房,包括首付、装修及婚礼支出,你最起码要准备30万元(这还是考虑把房子买在五环以外及房价不上涨的情况)。假如你年薪10万,除去生活成本,一年攒7万,那么,你要攒4年。但如果你要达到年薪10万,你最起码要有3年可持续的经验积累。(这里所说的可持续,指的是你在一份工作上积累3年以上,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如果一年半载就跳槽一次,要想达到这个待遇,基本上无望。当然,个别大牛的人除外,这里只考虑80%的普通人的情况。)这样算下来,7年的时间就已经过去,你根本没有时间再去瞎折腾两三年。如果你真的折腾了,想要再回到正道上,你与别人的差距已经拉开了3年甚至更长。我遇到一个案例,工作2年,无目标,到了第三年,才基本上算确定了方向。而与他同时毕业的同学中,有人经过3年的积累,现在已经做到了部门经理的位置上,年薪10万。

这样算下来,你的时间,真的有那么充裕吗?即使你不犯错,7年的时间,也仅仅保证你生存的资本。稍微一出错,你就会滑向破产的边缘。

让每一天、每一小时甚至每一分钟都有进步。工作10年,重复9年,这样的你,还有什么价值可言呢?

还有的人会说,先就业再择业也无所谓,我当年就是这样做的,现在还不照样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工作?对于这种说法,我的观点是:1)、并不是所有的人都具有超强的纠错能力。你要知道,很多人因为第一份工作不利带来的负面影响,在思想上对工作和社会形成了一些负面的认识,这些认识会阻碍他继续前进。2)、如果你一开始就能够选择正确的方向,又为什么非要走弯路浪费时间呢?3)、有可能由此而引发习惯性跳槽。很多人第一份工作选择不利,于是就跳槽。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习惯性跳槽,心态严重变形,无论跳到什么岗位上,都无法安定下来。这种情况,更可怕,影响也更糟糕!

90后员工职业规划与管理分析


提到90后员工,很多老板都称其为自己的痛,大有我本将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的感慨。其实,90后员工绝非想象中那样一塌糊涂,相反在市场竞争需要创新的今天,这个群体具有很大的竞争优势。之所以成为很多老板心中的痛,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员工管理出了问题。 要探究90后的员工管理,首先就必须了解这个群体的特性:

1、90后员工创新能力强

相对于60、70后,90后受到了良好的系统教育,并且生活在较为开放的环境中,尤其是伴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让这个群体的知识面和思维能力都得到了较大的提升。这种提升也使得这个群体具有了较强的创新能力。在企业中,创新能力如果运用得当,将变成企业发展的动力,相反就会变成企业的烦恼。因此,我们常常看到有些员工被称为富有创新精神的优秀员工,而有些员工则会被定义为不服从管理的问题员工,这种现象在90后员工身上尤为突出。

2、90后员工自我实现欲望强烈

在工作当中,90后员工比较容易凸显个性,对待问题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更注重自我价值的实现,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够得到企业的重视,承担更大的责任。鉴于此,他们初期对工作总能表现出非常积极的态度,但这种强烈的自我实现欲望却存在一定的隐患,那就是是否具有足够的能力胜任所承担的工作。在企业中因无法胜任超出自己能力的工作而失去企业信任的例子屡见不鲜。

3、90后员工抗压能力较差

由于长期生活在优越的环境当中,很多90后形成了养尊处优的习惯,这种习惯也被带进了职场中。但职场环境是竞争非常激烈的环境,让习惯了享受优待的他们一时无法招架,常常表现出焦躁、失望、不满的情绪,进而对工作产生很大的影响。

4、90后员工缺少职业规划

90后员工普遍存在的一个现象就是频繁的跳槽,这其中除了自身性格特点和生活压力的原因外,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对自己的职业发展缺少明确的规划。我们都知道,在每一条职业发展的道路上都会存在很多困难。面对这些困难,目标明确的人会想办法解决它,而目标不够明确的人却常常选择放弃,但放弃而选择另外一种工作并不代表着就没有了困难,常常会得到同样的结果。

