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范文大全 > 职业生涯规划 > 导航 > 职业生涯规划:先就业,后择业

职业生涯规划

职业生涯规划:先就业,后择业。

在日常的生活当中,我们经常会需要使用到一些范文,一篇好的范文能够提供好的参考,范文可以为我们提供各种参考,小编为此仔细地整理了以下内容《职业生涯规划:先就业,后择业》,更多相关信息请继续关注本网站。

先就业,后择业这句话,相信你在毕业前已经听了很多遍,并以此为求职信条,你也曾在一片迷茫和慌乱中找了一份工作,想着先做起来再说,上班后却发觉不满意,先就业,后择业又再次成为自我安慰的最好理由:先做着再说,至于目标、发展,将来慢慢再说吧!

不过,时间的流逝不是无偿的。三年后,那份随便做做的工作也许就成了职业发展道路上一道不会愈合的伤口:继续下去,让自己心痛;想转型,能力无法转移,且发展无望。

对此问题,向阳生涯专家团研究发现:先就业,后择业的大学生,在三年左右会集中爆发职业危机。据向阳生涯对今年咨询个案的统计研究数据来看,近八成的职场人士所遇到的职业发展问题与职业定位不清直接相关,其中约56%的人工作年限在三年以内。事实上,这部分人的问题都是毕业时先就业,后择业的理念埋下的隐患。

职场案例

先就业不等于盲目选择

在学校,King是个品学兼优的学生。出生于医学世家,学习药学这个专业是自然而然的事。毕业后,凭着优异的成绩和家庭背景,King联系到一家有名的药业机构,看着别人慌慌张张找工作,他心里想着:先有份工作锻炼一下,等有了工作经验,路宽了再另做打算。就这样,King成为班上最早签下Offer获得所谓已有工作保障学生中的一员。

然而,不到一年,King就发觉这里的环境跟之前所想的完全不一样。因为自己刚进去,只能做辅助性工作,很不开心。很多时候King觉得自己被埋没了,心里很是忿忿不平,对工作开始敷衍了事。

没多久,King跳槽去了同行业另一家小一点的公司。岗位环境比之前有所改善,但是小公司人不多,工作量很大,King每天在实验室里做着几乎同样的工作,又开始厌烦不堪。每天一进大楼,看到实验室就开始叹气,抵触情绪似乎就在下一秒爆发。

但因为已经换了一次工作,家里人已经很不满意,King不得不在此安分地呆着,即使心里翻江倒海,表面上还是老老实实进实验室去工作。这一呆就是两年多,心里的厌烦却并没有因为时间的流逝而减少。直到有一天,他接连第三次没有按时完成工作任务被领导一顿猛批,他才终于发觉,自己其实一点都不喜欢关在实验室里做实验。

King开始寻觅其他方向,他其实有想做市场营销方面的工作的潜质和兴趣,但碍于没有经验,所以自始至终没有找到合适机会。但是实验室的工作他无法忍受了,心中积压的负面情绪太多,易怒、失眠也成了家常便饭。最终King不顾家里反对递了辞呈。一场风波后,他对父母说出了压在心里很久的话:我一点都不喜欢什么药学,做实验真的无聊透顶,就像坐牢一样。当初就是你们不停唠叨让我去!早知道这样就不该进去浪费时间!

专家分析:

在错误的轨道上坚持,只会错得更离谱。

King的经历绝非个案。先就业,后择业的观念已经被广泛传播多年,面对激烈的就业竞争,大家似乎认为毕业能找到一份过的去的工作就是好的。然而长远来看,就业无发展这种观念,对个人影响极大。走一步看一步的态度,本身就违背了职业发展的规律。盲目、无目标状态下的就业只会让自己越来越偏离发展轨道。

矛盾积累到一定程度,转型就会成了他们不得不面对的艰难选择。

有小病时就要及时医治,等到病入膏肓时就为时已晚。如果你当年也是先就业,后择业的情况,就有必要尽快对个人职业发展进行一次回顾和梳理。那么,如何进行诊断呢?

向阳生涯提醒职业发展中务必注意三大问题:

1.职业发展毫无头绪

你可以问自己这样的问题:你能想象出今后自己在这个岗位取得的成就么?对自己而言,这份工作上还有哪些方面是可以完善,并让你从中得到成长的?我所做的一切跟我内心的愿景相符么?

如果这些问题没有清晰的答案,可以说你对于自己的职业发展毫无头绪。若没有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未来五年,甚至是十年后,你还将重演现在的悲剧。职场上的拼搏竞技,容不得得过且过,你骗它,它就折磨你。

2.融入不了当下的环境

不论大公司还是小公司,每个阶段都在不断调整变动,这是在为企业下一阶段壮大打基础。若你在这个团队里总是觉得压力很大,工作任务拖拖拉拉,跟不上进度,还总是被老板训话,那么你对当前的工作真要好好反思一番,很有可能这份工作不适合你。如果是自己想做的工作,行动力和执行力将是100%,不会如此消极。

3.严重缺乏工作动力

成天无所事事,即使有个指标在那里,也是被动接受,甚至是忍受。每天疲惫不堪,精神萎靡不振,在办公桌前不是集中精力做事,而是等下班,一副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态度。这样的状态持续一年,接着就开始跳槽,然而频繁跳槽并没有解决问题,反而让问题变本加厉。类似的跳槽不超过三次,转型就退无可退了。

