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工作计划 > 项目环境保护生态建设方案 > 导航 > 市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规划

项目环境保护生态建设方案

市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规划。

为了更好的完成工作,有效的节省工作时间,我们需要早早的为我们的工作制定一份计划。制定并执行工作计划,可以让我们变得更加自律。如何才能写出有特色且与众不同的工作计划呢?以下为小编为你收集整理的市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规划,供你参考和使用,请收藏和分享。

市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规划

文章标题:市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规划

一、现状和问题
“十五”期间,全市实行了蓝天、碧水、安静、绿化、洁净、朝阳六大重点环境保护工程,重点进行了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生态市建设、城市集中供热建设,并实施了全面优化城市结构和布局等一系列重大措施,确保了在全市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全市污染物排放总量得到了有效控制。环境质量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市区空气达到和好于二级天数由“十五”初期的242天,提高到295天,延寿、阿城、方正、依兰4个县(市)的环境空气质量达到了国家二级标准。噪声达标区面积不断扩大,市区噪声达标覆盖率达到了85。整个城市内涵到外延都发生了新的变化,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和恢复效果显著,生态环境破坏趋势得到初步遏制;城市载体功能水平有所提高,主要环境指标接近国家环保模范城市标准,初步形成以清洁生产和绿色产品生产为主体的生态经济框架;科教和生态社区的普及深入人心,市民的生态环境意识和自觉参与程度明显提高,初步建立起生态市建设的科技支持体系,初步实现环境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一污染物总量控制状况
“十五”期间对哈药、哈啤等20家超标排放废水企业共投入1亿余元进行治理,60的省控重点企业实现了水污染物全面达标排放。指导和帮助350家企业深入开展了清洁生产和“三废”综合利用,共削减COD近千吨,创效益2亿元。推进松花江及一级支流流域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全面完成了“十五”规划的目标。全市共削减COD2.28万吨(与九五末期相比),水中主要污染物的排放量比九五末期下降了18.5,城市水环境功能区水质达标率达到了94。
大气污染治理力度不断加大,在建成区内全面实行原煤散烧管制,限期更新改造锅炉、除尘器,改用清洁能源的锅炉、茶炉、大灶达到100,95以上单位使用了洁净煤技术产品,洁净配煤、型煤使用量达到了298万吨(20xx-20xx年),因此一项就减少烟尘排放量1.23万吨,减少SO2排放量1.72万吨。开展了扬尘污染专项治理,覆盖“三堆”率达到100。检测机动车尾气15万辆/年,十五期间治理超标车辆约3.2万辆,使机动车尾气达标率提高到91.6。推进了城镇集中供热和区域联片供热工程建设,拆除、停用各种分散小锅炉、烟囱,治理、改造及安装除尘器,推广使用电、气等清洁能源锅炉。
噪声达标区面积不断扩大,市区噪声达标覆盖率达到了85。市区交通噪声值年际变化呈稳中下降趋势,较“九五”期间平均值(70分贝)下降了1.7分贝,交通噪声污染程度减轻。市区区域噪声呈逐年下降趋势,“十五”期间年均值为56.2分贝,低于“九五”期间平均值1.4分贝,污染程度减轻。
固体废物处置范围进一步拓宽,扶持餐饮废物、实验室和化验室废液、感光材料、废液、废铅酸蓄电池等15家单位开展了无害化处置及综合利用试点。20xx年转移、处置危险废物53000多吨,其中,处理医疗废物1825吨。
二全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一定成效
20xx年以来,市委市政府先后投资近7.1亿元,建设完成了2个污水处理厂的建设和改造,全市日污水处理能力达到65万吨,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率提高到了65。
推进城镇集中供热和区域联片供热工程建设,新增集中供热面积1800万平方米,使集中供热面积达到了46。拆除、停用各种分散小锅炉718台(套),拔掉小烟囱681根,治理、改造及安装除尘器3000余台(套),推广使用电、气等清洁能源锅炉337余台(套)。
固体废物处理处置体系也得到完善。20xx年11月哈尔滨市首座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场(向阳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场一期工程)正式运营。这座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场的建成使哈尔滨市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了45,日处理生活垃圾1200吨,使用年限为17年。此前哈尔滨市有垃圾填埋处理场6座,垃圾焚烧发电厂1座,其中6座垃圾填埋场均为简易填埋,未达到国家规定的生活垃圾卫生填埋技术规范要求,仅有日处理200吨的垃圾焚烧发电厂达到了无害化、减量化。
“十五”期间我市环保投入继续稳步增长,共计投资约90亿元,20xx年环保投资指数达到了1.7。
三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力度加大
“十五”期间,我市加大了生态保护和建设的力度,实施了水土保持、流域环境综合整治、草地治理、植树造林、湿地保护、国土整治等项生态保护与建设重点工程,土壤侵蚀、水土流失恶化趋势得到进一步遏制。水土流失治理面积10.957万公顷,水土流失治理率达到39.2;对松花江流域及14条一级支流进行了生态林、护岸林建设,开展松花江干、支流两侧2公里范围内以化肥、农药污染、污水集中控制、点源治理为重点内容的综合整治;退耕还林60.5万亩,封山育林36.45万亩,生态恢复治理率达到了47.6;倡导生态农业,培育农业循环经济试点30个;同时,减少农田的农药、化

市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规划第2页

肥使用量,积极推广、鼓励施用生物肥、有机肥;大力推广生物防治和有机、无公害生产技术,全市共建有机食品基地10处,无公害农产品基地195.6万亩。
建设环城生态功能圈,全市共完成植树造林、退耕还林15453亩,全市共投入资金1449.6万元,完成任务量的190.3。推进以“提档增量”为主要内容的绿化工作,重点实施了绿色通道、退耕还林、生态功能林、村屯绿化和两荒治理及三北防护林四期等六项工程;在重点建筑稠密区和重点街路、市区高架桥、立交桥实施垂直绿化试点,建生态园林村47个;进一步改善了哈尔滨市区周围的生态环境,增加了郊区绿量。城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0.9,全市绿化覆盖率达到31.7。
四环境执法进一步规范
1.执法队伍建设得到强化。“十五”期间,全市环境监察人员达到891人,同时执法装备和标准化、规范化水平不断提高,市级环境监察部门通过国家环境监察一级标准,8个区(县)通过国家环境监察二级标准。
2.执法工作不断深化,监察范围不断扩大。“十五”期间全市环境监察执法工作重点在执法人员素质、监督环保制度落实、规范执法行为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并取得了明显成效。
五自身能力建设得到加强
圆满完成了事业单位机构改革,组建了松北区环保分局和机动车尾气管理中心,推进了环保行业协会民间化进程。市环境监测站在全省首批获得农业部无公害农产品产地检测和省环保产品认可检测两个资质。道里、南岗、道外、香坊、动力、呼兰、阿城、五常、尚志等6区3县(市)的环境监察大队顺利通过了国家环境监察标准化二级验收。市环科院率先在省内完成了《哈市供热规划环评》和《环境质量全面达标规划》。进一步完善了全市环保网络化办公、管理系统,基本实现了无纸化办公。
六“十一五”期间需要面临的环境问题
“十一五”期间不仅要解决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遗留的历史欠账、避免爆发大的污染和生态破坏事故、维持基本的生态环境稳定,而且还要面对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所带来的环境压力。压力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l、污染物排放总量将有所增加
预计到20xx年,随着东北地区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我市的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步伐将加快,我市城市化水平将达到60。随着国民经济和城市人口的增加,工业废水、城市污水排放量将会增加,大气环境将面临煤烟型污染和汽车尾气污染的双重压力,城市垃圾将成为困扰城市环境的一个重要问题,若不采取严格的控制措施,污染物排放量可能有所增加,污染由城市向农村转移趋势也将加快。因此,经济增长和城市化水平提高对城市环境基础设施的需求将急剧上升。
2、生态环境质量改善难度大
我市经济快速发展,但自我积累能力不足,资源利用和保护还不协调。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我市森林生态系统将呈数量增长与质量下降并存的状态;优良草地面积减少,草地品质偏低,湿地面积将缩减;水土流失仍较为严重,农业土地资源占用和破坏问题依然突出,耕地面积呈下降态势。
城市热岛效应、温室效应和逆温现象将有所增加。
3、过去未引起重视的环境问题逐步显现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一些过去未引起重视的环境问题已逐步显现。工业污染所占比重下降,生活污染比重在上升:城市机动车保有量增加引起的尾气污染呈加重趋势;大量的产品类废弃物(如报废车船、废旧电器、废轮胎)和废水、废气处理产生的污泥等非传统废弃物急剧增加;医药、化工、食品等生产工艺异味和恶臭扰民时有发生;pM10等细颗粒物污染问题严重;受污染的土壤的程度和面积有加重和扩大的趋势。现有的技术和手段对这些环境问题,缺乏有效的应对措施,必须加紧对策研究。
4、环保监管能力急需加强
我市缺乏强有力的统一环保监管机制,环境保护综合协调能力不强。现有的环境法律法规缺乏有力的强制措施,对环境违法行为处罚力度偏低,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情况仍不同程度地存在。
全市环境监测、环境监察、环境统计、环境信息系统等自身能力建设及管理手段落后的问题越来越突出,环境监测、调查取证、污染事故预警和应急反应等手段远远不能达到依法行政的要求。
企业环境行为信息公开和公众参与机制尚未健全,公众参与渠道不畅、能力不强。
二、环境保护发展目标
环境保护的总体目标:让人民喝上干净的水,呼吸清洁的空气,吃上放心的食物,在良好的环境中生产生活。
到20xx年,重点地区环境污染得到有效控制,城市环境质量有所改善,农村环境质量基本保持稳定;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得到初步遏制,重要生态功能保护区的生态功能开始恢复;地方环境法规、政策体系得到进一步完善,监督管理能力得到加强;哈市城区达到国家环保模范城指标,各区、县(市)达到生态示范区指标。
主要“规划”指标
⑴环境质量指标
水环境
——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96%
——城市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100,且市内无劣Ⅴ类水体
——松花江流域规划控制断面水质达标率大于70%
大气环境
——哈市城区空气质量达到二级标准的天数大于310天/年,并采用空气自动连续监测系统
——县级城市空气质量保持在现在基础上有所改善
声环境
——区域环境噪声小于60dB
——道路交通噪声小于70dB
生态环境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达到规范化建设要求的比例大于30%
——占国土面积10%的重要生态功能保护区得到保护
——城市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大于6.5平方米
辐射环境
——环境及核设施周围的辐射水平在天然本底涨落范围内
⑵污染防治指标
——废水中化学耗氧量、氨氮排放量在20xx年水平上削减5%
——废气中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颗粒物排放量控制在20xx年水平
——危险废物、医疗废物和放射性废物得到安全处置
——城市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二级)大于80%,污水再生利用率大于20;十一县(市)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50以上
——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置率大于90%
——工业固体废物处置利用率大于90,并无工业危险废物排放
——自然保护区覆盖率大于5(包括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一级饮用水源保护区)
——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大于35
——城市机动车尾气排放达标率达到90%
——重点污染源工业企业废水排放达标率达到100%
——重点污染源工业企业废气排放达标率达到100%
——烟尘控制区覆盖率100
——城市集中供热率大于80
——城市气化率大于90
——规模化养殖场和集中式养殖区粪便综合利用率达到90%,污水排放达标率达到80%
——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到80%
⑶环保管理能力指标
——健全环境质量、污染排放、分析方法环境标准体系
——环境监察、监测、信息、宣教能力达到标准化水平
——建成全市、部分县级市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网络
——基本建成松花江流域水域国控和市界水质自动监测网络
——初步建成生态环境和辐射环境监测网络体系
——建成市级环境应急响应系统
——重点污染源自动在线监控率大于80%
——重点污染源排污许可证发放率达到100%
——辐射工作单位安全许可证发放率达到100%
⑷生态示范区建设指标