以上就是90后员工几个典型的特点,也正是这些特点引发了很多问题,并且这些问题将随着90后员工逐渐成为企业主体员工而越来越凸显。作为企业管理者,立足于企业长期发展,应积极面对并解决这些问题。笔者觉得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出改进:

1、真正了解90后员工

了解员工并非是指仅仅知道员工的姓名、年龄、祖籍、爱好等基础信息,而是要掌握员工的性格特点、能力特点、目标期望等能够体现员工个性的信息。掌握这些信息最大的价值在于可对员工提供针对性的管理,使员工发展与企业人力资源战略规划相匹配,达到双赢的结果。要做到真正了解员工,需要对员工性格特点、能力特点等相关信息做系统的数据分析,其中既包括以时间为轴的个人对比数据分析,也包括与他人对比的综合对比数据分析。通过这些数据分析,就很容易总结出员工在哪些方面能够做得很出色,哪些方面做的有所欠缺,从而使其得到最合理的安排和培养。员工扬长避短、各尽其能对企业发展的作用至关重要,对员工个人发展也同样具有很大的价值。

2、指导90后员工职业规划

很多90后对自己的职业规划都缺少清晰的认识,映射到工作上就是频繁的更换公司和职位。前面也提到,每一个职位都存在一些瓶颈,如果没有清晰的目标支撑的话,员工面对这些瓶颈时,很容易会选择放弃。作为管理者,面对员工职业规划模糊的情况,所要做的不应该是任其自生自灭,而是帮助员工找到自己的职业方向,引导其进行职业规划。要实现这个目标,管理者一方面要对员工的相关特质信息有深入地了解,这有赖于上面所描述的对员工相关信息的系统分析;另一方面需要根据员工的工作状态及时对其进行指导,不仅是工作技能上的指导,还包括对职业发展规划的指导。

3、建立积极的奖励制度

很多人会把奖励定义为指物质方面的奖励。物质奖励固然对员工有一定的吸引力,但这种吸引力很难产生持久性影响。奖励的核心思想是要体现企业对员工的重视,所以奖励的方式可以多种多样。例如,有些公司为奖励优秀员工,特意安排优秀员工与总裁共进午餐/晚餐,并可和总裁就一些问题进行交流沟通。这对强调自我价值实现的90后员工来讲,比单纯的物质奖励更有吸引力。奖励制度还应建立在公平、公正的基础上,因为90后员工非常注重自我价值实现,因此对具有奖励性质的东西比较敏感。要想使奖励得到这个群体的认可,需要详细的相关绩效数据做依据,并且这些数据是可以长期保存且便于查询。

4、给予90后员工更多的信任

很多老板常常说90后员工责任心很差,因而不敢给予过多的信任。其实,这个群体的责任心有很大的潜力,只不过需要领导给予一定的重视和引导。由于90后的性格特性,在工作过程中会有很多自己的想法,也会因此犯一些错误。面对这样的员工,我们有些老板就会疏远他,不敢把更多的工作交给他来做,而员工受到这样的待遇后也会因为自己受到冷落而变得渐渐消极,也就造成了我们前面所提到的结果。如果在员工犯了错误的时候,领导能够帮助其分析错误的原因和指导改正,给予一定的重视和引导,那员工的积极性和责任心就很有可能会被激发出来,从而出色地完成工作。

我们总是害怕危机发生,却又常常不能避免。对90后员工的管理亦是如此,它必将成为企业发展道路上的一个瓶颈,如何突破这个瓶颈,转管理的危为发展的机,关键还要看企业管理者的认识态度和管理思想的实践程度。

90后新生六成有职业规划


9月,又到大学新生入学时,因为教育环境的不断变化与改革、复杂的社会信息对孩子成长的冲击,每届学生身上都带有一些不同的时代烙印,这一届新生与往届有什么不同?记者带着问题,走进了大连理工大学。

昨日下午,大工机械工程学院20xx级新生辅导员王杨刚从新生寝室走访回来,正跟身边的两名学生干部聊着这届学生身上的变化。以前新生入学的状态用茫然两字形容最贴切,而现在的学生头脑中藏着各种各样的想法,甚至,六成学生是揣着职业规划走进大学的。王杨告诉记者,虽然现在许多人对90后颇有争议,但这群孩子们却给了老师很多惊喜。

