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范文大全 > 读书笔记摘抄 > 导航 > 有关《谁动了我的奶酪》的读书笔记

读书笔记摘抄

有关《谁动了我的奶酪》的读书笔记。

由于我们工作的严谨,范文的需求量越来越大,掌握范文的撰写对自己会有很大的帮助,我们一起来看看有哪些范文吧!或许你需要"有关《谁动了我的奶酪》的读书笔记"这样的内容,希望能为你提供更多的参考。

世事变化本无偿,《谁动了我的奶酪》给我们讲了一个最简单的方法,那就是把跑鞋挂在脖子上,时刻准备穿上它,在千变万化的世界里奔跑追寻。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有关《谁动了我的奶酪》的读书笔记,喜欢的过来一起分享吧。

有关《谁动了我的奶酪》的读书笔记1

不知有多少人看过《谁动了我的奶酪》这本书呢?想必看过这本书的人都知道“当你无所畏惧时,你会怎样?”这句话吧,当我们看到这句话时都会深有感触。在做每件事情的时候,正因为我们的心中有所顾虑,才会思考甚多,使我们陷入各种各样的境况。虽然这本书是一个寓言故事,但是他却告诉我们“变是唯一的不变”这一个道理,这个道理让我们寝室四人对生活有了更深的感悟。

书中一共有四个主人公,分别是老鼠嗅嗅和匆匆、小矮人哼哼和唧唧,他们共同生活在一个迷宫中,整日为了寻找“奶酪”东奔西跑,他们心中的“奶酪”各不相同,但是他们为了自己心中的那个“奶酪”不断的前进。然而迷宫的结构复杂,让他们在前进的道路中遇到了诸多的不便,而迷路、碰壁更是司空见惯,即使是这样,他们仍继续坚持着,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寻找心中的“奶酪”。

这不禁让我想起了生活在现实世界的自己,我们生活在这个复杂的的世界,一切都不是我们能控制的,它就像一个迷宫,我们要不断地摸索,探寻出口。我们要不断朝着出口前进,不管经历多少挫折、走了多少岔路,对于我们来说那出口就像是“奶酪”,是我们内心的向往、渴望。可是生活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人生的道路上会遇到铺满荆棘的路,会有各种意想不到的磨难,可是如果我们心中有目标,有信仰,那这些磨难又有什么关系,只有经历了这些,我们才会实现梦想。

但是,有很多时候,我们成功了以后,却没有了当初那无所畏惧的勇气,我们害怕改变,害怕失去现在所拥有的一切,因为我们害怕面对未知的世界。当这种想法占据主导地位时,我们就会停止前进的脚步。

故事中的小主人公在享受奶酪C站的美味奶酪之后,很长时间都沉浸在对未来生活的美好幻想中。但是小主人公的面对方式却大有不同。哼哼唧唧变得莫名自信,妄自尊大,但是嗅嗅和匆匆却与之相反,他们每天细致观察,掌握规律。终于有一天,奶酪C站再也没有奶酪了,对这一现象早有察觉的嗅嗅匆匆一点也不惊讶,因为他们早就做好了应对的措施。但是哼哼唧唧就不同了。他们事先不知道,又从来都没有想过这一天的到来,只是沉浸在自己的幻想中无法自拔,所以当这一切来临时,他们只能大叫着控诉这一切,却没有任何的办法来改变或是应对这一切。正因为他们曾经的幻想太过美好,所以当期望破碎时他们才承担了更多的痛苦,在已经变质的美梦中久久不能醒来。

小矮人唧唧一直处于压抑、挣扎与煎熬中无法自拔,尽管它一次又一次地想要从零开始,另外开辟一条道路,但却让怯懦充斥脑海,迫使自己放弃眼前的机会。然而,长时间的日复一日的等待,终于让它感到疲惫与厌倦,它也开始明白:害怕失败的结果就只有失败。它选择了正视自己的行为,也懂得了既定的事实是无法改变的,更变不回之前的样子。时间在流逝,生活在改变,我们不能犹豫与踌躇,而是该大踏步地向前走。

进入大学的我们,也正是追逐梦想的我们,时常会对前行的方向感到迷茫,不知道此刻自己的选择的方向是否正确,不确定下一步会踩到哪一块板子上,不明了迷雾后的出口究竟指向的是哪儿。正是自己无端的恐慌,自己吓自己,从而不断的自我质疑,才会使自己停滞不前。然而,当我们陷入两难境地之时,不知道该进还是该退,这时正是需要一种无所畏惧的精神,一股顽强拼搏的力量,支持自己大胆地前行。也许不止一次,我们错过了这样或那样的机会,捶胸顿足,抓狂懊悔。相比这种于事无补的懊悔,倒不如在开始就迎难而上,勇敢地闯,也许成功会离我们更近一步。

有关《谁动了我的奶酪》的读书笔记2

我读完了美国著名作家斯宾塞.约翰逊写的《谁动了我的奶酪》一书,真是受益匪浅!