指标
三类
二类
一类
考核指标

1600

1.5-1.6

1.4-1.5

符合当地政策

≥60

1.00

<600

2700

1.4-1.5

1.3-1.4

同左

≥80

1.10

<400

4000

1.3-1.4

1.2-1.3

同左

≥90

1.20

<200


(1)农民年人均纯收入(元)

(2)缄镇单位GDp能耗(吨/万元)北方

南方

(3)人口自然增长率(‰)

(4)村镇饮用水卫生合格率()

(5)环保投资占GDp比例()

(6)单位GDp耗水(立方/万元)
区域

生态

环境

保护
(7)森林覆盖率

平原绿化

草原超载率()

(8)退化土地治理率()

(9)灌溉定额(立方/亩)

(降水量小于400毫米的地区执行)

水分生产率(公斤/立方)

(10)受保护地区面积()

(11)矿山土地复垦率()
达到国家有关标准

达到全国平原绿化先进县标准

<10

>60

旱地<300

水田<500

0.9

>10

>30
同左

同左

<5

>70

<250

<400

1.2

>10

>40
同左

同左

0

>80

<200

<300

1.5

>10

>50
农村

环境

保护
(12)秸秆综合利用率()

(13)畜禽粪便处理(资源化)率()

(14)化肥施用强度(折纯,公斤/公顷)

(15)农林病虫害综合防治率()

农药施用强度(折纯,公斤/公顷)

(16)农用薄膜回收率()

(17)受保护基本农田面积()
>70

>80(30)

<280

>30

<3.0

>80

>80
>80

>90(40)

<280

>50

<3.0

>85

>85
>90

100(50)

<280

>70

<3.0

>90

>90
城镇

环境

保护
(18)城镇大气环境质量

(19)水环境质量

(20)城镇噪声环境质量

(21)城镇固体废物处理率()