家长假期帮孩子恶补自理能力

有人说90后孩子离不开父母的保护,观点很片面。不能说他们没有缺点,一些新生不会洗衣服、不会钉扣子、依赖父母给铺床独立生活有点吃力,但他们的适应能力超出了老师的想象,这是跟往届学生不同的地方。

王杨回忆,5年前新生入学时,不少家长不放心,怕孩子干不好这干不好那。今年新生入学,一名新生最多由8位家长护送过来,乍一看跟从前没啥区别,但仔细了解后发现,家长跟着孩子来大连是顺便旅游,而不是帮孩子分担内务。王杨在了解学生情况时,发现不少家长都有意识的在假期当中,给孩子恶补自理能力,女生通常学习做饭、做针线活,男孩则学习干家务。

即使是生活能力稍差些的学生,他们也能迅速融入大学生活,这也是家长放心离开的原因。入学才四天,不会洗衣服的学生也开始学着洗了,平时在家不干活的学生也开始擦地、擦玻璃了。

王杨告诉记者,学生的变化主要缘于家庭教育观念的变化,以前的学生家长最关心孩子吃得好不好、住得好不好,从这些生活基础的角度出发关心孩子,现在的家长则把目光放在孩子的锻炼和发展上。最明显的表现是,以前总有家长怕孩子吃苦,今年学院有360名新生,军训没一个请假的,家长来电话说一定要让孩子锻炼意志,否则孩子永远长不大。还没开始军训,学生也表态即使身体不舒服,也要跟着一起去操场,哪怕帮大家拿水、递毛巾,也要跟着集体,这种渴望融入集体的适应力是老师没想到的。

机械学院不再缺跳舞高手

每年迎新生,学生干部之前都已看过新生档案,学生会各部门会根据档案,提前物色有特长的新生作为候选。王杨说,4年前,文艺部干部接到一个才艺突出的新生,会兴奋得大喊几声,像挖到宝一样;现在,走访学生寝室时不经意聊几句,一下午就发现了5名钢琴过九级的学生。过去,机械学院的女生少,办文艺晚会时想找几个会跳舞的女生很难,现在,问谁会跳舞,不少人举手。

现在随意在班级中问几名学生,他们都会有自己的特长。学生们因为各自的不同特点,会在学校内迅速找到一些可供交流的话题,形成一种集体协作的氛围。王杨说,就拿将要举办的新生诗朗诵比赛来说,口才好的、文笔好的、组织能力强的学生聚在一起进行头脑风暴,能够在很短时间内拿出一套参赛的策划方案。

王杨说,现在很多学生知识面比老师都广,创造性思维能力比以前的学生强很多。这与高中教育环境的变化有关,现在许多高中在教育过程中,越来越注重学生创造力的培养,渗透了一些科学与实践相结合的有趣课程。而且,每到假期,学生都要参与自己感兴趣的社会考察活动,这是从前没有过的环境。

刚来就请教就业去向问题

在王杨的电子邮箱里,积攒了几十封家长发送过来的电子邮件,其中有七封是新生报到之前就收到的。我真的很意外,以前哪有家长会给老师发电子邮件啊,沟通都是通过手写信件或是打电话,现在用的则是电子邮件、 Q Q、 M S N现在的学生和家长不仅在使用信息渠道方面进步了,对于学生大学生活的规划,也看得更远了。

王杨告诉记者,前些年,家长把孩子送到学校时,主要是嘱咐老师帮忙看管孩子的学习、照顾孩子的生活,很少有人会设想将来孩子能发展成什么样。但现在,许多家长在带孩子报到时就着重提到,孩子高中时做过什么社会实践、上大学前参与过什么公益活动,并且跟老师商量孩子未来的职业规划。

听报告时,不少家长站起来提问,大连市有关机械制造的企业都有哪些、学校会不会安排学生接触企业等,而不是像从前那样只关注寝室的条件好不好、图书馆的规模大不大。王杨说,学校给每个班级都配了一个班导生,负责指导新生的生活困惑,但学生刚入学最先提问的竟是毕业去向。

