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范文大全 > > 导航 > 《南京南京》,观后感作文

《南京南京》 观后感作文。

随着互联网行业的发展,我们可能会需要一些学习资料等范文,写好范文能够给大家提供好的参考,范文的撰写要注意哪些方面呢?小编经过整理,为你编辑了《南京南京》 观后感作文,供有需要的朋友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你。

中学的时候曾读过一本南京大屠杀纪实的书,当时对日本军灭绝人性、惨绝人寰的罪恶行径痛恨至极。

《南京南京》首映当天,在那些触目惊心的黑白画面的冲击下,我哭了。我仿佛回到了那个“生死之城”,去探寻民族灵魂上血迹斑斑的烙印。那蔓延至海平线的尸体,那些遭受践踏的生命,在让我对日本军愤怒和仇恨的同时,更多的是重新反思这段历史。

和以往的抗日电影相比,陆川导演增加了“角川”这个日本兵的角度,让那些“日本鬼子”有了“人性”,有了这部从一种崭新的视角去重新思考历史的《南京!南京!》。换个方式来讲述,比单纯地从中国人的角度,单纯的描写日军残暴罪行,更能还原它的真实性。《南京!南京!》不是只拍给中国人看的,它更要给日本人看,让那些嚣张的日本右翼势力承认历史,让那些被掩盖的真实得以在日本民众中了解、反省,在日本和世界上还30万中华冤魂一个历史公道。此后我观看了影片主要中日演员接受访谈的电视节目。日本演员在拍摄过程中及拍摄结束后,无不像片中的“角川”一样难过和压抑,他们克服了很多日本人克服不了的困难,接受了被国家欺瞒的事实。

日本人的战舞和祭祀,几乎是全片最富生机的段落。可祭品呢?是中国人的血肉。一个有着古老文明的中华民族,却在当时,由于政府的软弱,备受强国侵略。相信当时的南京人民中,绝对不乏如刘烨等人所演的热血男儿,少数人的英勇却无法改变南京的命运。陆川在开幕前曾说,战争的本质说到底是精神的折磨,它是一种文化在你的废墟上舞蹈。战争是残酷的,它不仅是对人们生存环境的破坏,生命权利的肆意践踏,更是对人们身心的极大摧残!xx多年前的这场战争中,中日双方,一方是灾难的承受者,一方是灾难的施加者,但这是降临在两个民族之上的共同灾难。

抗日战争最终是胜利了,南京的这段历史却是每一个中国人心里无法愈合的伤口。它一次次的被重现在各类教科书和影片中,不是要让我们一代一代的中国人加深对日本的仇恨。记住血和泪水,它鼓舞我们为中国的不断强大和发展而奋斗! 中学的时候曾读过一本南京大屠杀纪实的书,当时对日本军灭绝人性、惨绝人寰的罪恶行径痛恨至极。

《南京南京》首映当天,在那些触目惊心的黑白画面的冲击下,我哭了。我仿佛回到了那个“生死之城”,去探寻民族灵魂上血迹斑斑的烙印。那蔓延至海平线的尸体,那些遭受践踏的生命,在让我对日本军愤怒和仇恨的同时,更多的是重新反思这段历史。

和以往的抗日电影相比,陆川导演增加了“角川”这个日本兵的角度,让那些“日本鬼子”有了“人性”,有了这部从一种崭新的视角去重新思考历史的《南京!南京!》。换个方式来讲述,比单纯地从中国人的角度,单纯的描写日军残暴罪行,更能还原它的真实性。《南京!南京!》不是只拍给中国人看的,它更要给日本人看,让那些嚣张的日本右翼势力承认历史,让那些被掩盖的真实得以在日本民众中了解、反省,在日本和世界上还30万中华冤魂一个历史公道。此后我观看了影片主要中日演员接受访谈的电视节目。日本演员在拍摄过程中及拍摄结束后,无不像片中的“角川”一样难过和压抑,他们克服了很多日本人克服不了的困难,接受了被国家欺瞒的事实。

