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心得体会 > 家访教师心得体会 > 导航 > 教师家访手记心得体会

家访教师心得体会

教师家访手记心得体会。

每个人对事情,对作品的理解是不一样的,观看了某些作品后产生属于自己的体会叫心得体会,心得体会是每一个学生必须经历的写作训练,心得体会有利于我们不断提升自我。那么你知道正确的心得体会书写格式吗?小编特别编辑了“教师家访手记心得体会”,更多相关内容请继续关注本网站。

学习体会是为了表达工作、学习和生活中的感受、启发而写的,应用范围十分广泛。教师家访手记的心得体会应该怎么写?

教师家访手记心得体会篇一:

7月22日由院某某处某某某老师带队一行六人到大石桥、营口、盘锦等地对五名学生进行家访。队员由某办老师、某某部两名老师、某某系和某某系两名辅导员组成。途中谈起学生的学习和家里情况,每个人的心里都很沉重。

首先要去的是某某系某级某班某某同学的家里,某某同学学习特别好,曾获得过院特等奖学金,现在正准备考研。某某某老师与她的母亲介绍了某某在校的学习和生活情况,提出要严格要求自己,并希望她学习上的付出能够有收获。回到车上我们谈起某某同学,单单学习好是不够的,还要处处严格要求自己的行为。同时也认识到家访活动的意义所在,我们要与学生家长多沟通交流,以使家长能够多掌握孩子在校的情况。

下一站是赶往某某系某级某班的某某同学家,她曾多次想中断学习。到达后,某某同学的母亲和两位哥哥热情的接待了我们。她母亲饱含辛酸的谈起孩子的学习和家里的近况,在场老师无不落泪,心灵上都受到了一场洗礼。某某某老师代表学院献上我们一点微薄之力,她母亲说什么也不要,并握着我们的手,热情地留我

我们吃饭。某某系辅导员勉励某某同学,付出总会有收获,希望她努力坚持不要放弃。在车起动她及家人挥手告别的那一瞬间,时间仿佛凝固,我们的心里仿佛被淘空般的不是滋味。

下一站是营口市内的两名学生的家访,两名同学学习上都有挂科。先到的是某某同学家,他家住在郊区,当我们爬上破旧的楼房的五楼来到他家,眼前的场景令我们感叹,不足15平的一居室和母亲800元的退休金何以支撑一家三口的日常生活,此外还要支付儿子的学习费用和老人的治病费用。看到头发花白年迈的老人生活上的艰难,还拖着病痛的身体,我们都明白了某某同学缺课而去打工赚钱并多次有放弃学业的念头了。我们心情沉重地告诉他,人生多磨砺,无论如何都要坚持。

某某同学是外语系大三的一名学生,曾经挂了八科,但是经过自己的努力,现在已经通过了五科。她的母亲对女儿的学习始终放心不下,担心她毕不了业,还让我们假期找专业老师帮着补补课,当得到我们爽快的答应后,她心里踏实了不少。从她的语气和表情中流露出对女儿学习的着急和牵挂,我们都对母亲的伟大有了更深的理解。

最后一站我们来到了位于盘锦市区的某某某同学家里,车还离他家挺远的,就看见全家人都在门外热情地迎接着我们。意外的是,

我们刚一下车,就碰见某某某同学的表姐,坐下后才知道她与某某某都在某某系,刚毕业,已在市内高中教学物理,她是特意赶来见我们的。我们都非常的高兴,有种园丁收获般的喜悦。某某某同学父亲也是老师,言谈中能够深切感受到他对儿子满是期望。

通过此次家访活动,我们每个人都感觉到自己成熟了不少,对学习和生活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充分认识到了家访活动的意义所在,以后会更加贴近自己的教学和学生工作。

教师家访手记心得体会篇二:

今年寒假,我和冀秋云老师走访了王晨龙、马俊宇、陈兴昊等同学的家。经过这次家访工作,我感受颇深。在家访过程中,我深深地体会到作为父母对子女教育的关心和重视,也感受到了作为教师的责任重大。

家访带给我们的收益很多。首先我们深入到家庭,细致地了解了学生的家庭状况,同时了解了学生的个性,学生在家的表现,为开学后的工作奠定了基础。其次家访能教给家长正确的教育方法,及时的避免孩子问题的产生。教师注重进行家访,教会家长一些方式方法有理由根据的去转变家长的一些观念,对孩子的健康教育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陈兴昊的妈妈总是说自己的孩子不活泼,学习成绩不理想,我们告诉他不要总在别人面前数落孩子