专家支招:

就业,职业定位要先行

在向阳生涯CCDM中国职业规划师方文怡的帮助下,King最终转型做市场营销,因为对互联网很感兴趣,并有医药行业的专业知识和工作经验,后来他去到一家外资医疗用品企业担任市场营销专员。这期间,方文怡老师花了很长时间发掘他在互联网方面的兴趣,并且结合实际情况为他制定出了可行性较高的职业规划方案。

King花了至少一年时间为转型做准备,在职业规划师推荐下他参加了市场营销方面的培训,在知识和技能上做了全面补充,最终如愿以偿,获得了一份让他满意的Offer。

要如何避免先择业,再就业的弊病?要知道,选择比努力要重要100倍!要想获得职业成功,首先要选对路,这是原则性问题。坚持在错误道路上,只会越错越离谱。

1、做好定位是第一要务

可以说,现在的在校大学生中九成人对未来没有清晰的定位和规划和可行性的发展路径。他也许有一个目标,比如:我想当CEO,我想成为工程师,但问及如何实现目标时,往往没有答案。向阳生涯建议大学生,读书期间应该通过各种学习和实践,帮助自己思考个人的职业发展,使其逐渐清晰、具体;如果你在进入职场后的一两年中,工作毫无起色,要好好check自己的职业定位,若个人解决不好,要尽快请专家帮忙,守株待兔只会浪费时间。

2、打好基础,做好准备,提升求职能力

此问题和上一个问题紧紧相关,要围绕一个中心领域,对照当前市场上对此岗位的需求,做相关知识和技能的储备。减少工作中东一榔头,西一棒子的现象,没有准心,最后将无法积累出属于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万金油其实很易被替代。

3、调整心态,积极面对就业现实

工作主动性弱,求职被动,也会错失机会。无论你对目前处境是否满意,都要以积极的心态去面对问题,及时想办法解决。不懂,不会,尽早请教职业规划师指点,少走弯路。

有危机不怕,怕的是消极逃避,让危机愈演愈烈,最后无法收拾。进入职场后的第一个三五年,你就已经奔三了;第二个三五年,你不仅要处理好职业发展问题,家庭问题也迎面而来;第三个三五年时,中年危机已经开始咄咄逼人向阳生涯在帮助无数职场人的同时,也感慨当下职场竞争的残酷和时间的无情,尽早做好职业规划,尽早掌控好局面,才能应对好重重危机,做职业生涯真正的主人!

FwR816.Com编辑精选

就业、择业与职业生涯规划


就业季,又是新一届大学生找工作的高峰期。俗话说,好的开始等于成功的一半,作为即将走出象牙塔的应届大学毕业生,选好第一份工作、找准个人职业生涯的起点至关重要。这其中,理清就业、择业与职业生涯规划之间的关系,更是成功的关键。

名词解析

向阳生涯职业规划师认为,大学生作为职场新人,步入社会第一个最重要的生涯决策就是就业决策,确切的说是择业决策。

就业 简而言之,指的是寻找到一份工作,获得物质上的报酬,从而解决自己的生活经济来源问题。

择业 而所谓择业,不光是找到工作,而是要在众多的就业机会里选择某个适合自己的、长远来看能够获得更好的成功的职业,总而言之,它意在选择,是主动的、自主的就业,而非被动的就业。它应该是有远见的。

职业生涯规划 也可叫职业生涯设计,是指个人和组织相结合,在对一个人职业生涯的主客观条件进行测定、分析、总结研究的基础上,对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特长、经历及不足等各方面进行综合分析与权衡,结合时代特点,根据自己的职业倾向,确定其最佳的职业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做出行之有效的安排。比如:做出个人职业的近期和远景规划、职业定位、阶段目标、路径设计、评估与行动方案等一系列计划与行动。职业生涯设计的目的决不只是协助个人按照自己资历条件找一份工作,达到和实现个人目标,更重要的是帮助个人真正了解自己,为自己订下事业大计,筹划未来,拟订一生的方向,进一步详细估量内、外环境的优势和限制,在衡外情,量己力的情形下设计出各自合理且可行的职业生涯发展方向。

显然,仅仅谈就业就谈不上职业规划,而只有真正主动地去择业,才是有规划的职业生涯的开始。

究竞是先就业,还是先择业?

目前我们常听到的声音最多的就是先就业,再择业,从上到下,从学校领导到学生当事人,从社会学家到普通老百姓,很多人都如是说。当然他们都会抱着自己的目的来说这话。

那么究竟应先就业还是先择业?向阳生涯职业规划师认为,只有让择业与就业保持同步才是上上之举,具体的说,择业好了才能去就业。因为,先就业,后择业,很可能导致盲目地为了找一份工作而找工作,缺乏理性的选择和思考,更谈不上长远的规划,这样做的后果很有可能是人职不匹配的情况,直接后果就是我们经常看到的频繁换工作,三五年后仍业绩平平,结果耽误了职业发展的宝贵时间。我们特别提醒,尽管竞争激烈,大学生还是应该树立先择业的意识,出校门前做好自己的职业规划必不可少。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新人们职业的持续发展。