“谁动了我的奶酪”故事令人感动。故事讲述了嗅嗅、匆匆、哼哼、唧唧在迷宫中寻找奶酪的事,奶酪不经意的消失,使失去了生存的源泉,继而各自不同的反应:嗅嗅和匆匆立即行动,;唧唧刚开始,后来一番思想斗争,也加入了寻找奶酪的行列中;而哼哼呢?它的思维定格在原来的状态,至终仍这。故事的结局,除哼哼外的三位都在奶酪N

站找到了所需的奶酪,而哼哼却不愿,拒绝,永远停留在奶酪C站……

在现实生活中在学习中,我觉得“奶酪”更像要寻找的。要学习新的知识,旧的知识,还要善于用多的知识充实,才能找到值得细细品味的新“奶酪”。我曾害怕学习,希望学习中疑难问题,不需要动脑筋思考,学习显得机械。读这本书,我懂得在以后的学习中,要新的环境,和解决问题,才能将学习成绩上去。

“奶酪”是人生存的资本,人了“奶酪”将无法生存。舍放弃旧的“奶酪”,也不去追求新的“奶酪”,生活就会失去意义,人生也会失去奋斗的。

应该“奶酪”的移动而生活和方法,并且能从中新的快乐!

有关《谁动了我的奶酪》的读书笔记3

这几天我读了一本书,它的名字叫《谁动了我的奶酪》。这本书是(美国)斯宾塞·约翰逊写的。这本书里有四个小家伙:小老鼠嗅嗅、匆匆和小矮人哼哼、唧唧,他们代表了我们人性中简单的一面和复杂的一面,我们都能从他们身上找到自己的影子。

这本书讲的是:小老鼠嗅嗅、匆匆和小矮人哼哼、唧唧,他们每天都要在一座迷宫里寻找他们喜爱的奶酪。有一天,在奶酪C站,他们终于找到了自己想要的奶酪。从此,他们把C站当成自己的家,每天都要到这里来享用奶酪。他们认为,“拥有奶酪就拥有幸福”。但一天早上,他们到达C站时,发现这里已经没有奶酪了。小老鼠嗅嗅和匆匆立刻到迷宫深处去寻找新的奶酪,但小矮人哼哼和唧唧却大喊大叫:“谁动了我的奶酪?”唧唧开始变得消沉起来,他不知道没有了奶酪,明天会是怎样?小老鼠嗅嗅和匆匆终于在奶酪N站找到了大量的奶酪。同时,哼哼和唧唧正在忍受着挫折感、饥饿感。有一天,唧唧终于克服了再次进入黑暗迷宫的恐惧,朝未知的领地跑去。尽管他迷路过但他还是以更大的勇气和力量穿行在迷宫中,最后他终于走进了奶酪N站,遇到了早就到了那里的嗅嗅和匆匆。

从这本书中我懂得了:生活就像一座迷宫,我们必须从中找到自己的出路。有时我们会陷入迷茫,在死胡同中搜寻,但只要我们始终深信不疑,有一扇门就会像我们打开。这说明生活是不断变化的,我们要适应生活的变化,及时做调整。

Fwr816.coM精心推荐

谁动了我的奶酪观后感范文


我今天,看完了《谁动了我的奶酪》这本名著,它给了我很大的启发:懂得随机应变并享受变化的你,才是未来最青睐的人。 在变化面前,成长中的你应当如何做出正确的选择?是像匆匆一样取下挂在脖子上的鞋子迅速出发?还是像嗅嗅那样经常能嗅出奶酪变质的味道?或者像唧唧发现自身的问题之后敢于自嘲,勇敢面对变化的现实? 还是像哼哼一样,止步于自己的幻想和固执中? 未来是个充满变化的迷宫,如何才能找到属于你的“奶酪”?听听这个迷住了全球青少年朋友的“奶酪故事”吧!它将教会你:挑战内心的惰性,积极迎接学习与生活中的变化。让你不再为成绩变差、朋友疏远、与父母老师沟通不畅、未来前景渺茫而郁闷!

所以,我们不该沉迷于现状,我们迟早有一天会吃光“奶酪”大家要有新的追求。

《谁动了我的奶酪》这本名著给了我很大的启发,故事中的各种人物就是我们的各个方面。我推荐大家去细细品味这本名著,大家肯定会从中获得许多人生感悟,会对你的人生产生很大的影响。

有关教育的读书笔记


有关教育的读书笔记一

我读了《教师人文读本》这本书,作者是张民生、于漪,让我感受颇深。爱,是一位教育工作者所具备的最基本的道德底线,对教育,对学生贯穿始终的是爱,最多的爱。记得自己高中的时候特别想当老师,因为那时的我,对老师充满了敬佩之情,常常迷恋于老师的威严和权力,又倾慕于他们的慈母之心。其实那时的我也并不知道正真的原因。高中毕业我如愿的当上了老师,我踏上了教师这个岗位,一晃就是30年。

我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尽职尽责、努力向上。《教师人文读本》给了我很多新的启示,有句话说:“活在当下”。其实,每个人的命运还是掌握在自己的手里。虽然从出生到长大,基本是家长在为自己做主。但今后还有漫长的几十年,仍然有自己选择的机会,是选择努力踏实地度过还是空虚而归,全在自己。在学校,工作上的杂事与生活中的事情搅得没有时间,没心情。其实我知道这些都是找借口。读了这本书以后,我想这件事很快会提上我的生活日程的.

