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范文大全 > 职业生涯规划 > 导航 > 职业生涯规划更注重过程

职业生涯规划

职业生涯规划更注重过程。

伴随着各行各业的衍生,我们会看到各种各样的范文,范文能够运用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好的范文是怎么样的?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职业生涯规划更注重过程",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关于职业规划,人们往往都将其简单的视为规划,是关于如何寻找并从事一个完全匹配的职业,但事实上,职业规划更关注的是过程,而不是结果。

首先,影响个人职业生涯的因素有很多,包括个人的兴趣、个性、价值观、教育、成长经历、家庭背景、所处社会环境等诸多因素,我们之所以成为现在的我们,我们之所以从事目前的职业,总有其内在的脉络演变进程。人们常常会困惑于成长的历程,会不断的询问自己,当找不到答案时,人们对这些未知往往会产生内在的焦虑甚至恐惧,而职业生涯规划可以帮助我们找到自己生命演进的依据,从而增强个体前进的力量。

第二,职业的现实告诉我们:没有哪一种工作能够完全满足你所有的需要,所有工作都有其局限性和令人失望之处,需要通过其他活动来平衡生活。同时,工作中的激情常常来自于以往的经验,从工作中人们也将发现点燃激情的目标。事实上,我们之所以选择了目前的工作,它总有令我们满足之处,仅仅是薪水吗?不一定。通过职业规划,人们能够理解自己,客观的看待和接受现实。

在对企业员工的职业规划辅导中,更关注的是让员工首先理解自己、理解现实,探索将自己的优势发挥于工作中的路径,寻找在这份工作中可能的发展路径,去察觉这份工作的新的意义。通过职业规划,使员工将自己的职业发展目标和企业发展目标统一起来,激发起员工对工作的热情,增强对企业的投入与忠诚,在达成企业发展目标的同时,实现自己的职业发展目标。

简单来说,职业规划并非是一定要作出一个生涯决策,而是学会采取行动来为自己创造一个更加满意的人生过程。

Fwr816.COM文章精选

职业生涯规划让你目标更明确


内容简介:我们在学校的时候总是接受职业生涯方面的培训,当我们进入职场之后似乎没有人给我们指导了,但是我们要自己做好职业生涯规划,这样我们才会有更明确的奋斗目标。

1、选对属于你自己的方向

在职业发展的道路上,第一步是要证明你选对了方向属于你自己的方向。根据我的观察,大多数人都没能选对方向或者说根本没有去选方向。在职业的道路上,你不可能走别人的路取得成功,很多的成功模式本身就不具有可复制性,很多人成功是因为他们找到了适合他们自己的职业道路,你要想成功,也必须为独一无二的你,找到适合你的独一无二的道路,而这条道路,只能靠你在工作实践中一步步明晰。

当你暂时没有目标时,每个人都会遇到这样的情况,我的意见是把当前的事情做好,先把所谓的目标放一放,不要为了寻找目标而目标。当你把当下的事情做好的时候,新的机会往往就会浮现出来,他们会把你带向新的目标。

确立自己的事业目标不是劳动竞赛,不要去和别人比,而要立足于自己的现状一点点进步,只要今天的你胜过昨天的你,只要在正确的方向上进步,你就能一步步逼近自己的目标。这个世界上永远有人比你更优秀,普通人眼中的千万富翁去和李嘉诚比也只会越比越沮丧。目标是自己的,别人的成功并不能否定你的幸福,和别人比很容易把心态搞坏,凭空多出来那么多敌人,何苦呢?

2、端正工作态度,提高执行力

尽管职业兴趣很重要,但是不要寄希望于一分工作能够符合你的全部兴趣。一个老师,可能很喜欢讲课的感觉,但不喜欢研究,他可能也要写几篇论文好混个教授;一个官员,可能很喜欢享受权利,但也要忍受平衡利益的疼苦;一个歌手,可能很享受唱歌的快乐,但恐怕也要配合公司的商业推广;一个高管,可能做起事情来很有成就感,但也要承担非常大的决策压力;一个技术人员,可能很喜欢研究,并不喜欢和人打交道,但他也要学会和应用部门做好沟通。

其实大家要明白这个世界上根本不存在这样的工作,你会喜欢它的全部。能有一个工作你喜欢它的大部分已经是很不错了。对于你所不喜欢的部分,就是为你喜欢的部分所付出的一种代价。就如同我们喜欢自己的爱人,他(她)也有一些缺点让我们觉得不太舒服,但我们知道,爱一个人就要喜欢他的优点也要接受他的缺点。