四大因素影响择业选择

那么,哪些因素可能会影响到你的择业决策呢?向阳生涯职业规划师认为,主要应从几下四个方面来考虑。

一,当前的经济状况

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情况,一些大学生由于经济拮据,又不想再拖累父母,于是饥不择食地随便就加盟了一家向他伸出橄榄枝的雇主。向阳生涯曾经有这样一个案例:小A是一个名牌大学的热门专业大学生,由于这个原因,很多公司向小A发来了OFFER。而小A家里的经济状况不太宽松,求学期间还贷了些款,毕业后多压力下需要他尽可能快地早上班,早有经济收入,所以他自然就选择了那份看起来薪水较高的公司。小B是小A的同学,由于家庭条件挺好,小B也因此并不十分在意薪水的高低,反而能够对找上门来的工作进行了理性的筛选,最后选择了一家认为比较有潜力自己有感兴趣的公司。后来的情况是,小A所在的公司业务渐走下坡路,更要命的是,小A越来越发现自己并不适合先前先择的这份工作,而公司内部转岗的可能性也几乎为O,结果小A的高薪很快一去不返;而小B所在的公司却越发展越好,工作也是越做越有劲,小B的工资也因此水涨船高。为什么同样优秀的他们,最后的发展出现如此大的差异呢?分析表明,小A失败的关键就在于,他过分看重眼前的高薪而没有对未来的发展做理性的规划。

二,亲人和朋友的影响

大学生缺乏社会经验,有时也缺乏判断力,家人的选择通常会对他们最终的选择产生相当大的影响。还有些学生朋友则很喜欢攀比,朋友找什么样的工作,自己也不假思索地跟着去。

向阳生涯职业规划师认为,适当听取家人和朋友的意见是必要的,但最关键的是要有自己的主见。

三, 社会环境、竞争环境对择业决策的影响

可能你的专业在就业时很受限制,也可能就业压力确实很大,也许你的相关专业正是冷门,站你没得选择;当然也许某些职业显得很热门,你会不由自主地跟着别人一起选择。对此,我们特别要提醒的是,就算你真的没得选择,也要选择一个与你目标接近的职业,再静待时机寻求转换。不要盲目追随热点行业,再热的行当都有可能会冷,现在的冷门行业将来也可能转热。当年的会计行业、现在的IT行业就证明了一点。

四,个人志向对择业决策的影响

研究表明,志向远大者,都会有明确的发展目标及职业生涯规划。这些人都会始终关注自己该走什么样的职业发展道路,什么样的选择会对自己更加有利。对于他们来说,前面的三个问题根本不是问题,或说只是暂时的问题。

而没有目标或目标不明者,则多会安于现状,或者说不知道怎么改变。如在择业上,常会是因为没有主意所以就不去选择,于是找个工作就可以了,就业吧,先!。这类人最需要外力的帮助,特别是在择业这样关键的决策上。

总结一下:因为你有了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有了明确的职业定位,所有就会有择业的标准,这样就会更好的就业,就会做到就业的第一步即是真正职业发展的第一步,就会让你的职业生涯从此扬帆起航!所以,请务必先给自己做好职业规划。

无职业规划,“先就业后择业”成空谈


据某日报报道,20xx年6月,国内高等教育领域权威调查机构麦可思曾发布《20xx年就业蓝皮书》,蓝皮书上说,有38%的20xx届大学毕业生在工作半年内离职,社会上称他们是跳早族,据统计,跳早族中近9成是主动离职。如果离职率不变,那么20xx年毕业生人数630万,20xx年毕业生人数660万,这两年社会又会增加500万跳早族。

那么为什么造成这个现象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呢?就业压力必然是其中一个原因,但是应届生本身欠缺职业规划意识,抱着先就业再择业的观念走入职场,心态浮躁,频繁跳槽,以至于年龄渐大,还是不得不做着低薪、替代性强的工作,想改变,却没有能力来跳离这个圈子。20xx届大学生即将面临就业的选择,如果你正是其中的一员,那么自己是要重蹈覆辙,还是提前认知呢?难道真的要等到自己年龄大了,到时候上有老下有小,生活压力重重,职业上却没有什么竞争力了,这个时候再去后悔有用吗?

齐轩(化名) 20XX届本科毕业生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

齐轩的专业是父母亲帮忙选的,觉得男孩子学机械,以后做个工程师蛮合适的。但是,进了大学学了专业课后,齐轩发现自己对这块没什么兴趣,本来想转专业的,但是当时已经是大二上学期快结束了,已经错过时间了,而且也不知道要转什么专业,所以后来就浑浑噩噩的混到现在了。现在就快毕业了,家里人也在帮自己安排实习单位,但是自己不太愿意去做专业方面的工作,想找份自己喜欢的,但是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想要什么?感觉很迷茫。

周丽(化名) 20XX届大专毕业生 工商管理专业

周丽是萧山人,因为高考发挥失常,分数没够上二本线,因为不想离家太远,所以想在杭州读大学,但是因为杭州三本的学校又非常的少,所以打算先读个大专。现在一晃两年多时间过去了,就快毕业了,但是周丽觉得自己在大学里除了交了几个好朋友,把杭州好逛街的大街小巷摸熟了,好像根本没有什么收获,也没有学到什么东西。现在大家都开始在找工作了,大多找的是销售行政类工作,自己也跟风找了几次,但是感觉销售压力太大,行政工作太单调工资也低,自己两个都不太想做。平常自己上些论坛,看到很多大学生毕业几年后找工作还是很困难,工资拿的还是一千多,真是很害怕自己也会这样。自己家境虽然不错,但是也不想靠家里生活,还是想要有自己的事业,只是现在越接近毕业越迷茫了。