每看到书上的某一个片段,我总在不停地在反思自己,觉得自己太平凡了,平凡得没有一双慧眼,去发现学生的长处与潜力;平凡得没有一双巧手,把学生引领到更加广阔的天地中去。 工作这些年,取得了一些成绩,能够得到学校领导和家长的认可,心里自然很高兴。但又觉得自己做得实在是太少了,有点愧对家长的信任。

教育的最终是育人。如何在教育的过程中让一个人具备品德的高尚?我想:一个品德高尚的人,不论他为金钱去奋斗还是为理想奋斗,只要是努力的奋斗,公平的竞争。在奋斗的过程中不忘父母,不忘时时去帮助别人,他都可以说是品德高尚的人。

《教师人文读本》同时也为我们指明了新的教学观。这就是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品德,更主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注重在教学中创设使人思考、激励探索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获得知识信息的过程真正成为学生心智发展的过程。与此同时,作为“传道、授业、解惑”的教育者也应成为实践“终身学习”理念的楷模。重视和加强继续教育,这是时代的发展必然要求。活到老学到老。

读了《教师人文读本》之后,我真正的感到我们教师所从事的事业是神圣的,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这就更加坚定了我教书育人的信念。

《教师人文读本》里面的文章都是经过编者精心挑选编排的。每篇文章都在写我们教师。第一篇文章《名师》就深深打动了我。文章中讲述的几位老师,都是一些名师,从一些琐碎小事,从不同的角度,表现出平凡老师的不平凡之处。这几位老师无愧于“太阳底下最崇高的职业”,他们更是我学习和生活的榜样。

书中有一篇《我不知道该怎样进行教育——关于阳阳的故事》的文章,在很多教育文章中我都曾经看到过。不禁让我想了很多。在自己短暂的教学之路上,也碰到过不少象阳阳这样很有个性的孩子。他们中大多都希望得到老师的鼓励、表扬和认可。而我们则往往被他们的调皮、丰富的想象力给吓到,不愿意给他们表现的机会,甚至说话的机会都不给他们,对他们往往是很严厉的。而阳阳的老师总是鼓励他、提醒他、点拨他……他觉得老师是自己的朋友,心里话都愿意和老师说,同时对学习也产生了兴趣,阳阳变得非常优秀。我不禁感叹,阳阳遇到了一位好教师。

不管是学习成绩好的学生,还是学习成绩差的学生,我们老师应该平等的对待。记得我刚参教时,为了鼓励那些后进生我偶尔会在他们的作业、考卷上写上几句鼓励的话。后来学校要求实施激励性评语,“你有进步,继续努力!”、“老师相信你肯定行!”、“老师会支持你的,加油!”这些看似平常的话却给那些孩子带来了信心。当那些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主动问我问题、上课时积极的举手、能按时完成作业了,我感到非常的高兴,到现在我还有一个习惯,不管是平时上课,还是公开课我都喜欢叫学习困难的同学回答问题,虽然回答的不一定正确。作为一名教师,我应该平等的对待我的每一位学生,让他们每个人都感受到老师一直在关注着他们,让他们感受到老师的爱包围着他们。

教师要以“四真”赢得学生,而不是用教师权威压服学生。“四真”即:“真情实感,真抓实干,真才实学,真知灼见。”教师要深入到学生当中去,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猜测和武断地下结论最容易伤害孩子纯洁的心灵。用心灵走进心灵,这既是教育的条件,也是教育的本身,教师只有深入到学生的内心世界,给孩子真诚的爱,教育才能有的放矢。《教师人文读本》让我更懂得了教育学生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这样才能开启学生心灵的窗户,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让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

苏霍林斯基曾说:“教育,首先是关怀备至地、深思熟虑地、小心翼翼地去触及幼小的心灵。在这里,谁有耐心和细心,谁就能取得成功。” 徐匡迪先生也说过一句话:“教育是事业,事业的意义在于献身;教育是科学,科学的价值在于求真;教育是艺术,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

这本书里面的故事,里面所说的每一句话,所讲授的每一个道理,在今后的道路上会成为我从事教师职业的指明灯,教育者之人格,需要不断的励炼。

有关教育的读书笔记二

这个暑假《教师人文读本》走进了我的生活,闲暇之时,手捧着它,细细翻阅。看着一个个家喻户晓的文人名字,读着一篇篇冲击心灵的文章,我一次又一次为里面的人和事而感动,情与意也不断地让我有所感触。

