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心得体会 > 小学数学教学心得体会 > 导航 > 数学估算专题教学的教学心得体会

小学数学教学心得体会

数学估算专题教学的教学心得体会。

针对同一件事,同一部作品,每一个人的感受都不一样,如果我们需要发表自己的见解,见解的来源就是自己的心得体会。在日常的生活中,说到心得体会,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写心得体会目的是提升我们的思考能力,指导我们的实践,你是否会写相关心得体会呢?也许"数学估算专题教学的教学心得体会"就是你要找的,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动动手指请收藏一下!

本节课重点和难点是让学生学会估算(说出结果几十多)并能用这一方法灵活解决问题,初步体会估算的价值。

1、对比练习——夯实估算的基础

学生在完成练习七的第1题后,让学生选择其中两题比一比,说一说你有什么发现?让学生认识到有的是个位上相加,有的是加十位上的数,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哪些算式是加的是个位呢?哪些算式加的是十位呢?让学生带着问题把这些口算题分为两类,认识到“几十几加几”加的是个位,“几十几加几十”加的是十位。感受到只有相同数位才能相加减。

2、尝试练习——初步掌握估算的方法

出示练习七第2题后(在这一环节中我特意把十位上的数用红笔描出),让学生说说得数是几十多?在交流答案后组织学生把这些算式分为两类(一类是几十几加几,一类是几十几加几十),通过交流发现:估算时,关键是看十位,加整十数,只要算十位,加一位数,十位不变还是几十多。

3、比较大小——感受估算的价值

学生初步能应用看十位,估计得数是几十多的方法来进行估算,但学生不知道为什么要学习这一内容?感受不到估算的优越性。而我在教学中处理的也不到位让学生按要求做,可有些学生想不到用刚才的估算方法,因此感到束手无策,学生大部分选用了计算的方

方法,很少选用估算,因为学生以前就是这样做的。我想如果在做之前,明确提出:可以用前面所学的计算来比较,也可以用刚才直接想得数是几十多的方法直接比较,看一看谁算得又对又快!这样学生可以根据自己水平灵活选用方法,也能让学生体会到估算的价值。

f132.CoM更多心得体会编辑推荐

数学教学心得体会




在这几年的教学过程中通过自己的经验,以及这学期听了在座各位老师的示范课,我总结出关于小学数学教学的一些心得与体验。那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必须为学生创设各种各样引发他们兴趣的学习情境。当然在情境设置的过程中我们也要注意情境设置的一些要点。
首先,必须明确在教学过程中创设的情境必须目的明确,要为教学服务。如果是问题情境,提出的问题就要紧紧围绕着教学目标,而且要非常具体,要有新意和启发性。这样学生能理解问题的含义,才有可能来探索、思考和解决这些问题。创设的情境要真正为教师服务,为学生服务,为教学服务,如果只是为了情境而情境,那是做秀,是一种假的教学情境,是起不到什么作用的。
其次,情境的内容和形式的选择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做为老师,在做课程设计之前,必须充分的了解学生。对于低年级学生,颜色、声音、动作有着极大的吸引力,要多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如运用讲,做游戏,模拟表演,直观演示等形式;到了高年级,则要侧重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用数学本身的魅力去吸引学生,尽量让他们由内心的成功体验产生情感上的满足,进而成为推动下一步学习的动力。
下面就是我在教学过程中总结出的教学情境之特点,我觉得非常适合小学数学的教学工作。
一、创设的情景要充满趣味性
兴趣是学习之最重要的动力,没有兴趣是不可能学好数学的。所以我们要根据小学生的特点为他们创设充满趣味的学习情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最大限度地利用小学生好奇、好动、好问等心理特点,并紧密结合数学学科的自身特点,创设使学生感到真实、新奇、有趣的学习情境,激起学生心理上的疑问以创造学生“心求通而未得”的心态,促使学生的认知情感由潜伏状态转入积极状态,由自发的好奇心变为强烈的求知欲,产生跃跃欲试的主体探索意识,实现课堂教学中师生心理的同步发展。
大家都知道小孩子对故事、童话、动物都非常感兴趣,因此把教材中的问题编成童话、小故事,用小动物来做主人公,使学生身处拟人化的世界,“投其好而行之”。这样,不但增强了课堂教学的趣味性,而且还能够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数学学习中。
二、创设的情景要生活化
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教学应寓于生活实际,且运用于生活实际:所以,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沟通生活中的具体问题与有关数学问题的联系,借助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中的具体事例,激起学生学习数学的求知欲,寻找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引导他们进行研究性学习。
把问题情境生活化,就是把问题情境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亲自体验问题情境中的问题,增加学生的直接经验,这不仅有利于学生理解问题情境中的数学问题,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初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有利于使学生体验到生活中的数学是无处不在的,并体会学习数学是大有用处的。
三、创设的问题情境应该是开放的、富有探索性的
教学中提供的问题情境应注意一定的开放性,提供一些富有挑战性和探索性的问题。这样不仅会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动机,还能让学生在解决这些问题之后增强自信心,并且大大提高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我认为开放的、有探索性的问题情境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和学习兴趣的激发有很大的作用。
总之,我认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创造各种适合教学需要的情境可以激发起学生学习的欲望,可以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中帮助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增进学生的交往,体验情感,提高能力,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真正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

政务礼仪专题教学心得体会


政务礼仪专题教学心得体会

我们有幸学习了黄教授的政务礼仪专题课程,她以生动的事例,深入浅出地介绍了仪容仪表、言行举止的基本行为规范。对照自身工作实际,我深刻认识到学习政务礼仪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现就参加政务礼仪专题的心得体会与大家共同交流,互通有无。

政务礼仪是国家工作人员素质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熟练掌握政务礼仪文化,既是国家工作人员的内在要求,也是新时代树立干部良好形象的目标要求。现代信息社会的飞速发展改变着人们传统的交往观念和交往方式,尤其是人们交往的范围逐步从人际沟通扩展到公众沟通,从面对面沟通发展到远程沟通,从慢节奏、低频率的沟通变为快节奏、高频率的沟通。如何实现有礼节的交往,这便是学习礼仪的重要意义。