应届生职业定位:择业就业可以完美结合

因为大学扩招,就业压力增大,目前高校普遍提倡先就业后择业的就业理念,在缓解大学生就业难方面或许能起到一定作用,但如果片面地追求一次性就业率的提高,容易失之偏颇。大学生频繁跳槽,既对企业不利,同时也影响自身的成长进步,造成职业生涯的无序性,给以后的就业带来一定难度。

当然,我们的意思不是一味的鼓吹大家眼高手低,脱离现实状况去求职。可能学校提倡先就业再择业,是希望学生不要好高骛远,踏实找工作。而我们反对,是因为学生对于先就业再择业片面理解成随便先找份工作即可,没有正确的对待它。殊不知,职场上职业发展是需要连贯性的,先就业如果只是随便找份工作,那么后面再择业如果面临转行或职业转型,因为缺乏直接的竞争力就会非常的困难,招聘企业宁愿要像白纸一张应届生好培养,也不要有其他工作经验但是没有吻合目前岗位经验的往届生。所以很多先就业的大学生,往往到了后面也择不了业,只能不断的走回老路。

齐轩和周丽正是大学毕业生就业迷茫的典型代表。因为对于职业和专业的不了解,所以很多学生在高考时专业都是随便选的,或者经过选择,但是发现想的和现实不一样,导致了像齐轩这样的群体进入大学后才发现自己不喜欢这个专业,毕业后面对的是跨专业求职,完全失去了方向。而像周丽这样的,则是一批文科生的代表,因为文科专业普遍没有工科专业性强,都是学的比较杂,没有什么对应的就业方向,所以往往在选择中迷失。如果这两类人求职前不对自己和职场有客观的认知,不找到自己适合的职业方向,那么往往就容易陷入盲目尝试,频繁跳槽的恶性循环,断送自己的职业生涯,变成先就业再择业的牺牲品。

现在大学生就业压力大,所以就业的确要以现实为主,但必须要正确去对待。独之秀职业顾问建议:大学生就业前,还是应该先找准自己的职业定位,把就业和择业进行完美的结合,建立在自身的职业兴趣、价值观、能力优势和职场行业岗位发展趋势的角度上,为自己长远发展做好考虑,为以后的发展打好基础,二来找到企业认同吻合自身的能力的起点,也能缩短自己的求职周期。独之秀职业顾问提醒:对大学毕业生来说,求职就业之前,没有明确的职业方向和规划而盲目就业,那么以后的择业就是空谈。而不管是就业还是择业,从低做起不怕,怕的就是没有自己确定的职业方向,随便找份工作再说,导致自己以后的职业道路越走越窄。

独之秀职业规划机构点评

近几年,关于大学生的网络新名词不断更新,有蚁族、穷忙族、早跳族等,每一个名词后面代表的就是在职场上不如意的群体。大学生不再是天之骄子,而是变成了弱势群体,这个有社会的问题,有政策的问题,当然更多的还是自身的问题。物价房价飞涨,生活压力增大,如果没有好的职业发展,大学生在城市想要立足就变成了一个不能实现的梦想。独之秀职业顾问建议还没有毕业的同学们,趁还没有踏出社会,给自己敲敲警钟,做好职业规划,避免自己再犯同样的错。

职业规划:先就业后择业并不明智


在职业生涯发展的过程中,总有一些传统的理论和观念在左右着你的世界观,导致你做出错误的选择;有些人明知自己的选择是错误的,还仍旧用这些理论激励自己,为自己的错误选择寻求理论支撑,以求得心灵上的安慰。由于这些观念已经根深蒂固,当身边99%的人都相信其放之四海而皆准时,你很难再有勇气去推翻他们,而不得不在职场上逆来顺受,没有勇气去追求自己想要的东西,从而最终导致职业生涯发展的失败。专门写给职场新人的职业成长畅销书籍《职场救赎――写给迷茫中的草根族》则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影响你职业生涯规划发展的4大害人谬论。

谬论一:流毒广泛的木桶理论

每个人天生都不是完美的,同样有长处和短处。但遗憾的是,80%的人把80%的重点精力放在弥补自己的短处上面,却对自己的长处视而不见。而中国流毒广泛的木桶理论也成为这些人勇往直前的思想武器:一个木桶能放水的高度不取决于最长的那块板,而是最短的那块板。只要这个木桶里的一块不够高度,木桶里的水就不可能是满的。因此,我们应该去补短,以求滴水不漏,从而获得最大价值。特别是这一理论,经过无数培训师激情四射的演讲,在很多人的大脑里已经根深蒂固!于是,补短也就成为了很多人怀有梦想的人走向成功的必修课,即使撞得头破血流,也不回头!

如果将这一理论运用在企业运营管理方面,会对管理者起到一个良好的警示作用。毕竟企业的运营更强调团队合作,需要各部门的通力配合,哪一方面做得不足,都有可能一着不慎,满盘皆输。因此,对于一个优秀的企业而言,要想稳健发展,更强调协同作战,生产、销售、物流、品牌、技术、管理等各方面必须到位,这样的组织才能360度构建核心竞争力。但这个貌似天衣无缝的理论,如果用在个人职业成长方面,则是对职业发展观念的严重误导!