,应该多找找孩子的优点,多鼓励孩子,只要孩子有进步就得表扬,这样孩子对生活和学习才有信心,才有动力。再次家访还能协调师生关系,从而促进学生更健康的心理发展。亲自上门家访能让孩子们从心理上拉近与老师的距离,尤其是学习差的孩子,而且更能够激发起他们对学习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就是最好的学习动力,尤其是中学生,他们的学习动力绝大多数首先取决于对老师的喜欢。一旦喜欢老师,就喜欢学习这门课程,这样就能形成良性循环,让孩子逐渐自信起来。

通过家访,我觉得作为一名中学教师,要使学生爱上学习,爱上学校,应当做到以下几点。首先要具备爱心和童心。我们对学生要有像父母对孩子一样的爱,对学生的每一个关爱和激励的眼神,学生都能深深的感受到,并且会用加倍的热情来回报我们。我们具有一颗童心,能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能真正和学生成为朋友,从而使学生喜欢我们和我们的思品课。其次要寻找学生的优点。人人都想获得别人的赞赏,中学生更是如此。特别是对于学习等各方面不是很好的学生,我们更应该想尽办法寻找他们的闪光点,并把这些闪光点予以扩大,树立这些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再次要以平等之心关注学困生。我们老师要以平等的心态,朋

友的身份来关心这些学困生,加强与这些学生及家长的交流和沟通,全面的了解他们,从而做到因材施教。

总之家访使我懂得了怎样去理解和关爱学生,也使我更清醒的认识到自己工作中的不足和今后努力的方向。今后我会在假期期间坚持家访,通过家校联手使孩子们都能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f132.CoM更多心得体会编辑推荐

教师家访心得体会


每种色彩都应该盛开,每个孩子都应该有未来。

题记

迎着风,踏着轻快的步伐,和着孩子们欢快的歌声,走在绿油油的稻田之中,别样的激动,期待着和每个孩子的零距离交流,期待着和家长们一起探讨孩子的未来。

转眼之间,来河包支教的日子已过去了一大半,经过前一段时间的观察,我们已经对每个孩子的行为习性,性格特点有了一定的了解,而且通过我们自身的努力,家长们也了解了我们的工作。所以我们开展了第二阶段的工作家访。我们的家访主要是针对家长,通过与家长的交流进一步了解孩子,了解西部孩子的成长和受教育环境,了解家长们眼里的西部教育。与其同时,针对每个孩子,向家长们提出家庭教育方面的建议,让孩子们朝着一个好的方向发展,使孩子们的未来更加明朗。

在我的印象里,农村的家长都会特别重视孩子们的学习,历代人的艰辛已经让他们对山外的世界充满向往,而且每位家长都会希望孩子们过上幸福的生活。但是,可能是地域性差异的缘故吧,家访的过程中并没有出现我所想象的情况。每到一家,家长们都以农村特有的方式热情的迎接了我们。一阵寒暄之后,我们便步入正题,开始探讨孩子的教育,这时的气氛就明显不如前面了。经过我的观察,家长们大致有两类,一类是家庭条件较好,可以负担起孩子的读书开销,而且会为孩子们作出额外投资的;还有一类是家庭条件较差,心里想着孩子的未来却是没有办法付出太多,而且会让孩子做很多农活。对于前者,家长的付出挺多,但是关注度不够,他们的心思并没有完全放在孩子的教育问题,相反会比后者少。他们或许是认为给孩子提供一个好的条件就够了,其实不然,孩子还小,重点应该放在养成教育方面,好的家庭教育对于孩子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对于后者,他们深深地明白生活的艰辛,所以很希望孩子可以摆脱艰辛,过上幸福快乐的日子。他们很关心孩子的学习,却只能是在一边瞎操心,因为生活毕竟是生活。