当我以一个教育工作者的心情走进这本书,并不断地与其中的教育理论、人文精神等对话、思考时,我感悟到了教育的生命性,教育对象的生命性。

《教师人文读本》的前言中说到:我们每天面对着的是人,我们的学生,他们天真、可爱、充满生命的活力和幻想,他们对我们无限地信任和敬慕。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在对话和交流中,他们求知,他们成才,他们立志,他们成长,成为自立的个体,成为家庭的支柱,成为社会的栋梁。而我们每一个教师,除了岁月的流逝之外,没有失去任何东西,我们的知识在教学中更充实,我们的智慧在交流中更增长。我们付出了多少爱,得到的是更多的爱;我们对学生有多理解,他们会给我们更多的理解。这就是我们最大的成就和幸福。但是,我们也经常困惑、烦恼,甚至痛苦。我们也经常遇到阻力、误解,甚至非难。

正常的知识传承,往往变成机械的操练;坦诚的心灵交流,往往变成枯燥乏味的训诫,加上人事的纠纷、社会不良风气的侵袭,这些使我们的心灵失衡而不知所措。这些问题的解决,固然需要有相应的改革和时间,但如何直面这些问题并持一种积极的态度,确实是我们应当不断自省的。先辈、前辈和同辈中有不少楷模,为我们树立起精神的支柱,究其核心,那就是一种人之所以为人的精神,即人文精神。它博大精深,但首先是爱,惟有了爱,我们才能成为一个育人之人。我们爱祖国、爱同胞、爱亲人,当然也爱自己。爱科学、爱艺术、爱自然,对教育和可爱的学生应付出更多的爱等等。我们是教师,都是些普通的人,但我们从事着神圣的事业。

读完本书,我就感受到了编委们的良苦用心:首先就是想通过阅读这本书之后让我们从事教师职业的人们多一点精神食粮,去面对生活中的困惑、烦恼,甚至痛苦。让我们学会爱,对身边的一切都充满着爱。然后在爱的基础之上去学会思考,让身为教师的我们有更好的心态,更积极的人生态度。

其实说到底,书的意义在于让我们看过之后有所启发,更深层次也许就是想让我们生活得更有意义。很多人都会有这样的感觉:在平时的生活中,当我们在快乐之中时是很少去考虑:“我为什么而活着?”但是在我们遇到困惑、烦恼,甚至痛苦时我们也许会问,心态变得消极。现实生活节奏越来越快,遇到的事也越来越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这种可能性。 但作为教师的我们责任在于传道授业解惑,我们应该先把自己的心态调整好。

沉河对生命的诠释,让我懂得了什么是宽容,学会了如何去包容。每一个活的生命都有他的尊严,放一颗友善的心去接受,用一双清澈的眼去看待。在我看来吵吵闹闹的小朋友的无聊游戏追逐打闹到了作家那里,成为了生命的本质,充满了不可思议的魔力,竟能让人感动,继而影响自己的心绪使之恬静淡然。小学老师,最最需要的不就是这样一种心态?因为种种因素,对着学生难免失去耐心,偏偏此时把学生的一个小小失误放大再放大,往往事后责怪自己冲动,埋怨自己不理智。那些有经验的老师总能泰然处之学生的所谓捣乱,是一次次的历练让他们能够用看到学生身上闪耀着的最真最阳光的活力,为了那可爱的生命个体,他们知道应该如何去呵护、引导。

如何引导是作为一名小学教师很有必要思考的事情。引导过多了,无形之中把自己的观念强加给学生。那些还未被世俗化的学生,正处于思想萌芽阶段,此时的引导实在是很重要。他们不懂得分辨,他们没有选择的能力,我们就要为他们创造这样的条件。

王小波说,对生活做种种设置是人特有的品性。对学生做种种设置也是教育者的特权。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反反复复地灌输给学生。诸如行为规范、文明礼仪,学生必须习得,但能不能用更好的方式呢?一味告诉他们应该不应该,用威吓命令来规定,结果是造成孩子的逆反,成了我们最不希望看到的两面派。

作为新时代的教师,我不想看到自己的学生变成只会遵守规范的木偶,更不愿想象他们习惯于被设置好的生活。那么前提是,我不去做那设置别人生活的人。这绝对不是说,对于学生放之任之,而是给予他们更多的自由,尊重他们,承认他们的独立个体,在他们需要的时候引导他们。

《教师人文读本》同时也为我们指明了新的教学观。这就是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品德,更主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注重在教学中创设使人思考、激励探索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获得知识信息的过程真正成为学生心智发展的过程。与此同时,作为“传道、授业、解惑”的教育者也应成为实践“终身学习”理念的楷模。重视和加强继续教育,这是时代的发展的必然要求。总之,终身学习是我们教师能走在时代前列必不可少的前提。

《教师人文读本》给了我很多新的启示,我将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尽职尽责、努力向上。最后,让我用徐匡迪先生的一句话来结束此文吧!——教育是事业,事业的意义在于献身;教育是科学,科学的价值在于求真;教育是艺术,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