作为一个成功的管理者,首要的因素是用人所长,而不是用人所短。在德鲁克的著作中,也不止一次提到这个观点。但木桶理论却几乎为所有的中国管理者树立了这样一种思想:只有弥补短处,才能创造更大价值!这种理论在中国企业中被过度放大甚至神化,已经成为严重束缚企业发展及个人职业成长的教条!于是,在一个又一个口若悬河的培训师口中,补短成了重中之重!几乎所有的员工,甚至未出校门的大学生,都在按照木桶理论的指示,拼命地弥补自己的短处,却对长处视而不见!看看你身边的人,明明不善言辞,却想通过做销售的方式提高自己交际能力的人,到底有多少?!更可怕的是,抱有这种想法的人,90%以上都无法在销售方面获得成功,业绩指标平平,内心痛苦不堪,工作两三年之后因为无法胜任而不得不再次进行职业选择!

这个社会,需要的是专才,而不是全才。一个人无论有多完美,也不可能成为全才。每个不同的人,都有不同的长处。因此,因人而宜,用人所长,才是人才成长的关键。同样,对于每一个在职场上打拼的朋友来说,有效发挥自己的长处,比弥补短处更容易获得成功。即使你再努力,你也不可能把你的天生短处变成你的强项!拿自己的短处和别人的强项比,拿鸡蛋往石头上碰,你胜算的几率又能有多大呢?

不是说补短不重要。相比较而言,补短能够使我们达到及格,而发挥优势则能使我们达到优秀。在现实工作中,及格是远远不够的,这只是一个起码要求,让我们不被淘汰;而优秀则会为我们的事业成功贡献更多的砝码。

把80%的精力放在优势上面,把你本来具备优势的东西锤炼得炉火纯青,力争达到90分甚至100分,这才是你独步天下的核心竞争力。而对于自己的弱势,只需要花20%的精力做到及格即可。如果本末倒置,那么,你离失败也就不远了。

谬论二:干一行,爱一行

案例:我在内地一个省会城市,毕业后就进入一家银行工作。当时什么也不懂,看了网上的资料,只知道银行待遇比较好,工作稳定,很多人想进都进不去。我得到了这个机会,同学们都很羡慕我,家里人也都非常高兴而一旦工作起来,事情就不是我想像得那样美好了。我做的是柜台工作,工作量巨大,早8点到晚7点,中午20分钟时间吃饭。中途除了上厕所,时刻都在工作。一年来,我从来就没有任何一个节假日休息过,也从来没有休过两天。每天上班十几个小时盯着电脑,眼睛受不了,不停地流泪。上班时精神过于集中,怕出错,怕赔钱,还怕变态的客户,精神压力很大。每天晚上回到家,什么都不想干,就想睡觉。晚上做梦还是工作,经常从梦里吓醒辛辛苦苦干了一年,我对这份工作实在是讨厌透顶,只想快速逃离这个地方,哪怕随便换一份工作,只要不待在银行就行。家里人也在劝我,希望我调整自己的心态,要有干一行,爱一行的精神。可是,我发自内心地讨厌这份工作,根本就不可能再坚持下去。我到底该怎么办?

当很多人没有办法去全身心地投入工作的时候,我们通常接受到的斥责是没有职业精神,并且告诉你要干一行,爱一行。但实际情况却是,当你因为种种的原因而讨厌一份工作时,你实在没有办法爱上它。否则,让这种痛苦的爱持续你整个职业生涯,你的全部生活将会在痛苦中度过,你的生活也没有任何乐趣而言。

找工作就像谈恋爱一样。如果你只是为了结婚而随便找一个你并不喜欢的人,那么,这种生活将是没有滋味的。同样,如果你为了生存而找一份你并不喜欢的工作,那么,你注定要牺牲你的个人兴趣。

工作的最高境界,就是把工作当成乐趣。正如前文所言。能够做到这一步,你的工作就不再是工作,而是一种享受乐趣的过程。你的工作就不再是被动应付,而是为了享受乐趣而去主动前进。能够把工作当成一种乐趣,你想不成功都难。

有人说,兴趣是可以培养的。这也要看情况。如果你没有强烈的排斥心理,倒是有一些可以培养的可能。但是,如果你实在讨厌那份工作,那么,你是无论如何也培养不了这种兴趣的。就像那个人你第一眼看见就讨厌透顶,又怎么可以培养和对方之间的感情呢?

另外,从职业发展的角度来说,每个人最终的选择都是要在一个方向上坚持几十年。如果选择了你不喜欢的方向,你可以坚持一两年,但绝对坚持不了一、二十年。否则,那种痛苦,只有你自己去承担。

谬论三: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很多人有非常强烈的成功欲望,但这仅仅还不够。有成功的欲望未必就能成功。当失败接踵而来时,很多人也会反思,但他们最终反思的结果,不是将失败归因于职业方向的选择,而是归罪于自己的努力不够。在他们的潜意识里,始终相信勤能补拙、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这样的古训。

努力重要吗?答案是肯定的!努力不一定有回报,但如果不努力,则一定没有回报!

比努力更重要的是什么?答案是:选择!

