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范文大全 > 公路设计指南读后感 > 导航 > 职场快速升级指南

公路设计指南读后感

职场快速升级指南。

伴随着科技的发展,我们经常会需要使用到一些范文,范文可以运用到不同的场合,范文可以为我们提供各种参考,小编特意为大家收集整理了“职场快速升级指南”,希望能为你提供更多的参考。

俗语说,一个锅里吃饭,总会碟子碰到碗。工作中的碰撞尤其多。别怕碰撞,别怕麻烦,因为这是获得巨大进步的机遇所在。

不仅同一家公司不同的部门和人之间会发生碰撞,与不同的客户和供应商之间的合作,也多有碰撞。很多人怕碰撞,觉得麻烦,我却不这样认为。我觉得凡是合作,必会碰撞。而碰撞和调整合作的过程,就是一种互相进步和提升的过程,对于个人而言,则是一种更加深刻的成长。

我升任品质经理不久,发生过一次碰撞,和一次严重的挫折,让我记忆深刻。而这两件事情,也使得我在此后的工作中,有了长足的成长和进步。

第一次,是在我刚升任品质经理不久时发生的。我们给一家公司生产了一批产品,价值好几十万。但客户在装配中发现,产品有缺陷,需要改进重做。这时候,就牵扯出来了一个大问题:谁的错?毕竟,谁错,谁是要承担责任的。我们公司的工程设计人员仔细分析发现,客户提供了多页图纸和补充条款,其中有矛盾。但我们的设计人员没有发现这些细节差异,按照图纸为依据进行了转换设计,致使我们生产出的产品在客户处无法安装。这种官司,有时候很难打,是类似于客户和我们都有错的那种错。但客户处于强势,在我以前的经验里,往往会全部赖给供应商。

所以,在与客户去谈判和处理前,我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公司的底线是:我们赔一半,不能全接受。我的任务是,尽量让客户承担的多点。

接待我们的,是他们的采购总监。见面后,还没等我们开口解释,他便说:这批产品暂时就放在我们这里,货款我们照付。我重新下订单给你们,请按照重新修改过的图纸生产,货款照付。等到新产品顺利出货后,我们再联络你们一起来,想办法处理这批产品。

这个处理方案和答案,完全超出了我的想象。同行的工程部经理还试图再讨论一下谁对谁错,谁应该承担责任的问题。他示意停下。我从谈话中约略听出,对方需要的是解决问题,而不是非要马上追究出谁对谁错。这跟我接触过的大多数客户不同。

后来,我跟他熟了之后,问起这件事,他答:工厂间合作,这种情况难以避免。花很大的力气去讨论谁对谁错,是没有价值的。最后,往往沦入谁强势,谁赢的境地。但也可能因此失去供应商。对于我而言,追求产品尽快上市,让整个生产系统最快速度恢复生产,比我证明供应商错了,向供应商索赔几个钱重要的多。何况,之前,我已经跟我们的设计部门沟通过,这批产品,只要进行小小的返修,就可以用在以后的返修品,或者后续的产品里,只是返修需要浪费些时间。因此,最好的方案,就是按照修改后的图纸,最快速生产一批产品。

这是我的思维模式,第一次与客户形成碰撞。这次的碰撞,与以往不同的是,过去虽然我知道客户与供应商之间应该协作、共赢,但我比较怀疑。毕竟,现实中,每当产品出现问题,我的客户几乎清一色都会将责任推到我们身上。至少这次的事件处理,让我对工厂间的协作和共赢有了新的认识。

而且,也正是因为这次碰撞,使得我在当时那种环境和条件下,对与供应商的合作观念发生了变化。之前,我受到的训练,也是跟我的客户一样,有错,想办法怪给供应商。之后,我会首先站在解决问题的角度考虑。我会认真分析是供应商的错,还是自己的错,尽量寻找将双方的损失都减到最少的方法来处理。如有必要,我会主动与供应商沟通,跟他们一起想办法解决问题。很多时候,我会在一个项目开始之前,甚至会主动联系供应商派人来公司,我们事先进行相关培训和沟通,这样,他们在后续的供货中,就会少出很多问题。等等。也因此,在前后的几任品质经理中,供应商对我的评价比较高。

对我第二次影响至深的挫折,则发生在我与欧洲一家客户打交道的过程中。

那几年,公司在高速成长,产品不断转型和提升。所以,碰撞和煎熬比较多。最大的一次挑战,是与一世界500强的公司的合作。

虽然经过几年的发展,我们公司,还有我自己,都开始由那种土鳖式的管理、工作、思维方式,向比较规范化和国际化的方向发展。我们由过去接国内单,开始转向接国外单,以欧美和日本为主。

因为我们的产品质量提升速度较快,所以,通过了一家欧洲的世界500强公司的认证,可以向他们供货。这对我们来说,当然是个天大的喜讯。公司上下,一片欣喜。老板自然是最开心的人,在不吝赞誉我们的同时,还没有忘了发奖金鼓励。

但煎熬,也恰是从那个时候开始。我们在花了半年时间通过客户的认证后,又花了九个月的时间,来进行前期量产的磨合。实际情况是,进展一直不顺利。我们花了大量时间和精力生产出的产品,出货前,又不计成本和人力物力、千挑万选几近完美的产品进行包装。但货送到荷兰后,客户却总认为不合格。那些产品,就连我都用放大镜一个个看过了,仍然通不过客户的验收。

刚开始,我还能花十二分的耐心,应对每一件投诉和每一个那怕微小到我们用放大镜看,都几乎不认为是问题的问题。但当这种现象持续了九个月,客户仍然不满意的时候,我开始陷入了深深的怀疑:客户是不是不想要我们的产品,所以总是找一些不算问题的问题,来敷衍我们。我真心这样认为,因为那些被客户判为不合格,不能用的产品,若按照以前的标准,送到国内或者当时我们的任何一家客户手中,都应该是非常优质的产品。

正在这个节骨眼上,一件大事发生了。客户在刁难了我们九个月后,终于同意我们大批量供货。我当然很高兴,之前积累的对客户的不满尽去。打足200%的精神,严格控制整个生产过程,自己亲自参与,100%验证产品合格后,将几百箱的产品,发往荷兰。却不料,客户在生产中,发现0.5%存在性能隐患。因此,客户要求:1,退货,重检出货;2、报废,重做。几百箱啊,价值百万,怎么可能因为这么一点比例的问题,就退货,甚至提出报废呢?