(22)城镇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平方米)
达到功能区标准

同上

同上

分别达到国家标准

>7
同左

同上

同上

同左

>8
同左

同上

同上

同左

>10
参考指标

>35

>50

>30

>80

>50

>75

>40

>90

>70

>90

>50

100

三、重点工作
一有效控制环境污染,改善环境质量
l、加强环境管理,提高污染防治力度
⑴推进污染物排放许可证制度,提高企业环境绩效
全面推行落实排污许可证发放工作,完善排污申报制度,对污染源排污情况实行动态管理,将排污许可证发放工作与贯彻《清洁生产促进法》相结合。实施总量控制定期考核和公布制度。建立基于环境会计和排放绩效的企业环境报告制度。重点污染源排污许可证发放率达到100%
⑵严格新建项目审批,提高环保准入门槛
严把经济效益低、资源浪费大、环境污染重的项目准入关。审批重大项目和环境敏感项目,要通过听证会等形式充分听取公众意见;审批报告表以上的建设项目,要进行项目评估;非保密的建设项目,要将项目基本情况、主要环境影响以及审批意见向社会公开,接受社会监督;改扩建项目必须实行以新代老,确保增产不增污或增产减污;对在居民居住区内开办产生噪声、振动的露天营业性机动车停车场、空车配货场点和在居民楼内开办产生噪声、振动的机动车修配厂、加工厂、歌舞厅、酒吧等经营项目一律不予审批。强化建设项目环评和“三同时”项目的跟踪管理,切实解决省、市、区(县)办理的建设项目审批与“三同时”管理脱节、重批轻管、验收管理不到位等问题,开展全市建设项目环境管理执法检查,公开查处和曝光一批未经环保部门批准违法开工建设的较大型项目,实行环境管理责任追究制度。
⑶严格执法,加大对违法排污企业的打击力度
建立和完善行政执法责任制,继续清理整顿违法排污企业,从严处罚环境违法的有关责任人。加强对重点排污企业的监管,完善监督管理体制和机制,加强联合执法,充分发挥金融、工商、供电、供水等部门打击违法排污企业的职能作用。加大专项工作和限期治理工作力度。在电力、石油、化工、轻工等严重污染的省、市、区(县)控企业中开展清洁生产规范化审核,每年完成50家审核任务。落实省、市、区(县)控污染源总量控制指标,并以环境容量测算为基础,做好从目标总量转为容量总量控制的基础工作;加强排污许可证发放后的动态管理,对持证企业的排污情况进行跟踪检查、定期考核、公开通报、年度审核,对超过总量指标排污的,要限期改正。
2、加快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步伐
加快哈市环境基础设施如危险废物处置、城市污水处理、城市垃圾处理的建设,以加大城市防治污染能力,加快城市综合整治步伐,进而改善城市环境质量。
3、突出重点水域治理,确保饮用水源地安全
根据国家松花江流域治理规划,实施松花江水污染源头治理、沿江污水截流、航道疏浚、河床清淤等生态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协调上、下游地区共同搞好松花江流域水环境保护。
松花江哈尔滨流域优先保护城镇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有效控制流域排污总量,大力加强流域水环境监管,遏制流域水污染加重的趋势。到20xx年,确保流域内人民喝上干净的水,市界水环境质量有所改善,城市污染严重水域环境质量得到明显改善。
因地制宜协调好供水、节水与污水再生利用工程设施建设,优先建设城市排水管网,污水处理厂的建设要集中处理和分散处理相结合。污水处理厂产生的污泥必须进行无害化利用或处置。松花江哈尔滨流域“十一五”期间新增污水处理规模达到148万吨/日。
为从根本上解决我市供水量不足的问题,改善水质,我市确定建设磨盘山新水源的工程项目。目前工程进展顺利,一期工程预计年底完成,20xx年向城市日供水45万立方米,二期工程在20xx年前完成,可实现日供水90万立方米。届时,我市居民生活用水全部来自磨盘山大森林的洁净水。
4、改善城市空气质量
普及城市集中供热,全市集中供热率将达到92%;治理现有不合格锅炉,并定期维护、检修消烟除尘设备,更新改造燃烧技术,推广新型达标、节能型煤锅炉和新型煤制气锅炉;调整能源结构,在全市范围内大力改变能源结构,推广高效能、低污染燃料。积极引进利用俄罗斯天然气,继续推进哈依煤气工程,使全市城市气化率达100,民用型煤普及率达95,工业型煤普及率达60;控制扬尘及外来尘污染,制定城市生态防护工程规划,增加城市外围防护林面积,严格实施规划中的各种措施。此外,进一步加强城市道路建设,增加道路软硬覆盖率,强化对施工工地和露天煤场、灰场、垃圾场等方面的管理,建立扬尘治理、执法联席会议制度,强制市区残土拉运车辆进行硬盖密闭运输;加强城市绿化、生态防护工程建设,减少地表裸露面积,在住宅朝阳区地面种植树木及绿地,背光区的裸露地面应用步道板覆盖,减少由于地表裸露造成的扬尘污染。小区及区域绿化应落实到居民委,并发动群众积极参与。
限期治理烟尘、尾气排放污染源。继续抓好清洁能源和洁净煤技术产品推广工作,在市区内全面实行原煤散烧管制,烟控区覆盖面要达到100,对锅炉、茶炉、大灶限期使用清洁能源和洁净煤技术产品达到95以上,各县(市)使用率达到30以上。推广新型高效除尘设施。继续治理机动车尾气污染,全面实行“简易工况法”检测,对不达标车辆限期治理,开展冒黑烟车辆专项检查,配合公安部门禁止报废车辆上路行驶,市区机动车尾气达标率达到97以上。对同时容纳200人以上就餐的餐饮服务企业和机关企事业单位、大专院校的食堂限期安装隔油、除油烟气装置。加大城市绿化力度,增加绿化率,加大施工场地扬尘管理,残土车辆要封闭加盖,加强“三堆”覆盖,防止并减少扬尘产生。
5、加强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提高无害化水平
⑴加强固体废物污染防治
推行工业固体废物分类管理,建立工业固体废物交换中心。妥善处置危险固体废物和辐射源。推动生活垃圾的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全面实行生活垃圾袋装化收集、密闭化运输、无害化处理。市区新建一批生活垃圾压缩中转站,取消市区垃圾站(点),完成向阳、西南部两座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场二期工程建设,新建江北生活垃圾综合处理场,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大于90%。建设医疗垃圾焚烧场,餐饮垃圾处理场,生活垃圾发电厂。加强市区公厕建设,建设粪便处理厂,城市粪便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加强县(市)城关镇、重点建制镇垃圾无害化处理工程建设。
⑵确保危险废物妥善处置
继续实行危险废物申报制度、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制度和危险废物转移联单制度;对危险废物的收集、运输、贮存、处置进行全过程跟踪监督;加强对危险废物处置企业的监管;拓宽危险废物综合利用和无害化处置渠道,实现省内外联合确保危险废物的综合利用和无害化处置。
6、加强噪声防治,确保安居环境
按照“服务为主、以民为先”的理念和“重在预防、防治结合,统一受理、归口管理”的原则,健全完善项目分类管理及告知承诺机制;业户环保诚信自律与监管相结合机制;噪声投诉统一受理、归口管理、限时办结机制;扰民噪声污染防治工作联席会议和难点案件联合执法机制;噪声污染法律法规和知识的经常化宣传机制和监管责任追究机制等一系列噪声污染防治长效工作机制,把加强机制建设放在防治工作的首位,将建立环保、业户及社区群众三元环境监管机制作为健全完善噪声污染防治长效工作机制的重要内容和载体。同时采取行政、经济、法律等手段,协同相关部门共同搞好噪声污染防治长效工作机制建设,把健全完善噪声污染防治长效工作机制纳入城市建设的总体规划中。
投资2.5亿元更新机动车2.5万辆,在高架路桥、城区内铁路及城市主干道敏感地段建设隔音屏或隔声窗。
对噪声污染严重扰民的企业实行搬迁转产;加大力度增加集中供热面积,发展住宅小区联片供热,逐步改造取消旧城区现有小锅炉房,消除锅炉风机噪声污染;建筑工地严禁人工打桩、搅拌混凝土、联络性鸣笛等超标扰民的施工方式,严格执行开工申报制度和夜间施工审批,强化夜间突击检查;加强歌舞娱乐场所审批制度,特别是对在城市噪声敏感建筑物集中的居民区开办歌舞娱乐行业严格审批标准,建立举报电话。
“十一五”期间,在原有小区综合治理的基础上,创建市级安静小区100个,省级安静小区20个,促进区域噪声质量的改善。
7、确保辐射环境安全
对工农业生产等人为活动所造成的电磁辐射和天然辐射的增高进行监督管理,合理开发伴生放射性矿物资源,防止对环境造成新的危害。优化电磁环境布局,对电磁辐射在其立项阶段就要对设施产生的电磁辐射场强控制目标做出规定。
二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初步遏制生态恶化
l、启动生态市建设规划
根据《哈尔滨市生态市建设规划》,“十一五”期间,正是全面启动推进阶段工作的时期,市区将建成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和国家生态园林城市。以生态产业为重点,以循环经济和绿色经济为目标,低耗、清洁、高效、具有明显地域特色和资源、生态优势的经济体系基本形成。经济综合实力和竞争力明显增强,城市化及城市生态化进程步伐加快。公众素质和生态意识明显提高,科技、文化、教育等各项事业取得显著成效,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大幅度提高,初步实现全面建设生态小康社会目标。
实施生态市建设规划,按照生态市建设规划阶段目标要求,加强生态恢复与保护工作,新增人工造林面积13万公顷;改良草场22万公顷,草原“三化”基本得到控制;新增水土流失治理面积21.4万公顷,水土流失治理程度达到50,退化土地治理率达到65,矿山复垦率达到65;自然保护区覆盖率达到13.3;到20xx年,生态环境明显改观,生态建设步入健康发展轨道,经济、生态、社会复合系统进入良性循环。继续大力推进城乡绿化,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5%,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大于6.5平方米。建成国家卫生城市、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和国家园林城市。
加强生态农业建设,建成有机、绿色、无公害食品生产基地33.76万公顷,占耕地总面积的25.2;生态示范区的比例达到80。
2、提高自然保护区建设质量
各级政府大力支持,推广“国有民营、国有民建”和“集中建设,分片管护”的管理经验,从宏观监督指导和相关政策上扶持自然保护区的建设管理工作,保证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达到区域的生态平衡。科学规划,加强保护区建设和晋档升级工作,自然保护区达到52处;同时,优化空间布局,提高自然保护区品位,形成自己的特色。健全机制,加强保护区自身建设,加大执法力度,建立完善保护区管理机构,实行一区一法,使保护区建设管理科学化、标准化、规范化、系统化,提高自然保护区建设质量。
3、加强资源开发生态环境保护监管
把住科学生态环境监管关,认真执行有关法律法规,加大执法力度,建立长效机制;实施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积极开展生态补偿和恢复工作,遏制人为生态破坏。