中国有句俗话叫:练武不练功,到老一场空。什么叫武?什么叫功?职业的武功怎么练?我高中期间是个武侠迷,对于武功还是做了点了解,我的理解是武指技巧,功指功夫。所谓技巧就是方法,而功夫则是实力。擒拿,格斗,散打都有技巧,但是也要有功夫才能成为高手。假如你有技巧,能够打到对方,但是功夫不够,只相当于轻轻摸一下那么大的劲,又有什么用呢?这就是:练武不练功,到老一场空。

而同样,练功不练武,进步也会缓慢,比如你的力量很大,一拳有千斤之力,但是没有技巧,每次都是打不到敌人,白费力气,结果还是没用。所以说,既要会技巧又要有实力,就是有功夫了,缺一不可。

前两年成功学非常的火爆,但是现在江河日下,我觉得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它只是停留在方法的层面,而且很肤浅。我也注意到成功学的大师大多在除了培训以外的行业没有什么成就,他们的成功就是因为市场的需求让他们获得了成功,而对于学员的帮助非常有限。我这里并不是完全否定成功学,只是告诉大家,成功学本身是远远不够的。

设定目标其实并不太难,可是要贯彻执行下去就非常难了。去年有本非常火的管理书籍叫《执行力》,提到大多数的企业没有获得成功,不是企业的战略出现了问题,而是执行力不足,不能够实现公司预定的战略目标。作者所说的问题,放在职场上也实再恰当不过了。和企业的成功类似,一个人职业上的成功,30%靠战略,50%靠执行力,20%靠运气,不同的人给出的比例或许会有所不同,但执行力肯定会占到最大的比例。

3、确定目标,立刻行动起来

运气没法教也学不会,战略和执行力可以通过学习和实践不断得到提升,而且上帝在分配运气的时候,似乎也很迁就这两方面做的不错的人。我的伯父当年从部队转业没有留在省城,而是选择了回镇上的供销社,职业生涯规划属于战略,执行力就是你实现职业目标的能力,很多人的职业发展不理想,往往不是职业规划出了问题,而是执行力出了问题。

我自己就有过这样的经验,我在刚工作的第二年,觉得要学点什么,因为对英语的兴趣,就去报了一个英语本科自考,起初的时候热情很高,磨刀霍霍,准备大干一场,但两个月之后基本就放弃了;我还报名参加过CpA的考试,书都买好了,报名费也交了,后来却没有坚持下去。直到工作到第四年,意识到在这样下去的话,终会蹉跎岁月,一事无成,才重新树立目标并坚持下来,最终去读研,一点点地沿着自己的职业路径前进,才算是有了一点的进步。

当你有了自己初步的目标以后,接下来最为关键的就是立即让自己行动起来,向着把目标实现的方向拿出具体的行动,可别一拖再拖。在职业发展的道路上,关键是你要不断的行动,不同的行动就会产生不同的结果,从结果中又可带出新的行动,把我们带向特定的方向,最后就决定了我们的职业人生。

小时候每一次有了一个新的笔记本,总是喜欢在扉页上写点什么激励自己的名言,比如学海无涯苦作舟,书山有路勤为径之类。有一句有志之人立长志,无志之人常立志也是时常会写的,在工作多年后的今天,对于这句话也就有了更深的体会。

有志向的人确立目标以后不会轻易的改变,他们会通过实际行动不断优化改进方法,直到实现目标;而没有志向的人却不断改变自己的目标,今天想做职业经理人,明天又想自己去创业,却唯独不肯改进自己的方法,最终导致一事无成,却反过来羡慕别人的幸运,抱怨社会的不公,却全然没有注意到别人为了实现自己的目标所付出的努力和辛苦。

职业生涯规划:更加关注的是过程


前些天,和一些从事培训管理工作的朋友交流,在谈论到职业生涯规划时,有人提出一个有意义的观点:大多数人都是在为五斗米折腰,因为很多现实的因素在限制我们。这里,我想从我自己的经验来说说。