很快,我收到了他们航空快递的所谓存在性能隐患的样品切片,及切片放大的照片。一看切片和照片,我的肺都给气炸了。首先,他们所说的缺陷,即使以要求最严格的美国军用标准来衡量,也算是合格的;其次,他们所谓的0.5%,竟然是活生生用了我们200个产品做破坏性试验,抽到了一个所谓缺陷;第三,他们试验的条件非常苛刻,竟然完全不按照美国军标,或者国际标准上的试验条件,事先进行处理,而是直接拿出产品,不经过任何处理,直接就用最苛刻(没有任何标准可支撑)条件进行的测试;第四,客户观察到的所谓缺陷的角度是非常偶然的,如果按照常规作业,是很难观察到的。我在接到客户的投诉后,自己亲自制作了400个切片样品观察,根本就观察不到他所说的缺陷。我从没见过这么不讲理的客户。

我将这个情况向我的上司反馈,他也觉得不可思议。他说,他参加几十年了,如此苛刻的要求,确实是第一次见。于是我大胆讲出我的怀疑:是不是客户不想要我们的产品,所以才这样挑毛病?他也点头,说:有可能。但他还是比较谨慎,想了很久,说:不妨再沟通沟通看,也许他们真就有特殊的要求呢?

但我觉得沟通是多余的。既然他们如此挖空心思刁难我们,我们再如何解释也于事无补。我认为,不如直接找仲裁机构来进行仲裁。所以,我将产品送到了国内一家权威的实验室进行测试,结论合格。而后,我又送到英国一家国际知名的实验室进行测试,结论仍然是合格。于是,我将这两份试验结论报告,发给了客户。

客户表示,接受两个实验室样品测试的结论,但仍然不认为批量产品是合格的。0.5%的不良是他们在抽检中发现的,是确实存在的。即使偶然出现,也不能说明这批产品合格。所以,这批产品,他们绝对不能接受。但他们可以派出技术人员,与我们进行进一步的沟通。如果这批产品我们公司希望他们用掉,他们推荐我们购买一种特殊的设备,派人到荷兰,100%进行检查,选别出这种有隐患的产品,确认提交给他们的完全合格后,才行。

看,我们一强硬,他们就让步吧。我觉得,他们的这种说法,无非是给自己找个台阶下。所以,我坚持将所有资料和证据,提交给法务部和商务部,请他们申请相关机构进行仲裁。我特别坚持的是,这种客户,越早放弃越好。算算,前前后后,我们花在他们身上的时间超过一年。花在他们身上的成本,高的离谱。即使勉勉强强能供货,也肯定是只有赔的份。与其如此,还不如趁着这个有利的机会,放弃掉。还有机会和可能挽回损失。

商务部和法务部也同意我的意见。但老板却制止了。他的意见是,去一趟荷兰,看看客户的状况,以及我们的产品究竟是怎么回事。因为时间紧迫,我们的签证都来不及,所以最后,是老板自己亲自去的。

老板花重金,买了设备,并不计成本,在荷兰雇人,对我们所有的产品进行了100%的检查。而后,他将检查不合格的产品,空运回国,让我进行切片分析。他说:就算是按照现在最严苛的标准,这些产品都算合格。但我还是希望你确认一下,他们说的缺陷是否真的存在。

于是,我从那些选别出来的不合格产品中,又抽取出来了400个样品,按照他们在荷兰选别时,标识出来的位置,进行了切片分析。结果,我发现,真的存在他们所说的缺陷。这让我很是惊讶和震惊。

不久,应老板要求,荷兰公司派了工程师到我们公司来。他们向我们解释了,为何他们不能接受这种国际上所有标准都认为是合格的产品。他们说,他们的产品组装后,会发到世界各地,主要用在地下抽取石油的泵上。这类产品,对安全性要求非常高,关乎生命,必须要做到360天24小时无故障不间断作业。他们所投诉的这种缺陷,虽然从没有实例证明曾出过事故,但理论上会存在隐患,所以他们绝对不能接受。

至于我们无法像他们一样容易发现缺陷,他们认为是我们的设备陈旧,以及操作技巧不够科学的问题。所以,他们带了新的检测设备过来。他们将与我们一起工作一段时间,训练我们的检测方法,并与我们一起在生产线上进行追踪,找到问题源为止。

果然,其后的一段时间,荷兰来的两位须发皆白的工程师,每天跟我们一起,一个工序一个工序,一个细节一个细节,追踪问题。在他们的协助下,我们真的找到了问题源。同时,他们对我们的工程师和操作人员,重新进行了严格的培训。在他们培训后,那些之前我认为是偶然才能观察到的问题,被一逮一个准,果然能被很快很准确切片出来。最后,在确认我们都已掌握了检测技巧,改善了问题后,两位工程师联合签署了一个合格证书,证明在他们的培训下,我们已经完全掌握了检测的方法和技巧,并找到了这个问题源,解决了这个问题。之后,才返回荷兰。

从此之后,我们给这个客户的供货,再也没有出过问题。我们的供货量开始大幅度提升。一年后,我们被评为他们的全球最佳供应商。在这家客户的推荐下,我们还获得了欧洲颁发的全球中小企业质量金奖。

这件事情给我的启示和思维方面的冲击颇多。

第一,从此,我不再臆测任何一件客户投诉,每个投诉,我都会严谨、认真跟进和沟通,在没有得到充分的确认和验证前,我绝对不会反驳客户;

第二,客户任何的要求,其实都是事出有因的,即使他初听起来是离谱,不合理的。如果我们真的怀疑,就应该彻底搞清楚;

第三,人的思维和观念转变是最难的。即使我们认为我们已经知道了,我们已经转变了,其实骨子里和潜意识里,未必就真的转变了,往往要经历一些比较严酷的过程,才能真正转变;

第四,无论我们认为自己如何的开明,如何能接受新东西,其实,我们的潜意识里,还是会有意无意的会自以为是,本能地进行抵触和抵抗。所以,在接触任何新事物的时候,做到能如空杯,不带任何成见地接受,是我们需要终身去修炼的课题

FWr816.Com精心推荐

初入职场的路径指南


有谁是真的在初入职场时就想清楚自己以后要走的职业发展路径的恐怕很少,可能如Career path这样一个专门用来表述职业路径的词语,很多人也是在与之签下劳动合同的那家公司的入职培训中才第一次听到。

虽说进入了职场就要给自己制定好一个未来要达到的目标,不过在一开始,这个目标往往都会很宽泛和高尚我想成为某某领域的专业人士;我想像我崇拜的那个商业领袖一样其实我还不知道达到这个目标必须付出什么,在通向这个目标的过程中又能得到什么。

当职场在你身上划下的印记越来越密集和深刻,你的目标于是变得具体和可触摸,你对自己说,再过两年,我要换上咨询顾问的Title.