现在,职业生涯规划已经深入人心,学生走进大学时,再也不是将来干啥将来再说的状态了,多数学生都是带着想法走进校园的。这样的学生将会带着目标,在大学时光完成自我能力的升级与打造,当他们迈出校门走向社会时,将会是一批非常优秀的人才。王杨微笑着说。

90后应届生职业规划标准:适应社会


90后应届生现在踏入或者准备踏入职场了,很多人都会觉得很担忧。而很多90后应届生职业规划对于他们自身来说很满意,但是用人单位却是不敢苟同的。

应届生职业规划有模有样

期待月薪2000元以上

在采访中,记者得知现在正是90后进入职场的准备期。很多同学纷纷表示,现在招聘会越来越多了,是个找工作的好时机。反正现在我身边的这些人,都是希望通过第一份工作积累一些社会经验,然后再跳槽。大四同学李然告诉记者:但是对第一份工作的薪金方面还是有一些要求的,就是2000多元。说完,李然还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毕业进入职场后,改头换面就是一大笔开销,拿了工资还想多买点自己喜欢的东西,再时不时和同学聚聚,玩玩如此算来,2000多元只够维持他们的日常生活开销。这还得是家是本市的,不算房租和吃饭的钱呢。所以,工作薪金最起码要在2000元以上啊!李然和她身边的同学都这样认为。

这时候既是招聘的旺季,也是考研、考公务员复习的黄金冲刺阶段。在走访中记者了解到,想通过考试找工作和通过招聘找工作的学生比例大概为1:1.现在就业压力这么大,趁着这最后一年复习,如果能考上研究生,也是给自己以后就业增加一个砝码。考公务员就更容易理解了,考上了就是一个金饭碗,而且还有很多岗位只招收,所以我们更得抓住机会!同样是大四的刘同学向记者说。

而说到对自己未来的职业规划,他们中的多数人都对自己的人生、对自己的未来有着清晰的规划。毕竟我们的人生还是要我们自己去负责,去闯。李然坚定地说:无论是踏上职场生涯,还是继续求学之路,我们都在为能有一个更好的未来而努力着!

对待工作无所谓

用人单位很忐忑

现在的90后,找工作真挑剔!看着他们无所谓的样子,都不敢录用了!一位在企业负责招聘工作的王先生说着自己的无奈。尤其是一些家里比较有钱的 90后,根本就不把工作放在眼里,只注重工作是否好玩、是否轻松,动不动就炒老板的鱿鱼!王先生感叹道。他还和记者举了个例子,前一段时间,他们通过招聘录用了一名毕业生,其实,我们企业也不排斥年轻人,他们的加入更能带动大家的热情,又有朝气。这入职手续都办完了,我们也有老人儿带她,逐渐交给她一些工作任务。可是过了两个月她突然找到我说要辞职,然后也没交接工作就直接不来了!王先生非常无奈,工作只得再交给其他人继续跟进,无形中增加了不少麻烦。

记者也电话联系了一些在企业负责人事工作的HR,他们都有一个共识:现在的90后的确是年轻的新一代,和以往录用的人对工作、公司的要求都大不相同。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HR说,现在的孩子找工作,已经不是以前的求职者把自身未来的发展放在第一位,年轻吃点苦挨点累也无所谓的心态了。他们更多的是看重企业的待遇、福利、假期能否保证,这也让很多HR非常苦恼。毕竟现在已是90后就业的高峰期,为能聘用到合适的人才,只能在适度的范围内改一改公司的规章制度了。

个性固然重要

更要适应社会

面对即将到来的就业招聘会高峰,学校的老师对这些90后的学生们也有很多想说的话。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招生就业处白日东副处长告诉记者,其实这些 90后的学生们面对更严峻的就业压力,一方面是金融危机的影响还没有完全退散,另一方面是现在大学生普遍化,让大学毕业生没有了往日的优势。白处长认为,现在的90后身上还有很明显的孩子气,性格过于娇气、懒惰,而且专业知识不够扎实。当然,不能说所有的90后学生都是这样,他们身上也有很多优势,比如在面对他们喜欢的事情时,他们都非常钻研,像是网络、计算机方面他们就非常在行,而且在面对新事物时,他们往往表现出很强的适应能力,其实这些都是他们求职的砝码。白处长笑着说。

