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工作计划 > 学委工作计划 > 导航 > 区文化委工作计划

学委工作计划

区文化委工作计划。

为了保证工作如期完成,提高工作效率,我们要为自己工作制定好计划。撰写工作计划的过程,也是梳理我们以往职业生涯的过程。你知道写工作计划要从哪些方面入手吗?小编特地为大家精心收集和整理了“区文化委工作计划”,希望对你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区文化委工作计划

一、壮大文化产业

一是着力项目推进。重点推动**国际文创园、**版权交易中心建设,完善**云环文化创意产业园项目方案以及**艺术街后期建设工作,加快推动**钢琴博物馆扩建、九龙沉香博物馆落户等项目,跟踪对接皇庭珠宝城、川美创谷校园、抗战生产洞遗址群等项目建设,尽快完成走马文化旅游度假区项目的土地调规及征地工作。二是做靓节会活动。积极筹划**创意设计大赛,策划并高质量开展20**年**新年艺术节,组织参加西部动漫节、**文博会等文化节会活动,不断提**区在中国西部的影响力和辐射力。三是培育引进专业机构。培育和引进艺术品拍卖公司,建立定期拍卖机制,聚集拍卖大师、领军人物和艺术家及其作品,提升影响、发现人才、集聚人气,打通原创艺术与市场的通道。四是大力发展新兴业态。发展文化创意设计、动漫、游戏和民营博物馆等新兴业态,促进文化与旅游、科技、金融行业的融合发展,培育引进龙头企业,集聚软件开发、影视制作、玩具制造、交易平台等配套企业,打造新兴产业基地。

二、繁荣文化事业

完成流动文化进村404场,确保民生实事考核任务顺利完成。以政府购买服务形式开展送演出进镇44场。继续打造“四季如歌·幸福文化活动进万家”等5个特色文化品牌,创新打造创客文化空间,引进B-BOX西南赛区比赛。制定《**区基层综合性文化中心建设实施方案》,启动全区基层综合性文化中心建设。配合九龙园区开展西城文体中心建设,跟踪市少儿图书馆落户的进展情况,指导督促白市驿川剧院建设。按照市文化委要求推动公共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等公共文化机构组建理事会试点。加强巴人博物馆、抗战兵器工业博物馆文物藏品征集工作,按照《文物藏品征集办法》要求积极征集文物藏品。

三、强化市场服务

依法全面公开行政审批信息,实行“阳光审批”,确保项目证照顺利办理,引导产业项目落地。继续推进星级场所评选制度、黑名单制度完善文化市场经营场所奖惩体系。完善举报受理、日常巡查、重大案件管理、应急管理等业务工作制度,规范执法。不断创新监管方式,力争在执法领域上实现新突破。

FWr816.Com拓展阅读

区工作计划


区工作计划

XX区20xx年工作计划
以农民新居工程和农村新型社区建设为总揽,统筹推进各方面工作。
一、加快农民新居工程和农村新型社区建设。一是进一步加大农民新居点位拆迁工作力度,确保铁佛、南桥新居工程全面开工建设;二是进一步创新机制,开拓思路,尝试吸引民间资金启动马家河和凉水井两个新型社区的建设。二、致力打造簇桥商务圈,不断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明确实施品牌发展战略,整合辖区土地资源、提高市场驾驭能力,打造特色街道经济的经济工作思路。一是围绕农民新居和新型社区建设所形成的新的商业口岸,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按照区“十一五规划”建立簇桥新经济生态发展区的规划,鼓励支持商贸业发展,提升专业化市场档次;依托西南物流建设,大力发展物流业;大力发展房地产业和餐饮娱乐业,努力培植新的税源;二是依托农民新居和农村新型社区建设,用好拆院并院的政策,整合土地资源,积极探索集体土地的有效使用途径,拓宽经济发展的空间。
三、大力发展农村新型集体经济,促进农民增收。一是做好龙井新居建成后的安置工作,积极探索新居股份制经营实体的运作模式;二是指导新居股份制经营实体管理经营好新居配套资产,确保入住新居村民的收益;三是支持龙井村加快易初莲花项目建设,不断壮大集体经济,促进农民增收。
四、加强城市建设和管理、提升城市形象。以农民新居和农村新型社区建设为契机,进一步完善辖区内的基础设施建设,同时进一步加大城市管理工作力度,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努力缩小城郊结合部和中心城区的差距。
五、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结合农民新居和农村新型社区建设,进一步加强村改居和社区建设工作力度;结合村、社区党组织换届,积极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不断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六、加快区重点项目建设用地拆迁进度。全力支持武侯科技园、西部鞋都和西南物流中心等区重点项目的建设,首力改造规范西部鞋都B区,形成工业支撑体系,依托项目建设推进辖区的城市化进程。
七、高度重视社会稳定工作,积极化解各类矛盾纠纷。统筹城乡经济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过程中,不可避免会面临许多矛盾和问题,这些矛盾和问题,有的是现实的,政策方面的,也有的是历史遗留的,要本着尊重历史、正视现实、实事求是、合情合理的原则,尽力把矛盾化解在基层,把问题解决在工作的推进中。