一名具有咨询相关专业背景的硕士毕业生在找工作的时候踌躇了。她说:我想找一份咨询的工作,但是担心它的门槛太高,我够不着,所以我能不能从审计入门?不少毕业生或多或少都会有像她一样的疑问。

一是搞清楚什么是常规的职业路径,二是询查自己设想的就比如从审计到咨询这样的跨序列上升的可能性有多少。具备这些基本认识之后,至少不会出现决策性的大偏差。

01

你可以选择你的职业路径

学法律的方茜毕业后进了一家企业的法务部做法务专员。她的直接上司也就是法务主管平时直接和公司董事会沟通,她听说法务做得好的,最后成为合伙人或者进入董事会都有可能。作为新人,她让自己不要想太多,先把眼前事情做好才是最现实的。

杨东俊毕业后到一家开发手机游戏的移动互联网公司做技术。一年后,部门经理提出让他担任项目负责人。他觉得那会非常辛苦,但年底分红会增加似乎又不错。他对管理本身不感兴趣,只希望专心做技术。他还没有最终决定,如果尝试之后感觉不适合就准备往大公司跳,专攻技术领域。

通常对于每一个岗位来说都有其既定的上升路径。方茜目前走的是这样一条路径,而对杨东俊来说,他面临往技术还是管理发展的选择,这也是许多从事技术工作的人会考虑的问题。

点评

以四大内部的审计转咨询为例,这样的职业路径转换是可能的,二者在知识上有相关性,前者对企业报表比较了解,后者也需要这点。所以新人判断职业路径的转换是否可能基本上可以从知识和技能的相关性来考虑。通常公司会在员工入职时的部门培训中告知与具体岗位对应的职业路径。在此之前,新人也可以在面试时做一些了解。如果在公司内部想对职业路径进行调整,基本是从自己的兴趣和职业出发点来考虑。与主管以及再上级主管等谈的时候,要对自己工作的内容、想转去的部门(或领域)的情况、是否有空缺、空缺职位的要求、老板的想法和期望等都有所了解。

02

时间不是上升的保证

马强在大学里就是学生会干部,毕业后进了一家500强企业做销售。他规划得很明确,从销售到营销总监,再往上走管理路线,在同一个行业做七八年应该能达到总监级别了。

从卖场助理到卖场经理再到总监助理,他觉得晋升如他计划的一样很顺利。接着,他似乎被绊住了,事情又多又繁琐,薪水也一直不见涨。向上司申请调岗得到的回复是没有合适的人选代替他。他也想过离职,不过因为与总监沟通时他觉得自己还是受重视的,他坚持了下来。又过了一年半,他升为大客户经理。

很多公司人可能会觉得入职时老板向自己应允的晋升时间表到某一个时刻就让你担任某个职位是一种承诺,必须实行。当发现事实并非如此时便陷入焦躁。老板的应允没有实现也不代表你的工作表现就被全盘否定了,只是你还需要接受考察。

点评

在同一个系列里诸如从顾问到高级顾问职位晋升大致所需的时间,公司层面上考虑的因素有:上下两个职位的关联性有多高;要工作多长时间才具备从A职位到达B职位的要求;市场的一些参考值。另外,企业内部的员工流失率也会被加入判断。要注意这些都是必要条件,不是充分条件。当然,公司人在制定自己的职业计划时,公司的这张常规的晋升时间表也是重要依据之一。一般不建议新人工作没多久就考虑调整方向。主动调整会让别人质疑你的能力:如果你不能胜任这份工作,又有什么理由能胜任那份?获得承认有个过程,不能盲目、着急。

03

跨序列上升须知

从化工专业毕业后吴莉很自然地进了一家轮胎制造公司做起了技术员。一年后,在公司内部竞聘技术管理人员时她落选了。因为一直抱着从纯粹技术领域转出去的想法,加上自己的兴趣,她动了做财务工作的心思。她报了班,考出会计从业资格证,结识公司财务部门的同事,最后成功转岗成为会计。

公司都会为新员工指派一名老员工带一段时间,吴莉跟着师傅做起了成本会计。这项工作涉及到很多管理方面的知识,她要学的东西不少,那段时间经常加班,为了把任务拿下,经常一连好几天干到凌晨。

吴莉目前正处于由子公司会计向财务负责人转换的进程中。她又读了MBA.如果要走她这样的上升路径,需要付出更多的时间成本,也存在一定风险。

点评

跨序列上升比较难说,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基本还是看自己的知识储备(或基础)、性格、技能、公司的相关规定、职位空缺等方面是否适合。公司层面上要考虑你在这个职位上掌握了多少公司信息,跨部门时是否有可能带来敏感信息的流失。特别是原来做研发、财务、HR和大客户销售的人要跨序列会比较麻烦。跨序列上升一般都是个人主动,除非公司方面有特别需要。通常越是成熟的经理人,越不太可能跨序列。

30岁的职场规划指南


30岁会是一个不容易满足的年纪,尤其当同学和同龄人之间出现一些比较的时候。你甚至可能不愿意参加同学会,因为不想知道谁比自己发展得更好。马众说,这是到了这个年纪才会有的规划的自觉,是在与他人的比较下形成的强烈的改变欲望。

不甘人后和虚荣心当然是一种进步的动力,但这种被动的动力持续性毕竟有限,职场进取心和生活热情才是让你保持进步的最大推动力。尤其对于30岁时职业发展比较顺利的公司人,这点尤其重要。

从外部环境来说,你也要时常确认自己的目标、想法是与公司的整体目标相一致的,如果你发现自己与公司的目标差太远的话,就要考虑换到一个更符合自己目标的环境中去。狄巧说。

A

换岗or转行

找到符合兴趣的工作之所以重要,除了能给你在工作中带来愉悦感,也会让你更有责任心。韦玮说,职场的任何选择都是一种赌博,哪怕你可以把风险规避到最小,风险也依然存在。如果你是按照自己的兴趣去走的,那么输了你至少不会懊恼。

在30岁转换职业,也不至于将你前几年的积累全部清空。博世中国人力资源管理总监袁效琴在招聘时更倾向于那些有跨部门、跨职能,或海外工作经验的员工,这些人一般有更宽的知识面,工作能力也更强。