一、加强学习,不断积累礼仪知识。在社会交往和交流过程中,礼仪是人类文明修养的标志,不仅反映了人们的外在交流形态,更反映出人们内心世界和内心情感。只有不断的学习,结合实际加以利用,努力提高个人修养,,做到内外兼修,才能更好的运用礼仪知识,规范自身的礼仪行为。

二、从点滴做起,规范政务礼仪。作为单位和政府形象,不仅行为举止、言谈话语要适当得体,服装服饰、仪容仪表也应符合身份。要做到与国家的要求相一致,与所担当的工作角色相一致,与自己的工作环境相一致。尤其是窗口行业要做到着装注意场合,遵守三色原则,配饰大方得体,举止顺势自然,交流要文明礼貌等。

在今后的的工作和生活中,我们要自觉地学习礼仪,应用礼仪,全方位地规范言行,力争做语言更文明,行为更规范,仪表更得体,形象更良好的公职人员。

语文专题式教学心得体会


给其羽翼让他翱翔

——语文专题式教学

石桥中学 宋作芹

学习了刘帅老师的《语文专题式教学的几点思考》后,自己对语文专题式教学有了新的认识。语文专题式学习贯彻了"以学生发展为本,改变学生学习方式"的教学思想,它跨越学科,跨越课内外,跨越了时空。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的进行探究性学习,让他们在学习中有所发现,在学习中有所感悟,在学习中有所收获。以下是我对语文专题式教学的几点心得:

一、专题式教学的凝聚性

一个专题就是一个焦点,以作品的主题为专题点,围绕这个点选材。我们的主题单元教学,大多围绕一个话题组织材料。就必须在吃透教材,整合教材的基础上,找出单元课文的相通点,找出学习方法的共性。如:九上第二单元以"生命"为话题,选取了《谈生命》《那树》《地下森林断想》《人生》《落叶》,本单元的综合性学习也是"生命之歌".这样在本单元的学习中,题材以散文为主,所选课文的主题相同,每篇文章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谈了作者对生命的认识,理解和感悟,让学生在学习中加深对生命的认识,让学生懂得珍惜生命,尊重生命。

二、专题式教学的开放性

学生的学习不再拘泥于课堂,可以走出校门,走进社会和大自然,将课堂学习与社会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例如在专题《生活处处皆语文》的学习中,可以让学生从生活中寻找一些好的广告语进行欣赏。尝试给身边的某一件物品写一段广告语,也可以让学生为某一公益活动写个广告语。在讲授《春》时,先让学生走进自然,走进春天,用感官去领略春的美,用音乐去歌颂春天的美,用自己的笔去描绘春的美,当学生的心中有了春天,再回到课堂,感受作者文字里的春天。这样一比较,看看自己与作者在绘春时有何不同,既达到课堂教学目的,也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写作水平。

三、专题式教学的共生性

"专题式教学"语文观的精髓就是"人文精神与语言的共生".?专题式教学把传统的语教学和现代的融合为一体。"过去的教学是给学生一杯水,而专题式教学是给学生一片海洋。"传统的语文教学强调语言的工具性,认为语言仅仅是为了表达的需要,而现代语文教学就重视了语言的存在性,文章的语言可以生成思想,我们在品读语言中去体会作者的感情,去挖掘文章的主旨。我们要充分认识到,只有把语言与精神有机的结合,才能更好的提高我们的语文教学。我们应充分认识这一点。

四、专题式教学的多样性

我们传统的语文教学大多以单篇课文传授为主,习惯从文章的作者,课文的重点词语教学、段落层次的划分、文章主旨的把握,作者的写作方法等几方面组织教学,这样的教学模式成了一种习惯,千篇一律,没有创新,学生学起习来没有了兴趣。专题教学就要从这些传统教学的框框中跳出来,系统的,全面的,多角度的把握教材,给学生尽可能多的信息。教师要转变角色地位,从原来灌输知识的指挥者变成穿针引线的引导者,放手给学生,让学生自己从多个渠道搜集材料,用多种方式进行展示,不但培养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还多方面的培养学生的能力。

专题教学,任重而道远,改变要从教师开始。教师要进一步转变教育观念,确立新的教育理念。改变传统的语文教学,沉闷的课堂气氛,学生死板、被动的学习,扼杀了学生的积极性,语文教学流于形式,就像是失去了自己家园。

在今后的语文教学中,我将语文专题教学渗透到自己的教学中,以生为主,让自己的学生在快乐的氛围中体会语文学习的乐趣。既然给了学生一片天空,就不要折断他们的双翼,让他们在自由翱翔中渐渐丰满羽翼。

小学的数学教学心得体会


本页是小编最新发布的《小学的数学教学心得体会》的详细文章,感觉很有用处,重新整理了一下发到这里。

一、不能只凭经验

从经验中学习是每一个人天天都在做而且应当做的事情,然而经验本身的局限性也是很明显的,就数学教学活动而言,单纯依赖经验教学实际上只是将教学实际当作一个操作性活动,即依赖已有经验或套用学习理论而缺乏教学分析的简单重复活动;将教学作为一种技术,按照既定的程序和一定的练习使之自动化。它使教师的教学决策是反应的而非的、直觉的而非理性的,例行的而非自觉的。这样从事教学活动,可称之为经验型的,认为自己的教学行为传递的信息与领会的含义相同,而事实上这样往往是不准确的,因为师生之间在数学知识、数学活动经验、社会生活阅历等方面的差异使得这样的感觉通常是不可靠的,甚至是错误的。例如:多年来我们在上复习课的时候总有一个将知识做为小结的环节,而且都是由教师给出答案,例如用语言或图表罗列出所学知识。潜意识里认为学生是无法给出令人满意的知识网的,事实并非如此,在教学实验中学生能给出的总结形式包括:

表格式——条理性很强。思路清晰,概括能力强,有较强的周详思维能力,内容包括章节的内容说明,主要运算法则,各种问题的解题方法、注意事项及例题。趣味式——具体、形象而且生动、有趣表现出制作者有着成人思索不及的丰富的想象力、形象思维能力。

汇报式——内容丰富、过程详尽。表现出制作者情感丰富、能够客观的剖析自我。包括章节的主要内容,自我收获学习过程中的感想、困惑和对教师的感激之情。

体会式——感受真切、信息丰富。表现出制作者能够坦诚道出对学习对象的真实感受。如数学很有趣它与生活是紧密联系的,既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又能使人变得聪明。