关于职业生涯规划,人们往往都将其简单的视为规划,是关于如何寻找并从事一个完全匹配的职业,但事实上,职业生涯规划更关注的是过程,而不是结果。

首先,影响个人职业生涯的因素有很多,包括个人的兴趣、个性、价值观、教育、成长经历、家庭背景、所处社会环境等诸多因素,我们之所以成为现在的我们,我们之所以从事目前的职业,总有其内在的脉络演变进程。人们常常会困惑于成长的历程,会不断的询问自己,当找不到答案时,人们对这些未知往往会产生内在的焦虑甚至恐惧,而职业生涯规划可以帮助我们找到自己生命演进的依据,从而增强个体前进的力量。

第二,职业的现实告诉我们:没有哪一种工作能够完全满足你所有的需要,所有工作都有其局限性和令人失望之处,需要通过其他活动来平衡生活。同时,工作中的激情常常来自于以往的经验,从工作中人们也将发现点燃激情的目标。

事实上,我们之所以选择了目前的工作,它总有令我们满足之处,仅仅是薪水吗?并不一定。通过职业生涯规划,人们能够理解自己,客观的看待和接受现实。在对企业员工的职业生涯规划辅导中,我们更关注的是让员工首先理解自己、理解现实,探索将自己的优势发挥于工作中的路径,寻找在这份工作中可能的发展路径,去察觉这份工作的新的意义。通过职业生涯规划,使员工将自己的职业发展目标和企业发展目标统一起来,激发起员工对工作的热情,增强对企业的投入与忠诚,在达成企业发展目标的同时,实现自己的职业发展目标。

简单来说,职业生涯规划并非是一定要作出一个生涯决策,而是学会采取行动来为自己创造一个更加满意的人生。

职业生涯规划是长期的动态过程


职业生涯规划绝不是写在纸上,一成不变的,尤其是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它是一个为了实现目标而不断变化的动态过程。

 什么叫职业生涯规划?就是给自己的职业生涯描一张蓝图,作一份计划。做规划是没问题的,只要你认真学过这门课程,掌握一些基本的程序,花时间认真做些思考,然后拿出一些文字功夫,我想一份比较象样的、足以激动人心的职业生涯规划就出来了。

我是一个过来人,我想要说的是:职业规划是一个长期的动态过程。

 我大学读的是航空航天院校,学的是自动控制专业惯性导航技术。大约在二、三年级的时候,我曾心潮澎湃地下定决心将来要成为航天飞机的设计者。可是,20xx年中国神七傲然升天的时候,我已经脱离了航空航天系统整整13年时间,终究未能把握建功立业的机会。大学毕业前夕,我选择的职业是飞机维修公司的一名工程师。可是,除了日后在乘坐飞机时偶尔拉拉机窗上的挡光板之外,我根本没有碰过飞机的任何一个零件。我在读高中的时候,性格非常内向(但学习很好),以至于班主任有一年在我的学生手册上忧心忡忡地写道该生性格内向,不利于学习的进一步提高。

上大学之后,我的性格得到了很大的改观,与同学们打得火热,但仍是偏内向一类,当众演说的能力属于中等偏下。可是,参加工作之后,我却走上了管理岗位,从管理一条生产线到一个上千人的部门,最后做了企业副总经理和总经理。在此过程中,我还走上了讲台。原本性格内向的我,在过去十多年时间里,主持过无数个工作会议,讲授过无数个培训课程。

不管做什么事,都要谋定而后动,没有做之前,就要先想好最终要得到什么成果,以及如何得到成果。

我建议在人生的每一个阶段(一年、两年或几年),你必须有自己明确的人生追求。本质上,追求是人类前进的动力。人为了埴饱肚子不挨饿,才去找食物。中国为了扬眉吐气不挨打,才去闹革命。你的追求是什么?

 我是农民的儿子,直到我高考前填报志愿的时候,我在家庭出身一栏仍然很习惯地填写贫农,后来学校老师告诉我说不要再写贫农了,改为农民吧。农民的儿子能有什么理想呢?很多时候是没有的。但是,虽然身为农民,我的父母是明理人,他们之所以终身务农,不是因为出身贫苦,也不是因为自己不作为,而是因为他们特殊的人生际遇。所以,我和两位兄长从懂事的时候起,就受到了父母的教诲:好好读书,不要象我们一样一辈子在农村种田,种田是很辛苦的!