B

创业

分布在各个一线城市的创业据点中的创业者们几乎都是30岁左右的年纪。在离职以后自己出去创业,几乎已经快要成为这个年纪的公司人中间的一股风潮了。

如果已经想明白商业价值、盈利模式,有了一个比较周全的创业计划,最好再有那么一两个投资人对你的项目感兴趣,那就义无反顾地去做吧,不要怕失败,也不用太担心后果。

在韦玮的招聘原则里面,有创业经验会是一个加分项。创业是一个很好的试错机会,最坏的结果也就是5年之后再回到公司里面工作。而这个时候你已经比那些一直在公司工作的员工们有了更多的历练,也成熟更多。

C

转往管理岗位

大多数人都会通过读MBA作为从专业技术岗位转往管理岗位的过渡,这也是一个需要承担风险的选择。从申请开始,到你全职念完MBA的周期基本上需要3至4年,这么长的时间内,你很难去预见之后的经济形势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任仕达中国区市场总监孙海宁认为,判断是否是一个合适的时机去修读MBA需要考虑三方面的条件,首先是根据当前全球的经济形势,确定念MBA可能带来的经济成本。其次是根据申请的情况看你能去什么样的学校,它们专长的管理方向是什么,是否符合你对未来工作的预期。当然更重要的是要判断好现在的工作是否适合你,以及你将来想要做什么样的工作。

不过这里有个前提,是你先要考虑清楚自己的兴趣和性格是否真的适合成为管理者。如果你天生是一个不喜欢和人打交道的人,那么不如省下这笔高昂的MBA学费,继续去钻研你的专业领域。

D

平衡工作、家庭和生活

这是更多30岁的职场女性会考虑的问题。

结婚、生子、带小孩,家庭正在逐步分散这个年纪的职场女性的注意力。如果你不能狠心放弃事业成为一个全职太太,那么你大概会更希望转去一个相对稳定的后台岗位。

不过这不意味着你从此放弃了进入职业的上升通道。你可以利用在稳定岗位的机会做一些更长远的规划,去想一想十年以后的职场更需要什么样的人才。韦玮的建议是,在这段时间选择读书等进修的方式,可以为你回到职场积累资本。

在这个时间段,跟女性同事增加交流也是排解生活所带来的焦虑感的有效方法。袁效琴就打算在博世组织类似的女性员工沙龙,大家互相分享应对生活的经验,你就会发现原来不是自己一个人在撑,就会有动力去克服在平衡工作生活所遇到的困难了。

E

专业领域的深耕

狄巧提供了一个案例。一位有培训管理经验的候选人曾经去面试她所在HR部门的培训管理岗位,目标是希望在做培训管理的同时能够接触些校园招聘的工作。但由于校园招聘的岗位设了专人负责,这位候选人一开始似乎有点不满足,狄巧给她的建议是在培训管理的专业上开辟出更多能做的事情,比如担任培训师、编写培训教材。后来我再去问她是否还有时间兼职做校园招聘时,她说在培训管理上的东西就已经来不及学了,完全没时间再去做其他的工作。

当然,成为专家不仅是在专业能力上达到精深就足够了的。袁效琴说,在博世为希望成为专家的员工开设的培训项目中,更重视培养员工的项目管理能力,以及他们与利益相关方沟通的能力。作为专家,能把专业的东西用更有效的方式表达出来是很重要的。袁效琴说。

30岁时,你应该:

对自己有一个准确的定位和评估

毕业之后到30岁这几年,是一个非常关键的自我认知的阶段。你这时候应该对自己有了一个比较准确的判断,哪些是优势,哪些是短板,性格适合做什么行业,能力到了什么程度等等。

基本职业方向至少定下来了

尽管30岁还谈不上老,但这个时候你应该已经确定了自己在职场上大致的发展方向。结合此前几年的工作经验,确定自己的兴趣点在哪里,未来会做什么,分几步走,最终达成什么目标。

开始尝试一些自我经营

自我经营这个词并不总是贬义,30岁的确应该开始打造自我品牌了。你可以有意识地为自己建立一些资源,开始重视圈子和某些关系的维系,从各方面把自己塑造成一个职场优质品牌。

开始重视工作、家庭和生活的平衡

30岁的时候,许多人的生活状态会发生变化。在进入人生新阶段之后,对工作、家庭和生活之间的平衡是一门新功课,处理好这个关系也能为你的职场加分。

如果有可能,做一些自我提升

在30岁之前,我们所拥有的知识和经验大都来自此前20多年的学习生活。工作之后,也基本都是知识运用和消耗的过程。如果有机会,可以在这个时候考虑为自己充电,有针对性地补充一些新知识。

职场指南 是时候做新规划了


应该有不少人会把30岁当成自己职业生涯甚至是人生的一个时间节点。倒不是说一定会在这儿遇到什么困难,或是面临什么选择,但中国人常说三十而立,到了这个年龄,我们的确会在生理和心理上都经历一些变化,也是时候做点儿总结和新规划了。

在前东方航空公司人力资源副总裁马众看来,从大学毕业到30岁这个阶段,是理解自己想成为什么的过程。这个过程中你会一直积累,并且开始找到自我意识。而到了30岁之后,就是主动自觉地去弥补自己与理想之间的差距的时候了。

的确,对于本科毕业就踏入职场的公司人来说, 30岁已经是工作的第8年,即使你是研究生毕业,此时也至少已经工作了5年。有人可能会把意识到自己已经30岁了这件事作为促使自己探索一条新的职业发展路径的刺激点。也有人可能还站在某个十字路口,仍然没有找到自己的人生目标和兴趣点。

当然,30岁还没有找到人生方向也并不注定失败。万科董事长王石到了32岁才从机关辞职去深圳下海;Jeff Bezos也是在30岁那年觉得互联网有机会,用30万美元创办了亚马逊。在他们做决定之前,都不知道这之后的经历会决定他们人生的主要方向。任仕达中国区市场总监孙海宁说:市场本身就是一直在变化的,有些人一辈子都在找自己的兴趣点,职业路径本来就该在自我调整中探索,只要符合你的长远目标和人生规划就行。

《第一财经周刊》采访了几位职场专家,希望能为处于30岁这个路口的公司人,提供一些规划职业路径的帮助。这里有他们的专业建议,也有个人经验之谈。

在这之前,你需要先回答下面3个问题。

你确定已经找到自己的职业方向了吗?