可见,单纯凭多年积累起来的教学经验也不能够准确的把握我们正面临的家学对象。学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知识背景、学习数学的意义、不同的文化氛围都带来了影响。

二、理智型的教学需要反思

理智型教学的一个根本特点是职业化。它是一种理性的以职业道德、职业知识作为教学活动的基本出发点,努力追求教学实践的合理性。从经验型教学走向理智型教学的关键步骤就是教学反思。对一名数学教师而言教学反思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对数学概念的反思、对学数学的反思、对教数学的反思。

1.对数学概念的反思——学会数学的思考

对于学生来说,学习数学的一个重要目的是要学会数学的思考,用数学的眼光去看世界。而对于教师来说,他还要从教的角度去看数学,他不仅要能做,还应当能够教会别人去做,因此教师对教学概念的反思应当从逻辑的、历史的、关系的等方面去展开。

2.对学数学的反思

当学生走进数学课堂时,他们的头脑并不是一张白纸——对数学有着自己的认识和感受。教师不能把他们看着空的容器,按照自己的意思往这些空的容器里灌输数学这样常常会进入误区,因为师生之间在数学知识、数学活动经验、兴趣爱好、社会生活阅历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这些差异使得他们对同一个教学活动的感觉通常是不一样的。

要想多制造一些供课后反思的数学学习素材,一个比较有效的方式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尽可能多的把学生头脑中问题挤出来,使他们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暴露出来。

3.对教数学的反思

教得好本质上是为了促进学得好。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是否能够合乎我们的意愿呢?

我们在上课、评卷、答疑解难时,我们自以为讲清楚明白了,学生受到了一定的启发,但反思后发现,自己的讲解并没有很好的针对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从根本上解决学生存在的问题,只是一味的想要他们按照某个固定的程序去解决某一类问题,学生当时也许明白了,但并没有理解问题的本质性的东西。

三、教师对教学反思要注意的四个视角

1.自我经历:在教学中,我们常常把自己学习数学的经历作为选择教学方法的一个重要参照,我们每一个人都做过学生,我们每一个人都学过数学,在学习过程中所品尝过的喜怒哀乐,紧张、痛苦和欢乐的经历对我们今天的学生仍有一定的启迪。

当然,我们已有的数学学习经历还不够给自己提供更多、更有价值、可用作反思的素材,那么我们可以重新做一次学生以学习者的身份从事一些探索性的活动,并有意识的对活动过程的有关行为做出反思。

2.学生角度:教学行为的本质在于使学生受益,教得好是为了促进学得好。

在新课程实验中,学习分段函数时,让学生去了解出租汽车的出租费用、或家长工资中的扣税标准,并写出调查报告。

在讲习题时,当我们向学生介绍一些精巧奇妙的解法时,特别是一些奇思妙解时,学生表面上听懂了,但当他自己解题时却茫然失措。

我们教师在备课时把要讲的问题设计的十分精巧,连板书都设计好了,表面上看天衣无缝,其实,任何人都会遭遇失败,教师把自己思维过程中失败的部分隐瞒了,最有意义,最有启发的东西抽掉了,学生除了赞叹我们教师的高超的解题能力以外,又有什么收获呢?所以贝尔纳说构成我们学习上最大障碍的是已知的东西,而不是未知的东西

大数学家希尔伯特的老师富士在讲课时就常把自己置于困境中,并再现自己从中走出来的过程,让学生看到老师的真实思维过程是怎样的。人的能力只有在逆境中才能得到最好的锻炼。经常去问问学生,对数学学习的感受,借助学生的眼睛看一看自己的教学行为,是促进教学的必要手段。

3.与同事交流

同事之间长期相处,彼此之间形成了可以讨论教学问题的共同语言、沟通方式和宽松氛围,便于展开有意义的讨论。

幼儿教学数学心得体会


数学与我们的社会生活息息相关,以下是有关幼儿教学数学的心得体会,一起看看吧。

幼儿教学数学心得体会

数学离不开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现代教育观指出:数学教学,应从孩子以有的知识经验出发,让孩子亲身经历参与特定的教学活动,获得一些体验,并且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对此进行理解和应用。学数学不光是为了计算和应用,更不是为了无休止的做题;学数学,是在学一种化繁为简,解决问题要有依据的数学思想,是在学一种思维方法。解决问题应是数学课程的中心,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幼儿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通过主动探索,发现数学,学习数学的过程。

一、教师必须要更新教学观念 只有树立“以幼儿为主体,充分发挥幼儿的主观能动性”的教育观,使幼儿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实现问题的实践活动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发展数学,进而喜欢数学。如:多翻阅报刊杂志、多向有经验的老师请教、多到兄弟园参观学习、多利用网络信息和外地相互交流科研成果等等。知识的掌握和运用是无止静的,只有活到老、学到老,才能不被时代所淘汰;只有不断创新和不断进取,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

二、教师必须要改进教学方法 教育家说:“玩具是幼儿的天使,游戏是幼儿的伴侣”,幼儿就是在游戏中、在玩中一天天长大和进步的。游戏深受幼儿喜爱,融入数学知识的游戏或者说将数学活动设计成游戏则更受幼儿的欢迎。在数学活动中,我总是采用游戏的形式,千方百计地把幼儿的注意力吸引过来,让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活动中,这样,枯燥的数学知识就会变得有趣,简单重复的练习也因游戏而变得生动起来,小朋友学得轻松、学得愉快,效果也会更好。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思维力,多采用启发、引导、积极参与等方法,指导幼儿勇敢大胆地探究问题。培养幼儿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勇气和能力,应从幼儿园实际出发,根据数学教学中的不同内容、不同教学目标、幼儿的个性差异,选择一种或几种最优的教学方法,综合加以运用,灵活多变。

