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实习报告 > 测量实习报告 > 导航 > 测量实习报告怎么写

测量实习报告

测量实习报告怎么写。

用理论来推动实践,用实践来修正或补充理论。实习能够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当实习期通过后,我们要做好写实习报告的准备,一份精彩的实习报告是可以体现出我们的优秀文笔。应该从哪些方面来写实习报告呢?小编特地花时间为你收集并编辑了测量实习报告怎么写,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测量怎么写

测量实习报告范文【1】

一.实习目的:

1.联系水准仪的安置、整平、瞄准与读书和怎样测定地面两点间的高程;

2.掌握经纬仪对中,整平,瞄准与读书等基本操作要领;

3.掌握钢尺量距的一般方法;

4.练习用经纬仪配合小平板仪测绘地形图;

5.培养学生综合应用测量理论知识分析解决土建施工放样中一般问题的能力。

二.实习要求:

1.掌握水准仪、经纬仪、平板仪等一些主要一起的性能和如何操作使用;

2.掌握数据的计算和处理方法;

3.掌握地形图测绘的基本方法,具有初步测绘小区域大比例尺地形图的工作能力;

4.掌握测设的基本方法。

三.实习任务;

1.控制点高程测量;

2.导线长度测量;

3.水平角度测量;

4.闭合导线内业计算;

5.测绘地形图;

6.建筑物放样,道路中线测量和管线测量。

四.实习项目与程序:

1.外业测量:

(1)测量控制点高程;

(2)测量控制点间距离;

(3)测量闭合导线内角。

2.内业计算:

(1)计算控制点间高差,推算各点间高程;

(2)计算个控制点间距离及相对误差;

(3)计算个内角闭合差及内角;

(4)根据以上计算数据推算个点坐标。

3.测绘地形图:

(1)将坐标范围内的控制点标定到图纸上;

(2)根据控制点周围的地物地貌测量某些点的高程,再标在图纸上。

4.施工测量:圆曲线,缓和曲线测量。

五.实习方法:水准仪、经纬仪、平板仪的使用。

1.测量的方法:

(1)水准仪架在两个控制点的中间,距离两点大致相等。在前后两点各立水准尺一把。

(2)望远镜对准水准尺并推动,再将水准仪调平,调节三个脚螺旋,使得圆水准器旗袍居中,然后微调倾螺旋,从左边的窗口看到水准管的气泡闭合。

(3)调水平微动螺旋,使得十子丝在水准尺上测得后视读数和前视读数并记录下来。

(4)三脚架架腿抬高或降低,重新测量后视读数和前视读数并记录下来,测得高差不得超过5mm,否则重测。

2.角度测量的方法:

(1)经纬仪架在控制点上,用脚螺旋进行对中,再伸缩架腿调节圆水准气泡居中,然后调节脚螺旋使得水准管气泡也居中。通过对中器观察是否对中,否则反复调平。

(2)望远镜调成盘左,对准左面的目标并制动,调节微倾和微动螺旋,使得十字丝瞄准目标,把配置度盘的按钮拔出,记下读数。顺时针转动照准部,对准右面的目标并制动,读出右面的读数,记录读数。

(3)望远镜调成盘右,对准右面的目标并制动,调节调节微倾和微动螺旋,是的十字丝瞄准目标,把配置度盘的按钮拔出,记下读数。逆时针转动照准部,对准左面的目标并制动,读出左边的读数,记录读数。

(4)两次测量角之差不能超过40秒,否则重测。

3.距离测量的方法:

(1)用前面的方法将经纬仪对中整平,再进行定线。

(2)然后用钢尺沿着路线测出导线长度。

(3)往返各测一次,两次距离的相对误差不能超过三千分之一,否则重测。

4.平板仪的使用:

(1)立上三脚架,将平板固定,把图纸也固定在平板上。

(2)将平板仪的一边靠在两个控制点上,瞄准地面上的点,然后进行对中整平。

(3)整平后进行测绘。量出控制点到某地物的距离并且紧靠建筑物立标杆,通过平板仪瞄准标杆则确定了这个方向。根据比例尺换算成图上距离,将地物地貌画在图上。

(4)将所有坐标范围内的地物地貌全都画在图上,并用规定符号表示。

六.测量精度:

1.距离往返测量相对误差不超过1/3000;

2.水准仪高差测量中高差闭合差在容许值12vn mm或40L mm范围内;

3.测内角时一测回中上、下半测回角值之差不得超过40``。

七.计算成果和示意图见测设数据计算表。

八.体会:

