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心得体会 > 教师师德培训心得体会 > 导航 > 教师师德培训几点体会

教师师德培训心得体会

教师师德培训几点体会。

有些事情解决不了不如换个想法,像数学定理一样,它还有逆定理。每个人基于自己的理解,可以将自己的感悟记录下来。心得体会是每一个学生必须经历的写作训练,写心得体会目的是提升我们的思考能力,指导我们的实践,怎么才能写出更好的心得体会呢?以下为小编为你收集整理的教师师德培训几点体会,如果合你所需,不妨马上收藏本页。

在教师培训课程中,我明白了教师应该树立高尚的道德情操和精神追求,甘为人梯,乐于奉献,静下心来教书,潜下心来育人,努力做受学生爱戴、让人民满意的教师。
教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播者和建设者,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按照一定社会的需要和标准,塑造学生的思想道德,传授文化科学知识,培养实际工作能力。教师的思想素质和工作好坏,决定着教育的发展水平和质量。因此,教师的道德修养、道德水平,对于建立教育活动中和谐的人际关系,对于维持一个学校工作的良性运行和保证教育任务的顺利完成,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依法执教方面
贯彻国家教育方针,能够自觉遵守教育法律法规,没有违背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言行,但同时也认识到,对新近颁布的政策还不能深入领会,需要进一步学习。依法治教就是要求教师从严格守法的高度,在全部职业行为中始终坚持正确的方向,这是教师职业道德的首要准则。
二:爱岗敬业方面
做到热爱教育、热爱学校,教书育人,注意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传播有益学生身心健康思想。爱是教师职业的基础,爱岗敬业是教师处理与教育事业之间关系的准则,是全部教师职业道德的基础前提。但有时候我对待工作还不够尽职尽责;在批改作业、考试阅卷等方面,偶尔有敷衍现象。
三:热爱学生方面
关心爱护学生,尊重其人格;耐心教导,保护学生合法权益,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热爱学生是教师处理与学生之间关系的准则,是全部教师职业道德的精髓。当教育之爱成为普照的春晖,师生之间爱的能量就会在交换与互动中不断裂变,释放能量,产生一个个教育的奇迹。如何激发爱心、永保爱心,我尚待努力。
四:严谨治学方面
注意树立优良学风,刻苦钻研业务,不断学习新知识;注意严谨治学,提高业务水平;但教育教学方法还缺灵活性和改进力度,所以必须不断学习。
五:团结协作方面
团结协作是教师处理与同事之间关系的准则,是优化校内育人环境的关键因素。这是教师的职业特点所决定的。在团结协作方面,我基本上能够做到谦虚谨慎、尊重同志,能够维护其他教师在学生中的威信,也关心集体,积极维护学校荣誉,但对如何更好地共创文明校风,还缺乏智慧上的协作;我应当通过靠集体的力量,群体的智慧,合作创共赢。
叶圣陶先生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教万教学做真人说的是教师的追求是一个真实。教师的职业特点和历史作用,不仅要求教师是一个博学多才的人,更要求教师是一个道德高尚的人。因此,加强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和修养,对于把青少年培养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社会主义新人,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加强职业道德修养和教育,既是新时期为把我国建设成高度文明、高度民主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需要,也是教师职业特点和崇高职责的客观要求。只有具有高标准的职业道德修养,才能成为合格的教师。