 我理解了他们的前半句话好好读书,但后半句话就没有真正理解。兄弟三人,我排行第三,1973年出生,1978年国家改革开放,我没赶上艰苦岁月,因此未能切身体会种田的辛苦。作为一个听话的孩子,我把好好读书理解为:家里送我们上学不容易,作为学生,就要把书读好。至于今后是否种田,没想这么多。1980年小学升初中考试,我成为全乡镇唯一一个数学100分的学生,两个99分的学生是我的同班同学。

初中三年,好好读书仍是我的指导思想。只是目标似乎比以前具体了一些。我们渐渐知道了,运气好的时候,我们这所中学偶尔会有一个或半个学生考上邻县的一所师范学校,将来可以做老师。在我可以记忆的前面,我家老大的一个同学考上了师范;在老大与老二之间的那一届,有一个学生在复读一年之后考上了师范;而我家老二也在复读一年之后考上了师范,同年还有一个学生在复读两年之后考上了该所学校。于是,作为学校的尖子生,我的人生目标很自然地锁定了这所师范学校,以及人民教师这个职业。

 但是,在读初三的时候,我的目标发生了改变。我有一位思想非常激进的年轻化学老师,他也毕业于我们这所中学。他是我的科任老师,但象班主任一样关心着我。他不赞成我将来读师范,认为这个职业不理想。他鼓励我考高中,而且是考当时整个粤北地区最好的一所省重点中学,将来读大学。在我们当时的这所学校看来,这个想法无疑是疯狂得不能再疯狂的了。在前面四名考上师范学校的学生中,只有一名直上,而另外三名都需要复读。我凭什么说要考那所高高在上的中学?

 当时发生的事情有点复杂,说来话长。简短地说,在中考前的5月份,我先是按照学校很多老师的意见填报了师范志愿,但在最后关头我改报了高中。8月份,我以全县第四名的成绩被学校录取。

 进入高中后,我的目标是考大学。其实,按当时的说法,我的一只脚已经踏进了大学校门。作为一名来自乡村中学的学生,在一个全新的、高手如云的学校里,刚开始的时候,我在班上的成绩只能算是前面的20%。但内心深处,我向往的是北大清华。高中三年,成绩稳步提升,在高三第一学期末,我与班上一名同学并列第一。我的理想并非空中楼阁。

 最后一学期,开学后,班主任找我谈心,他说如果我能继续保持这个成绩,我可以报考北京大学。目标明朗之后,我那颗年轻的心却不能保持三年前的那份淡定。高考前最后一次模拟考试,我下滑了好几名。

 最后,在班主任指导下,我考报了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自动控制专业,并顺利录取。按照班主任的说法,这所学校的毕业生基本上不会被分配到县级(或以下)单位,也就是就业有保障。

 回顾从小学一年级到高中三年级整整11年的读书生涯,我最后能顺利考上名牌大学,不是从小规划出来的,而是根据每个阶段的实际情况,在一系列短期目标的鼓励下一步一步走出来的。大学毕业后的14年职业生涯,也是同样的道理。关于人生规划(包括职业规划),我的体会是,任何时候,你都要有一个目标,要有所追求。因为,追求是人类前进的动力。一个人如果没有追求,他的人生就可以结束了。

 我建议大学生在做职业生涯规划的时候,只要大体搞清楚你想做什么,定下一个大方向就可以了,不需要严密论证。世界时刻在变,你自己也在跟着变。只要你有所追求,你就可以不断前进。路是一步一步走出来的!职业规划也是一个长期的动态过程。

职业生涯规划如何使员工更幸福


1.当员工在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时,将能够对自我进行更深入的认知,帮助他了解和发展自己工作中的兴趣。有人会说,如果他正好对现在的工作没有兴趣怎么办?有两个办法,一个是通过了解这项工作对其职业生涯的意义来激发兴趣,其二如果确实无法激发他对这份工作产生那么一点点兴趣,那么他能够有好的绩效吗?答案是否定的,所以帮助他转向其他的岗位可能是一个更佳的选择,事实上也帮助企业降低了用人风险。

2.员工在深入自我认知之后,能够从更多的角度、更客观来分析自己的技能和优缺点,包括正确面对绩效评估的结果,员工将会懂得如何在工作中发挥出自己的优势,并引发忘我的心流体验。员工工作表现不佳之处常常会和自己的弱势相连,但员工往往也会高估自己的工作表现,如果明白到工作表现和自己特质优劣势的关系并验证,那么员工将会变得更加客观。

3.职业生涯规划帮助员工将个人职业发展融入组织目标,把个人愿景和绩效目标相连接,建立一个共同发展的计分卡及个人计划,把组织绩效目标给予员工的压力转变成员工自我成长的仪表盘,这样,工作将带给员工更多的意义,员工将拥有更多的幸福感,使员工从被动的要我做转变为主动的我要做,同时为了实现目标而主动的提高工作技能与表现。