通过本次实习,巩固了以前所学知识,掌握了水准仪、经纬仪的基本操作,还有怎样施工放样,学会了地形图的绘制方法。从而积累了许多经验。

(1)、立标尺时,标尺除立直外还要选在重要的地方.因此,选点就非常重要,点一定要选在有代表性的地方.同时要注意并点非越多越好.相反选取的无用点过多不但会增加测量,计算和绘图的劳动量和多费时间,而且会因点多而杂乱产生较大的误差。

(2)、要先将道路和主要建筑物确定下来,然后在添加其余次要方面,这样不但条理清楚,利于作图而且更有利于作图的准确和随时进行实物和图形的对比从而检验测量数据的准确与否。但这两周实习也给了我们不少教训:由于某个数据的读错、记错及算错都给我们带来了不少麻烦,从而让我们知道了做任何事都要认真。

还有一个组的团结也是至关重要的,他关系到整个组的进度。先前我们组由于配合不够默契,分工也不够合理,整体进度受到极大的影响,后来通过组内的交流,彻底解决了以上问题。

实习进度有了很大的改观,进度和效果自然就提上来了。这告诉我们团结就是力量,我们以后工作的时候也是一样,只有团结才能把事办好。

测量实习报告范文【2】

(一)前言

本学期的第一周学院还是依照惯例组织我们展开了为期一周的工程丈量实习。

上学期我们已学习了丈量学的很多理论知识,也做过几次课间的实习,但条件的限制都没有使得大家充分地理解所学知识。

这次实习的目的就是验证课。

通过本项实习可使我们把握水准仪、经纬仪的使用技术,把握钢尺量距的一般方法,熟习土木工程施工控制网的布网原则,把握高程控制丈量及平差方法,把握导线网的丈量程序和坐标推算方法,了解测绘大比例尺地形图的程序,为我们在实践中综合应用丈量手段解决工程题目提供基本练习。