F132.cOm更多精选心得体会阅读

暑假教师培训几点体会


为了迎接这次教师基本功大赛,学校组织全体教师进行了新课标和计算机的培训,培训中我用心去领悟他们观点,吸取精华,并且也品读了几位优秀教师的教学设计、说课,他们的教学理念很新鲜,课的设计十分精彩,我想这和他们高深的文化修养是分不开的,听过看过之后我也受益匪浅。
一、加强科学文化学习,做一专多能的教师
想给学生一滴水,教师就必须具备一桶水。这几天几位辅导教师讲的课就充分印证了这句话。他们用渊博的科学文化知识旁征博引给我们讲述深奥的理论知识,讲得通俗易懂,让我们深受启发。我们面对的是一群对知识充满渴求的孩子,将他们教育好是我们的责任和义务。这就要求我们加强教育艺术的学习,加强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
二、积极推动课程改革,做课程改革的实践者
课程改革现在虽然还处于探索阶段,许多未知的领域需广大教师去进行认真摸索和总结。经过这一次的培训,认识到我们每一位教师都应积极参与到课程改革中去,不做旁观者,而应去推动它朝正确方向发展,做一个课改的积极实施者。我想只有经过全体老师的共同努力,新课程改革就会遍地生根、遍地开花、遍地结果。这样中华民族将会是一个富有创新能力的民族,并会永葆青春、永立于世界。
三、拓展视野,把握最新教学动态
教师学会自我反思,就会以特定的眼光给自己在教学中的位置定位,就会站在素质教育的高度审视自己的教学行为,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素质,教学水平和教学效率。
这次培训,对于我来说是一次难忘的充电机会。步入新的世纪,面对初见端倪的知识经济,如何实施素质教育,如何进一步提高教学及管理水平,提高教学科研能力,是摆在我们每个人面前最现实的问题。学校给我们提供了这个再学习、再提高的机会,让我们能聚集在一起相互交流,共同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我们坚信通过领导和老师帮助,以及自身的勤奋努力,相信我们会成为新世纪基础教育战线上的精兵强将。更加致力于自己钟爱的教育事业中,更加投身于教学工作中。

教师师德培训体会


有一个非常简单的问题,但是确难住了很多人,“为什么做教师?”

以前没有仔细想过这个问题,可能真的应验了那句话,成功总是为有准备的人准备的。骨干教师,吉林23中的苗再华老师就给我们了答案。她是从三个方面解答的,可每一个答案都说到了我们的心窝窝里去了,喆三方面可以用六个字总结“生活、生存、热爱”当你只是为了生活,那么你是根本没有责任心的人;当你为了生存,那么你有了部分责任心;但当你热爱时,你才算是个合格的教师。如果只有热爱也只能得到六十分,要想使自己的分数进步,首先要做到尊重、关心人的尊严感;其次,尧做到一个不轻言放弃的老师,用爱与尊重这把钥匙打开学生的心灵。

教师是神圣的,在神圣同时教师对学生的终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教师的一句话可以造就一个孩子。相反,也会毁了一个孩子。对于钱惠仙教授我是无比敬佩的。在听报告前我对此人的感觉只是个渊博的学者,但当她把发生在自己身边的憾事说出来,并附以激荡的情感时我的内心受到了震颤。但凡见过或听过的文人、仕士都是风光伟绩,很少听到悔事,就算是有也只是蜻蜓点水,而钱教授的三颗心让我们发自深醒。第一颗心:永葆进取心,一个人不进步则后退,只有不断进步才能成长。第二颗心:树立自信心,如果对自己都没有信心,那么也只能跟在别人后面,永远走不出自己的天。第三颗心:增强责任心:如果一个人连责任心都没有,那么他还会有什么呢??

听完了专家和教授的讲演着实令人有所深醒,但听到自己身边那些可闻可见的骨干教师则是启迪,不论是临江小学的高云老师,还是永吉小学的周建军老师,给我们年青教师的都是那份执着和毅力,而我们年青教师所缺少的正是这些。

前人给我们留下的都是经过几年甚至是几十年的亲身经历而编写的一份宝典,让我们这些教育界的新兵去消化、去吸收,最终成为展现我们自己的一门“艺术”。在这个与时俱进的年代,我们作为新一代教师不会辜负长者、前辈们对我们年轻人的希望,我们一定会成功。