4.当遇到挫折时,由于对自己能力有更充分的认识,以及了解工作的意义,员工将拥有更为强大的抗冲击能力,更为乐观。

5.在自我认知的基础上,员工也将会进一步理解到人与人之间的差异性,增强人际敏感性,这将会对团队的配合,员工以及部门之间沟通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有助于员工实现工作的意义,进一步促进员工幸福感。

当员工将职业生涯赋予更多的意义时,将会充满生机勃勃,充满激情和动力。另一方面,虽然意义对员工幸福感有最大的影响,但兴趣、心流体验、意义这三个部份存在着相互促进的作用。

最后,再说明一点,很多人在谈到如何在组织中帮助员工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时,更多的谈到是告知员工晋升通道以及为此需要的能力发展,事实上晋升通道是会发生变动的,而在一些不够完善的公司中情况尤其如此,同时,这个时代也存在着诸多不确定性。一个清晰的晋升通道固然好,但其实更重要的是,要让员工体会到工作对他自己的意义,同时懂得如何运用自己的能力优势来应对未知,这样当工作或公司遭遇无法预料到的困难时,员工将会更加懂得把握自己,为自己负责,会拥有更为强大的能量和动力。

IT人才职业生涯规划


近年来,IT行业发展迅速,IT人才竞争激烈。除了已经投身奋战在IT工作岗位上人外,更有大批后备力量想投入其中。IT这一朝阳产业涉及的范围和领域相当广,同时也是人员流动非常频繁的行业。如何在这种频繁的流动中保持职业的持续稳定发展呢?IT人应该具备什么样的素质呢?什么样的平台对你的职业发展发展有利呢?这些是IT人与准IT人都应该思考的问题。

一、IT哪一领域适合你

李明今年毕业于浙江省某高校的计算机专业。当初报考这个专业也是看中IT的好前景。在校期间,软件、硬件、网络等方面的课程都涉及了。李明也算比较努力上进的,成绩一直不错。但择业时却完全找不到方向了,只知道做专业相关的IT行业,但从来不知道原来IT中还有这么多的领域,就算相同的领域也包含众多不同性质的岗位。李明也不知道哪个适合自己,看到IT方面的差不多就投了简历。

适合做什么不是主观上的想当然,而必须由客观的因素来揭示。这里的客观因素指的就是内在个性。这里的内在个性与生活中的个性或性格是不同的,它指的是职业中的个性,它折射出来的是个人在工作中的心理特征、心理倾向等。通过内在个性的分析,可以得出一个人擅长做什么工作,喜欢以何种方式工作,工作中待人处事的风格以及判断与决策能力的强弱。

众所周知,IT作为一个大的行业,其涉及的范围和领域极广,包括:软件、硬件、网络、通信以及其它的电子方向。IT人与准IT人往往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大学读的计算机专业,虽然所学课程也有所侧重,但实际操作和理论还是有很大的差距。学了很多,但是进入哪一个领域最能发挥自己的能力,以及哪一个领域的发展前景好,自己心里其实并不清楚。只是将就业的方向定位在了IT这样一个模糊的范围内。对于入行没多久的新人而言,这方面恐怕是颇有体会的。

二、解析自身能力架构

刘洋是公司业务骨干,技术一流,参加过公司多个大项目的开发工作。老板对刘洋的表现颇为满意,早就有意要提拔他。之后,公司接到一个项目,老板于是将它交给刘洋负责。刘洋对老板的赏识与栽培心存感激,决定一定要把项目做好。可是事情并不像刘洋想的那么顺利与简单,刘洋以前只是负责技术,对于组织领导团队没有任何经验。项目组中也有一些老员工,很不配合,刘洋也不知道怎么找他们沟通,结果整个项目组的工作效率低下,项目期一拖再拖。老板对颇为不满。刘洋对此感到既无辜又很无奈。

职业顾问认为,个人能力可以分为:硬能力与软能力。硬能力包括:个人受教育情况、专业背景、工作经历与成绩等。软能力主要指沟通协调能力、组织能力、团队协作精神、学习能力等。一个人的能力是从事某项工作的基础。有什么样的能力决定了一个人的处于什么样的层次。但在现实操作中除了适才适用外,还有两个极端。一是自身的能力不被认可,能力达到了但没有找到相应的职位。二是公司提拔时没有考虑到个人能力是否达到,造成职业人高处不胜寒的窘境。高位虽好,但如果能力达不到,很可能遭遇彼得原理陷阱。