有关教育的读书笔记三

读过这本书,经常思考的问题是:如何在人生的大航船上确定自己的位置,是船员还是舵手,是大副还是士兵。每个人在世界上所扮演的角色不同,关键在于如何定位。

每看到书上的某一个片段,总在不停地在反思自己,自己在对待学生的态度,对待家人的态度。我慨叹自己太平凡了,平凡得没有一双慧眼,去发现学生的长处与潜力。平凡得没有一双巧手,把学生引领到更加广阔的天地中去。

我们是教师,都是些普通人,但我们从事着神圣的事业。我们每天面对的是一群天真、可爱的孩子,他们对我们无限的信任和敬慕。我们付出了爱,得到的是更多的爱。

读过《教师人文读本》这本书,感受最深的是爱,对教育,对学生贯穿始终的是爱。读过这本书,经常思考的问题是:自己该怎样来完善自己的责任,因为每个人在世界上所扮演的角色不同。冥冥中有双大手在指挥着我们,将在学校中学到的知识运用到自己的工作,不过想要教好课不也是一门艺术吗?

有句话说:“活在当下”。其实,每个人的命运还是掌握在自己的手里。虽然从小到大,基本是家长在为自己做主。但今后还有漫长的几十年,仍然有自己选择的机会,是选择努力踏实地度过还是空虚而归,全在自己。

每看到书上的某一个片段,总在不停地在反思自己,自己在对待孩子的态度,对待家人的态度。我慨叹自己太平凡了,平凡得没有一双慧眼,去发现孩子们的长处与潜力。平凡得没有一双巧手,把学生引领到更加广阔的天地中去。

“在《教师人文读本》中,还收录了古今中外很多名家的各种类型的文章,每一篇都让我有所获益。《学习的革命》一文告诉我:“做教师首先要相信你所有的学生都是天才,你才会认真地教每一个人。”我领悟到,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教育不是要改变一个人,而是要帮助一个人。

《教师人文读本》为我们指明了新的教学观。这就是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品德,更主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注重在教学中创设使人思考、激励探索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获得知识信息的过程真正成为学生心智发展的过程。与此同时,作为“传道、授业、解惑”的教育者也应成为实践“终身学习”理念的楷模。重视和加强继续教育,这是时代的发展的必然要求。总之,终身学习是我们教师能走在时代前列必不可少的前提。

教育的本体性是育人。如何在教育的过程中让一个人具备品德的高尚?我想:一个品德高尚的人,不论他为金钱去奋斗还是为理想奋斗,只要是正常的奋斗,正当的争取。在奋斗的过程中不忘父母,不忘时时去帮助别人,他都可以说是品德高尚的人。

《教师人文读本》同时也给了我很多新的启示,我将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尽职尽责、努力向上。就用徐匡迪先生的一句话来结束此文吧!——教育是事业,事业的意义在于献身;教育是科学,科学的价值在于求真;教育是艺术,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

《我的祖国》读书笔记


读者将自己在阅读时获得的资料或者心得体会记录下来的一种文体。写读书笔记是训练阅读的好方法,在阅读时,人们或摘录各种精彩词句、至理名言,或归纳书中的重点内容,或表达对文章内容的感受体会,形式多样。以下小编整理了《我的祖国》读书笔记,欢迎阅读。

《我的祖国》读书笔记1

你在梦里也不会想到,有一天有一个“人”会跟我们长得一模一样,会说话,最不可思议的是竟还会仙女下凡一样翩翩起舞呢?这就是我们伟大祖国发明得一个多功能的机器人叫“先行者”。

“先行者”身高1.4米、体重20公斤。“先行者”不但跟我们一样有眼、鼻、手和脚,况且还能辨别语言呢!当你走到他面前,他会礼貌的对你说:“你好,我的名字叫先行者,希望能得到你的呵护。”

我最喜欢这“先行者”机器人,我做梦都想把“先行者”带到我家帮妈妈干活呢!

此时此刻,我心里暗暗下定决心:为了我们祖国的繁荣昌盛,使我们古老的祖国以崭新的姿态屹立于世界之林,我们从小就要刻苦学习,爱祖国、爱人民,长大了为我们祖国作贡献,成为社会主义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我的祖国》读书笔记2

《我的祖国》是一本献给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和献给改革开放30周年的课堂内外读本,从中包含了:《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亚洲上空的“巨雷”》、《一粒种子改变世界》和《生命律动的传递》等15课。其中,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第9课《嫦娥飞天梦——中国航天事业发展》、第11课《来自超小国的成员——纳米技术的运用》和《东方巨人的超越——盛事中国奥运梦》。