7月26日,我们去了几个学习成绩较好的同学家,他们都是小学里的佼佼者。一路听着万永莲介绍着旁边的植物,欣赏着周围的美景,不一会就到了刘林家,阿姨热情的招待了我们。她家是属于后者,刘林的妈妈读过中学,很重视孩子的学习,而且家庭也不算很困难,他爸爸在外打工。刘林的爷爷是位眼光高远的老人,听了他的一席话,我们真的很感动,也很欣慰,以为年过花甲的老人有这样的见识着实让人钦佩。针对刘林胆小害羞的性格,我们提了好多建议,也算是我们读书这么多年来的一些经验吧。在我看来,老师总是喜欢那些爱问问题,经常去老师办公室泡的学生。我们把这条经验介绍给刘林,并让刘林的妈妈帮忙监督。带着满意的微笑向刘媛媛家走去,她家的条件不错,她和哥哥生活在一起,可能是由于太过年轻吧,哥哥好像对妹妹并没有怎么照顾和关心,在学习方面更是任由其发展。不过值得欣慰的是,孩子成绩很好。针对此问题,我们向哥哥提了建议,愿哥哥对她的教育可以有所改观。最后返回到万永莲家,阿姨已经给我们做了一桌丰盛的晚餐,于是我们便在饭桌前聊了起来。虽然阿姨没有读过书,却是一位知书达理的农村妇女,言谈举止之间流露着一种伟大的母爱。有这样的家长,万永莲真的是很幸福,这会是她一辈子的财富。

7月27日,带着病怏怏的杨贞伟,踏上了从未有过的徒步旅行。风里过,雨里淌,从来没有在这么难走的路上走过,到处是石头,随处是峭壁,不禁令人心惊胆颤。那一块块突兀的石头,似乎会没有任何征兆的落下来。从红日当头一直到天色渐暗,终于走完了五六公里山路,登上了那座高高的山岗。杨的爸妈都在外打工,家里只有爷爷和奶奶。看着奶奶那朴实的脸,一种亲切涌上心头。感觉杨贞伟是个好孩子,工作负责,上课也很积极,但是孩子的性格还是有缺陷的,经不住表扬,最近他渐渐的变了,变得很张扬。就此,我们提出了几条建议,希望可以给爷爷奶奶的教育带来方便。天色已晚,我们不敢久留,毕竟还有五六公里山路要走。我们行色匆匆的下山,向另一座大山走去

7月28日,家访的第三天去了我一直都想去的罗赢家,因为我觉得罗赢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我想进一步了解一下她的生活,家庭条件等等。可能是性格的差异吧,她的父母显得很平和,并没有像其他家长见了我们以后的那种激动。简单的攀谈后,我觉得情况已经差不多掌握清楚了。相比来说罗赢家条件较好,是典型的第一类家庭,孩子自幼生活在一个较好的环境中,在同龄人中似乎有一些优势。这样的条件有利于孩子的成长,但也使孩子的性格潜移默化中改变,一个农村的孩子有着城市孩子的性格,这样来讲不知是否合适。家里为孩子的付出挺多,但似乎关心教育不多。家里要送孩子去遵义的中学读书,而且阿姨可能会去租房子陪读,这在其他孩子是想都不敢想的。针对这个问题,我们就家庭教育对于孩子成长的重要性和叔叔阿姨展开了探讨。在我觉得,罗赢的性格真的需要改,似乎是有点偏激,虽然说孩子还小,可能有时是不懂事,但是也不能任由其发展。批评教育还是必须的

7月29日,顶着烈日,向田洪双家进发这俩双胞胎兄弟真的好害羞,甚至比女生都害羞,连老师都不敢正视。我把这几天的心得发现都讲给他们听,而且提了许多有利于他们自身发展的建议。不知他们是否听进去了,又明白了多少。总之,希望这俩孩子可以顺利实现他们共同的心愿

7月30日,家访的最后一天,又是一对害羞的双胞胎兄妹朱俊和朱红霞,朱红霞是我最喜欢的一个孩子之一。朱红霞的成绩很好,一进家门,映入眼帘的便是满墙的奖状,很是气派。朱俊的成绩也相对不错,表现也很好。也许害羞是农村孩子的通病,这俩孩子很害羞,朱红霞要比朱俊要好一些。家庭条件不是很好,孩子去哪里读初中尚未确定。作为农村走出来的大学生,我知道农村家庭要培养一个大学生的不易。如果要送孩子去好学校读书,势必会给本来就拮据的家庭带来更大的困难。虽然说学习是靠自己的,但是环境造就人自古就是一个真理。所以,从个人角度来讲,我建议孩子还是去好一点的学校读书。每个孩子都应该有个美好的未来,读书是他们唯一的出路。愿孩子们天天都有收获。