具体到IT方面,专业知识与专业背景无疑是为你打开IT大门的钥匙。同时,我们也知道IT是个发展迅速、日新月易的行业,其知识技术更新换代之快是传统行业所无法比拟的。这就要求IT人在拥有突出的学习能力。通过业内企业招聘人才的标准,可以肯定的是IT型的复合人才越来越走俏了。因此,IT人要想有持久的发展应该分析一下,除了专业背景外,自己在其它方面还具有什么样的能力呢,尤其是软能力方面。因为软能力在你的岗位确定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

三、IT行业里的岗位素质要求

王军给人的印象不太符合大部分人观念中的IT人的形象。他是个表现欲和沟通欲望非常强的人。而王军入行两年来一年在研发部工作,周围的同事都善于用代码和机器沟通,却沉默寡言,不善于与人交流。王军在这种环境里觉得很不适应。于是王军离职后应聘进入了IT行业一家知名公司的营销部工作。王军认为这份工作既发挥了自己的技术优势,也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沟通能力,两全齐美。

IT行业所包含的岗位,可以大体上分为四大类:管理类、销售类、技术支持类与研发类。调查显示,沟通能力、团队合作、学习能力、责任感、问题解决能力、诚信、主动性、理解能力、应变能力、抗挫抗压能力、踏实、大局观是这四类岗位都必须具备的素质,但是又各有侧重。例如,对管理类人员而言,沟通能力、责任感、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等四个维度的重要性就超过了对其他维度的要求,而销售类人员则在沟通能力、问题解决能力、主动性和诚信等四个维度上,技术支持类人员在学习能力、责任感、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等四个维度上,研发类人员在团队合作、学习能力、责任感和问题解决能力等四个维度上会有着其他维度所不可比的更高要求。

职业顾问认为,除了最基本的职业核心素质,四类岗位又分别有各自岗位进一步的要求:其中管理类人员对成就导向、时间管理能力和执行力有比较高的要求;技术类人员对态度严谨、时间管理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有进一步的要求;销售类人员除了基本职业核心素质要求外对口头表达、组织能力和顾客导向有相比其它岗位更高的要求;研发类人员对逻辑思维能力、时间管理能力和态度严谨有别于其他岗位的自身要求。

四、发展空间

于桦大学毕业后,一直在一家小软件公司呆了四年。用她自己的话说就是我是和这家公司一起成长起来的。现在的于桦是公司里的业务骨干,成功做了很多项目。四年的时间呆在同一家公司,对于IT这样一个人员流动性频繁的行业来说已经很少见。尤其是在一家小公司呆四年。于桦谈起当时进公司时,自己当时完全是被老板连哄带骗弄进公司的。四年中,虽然公司也在逐步发展,可是速度着实有点慢。老板对于桦虽然不错,可提到加薪就会摆出一副苦瓜脸,可想而知,加薪的可能性就几近为零了。眼见年龄慢慢大起来了,于桦觉得是不是该走的时候了,要趁自己年轻再拼一把,找一家发展空间大一些的公司。

求职的过程中,职业人最常遇到的问题是用薪水与发展空间作比较。笔者认为,二者之间是一种利益分配的问题。薪水代表着眼前利益,而发展空间则代表着长远利益。薪水是会随着一个人的职业的发展有所提升的,因此发展才是硬道理,才是薪水上升的有力保证与根本。与发展空间直接相连的就是企业平台。在选择企业时,也不是以大公司或外资企业就好,发展空间就一定大。职业人必须要明确发展空间是自己职业发展的一条线,可以由很多的阶段和公司平台组成。在某一个平台无法提供发展空间的时候,可以重新选择。

在一项针对IT人的工作状态的调查中,当被问及在什么情况下会选择离开公司,如果可以拿到更加的薪水高居榜首。这体现IT人的一种从业心态。IT是一个年轻化的行业,从业人群年龄大多在20-40之间,同时IT业也是一个人员流动非常频繁的行业。在许多人的眼中,IT人的职业发展在35岁就基本停止了,将发展问题留给了35岁后的自己,所以才会出现上述问题。抱有这种观点的人,将IT的范围缩小到了技术人员方面。即使是这样,这种观点也有不当之处。遭遇35岁劫难的IT人就是因为对发展空间问题没有做好准确地评估与准备才导致问题的出现。如果在前期早有准备,这部分人就会沿着既定的路线发展上去或者在适当的时机完成了相应的转型。