日本人的战舞和祭祀,几乎是全片最富生机的段落。可祭品呢?是中国人的血肉。一个有着古老文明的中华民族,却在当时,由于政府的软弱,备受强国侵略。相信当时的南京人民中,绝对不乏如刘烨等人所演的热血男儿,少数人的英勇却无法改变南京的命运。陆川在开幕前曾说,战争的本质说到底是精神的折磨,它是一种文化在你的废墟上舞蹈。战争是残酷的,它不仅是对人们生存环境的破坏,生命权利的肆意践踏,更是对人们身心的极大摧残!xx多年前的这场战争中,中日双方,一方是灾难的承受者,一方是灾难的施加者,但这是降临在两个民族之上的共同灾难。

抗日战争最终是胜利了,南京的这段历史却是每一个中国人心里无法愈合的伤口。它一次次的被重现在各类教科书和影片中,不是要让我们一代一代的中国人加深对日本的仇恨。记住血和泪水,它鼓舞我们为中国的不断强大和发展而奋斗!

Fwr816.coM精心推荐

《南京!南京!》观后感


《南京!南京!》观后感

1937年12月13日,日军进占南京城,在华中方面军司令官松井石根和第6师团师团长谷寿夫等法西斯分子的指挥下,对手无寸铁的南京民众进行了长达6周惨绝人寰的大规模屠杀。

影片以拉贝先生的日记作为贯穿整部电影的线索,黑白的基调,第一个镜头就告诉了我们,一个本应繁盛的首都,已经在战争下变成了一所空城。影片的开始描述了一场屠杀,变换流转的一帧帧镜头里,血流成河,尸横遍野。黑白的色彩冲淡了血腥,却加深了历史的凝重感。

有人说电影的主角是陆剑雄,虽然他的戏份并不多,没有太多的话,甚至只是用眼神,表情和动作,来表达了最朴素的抗日英雄。交火时,他冲锋陷阵;被俘时,他毅然出列,勇敢地面对枪口,带领着同胞高喊着中国不会亡的口号,是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而影片中最让我感动的是他用手挡住小男孩的眼睛,用身体保护了这个幼小的生命。是救赎,亦是希望。

日本军官角川的演员选得好,他有一双鹿一样的眼睛,单纯温和深邃。在那样的历史背景下,战争摧毁了人性,而丧失理性的眼睛,在受到中国人誓死抵抗的震撼后,人性复苏、回归所带来的痛苦,让他生不如死。虽然最后角川在释放了小豆子和一名中国官兵后选择了自杀,这样的自我救赎或许令观众难以理解。但他说过的一句话,仍使我记忆犹新:死,有时候比活着容易。

印象深刻的还有电影中表现的四个美丽到让人窒息的女性,她们让我记起海子的诗句:所有的风只向她们吹,所有的日子都为她们破碎。其中最令人动容和感伤的,是小江。她的出身太过于卑微,甚至于在难民营,都不缺少对她的冷嘲热讽,流言蜚语。和千千万万的殒难者相比,她实在是太过于渺小。但是就是这柔弱女子的一举手,让很多人的心头都为之震颤,她的坚强和决绝,让人肃然起敬。

影片的英文名被译为为City of Life and Death(生死之城),的确,南京大屠杀最震惊世界的就是30万华夏同胞的死,尸横遍野,血流成河。日军烧杀淫掠的暴行,以这些无辜平民的死为铁证的,考验的是人性,中日双方的人性,这才是本片最为珍贵的记录。

在影片的结尾处,交代片中人物归宿的时候,关于小豆子的记述,是还活着。他是影片中为数不多的能让人感觉到温暖的存在。他是某种希望的符号,他笑的样子,吹着蒲公英的样子,还印在我的脑海里。在那场惨无人道的战争里,有太多太多的人死去,所以活下来的人,更加背负着责任和意义。