因为,每个人一生所走的路其实是很有限的,并不是每一条路都适合你。一个人如果用对了地方,再蠢的人都会变成人才;否则,再聪明的人都会变成蠢材。我们前文所说的那个例子:舟舟的智商只相当于几岁的小孩子,如果期望把他培养成数学家,那无异于痴人说梦。但正是这样一位重型先天愚型患者,却是一位无师自通的指挥天才,在音乐领域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一席之地。因材适用,用人所长,选择适合其成长的道路,才是成功的核心前提。有了适合自己的方向,努力才会有意义。相反,如果一开始的方向就错了,你越努力,那么,你离成功也就越来越远。

你能磨成针,除了要功夫深之外,你必须保证你是一根铁棒。如果你天生是一根木棍,到最后,你只能磨成一根棒槌。努力固然重要,但如果没有选择好正确的方向,那么,所有的努力都会白费。

一定要记住:选择第一,努力第二。不要用努力代替选择。否则,只会带你滑向更危险的深渊!

因此,当你失败的时候,你不仅要考虑到自己是否努力,更重要的是,你要认真反思一下:眼前的这条路,到底是否适合你?埋头苦干的同时,也不要忘记停下来,看看脚下的路是否适合自己的方向。

选择,比努力更重要!即使要努力,也要在适合自己的方向上努力,这样你会走得更快,更远!

谬论四:先就业,再择业

案例:老师,这份工作我已经做了两年了当年毕业时就业压力大,网上和报纸上以及学校的老师都开导我们放下心态,先就业,再择业,我也没想那么多,就随随便便找了一份工作工作两年后才逐渐感觉到,我对这份工作非常的不喜欢,成天上班也没劲,纯粹就是抱着应付的心态,两年下来,什么都没有学到我想转行,可是人家招聘都要有相关工作经验的,简历投了几十份,一份面试通知都没有收到,我现在连找工作的信心都没有了,不知道接下来的路究竟要怎么走

在工作中,我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况。由于第一份工作入错了行,而导致一步错,步步错。虽然一个人一辈子不可能从事一份工作,也不可能一辈子不转行,但对于目前竞争极为激烈、求职者整体竞争力不高的情况下,并不是每个人都具有超强的纠错能力。更多的时候,我们遇到的真实情况是,伴随着房价、物价等生存压力的上涨,很多人不得不勉强维持着眼前的这份工作,因为一旦转行,则意味着从头再来,生活的压力将无法承受。特别是对于那些要结婚买房生孩子养父母的人来说,换任何一份工作都要慎重考虑,一不小心,就有可能走到破产的边缘。所以,如果你第一步走错了,以后再想回到正轨上来,则意味着你要承受更大的压力,付出更大的代价。

现在整个社会、媒体、专家等等各种单位都一直在鼓吹先就业,再择业。这种论调不是今年就有,而是多好多年前就出现了,并且屡屡出现,不绝于耳。相信当年各位大学毕业时候,也会有很多人相信了这一点吧?管它呢,骑驴找马,先找份工作挣钱填饱肚子再说!

这是一种貌似真理,实则荒谬至极的说法!而被就业的出现,也说明这种现象背后的利益关系。有过职场亲身经验的人才会知道,第一份工作绝对不仅仅是养活自己这么简单。相信现在在职场上发展不顺的朋友,多半也和第一份工作有关系吧?前面已经说过,男怕入错行。第一步错了,以后就会经常犯错。正所谓一步错,步步错。

为什么第一份工作这么重要呢?原因有三:

1)、先入为主观念的影响。

具体是指,先听进去的话或先获得的印象往往在头脑中占有主导地位,以后再遇到不同的意见时,就不容易接受。举个例子来说,在父母和同学的眼中,A是一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从来不做坏事。假如有一天他做了坏事,大家都不愿意相信这事是他干的。再比如,B君平时是一个嘻嘻哈哈、做事不太正经的人,假如有一天他一本正经和你说一件事,你也不会相信他。

对于求职的大学生来说,这一观念同样会影响你以后的发展。你的第一份工作会对你以后的工作产生影响,你跳槽时,你的新雇主也会通过你的第一份工作经验来判断你是否能够胜任这份工作。曾经有一个大学生,毕业之后想做策划,就找了一家广告公司。刚进公司时,因为文笔不错,被安排到了文案的位子上。而与他同时进去的另外一个人,恰恰因为文笔不好而被安排到了策划的位子上。后来她屡次想转行做策划,但都是因为前一份工作经验的影响,而始终没有得到转行的机会。这样的例子,同样也是这种观念的影响。

2)、用人单位的成本考虑。

知道企业为什么招聘员工时,都要写上工作经验这一要求吗?因为有工作经验的员工,可以不经过培训,直接上岗,会很快为公司创造价值。

知道为什么大多数的企业都不愿意花钱培训新员工吗?因为这帮人都是抱着先就业再择业的心态来找工作,没有长远规划,一旦生存问题解决了,而这项工作又不适合自己,他们会很快跳槽,企业的培训成本也付诸东流!

知道转行为什么这么难吗?一是因为这些人没有相关工作经验,无法直接创造价值,二是培训起来也比较困难,心态已经失衡,思维已经固化。与其如此,倒不如招一名应届生,白纸一张,可塑性强,发展起来潜力更大。

每一份工作都是积累,这样才能让你越来越值钱。如果只是当成跳板,你迟早有一天会跳下悬崖。

3)、时间成本不允许。

现在很多刚出校门的大学生,找不到职业发展方向,而当你让他们做一个职业规划时,他们又说自己还年轻,不着急。现实的问题是,能留给我们折腾的时间,真的是那么多吗?