适合的才是最好的。职业顾问建议:IT人应该将IT行业细划为不同的领域和岗位,结合自身的能力和素质,选择其中最适合自己的一个方向,给自己的职业生涯做好相应的规划准备,才能确保职业发展持久而旺盛的生命力。

职业生涯规划漫谈


我刚转到戴尔培训部门的时候,戴尔美国总部派来一位印度裔美国人Rajeev担任销售总监。第一次与他开会的时候,Rajeev就拿出了一份报表,报表显示在戴尔中国公司的销售人员人均销售额只有大约400万元,但是在戴尔美国公司的同样指标是大约250万美元,几乎是那边的六分之一(戴尔不计算增值税在销售额中)

我希望在两年内将人均销售额提高到一百万美元。会议结束时,他提出了目标。

显然,直接给销售人员增加销售任务会遭到每个人的反对,现在需要的是一些双方都喜欢的方案。这个方案就是加快员工的职业发展速度。

戴尔通常是每年进行业绩计划和评估,依据评估结果给予员工认可,主要体现在加薪和提升上。现在则不用等那么久,销售人员只要取得业绩并得到能力的认证,就可以得到提升。当然,获得加薪和提升也意味着能力的提高,当然要承担更多的任务。

假定一位销售人员薪水是5000元,级别是最初级的销售代表,上个季度超出了销售目标500万元,由于表现出色,他被提升至高一级的客户经理,与同期提拔的其他同事得到公司的表扬,名片上也印上了新的职务。当然随着级别的提高,薪水也随之提高了百分之四十,达到了7000元。当然,由于级别的提升,他也需要承担更高的销售任务,销售任务增加的幅度小于薪水增加幅度,仅增加了百分之三十,所以下季度他的任务是650万。

每个季度,都有一批销售人员获得提升,获得嘉奖和加薪,开始承担更大的任务。这样就形成了一个良性的循环,销售人员提高能力,取得业绩,得到认可,然后承担更大的任务。

除此之外,公司加强了员工的能力培养和能力考核,每个季度都进行技术知识和销售技巧的考核。当然还有更加强化的销售过程的管理。

我离开戴尔公司后,有一次来厦门出差,与还在公司工作的老朋友聚餐,其中有一个女士。我还记得我离开公司的时候,她刚刚从大学毕业,从事基层的电话销售工作,就询问她的近况。

在公司还好吗?

很好啊。你离开的时候,我才加入公司,你猜我现在做什么?

已经开始管人了吧?我觉得在两年的时间里,能够成为一个小的部门经理就已经很快了。

不仅管人了,我手下有四个销售主管呢,二十多个销售人员。

升得真快。

赶上好时候了,感谢你们当时的政策,我运气比较好,连续几个季度都完成任务,因此就声得快一点。

那加了不少的薪水了,还有什么打算呢?

如果我再继续表现好一些,我老板答应将我调到上海工作,我一直希望能够到大城市去工作。她看看周围没有外人,就向我透露了她的打算。

恭喜了,难度大吗?

当然不容易,要连续几个季度超额完成任务才可以,但我打算去努力。

员工需要一条具体、清晰的路线指引它们逐渐达到自己的人生理想,这就是职业生涯规划。谈到职业生涯规划,我们都会觉得这是国外的发明。其实并非如此,中国早在汉朝就开始将官员分成七品级,不同的级别有不同待遇,穿着不同的官府,承担不同的责任。每年对这些官员进行考核,根据官员的表现对官员进行提拔。到了清朝,已经形成了非常完善的体系。甚至中国古代的皇帝将这一套方法行之有效地用于后宫的管理,清朝的宫廷就将后宫的女子分成秀女、常在、答应、嫔妃、贵人、皇后等很多级别,根据她们表现,给予晋升,奖励并逐步提高其责任。在职业生涯规划中,有几个关键的要素:

待遇:公司向员工提供薪水,奖金、改善工作条件、提供娱乐和定期医疗检查保证,可以满足最基本的生存需要;享有公司股权,提供保险和稳定的工作环境满足员工的安全需要;对员工发展的承诺、培训、领导团队、参与团队活动、俱乐部可以满足员工归属需要;奖励、表扬、晋升和授予称号满足员工自尊需要。这些都是员工希望得到的,员工得到了职业的发展,就得到了与这个职业阶段相对应的待遇。