马众认为30岁之后就已经过了试方向的阶段,应该按照既定规划开始前进了。

但是EMC中国卓越研发集团人力资源总监狄巧观察到,处于这个年龄阶段的公司人,仍然可能感到迷茫和困惑,一种可能是在最初的职业选择时就没有遵循本意,认为自己的能力没有特别长处,或由于岗位上缺乏正向激励的信息而一直没在工作上找到兴趣点。

可以通过增强自己的存在感来找到定位。狄巧说,首先应努力把目前的工作做到最好,让老板和同事因此关注到你,并且肯定你。同时,也可以有技巧地去建立个人品牌,少抱怨、态度积极、愿意与别人分享你的想法,会让你赢得更多新机会。很多人都是从最初自己不喜欢的岗位上先发展起来,借助这个跳板才找到更适合他们的新机会。

此外,也可以在目前工作的基础上,通过有意识地去接触和学习其他的东西,用做职场有心人的办法来找到自己的兴趣或者下一个机会。

你对自己的定位准确吗?

你的目标在哪里显然不仅是兴趣问题,更重要的是,你有没有这个能力去做这份工作。凯捷咨询跨国企业业务高级经理韦玮发现,高估自己能力的人确实存在,不过更多的人却往往是低估了自己的能力。

我常常见到一些公司人,当公司提供开放机会的时候,总认为自己距离目标还太远。比如公司规定凡是任职满6至12年的员工都可以申请参加某个项目,但那些刚满6年的公司人就倾向于不参与竞争。韦玮说。

公司人可以阶段性地为自己设定一些结构化、量化的评价指标,并且邀请你的老板、职业导师和同事一起参与到评估中来,多方参与可以提高评估的准确率。

你的压力和动力都足够吗?

30岁会是一个不容易满足的年纪,尤其当同学和同龄人之间出现一些比较的时候。你甚至可能不愿意参加同学会,因为不想知道谁比自己发展得更好。马众说,这是到了这个年纪才会有的规划的自觉,是在与他人的比较下形成的强烈的改变欲望。

不甘人后和虚荣心当然是一种进步的动力,但这种被动的动力持续性毕竟有限,职场进取心和生活热情才是让你保持进步的最大推动力。尤其对于30岁时职业发展比较顺利的公司人,这点尤其重要。

从外部环境来说,你也要时常确认自己的目标、想法是与公司的整体目标相一致的,如果你发现自己与公司的目标差太远的话,就要考虑换到一个更符合自己目标的环境中去。狄巧说。

换岗或转行

找到符合兴趣的工作之所以重要,除了能给你在工作中带来愉悦感,也会让你更有责任心。韦玮说,职场的任何选择都是一种赌博,哪怕你可以把风险规避到最小,风险也依然存在。如果你是按照自己的兴趣去走的,那么输了你至少不会懊恼。

在30岁转换职业,也不至于将你前几年的积累全部清空。博世中国人力资源管理总监袁效琴在招聘时更倾向于那些有跨部门、跨职能,或海外工作经验的员工,这些人一般有更宽的知识面,工作能力也更强。

创业

分布在各个一线城市的创业据点中的创业者们几乎都是30岁左右的年纪。在离职以后自己出去创业,几乎已经快要成为这个年纪的公司人中间的一股风潮了。

如果已经想明白商业价值、盈利模式,有了一个比较周全的创业计划,最好再有那么一两个投资人对你的项目感兴趣,那就义无反顾地去做吧,不要怕失败,也不用太担心后果。

在韦玮的招聘原则里面,有创业经验会是一个加分项。创业是一个很好的试错机会,最坏的结果也就是5年之后再回到公司里面工作。而这个时候你已经比那些一直在公司工作的员工们有了更多的历练,也成熟更多。

转往管理岗位

大多数人都会通过读MBA作为从专业技术岗位转往管理岗位的过渡,这也是一个需要承担风险的选择。从申请开始,到你全职念完MBA的周期基本上需要3至4年,这么长的时间内,你很难去预见之后的经济形势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任仕达中国区市场总监孙海宁认为,判断是否是一个合适的时机去修读MBA需要考虑三方面的条件,首先是根据当前全球的经济形势,确定念MBA可能带来的经济成本。其次是根据申请的情况看你能去什么样的学校,它们专长的管理方向是什么,是否符合你对未来工作的预期。当然更重要的是要判断好现在的工作是否适合你,以及你将来想要做什么样的工作。

不过这里有个前提,是你先要考虑清楚自己的兴趣和性格是否真的适合成为管理者。如果你天生是一个不喜欢和人打交道的人,那么不如省下这笔高昂的MBA学费,继续去钻研你的专业领域。

平衡工作、家庭和生活

这是更多30岁的职场女性会考虑的问题。

结婚、生子、带小孩,家庭正在逐步分散这个年纪的职场女性的注意力。如果你不能狠心放弃事业成为一个全职太太,那么你大概会更希望转去一个相对稳定的后台岗位。

不过这不意味着你从此放弃了进入职业的上升通道。你可以利用在稳定岗位的机会做一些更长远的规划,去想一想十年以后的职场更需要什么样的人才。韦玮的建议是,在这段时间选择读书等进修的方式,可以为你回到职场积累资本。

在这个时间段,跟女性同事增加交流也是排解生活所带来的焦虑感的有效方法。袁效琴就打算在博世组织类似的女性员工沙龙,大家互相分享应对生活的经验,你就会发现原来不是自己一个人在撑,就会有动力去克服在平衡工作生活所遇到的困难了。

专业领域的深耕

狄巧提供了一个案例。一位有培训管理经验的候选人曾经去面试她所在HR部门的培训管理岗位,目标是希望在做培训管理的同时能够接触些校园招聘的工作。但由于校园招聘的岗位设了专人负责,这位候选人一开始似乎有点不满足,狄巧给她的建议是在培训管理的专业上开辟出更多能做的事情,比如担任培训师、编写培训教材。后来我再去问她是否还有时间兼职做校园招聘时,她说在培训管理上的东西就已经来不及学了,完全没时间再去做其他的工作。

当然,成为专家不仅是在专业能力上达到精深就足够了的。袁效琴说,在博世为希望成为专家的员工开设的培训项目中,更重视培养员工的项目管理能力,以及他们与利益相关方沟通的能力。作为专家,能把专业的东西用更有效的方式表达出来是很重要的。袁效琴说。

30岁时,你应该:

对自己有一个准确的定位和评估

毕业之后到30岁这几年,是一个非常关键的自我认知的阶段。你这时候应该对自己有了一个比较准确的判断,哪些是优势,哪些是短板,性格适合做什么行业,能力到了什么程度等等。