以北京为例。假如你23岁大学毕业,打算到30岁成家立业,这其中有7年的时间。如果你30岁结婚买房,包括首付、装修及婚礼支出,你最起码要准备30万元(这还是考虑把房子买在五环以外及房价不上涨的情况)。假如你年薪10万,除去生活成本,一年攒7万,那么,你要攒4年。但如果你要达到年薪10万,你最起码要有3年可持续的经验积累。(这里所说的可持续,指的是你在一份工作上积累3年以上,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如果一年半载就跳槽一次,要想达到这个待遇,基本上无望。当然,个别大牛的人除外,这里只考虑80%的普通人的情况。)这样算下来,7年的时间就已经过去,你根本没有时间再去瞎折腾两三年。如果你真的折腾了,想要再回到正道上,你与别人的差距已经拉开了3年甚至更长。我遇到一个案例,工作2年,无目标,到了第三年,才基本上算确定了方向。而与他同时毕业的同学中,有人经过3年的积累,现在已经做到了部门经理的位置上,年薪10万。

这样算下来,你的时间,真的有那么充裕吗?即使你不犯错,7年的时间,也仅仅保证你生存的资本。稍微一出错,你就会滑向破产的边缘。

让每一天、每一小时甚至每一分钟都有进步。工作10年,重复9年,这样的你,还有什么价值可言呢?

还有的人会说,先就业再择业也无所谓,我当年就是这样做的,现在还不照样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工作?对于这种说法,我的观点是:1)、并不是所有的人都具有超强的纠错能力。你要知道,很多人因为第一份工作不利带来的负面影响,在思想上对工作和社会形成了一些负面的认识,这些认识会阻碍他继续前进。2)、如果你一开始就能够选择正确的方向,又为什么非要走弯路浪费时间呢?3)、有可能由此而引发习惯性跳槽。很多人第一份工作选择不利,于是就跳槽。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习惯性跳槽,心态严重变形,无论跳到什么岗位上,都无法安定下来。这种情况,更可怕,影响也更糟糕!

大学生就业择业与职业生涯规划


又是新一届大学生找工作的关键时期。俗话说,好的开始等于成功的一半,作为即将走出象牙塔的应届大学毕业生,选好第一份工作、找准个人职业生涯的起点至关重要。这其中,理清就业、择业与职业生涯规划之间的关系,更是成功的关键。

究竟是先就业,还是先择业?

目前我们常听到的声音最多的就是先就业,再择业,从上到下,从学校领导到学生当事人,从社会学家到普通老百姓,很多人都如是说。当然他们都会抱着自己的目的来说这话。

那么究竟应先就业还是先择业?向阳生涯职业规划专家认为,只有让择业与就业保持同步才是上上之举,具体地说,择业好了才能去就业。因为,先就业,后择业,很可能导致盲目地为了找一份工作而找工作,缺乏理性的选择和思考,更谈不上长远的规划,这样做的后果很有可能是人职不匹配的情况,直接后果就是我们经常看到的频繁换工作,三五年后仍业绩平平,结果耽误了职业发展的宝贵时间。我们特别提醒,尽管竞争激烈,大学生还是应该树立先择业的意识,出校门前做好自己的职业规划必不可少。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新人们职业的持续发展。

四大因素影响择业选择

那么,哪些因素可能会影响到你的择业决策呢?向阳生涯职业规划专家认为,主要应从几下四个方面来考虑。

当前的经济状况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情况,一些大学生由于经济拮据,又不想再拖累父母,于是饥不择食地随便就加盟了一家向他伸出橄榄枝的雇主。向阳生涯曾经有这样一个案例:小A是一个名牌大学的热门专业大学生,由于这个原因,很多公司向小A发来了OFFER。而小A家里的经济状况不太宽松,求学期间还贷了些款,毕业后多种压力下需要他尽可能快地早上班,早有经济收入,所以他自然就选择了那家看起来薪水较高的公司。小B是小A的同学,由于家庭条件挺好,小B也因此并不十分在意薪水的高低,反而能够对找上门来的工作进行理性的筛选,最后选择了一家认为比较有潜力自己又感兴趣的公司。后来的情况是,小A所在的公司业务渐走下坡路,更要命的是,小A越来越发现自己并不适合先前选择的这份工作,而公司内部转岗的可能性也几乎为O,结果小A的高薪很快一去不返;而小B所在的公司却越发展越好,工作也是越做越有劲,小B的工资也因此水涨船高。为什么同样优秀的他们,最后的发展出现如此大的差异呢?分析表明,小A失败的关键就在于,他过分看重眼前的高薪而没有对未来的发展做理性的规划。

亲人和朋友的影响大学生缺乏社会经验,有时也缺乏判断力,家人的选择通常会对他们最终的选择产生相当大的影响。还有些学生朋友则很喜欢攀比,朋友找什么样的工作,自己也不假思索地跟着去。专家认为,适当听取家人和朋友的意见是必要的,但最关键的是要有自己的主见。