4、加强生物物种资源保护
加强生物多样性履约,实施生物安全管理。开展生物物种资源调查,摸清资源情况,突出重点,建立数据库和信息系统;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健全机制,加大专项检查力度,解决区域突出问题,遏制生物物种遗传资源的流失,防止外来入侵物种危害。
5、启动农村小康环保行动计划
以实施农村小康环保行动计划为突破口,加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畜禽养殖污染得到有效控制,农村饮用水源安全得到基本保障。同时,开展生态示范区创建活动,各县(市)分别创建省级、国家级生态示范区。
6、完善生态环境监测体系
具体做法:通过建立由环保、农业、水文、气象等多部门、多专业相互协作的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完善水田、森林、草原、湿地、河流和矿区等六大体系,对我市生态环境进行调查与监测掌握我市变化发展趋势,为生态环境规划和管理提供信息和支撑。
7、加强农业循环经济建设
具体做法:遵循循环经济的“减量化、再利用和再循环”原则,对农业生产和再生产活动中的资源流动方式实施管理调控,实现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循环。实施生态农业,培育农业循环经济示范点,建设有机、绿色、无公害食品生产基地,最大限度地控制农药化肥的施入,抓好畜禽养殖粪便的无害化处理和农业废弃物的综合利用;充分提高生态效率,以最少的资源能源消耗,取得最大的经济产出和最低的污染排放。
三加强环境监管能力,提高环境管理水平
1、加强环境监测、监管、信息网络建设
⑴完善环境质量监测网络
加快环境监测标准化建设步伐,市监测站要完成中国实验室国家认可和省计量认证监督评审工作,继续申办国家有机食品认证和监测资质,建立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提高环境质量分析、预测水平;县(市)监测站要按照国家空气监测的有效性标准,做好城关镇环境空气质量监测工作。加快环境管理信息化建设,推动全系统“无纸化”办公;市局系统和各区实现网上公文流转、协同办公与审批、环境信息报送及视频会议等技术应用,各县(市)要实现网上环境信息报送;市信息中心要完成环境数据中心建设,加强网络维护,确保网络安全、稳定运行。
⑵建设重点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
充分利用新技术、新手段,提高环境执法效能。在市区主要建城区设立监控点位,并在重点污染源安装在线监控设施,建立了排污监控网络和无线通讯网络,提高了快速反应能力和现场监督执法效率。
⑶提高环保执法能力
为全面履行环境监察职责,加强环保宣传力度,提高排污单位环保意识,通过“早查”、“夜查”、“不定期抽查”等方式,加大检查频次,防止偷排漏排的发生。同时实行“包片管户”制度,将责任落实到人,强化日常监管职责。严格排污申报程序。加强排污单位的污染物排放申报管理,提前掌握各单位、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更好地制定相应工作计划,及时预防污染事故发生。
⑷建设应急监测体系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污染事故亦频繁发生,应急监测就尤为重要。市环境监测站将配备多功能应急监测车,包括水、气、声、辐射应急监测仪器,可以在事故发生现场测出相关数据,为抢救提供一手资料。
⑸提升环境信息网络化水平
环境信息网络与计算机系统建设是环境信息化建设工作的基础,“十一五”期间,要继续加大环境信息网络平台和环境信息计算机系统基础能力建设。集中力量建设三个环境信息基础网络系统,即环境“数据传输网”、“内部网”和“外部网”,建成“三网并用”的环境信息网络平台,进一步加大环境信息网络系统计算机软、硬件设备的投入,继续完成哈尔滨市环境保护城域网络系统能力建设任务。
2、提高环境基础与科技支撑能力,重视新型环境问题预防
做好各区“十一五”环保规划编制工作,结合规划做好自身能力建设项目的编制。建立健全国家以及地方环境标准查询、检索系统。力争20家企业通过环境管理体系及环境标志产品认证。环保产业办和园区办要大力扶持天业、工大环保、城林等10个龙头企业,建设布袋除尘、环保生物、节能环保建材和寒地污水治理产业化基地,抓好国家级环保产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落实节能锅炉、噪声治理、废旧轮胎利用等5个产业化项目,启动松北环保循环经济示范园区建设;各区、县(市)要积极扶持一批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和洁净煤生产企业;完成行业协会民间化工作。
四、主要措施
一强化目标管理
宣传和落实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制定我市加强环保工作的《决定》,明确“十一五”环境保护目标和重点任务,筹备召开高规格的全市环境保护大会。完成“十一五”环境保护规划及有关专项规划的报批工作,落实重点环保工程的资金、项目,并组织实施。
将“十一五”规划和20xx年环保工作纳入目标管理,把环保法律法规执行情况、污染排放强度、环境质量和群众满意度等环保指标纳入领导干部政绩考核内容。
全面推进环保模范城区和生态示范区(县、市)、环境优美乡镇、生态文明村创建工作,各区、县(市)要进一步完善创建规划和实施方案,细化分解创建目标,完善目标考核体系,加大协调力度,全面掌握进展情况,抓好监督落实。
完善环境保护综合决策机制,实行统筹规划,根据资源禀赋、环境容量、生态状况、人口数量和产业政策,明确不同区域的功能定位和发展方向,实行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禁止开发。
坚持和完善环保部门统一监督管理、有关部门分工负责的环境管理体制,建立噪声、扬尘、生态建设等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加强部门间协调。
二加大环境管理力度
实施污染物总量控制制度,将总量控制指标逐级分解到各级人民政府并落实到排污单位,加强排污许可证发放后的动态管理,对持证企业的排污情况进行跟踪检查、定期考核、公开通报、年度审核,对超过总量指标排污的限期改正,禁止无证或超总量排污。
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对环境污染严重、产品质量低下、能耗物耗高、污染物排放不能达标的项目一律不予审批。对未批先建违法项目,要停止建设并依法处罚,在违法企业整改合格前,不审批该企业新扩改项目。加强评估机构建设和评价队伍管理,强化环评文件技术审查。
强化现场执法,提高现场监管的频次。建立案件移交移送制度和部门执法联动机制,对环境违法案件挂牌督办,坚决打击严重影响人民群众健康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违法行为。继续与有关开展环保专项行动,集中整治群众反映强烈、严重影响社会稳定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问题,对列入挂牌督办的环境问题逐一跟踪解决,提高信访一次办结率。
三提高环境监管能力
加强环境立法和调研,完成《哈尔滨市防治机动车排气污染监督管理办法》、《哈尔滨市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办法》的立法调研工作,完善地方环境法规、政策体系。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开展执法责任制互检,加强对环境执法活动的行政监察和法律监督。
建立环境应急、污染源监控、“12369”为一体的环境监察应急指挥中心,加大环境监察覆盖面和管理力度,提高环境监察标准化建设水平,到20xx年全市环境监察队伍全部达到标准化建设二级标准;全面落实环保部门、企业、群众三元环境监管机制和企业环保诚信“三色”监管制度,综合运用各方面手段,力求使问题从根本上得到解决。
强化排污费征收,以统一采集和核定重点工业污染源排污数据为重点,做好排污申报工作,加强对工艺废气、噪声、粉尘、危险废物等污染物排放的核定工作。进一步规范排污收费申报、核定、计算、公示、征收等程序,开展排污费稽查工作。
加快环境监测标准化建设步伐,提高突发性污染事故应急监测能力。继续开展四方台、朱顺屯应急监测断面的水质、冰块、底泥、水生生物的监测,开展污染事故应急监测演练,启动磨盘山水库水质、垃圾场渗滤液监测工作,积极争创国家先进监测站。
建立环境管理信息化保障机制,整合信息化平台,开发应用环境质量和污染源数据中心和地理信息系统,推进环质量和重点污染源在线监测工作,完成文昌、太平污水处理厂在线监控数据联网工作,到20xx年,在重点污染源安装污水自动监测仪100套,大气监测仪20套。
提高环境规划、科研、产业、投入等能力。加快区域、行业污染防治和环境质量全面达标规划、循环经济规划等环保专项规划编制。完成含硝基苯活性炭治理、沿江饮用水井污染等重点课题的科研和转化应用步伐。加大哈尔滨国家环保科技产业园区招商引资力度,提高环保产业的竞争力。帮助企业做好环保项目的融资,积极争取世行、亚行等国际金融组织和中央、省环保专项资金对我市环保项目赠款、补助和贴息。
四大力开展环境宣传教育
加强全民环境教育,到20xx年全市各类从业人员和农民环境教育普及率达到90,中小学开设环境教育课程面达到100。
深入开展绿色单位创建工作,到20xx年参建单位数量达到20xx家,命名绿色单位数量达到1000家。
发挥环境教育基地和社区环保宣传监督站作用,继续抓好环境教育主题活动和舆论宣传工作,大力营造环境保护的社会氛围,到20xx年全市环境教育基地总数达到50家,环保志愿者队伍达到5万人,社区环保宣传监督站达到500个。
五加强班子队伍建设
深入学习调研,加强班子建设,努力提高执政水平。学习贯彻公务员法,继续做好全系统干部职工政治和业务培训工作,抓好环保队伍建设。巩固先进性教育成果,继续加强思想教育工作,发挥党员队伍的先锋模范作用和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抓好先进性教育长效机制的落实,增强环保队伍凝聚力。深入开展政风行风评议工作,巩固、提高系统行风建设水平。抓好系统文明建设。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全面贯彻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落实《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从源头上防止腐败。
六加强“规划”组织保障
⑴建立全新的环境保护和建设协调推进机制。各级政府部门对辖区内环境质量负责,将环境保护和环境建设放在政府工作的突出位置,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
⑵明确部门职责。各项任务和计划分别明确责任部门负责牵头、落实、资金、跟踪、评估、考核。
⑶明确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各项目责任单位组织实施具体项目,并对项目的实施效果负责。各项目单位的主管领导作为项目负责人。