(二)内容

实习的第一天也就是09年8月31日,上午宋老师给我们具体先容了这次实习的内容和一些在实习进程中可能出现的留意事项。

我们被分成14个小组,每组11个人,实习的内容就是每一个小组完成一个1:500比例尺、范围20xx00m的地形图一张。

领到器材以后,大家便兴趣饱满地开赴实习场地,位置在我们所住的生活区。

分头找到D组的十个控制点以后,大家商讨了一下丈量的任务分配和方法,很快便在D10点开始了我们控制点高程丈量的工作。

我们这次四等水准丈量采用的方法是双面尺法,我负责的任务是后四站的数据记录、计算与检核工作。

由于所用的仪器是自动安平水准仪,粗平以后就可直接读数,简单方便。

记录数据的同时便要进行计算,看本站的丈量是不是有效。

比如前后视距差不得超过5m,前后视距累计差不得超过10m。

双面尺法的观测顺序是后-前-前-后,测得的数据比较多,数据之间的关系一定要清楚。

尺子红、黑面有常数差K,两把尺子红面的出发点不一样,计算时有固定的公式。

其中比较轻易混淆的是数据(17)和均匀高差的计算,需要加(减)100mm,以消除红面起始点不同酿成的影响。

10站测完以后我便做了平差计算,环线闭合差为-5。

5mm,在四等水准丈量的技术要求范围以内。

下午短暂的休息以后,我们便在一起商量着水平角丈量(导线网内角)和边长丈量的如何操纵。

由于有11个组员,所以决定分组进行,我被分到丈量水平角。

为了绘制地形图,必须建立导线网,测定控制点的平面位置信息。

我们所要建立的控制网是小区域控制网,水准面可以近似为水平面,可以采用直角坐标系直接在平面上进行坐标的正算和反算。

经纬仪对中的操纵我们都没有做过,所以一上来大家有点手足无措,都根据自己对课本理论的理解做着尝试,为此花费了很多的时间。

我们先在一个控制点上设站,用测回法观测导线内角一测回。

由于没有标杆的题目,我们便用两把水准尺代替,固然题目解决了但还是比较的麻烦。

其中我们碰到一个内角测得的角度和目测的竟然也有很大差距,才想到目标点的顺序颠倒了,测得的是外角的度数。

在傍晚时候老师过来辅导,教给我们一个简单的对中整平的方法,也说了其他操纵的留意点。

由于尝试了失败所以更觉得收获颇丰。

第二天(9月10日)早上6点大家便集合了,继续着昨天的丈量工作。

由于调理经纬仪的同学对昨天老师的讲授有了体会,愈来愈顺手,我们丈量的进程也变得很流畅。

我们还用测钎代替水准尺,比之前定点更简单精确了。

赶到中午便结束了10个点的丈量,最后的角度闭合差为84,没有超过限值。

同时,量边的同学也结束了他们的工作。

下午,我们进行导线网坐标的计算。

这个进程比较麻烦,但我们也借此熟习了一下有关的计算,对那些数据的意义也有了进一步的体会。

以后便是控制点的展绘,意外的是竟然有8个控制点在内,忽然意想到我们所要测得范围原来也不小。

晚上赶快想了想碎部丈量的方案,也将是最麻烦的了。

第三天(9月2日),还是早上6点,大家仍然很有豪情。

由于之前没有碎部丈量的学习,大家对老师所给的方法都有不同的理解,在经过剧烈的争辩以后,终究达成一致,不过也花费了很多时间。

我们一开始测的是D6点,我负责现场的绘图工作。

架好经纬仪,对中整平,量取仪器高i,然后将水准尺立在所定点,使经纬仪中丝读数v和i相等,这样用计算高差的时候简单。

我们均使用视距法施测,以D5点为准,盘左顺时针测设各点。

负责记录数据的同学记下上、中、下丝的数值和水平度盘、竖直度盘的度数,负责计算的同学计算出水平角和竖直角,用得到测站点至碎部点的间隔。

我根据水平角和间隔画出碎部点的位置。

上午的工作进展的很慢,到中午的时候仅仅测完两个控制点的碎部。

下午集合后我们了上午丈量出现的题目,在操纵上做了几点改进。

在瞄准时,将竖盘读数调剂到90度,水平度盘读数调剂到0度,这样得到的竖直角a=0度,水平角就是读数,计算时就特别简单。

我们先在所要测的碎部点上标注符号,这样一个顺时针360度就将所有点测完了。

这样D4和D7点的碎部丈量很快就结束了。

可题目也就在现在出现了,由这四个点控制点测得的位置信息画出的图形不能完全吻合,和实际情况有较大的出进,我们怀疑是由两种不同方法的误差引发的,因而重新测设D6和D5点。

终究的结果显示方法都是对的,只是几个点读数有过失。

这也教训我们在以后的丈量工作要更加认真仔细。

第四天(9月3日),总结了昨天出现的状态,所有人都驾轻就熟地展开了工作,我的画图工作都快跟不上他们的节奏。

上午的丈量工作基本上没有甚么出现题目,除很少的几个没法测设的点,我们顺利完成了10个点的碎部点测定。

组里其他的人也完成了路中高程的丈量工作。

由于这几天的高强度工作,下午大家都休息了半天。

晚上我便开始着手预备正式图样的绘制工作。

第五天和第六天我都负责绘图,组里其他的部份成员在户外将那些经纬仪没有标定的或没法标定的部份进行具体的丈量,还有路宽、花坛的是非、楼房的拐角和突出部份等等。

在绘图的进程中有很多体会,比如说外业的精度都比较高,在4040cm的图上却没法表示出那样的精度,误差的积累使得最后的成果和丈量的成果有偏差,有些部份都重新进行了丈量。

还有要亲身到现场观察,绘图时会发现一些丈量时遗漏的东西,也会有些由于不了解现场情况而误解的地方。

再有就是画图真的是件比较麻烦的事情,要平心静气,更要一丝不苟,为了寻求图纸的完善,要时时谨慎翼翼地画。

在最后画路边线和花草时还要参考规范,标注等都有具体的规范。

第七天(9月6日),昨晚加班把图基本上完成了,今天预备把图拿到现场进行一些考察,看是不是还有遗漏或误解的地方,但却下起了小雨。

忽然感觉头几天的拼命工作是有效果的,假如碰到下雨就没辙了。

(三)总结

七天的实习结束了,很累但很充实,很麻烦但感觉只是一眨眼就结束了,有点意犹未尽,更多的还是收获颇丰啊。

11个人作为一个团队,使我更加体会到团队精神的重要,中间固然有争执,但都怀着一样的目标那就是把工作做好,这样就便得很有趣。

有时候自己要被分配到做很简单的事情,但能把简单的事情做好,对整个队伍就是很大的帮助。

丈量是一门精密的学科,调剂仪器、瞄准、读数、计算、绘图,每一个进程都需要大家的全心投进,才能保证最后结果的精确。

看到最后的成图,心中有份欣喜和满足感,乃至有点自豪。

这七天的实习,确切学到了很多的东西,比如水准仪、经纬仪的操纵技能,数据的计算和检核,绘制大比例尺地形图的顺序。

亲身参与了一个完全的丈量工作,更加深了我对那句从整体到局部,先控制后碎部的理解,在实习进程中发现题目、思考题目、解决题目,整个进程加深了我做事的原则,对自己将来可能从事的工作性质有了实质性的熟悉。

总而言之,工程丈量是个需要亲力亲为的事情,那些技能都是从实践操纵总结出来的,那些规范和理论也是在操纵中体会并把握的。

七天虽苦却是值得的。

f132.cOm更多实习报告扩展阅读

测量学实习报告怎么写


实习时间:20XX年12月16日至20XX年12月19日

实习地点:

1.地形图测绘实习地点:湖北省武汉市江夏区豹澥镇龙泉山地区

2.地形图识图实习地点:湖北省武汉市江夏区豹澥镇花山地区

实习小组信息:

组别:地球科学学院011081班测量6组

指导老师:赖祖龙

组长:江晓斌

组员:辛悦、孙军、朱令、刘超、崔永国、屈超

组员分工:

选点与跑尺:朱令、崔永国

观测与读数:屈超

记录与计算:辛悦、孙军

描点与绘图:江晓斌、刘超

特说说明:因12月18日武汉大雾,无法进行测绘工作,故原定于18日进行的测绘实习改为识图实习,19日继续进行测绘实习。实际日程安排为16、17、19三日进行测绘实习,18日进行识图实习。

一、实习目的与要求:

测量学实习是测量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使学生巩固、扩大和加深从课堂学到的理论知识,获得实际测量工作的初步经验和基本技能,进一步掌握测量仪器的操作方法,提高计算和绘图能力,对测绘小区域大比例尺地形图的全过程有一个全面和系统的认识,会认识地形图,能够根据给定的地形图在实际中寻找到图上所示的点,并在实习的过程中增强其独立工作与团队协作意识,为今后解决实际工作中的有关测量问题打下坚实的基础。

学生通过本次实习应达到如下要求:

1. 掌握经纬仪、视距尺等测量仪器的操作方法;

2. 掌握地形测图的基本方法,能够具有初步测绘小区域大比例尺地形图的工作能力;

3. 能够根据给定的地形图在实际中寻找到图上所示的点;

4. 各小组分工明确、通过合作完成测量任务,增强独立工作能力与团队协作意识。

二、实习任务及内容:

(一)小区域大比例尺地形图的测绘:

1.测区:湖北省武汉市江夏区龙泉山地球科学学院011081班测绘区域

2.任务:通过3天的地形图测绘实习,每小组要取得200个左右的测点数据,并根据得到的数据完成一幅比例尺1:1000,等高距2 m 的20 cm*20 cm的地形图。

3.内容:

(1)校正仪器(经纬仪),工具及用品的准备(包括测量记录计算手簿、2H绘图铅笔、三棱尺、半圆仪、图板、胶带等基本物品);

(2)按照使测绘更加方便、有效、快捷的原则,根据测区位置,在图板上布设控制点;

(3)过程:

为期3天的测绘实习是在江夏区的龙泉山进行。这里的山算不得山,站在这山测那山,高差不过几米,地形图居然可以用等高距为2米的等高线来描绘。山上的植物只有三种--枯草、高矮不同的树和最难缠的荆棘。对于我们的测绘而言,草是极具积极作用的,它们可以为我们的休息提供软垫。而树具有极强的阻挡视线的作用,需要强调的是,这里的手机信号也受到树儿们的强烈阻挡,以致于山间回荡着彼此声嘶力竭的呼喊。至于万人的荆棘,它不仅刮坏了弟兄们的衣服裤子,划伤了同志们的手,还严重阻挡我们前进的道路。

控制点是已知高程(海拔)的点,我们需要在这些控制点上架设经纬仪,以它们为基准来测它与其他位置点的高差,进而推算位置点的高程(海拔)。因为控制点的个数有限,尤其是位置好的控制点更是稀少,所以我们必须要有抢占有利控制点的意识与冲动。只有如此,我们的测绘才会更加高效。实习的前一天,所有人都在抢占有利控制点上做了充分准备。

第一天,大家都没有一点经验。到达指定区域后,各组杀向各方,去寻找前一日展在图上的控制点。不论是基地班、地质一班还是地质二班,绝大部分的人都在基地班的位置寻找控制点,而基地班的点对于我们是没有意义的。我延着似乎有人走过的小路独自前行。在路边发现了“地大I17”,短暂的兴奋后,我继续前行,I17并不是我们要找的点。走了大约80米,“地大I15”的桩子又一次吸引了我,但它同样不是我的目标。旁边的山上似乎有片草丛,那里或许有控制点吧。看了看周边,还没有人跟上我,略加思索,我决定上山。拿着图板,穿过了一片荆棘,累得满头大汗,终于到了山顶。这里果然有点,“地大I05”,这不是我们的点。又一次抬头时,我已经看不到地大的人了,判断了一下方向,下山。可是我找不到上山时的路了。没路了怎么办,开路呗。戴好手套后,我用20分钟开了一条路下了山,到了主路。“地大I40”也是这样找到的,它在I15对面的山坡上。估计这座山上还会有控制点,我就爬了上去。这时时的我已有些疲惫。站在山腰上休息了一下。