但是,我认为,这部影片中,陆川将自我创作凌驾于史实之上,可能一定程度上对受害群体缺乏足够的尊重。


《南京》观后感作文


它被称作是中国版的《辛德勒名单》;它是外国人拍摄的以“南京大屠杀”为题材的影片;它一经上映,就在国际上应起轰动——这就是纪录片《南京》。

美国导演古登泰格和史度曼拍摄的《南京》,改编自美籍华裔作家张纯如的作品《南京大屠杀》,讲述了德国医生、美国女教师、传教士等几名外国人在1937年,日本帝国主义占领南京后,建立避难所拯救南京市民的故事。该片以这些人的日记、书信为旁白,穿插当年幸存者的采访和参与大屠杀的日军老兵的回忆以及一些弥足珍贵的历史照片、影像资料。看罢影片,确实感到了心灵上的震撼。

1937年,我们的国家正处于内忧外患时期。国*党在政治上实行单纯依靠政府和军队的片面抗战路线,在军事上则采取单纯防御的战略方针,所以,尽管国*党军队虽然取得了像台儿庄战役这样的胜利,许多官兵也对日军的进攻进行了英勇的抵抗,但正面战场的战局仍非常不利,先后丢失了华北、华中的大片领土,国民政府亦迁都重庆。国*党政府的示弱,使得日本帝国主义更加猖狂,也制造了“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

影片中,当年的几名幸存者讲述了当年那段“惨绝人寰”的经历。一位幸存者讲述当时自己只有9岁,亲眼看到自己的母亲被日本兵杀死,而他还没有断奶的小弟弟也被日本兵扔到一边,而年幼无知的小弟弟全然不知母亲已经去世,扔爬过遍野横尸,天真地想让母亲为其哺乳;一位有着当年惨痛经历的老人,向我们展示了他腿上被炸弹炸伤的痕迹;更多的幸存者,声泪并下的控诉着日本帝国主义踏着南京人的尸体前进、刺刀随意在人的身体里进进出出,街头不堪*辱的少女等一系列我们无法想象的灭绝人性的做法……

纪录片中最珍贵的资料是一名叫约翰·麦基的西方人,用16毫米小摄影机冒死拍摄的录影带,而这些录影资料也是当事者冒了巨大风险保留下来的,它被层层包裹着,才通过了日本人的检查带到美国。那是一段“让人脊背发凉”的资料,片中记录了侵*日军的残忍行径,他们折磨伤者,一刀砍断被俘者的头颅,被烧焦的伤者发出凄惨的声音……

看到这里,我没有流泪,我心情复杂,哭不出来,好像泪水被愤怒挡住了,郁积在心中。看着那种惨绝人寰的暴行发生在自己同胞的身上,我的心里在流血,我感觉到气愤,也感觉到了屈辱。我堂堂中国,地大物博,却被一个小小的日本*辱,这更是证明了小学就学到的一个道理:“国家弱小,就会遭到欺负。”

梁启超在《少年中国说》一文中写道:“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作为我们青年人,担负着建设强大祖国的重任。

重温历史那段血泪与苦难,面对着一幅幅血淋淋的照片,那耻辱的1937年将永远铭刻在我心中;那粘着鲜血的刺刀,那万人坑里冤死的灵魂,那日本兵们的凶残恶行,也将永远凝集在我的脑中。同时,也更加激发我为建设强大国家而努力工作。遥想多年以后,我们的国家壮大美好,“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潜龙腾渊,鳞爪飞扬;乳虎啸谷,百兽震惶;鹰隼试翼,风尘吸张;奇花初胎,矞矞皇皇;干将发硎,有作其芒;天戴其苍,地履其黄;纵有千古,横有八荒,前途似海,来日方长。美哉我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与国无疆!”