《市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规划》来源于网,欢迎阅读市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规划。


FwR816.cOM编辑分享

关于做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规划


《关于做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规划》是一篇好的范文,觉得有用就收藏了,重新编辑了一下发到小编。

关于做好保护工作的规划

一、增强环境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近年来,由于耕地质量退化、农业环境污染、生态功能递减等不利因素影响,现代农业发展面临生态系统退化与农产品供给要求提升的双重压力。农业投入品过量使用成为农业生态系统破坏的主要原因,农业源与工业源污染迭加成为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最大隐患,农业生态资源率低成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障碍。供销社是为“三农”服务的合作经济组织,扎根农村,与“三农”息息相关,必须抓好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增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重点工作任务

(一)加强畜禽养殖粪污资源化利用。养殖企业发展生态化畜禽养殖产业,加强畜禽养殖废弃物利用与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严格规范兽药、饲料添加剂的生产和使用,促进源头减量。推行标准化规模养殖,配套建设粪便污水贮存、处理、利用设施,改进设施养殖工艺,完善技术装备条件。

(二)加强综合利用。拓宽农作物秸秆开发利用途径,以秸秆肥料化、饲料化、能源化、基料化等主要利用方式,宣传引导农民和多部门协作推进秸秆综合利用。培育发展秸秆收储运等农村社会化服务组织,建立较为完善的秸秆还田、收集、储存、运输等社会化服务体系,基本形成布局合理、多元利用、可持续运行的综合利用格局。