三、在数学教育中,注意尊重和呵护幼儿对数学的兴趣 提供一个愉快、和谐、自由、宽松的学习环境,让幼儿通过实际的操作与体验来学习。如:教“果汁吧”活动中,课前在数学角里布置一个果汁店的情景,店里摆满了空果汁瓶数个、白开水和蜂蜜或橙汁、同样大小的纸杯10个、彩色笔等等。老师当果汁店的老板。选教室的另一角安排果汁吧,让幼儿轮流当老板和客人。这样使幼儿在愉快、宽松的环境中学会了瓶子和杯子之间的容量关系,从而又使幼儿在学习的过程中和大家分享了开果汁吧的乐趣,使数学知识原本比较抽象的概念具体化了,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教育内容应根据幼儿的兴趣点选择,要相似于幼儿生活,相似于幼儿心理发展,相似于动物性,相似于幼儿的好模仿、好户外活动、好奇、好合群、好成功、好称赞、好动、好游戏。

四、尊重幼儿的年龄特点,了解幼儿行为的真正目的,理解幼儿自发的学习数学的良好动机 教师应通过仔细的观察和倾听孩子们的谈话,了解幼儿表面看似错误行为的真正目的,避免误解和伤害幼儿,保持他们永久的乐于探究身边数学现象的欲望。幼儿的认知、体能、语言表达、社会技巧等能力的发展都是渐进的,经过学习而不断积累、发展、成型,因此,幼儿教育是一个系统过程,在教学中必须循序渐进,长期坚持,需要教师在教学中不断总结经验教训,不断取长补短。只有这样才会取得预期的成果。

五、根据需要创编体育游戏 根据数学科的教育计划,许多游戏是让小朋友在室内进行桌面操作的,能不能创编一些包含数学练习的室外体育游戏呢?因为那样既可以满足幼儿户外活动的需要,同时也能进行数学练习。实践证明,根据数学教学的需要,创编一些易组织的体育游戏是可行的。

六、结合幼儿感兴趣的特例设计数学游戏 。幼儿由于年龄较小,不能保持长久的注意力,对于枯燥的数学更是爱不起来,注意力集中不起来。一次,组织幼儿看魔术表演,我发现在整个过程中小朋友都能高度集中注意力,有滋有味地观看。这说明,小班幼儿不是不能相对时间长一点地集中注意力,而是视内容和形式而定,能吸引幼儿的内容和形式就能让幼儿保持长时间的注意。如:小班学数字“4”。我讲了《4的故事》:小白兔问妈妈:“妈妈,今天我们认什么字呢?”兔妈妈拿起一张写有“4”的卡片,说:“教你认‘4’,1、2、3、4的4”。小白兔看了看卡片,说:“妈妈,我会认4了。”兔妈妈说:“你去找一找4的朋友吧!”小白兔走呀走,遇到一张桌子。桌子问:“小白兔,到哪儿去?”“我去找4的朋友。”“我就是呀,你数一数我的腿吧!”小白兔钻到桌下数起来:“1、2、3、4,你有4条腿,对,你是4的朋友。”讲到这里,我开始问:谁还是4的朋友?小朋友很自然地就回答出:椅子、床、小狗、小兔……4条腿,都是4的朋友。这样发展了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和发散思维能力。

总之,只要我们有目的、有计划地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他们就一定能够自觉地、毫无负担地、积极地接受知识。这样,既开发了智力,培养了能力,又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幼儿教学数学心得体会]

数学教学常规心得体会


一、课堂上老师的主导地位不能丢

新课程强调发挥学生主体性,把课堂还给学生,多给学生思考的空间。但其实,新教材的内容更要求教师对教材理解得很透,抓住重难点,能很好地启发学生思考,而不是一味地让学生自己看书探究,尤其是我们农村初中学生,他们的自学能力,理解能力还不是很强,所以教师更要讲得精,更要善于引导,放手之前要先看学生的水平如何。比如现在我教的有两个ab班的学生,a班的同学很活跃,设置问题就不能太放手否则课堂就会成为菜市场,毫无章法;而b班的学生比较安静,我们得让他们有话讲,适当地设置幽默环节否则课堂就会成为一潭死水,毫无生机;比较理想的教法是老师一定要担好引导者的“职责”,引导思维活跃的学生掌握正确的思考方式,而对于沉闷的课堂,就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我经常采用各种提问方式去激发学生表现欲望。

二、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要成为一名教师,光有爱心还远远不够,爱心只是是作好称职老师教好书的前提。所谓“身正为范,学高为师”,要作一个好老师,不仅要能得学生心,还要在各方面都能在学生面前起到表率作用,无论是工作还是学识上都应该让学生佩服,这样学生才会对你产生信任感,才会甘心听从你的教导,才会喜欢上你的课。老师对学生的承诺一定要做到,比如学生那里收缴到的一些小物品,一定要在承诺的时间内归还,否则在学生心中的信任度就会大打折扣,学生对老师没有信任感后,无论你实施的什么制度和提出的建议,学生会容易产生抵抗情绪,管理和教学工作就很难开展。

三、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和课堂管理

备课既注重知识的落实,也努力培养学生的兴趣。上课前尽可能地做好充分的准备,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去”,这样在时间的支配和知识上的引导,我们都能尽在掌握。上课过程中重视启发学生思维,我经常让学生做到“三动”既多动脑、动口,动笔,拿着笔上课,改掉部分学生把手放在口袋里上课的不良习惯,学生在课堂上出现了违纪,应亲自参与管理,不能一味地推给班主任,否则威信只会建立在班主任那里,次数多了,学生只会厌烦你。

四、学生的作业检查要落实

除了每天上交的作业纸作业以外,对于练习册和一些辅导作业,检查任务就交给小组长和科代表,我在班上成立了数学兴趣小组,确定小组长,由小组长来检查,小组长的作业由科代表来检查。

小学数学教学心得体会


篇一:小学数学教学心得体会

小学数学教学心得体会

三十家子小学:

数学教学应当有意识、有计划地设计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体会数学与现实社杨春华 会的联系,加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不断丰富解决问题的策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结合有关的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如何进行初步的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对简单的问题进行判断、推理、逐步学会有条理、有根据地思考问题,同时注意培养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活性。在日常学习生活中能撇开事物的具体形象,抽取事物的本质属性,从而获取新的知识。在这几年的时间里我得到了一些教训,认识到自己有很多不足,并且对小学教学工作有了一些体会。

一、设计生活实际、引导学生积极探究

这种教学设计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对新的知识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的作用,从而挖掘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习惯和探索问题的能力。