在家访过程中,我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老师们最喜欢的就是大胆发问的学生,多去老师办公室转转。感觉我们的家访还是很有效果的,这几天,她们一来学校就来找老师问题,很是积极,我也真的是从未有过的欣慰希望孩子们可以坚持这个好的习惯,好好学习。也希望家长可以更重视家庭教育方面的问题,孩子们现在还小,尚处于养成教育的阶段,也是孩子性格成型的重要阶段,家长们应该多注意这个问题。

路是自己走出来的,再崎岖,再泥泞都会有路我们无法改变现状,只能欣然接受。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孩子们,加油吧,未来的舞台还在等你们上演精彩的节目。

家访教师心得体会


架起心灵沟通的桥梁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齐齐哈尔中学外语组 张 静

家访,是学校与家庭共同教育好孩子的一道不可或缺的桥梁。通过家访能及时了解学生学习和生活的情况以及思想动态的根源,让每一个学生能够耐心倾听家长和老师对他或她成长的一些反馈和建议,不仅取得了家长对学校和教师的理解和支持,同时还加深了教师学生和家长的感情。

在这次家访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作为教师我们要积极的指导家长,同时多进行交流,家长和教师相互学习,相互信任,相互合作,结成一个家庭学校的教育同盟。那么我们的教育会得更大的成功。

我在八月的一个午后,来到了学生小刘的家。学生小刘的家长对我们的到来,感到十分意外和兴奋。家长,孩子和我坐成一圈,孩子的父亲问我孩子是不是在学校表现不好,希望我直言不讳的指出来,他一定配合教育。我之所以选择了到这个孩子家家访,并不是因为她在校的学习表现不好,而是因为她在班级人际关系不够融洽,同学们都不愿意和她接触。我觉得,这个孩子的防御心理特别强,说话也比较有进攻性,像一个小刺猬。但是我和她交流过几次,发现这个孩子胆子其实很小,也很乖巧。是什么导致她的两面性,为什么她总要在同学面前装作很强大的样子呢?带着这样的疑问,我决定看看她的家庭,寻找一下孩子性格形成的根源。

坐在这个孩子的家中,我观察到,这个孩子的家庭经济条件不好,地处偏远的一处平房区,在和她父母的交流中,我获悉到她父母都没有固定工作。她小的时候,爸爸为了养家总去外面打工,而她家的亲戚相对家境比较殷实。家庭聚会的时候,父亲常不在场,因为家境窘迫,小小的她心理比较敏感。慢慢学会了察言观色,她总是觉得亲戚瞧不起她们母女俩,所以在她九岁时就产生了“我要变得强大,我要保护妈妈”的想法。这种想法先体现在语言上,她妈妈说:“她不知什么时候开始,一说话就总是反驳别人。我一批评她,她更生气。后来,她开始不怎么和周围的小孩玩,拼命在家学习。总说要用好的成绩来回报父母。”

听到她们的讲述我的心抽得紧紧的,我好心疼这个孩子。我不自觉地抚摸她的头,孩子的眼睛闪烁着晶莹的泪。我问她:“成绩好,事事不让别人说你,你就真的快乐了吗?你是一个懂事的孩子,你不仅要懂事,我还希望你快乐。别去承担父母应该承担的事。”我还和她们讲了同学们对她的一些认识。比如,同学们都说她太敏感,在一起聊天时,她会突然翻脸,觉得某些言语在针对她。我又和他们讲了智商和情商的关系。我告诉她,只有让孩子学会心灵不设防,以宽容的态度去面对别人,才能得到别人的认可和接纳。健康的情感对于一个孩子的一生有多重要。经过我和孩子及父母一番推心置腹的交流,这个孩子若有所悟的低下了头,表示尝试改变自己。我一直悬着的心终于放下了,一个孩子的生活即将发生了变化。我知道:如果没有这次家访,我就不可能找到症结所在;而在她父母的心中,她还一直是那样一个乖巧优秀的完美孩子,其中的不快乐心结会一直埋在这个孩子的内心深处。