基本职业方向至少定下来了

尽管30岁还谈不上老,但这个时候你应该已经确定了自己在职场上大致的发展方向。结合此前几年的工作经验,确定自己的兴趣点在哪里,未来会做什么,分几步走,最终达成什么目标。

开始尝试一些自我经营

自我经营这个词并不总是贬义,30岁的确应该开始打造自我品牌了。你可以有意识地为自己建立一些资源,开始重视圈子和某些关系的维系,从各方面把自己塑造成一个职场优质品牌。

开始重视工作、家庭和生活的平衡

30岁的时候,许多人的生活状态会发生变化。在进入人生新阶段之后,对工作、家庭和生活之间的平衡是一门新功课,处理好这个关系也能为你的职场加分。

如果有可能,做一些自我提升

在30岁之前,我们所拥有的知识和经验大都来自此前20多年的学习生活。工作之后,也基本都是知识运用和消耗的过程。如果有机会,可以在这个时候考虑为自己充电,有针对性地补充一些新知识。

职场中低层快速成长的12大法宝


进入20xx年随着国内经济形势的持续低迷,辞职、跳槽成了近期职场的一道风景、更是企业人力资源部门的工作重点,怎么更有效的选留育用各级人才成了企业近期最重要的一个话题。笔者认为人生是可以设计的,生涯是可以规划的,幸福是可以准备的,经济的低迷期正是一个企业和个人总结、充电、炼心的的最好时期,市场高速发展期没时间做的工作正好在此期间总结改善,频繁的跳槽不如趁此大好的时机能静心思考总结。

一、接受工作问职责自以为是要不得

二、准备工作学经验老马识途经验多

三、布置工作定标准安排明确要督查

四、实施工作求效果结果导向要闭环

五、请示工作说方案让领导做选择题

六、汇报工作说结果领导时间更重要

七、总结工作改流程思路方法成熟化

八、交接工作讲道德感恩自省彰风范

九、回顾工作谈感受自能感悟入佳境

十、关心下属问过程心悦诚服受拥戴

十一、批评帮助摆事实实事求是数据化

十二、表扬鼓励跨人品修身齐家治天下

法宝一:接受工作问职责不要自以为是

在接受一项任务的时候要主动问清自己的工作要做到哪种程度,希望达到的工作结果的标准是什么?要明确工作的要求,界定自己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什么。

某办公室文员接到一个工作,校对经理所写的一篇文章。她改得很努力,连续三天早来晚走。结果将这篇文章交给经理的时候,却受到批评。因为她没有经过经理同意,根据个人判断,就将文章中的一些主体内容删减掉了。

她的动机是希望将文章修改得更好,但是否删减文章里的内容却不应该由她决定。原因在于这篇文章的作者是经理而非这名文员,经理请她校对,她可以提修改建议,并且可以与经理确认,哪方面内容可以改,哪方面内容不可以改,最后改不改内容应该由写文章的人决定,这叫职责界限。

当接受一个工作时,要问清楚:对自己工作的具体要求是什么?当要求明确时,如果没有做到,是没有完成任务;而一旦做的工作超过了界线,就属于越界。

法宝二:准备工作学经验老马识途经验多

当我们准备开始做一项工作的时候,向以前做过这些工作的老同事或者是上级询问他们的工作经验及注意事项,或者主动找一些参考资料,这样比自己重新摸索会节省时间、资源、财力和物力,可以少走很多弯路,并且更有可能获得良好的工作结果。

有位刚刚毕业的大学生进入一家企业后,担任市场部经理助理。

因此有机会和经理一起参加一个项目的洽谈,事后经理让他起草一份合同。这位助理很为难,因为他在起草合同方面知道的并不多。于是只好找来几本与起草合同有关的书,认真研究了一个晚上,第二天他根据自己记录和理解,非常认真地撰写一份合同交给经理,结果遭到经理的严厉批评。经理说他起草的合同漏洞百出,甚至连行业里基本的条款都没有加进去,问他为什么不用公司已经非常完善的合同模板,这时他才知道这类合同基本条款每次都是一样的,他只要把公司已有的合同模板找出来,根据这次洽谈的记录把和以前不一样的地方修改一下就可以了。

企业里通常都有一些已经固化了的工作经验和方法,它们是在前人成功或者失败的基础之上,吸取经验、总结教训建立起来的,初入职场的人一定要积极地向老同事或者是上级了解和学习这些工作经验和方法,才能少走弯路,更快地走出职场寒冰期。

法宝三:请示工作说方案让领导做选择题

请示工作时不要试图把自己的问题踢给上级,在向上级请示工作前做到自己先心中有数,至少准备解决这个问题的三个以上的方案。千万不要说:老总,这事还做吗?要做我等您的指令。作为一个合格的职业人,这种请示工作的方法是不够积极的,更不利于自己成长和发展。

请示工作的时候可以说:关于这个工作我认为可以这样做,有三个方案供参考,您看是否可行?方案一是,方案二是,方案三是。

工作中,下级向上级提出方案时,可能会被接受,也可能会遇到另一种情况,即下级辛辛苦苦花了几天几夜的时间制定出来的方案,期待向上级提出时得到上级的赞扬和支持,但上级很可能只说了一句话:这个方案不成熟,不能接受。这时候,作为下级心里会感到有一些委屈,有一些气馁。有的人会因此而生气地说:这么好的方案你都不接受,你爱接受不接受,下次我不提了!这样做就会失去机会,失去了免费向领导学习的机会。因为上级看问题的高度、广度、深度和自己是有区别的,因此上级不同意会有他不同意的理由,而我们则可以从这个过程中学到上级思考问题的方式和工作经验。

请示工作是初入职场的人经常要做的一件事情,这关系到自己今后是否能有更多成长与发展的机会,也是自己免费向上级学习的一个很好的途径。

法宝四:实施工作求效果以结果为导向把任何工作形成闭环

职场中我们必须把自己的注意力放在如何才能创造出有利于组织成长和发展的有效工作结果上,只有这样才能得到组织的认可,才能有机会和组织共同成长和发展。

某企业一位新入职的销售人员已经做销售工作三个月了,但销售业绩一直很不理想,部门主管问他为何业绩上不去时,他的回答是:我已经很努力地在做了,每天都和足够数量的客户联系并定期去拜访他们,但是他们就是不买我们的产品,我有什么办法?这位销售人员显然不明白企业需要的真正结果不是他和多少客户联系或见面,而是有多少客户通过他的这些行为愿意购买企业的产品。