1、在教学中既要根据自己的实际,又要联系学生实际,进行合理的教学设计。注重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又把数学与生活实际联在一起,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使教学设计具有形象性,给学生极大的吸引,抓住了学生认识的特点,形成开放式的教学模式,达到预先教学的效果。

2、给学生充分的思维空间,做到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相结合,重视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合理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注重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推动学生活动意识。

3、利用合理地提问与讨论发挥课堂的群体作用,锻炼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达成独立、主动地学习、积极配合教师共同达成目标。

二、积极提问,贯穿课堂始终

要想学生40分钟内都会专心听你的课那是不可能的,他们或多或少会开小差,他们有的可能连书本都不拿出来或不翻开,甚至还会说话打闹。这时如果采用提问的方式的话,就会使学生的精神一下子紧张起来,并且去思考你所提出的问题,但是提问时,不能只提问一些选择性的问题,因为这样他们思考的空间就会很小,这样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另外,提问要有均匀性,不能反复提问某个学生,这样会使其他学生回答问题的热情消退的。

三、设计质疑教学,激发学生学习欲望

1、充分挖掘教材,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作为铺垫。

2、重视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相结合,充分发挥和利用学生的智慧能力,积极调动学生主动、积极地探究问题,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

3、在教学中提出质疑,让学生通过检验,发展和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使学生积极主动寻找问题,主动获取新的知识。

4、教学中应创设符合学生逻辑思维方式的问题情境,遵循创造学习的规律使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分析、比较、综合。

总之,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展。教师要转变思想,更新教育观念,由居高临下的权威转向与学生平等对话,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教师要走出演讲者的角色,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激励者、引导者、协调者和合作者。教师在学生的学习讨论交流过程中,只给予学生恰当的引导与帮助。要让学生通过亲身经历、体验数学知识的形成和应用过程来获取知识,发展能力。

2011 · 12 · 12

篇二:小学数学教师课改心得体会

小学数学课改专题总结

在新课程改革实施阶段性中,我们教学一线的教师能够认真地按照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

教育教学理念,不断地在探索和研究,取得了不少的令人欣慰的成绩。无论是教师的教学方

法,还是学生的学习方式,可以说都发生了质的变化,使课堂充满了无限的生机和活力。同

时,我们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特别是在小学的数学课改中,也发现了一些令人担忧的问题屡

屡出现。

一、为了增强课堂氛围,教师毫无目的地滥选用教学素材或教学游戏 新课改下的新教材,一个最大的特点是以活动为编排主线,在情境中展开学习,其目的

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能解决生活和生产中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于是,许

多教师为了体现这一教学理念,就喜欢创设了“分水果、吃水果”、“售货员和顾客”等等没

有实际多大意义的问题情境,更有教师为了增强课堂的教学气氛,选择了一些毫无意义、脱

离教学目标的教学游戏,既费时费力,又导致了教学任务不能按时完成。 现行的新教材,对学习素材的选择已经相当重视了,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不少的教

师在选择素材时,过多地关注了素材的现实性和趣味性。经常选用一些情境相同或形似的素

材,甚至选择了一些脱离教学目标的教学素材进行教学,随着选用同样素材的次数不断增加,

学生经常受到相同或相似的信息刺激,使得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欲望会越来越低。往往达

不到教师预想的效果,往往事与愿违。因 为再好的素材,也会由于一次次的滥用,丧失其原本具有的价值 ,大大降低了课堂教学

质量。新课程标准指出,素材要密切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运用学生关注和感兴趣的身边的

实例作为知识背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生活中处处有数

学。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一线的教师,在选择教学素材时,不仅要看它是否现实、有趣、更

重要的是要看它能否更好地促进教学目标的达成。因此,我们在选择教学素材时,要讲求实

效,不能乱用,更不能滥用,要以学生的认知规律为基础,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选用合

适、有效的教学素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只有这样,我们的

新课程改革才不会走入误区。

二、学生的小组合作讨论交流流于形式自实施新课程改革以后,通过参加的各种的教学赛教课和观摩课时,经常看到这样一种

想象:当老师提出一个问题时,无论这个问题有没有讨论的价值?教师就马上让学生分小组

进行讨论。一下子,整个教室乱得象一锅粥,有的学生在做小动作,有的学生在闲聊,应有

尽有,很少有学生在认认真真地讨论,也很少出现课堂生成问题。新课程标准倡导学

习方式的变革,倡导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但许多教师对此片面的理解,认为小

组合作是每节课必不可少的环节,一味地强调合作学习,使学生丧失了独立思考、自主探究

的能力。况且,许多小组合作流于形式,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学习。学生的学习方式应因时、

因地、因人制宜。因此,我们在安排小组合作学习是要选用合适的内容,提出具有思考性、

有价值的问题。比如 在学习意见不同时,学生思考困难或答案多样时,安排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学习时效果就

比较好。

三、千篇一律地使用多媒体课件,大大束缚了学生个性的发挥 当前,随着科学技术的不

断发展,特别是自从实施新课程标准以来,多媒体这一先进的教学手段也运用到了课堂教学

中。只要是赛教课或者观摩课,都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一定要使用多媒体课件,这往往也

成了评价一堂课成败的关键。因此,多媒体课件的使用就泛滥成灾,无论是否适合学生的实

际情况,都统统拿来运用。表面上看,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实质上,学

生是跟着电脑设计的步骤一步步地走下去的,是教师牵着学生的鼻子走。即使学生的回答有

所突破和创新,也还是得回到教师事先设计的程序上来。可以说,不恰当地运用多媒体课件,

大大束缚了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和个性的张扬。 虽然多媒体课件对小学数学教学的改革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特别是对我们边远的农村小学的教学改革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它大大激发了学

生的学习兴趣,极大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但是,我们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教学手段是为

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服务的,它受到多方面条件的制约。而我们的课堂,就象一次旅行一样,

随时就有可能发生意外,决不是可以完全预先设定的那样。因此,我们要正确处理好手段和

教学目的之间的关系。不能盲目地追求使用多媒体课件,而应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做到适

度适量,恰如其分。

四、教师对学生激励性的评价语言过多,评价的形式也比较单一 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的评价理念和方式与过去相比有了一定的改观,但问题仍然