在家访中,我还了解到有很多家长整个忙于工作,直接把小孩子扔给了老人照顾,等到孩子长大了接回来想让孩子按照自己的要求学习生活时,孩子往往就不听了,这其实是由于家长监护责任的缺失造成的,作为既要指出家长的这一问题所在,还要尽力做好家长和孩子沟通的桥梁。还有一些家长对子女出现的一些不良倾向只会唠叨,却拿不出或狠不下心采取措施,效果不佳。针对这类家长我也给他们敲了警钟,告诉他们长此以往就会让孩子处在一个藐视或忽视父母忠告的境地。总之,家访工作的进行,使我能和家长在一个轻松融洽的气氛中,提出孩子存在的问题,共同商量、探讨教育措施,使学生心服口服,家长也欣然配合。

总之,家访让我受益非浅,既使家长了解学生在校各方面的表现和学校对学生的要求,又使我了解学生家庭中各方面的情况及学生在家庭中的表现。如果说作为老师在学校看到学生的表现只是一个平面的话,那么通过家访就能看到这个孩子的多面,这样立体的看孩子,才能找到孩子身上一些缺点所产生的根源,才能对症下药,督促孩子尽快改正。家校的密切联系实在是一把打开学生心灵之门的钥匙啊!

家访手记范文


家访手记

身边的质朴与感动

文、图/家访组 王星星 郑勇川

今天要进行家访的几个家庭都在安昌镇附近,距离比起前天而言简直是天壤之别。内心并不再像当初去家访那么激动,仿佛一切都成了习惯和常态。

车在泥泞不堪的乡间小道上摇摇晃晃媛媛前行,没想到在安昌周边居然也有如此崎岖不平的山路。车子在剧烈地晃动,在陡坡上像老牛拉破车一样,即使加足马力,依旧前行得很慢。乡间蛇形般盘绕的道路,不得不感叹司机高超的车技,一面在心里默默祈祷司机把车开得慢点、稳点。

已经记不清我们经过了多少个路人所说的岔路了,也记不清有多少次我们在岔路口判断失误而走了多少的弯路,但是当我们双脚沾满泥巴地抵达第三户人家时,所有的一切艰辛跋涉都有了价值与意义了。

同样是重建的一层新房,房屋外贴了白色的瓷砖,内部仅有简单的几件家具,墙壁是赤裸裸的水泥,连最基本的粉刷也没有。让我难以忘怀的不是她们窘迫的家境,而是她们身上流露出的如泥土般芬芳的淳朴。今天,我看到的是一颗自尊的心,不因贫穷而深埋高贵头颅,也不为了获得资助而竭力地展示贫穷,她们不卑不亢,缓缓的诉说自己的家庭,以及家庭背后的。

我想真正贫穷的家庭是不会有钱去买各种东西来表达热情,而是在自己有限的能力之内,用最朴实的方式,表达自己的一份感激与热情。还记得我们临走时,爸爸妈妈对小女孩语重心长的叮咛:以后长大了,也要想哥哥姐姐一样,做一个有爱心的人,去帮助别人。我们不奢望每个家庭都有感恩之心,但我们相信,父母言传身教的影响孩子拥有一颗感恩之心,对一个家庭而言无疑是一种美德与财富。

看到最后那户家庭的女孩纯洁得不忍触碰的笑脸,内心除了感动,更是一种感恩,感谢他们,用这么灿烂的微笑,让我看到迎风绽放的野菊花,洁白而又坚韧,如火般燃烧自己的生命。

我们总是习惯向远处寻找幸福,并坚信幸福仅在他处,殊不知,在转身的瞬间感动自己的竟是近在咫尺的人、事、一言一行流露出的真诚、质朴!

(责任编辑:郑洋 郑宝婵)

晴川万里·北川雄起

文/关外家访组 汪春好 图/关外家访组

七天前,我来到这里,带着满腔的热情与希望。七天后,我的家访过程就这么样安静地结束了,不带来什么,不带走什么,只有满满的回忆与对这里更多的眷恋、更深刻的认识。这些,就够了。

还没结束,就开始担心离别。孩子们天真的笑容,校园里清新的空气,连绵的阴雨,难得的晴天,绵延的、翠绿的青山,都让我对这个县城充满了希望与祝福。走访了那么多家庭,每一个家庭背后都有一段辛酸史,每每想起,都会忍不住留下心酸的泪水。

一声叹息,北川雄起!

阳光万丈,乘车而上。上边高山,下边长河,都带着这个县城特有的气息呼啸而去。脚下就是这个几天来刚刚熟悉的土地。这里,距离我的家有大半个中国的距离,让我对这里的每棵树,每束花,每条路,每个人,每辆车,都充满了满满的希望,希望这里的人们经历过国殇,经历过痛苦,经历过劫难,经历过挫折,依然坚持,依然屹立,依然雄起!