突然,下面的一片草丛里的一块大石头吸引了我。经过一番与荆棘的斗争,我到了那个地方。这里果然有控制点,“地大I13”,它依然不是我们6组展在图上的点。

每一件事情都不是很容易就能做成的,就连召集全组的同志都是如此的困难。在几乎喊哑了大家的嗓子后,我们7个人总算凑齐了。对前一段的寻点做了短暂总结,我们决定在控制点旁边架设支点,代替控制点。实际证明,这是多么英名而伟大的决定啊!这次会议成为了6组测绘全程的转折。一切就绪后,已经10点多了,离当日结束测绘时间还有2个半小时。经过我组同志的全力奋战,我们后来居上,当日测得50个点,为后两日测绘的成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由于我组对困难预计不足,导致全组成员在当日的实习中把大部分的时间和精力浪费在找控制点上。当日测绘工作结束后,我们6组成员聚在一起交流了经验,并对第二天的测量做了更加具体的安排。大家相互鼓励,要在后两日的测绘工作中发扬今天我组在找控制点的过程中表现出的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高质量地完成测绘任务。

12月17日早,大家吃过饭后坐中国地质大学校车又一次前往龙泉山。沿途的景物已经变得熟悉,大家都没有了前一天的好奇,各自拿着图板和记录本为即将开始的工作做着积极的准备。40分钟后,我们到达龙泉山。一下车,我们测量6组按照事先的安排不跟随大部队,直接前往我们的控制点--“地大I06”。I06的位置是在两个山之间的鞍部,周围高树较多,短暂地商量后,我们果断地放弃了它,决定在其附近视野更加开阔地地方建立支点I06-1。将经纬仪对中整平、消除视差后,我组的测绘工作正式开始,大家立即投入工作状态。负责选点跑尺的朱令和崔永国同学先是围绕着I06-1树立视距尺。我读取的数据经检验出现多次出现“零误差”。

负责计算的辛悦和孙军同学也加快了步伐,一组组数据很快传递给负责绘图的江晓斌和刘超同学手里。整个小组紧张而忙碌。I06-1的支点位置之优越,视野之开阔很快得到验证。我们在这里所能测到的最远的点就是011081班测绘区域的边缘。在中午补给的时间,组长召集全组交流上午工作经验,负责各项工作的组员都提出了相应建议,决定接下来先继续在I06-1进行测绘,结合上午描出的图上点的位置,在测区边缘进行补点,然后转到“地大I16”控制点。

变成了泥土的颜色,衣服也弄脏了,头发上都是灰尘的痕迹。有的同学坐下一会就睡着了。这一天是疲惫而幸福的。

三、实习总结及体会:

在测绘实习过程中,我负责的是观测与读数。我们在实际测绘中,没有一次采用在控制点上架设经纬仪,而是选择若干视野开阔,位置更加优越的支点。这样就要多次验证、计算支点的数据,确保支点的数据误差较小,进而测得其他位置点,根据支点数据计算未知点数据。采用这种方法节省了大量的时间,使我们的测量更加方便。另外就是在观测人员读完上中下丝读数后,要及时让跑尺人员选取下一个点。因为经纬仪此时在水平和竖直方向都已锁定,水平度盘与竖直度盘的读书固定,所以在读角度之前就可以让跑尺人员离开当时的位置。这样做可以加快测绘进度,让跑尺人员得到足够休息。

在识图实地跑点的过程中,我们要明白一点,就是“尽信图不如无图”,要根据实地情况,通过比例尺计算需要走的大概路程,相信自己的判断。另外一个很重要的就是要时刻知道北方向,这样,地图才是有用处的。否则,它会起负作用。

测量学实习报告前言怎么写


测量学实习报告前言【一】
前言
1、巩固和加深课堂所学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动手能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刻苦耐劳的工作作风和互相协作的团队精神;
2、熟练掌握常用测量仪器(水准仪、经纬仪、钢尺)和工具的操作和使用方法;
3、掌握导线测量、三角高程测量和三、四等水准测量的观测与计算方法,掌握地形测量的测、算、绘技能;
4、培养一丝不苟的测绘技术工作态度、培养吃苦耐劳、团结友爱、集体协作的精神。
测量学实习报告前言【二】
前言
由于地形测量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而地形测量实习对培养学生思维和动手能力、掌握具体工作程序和内容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所以由学校统一部署安排,我们采矿工程专业所有学生进行了为期一周的测量实习。
本次测量实习的目的是巩固、扩大和加深我们从课堂上所学理论知识,获得测量工作的初步经验和基本技能,着重培养我们的独立工作能力,进一步熟练掌握测量仪器的操作技能,提高计算和绘图能力,并对测绘小区域大比例尺地形图的全过程有一个全面和系统的认识。同时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正确使用测量资料、识读和应用地形图、掌握施工测量的基本方法打下基础。
测量学实习报告前言【三】
前言