不少。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的现象,学生在回答问题后,不管这个问题是

简单还是复杂,不管学生回答得怎么样,总能得到教师的充分肯定。还时不时听到教师说“回

答得真好,表扬一下!”“棒、棒、你真棒!”接着下去就是学生有节奏地鼓起掌来,在不经意

间,学生的一句不假思索的回答,有时甚至不着边际的回答,也能得到教师不断的表扬,可

以说,表扬不断,掌声也不断。新课程虽然倡导对学生积极的、激励性的评价,但不是随意

的表扬和评价。表扬要有针对性,当学生有所创新时,这时的表扬才真正具有激励形。如果

过度的夸张表扬,会使评价丧失应有的价值和意义,也容易给学生造成迷惘。同时,我们也

不难看出,终结性的表扬语言几乎成了教师全部课堂激励评价语言。极少涉及到动态的、形

成性的评价内容。这样严重影响了学生智慧火花的迸发,教师一节课上下来很难达到预期的

结果。

新课程强调要建立评价目标多元化、方法多样化的评价体系,强调不仅要关注学习结果

的评价,更重要的是要对学习过程进行评价。所以,我们首先要创造新的评价手段,激发学

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应从多角度、不失时机地鼓励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获得成功的体验。

不仅要评价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还要对情感、态度、价值观以及创新精神和合作意识等

方面进行评价。通过各种形式的评价,使 学生充分认识到自己的长处,发现自己的不足,从而得到全面的发展。其次,要创新激

励性的评价语言,不能千篇一律地“棒、棒、你真棒!”、“好”、“好极了”这样类似的、雷同

的评价语言。对于学生的创造性地回答,要及时作出充分的肯定和鼓励。对于学生错误性地

回答,则要指出学生不足的地方,同时要诱导学生进行反思和剖析,以便弥补改正。篇二:

小学数学新课改的教学反思与总结 小学数学新课改的教学反思与总结 八百弓完小 罗建平 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课程理念与课堂实践实现了逐步融合,由此引发了新课改背景下

数学课堂教学的崭新视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课改的全新理念带来

了全新的课堂教学,教师的教育观念、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发生了可喜变化。新课

改下,我们以“追求智慧的数学课堂”为办学理念,坚持以课堂教学研究为中心,扎扎实实地开

展学习新课程、实践新课程、研究新课程的系列活动,努力构建“智慧的数学课堂”。

一、课改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评价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标准粗线条地确定为五个方面:学生喜欢不喜欢上数学课;学生投

入数学学习的程度;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培养体现的情况;数学交流和解决数学问题能力的

发展状况;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情况。学生喜欢不喜欢上数学课,主要评价师生关系是否和谐。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自由、心

理安全的环境是否形成,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情感是否得到了较好的培养。学生投入学习的程度,主要评价教学设计是否符合学生实际水平,留有的思维空间是否

能引起学生的认知需要。

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培养体现的情况,主要是通过学生独立思考、相互启发,敢于发表

新想法、新做法的表现情况,评价学生智力潜能是否得到较好的发挥。数学交流和解决数

学问题能力的发展状况,主要评价学生尊重别人、取长补短,合作学习习惯养成的情况和灵

活、综合运用知识的水平,特别是学生独立构建新知识的能力。通过对新课改的学习,我逐渐受了新的教学思想,驾驭课堂和管理学生的水平不断提高,

而且对课改很有兴趣,因此保证了课改工作的顺利进展。

二、探索新的课堂组织形式大课堂教学有利于教师为中心的讲解,但不利于以学生为中心的自主学习。要想真正把

学生放在学习的中心地位,不改变长期延续的大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是很难办到的。为此,

我积极探索班级、小组、个人多种学习方式相结合的组织形式,重点加强小组研讨的学习方

式,相对削弱大课堂讲解的学习方式。在这样 1 的课堂上,给学生提供充分的自主活动的空间和广泛交流思想的机会,引导学生独立探

索、相互研究,大胆发表创新见解。

三、逐步推行探索式、讨论式的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的改革,就是观念的转变问题。目前不少教师还把教学过程看成是学生接受书

本知识的过程。说得具体一点,就是教师把书本内容讲清楚,或一问一答问清楚,学生用心

记住,能按时完成作业和应付考试,就算圆满完成了教学任务。这样做其实把一种“隐形的”、

宝贵的东西——好奇心、思想方法、探索精神,特别是创新意识的培养统统丢掉了。我通过

探索,认识到教学过程应该是这样的:教学中应把握合作学习的时机,当真正遇到有挑战性、

有讨论价值的问题,而学生个体又无法解决时,可以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在合作学习中教师

应当把握住“积极互信、个体责任、有效沟通、反馈及时”这四个要素。学生在教师设计的

问题情景中,紧紧被问题吸引,自觉地、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用心思考,真诚交流,

时而困惑,时而高兴,在跌宕起伏的情感体验中,自主地完成对知识的构建。在这样的学习

过程中,学生不仅对知识理解十分深刻,而且“创造”着获取知识的方法,体验着获取知识

的愉悦。同时,在和谐诚恳的交流中,充分展示着自己的个性和才能。总之,面对新课程,教师要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充分理解新课程的要求,要带着新的理念,

要用一颗智慧的心,从数学学习的需要出发。把新课程理念融合在自己的教学工作中,探究出

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法。只有这样,才能与新课程同行,才能让新课程标准下的数学教学过程

更加流畅,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学生才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才能符合社会

发展的需求。 2011年11月

2篇三:浅谈小学数学课改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办法 浅谈小学数学课改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办法“课改、课改,学生学习习惯、课堂纪律都变差了!学习成绩也下降了!”在办公室常听

到这样的感叹与怨言。许多教师感到茫然和困惑,甚至不知道该怎样上课了。教学中也出了

一些问题,甚至走入了“误区”。应该说课改是适应时代发展和需求的,无可置疑。那问题出

在哪?对新课程背景下的某些课堂教学进行深入反思,不难发现,在部分教师的课堂上有不

同程度地存在赶时髦,走形式的教学行为。

一、过于追求教学情境,干扰了学生知识的学习与思维的发展 创设情境已成为教学活动中的一种潮流和时尚,越来越得到教师的重视,情境创设越来

越多,绚丽多彩,这样干扰了学生知识的学习与思维的发展,同时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案例】《小数的性质》一课的导入。课件出示:星期六,蓝猫走进了超市,来到了文化

用品区买了一支钢笔。(课件播放超市里琳琅满目的物品用时近3分钟)师问:从超市摆放的

物品中你们看到了什么?