社会环境、竞争环境对择业决策的影响可能你的专业在就业时很受限制,也可能就业压力确实很大,也许你的相关专业正是冷门,让你没得选择;当然也许某些职业显得很热门,你会不由自主地跟着别人一起选择。对此,我们特别要提醒的是,就算你真的没得选择,也要选择一个与你目标接近的职业,再静待时机寻求转换。不要盲目追随热点行业,再热的行当都有可能会冷,现在的冷门行业将来也可能转热。当年的会计行业、现在的IT行业就证明了这一点。

个人志向对择业决策的影响研究表明,志向远大者,都会有明确的发展目标及职业生涯规划。这些人都会始终关注自己该走什么样的职业发展道路,什么样的选择会对自己更加有利。对于他们来说,前面的三个问题根本不是问题,或说只是暂时的问题。而没有目标或目标不明者,则多会安于现状,或者说不知道怎么改变。如在择业上,常会是因为没有主意所以就不去选择,于是找个工作就可以了,就业吧,先!这类人最需要外力的帮助,特别是在择业这样关键的决策上。

因为你有了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有了明确的职业定位,所以就会有择业的标准,这样就会更好的就业,就会做到就业的第一步即是真正职业发展的第一步,就会让你的职业生涯从此扬帆起航,所以,务必先给自己做好职业规划。

大学生就业、择业与职业生涯规划


又是新一届大学生找工作的关键时期。俗话说,好的开始等于成功的一半,作为即将走出象牙塔的应届大学毕业生,选好第一份工作、找准个人职业生涯的起点至关重要。这其中,理清就业、择业与职业生涯规划之间的关系,更是成功的关键。

究竟是先就业,还是先择业?

目前我们常听到的声音最多的就是先就业,再择业,从上到下,从学校领导到学生当事人,从社会学家到普通老百姓,很多人都如是说。当然他们都会抱着自己的目的来说这话。

那么究竟应先就业还是先择业?向阳生涯职业规划专家认为,只有让择业与就业保持同步才是上上之举,具体地说,择业好了才能去就业。因为,先就业,后择业,很可能导致盲目地为了找一份工作而找工作,缺乏理性的选择和思考,更谈不上长远的规划,这样做的后果很有可能是人职不匹配的情况,直接后果就是我们经常看到的频繁换工作,三五年后仍业绩平平,结果耽误了职业发展的宝贵时间。我们特别提醒,尽管竞争激烈,大学生还是应该树立先择业的意识,出校门前做好自己的职业规划必不可少。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新人们职业的持续发展。

四大因素影响择业选择

那么,哪些因素可能会影响到你的择业决策呢?向阳生涯职业规划专家认为,主要应从几下四个方面来考虑。

当前的经济状况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情况,一些大学生由于经济拮据,又不想再拖累父母,于是饥不择食地随便就加盟了一家向他伸出橄榄枝的雇主。向阳生涯曾经有这样一个案例:小A是一个名牌大学的热门专业大学生,由于这个原因,很多公司向小A发来了OFFER。而小A家里的经济状况不太宽松,求学期间还贷了些款,毕业后多种压力下需要他尽可能快地早上班,早有经济收入,所以他自然就选择了那家看起来薪水较高的公司。小B是小A的同学,由于家庭条件挺好,小B也因此并不十分在意薪水的高低,反而能够对找上门来的工作进行理性的筛选,最后选择了一家认为比较有潜力自己又感兴趣的公司。后来的情况是,小A所在的公司业务渐走下坡路,更要命的是,小A越来越发现自己并不适合先前选择的这份工作,而公司内部转岗的可能性也几乎为O,结果小A的高薪很快一去不返;而小B所在的公司却越发展越好,工作也是越做越有劲,小B的工资也因此水涨船高。为什么同样优秀的他们,最后的发展出现如此大的差异呢?分析表明,小A失败的关键就在于,他过分看重眼前的高薪而没有对未来的发展做理性的规划。

亲人和朋友的影响大学生缺乏社会经验,有时也缺乏判断力,家人的选择通常会对他们最终的选择产生相当大的影响。还有些学生朋友则很喜欢攀比,朋友找什么样的工作,自己也不假思索地跟着去。专家认为,适当听取家人和朋友的意见是必要的,但最关键的是要有自己的主见。

社会环境、竞争环境对择业决策的影响可能你的专业在就业时很受限制,也可能就业压力确实很大,也许你的相关专业正是冷门,让你没得选择;当然也许某些职业显得很热门,你会不由自主地跟着别人一起选择。对此,我们特别要提醒的是,就算你真的没得选择,也要选择一个与你目标接近的职业,再静待时机寻求转换。不要盲目追随热点行业,再热的行当都有可能会冷,现在的冷门行业将来也可能转热。当年的会计行业、现在的IT行业就证明了这一点。

个人志向对择业决策的影响研究表明,志向远大者,都会有明确的发展目标及职业生涯规划。这些人都会始终关注自己该走什么样的职业发展道路,什么样的选择会对自己更加有利。对于他们来说,前面的三个问题根本不是问题,或说只是暂时的问题。而没有目标或目标不明者,则多会安于现状,或者说不知道怎么改变。如在择业上,常会是因为没有主意所以就不去选择,于是找个工作就可以了,就业吧,先!这类人最需要外力的帮助,特别是在择业这样关键的决策上。

因为你有了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有了明确的职业定位,所以就会有择业的标准,这样就会更好的就业,就会做到就业的第一步即是真正职业发展的第一步,就会让你的职业生涯从此扬帆起航,所以,务必先给自己做好职业规划。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