为时三周的测量实习即将结束了,虽然开始时大家都感到好累,但看到我们的收获我们大家还是很高兴的。我觉得自己学到了很多的东西。对以前零零碎碎学的测量知识有了综合应用的机会。
控制测量和地形图测绘过程的整体概念有了一个良好的了解,我学会了更熟练的使用水准仪、经纬仪等测量仪器与工具,并且全站仪有了一些基本的认识,对较好的掌握图根控制测量、地形图测绘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很好的巩固了理论教学知识,提高了实际操作的技能。原先老师在课堂上讲解的测量知识也都在实践中得到应用,并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从而相互对照将我的测量知识和水平提高了不少,现在想来这场痛苦的实习是必要的.
同时在这场实习中让我再次认识到实习的团队精神的重要性:每个人的一个粗心,一个大意,都可能直接影响工程的进度,甚至是带来一生都无法弥补的损失。一次测量实习要完整的做完,单靠一个人的力量和构思是远远不够的,只有小组的合作和团结才能让实习快速而高效的完成.这次测量实习培养了我们小组的分工协作的 能力,增进了同学之间的感情。虽然有时间我们会因为一些实习中的自己的想法和大家吵的耳红面赤,但大家都想着这样把要完成的这次实习完成的更加完美。

测量实习报告:测量实习报告


这篇《最新测量实习报告:测量实习报告》是由小编整理提供的,请大家参考!
最新测量实习报告:测量实习报告

第一部分:前言
一、实习目的与要求:
1.掌握水准仪的安置、整平、瞄准与读数和测定地面两点间的高差;
2.掌握全站仪对中、整平、瞄准与读数等基本操作要领;
3.掌握小地区碎布测量布点方式;
4. 掌握测绘学的水准测量和导线测量的一般方法;
5. 了解和掌握测绘有关内业处理软件的基本使用;
6. 培养同学们的基本功,充分锻炼同学们在测,记,算绘各个方面的能力;
7. 帮助同学们形成良好的团队协作意识和个人责任感;
8. 充分认识到测量工作的科学性,精密性,引导专业素质的养成;
9. 培养同学们快速,严谨而有创造性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实习任务:
1.要学习进行:控制点高程测量;导线测量;水准、闭合导线内业计算;
2.每小组将学校南、西校区共20个水准点进行四等水准闭合路线的测量,并根据其中一个已知高程的水准点推算出其它水准点的高程。
3. 每小组完成一个指定区域的导线测量(包括高程)。
4.每小组完成提交一份水准测量的成果表、一份水准测量的原始记录数据的电子表格、一份导线测量的布点图、一份点之记表、一份导线测量的原始测量数据的记录表格和导线测量成果的精度报告。
5.每小组完成老师规定的任务并提交一份实习报告。

第二部分:实习内容
一、实习项目:
在老师的分配下,本小组的实习任务由7月1日起,共为时两周,实习具体内容由两大部分组成:
1.在滁州学院南、西校区内,对校内的20个控制点采用闭合路线进行四等水准测量,并且闭合路线每条线路,必须进行往返测加密,及相应的内业处理;时间安排:7月1日~7月9日。
2.在滁州学院南校区中,以图书馆为中心,包括图书馆前的广场和草坪、图书馆后的水上报告厅和图书馆南北两侧的草坪进行碎步点的布设和
将布设的碎步点采用导线测量的方式测量其坐标和高程,及相应的内业处理;时间安排:7月10日~7月12日。

二、测区概况:
水准测量与对碎步点的导线测量都在滁州学院内进行,由于学校整体建筑在丘陵地形上,各点之间相对高程较大,这给水准测量带来了一定的不便利。另外,由于测区位于校园主干道附近,且周围有教学楼、图书馆、宿舍楼等设施,又由于人员的流量较大,容易对实习中的人员和仪器造成干扰或者带来危险。
在实习过程中,滁州学院主要以晴朗的天气为主,天气较为炎热,致使工作时间受限 ,也都给测量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三、技术设计:
1.四等水准测量:
水准测量方法:使用水准仪和水准尺,根据水平视线确定两点之间的高差,从而由已知点的高程推求未知点的高程。在所选择的闭合回路上有若干个控制点(索要测出高程的点)。回路上,每两个控制点之间为一测段,每个测段中设置偶数个测站,站与站间距离应适中。施测方法及使用的仪器:四等水准测量中使用科利达水准仪,按照国家四等水准测量技术要求进行施测。各项限差:视线长度 前后视距差 前后视距累计差 黑红面读数差 黑红面高差之差 高差闭合差 i角误差≤80m ≤5.0m ≤10.0m ≤3.0mm ≤5.0mm ≤±√Lmm ≤20〃