【分析】以上教学片断中,教师的意图很明显,利用蓝买东西来激发学生的兴趣;由物

品的标价引出小数的性质,但有没有必要让学生欣赏超市的物品,这对教学有多少价值?学

生看到琳琅满目的物品,会想些什么呢?学生真能从数的角度来思考物品的标价为什么可以

这样表示吗?虽然情境创设是联系数学与生活的纽带,但也不能滥用。

【对策】(1)明确情境创设的目的。在创设情境时教师必须从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教学

目标和教学的实际来进行分析,然后自问;我创设情境的目的是什么,有了目的,再找准情

境与教学的切入点,为学生提供真实,有效的情境。

(2)创设简单有效,顺应学生心理需求的教学情境。我们创设情境主要是为了达成教学

目的,完成教学内容。只要能使学生产生认识不平衡,引起思维冲突,激起他们的好奇心,

求知欲,顺应学生心理需求的情境都是有效的情境,不用绚丽多姿画面,直接用简单的图画,

教师的表情、语音语调、动作姿势和数学内在的魅力来创设情境,来减少对学生学习的干扰

因素,进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探究过程中疏忽处理主宰者与引导者的关系 教学“两位数的笔算法”有位教师在新课开始,未作任何铺垫,就抛出一个例题“24×

12=”让学生尝试。在学生独立思考,小组合作多次失败后,教师然袖手旁观。直到即将下

课,教师才和学生一道根据一个学生的“24×10=240,24×2=48,240+48=288”,思路推

出“24×12=288”。然后草草收场。试想一下,如果在探究新知的过程中,教师能以一个与学生共同学习者的角色积极参与

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中去,是不是更有利于学生主动性的发挥呢?

【分析】在教学中,一些教师对新课标下教师角色的理解存在着偏差,他们简单认为,

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就必须从原来保姆式的角色转变到现在的放牧式的角色,表现为教

师在学生遇到困惑甚至迷惑了前进的方向时,该出手时不敢出手。

【对策】(1)我们要把数学课程标准带来的新观念、新教材、新教法、新课堂要读懂、

读透。

(2)深入理解教材,深入了解学生。我们不仅要对教材进行推敲,还要对学生学习此知

识的已有基础生活经验和思维过程都要进行仔细的推敲:学生是否具备了学习新知所需要的

认识基础?学生已具有哪些生活经验?哪些内容学生需要讨论?哪些内容学生的思维会遇到

阻碍?需要教师的点拔和引导,只有这样正确把握学生的真实学习起点,教师才能掌控好课

堂。(3)教师应成为小组讨论的一员,参与其中。并对小组学习的过程做必要的指导。教师

在巡视过程中,同时要关注讨论的进程,了解各组讨论的情况,做到心中有数,以便及时点

拔,适时调控。

现在,我们在听课中经常会发现这样的现象,课堂上只是少数优生非常活跃,小组合作

实践时,他在指挥操作,合作讨论学习时,他在发表见解,全班交流时,他在汇报。课堂成

了他们的“表演场”,而多数学生无形中成了听众、观众、接受者。

【分析】一般情况下的小组讨论,学习好的不会等其他学生发言、而是首先把自已的意

见说出来,侃侃而谈,神采飞,其余学生采取旁观的态度,缺少积极参与的意识。思维能力,

表达能力,质疑能力得不到锻炼,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得不到培养。还有的学生默不作声,

不注意听同学发言,不关心合作的内容和进展,自已想着自已的事。这样一来,那些学困生

相当于走了个形式,并没有经过大脑思考便得到现成的答案,结果好的更好,差的更差。

【对策】(1)我们把课堂教学的组织者事先安排好,小组长的主要职责是对本组成员进

行分工,组织全组人员有序地开展讨论交流、动手操作、探究活动。记录员的职责是将小组

合作学习过程中重要内容记录下来。汇报员的职责是本组合作学习的情况进行归纳总结后在

全班进行交流汇报。(2)教师要逐步要求学生在课堂上学会三听:一是认真听每个同学的发

言,要听完全整,不插嘴;二是要听出别人的发言要点,培养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三是听

后须作思考,提出自已的见解,提高学生处理信息,反思评价的能力。然后形成集体的意见

后由记录员将其整理出来。这样,每个人都有了思考的时间的发言的机会。 总之。只有教师真正改变多年来习以为常的教学方式,工作方式,不断学习先进的教学

理论,不断反思自已的课堂教学,才能真正走进新课程。篇四:小学数学课改小结 让数学课堂充满活力

扶沟县实验小学 宋艳

一、做数学

活动是学生所喜欢的学习形式,教师的教学意图要靠教学活动来支撑。创设学生喜欢的

活动,使其在自由、宽松、活跃的学习氛围中积极主动地感知、探索、发现数学问题,从而

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去“做数学”。陶行知先生早就提出“教学做合一”的观点,在美国也流

行“木匠教学法”,让学生找找、量量、拼拼??因为“你做了你才能学会”。 教师要善于用

实践的眼光处理教材,力求把教学内容设计成物质化活动,让学生体验“做数学”的快乐。

1、操作。动是儿童的天性,将学生置于“学玩”结合的活动中,既能满足动的需求,又

能达到启智明理的效果,化枯燥的知识趣味化,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如:在学习圆的周长时,

让学生人人都去做圆的模型,动手变,动手摆,这样既发展思维,又开发智力。

2、模拟。好奇也是儿童的天性,在教学中,创设一些模拟活动。如:教学“元、角、分”

一课时,设置模拟一个购物的实践活动,用准备好的钱到售货员那里买学具。提出数学问题,

在情理交融中达到迅速理解,使课堂焕发出生机与活力。

3、合作。合作交流是新课程标准提出的新的教学理念,是自主学习的重要形式,教学时

以同桌或小组为单位合作学习,互相交流,在交流中引导学生注意倾听别人的意见。在教学

中教师要多给学生提供交流的机会,多留给学生合作学习的空间,充分满足学生的活动欲 望,使学生在合作中学到知识,在交流中解决问题,找到方法。如,教学“可怕的白色

污染”一课时,组织学生小组合作进行调查与统计,然后让学生汇报调查与统计结果。

二、体验数学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体现生活性。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教师要创设