第9课《嫦娥飞天梦中》主要写了《万户飞天的故事》、《中国航天事业》、《太空中的新鲜事》和《人物故事》。这四个方面,在这四个重,我觉得最有意思的是《太空重的新鲜事》。为什么说它最有趣呢?那是因为《太空重的新鲜事》中写了6个让人看了就想开怀大笑的故事,这些事分别是《睡觉不用床》、《一样做梦和打鼾》、《会飞的眼泪》、《太空如厕如骑马》、《太空放屁要谨慎》和《太空餐具有讲究》。六个当中,我最最喜欢的就是《会飞的眼泪》写的是如果在太空中哭了,绝不会出现泪如泉涌的现象,眼泪只会像水滴一样悬浮在空中,用“谁的眼泪在飞”这句歌词来形容再合适不过了。《太空放屁要谨慎》写的是太空中放屁要很小心,因为其反作用力可能会把人推走,还会污染航天器座舱中的环境。而且屁排出来的废气中的氢和甲烷等成分还是可燃气体,严重时会引起爆炸。因此,放屁的时候最好到厕所里解决。同学们,听完我的介绍你们是不是觉得既有趣又十分危险呢?其实,要当好一个航天员可没你想象中的容易。

“纳米”一词,同学们都已经非常熟悉,日常生活中我们会接触到纳米技术产品,电脑产品中大家最熟悉的应该是CpU的纳米工艺,还有纳米服装、纳米餐具等。你们说,纳米算不算是来自超小人国的成员呢?

最后一课《东方巨人的超越——盛世中国奥运梦》给我的感触最深,它主要讲的是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体育运动随着国家的不断发展而得以迅速发展和广泛普及。当鲜艳的五星红旗在奥林匹克五环的光辉下冉冉升起时,当雄壮的国歌在无数用坚韧拼搏的心跳声组成的序曲中奏鸣时,当我国体育健儿一次又一次登上国际体育赛事的冠军奖台热泪盈眶时,我们总能听到很多声音:是欢呼,是激动,是掌声,是呐喊——所有的声音汇聚在一起,组成一股炙热的暖流——祖国母亲的召唤。

我记得巴金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我爱我的祖国,爱我的人民,离开了他们,我就无法生活,更无法写作。”从这句话中可想而知,祖国是多么伟大。

回顾历史,由于当时的清政府的腐败与无能,使得中国到处硝烟四起,烽火连天。日军侵略中国在南京的那段时间里,把30多万无辜的中国人民残忍的杀害!日军还在中国无恶不作,中国的落后是何等地令人心寒和悲哀!

幸运的是中国的军民浴血奋战,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人们过上了幸福的生活,水平还不断提高。

祖国秀丽的风景一向令人赞叹!神奇九寨沟,秀丽的黄山,“山水甲天下”的桂林,美丽的日月潭,布达拉宫,喜马拉雅山——祖国的文化也很多!现在为止,已经有29个项目顺利申请了“世界遗产”的名录,这也是一个令人骄傲的数字!

我相信《我的祖国》这本书一定能让所有的读者感受到祖国的无穷和了解改革开放30年前、后所有令自己什么震惊的事。

有关《根鸟》的读书笔记


主人公根鸟,为了一个目标,就是寻找被困在长满百合花的大峡谷的紫烟,朝四方走去。

他历经长途跋涉,经过无数条难题,把一切又一切的阻挡拿开,凭着自己顽强的毅力,终于到达了曾在根鸟梦中出现过的长满百合花的大峡谷……

他那坚忍不拔、永不放弃的精神永远流动在骨子里,根鸟乐于助人,哪怕自己受苦。小说里的扳金也不例外,只要他又目标或目标不更改,哪怕是到了生命的边缘,哪怕是什么都没有留下,都尽力去完成自己的心愿。

根鸟来到长满百合花的大峡谷,他望着白色的鹰,其实根鸟就不像是这白色的鹰吗?白色的鹰为了寻找可靠的人来帮助紫烟,不远万里来到东方的菊坡,把布条给了根鸟;而根鸟又不远万里来到西方的百合花大峡谷。他知道,他用了许多代价来完成自己的心愿,光阴、金钱以及父亲的生命,但他得到回报的有:一直与他为友的扳金的友谊、老方丈送的白马、疤子对他的欺负、长脚的欺骗和杜家女儿还有金枝的信任。他回想起他为了这个目标而艰辛做过的路,风风雨雨都记录在根鸟的“心牌记事本”上,能不使他号啕大哭吗?