2.导线测量:
(1).导线控制点的选择控制点一般选择视野较开阔的较高地势处;每个控制点要和其前后控制点通视;控制点的选择要易于查找。

(2).测量方法:采用闭合导线测量,即在控制点间布设闭合导线,利用全站仪进行数据的观测,将平面控制测量和高程控制测量集成在对全站仪的一次操作中。
各类控制点的布设方案:经过实地勘察后,本小组以在点位稳定,安全性好,通视情况良好,便于观测为原则在测区内选择了12个点作为控制点(其中三个为已知的控制点),并在所选点处订钉子作为标记,由这12个控制点构成闭合导线,并且以其中两已知点左闭合导线测量
(3).施测中使用的仪器有:苏一光全站仪设备1套,脚架一个,反射棱镜2套。
(4).施测方法:在各个控制点的观测时,导线的转折角,导线边,导线控制点的高程进行观测,并量取仪器高和棱镜高,其中对转折角及导线边长采用二测回观测,以减少操作和提高测量精度。
(5).各项限差:半测回差 测回差 闭合导线长度 平均边长 导线相对闭合差 测回数J6 方位角闭合差
≤36” ≤ 24”≤900m ≤80m ≤1/4000 1 ≤±40”√n【水平控制测量:(n为测站数) 】

四、作业方法:
1.四等水准测量:
本小组共有成员4人,在施测水准测量的时候,人员分配情况是:跑尺员(前,后尺各两人),观测员,记录员 由四人按天依次进行轮换。
具体作业方法如下:在选取了合适的水准路线和固定点之后(水准路线见附图),
开始进行第一测站的观测,将水准尺立于固定点上做为后视,水准仪放置在水准路线附近合适位置,然后在施测路径前进方向上取仪器与后尺大致相等距离放置尺垫,在尺垫上树立前尺。随后观测员对水准仪进行整平,并按“后后前前”的顺序对后尺前尺进行读数。在一测站完毕后,通知后尺移站,此时前一站的前视点变为后一站的后视点,按照与前一站相同的工作程序完成该站的测量,直到完成该测段为止。

2.导线测量
在导线测量过程中,对小组成员进行了如下分配:两人负责棱镜与配套脚架,一人为观测员,一人为记录员。
具体的作业方法如下:在组织组员对测区进行了勘察情况下选定了控制点,在确定已知点位置后,按照闭合导线观测法进行观测:将全站仪安置在第i站的基座中,棱镜分别安置在后视点i-1和前视点i+1的基座中,进行导线测量,分别读取六种观测值:水平角β,距离S,竖角α,仪器高i,目标高υ;在同一测站处进行两个测回的测量,对两个测绘的结果进行检校,结果合格后转站,如前一站进行观测,直到闭合导线测量完毕。
在整个过程中都应该遵守导线测量的对于误差的要求进行。

五、计算成果及评价
我们在进行内业实习过程中,内业处理主要学习的就是”南方平差易2005”的使用,该次实习的成果也是使用的”南方平差易2005”处理的
1.四等水准测量:
本小组对水准路线进行了往返观测,主要计算及其成果如下:
已知高程点个数:1
未知高程点个数:20
每公里高差中误差 = 2.66 (mm)
高程中误差[G4] = 1.81 (mm)
最小高程中误差[K10] = 0.68(mm)
平均高程中误差 = 1.28(mm)
规范允许每公里高差中误差 = 10(mm)
[边长统计]总边长:4196.100(m),平均边长:155.411(m),最小边长:69.400(m),边长:372.400(m)
观测测段数:27
以上各项数据都满足实习中对限差的要求。

2.导线测量:
在进行了内业计算后,本小组地形图测绘的指标数据如下:
平面控制网等级:国家四等,验前单位权中误差:2.50(s)
已知坐标点个数:4
未知坐标点个数:10
未知边数:12
点位误差[D10_3] = 0.0059 (m)
最小点位误差[D10_7] = 0.0036 (m)
平均点位误差 = 0.0050 (m)
点间误差 = 0.0051(m)
边长比例误差 = 7248
平面网验后单位权中误差 = 1.44 (s)
[边长统计]总边长:543.385(m),平均边长:45.282(m),最小边长:19.869(m),边长:118.319(m)
以上各项数据也都满足实习中对限差的要求。