《南京!南京!》观后感范文


《南京!南京!》观后感

之前《南京!南京!》有很多人去看了,争议也非常之多,所以我也忍不住好奇心,在电脑上观看了这部电影。

我只能说,这是部电影有人唾骂也有人赞赏,有人为此落泪也有人无动于衷。而我属于中立者,但是这部电影的的确确感动了我,那些情不自禁的眼泪便可说明。

《南京!南京!》这部电影反应的是1937年日本进驻中国南京进行大屠杀的真实写照,惨绝人寰,或许电影对真实还有所保留,但是这已足够了,足够让我们了解历史,让我们体验当时处于战争悲惨的生活。

根据历史资料记载,当时的南京是我们的首都,可是影片的开头出现了这样的一幕:城里到处是逃跑的百姓,挹江门下只有仅剩不多的战士们在堵住城门,陆剑雄带着弟兄们对着冲过来的人大声叫道:“不准逃跑!不准弃城!”但是他们却回应道:“当官的都跑了!”看到这一幕,我自己也忍不住感慨了起来,当时那些挡在城门前的战士们,听到这些话该有多心痛啊!

在一个破教堂里,聚集着成百上千的中国人,他们把教堂当作了避难所。在面对几个手持武器的日本兵的反应竟然是选择投降!我无法想象他们当时心里的想法。

教堂里是越来越多的举起了双手,所以等待着的是,更多的屠杀与嘲笑!或许这也就是为什么日本十几个人就能控制几千人的原因了吧!所以我们在面对困难和危险的时候表现出来的应该是什么呢?逃避,放弃?不对,我们应该勇敢地去面对这一切,学会反抗,而不是束手就擒!

虽然有那么多人都投降,但是总有那么一些人为了中华民族,为了人民用自己的生命在搏斗着,其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小江,当姜淑云讲出日军需要一百名慰安妇的时候,她是第一个站出来的,她的勇气是为了能够让所有人换取更多的食物,带来生命,最后回眸的瞬间有可能知道一去不复返了。她是一个很悲惨的角色,到最后也只能赤裸裸地死去。

整部影片都围绕着几个重要的人物来体现,《南京!南京!》这部电影里血淋淋的披露了当时旧中国人民悲惨寂寥的生活。一大片的中国人在枪弹雨林中倒下,一群的中国人被埋在堆填坑……这样的场面或许是历史上最悲惨的局面了!

看过《南京!南京!》的人都会有很大的感慨,它提醒着我们要好好珍惜现在的生活,好好把握自己的人生,为我们的国家民族出一份力!

《南京,南京》观后感作文900字左右


1937年12月13日,日本侵略者攻占南京,由于中国国*党军队抵抗失败,大批的国*党士兵溃逃出城,南京沦陷。

影片以一张张南京老城的照片拉开序幕,在炮火轰鸣中城墙在扬起的尘土中坍塌,画面转接进城门内,守城的国*党三十六师的将士们用血肉之躯去组织准备溃逃出城的国*党官兵,从而,展开一场肉搏,那悲壮的场面,震撼着我的内心。

军队溃败了,大屠杀开始了。尸横遍野,影片没有淋漓尽致的表现日军千奇百怪的屠杀方式,它将这场浩劫落到了每个活生生的人身上。唐先生,拉贝的秘书,与拉贝共同负担着难民营的责任,当拉贝不得不离开的时候,他为了保护家人的安全委身于日本人,当他终于和日本人成为“正式”的朋友的时候,他的妹妹被日本人拉进慰安所,他的女儿被日本人活生生的摔死,他的老婆因为被打晕幸免于难。他,欲哭无泪,欲吼而无声啊!后来在拉贝的努力下,日本人答应可以让拉贝带走两个人,当他们即将踏入生门的时候,唐先生,这个典型的中国男人放弃了生的权利,把它让给了另一个急于求生的人。。后来唐先生即将被押赴刑场,他看见蒙着眼睛的中国人像小鸡一样被绑在柱子上,一个个的被射杀,轮到他了,他拒绝蒙眼睛,他笑着对日本军官说:“你晓得吧,我老婆又怀孕了,我老婆又怀孕了。”这是他临终前胜利的宣言,他的从容让那个日本军官不敢直视!