日月如梭,今天我们再也找不到像根鸟一样聪明的人,那样会使“鹰”失望的。

我觉得做人也要像根鸟那样要有目标,目标是人产生动力,在过程中你需要不断地想办法让目标拉近,而不是盲目定速地和目标赛跑,从中遇到困难要勇敢面对和突破。昨天、今天和明天,昨天你可以记住,但如果你去想象明天,而不重视今天,你明天想象得再好,今天还是不能改变。

看看《根鸟》这本书,打开心灵的窗户,让心灵得到新鲜的空气,得到升华,感受到纯美小说的美处,我看完时也感受到自己仿佛就是根鸟……

有关爱的教育读书笔记


【1】

《爱的教育》似乎并不是其文学价值有多高,而在于那平凡而细腻的笔触中体现出来的近乎完美的亲子之爱,师生之情,朋友之谊,乡国之恋……

《爱的教育》全文采用了日记的形似,讲述一个叫安利柯的小男孩成长的故事,记录了他十个月在学校,家庭,社会的所见所闻和他家人的信和老师讲的动人的每月故事。

爱就像空气,每天在我们身边,因其无影无形常常会被我们所忽略。一书中描写了他们有的家庭贫困;有的身有残疾;当然也有一些是沐浴在幸福中的。这些孩子虽然从出身到性格都有迥异,但他们身上却都有着一种共同的东西——对自己的祖国意大利深深的爱,对亲友的真挚之情。

对亲友的真挚之情,在《爱的教育》一书中处处都有这种气息,特别是每月故事中的《万里寻母记》,让我不经为里面的主人公马尔可心生一股敬意。他的母亲在他13岁时为了摆清债务,独自一人去了阿根廷共和国的首都一个富有的人家去当了女佣,后来断绝了联系。13岁的主人公马尔可,不顾去美洲的危险毅然向他爸提出了一人去美洲找母亲的请求。这件事一开始虽没成功,可两天后他父亲的一个船长朋友听说了这件事后,便去找到了他父亲告诉他可以免费带马尔可去美洲。马尔可在去美洲找母亲遇到了许多人,有好也有坏,像慈祥的伦巴底老人,善良的西班牙妇女,热心的小伙计和无恶不作的小偷,当然还有许多乐于助人的好人等等。在这些人的帮助下马尔可终于找到了母亲。

对自己的祖国意大利深深的爱,在《爱的教育》一书中不时有出现震撼人心的爱国故事。像爱国少年他为了国家的尊严连钱也不要,把它全扔到了辱骂他国家的人脸上和头上。年轻的少年鼓手为不让自己的国家失败,冒着犹如暴雨般的子弹去求救,虽然最后他们胜利了,可他却永远失去了一条腿。我们做为炎黄子孙更应该要有一颗热爱祖国真挚的心,仁以为己任的想法,将我们中华五千年的传统美德发扬光大,让我们用爱国的热情洋溢全世界,感染全世界。

《爱的教育》中我想“爱会是什么呢?”这不会有明确的答案,但我知道“爱”是没有限制的,有小有大,小到同学之间的友好交谈,老师对学生的鼓励,父母对孩子无微不至的关爱,甚至萍水相逢的人们的一个微笑……大到捐献骨髓、献血、为国献身……

【2】

花了整整一个月的时间,终于把这本厚厚的《爱的教育》读完了。这本书给我的第一感觉,那就是——爱。

这本书是以一个小男孩——安利柯的日记来透视日常生活中的学校和家庭关系,老师和学生的关系以及父母、兄弟姐妹间的天伦之爱。

《爱的教育》文字虽然简单朴实,所描写的也是极为平凡的人物,但是,其中流露出人与人之间的真挚情感会让人感动不已。例如,每月故事中——马可尔万里寻母的故事。文中讲到了因父母负债,马可尔的妈妈决定去工资丰厚的布宜洛斯艾利斯工作。妈妈刚离开时,还和家里保持着联络。可自从上次马可尔的妈妈写信说身体有些不适后,就和家里失去了联络。家里用尽各种方式寄去的信也石沉大海。收不到妈妈的信,家里更冷清了。父子三人每日以泪洗面,马可尔想妈妈想的快死了。终于,13岁的马可尔自告奋勇决定去找妈妈。马可尔的坚持使父亲无奈地相信了这个理解事物程度并不逊于成年人的孝子一定能成功。筹备好了一切,马可尔开始了万里寻母的旅程。途中他历尽了各种艰难险阻,尝遍了人生的酸甜苦辣,不知过了多长时间,凭借着马可尔坚持不懈的努力加上人们的帮助,终于找到了失去了生活意识的奄奄一息的妈妈。马可尔的出现使母亲找到了生命的价值,在医生的帮助下,马可尔和妈妈终于重逢了……读到这里,我不禁为马可尔对母亲深深的爱肃然起敬。再想想自己,和马可尔同样的岁数,却显得这样无知,这样渺小。只要发生一点芝麻绿豆的小事,就把火往妈妈身上撒,真是太不应该了……

“爱”是我们每个人经常挂在嘴边的一个字,可是,有时候,我们也常会忽略周围的爱:如父母对子女无微不至的爱、老师对学生循循善诱、朋友间互相安慰……这些往往都被我们视为理所当然,而没有细细地加以体会。而如果你加以体会,你会感觉到,人生这是一个多么美好的东西啊!

有时候,当我们遇到挫折时,常常会怨天尤人,就好像全世界都在跟我们作对一样,甚至抱怨这世上没有人爱自己,有的人悲观,则会自杀,表示他的抗议,这多可悲呀!