师德规范学习几点体会


一、对几个主要概念的认识

规范:标准、法式,如道德规范、技术规范、语言规范

(一)师德:指教师的道德

道德一词一说:源于拉丁语,意指风尚、习俗。道德一词在我国古已有之。《论语·述而》:“老于道,据于德”。《孟子·公孙丑下》:“尊德贵道”。道德是分开讲的。所谓“道”,是指人行走的道路,也指事物存在运行,生,天所由以遵循的法则,并引申为人们必须遵循的社会作为准则,规矩和规范。“德”即得,所谓德者“得也”,人们认识“道”,遵循“道”内得于己,外施于人,便是“德”。在古代,“道”的客观性较强,主要指外在的规范要求;“德”则偏向于主观方面,主要指人们内心的精神方面的东西。首先将道德两字连用的是《荀子》劝学篇:“故学至乎礼而止矣,夫是之谓道德之极”。现在人们通常把道德理解为调整人们之间以及个人与社会之间的行为规范的总和。从严格的科学意义上来讲,所谓道德是由一定的经济关系决定的,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伦理习俗和人们内心信念来维系的,表现为善恶对立的社会意识和行为规范的总和,道德有时也指个人的思想品德、境界、修养及善恶评价,甚至用来泛指风尚习俗。

道德作为调整个人与个人、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准则,其重要的社会功能之一就是对人类社会的具体生活和具体行为进行制约和引导。道德渗透到具体的职业生活职业行为中,就表现为丰富多采的职业道德,如:干部道德、医生道德、教师道德、律师道德等。职业道德是指人们在从事各种职业活动中,思想和行为所应遵循的道德准则和道德规范,也就是调整职业内部、职业之间、职业与社会之间的各种关系的行为准则。

二、师德及师德的特点

教师的职业道德是一般社会道德在教师职业中的特殊体现。教师道德是在教师的劳动过程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它是人民教师处理和调节教育活动中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特殊道德要求。教师的职业道德与其他职业道德有许多不同的特点。道德总的特点:利他性、自觉性、广泛渗透性、稳定性、实践性等等。

⑴师德意识要求高水准。这是由教师劳动的特殊性决定的,教师职业的劳动对象是人,而不是物;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培养新一代的园丁。这种职业本身就决定了教师应具有崇高的精神境界和高尚的道德品质。向学生传授科学文化知识是教师的神圣任务,对他们进行品德教育更是教师义不容辞的光荣职责。与其他职业劳动特别是工农业劳动、商业活动等不同,教师最大的特点是培养和塑造新的一代,所以不仅要用自己丰富学识教人,而且更重要的是用自己的品格教人,不仅通过语言传授知识,而且是以自己的品格去“传授”品格,即以自己良好德行和习惯去影响学生的心灵,使之成为健康、聪明、活泼的新一代,正由于此,教师被称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也正因为此,社会对师德水准的要求比较高,在人类道德史上,师德总是处在当时社会道德的较高水准上。

⑵师德行为要成为楷模。“德高为师,身正为范”江总书记在《关于教育的谈话中》指出:“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仅要教好书,还要育好人,各个方面都要为人师表”。为师要有知识,为表要有美德,人们形容教师:“人之楷模”、“以身立教”、“为人师表”等等。比喻成“园丁”、“红烛”等等均是对教师道德行为表率性或典范性的要求。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你们不仅是教课的教师,也是培养人的教育者,是生活的导师和道德教员。”乌申斯基:“教师个人的范例,对于青年人的心灵,是任何东西都不可能代替的最有用的阳光。”

⑶师德内容具有继承性。由于教育过程所遵循的规律具有共同性,尽管不同的社会形态的教师道德要求不完全相同,但又具有某些共同的规范要求,这些共同性正是师德内容继承性的基础。我国历代师德具有丰富的内容,这是我们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如孔子的“有教之类”、“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言传身教,为人师表”、“骨干师德之风”。孟子也极为重视道德教育的作用,他主张“因材施教”,荀子认为教师学习礼仪是修身的重要环节,“故学至乎礼而止矣,夫之谓道德之极。”学习后还必须初中躬行。南宋大教育家朱熹提出:“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篤行”(篤:忠实、全心全意)要求教师不仅要广博地学习各种知识,并要认真地分析、思考,明辨其真伪、善恶、是非,并贯彻到自己的行为中去。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