整部影片弥漫着一种残酷的压抑和绝望,只有结尾才稍稍燃起温暖的希望。被角川放走的小豆子在原野上肆意的奔跑、大笑,他代表着中国的希望。明天虽然依然残酷,但希望已经传递下去。当时的南京虽死,但中国人的团结与抵抗已经被唤起,既然投降已不可能,那么只有努力去赢得战争的胜利。

这段历史已然成为过去,但凡有良知的中国人怎么能忘记?尽管日本人为了掩盖自己的罪行去修改教科书、篡改历史、蒙蔽事实。但近来发生的钓鱼事件有一次给我们敲醒了警钟,现在我们整个中华民族已经觉醒,不再是任人宰割的羔羊,我们会问自己的主权做不懈的努力和斗争。历史永不能忘,我们要将这段屈辱的历史转化为不屈意志,鞭策自己不断前进,改变落后挨打的卑微局面,化沉痛为力量,变弱小为强大,弃腐朽造神奇。只有通过我们华夏儿女的共同努力,祖国才能真正强大起来。

我脑海中仿佛又浮现出小豆子在田野上奔跑的情景,他跑着,他笑着。

以南京南京观后感为题的作文


黑白的影片,抖动的镜头,一座沧桑的古城将我带到了那段屈辱的历史,让我的心湖泛起层层涟漪,久久不能平静。 挹江门,南京的城墙,最初的抵抗,一群被抛弃的士兵,用自己仅存的力量与日军抵抗。他们孤立无援,却仍旧誓死抵挡,因为这是他们作为一个士兵,作为一个中国人的士兵应有的责任!可是,当“小米加步枪”碰上敌人凶猛的火力时,他们终还是败下阵来。他们成为了待宰的羔羊,等着着死亡的来临。惨无人性的日军,用五花八门的形式来屠杀中国人:关进废弃的仓库用火烧死;赶到大海中用海水淹死;埋在土中活活憋死;赶到荒野中用枪打死…… 这一切的一切都令人发指,令人痛恨。然而手无寸铁的南京人民又能做什么呢? 也许,他们能做的就是用自己的生命来掩护受伤的士兵;也许,他们能做的就是冒着当场被枪毙的危险,去解救那些被日军拉上刑车的男人;也许,他们能做的就是当死亡来临时,那一句响彻南京上空的“中国万岁!中国不会亡!”。 当然,也并不是每个人都可以为了自己肩上的责任而奔赴死亡,例如影片中的唐先生。唐先生是拉贝先生的秘书,与拉贝一起负责难民营的安全,然而当拉贝被迫离开时,他却为了保护家人的安全而委身于日本人。当他终于和日本人成为正式的“朋友”时,他的妹妹却被日本人拖进了慰安所,他的女儿被日本人活活摔死,他的老婆因为被打晕而幸免遇难。他欲哭无泪,在万念俱灰的情况下,他终于明白了:日军是靠不住的,中国人只有靠自己!所以在拉贝的努力下,可以带一个助手和一个助手的家人离开时,他毅然将生的权力让给了另一个渴望生存的人。他留下来了,结果当然是被拉到刑场,然而此时的他却没有了一丝的畏惧。他临死前那从容的姿态,连那个执行任务的日本军官都不敢直视!

中国人民是伟大的,在经历了那段惨痛的历史后,中国重新站立了起来! 如今,我们已有了一个和平安定的生活,可是我们现在美好的生活却都是那些爱国英雄用自己的血肉之躯拼下来的。我们要永远铭记那段历史,铭记那些为保护国家而牺牲的伟人们。同时我们也要时时鞭策自己,激励自己,不要让现在安逸的生活消磨了我们的斗志。我们要奋发图强,让中国在世界绽放更耀眼的光芒!