第三部分,实习总结:
在实习过程中,我从技术,团队合作,专业素质等方面都有了极大的收获:
从技术方面来说,这次实习给了一次我将所学知识进行运用来解决实际问题的机会,在实习过程中,许多原来并不熟练的知识逐渐被清晰的理
解,许多原来没有重视的方面也得到了巩固,更在发现及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到了不少新东西,在课本中所提到的技术要求之外,我在以下几个方面我有了比较深的体会:
1.实地测量前需要进行勘测:
在进行水准测量和导线测量之前,作为组长,我都组织大家对闭合水准路线和测区进行了勘察,做了预先的准备工作,这样做的结果是小组成员对将要完成的任务有了直观的了解和充分的准备,直接提高了作业的精度和效率。特别以水准测量为例,在施测前的下午,全组成员沿着老师所规定的水准路线进行了实地观测,分析了施测过程中可能出现困难的路段,选取了作为测段终点的固定点,并对每个测段中的测站数进行了估计,回去后我们在对测区环境的具体分析之后设计了测量路线和中途设站图,在测量的开展后节省了很多时间。
2.测量员所应注意的问题:
在实习过程中,我体会到了许多书本上没有提到的测量员工作中需要注意的问题:一般情况下,由于相隔距离较远,如果测量员不通知,跑尺员很难自行判断读数是否完毕,所以读数完成后,测量员应该立即通知跑尺员,这样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跑尺员的劳动强度,避免跑尺员不必要的处于紧张状态;对中整平的过程中,应尽量使得脚架所提供的平面水平,这样就可以减少脚螺旋过度的扭动,从而减少了下一站对中整平的时间;在测站放置脚架时,脚架的两条架应该沿水准路线或闭合路线的前进方向,这样在读数过程中就大大降低了因测量员碰触脚架而产生误差的可能;根据我们小组读的数据反映,误差“较大”的点的值大部分是在读数较犹豫的时候获得的,因此,测量员读数的过程中应该看准数据后立即读数,如老师所说的,要做到“稳,准,狠”;
3.跑尺人员要注意的问题:
在跑尺工程中,每次跑尺时的前后距都要根据上一次的数据累计差进行及时的调整,使其不可以超限;在地面坡度较高的时候,应适当的多设转站点,避免因为多次调整或重新设站造成的时间浪费,可以提高效率。
4.有关数字的的技巧:
在具体操作前,很多时候都觉得外业工作和内业工作中的数据计算都是按照既定的步骤进行,经过老师的指导,大家逐渐掌握了一些有关数字方面的技巧:在水准测量的时候,对于前后视距累计差这一项限差,记录员在每一站读数完毕后应该立即计算得出,这样在下一站的时候就可以有意对其进行调节;
5.在对导线测量的碎步点的高程进行测量时,我们采用全站仪和水准仪两种仪器均进行了观测,发现水准仪采集的数据精确度较高,而全站仪采集的数据误差较大,所以我们在进行控制点的高程进行测量时应尽量选取精度较高的水准仪进行测量。

在团队合作方面,我也得到了许多宝贵的知识:
(1).团队中要对人员做合理的安排:
例如,在水准测量的过程中,水准仪上读数的速度远远快于本组记录和计算的速度,我们可以先让跑尺员不要移动尺垫,对下一站的前后视距差进行步测;在架设仪器是,记录员可以辅助观察员快速架设仪器。这些的做法使得我们小组的作业效率有了相当的提高。
(2).团队精神:
在实际测量的过程中,由于困难的出现,不可避免的会影响成员的情绪,从而影响测量工作的进行,在这里,就需要团队精神发挥作用,大家共同解决问题,作为一个整体来战胜困难;由于完成水准测量规定的时间有限,工作量有非常的大,再加上天气较热,每天早上六点左右就开始工作,下午又要到七点办才能收工,但终于我们还是完成了规定的测量任务。
从专业素质的角度来看,我也获益非浅,使我更加意识到了测绘工作的科学性,精密性和艰苦性:
即使在我们的实习这样精度要求不太严格的测量工作中,许多限差的单位都是以毫米,秒等小单位来进行度量的,这是测绘工作具有高精密性的直观的反映;对于测绘工作科学性,精密性和艰苦性的直观认识,我更加体会到作为一名合格的测绘工作者应该也必须使自己具有相应的专业素质。因此,在实际测量中我们尽量作到仔细,错了就返工,决不马虎.认识到了在工程中,需要的就是细心,做事严谨,一个小数点的错误就可能影响全局,这也培养了我们做事严谨的作风,而这也是专业素质的基础。

《测量实习报告怎么写》由范文资讯网f132.com编辑整理精选推荐,并且我们还准备了大量的优质实习报告范文专题供您参考和写作帮助,请访问测量实习报告的专题!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