(三)推行化肥减量使用。推广高产、高效、环保施肥技术,全面实施测土配方施肥;推广化肥机械深施、种肥同播、水肥一体化等技术,提高肥料利用率,推进施肥方式转变;推广使用缓释肥料、水溶性肥料、生物肥料等新型肥料;鼓励农民积造农家肥,施用商品有机肥,推广秸秆粉碎还田、腐熟还田、过腹还田等技术,推广种植绿肥,优化用肥结构,推进有机肥资源利用。

(四)推行农药减量使用。按照绿色防控、统防统治的工作要求,落实“控、替、精、统”技术路线,依托新型经营主体和专业化服务组织,开展农作物病虫害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融合示范,集成推广农药减量增效综合技术模式,加快绿色防控技术推广应用。推广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及新型高效植保机械,指导农民科学用药,精准施药,提高农药利用率。

(五)积极推进农膜利用。建立健全废弃农膜回收储运和综合利用网络,宣传引导农民和农业生产组织树立环保意识,全面推广使用0.01mm以上加厚地膜,加快可降解地膜、地膜残留捡拾。严厉打击违法生产和销售不合格农膜行为,强化农膜回收利用管理。

(六)做好老旧汽车报废回收拆解和更新、再生资源回收及旧货流通等特殊流通行业的监督管理,防止环境污染。

(七)加强烟花爆竹运输储存燃放的安全管理,确保烟花爆竹销售网点资质健全、布局合理、安全可靠,保障公共安全和减少环境污染。

三、工作要求

一是系统上下高度重视。各县区要始终把优化生态环境工作摆上重要位置,提上重要议事日程。要成立一把手挂帅的领导小组,设立专门办公室,制定常效机制,经常抓,经常问效。

二是狠抓管理,严格责任。坚持从自身做起,对影响生态环境的生产项目或产业单位严格把关。在供销社系统项目申报上,凡是国家明令禁止的污染项目,无论效益好坏,扎紧口袋坚决取缔不报。凡系统内申报新成立企业,只要与全市环境规划不协调,无论市场前景如何,一律劝阻不办,对已经成立的该类企业,不迁就,不吝惜,坚决收回,尽力维护和优化生态环境。

三是开展生态环境保护宣传教育。以今年的“6.5”世界环境日为契机,通过发放宣传单,设立宣传栏,宣传人与环境相互依存、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和谐共生的重要意义,促进广大干部群众环境意识提高。



林业生态建设实施意见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林业生态建设实施意见的文章,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各县(市、区)党委和人民政府,市委各部委,市直机关各单位,各人民团体:
为深入贯彻十八大精神,着力提升我市生态文明建设水平,加快推进创建国家森林城市进程,根据《******市林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和《XX林业生态省建设提升工程规划(2013-20xx年

)》要求,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为总目标,紧紧围绕生态和民生两条主线,着力构建“一区两带三网多点”的林业生态网络格局,促进绿色、循环、低碳经济发展,全面提升林业服务经济转型水平,为打造生态、宜居、美丽******提供生态基础。
二、建设任务
1.森林资源培育160700亩。其中人工造林107900亩,飞播造林30000亩,森林抚育22800亩。人工造林按工程分:山区营造林工程92000亩,生态廊道网络建设工程15000亩,农田林网工程17000亩,社区绿化美化工程932亩,用材林及工业原料林8000亩,经济林4000亩。
2.林业育苗10000亩。其中普通育苗7000亩,花卉苗木 2000亩,设施育苗1000亩。
三、重点工程
1.绿化基地工程。建设以全民参与生态建设为主要内容的绿化基地12个,总面积14500亩。其中市南太行生态景观带建设工程10000亩;县(市)绿化基地6个,每个面积不少于500亩;区属绿化基地5个,每个面积不少于300亩。
2.道路绿化工程。绿化面积3600亩。一是完成人民路、林邓线、新洛路等重点道路的高标准绿化,绿化长度80公里;二是按照省政府3年完成高速公路绿化提升工程要求,确定******四条高速公路2013年绿化任务。
3.城市绿化工程。******市中心城区加快推进西部万亩森林生态园建设;启动建设******、******三个城郊森林公园。县级城区主要建设******公园、******森林公园、******公园、******公园、******公园等10个公共园林项目。
4.社区绿化美化工程。完成新型农村社区绿化美化14个,其中:******各一个;******各两个;******各3个。社区全部按照园林式绿化要求设计施工,绿化面积932亩。
5.花卉苗木工程。在******建设苗木花卉基地6处,面积5000亩。以生产高档绿化苗木和花卉为主,为全市林业生态建设提供保障。
四、保障措施
1.强化领导,明确责任。各级各有关部门要深刻认识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美丽******的重大意义,要把林业生态建设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加强组织领导,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将建设任务分解落实到责任单位。形成四级书记抓生态,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做到认识到位、责任到位、政策到位、工作到位。
2.部门联动,形成合力。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指挥部要整合资源,统筹安排,各相关部门要树立全局意识,按照职责分工,制定出绿化目标和工作措施,共同推进林业生态建设。发展改革部门要将生态建设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突出林业在生态建设中的重要基础地位;财政部门要保障对林业生态建设的投入;林业部门要做好业务指导、督促检查和技术服务;交通运输、水利河务、旅游、住房建设等部门要分别做好公路、河渠、堤防、风景区、城市建成区和新型农村社区的绿化工作。形成全民动手、全社会参与生态建设的格局。
3.政府主导,政策扶持。实施林业重点工程建设以奖代补政策,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从2013年开始,高速公路两侧30米内绿化每亩每年奖补1000元(市级财政600元,县级财政400元),连奖三年;林邓线两侧及南太行生态景观带山脚线以南范围的绿化,每亩每年奖补1000元,连奖三年。鼓励林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每年奖励一个规模达到2000亩或产值达到1000万元的林业科技示范园。积极探索和建立多种形式的投入机制,开展林权抵押贷款、林业专业合作社贷款、林农小额免评估贷款等金融服务业务,支持引导林农及各类经济实体扩大造林、营林规模,实现林业产业化经营,限度吸引社会资金投入林业。
4.加强督导,严格奖惩。建立完善体现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的督导体系、考核体系和奖惩机制,严格按照督导办法和考核标准对各县市区生态建设目标进行督导与考核,并按照《关于建立创建国家森林城市考核奖惩机制的意见》兑现奖惩。大力开展绿化模范城市、绿化模范县、绿化模范单位,以及省、市级绿化模范乡(镇)、绿化模范单位创建活动,为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奠定坚实基础。

附件:1.******市******生态景观带建设实施方案;
2.******市******线两侧绿化实施方案;

市环境保护局学习培训计划


市环境保护局学习培训计划


根据市委开展以“提升能力、提升标准、提升效率”为主题的“三提升”活动的总体部署和安排,进一步巩固和扩大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成果,继续深入推进干部作风建设活动,推动我市环境保护工作科学发展,积极深入推进环保队伍建设,根据我局“三提升”活动实施方案中建设学习型机关的安排部署,制定本计划。
一、总体目标
建设学习型党组织总体目标是:按照《关于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意见》(中办发44号)文件精神,贯彻落实《-20xx年全市党员教育培训工作规划》(张办发27号)、《关于-20xx年大规模培训干部工作的实施意见》(张组字1号)文件要求,深入开展学习型党组织、学习型班子创建活动,围绕全市“4+3”产业发展定位,紧紧围绕环境保护中心工作,特别是重点围绕改善我市环境和完成“十一五”主要污染物减排目标,推动我市环保工作在科学发展、实现历史性转变方面做到思想上有飞跃、能力上有提升、机制上有创新、工作上有实效,使“三提升”活动取得成功。以提升环保队伍能力、标准、效率为核心,重点开展学习培训工作,全面增强环保系统党员干部贯彻科学发展观的能力、把握全局的能力和依法行政的能力。
二、学习内容、时间安排
深入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意见》(中办发44号),深入开展学习型组织、学习型机关、学习型班子创建活动。一是明确学习内容。制定和落实学习培训计划,组织党员干部认真学习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和全国“两会”精神、十七届中央纪委第四次全体会议精神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学习省委七届五次全会、市委九届七次全会精神和省市经济工作会议和“三提升”活动动员大会精神,学习全国、全省环境保护工作会议精神。二是丰富学习形式。邀请知名专家教授,就环境保护的形势和前沿知识进行专题讲座,组织党员干部到国内外先进地区考察学习,开阔视野,增长见识、借鉴经验,通过个人自学、集中培训、专题辅导、集体研讨、网络交流等形式,创新学习载体,增强学习培训的效果。三是严格学习纪律。机关各科室、局属各单位都要建立学习考勤、补课制度,切实作到“两保证、一带头”:保证学习时间,局党组集中学习不少于一周,党员集中学习时间不少于10天;保证学习质量,学习笔记不少于2万字,撰写心得体会不少于2篇,按照局政治理论学习考评实施方案,对学习培训人员进行考试考核,组织局中层以上领导、局属事业单位和分局党政正职进行一次学习交流;党员领导干部要带头,既要以普通党员身份主动参加所在党支部组织的集中学习,又要积极参加中心组的专题学习,当好学习表率。
全局各科室、各分局、局属各单位以支部、党小组为单位,组织全体党员干部深入学习全市开展“三提升”活动《实施方案》、许宁书记在全市动员大会上的讲话和市委九届七次全会暨全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郑雪碧市长在市政府第二次全体会议动员部署“三提升”活动动员大会上的讲话、常增月书记在市第九届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上的工作报告,开展以《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为主要内容的学习培训。
2、开展环保系统业务大比武和经验交流活动。组织各县区环保部门开展环保业务知识竞赛,重点进行环境监察、项目审批、环境监测三项主要业务竞赛,提高环保人员业务素质和工作热情。
3、开展环保系统业务学习、岗位大练兵活动。由局办公室、党委办公室、法规宣传科、信息中心牵头,开展以业务技能培训、岗位大练兵活动,由局领导、各业务科室负责人、业务标兵进行辅导授课,为实现全市环保系统工作管理上等级、上水平,推动全市环保工作迈上新台阶,实现环保工作科学化、规范化管理,打下良好基础。
4、开展以环保执法有关法律、法规文件的学习培训。由局法规宣教科、科技科牵头负责,全年开展以环保执法有关法律、法规文件的学习培训,提高环保执法能力和水平,为全市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5、开展以提高行政审批能力为主要内容的业务学习。年内在全系统开展以提高行政审批能力为主要内容的业务学习,进一步提高全系统行政审批制度化、规范化建设。
6、开展专题培训与多媒体教学。在全系统,结合年度工作进展情况,组织9期由机关科以上干部、各分局领导班子成员和业务骨干参加的集中业务培训,每位局领导都要亲自授课,并就重点学习内容进行当场提问和打分。同时,充分利用网络、多媒体等现代科技手段进行集中学习,有效提高大家学习的积极性、自觉性。
7、学习与考试相结合,以考促学。在“三提升”学习过程中,按照局“三提升”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考评细则,在每一个学习阶段完成后,由局统一组织对全体人员进行理论知识考试,对考试成绩不及格的,安排一名局领导负责集中辅导,并进行补考,对再次考试不合格,调离原工作岗位。
三、督导检查
1、始终把提高思想认识