同时,白处长建议准毕业生们首先要做到对专业知识的扎实学习、牢固掌握,这样才能学以致用;其次,要有职业认知,对自己以后的职业生活做一个规划。比如,三年后我要达到一个什么水平,五年后我要达到什么职位,十年后我要有什么样的能力。有了目标和方向,工作起来才能更有动力。基于此,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已经开设专门的职业规划课程,并作为必修课让大家系统的学习,为学生以后工作打好铺垫。

不可否认,时代的特征会在某一代人身上刻下深深的烙印,这也许是90后这一标签的由来。然而,撕下这个某种程度上来说带有戏噱意味的标签,他们,也是有活力、有朝气、有主见的年轻人。白处长坦言,希望社会能给90后的孩子们更多的时间让他们成长。相信,90后的时代可以更精彩。

应届生职业规划是对未来人生的规划,切忌好高骛远。从来都被印上了不靠谱的标签,要想撕掉这个标签,并不是一天两天都能做的的。90后应届生,你们准备好了吗?

80后职业规划


调查显示,80后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设计发展道路主要集中在行政事务管理、企业经营管理、专业技术服务。

对此,记者概括了80后职业生涯规划设计三条通道:一、未来的职业发展方向是做一名管理者,通俗地说就是做官。二、未来的职业发展方面是做一名经营管理者,通俗地说就是做老板。三、未来的职业发展方向是做一名专业技术工作者,通俗地说就是做专家。

80后的大学生在大学学习过程中,可以在测试自己的能力倾向以及兴趣、爱好的基础上,确定自己将走哪条通道,是想做官、做老板,还是做专家,然后根据各通道的能力素质要求,再进行有针对性的准备,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精力以及实践方向,为成功就业打好基础,为自己职业生涯发展明确方向。

80后职业生涯设计有三条基本通道

做官:当公务员或从事行政管理工作

如果确定今后的发展方向是考公务员,或者是从事行政管理工作,那么在校期间就必须要做以下功课:

一是积极创造条件入党,争取早日加入中国共产党。

二是积极参加团组织、学生会、学生科协、学生社团等各级组织。在组织内部,认真工作,学会与人相处,学会面对和处理各种矛盾,学会协调平衡各方关系。

三是广泛学习有关管理学、心理学、社会学知识,并积极参加各种会议、报告,熟悉了解各种社交礼仪,熟悉了解国情、民情,了解国家的大政方针。

做专家:从事科学研究或教学工作

如果确定今后的发展方向是当专家,从事科学研究或教学工作,那么在校期间必须要做以下功课:

一是认真学习专业课,每门专业课都要争取考高分,力争获取免试攻读研究生的机会,最好读到博士。

二是积极参与老师的科研课题,尽早介入科学研究,熟悉科学研究的过程。

三是积极撰写专业论文,积极参与课外科技学术作品竞赛、数学建模比赛等学科竞赛,并在其中获奖。

做老板:自己创业

如果确定今后的发展方向是当老板,从事经济商业活动,那么在校期间必须要做以下功课:

一是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利用课余时间到企业做兼职,或者去打工,熟悉了解企业的日常运作和管理,增加感性认识。

二是尝试创业实践,在校期间可以尝试摆地摊、推销产品,或者开一家小店,自己创业,及早体验创业的酸甜苦辣,积极参加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从宏观上、理论上为运作大企业搭建知识框架。

三是广泛积累人脉,与学校老师、企业老总、同学好友保持良好关系。学校老师特别是有较多科研项目的老师,其科研成果可以经自己包装上市;学校一般都会聘请一些著名企业的老总到学校做兼职教授或者做演讲,要努力抓住机会,学习他们的经营理念,最好能与之建立起较好的友情;此外,大学同学可以是自己以后创业的伙伴和经营的战友。

当然,值得提醒的是,作为一名大学生,首先要是一名合格的大学生,如果为了当官、经商等,在校期间只是集中精力、资源去从事相关的实践和锻炼而忽视了专业的学习,多门功课挂红灯,毕业时没有学位证,甚至都不能正常毕业,这显然是得不偿失的。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