条件,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学习和理解数学;要善于引导学生把课堂中

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应用于生活实际,既可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又能让学生切实体验到生

活中处处有数学,体验到数学的价值。 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充满数学。在教学时融入生活中的数学,能使学生对数学感到不

陌生,感到数学就在身边,激发他们学习数学、发现数学的欲望。如:学习小数乘法时用“购

物”;学习可能性用“摸球游戏”等一些有趣的课题表示,还有让学生坚持每周写数学周记,

记录生活中的数学,总结生活中的经验,使学生学习不陌生、不枯燥,体现了教学内容的生

活化,增强了教学的实效性。

三、数学新评价

素质教育评价包括:学习质量性评价,发展质量性评价,生命质量性评价。 在整个数学学习过程中,评价活动是重要的一环,它是对知识、对问题的反馈。评价的

手段,首先用教师的反馈评价影响带动学生的自我反馈和评价。教师的反馈要全面、具体、

民主,评价要公正、合理、具有激励性,使学生知道从哪些方面和以什么样的标准评价自己的学习过程。其次要鼓励学生自我评价,培养反思能力。如“你觉得这节课学得怎样?

你觉得自己的解法正确吗?你选用的方法最好吗?”引导学生从比较中全面评价自己,既要

看到自己的长处,又要看到自己的不足。最后开展互评,既要会评价自己,还要会评价别人,

发挥评价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新课程改革是时代的呼唤,在注重学生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同时,更注重培养学生的

篇三:2014小学数学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

小学数学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

今天再次学习《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使我领悟到了教学既要加强学生的基础性学习,又要提高学生的发展性学习和创造性学习,从而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让学生享受“快乐数学”,因此,本人通过对新课程标准的再学习,有以下的认识:

一、备课:变“备教材”为“备学生”

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备教的方法很多,备学生的学习方法少。老师注意到自身要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如语言应简明扼要、准确、生动等),注意到实验操作应规范、熟练,注意到文字的表达(如板书编写有序、图示清晰、工整等),也注意对学生的组织管理,但对学生的学考虑不够。老师的备课要探讨学生如何学,要根据不同的内容确定不同的学习目标;要根据不同年级的学生指导如何进行预习、听课、记笔记、做复习、做作业等;要考虑到观察能力、想象能力、思维能力、推理能力及总结归纳能力的培养。一位老师教学水平的高低,不仅仅表现他对知识的传授,更主要表现在他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二、上课:变“走教案”为“生成性课堂”

教学过程是一个极具变化发展的动态生成的过程,其间必然有许多非预期的因素,即便教师对学情考虑再充分,也有“无法预知”的场景发生,尤其当师生的主动性、积极性都充分发挥时,实际的教育过程远远要比预定的、计划中的过程生动、活泼、丰富得多。教师要利

用好即时生成性因素,展示自己灵活的教学机智,不能牵着学生的鼻子“走教案”。要促成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教师要创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如果我们的课堂还是师道尊严,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不回答,不予理睬,或马上表现出不高兴,不耐烦,那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一定大打折扣, 因而要让我们的课堂充满生气,师生关系一定要开放,教师要在教学中真正建立人格平等、真诚合作的民主关系。同时教师要高度重视学生的一言一行,在教与学的平台上,做到教学相长,因学而教,树立随时捕捉教学机会的意识,就必定会使我们的课堂教学更加活泼有趣,更加充满生机,也更能展示教师的无穷魅力。课堂提问注意开放性。开放性的提问,没有统一的思维模式与现成答案,学生回答完全是根据自已的理解回答。答案一定会是丰富多彩,这可以作为我们教师的教学资源。教师根据这些答案给予肯定、或给予引导,使学生的思想认识在教师的肯定或引导中得到提高。要促进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还要充分发挥教师的教学智慧,教师对教育过程的高超把握就是对这种动态生成的把握。

三、变“权威教学”为“共同探讨”

新课程倡导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对我们教师的职能和作用提出了强烈的变革要求,即要求传统的居高临下的教师地位在课堂教学中将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教师站在学生中间,与学生平等对话与交流;过去由教师控制的教学活动的那种沉闷和严肃要被打破,取而代之的是师生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真诚和激情。因而,教师的职能不再仅仅是传递、训导、教育,而要更多地去激励、帮助、

参谋;师生之间的关系不再是以知识传递为纽带,而是以情感交流为纽带;教师的作用不再是去填满仓库,而是要点燃火炬。学生学习的灵感不是在静如止水的深思中产生,而多是在积极发言中,相互辩论中突然闪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被压抑,本有的学习灵感有时就会消遁。

四、变“教师说”为“学生多说”

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引导学生在感性材料的基础上,理解数学概念或通过数量关系,进行简单的判断、推理,从而掌握最基础的知识,这个思维过程,用语言表达出来,这样有利于及时纠正学生思维过程的缺陷,对全班学生也有指导意义。教师可以根据教材特点组织学生讲。有的教师在教学中只满足于学生说出是与非,或是多少,至于说话是否完整,说话的顺序如何,教师不太注意。这样无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数学教师要鼓励、指导学生发表见解,并有顺序地讲述自己的思维过程,并让尽量多的学生能有讲的机会,教师不仅要了解学生说的结果,也要重视学生说的质量,这样坚持下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上好数学课应该尽量地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不能把学生埋在越来越多的练习纸中。例如,口算,现在已经名不副实,多数用笔算代替,学生动手不动口。其实,过去不少教师创造了很多口算的好方法,尤其在低年级教学中,寓教学于游戏、娱乐之中,活跃了课堂气氛,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其它教材也可以这样做。我们不能把数学课变成枯燥无味、让学生学而生厌的课。在数学课上,教师要引导学生既动手又动

口,并辅以其它教学手段,这样有利于优化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也必然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

总之,面对新课程改革的挑战,我们必须转变教育观念,多动脑筋,多想办法,密切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使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做数学、理解数学和发展数学,让学生享受“快乐数学”。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