市环境保护局学习培训计划第2页

放在首位。各分局、局属各单位要根据学习型组织建设和开展“三提升”活动的目标任务,增强学习意识,增强全系统党员干部对建设学习型机关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2、加大监督指导检查力度,确保学习计划落到实处,局人事科、办公室、党委办、监察室、法规宣传科、信息中心、《环保在线》栏目等相关科室和单位负责人要积极发挥职能作用,加强对学习培训活动开展情况的检查、督促和指导,确保学习计划任务落到实处。

市环境保护局工作重点


市环境保护局工作重点

文章标题:市环境保护局20xx年工作重点

20xx年是深入贯彻市十二次党代会精神的第一年,是我市全面达小康的决战年,今年全市城市建设工作主要是围绕全面达小康的目标和加快跨江发展、加快五大中心建设的要求,抓好重点项目的推进。今天(2月5日)下午,我市召开“全市20xx年城市建设工作动员大会”,会上明确了今年全市城建工作队重点和目标,其中包括建设具有全局性和战略性的十大重点工程。

十大重点工程包括:过江通道建设工程、滨江大道建设工程、轨道交通建设工程、高速公路建设工程、城市快速道路建设工程、大校场机场迁建工程、新区建设和新农村建设工程、秦淮河环境综合整治二期工程、中山陵园风景区保护与建设工程以及东部城市绿色中心建设工程。

过江通道建设工程:续建纬七路过江隧道;力争年底前开工建设长江四桥跨江大桥主桥。

滨江大道建设工程:江北基本完成过江隧道连接线——长江三桥段长约10公里的建设任务;江南基本完成下关大桥——定淮门大街段、北河口水厂至绿博园段和上元门水厂——燕子矶段长约12.8公里的建设任务。

轨道交通建设工程:续建地铁二号线一期和一号线南延工程,开工建设地铁二号线东延仙林段;开工建设铁路南站,建设宁合城际铁路。

高速公路建设工程:续建完成宁常高速公路、续建宁杭(二期)、绕越高速东南段,开工建设宁通高速公路。

城市快速道路建设工程:续建完成快速内环东线二期;开工建设纬三路快速化改造、纬七路东进和纬七路西延工程。

大校场机场迁建工程:建设六合机场,基本完成场道、道路、营房等工程及外部配套基础设施建设。

新区建设和新农村建设工程:按照“规划到位、整治到位”的总体要求,继续推进“一城三区”建设,河西新城区以中央商务区建设和南部地区启动建设为重点,仙林新市区以商务区项目和市政设施配套为重点,东山新市区以道路设施建设和公建配套为重点,江北新市区以过江通道连接线、区域性道路城市化及道路沿线环境综合整治为重点开展摹设。继续推进“三城九镇”基础设施建设,完成67.1公里村镇道路等建设任务,完成160个村庄环境综合整治任务。


《市环境保护局20xx年工作重点》来源于网,欢迎阅读市环境保护局20xx年工作重点。


市环境保护局工作总结和工作思路


市环境保护局工作总结和工作思路


20xx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市环保局领导班子以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和“干部作风建设年”活动为契机,紧紧围绕年度工作重点,求真务实,攻坚破难,整体推进,全面完成了年初确定的工作目标,各项工作均取得了明显成效。20xx年,我局被评为河北省环保系统先进单位,××*市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市安全生产监管和安全生产目标管理先进单位,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先进单位,城市环境综合定量考核继续在全省11个设区市中名列第一,获得自20xx年以来的三连冠殊荣。
一、年度主要环保工作目标完成情况
——环境质量进一步提高,城市环境面貌持续改善。20xx年,城市空气环境质量达到二级标准以上天数为353天(连续七年保持在350天以上),比上年度增加1天,空气综合污染指数比上年下降4% ,城市空气环境质量为全省各城市中最优,四个县城(镇)空气环境质量继续得到改善。主要饮用水源洋河水库、石河水库和桃林口水库全年水质稳定达到国家ⅱ类标准,达标率100%。近岸海域水环境质量达到环境功能分区要求。洋河、戴河、石河、饮马河和人造河水质较上年度有所好转。声环境继续保持良好水平。根据20xx年10月市统计局城调队万户居民抽样调查结果显示,约九成市民对近两年我市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给予了肯定评价。
——治污减排力度不断加大,污染物排放总量得到有效控制。20xx年,化学需氧量减排500吨,比上年度削减2.5%;二氧化硫减排3269吨,比上年度削减5.5%,完成了省政府确定的年度污染减排任务。
——“71030”工程督导力度得到强化,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有序推进。四个城市污水处理厂运行正常,处理能力达到30万吨/日,处理率达到85%以上。昌黎污水处理厂于20xx年初建成投产,青龙、抚宁和山海关污水处理厂已经建成开始试运行,卢龙污水处理厂主体工程已经完工。第一垃圾焚烧发电厂已建成投入使用,第二垃圾焚烧发电厂正在建设之中。
——全面推进生态市建设,生态环境建设取得新突破。加大督导力度,所有县(区)的生态县(区)建设规划都已编制完成,并通过了县(区)人大的审议。青龙镇通过了国家级环境优美城镇验收,全市有5个镇(海港镇、北港镇、戴河镇、肖营子镇和祖山镇)通过了省级环境优美城镇验收。
二、主要工作措施和成效
(一)狠抓污染减排,努力完成减排年度目标任务
污染减排工作是“十一五”环保工作的重中之重。为确保完成减排任务,我局在对全市现有污染源构成和新增污染物排放量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科学制定减排计划,明确了结构减排、工程减排、管理减排的具体措施。一是构建了污染减排责任体系。继续将7个县区、10个乡镇、30个企业作为污染减排管理重点,与市政府签订了减排目标责任书。制定了全市环境保护目标考核办法,强化了对各县区环保工作特别是污染减排的目标考核。二是强力实施污染减排“71030”工程,污染减排取得明显进展。牢牢抓住“71030”污染减排工程重点,督导减排目标责任书的落实。山海关区、抚宁县、青龙县三个污水处理厂全面建成试运行;骊骅淀粉厂自备电厂脱硫工程正式投入运行,通过环保验收;××*发电有限责任公司1#、2#机组脱硫工程提前一个月投产运行。三是加快污染源在线监控系统工程建设。全市安装在线监控设施企业达到38 家,共45台(套),并实施了在线监控第三方运营管理,各县、区均建设了远程监控平台,实现了重点污染源省、市、县(区)的联网,初步建立了污染减排监控系统。四是加大减排督导指导工作力度。加强污染减排督查、核算核查和业务指导工作。市局减排办定期编印简报,及时通报减排工作进展。加大了减排工作的督办力度,有力地推进了减排工程和项目的落实。
(二)强化污染防治工作,不懈改善城乡环境质量
——多措并举,努力改善城市空气环境质量。加强煤尘治理,督促港务集团公司继续建设堆场防尘网,进行湿式除尘系统改造。秦港六公司湿式除尘项目总投资212万元,秦港七公司湿式除尘项目总投资720万元,也已将开工建设;秦港九公司南侧1000米防风网工程总投资5000万元,目前正在进行设计招标,设计工作完成后将招标建设。继续推进锅炉治理(取缔)工作。海港区、山海关区、北戴河区三个城市区取缔1吨以下燃煤锅炉110台,治理1吨以上锅炉22台,完成了年初确定的治理任务。
——突出重点,全面改善河流水环境质量。今年以来,不断加大对“七河”治理工程的督导力度,重点推进卢龙县西洋河甘薯加工废水深度曝气处理试点工程及饮马河、贾河深度曝气处理工程的实施。成立了由马誉峰副市长亲自挂帅的“七河”治理工程指挥部,确保了各项工程按计划进行。继续实施选矿废水零排放工程,青龙县所有选矿企业均实现废水零排放。到年底,《××*市“七