[以南京南京观后感为题的作文]

《南京》观后感


今天看了那部美国拍的纪录片《南京》,虽然对那段历史已经有了不少了解,高中的时候还曾经翻阅了不少资料,在学校也发起过抵制日货的宣传。但再一次看到那些真实的照片,录象还是不断地令我的鼻子一镇镇酸楚,愤怒,屈辱,和那股作为国人的自尊心混杂在泪水中浸湿了领口!闭上眼睛,那一幅幅令人窒息的画面仍旧缓缓地划过脑际!

我已然不是愤青,破口大骂解决不了问题反而会被嘲笑,但反观现实,目前中国—那个短短几十年前遭受屈辱的国家,有多少人真正关心过,反思过这段惨痛的历史呢!我们指责日本的教科书上没有南京大屠杀,我想起了我们高中的历史课本对这段历史不也就是寥寥几句描述嘛!而且在高考的压力和对分数的重视下,有几个历史老师会详细地想学生讲述它呢!我还记得那时早早的盼着上历史课,讲到侵华战争时眼巴巴地期盼着老师着重讲那段历史,等到的只是失望。

作为80后,我没有经历过那段历史,但我起码认识,记住了他们。我无法接受身边的同学们对这段历史的无知,高三的时候我曾在上学路上跟同学岳大头说过,可能我从学习上说不是个好学生,但劳资绝对是个爱国的人!而现在的大部分年轻人能够如数家珍地随口说出某明星的生日,爱好等等,可以为那愚昧大众的超级N声狂发短信,却道不出南京大屠杀发生在哪天,有多少同胞惨遭屠杀!SORRY忍不住骂一句!仇恨可以忘记,但是忘记历史却是一种背叛!

同学们都去看一看吧!为了那段不能忘却的历史,为了重新审视那个拒绝承认历史的日本,为了唤醒那些始终昏沉的中国人!

南京南京观后感800字范文


南京南京观后感篇一:

陆川的电影《南京!南京!》,我早有所耳闻,但一直没有机会观看,这次刚好借着学习的机会来看了这部电影,了解中国曾经遭受的的劫难。我们现在是一个崇尚娱乐崇尚物质的时代,而陆川的一部《南京!南京!》又让我们想起了很多,电影中的画面让人觉得真实,甚至真实的有几分可怕,但是那还仅仅是电影,是艺术处理过的,很难想像一个真实的南京大屠杀是怎么样的,也不敢去想。

电影的拍摄手法还是比较特别的,首先是用黑白色调,没有用天文数字来告诉我们当年日本侵略者犯下的滔天罪行,没有用屠刀和尸山血海展现惨烈,没有用血的鲜红告诉我们中国人死的有多惨,好像有纪实的意味,但又不是,总之从那没有血淋淋的场面给我们展现了那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

刘烨说:“保不住了,散吧。”那时我的心里只有酸楚,一个民族无力保护自己,而结果只有被无情的践踏。看到人们面对枪炮投降时,看到那些女的为了换得吃的用的和过冬的东西而自愿去做慰安妇时,内心的那份对同胞的感情已无法压制。

德国,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的元凶之一,而在电影中,德国人拉贝收留了很多南京的难民,虽然他是德国人,但他身上丝毫没有那些战争贩子的影子,而他的善行让人敬佩和感激,我想起了白求恩大夫,他们一样,都是人类的善良的使者,他们是中华民族的恩人。

《南京!南京!》关于死亡场景很多,尤其黑白画面的处理更让一种形式的死亡都让人感觉很近,这种真实的氛围有时让人压抑,唐先生的女儿被日本鬼子从窗口扔下去,一车车从军营运出去的裸体的女子,倒在日本士兵枪口下的中国军人,普通民众……

电影中,我记住了很多人物,刘烨饰演的的中国军人,范伟饰演的翻译,高圆圆饰演的姜教师,还有那个侵华日军士兵角川正雄,甚至还有几个叫不出来名字的角色,范伟的太太,那个日本的妓女——百合子,难民中的那个中国妓女——小江,还有那对父子等等。对他们我更多的是理解,而不是责备。也许他们都是受害者。

日本军人角川正雄是个双手沾满鲜血的罪人,他和他的日本军队来到中国杀害了许多无辜的中国人。但同时他又是个受害者。对于这场战争,他和慰安妇百合子一样,都是奉命来到中国的无奈牺牲者。

在死前,他对士兵说:“活着比死去更难吧”。对角川正雄来说,死成为一种解脱,不必在军国的职责和人性之间挣扎的最佳选择。陆川导演也借由这个角色完成了对日本侵略者的人性还原,同时也揭示了整部影片的主题:在人性驱使下的战争才更可悲!