表现:是否能够发展自己的生涯呢?就要看员工的表现了,表现来自于绩效考核的结果。每个职位的员工都应该有自己的考核指标,这些考核指标应该是明确、具体的和可以衡量的。员工完成考核指标的百分比就是员工的表现。

能力:IBM的新员工加入公司时,都可以得到一份职业生涯规划,其中有一个卡片,卡片中还列有每个职位需要掌握的能力。能力和表现是能否获得新的职位的双重要求,在得到的新的职位之前,公司应该通过培训体系确保员工得到了与职位相称的能力。

责任:如果员工表现出众并具备相应的能力,获得了提升,待遇和职务也随之提升,当然要承担更大的责任。假如一位员工表现优秀,获得提升,月薪从5000元增加到6000元,一年共计增加了一万二千元的收入。在他个人获益的同时,他承担的任务也应该增加,假如每年多承担100万的销售任务,如果公司的毛利润率是百分之十,这位员工在得到一万二千元收入的同时,他为公司贡献了十万元的毛利润。员工获得发展并承担更大的责任,这是一个员工和公司双赢的结果。

我们来看一下,对于销售人员这条路径对销售人员有什么样的吸引力。

一位年轻的销售人员通过校园招聘加入一家国内的公司,从事销售工作。他的职务是销售代表,开始拜访客户,挣工资令他感觉很好,但在公司里他是级别最低的员工,薪水虽然可以养活自己,但没有积蓄。功夫不负有心人,第一年的努力和辛苦使他业绩出众,他名片上的职务已经升到了客户经理,而其他同时加入公司的同事还是以前的销售代表。不仅是职务上,薪水也加了不少。时间不断流逝,他的职务已经是资深客户经理了,买了车,交了女朋友,薪水和福利也不断增加。但是总是做最基本的销售工作很重复,为什么我不能成为一位主管呢?但是现在的公司并没有那么多机会,也许可以换一家公司。换了公司,成为一个部门的主管,业绩不错,但几年后新来的总监让他很不爽,而且做销售总是出差,也许可以尝试一下其他的工作。跟老总谈了一下,公司正需要一位市场部经理,于是成了这家公司的市场部经理。又是几年过去了,三十几岁了,成了家有了孩子,这时心里却有一些茫然:难道我就这样发展下去吗?这个工作我真的喜欢吗?是我最擅长的工作吗?回报值得吗?

每个员工具体的发展路径并不一样,但也大同小异。这条路径不应该由销售人员趟出来,而是应该由公司铺好。在员工刚加入公司的时候,在每年绩效考核之后都要与员工沟通的,询问他们的理想、他们自己的设想,帮助他们找到自己的事业。

职业生涯规划可以帮助员工不仅仅将目光集中在薪水上,收入只是事业发展的副产品。在人力资源的众多报告中,我们都知道一个员工离开公司,收入只是在第三位或者第四位的原因。更主要的原因是:没有发展机会;不能发挥自己所长;同事(老板)相处并不开心等等。相反,我有很多朋友现在IBM和联想工作了很多年,IBM和联想并不是行业中收入最高的公司,依然吸引他们的其实包含了很多。这些都是与职业发展紧密相关的。

职业生涯规划是公司提供给员工发挥才干、实现理想的舞台。员工既关心这个舞台有多大的发挥空间,他更关心自己在舞台中扮演的角色。职业生涯规划就是将今天的表现与其理想连接起来的一条清晰可见的发展路径。

绩效管理的起点和终点

职业生涯规划本身就是绩效考核的起点。由于职业生涯规划,团队中不同级别的成员拥有独特的能力和职责描述,当任务细分到每个人的时候,首先就应该考虑不同的级别进行任务的分配。绩效考核的第一步就是设置目标。而职业生涯规划就是员工在企业长期发展的路径,这个长期规划是短期目标的基础。如果没有这个长期的规划,短期目标就没有意义。就像爬楼梯一样,如果人们看不到达到楼梯终点后的那扇大门,人们就会觉得一步一步爬楼梯毫无疑义。

职业生涯规划也是每次考核的终点。根据表现的员工获得不同的激励,这些激励也需要反映在职业生涯的发展上。对于表现优秀的员工,公司必须要奖励,对于表现欠佳的员工,公司要进行处理。我们已经谈到,公司不仅仅依赖薪水吸引员工,而是依赖职业发展带来的更多的益处。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