市环境保护局工作总结和工作思路第2页

河”污染综合整治方案》三年规划的43个综合治理项目中,已经全面完成和正在建设中的项目达37项,占项目总数的86%,预计到20xx年底所有项目全部完工。通过“七河”治理工程的实施,洋河、饮马河、贾河等水质有了较明显改善。
----继续实施限期治理,促进企业稳定达标。连续第四年由市政府下达污染企业限期治理计划,今年将××*人民医院、奥格玻璃有限公司等21家企业列入限期治理计划。各县区高度重视限期治理工作,强化督导检查,促使企业加大投入,积极治理环境污染。到年底,除××*妇幼医院因扩建未完成治理任务外,其余20家企业均按期完成限期治理任务,实现了污染物稳定达标排放。
——强化辐射环境管理,加大辐射环评和许可证审批力度。开展全市放射源检查和调查,摸清了放射源、射线装置的数量和管理现状,并完成全市90枚废源的收储工作。共审批和初审辐射建设项目113个﹙电磁辐射项目13个;电离辐射项目100个﹚,完成委托办理辐射安全许可证96家,协助省厅办理许可证15家。全年没有发生辐射环境污染和丢失放射源事故,确保了全市辐射环境安全。
(三)强化建设项目环境监管和服务,严把环保准入关
——积极推进规划环评。青龙县、山海关临港工业区、卢龙县区域规划环评编制工作已经结束。目前正在协调推进北戴河新区等三个省级产业聚集区规划环评工作。按照环保部要求,配合环保部、省环保厅开展环渤海地区重点产业战略环评。
——强化新建项目环境管理。严格环境准入门槛,坚决落实“十不批”,强力推进“三限批”,今年来否决了由于选址不合理、不符合产业政策、不符合准入条件的项目52个。开展了建设项目“三同时”检查工作,对环保部20xx年至20xx年审批的22个项目分两批进行了清理并逐一进行现场检查。此外,我局还对省环保厅下达的 10个限期验收项目进行了现场检查,并将检查情况及时上报省环保厅。
——认真做行政许可服务工作。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抓好全市重点建设项目工作的要求,特别是对中央扩大内需项目、基础设施项目、涉及部、省审批的重点项目,提前介入、主动服务、全程领办。20xx年度审批新、扩、改建设项目321个(其中报告书项目36个,报告表项目237个,登记表项目48个),组织验收市本级建设项目72个,组织和参加现场踏勘682人次,均在承诺时间内办结,建设项目环保“三同时”执行率达到100%。我局审批窗口在今年第二、三、四季度连续被政务服务中心评为优质服务窗口。
(四) 实施生态市建设规划,稳步推进生态市建设
为全面实施《××*生态市建设规划》,我局制定了《××*生态市20xx年工作要点》,继续开展生态环境保护“双十”工程,在10个村开展农村环保小康建设试点,10个镇开展省级环境优美城镇创建工作。目前全市10个生态村建设试点已编制完成生态村规划,有5个镇(海港镇、北港镇、戴河镇、肖营子镇和祖山镇)通过了省级环境优美城镇验收。继续开展绿色创建活动,全市共创建市绿色单位23家。20xx年,我局把新农村建设与农村环保小康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多方筹资30余万元,并向省环保厅争取到“农村污染治理”项目支持,认真开展卫生清洁工程,对试点村道路、环境、自来水等进行改造和建设,极大地改善了试点村的环境面貌,圆满完成了新农村建设的各项目标任务。扎实开展清洁生产审核工作,全市有23家企业通过清洁生产审核,完成了省环保厅下达的清洁生产审核工作任务。
(五)严格环境执法,切实维护群众合法环境权益
——深入开展环保专项行动。根据国家、省统一部署,我局联合市发改委、监察局、城管局、电力公司等部门开展了以保护饮用水源安全、遏制“两高一资”行业污染反弹为重点的“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环保专项行动”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全市共出动执法人员3273人次,检查企业2532家(次),立案9件,结案9件,确定市级挂牌督办案件6件。按照环保部办公厅《关于开展迎国庆“北京护城河”环境执法检查的通知》精神,我局于8月下旬至9月底,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迎国庆“北京护城河”环境执法检查专项活动,摸清了重点区域环境现状,确保了国庆六十周年期间的环境安全。此外,我局还组织相关县区,共出动环境执法人员200多人次,对全市280 座尾矿库进行了全面排查,全年完成治理尾矿库60余座任务。组织有关人员集中开展了对欠费企业的排污费催缴工作,全市共征收排污费1.76亿元,其中市本级征收排污费1.56亿元。
——扎实做好环境信访工作,及时妥善处理环境污染事故和环境污染纠纷。始终坚持把环境信访工作作为“关心民生,心系群众”的实事工程、窗口工程来抓。结合迎接国庆六十年工作的实际,我局深入开展了领导干部接访、约访(下访)和机关干部下访活动,每个班子成员至少解决两个重点案件,下大力解决问题,没有发生因环境信访案件解决不及时,或者因为不满意导致的各种问题。通过强化领导,强势宣传,明确责任,严格执法,有效打击各种环境违法行为,保证了环境信访工作高效开展。20xx年,全市各级环保部门共受理各类环境污染举报案件1200余件,受理我市两会提案和建议31件,均认真对待,仔细处理,限时办结,办结率和满意率均达到100%,行政执法案卷评查工作为市先进单位,得到了市领导的肯定。原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马誉峰同志在我局的承办件上批示:各部门都应像环保局这样抓信访工作。
——加强环境污染排查,圆满完成暑期环境保障工作。为了保障暑期环境安全,我局成立了暑期环境污染排查组,深入开展环境污染隐患排查工作。于7月17日至8月31日,共出动70余人次,对我市的重点区域及重点行业的污染情况进行集中排查,对发现的20多个环境隐患问题及时解决。完善环境应急工作预案,加强了环境应急管理,并适时组织了4个专业,9个科目的应急演练,提高了应对环境突发事件能力和水平。加强暑期值班工作,坚持落实双人值班岗位责任制,保证在20分钟内赶到现场,确保遇有重大环境污染问题能妥善处置,及时上报。市环境监测站和各涉海县(区)加大对近海海域、浴场水质监测濒次,共出动1200余人次坚持每天对海水浴场水质进行采样监测分析,并及时向省市报告水质情况,为确保暑期浴场水质安全提供第一手资料。在做好暑期环保工作的同时,我们还充分发挥暑期优势,围绕污水处理厂建设、生态市建设、县区环保监察监测能力建本文 设和重点项目建设等方面,尽最大努力积极主动地争取中央环保投资,共到位3900多万元,有效地保障了全市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
(六) 扎实做好环境宣传教育,提高全民环境素质
围绕中心工作,加强宣教队伍这个“主体”,狠抓环境宣教活动这个“载体”,充分依靠“媒体”,开展“三向”环境宣传教育,使其 “向城市社区、家庭延伸,向县域乡镇、村拓展,通过学校向下一代渗透”。开展了“环境宣传月”系列活动,共发放市民环保手册120xx册,环保布袋20xx个;与中国电信××*分公司合作,创建绿色家庭100家,取得较好的社会效果;举办了“××*市第四届环保书画摄影展”,展出优秀作品170幅,展示了我市人与自然相和谐的良好生态环境。
(七)创新环境管理方法,不断提高环境管理水平
今年以来,我们始终坚持用新的环保理念指导环保工作,创新环境管理方法。一是实施河流跨界断面水质目标责任考核制度。为进一步推进水环境质量改善,强化各县区政府的责任,市环保局与市财政局、市物价局、市水务局、市发改委等部门一起研究制定跨界断面水质目标考核办法,由市政府办公厅下发后实施。该办法实施后,极大的提高了当地县区政府污染治理的积极性,有效地促进了河流水质的改善。二是推行企业环境行为评价制度。为了对全市重点排污企业实施有效监管,今年我们制定了《××*市重点监控企业环境行为评价实施方案(试行)》,在全市重点排污企业中开展了企业环境行为评价活动。我们根据企业环境信息,对企业进行综合评价定级,以绿、蓝、黄、红、黑五色代表优劣等级,并将环境行为评价结果通报给发改、工商、金融、新闻媒体等部门,将其作为安排环保专项资金项目、清洁生产示范项目、循环经济试点项目以及申请上市或融资的依据。对于环境行为评价结果为红色和黑色的企业将实行限期治理,直至关闭。到年底,我局已经完成了对全市118家重点排污企业环境行为评价工作。
(八)认真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和“干部作风建设年”活动,促进环保工作全面开展
局党组高度重视“两个活动”,建立健全了开展两个活动的组织机构,制定了科学的实施方案,保证了两个活动卓有成效地开展。一是把科学发展观理论学习摆在首要位置,以对科学发展观理论内涵的理解,促进思想上的解放。一年来,班子成员撰写理论文章30余篇,写读书笔记250多篇。二是大力优化发展环境,下决心暂停、合并、下放、服务、转移部分环保审批项目,进一步解决环保审批环节过多、程序复杂、手续烦琐的突出问题,将环保审批项目由10项变为3项,以提高行政审批效能和办事效率,打造服务型机关。结合“干部作风建设年”活动,今年我局又开辟项目环评“绿色通道”,进一步简化办事流程,提高服务效率和服务质量,实现了服务原则、服务方式、服务项目、服务质量上的“四个提速”。三是在实行首问负责制、减少环保行政审批事项、限时办结环保审批项目、削减污染物排放总量、开展环保专项行动、取缔燃煤小锅炉、加强污染防治设施建设、扶持10个生态试点村、及时公开政务信息、畅通环保信访渠道等10个方面向社会公开作出承诺,并明确了目标、要求、完成时限、负责领导、责任科室及监督科室,同时公布了举报电话。组织重点企业、社会各界群众和全局干部职工对我局开展科学发展观活动进行了民主评议,满意度达到了100%,活动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效果。
(九)加强队伍建设,塑造环保良好社会形象
——大力加强领导班子自身建设。注重抓班子团结。在实际工作中,局党组始终坚持“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十六字”方针。定期召开班子会,及时召开民主生活会,交流思想。坚持全局重大活动、重大事情集体决策,广泛听取班子成员的意见,杜绝一言堂。如:在机关公务员任职、事业单位人员聘用、大额资金支出和处理各种污染案件等问题上,始终严格按照有关程序进行“阳光操作”,及时召开专题会议研究,体现班子的集体意志,进一步增强班子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创造力,确保了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注重抓廉政建设。在廉政建设方面,我们注重在抓落实、抓制度建设上下功夫,严防了职务和商业贿赂犯罪的发生,使我局的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杜绝了以权谋私等腐败现象的发生,在群众中树立了良好的廉洁从政的形象。
——扎实抓好机关管理与精神文明建设。严肃各项规章制度,全面开展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工作,强化机关效能建设,全局服务意识和工作效率明显提高。与市电视台筹划实施了4次“面对面”节目,共五个专题,解答群众问题60多个,受到群众好评。积极参加市直工委组织的“喜迎国庆六十周年歌咏比赛”,获得二等奖。精神文明建设取得突出成绩,被评为全市文明建设标兵单位。行风建设民主评议取得明显成效。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被评为全市目标管理先进单位。
尽管我局各项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也存在与新形势不完全适应、不完全符合的情况,主要体现在城乡环境质量还有待进一步改善;服务群众、服务企业、服务基层的“三服务”工作有待进一步深化;对县、区环保部门的业务指导有待进一步加强;环保监察、监测、宣教等机构建设与国家标准要求还有较大差距。
三、20xx年工作思路
20xx年环保工作指导思想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落实市政府年度工作部署为抓手,着力提高全市环保工作水平;以改善全市生态环境质量为出发点,助推旅游立市产业发展;以完成“十一五”减排任务为根本,继续推进“71030”、“七河”治理系列工程落实。扎实落实“三个五”重点工作内容。
一是继续推进五大工程,确保年度工作落实
1、以完成“十一五”减排目标为出发点,继续推进“71030”工程,加强对各县区和重点企业的督导检查力度,全力推进减排重点工程的实施,做好“十一五”减排台账、核算表的编制,完善减排档案,通过环保部和省厅的核查核算,确保“十一五”减排目标任务的完成。
2、以改善河流流域水质为根本,强力推进“七河”治理工程。鉴于今年“七河”治理的实际情况,要加强对“七河”治理方案中涉及项目的督导检查,确保20xx年底前使“七河”治理见到明显效果。
3、以着力改善局部环境质量为重点,开展重点工业区污染防治工程。针对昌黎、卢龙交界小石渣企业较多,从而污染局部环境造成周边群众不满的实际,对昌黎、卢龙等及石门寨工业区等地集中开展(小石渣厂、灰窑厂)重点工业区污染防治,确保局部区域环境质量明显改善。
4、以旅游立市战略产业发展为大局,全力推进空气环境质量保障工程。一是要扎实推进燃煤锅炉取缔工作,加大工作力度,确保城市区燃煤锅炉的取缔工作取得实质性。二是继续推进港口煤尘治理工作,督促××*港按照煤尘治理规划的进度,完成防尘网和湿式除尘系统的建设。三是继续推进油改气转换工程。强制玻璃行业等工业企业使用天然气替代煤焦油和煤作为燃料,解决炉窑冒黑烟问题,努力改善海港区环境空气质量,使环境空气质量稳定维持在优良水平。
5、以农村环境保护取得实效为目的,大力开展农村环保小康工程。落实全省“百乡千村”环境综合整治三年行动计划,开展农村环境保护规划和环境专项整治。落实“以奖促治”和“以奖代补”的政策措施,推动建设一批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垃圾收运处理、畜禽养殖场(点)达标治理和生态创建等方面的优质示范工程。
二是抓好五个创建工作,确保取得实质进展
1、抓好国家级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创建工作。按照生态市建设要求,结合我市创模已取得的成绩,对各项创模指标进行分析,有针对性地开展创模工作,力争实现创建国家级环保模范城市目标。
2、继续抓好生态县(区)创建工作。在完成生态县区建设规划编制的基础上,明确重点内容,提出具体目标,使生态县区建设迈出实质性步伐。
3、着力抓好省级优美城镇创建工作。注重总结以往经验,加大工作力度,力争在全市有10个镇创建省级优美城镇,确保完成省下达的创建任务。
4、扎实推进生态村创造建工作。在今年10生态村试点单位的基础上,重新确立20xx年生态村建设规划和目标,力争在全市有10个村达到生态村建设要求。
5、继续抓好“五绿”创建工作。广泛宣传,积极引导,在学校、机关、酒店、社区、医院等单位,积极开展绿色单位的推荐验收工作,力争使“五绿”创建再上新水平。
三是建立实施五个机制,破解制约工作的瓶颈
为卓有成效地开展工作,结合近年来工作实际,从创新环境管理手段破解难题出发,拟推行实施以下五个机制。
1、河流断面生态补偿机制。巩固实施《××*市主要水系试行跨界断面水质实施与财政挂钩的生态补偿考核办法》,并延伸至乡镇,对县域河流实施跨界断面水质考核,作为年底对乡镇领导班子政绩考核的一项内容,以提高乡镇党委政府对本辖区域内河流水质保护的重视程度,从而确保县域河流水质的根本改善。
2、企业环境行为评价机制。为提高企业对环境保护的认知程度,切实履行企业应负的社会责任,客观真实地反映企业环境保护工作水平,制定措施和办法,对全市重点污染源企业环境行为评价进行综合评价,向社会公布评价结果,作为企业评先、验照、办证、融资的条件之一,对评价结果差的企业进行停产治理。
3、重点污染源监控管理机制。为切实有效地防止企业偷排偷放行为,保证在线监控正常运行,加强对重点污染源企业的监督管理,制定完善适合我市在线监控工作的管理制度,采取政策积极引导和资金扶持鼓励的手段,并实行在线监控第三方运营管理,做到责、权、利相统一,以达到重点污染源在线监控工作便于管理、行之有效、真正管用的目的。
4、建设项目“三同时”动态管理机制。为加强对建设项目的日常环境监管,依据《建设项目环境管理条例》,制定出台有关规定,对每一个建设项目从立项、审批、建设、竣工直至投产运行、验收实施动态管理,根据不同阶段提出相应要求,既可以规避盲目投资,又能保证准入门槛,同时还强化了企业的守法观念。
5、绿色信贷机制。从服务于全市企业成长壮大和促进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出发,充分发挥环保部门在绿色信贷中的作用,协调工信、银监、监察、财政等部门,依据上级政策,结合我市实际,制定绿色信贷有关措施和办法,畅通绿色信贷渠道,尽最大可能地为相关企业提供高效便捷的服务。

市环境保护局20xx年工作总结和20xx年工作思路

欢迎阅读范文人网《市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规划》内容,我们还为您精心挑选了关于2024工作计划的优质专题,请访问:项目环境保护生态建设方案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