战争是残酷的无情的罪恶的,可是当今的世界人燃战火纷飞,人类自己折磨着自己。最后我想说的就是勿忘国耻,只有一个民族团结强大了才不会被欺凌。另一方面和平不是弱者的祈求,而应该是强者的觉醒。

南京南京观后感篇二:

沉重的心情溢于言表。曾经那一部震撼的电影《南京》还历历在目,而这部《南京!南京!》给我的更深的感慨。两个突兀的感叹号!屈辱,愤怒,心痛,已无法倾诉我心底的声音。振聋发聩的影片将战争的丑陋在脑浆崩裂的那一刻毕现无疑。强暴,这种罪行,是人类的耻辱。

《南京南京》不可避免的点燃中华民族对日本帝国主义的刻骨仇恨。1937年,30万中国人被屠杀,国殇,2009年,《南京南京》重启了这段伤痛记忆,我们不能没有危机意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我想,这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不二法门。

在这部影片中,日本侵略者的残暴,中国人民的悲惨遭遇与无畏,以及一些西方人的正义感,都得到了充分的展现。日军飞机轰炸过的南京,一片废墟,令人心痛;小孩子伏在刚刚被杀害的父母身边的景象,惨不忍睹;日军的残暴行径,令人气愤;西方人在日军面前的无畏与正义,令人敬佩;在屠杀进行时,全世界的冷眼旁观令人无奈。当一些亲历者讲到动情之处时,老泪纵横。当那些血腥的照片与录像播放时,我不忍去看...

血淋淋的黑白色,听到的是寂静中的枪炮声!日本人进城了,中国的大部队开始逃跑,陆剑雄和他零零落落几个不甘投降的弟兄手挽手地组成一堵人墙,阻止逃兵的去路,他们不肯投降,一直在城里偷袭日军,直到一个个死去。日本人说:你们中国军人真是厉害,我们进入南京城后,四处都是冷枪,我们不的不把很多建筑物都炸平,但是没有一个人走出来!不屈与坚韧的因子一直存活在中华民族儿女的血性之中,极端环境下的反抗,是所有经历过那段历史的中国人用鲜血和牺牲构筑的中国精神。

历史可以宽恕,但不能遗忘。更令人气愤的是,在这么多铁的事实面前,一些日本人仍然顽固的认为,南京大屠杀完全是一个谎言.

对于那样一段历史,已经成为了整个民族的死结,不是谁想颠倒和抹杀就能颠倒和抹杀的,但想要记住同样不容。一种空洞的仇恨,没有可以附着的支点,这场屠杀已经离去了72年,当初幸存的人们也逐渐被时间带走,但我希望那些鲜血淋漓的伤口不要随之消亡,我们未必需要一部片子来激起某种仇恨,然后去手刃仇人。最好的方式,不是哭诉,不是煽动,而是展示,还原那些被遗忘或者被忽视的点滴细节,然后让看到的后来人叩问自己的心,至于会得到什么样的回响,伤痛不能被继承,更不能被强行灌输,只能靠自己去直面,哪怕你看到的是一部被复原的电影,只要它够真诚。

看完电影《南京》,我更加深切地感受到了那段血型而残酷的历史这部纪录片是由几个亲身经历了南京大屠杀的幸存者,几位西方友人以及一些日本老兵的口述和当时的一些记者拍摄的历史影像和照片,真实的再现了那段不堪回首的,血腥的历史。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