万丈光芒,北川雄起!

转眼,七天过去,我们走过了那么多的山,走过了那么多的河,走过了那么多的路,遇见了那么多的人,也许这是短暂的,但从另一个角度,这更是长久地,长久地停留在我们的身体里,停留在我们的内心里,停留在我们的血液里,停留在我们的大脑里,停留在我们的回忆里,永不磨去……

前路漫漫,北川雄起!

每当我想起这些天如电影、幻灯片一样在大脑中不断闪现的场景,脚步就变得异常坚实,我们都坚信“明天是更好的一天”,我们都相信“要从绝望的大山上,砍下一块希望的石头”,我们都相信“生活总是让我们伤痕累累,但那总是我们最坚强的地方”。

信念屹立,北川雄起!

通过走访受助家庭,更让我明白了一个家庭的不易。为了家庭完整的幸福,为了孩子的未来,为了老人的晚年,每个人会更加努力地去生活。感激上天给予我们机会,让我们更加坚强地生活的机会,让我如此幸运的遇见,遇见这一切,并且尽自己的一份微薄之力,去做一些很小很小的事去帮助他们的机会。谢谢你,北川。

明年今日,我们再见。

晴川万里,北川雄起。

(责任编辑:魏婷瑶 周晨煜)

孩子,我们倾听

文/关外家访组 刘晓雪

今天,从项目点去家访的路上,一路狂风暴雨,看着窗外河水湍急,心一直揪着,直到平安到达都坝镇。

小吴家是我们采访的第一家。在他很小的时候,妈妈患白血病去世了,爸爸抛弃家庭,留下他与外公外婆相依为命。山顶老房子因塌方导致断裂,所以一家人只好搬入山下20平米的小房里。

小吴是个白净、腼腆的孩子,他很害羞,与他聊天时,他不太敢看我的眼睛,但是问起他的生活,他可是非常乐意,滔滔不绝地告诉我,迫不及待地跟我分享他生活中的一切欢乐。

我问他,喜欢住山上还是山下。他毫不犹豫地说:“山上!” 我以为是因为他的童年在那儿度过,有太多不舍的回忆,所以比较喜欢山上。我问他为什么。他兴奋地跟我说:“因为山上可以看电视!” 我的心紧了一紧。

看电视,在城里孩子的眼中看来,是每天的必需品,不可能没有的,就像呼吸空气一样容易,但在小吴心中,这小小的要求却是个有点遥远的梦,因为家里为了给妈妈治疗,背负上一堆债务,现在,连这小小的愿望也无法满足他。

小吴告诉我,他很喜欢数学,因为觉得数学很容易。我笑了,说他个儿小小,还敢轻视数学。 我说那我考你乘法口诀吧。他超有自信地笑了:“没问题啊!” 任我怎么问,他就是能用最最快的速度给我个准确的答案!速度之快和百分百的正确率实在让我太意外了!

与小吴聊完天,家访在我心目中又多了一份意义。它的目的不仅仅是去调查家庭的经济情况,更重要的是,能够帮助像小吴这样无助的小孩,在他的心绪无处可说、无人愿听的时候,在那儿耐心地听他们诉说生活的欢乐与难过,哪怕,只听一次。

(责任编辑:魏婷瑶 周晨煜)

感动使激情重生

文/关外家访组 刘畅 谢雅嘉 图/家访组

家访工作已经进行了三次,从第一次的充满干劲、激情澎湃到第二次的任劳任怨、迎难而上直至第三次的激情渐渐平息、稳定,我们每一次都在成长。我们会为乡亲们的遭遇而感动,但感动的同时我们又渐渐地变得成熟而又理性。

今天的家访没有第一次的长途跋涉、翻越山路;没有第二次的雨中翻山、一路荆棘;这次的家访整体上就透露出一种平淡。也许,平平淡淡才是真吧!