其实,如果我们能够静下心来,细细品味我们周围的一切,一定会发现,在这个世界上,居然有那么多人疼我、爱我、帮助我、我多幸福呀!

当你能够感受那份极为普通的爱的时候,相信你一定不会吝惜付出你的爱心给一些需要帮助的人,是不是?

朋友们,请你带着一颗圣洁的爱心,投入到全世界中。你会发现: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明天。请乘上“爱”的小舟,走完属于你自己的爱的人生。

有关名著的读书笔记


有关名著的读书笔记范文篇一

《钢铁是怎样炼成》这本小说是作家奥斯基的亲身经历,保尔·柯察金是书中的男主角。保尔经历了工作、生活、家庭、爱情、朋友等种种考验,从一个老百姓变成了一名优秀红军战士,最后在残忍的战争中瘫痪,双目失明。他却始终保持着乐观、开朗、无私无畏,为革命事业奋不顾身的态度,他的精神是可佳的,永不被后世所遗忘。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对于每个人来说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时,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这样,在临终的时候,他可以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奋斗!”这曾为无数父辈、祖辈所宗信的话,在今时今日意义仍在,他可以激励人们珍惜光阴,重新感悟一遍人生的真諦和价值,在走每一步前拥有坚实的基础。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通过烈火炼成的。在冶炼的过程中总不免要遭受各种焚烧,但千万不要去抱怨世事的无常,俗话说:“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我们应该感谢上苍赐予我们这些困难与磨练,终于有一天会通过困难长大。”正如保尔一样,他虽然曾被朋友出卖,被恋人抛弃,但正因这些风吹雨打,才是他对革命事业的信心丰厚了,成为一个信念崇高,志趣高尚的伟人。

《钢铁是怎样炼成》这本小说不仅是上辈人们的所喜爱的著作,他也是我们现代人的一盏明灯,保尔的光辉形象永远活在我们的心间!

有关名著的读书笔记范文篇二

《少年维特之烦恼》是德国十八世纪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约翰·歌德的代表作,这部作品使歌德由德意志诗人而成为一个世界诗人,小说风行各国,掀起一股“少年维特热”。

《少年维特之烦恼》出版于1774年,是歌德早年时期最重要的作品,它的出版也是德国文学史上一件划时代的大事。在《浮士德》的第二部出版以前,欧洲足足有五十年之久,歌德的名字总是和《少年维特这烦恼》连在一起。《少年维特之烦恼》篇幅不长,情节也并不复杂曲折,主要角色只有维特和绿蒂两人,全书以主人翁维特不幸的恋爱经历和在社会上处处遇到挫折这一根线索串连起来,构成一部完整的小说。

这部小说采用的书信体形式开创了德国小说史的先河。主人公维特是一个市民出身的青年,他向往自由和平等的生活,并且希望从事一些又实际意义的工作。但是,当时的社会却充满着地位等级的偏见和鄙陋的习气。保守腐败的官场,庸俗的市民,还有傲慢的贵族,使他与周围的现实不断发生冲突。

作品描写了主人公维特跌宕起伏的感情波澜,在抒情和议论中真切又详尽地展示了维持思想感情的变化。小说以浓郁的诗意和喷涌的激情寻写了维特的痛苦,憧憬和绝望,将他个人恋爱的不幸放置在广泛的社会背景中,对封建的等级偏见、小市民的自私与守旧等观念作了揭露和批评,热情地宣扬了个性解放和感情自由。勇敢地喊出了那个时代的青年要求摆脱封建束缚,建立平等的人及关系,实现人生价值的心声,生动地反映了青年们的感情,憧憬和痛苦,表现出一种抨击陋习、摒弃恶俗的叛逆精神,因而更具有进步的时代意义。这也是这部小说成为世界文学宝库中的瑰宝、深受各国人民喜爱而经久不衰的魅力所在。

这部小说激起了批评家和支持者们极为热烈的反应。其中的原因在于,歌德以维特作为他小说的中心人物,而这个人物完全违背了市民社会的规则。市民大众将维特视为一个和睦婚姻的破坏者,一个反叛者,一个无神论者,他与市民大众的观念完全相悖。他们期待的文学,更多的是“实用的东西”和“娱乐的东西”,而歌德的小说在他们看来并不是上述两者中的任何一种。他们直接在故事中寻找“实用的东西”,他们希望有一个他们能够认同的人物,并从他的行为中得到学习。但这部小说却是以自杀告终的——从市民的价值标准来看这不可想象。许多市民批评这部小说仅仅因为它的主要人物不符合他们的观念,还威胁到他们的价值标准。他们认为《少年维特的烦恼》是一本和传统文学决裂的书,这种决裂是他们不希望看到的。他们认为这本书颂扬了与他们的利益相悖的价值标准,赞美了自杀的行为。

《少年维特的烦恼》被视为狂飙突进运动时期最重要的小说。这部小说获得了那个时代相当高的印数,并且是引发所谓的“阅读热”的因素之一。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