效果就是有效的结果,也就是被人认可的工作结果。工作效果可能涉及数量与质量、时间成本与财务成本、局部效果与全局效果、目前效果与长期效果、业绩成果与人才培养等内容。

应该在实施中注重信息反馈,及时调整方案,勇于克服困难,坚持对结果负责,直到达成预期的效果。

法宝五:汇报工作说结果学会简练,领导时间很宝贵

初入职场的人在汇报工作时往往有意无意地将工作结果和工作过程混淆在一起,以至上级听得一头雾水不知所云。

有一个下级曾这样向上级汇报签协议的工作:王总,您昨天让我去见那个客户签协议,我八点半就去了,我去的时候他还没到。后来他来了,可是他说很忙,要开会,让我等一会儿,结果没想到等到一点多,我中午饭都没吃,肚子现在还咕咕叫这个人描述了半天还是没有汇报工作结果协议是否签定。人们在汇报工作说这些过程时往往是工作结果不好,所以急于说明过程中自己已经做了很多事,自己已经很辛苦了,有时是无意识地用描述过程来推卸责任。这种做法不应是一个职业人的做法,更不可能成为上级重用你的理由,作为职场新人尤其要注意这一点。

在电影《列宁在1918》中有一个非常经典的场面,列宁的忠诚卫士瓦西里运送粮食回来时,列宁问他:粮食运来了吗?他向列宁汇报说:运来了,一共90车皮。当时瓦西里已经长时间没有吃东西,以至于列宁到旁边接电话时,他饿得晕了过去,可是瓦西里没有说:我还饿着肚子呢!先弄点吃的,边吃边说,我们这趟很辛苦,很危险,有几批人中途拦截向我们开枪因为他知道革命领袖现在最焦急等待的就是这个结果。

汇报工作时首先要说结果,如果上级需要了解过程,再说过程。企业是靠着一个个良性的结果运转的,作为职业人,首先要关注的、要汇报的就是工作结果,因为工作结果才是企业和管理者最关心的。

法宝六:总结工作改流程

改进工作流程的能力是职业化素质的最直接的体现,也是职场快速进步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关于一项工作,分几个工作模块?它们的先后顺序是什么?工作流程是什么?第一步做什么,第二步做什么,注意事项是什么?要学会将好的工作经验总结固化下来。

有一位青年在美国某石油公司工作,他的工作是巡视并确认石油罐盖有没有自动焊接好。当石油罐在输送带上移动至旋转台上时,焊接剂便自动滴下,沿着盖子回转一周,作业就算结束。他每天必须反复好几百次地注视着这种单调机械、枯燥乏味的作业。然而,此人却在这份了无生趣的工作中找到了乐趣和突破。他发现罐子旋转一次,焊接剂滴落39滴,焊接工作便结束了。他想,在这一连串的工作中,有没有什么可以改善的地方呢?一天,他突然想到:如果能将焊接剂减少一两滴,是不是能节省成本?经过一番研究,他终于研制出38滴型焊接机。这次发明非常完美,公司对他的评价很高。不久,便生产出这种机器,并运用到实际工作中。虽然节省的只是一滴焊接剂,但却给公司带来了每年5亿美元的新利润。这位青年,就是后来掌管全美制油业95%实权的石油大王洛克菲勒!

任何一项工作都可以在工作流程上进行改善,以取得更佳效果。有意识地对工作流程改进是成为一个真正的职业人的起点,从这一天起你不再是一个被动工作的机器而成为一个主动工作的职业人。

正确的观念、良好的心态,加上快速进步的有效方法,相信职场新人们一定可以尽快走出职场寒冰期,找到自己合适的位置和喜欢做的事,更快地成为自己想成为的那个。

30岁的职场指南:是时候做新规划了


应该有不少人会把30岁当成自己职业生涯甚至是人生的一个时间节点。倒不是说一定会在这儿遇到什么困难,或是面临什么选择,但中国人常说三十而立,到了这个年龄,我们的确会在生理和心理上都经历一些变化,也是时候做点儿总结和新规划了。

在前东方航空公司人力资源副总裁马众看来,从大学毕业到30岁这个阶段,是理解自己想成为什么的过程。这个过程中你会一直积累,并且开始找到自我意识。而到了30岁之后,就是主动自觉地去弥补自己与理想之间的差距的时候了。

的确,对于本科毕业就踏入职场的公司人来说, 30岁已经是工作的第8年,即使你是研究生毕业,此时也至少已经工作了5年。有人可能会把意识到自己已经30岁了这件事作为促使自己探索一条新的职业发展路径的刺激点。也有人可能还站在某个十字路口,仍然没有找到自己的人生目标和兴趣点。

当然,30岁还没有找到人生方向也并不注定失败。万科董事长王石到了32岁才从机关辞职去深圳下海;Jeff Bezos也是在30岁那年觉得互联网有机会,用30万美元创办了亚马逊。在他们做决定之前,都不知道这之后的经历会决定他们人生的主要方向。任仕达中国区市场总监孙海宁说:市场本身就是一直在变化的,有些人一辈子都在找自己的兴趣点,职业路径本来就该在自我调整中探索,只要符合你的长远目标和人生规划就行。

《第一财经周刊》采访了几位职场专家,希望能为处于30岁这个路口的公司人,提供一些规划职业路径的帮助。这里有他们的专业建议,也有个人经验之谈。

在这之前,你需要先回答下面3个问题。

你确定已经找到自己的职业方向了吗?

马众认为30岁之后就已经过了试方向的阶段,应该按照既定规划开始前进了。

但是EMC中国卓越研发集团人力资源总监狄巧观察到,处于这个年龄阶段的公司人,仍然可能感到迷茫和困惑,一种可能是在最初的职业选择时就没有遵循本意,认为自己的能力没有特别长处,或由于岗位上缺乏正向激励的信息而一直没在工作上找到兴趣点。

可以通过增强自己的存在感来找到定位。狄巧说,首先应努力把目前的工作做到最好,让老板和同事因此关注到你,并且肯定你。同时,也可以有技巧地去建立个人品牌,少抱怨、态度积极、愿意与别人分享你的想法,会让你赢得更多新机会。很多人都是从最初自己不喜欢的岗位上先发展起来,借助这个跳板才找到更适合他们的新机会。

此外,也可以在目前工作的基础上,通过有意识地去接触和学习其他的东西,用做职场有心人的办法来找到自己的兴趣或者下一个机会。

你对自己的定位准确吗?