早上,出发之前就收获了今天的第一份感动--高队为了让我们能赶上早一班的车,特意让后勤给我们行了方便,让我们早点吃饭,然后特意骑着电动车送我们去路口坐车,只为节省时间以保证我们晚上回得来。虽然早上的时间比较赶,但我们收获的却是满满的感动,带着这份感动出发,我们的旅程将充满力量。

无伞求自渡,有伞渡他人。这是怎样的一种精神,在自己有困难的时候,还能想到比自己更加困难的人;这是怎样的一种心态,宁愿牺牲自己的资助名额,希望去帮助那些比自己更加困难的人。这样的人是伟大的,是纯粹的,是无私的。今天,我们就遇到了这样的一个人,带给我们感动,在我们激情渐退的时候注入了一针强心剂。

故事是这样的:一个母亲带着两个12岁的孩子生活,丈夫在孩子两岁时出去打工后就杳无音信,从此再也没有回来,也从未给家里寄过任何的生活费用,甚至没有一个电话。即使在那场突如其来的地震发生后,他仍然没有出现,家庭的重担就落在了一个母亲的身上,母亲给别人打工,一个月挣着微薄的收入却要供两个孩子读书。平时婆婆帮忙照看孩子,年事很高的公公还外出打工贴补家用,一年才回来两三次。就是这样的一个家庭,在见到我们的时候,就对我们反映了另一个不幸家庭的情况,希望我们可以帮助他们。

当时我们被她的这种精神深深地折服了,仿若有一股钟声深深地震颤了我们的心灵,感觉内心有一种东西在复苏。扪心自问,如果是我们自己遇到这种情况,会怎么样?我相信,我们不会做得比这位母亲好。

感动,感动于这种无法言语的伟大,感动,使我们渐渐平息了的激情重生!

(责任编辑:周晨煜 魏婷瑶)

灿烂笑容的背后

文/家访组 王蒙怡 图/家访组 新闻组

每次我们家访出行总是遇不上好天气,云层很厚,淅淅沥沥的雨很恼人,但这样糟糕的天气却加深了我们对眼前笑容的感慨:感动、感悟、感恩于那灿烂笑容--灿烂笑容的背后是值得我们细细体味的坚韧与不屈。

灿烂笑容的背后是一家人相拥的温暖以及对生活艰辛的释怀。简陋的摆设:唯一看得过去的电器是一台没有连入数字电视网络的彩电,家里连张桌子都没有。苦难阻止不了属于一个小家的温情与凝聚,物质的匮乏、至亲的空缺,一切的一切都在时间流逝中被冲淡,因为还有家人在,还有家在。不忍抛弃,不忍放弃,有家有温暖,那温暖支撑着一个家历尽生活的不幸还是能用灿烂的笑容面对,给其他人以无限的希望和动力。

灿烂笑容的背后是爷爷奶奶对三个孩子的期望。家里的三个孩子都由爷爷奶奶一手带大,没有抱怨,没有不甘,哥哥的孝顺与懂事,两个妹妹的可爱与活泼就是对两个老人最大的回报。让孩子们过上更好的生活,是老人为了生活奋斗下去的源泉。掌心的粗糙厚茧,脸上深深的皱纹,控诉着岁月与命运对生命的侵蚀。身体不复曾经的硬朗健康,但眼睛依旧清澈,内心依旧温热,怀抱依旧有力,对孩子们的爱不变,为他们营造一个美好未来的期待不变。

灿烂笑容的背后是逐渐成熟的男子汉对家庭的责任。高个、干净、爽朗、爱笑是对那个大男孩的第一印象,浑身有一种不属于贫穷的淡淡傲气。不卑不亢的他有着与同龄人不同的成熟,流下隐忍的泪水只为了对家里难以承担自己念大学经济负担的担忧。上学还是去赚钱?心中的天平摇摆不定,去追寻圆梦的渴望还是为年迈的爷爷奶奶减轻负担、供两个妹妹上学,他难以权衡。言语中无不透露着他对校园生活的热爱,行为中又时时显出对爷爷奶奶的爱和感激。

灿烂笑容的背后是天真可爱的妹妹对世界绽放的热情。不谙世事的年纪,可爱的容颜,看了就使人不觉心情变好的笑容。她们的健康成长源于爷爷奶奶和哥哥对她们的呵护,没有缺失,没有忧愁,她们的笑容是对世界的向往与憧憬,单纯明亮的让我们不忍破坏那一抹的美好。她们笑容的背后,是绽放心间的最初的美好。

感谢那一抹笑容,让我们看到困苦中生命的顽强;感谢那一抹笑容,让我们看到灰暗中爱的希望;感谢那一抹笑容,让我们看到贫穷中尊严的不卑不亢。

(责任编辑:郑宝婵 郑洋)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