你的目标在哪里显然不仅是兴趣问题,更重要的是,你有没有这个能力去做这份工作。凯捷咨询跨国企业业务高级经理韦玮发现,高估自己能力的人确实存在,不过更多的人却往往是低估了自己的能力。

我常常见到一些公司人,当公司提供开放机会的时候,总认为自己距离目标还太远。比如公司规定凡是任职满6至12年的员工都可以申请参加某个项目,但那些刚满6年的公司人就倾向于不参与竞争。韦玮说。

公司人可以阶段性地为自己设定一些结构化、量化的评价指标,并且邀请你的老板、职业导师和同事一起参与到评估中来,多方参与可以提高评估的准确率。

你的压力和动力都足够吗?

30岁会是一个不容易满足的年纪,尤其当同学和同龄人之间出现一些比较的时候。你甚至可能不愿意参加同学会,因为不想知道谁比自己发展得更好。马众说,这是到了这个年纪才会有的规划的自觉,是在与他人的比较下形成的强烈的改变欲望。

不甘人后和虚荣心当然是一种进步的动力,但这种被动的动力持续性毕竟有限,职场进取心和生活热情才是让你保持进步的最大推动力。尤其对于30岁时职业发展比较顺利的公司人,这点尤其重要。

从外部环境来说,你也要时常确认自己的目标、想法是与公司的整体目标相一致的,如果你发现自己与公司的目标差太远的话,就要考虑换到一个更符合自己目标的环境中去。狄巧说。

A

换岗or转行

找到符合兴趣的工作之所以重要,除了能给你在工作中带来愉悦感,也会让你更有责任心。韦玮说,职场的任何选择都是一种赌博,哪怕你可以把风险规避到最小,风险也依然存在。如果你是按照自己的兴趣去走的,那么输了你至少不会懊恼。

在30岁转换职业,也不至于将你前几年的积累全部清空。博世中国人力资源管理总监袁效琴在招聘时更倾向于那些有跨部门、跨职能,或海外工作经验的员工,这些人一般有更宽的知识面,工作能力也更强。

B

创业

分布在各个一线城市的创业据点中的创业者们几乎都是30岁左右的年纪。在离职以后自己出去创业,几乎已经快要成为这个年纪的公司人中间的一股风潮了。

如果已经想明白商业价值、盈利模式,有了一个比较周全的创业计划,最好再有那么一两个投资人对你的项目感兴趣,那就义无反顾地去做吧,不要怕失败,也不用太担心后果。

在韦玮的招聘原则里面,有创业经验会是一个加分项。创业是一个很好的试错机会,最坏的结果也就是5年之后再回到公司里面工作。而这个时候你已经比那些一直在公司工作的员工们有了更多的历练,也成熟更多。

C

转往管理岗位

大多数人都会通过读MBA作为从专业技术岗位转往管理岗位的过渡,这也是一个需要承担风险的选择。从申请开始,到你全职念完MBA的周期基本上需要3至4年,这么长的时间内,你很难去预见之后的经济形势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任仕达中国区市场总监孙海宁认为,判断是否是一个合适的时机去修读MBA需要考虑三方面的条件,首先是根据当前全球的经济形势,确定念MBA可能带来的经济成本。其次是根据申请的情况看你能去什么样的学校,它们专长的管理方向是什么,是否符合你对未来工作的预期。当然更重要的是要判断好现在的工作是否适合你,以及你将来想要做什么样的工作。

不过这里有个前提,是你先要考虑清楚自己的兴趣和性格是否真的适合成为管理者。如果你天生是一个不喜欢和人打交道的人,那么不如省下这笔高昂的MBA学费,继续去钻研你的专业领域。

D

平衡工作、家庭和生活

这是更多30岁的职场女性会考虑的问题。

结婚、生子、带小孩,家庭正在逐步分散这个年纪的职场女性的注意力。如果你不能狠心放弃事业成为一个全职太太,那么你大概会更希望转去一个相对稳定的后台岗位。

不过这不意味着你从此放弃了进入职业的上升通道。你可以利用在稳定岗位的机会做一些更长远的规划,去想一想十年以后的职场更需要什么样的人才。韦玮的建议是,在这段时间选择读书等进修的方式,可以为你回到职场积累资本。

在这个时间段,跟女性同事增加交流也是排解生活所带来的焦虑感的有效方法。袁效琴就打算在博世组织类似的女性员工沙龙,大家互相分享应对生活的经验,你就会发现原来不是自己一个人在撑,就会有动力去克服在平衡工作生活所遇到的困难了。

E

专业领域的深耕

狄巧提供了一个案例。一位有培训管理经验的候选人曾经去面试她所在HR部门的培训管理岗位,目标是希望在做培训管理的同时能够接触些校园招聘的工作。但由于校园招聘的岗位设了专人负责,这位候选人一开始似乎有点不满足,狄巧给她的建议是在培训管理的专业上开辟出更多能做的事情,比如担任培训师、编写培训教材。后来我再去问她是否还有时间兼职做校园招聘时,她说在培训管理上的东西就已经来不及学了,完全没时间再去做其他的工作。

当然,成为专家不仅是在专业能力上达到精深就足够了的。袁效琴说,在博世为希望成为专家的员工开设的培训项目中,更重视培养员工的项目管理能力,以及他们与利益相关方沟通的能力。作为专家,能把专业的东西用更有效的方式表达出来是很重要的。袁效琴说。

30岁时,你应该:

对自己有一个准确的定位和评估

毕业之后到30岁这几年,是一个非常关键的自我认知的阶段。你这时候应该对自己有了一个比较准确的判断,哪些是优势,哪些是短板,性格适合做什么行业,能力到了什么程度等等。

基本职业方向至少定下来了

尽管30岁还谈不上老,但这个时候你应该已经确定了自己在职场上大致的发展方向。结合此前几年的工作经验,确定自己的兴趣点在哪里,未来会做什么,分几步走,最终达成什么目标。

开始尝试一些自我经营

自我经营这个词并不总是贬义,30岁的确应该开始打造自我品牌了。你可以有意识地为自己建立一些资源,开始重视圈子和某些关系的维系,从各方面把自己塑造成一个职场优质品牌。

开始重视工作、家庭和生活的平衡

30岁的时候,许多人的生活状态会发生变化。在进入人生新阶段之后,对工作、家庭和生活之间的平衡是一门新功课,处理好这个关系也能为你的职场加分。

如果有可能,做一些自我提升

在30岁之前,我们所拥有的知识和经验大都来自此前20多年的学习生活。工作之后,也基本都是知识运用和消耗的过程。如果有机会,可以在这个时候考虑为自己充电,有针对性地补充一些新知识。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