商务委工作计划


计划工作是指根据对组织外部环境与内部条件的分析,提出在未来一定时期内要达到的组织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方案途径。本文商务委工作计划由小编为您整理,仅供参考!


【篇一】

为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推进新型工业化,推动我县经济快速发展,2012年外资外经外贸工作将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县有关会议精神,以发展我县外贸龙头产业和新型环保产业为重点,努力完成好各项外资外经外贸工作指标及上级安排的各项工作任务,现制定如下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引,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县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持科学发展,扩大开放,积极履行外贸指导、协调、服务职能,进一步提高外资利用水平,转变外贸增长方式,优化对外贸易结构,努力提升外经贸工作质量,推动我县外经贸工作再创佳绩。

二、目标任务

20xx年,全县新批境外投资企业2家以上,实际利用外资3000万美元,增长20%(市里预下达增幅为18%);努力培植外贸出口新增长点,增加出口总量,自营进出口企业发展到8家以上(实绩出口企业),外贸出口总额突破2100万美元,增长20%(市里预下达增幅为18%);认真做好以外派劳务为主的外经工作,实现外派劳务400人以上;扎实做好中小企业国际市场开拓资金申报评审工作,力争完成80万元以上;争取河南省20xx年社会资本投资工业事业项目

奖励资金150万元;在巩固去年的成绩上,力争外经外贸各项工作再上新的台阶。

三、工作措施

1.突出重点。一是抓重点企业。今年明确将20xx年实际出口额在300万美元以上的天瑞发、畅鸿塑胶、瑞祥贸易(含双风明胶)3家企业确定为重点管理的企业。出口额在300万美元以上的企业由3家发展到4家(坚兴餐具)。对重点扶持的出口企业,要采取重点调度、重点跟踪、重点服务。二是抓重点出口产品。在巩固现有假发制品、塑胶包装、工业明胶等传统产品的基础上,积极发展西餐餐具、辣椒等产品出口。要支持重点企业出口,对企业出口进行奖励,以提高企业出口积极性。

2.优化结构。小辣椒等农产品是我县的优势特色产业,也是国家鼓励出口的农产品,因此今年在重点抓好我县优势特色产业的同时,也要抓好餐具、机电等产业的出口,提高我县产品出口的多样化。

3.强化服务。要及时了解企业出口情况,宣传国家、省、市外经贸工作动态和方针政策,加强与各企业的联系,掌握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指导帮助企业协调解决产品出口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用足用好国家政策,降低企业经营成本。帮助企业做好项目的申报,手续的跟踪,帮助企业拓展市场,组织参加各种展会,为企业的产品销售提供各种平台。

4、壮大出口队伍。指导企业办理对外贸易经营权备案,对已获权企业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服务,力争更多企业具

有自营出口权,壮大我县出口队伍,力寻外贸出口新的增长点。

5、加大外贸人才培训力度。参加省厅、海关、省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等部门关于讲授报关、报检、退税、核销等知识的讲座和各类业务培训。

20xx年通过具体的工作措施的实施,争取外经贸工作再攀新高,为商务工作的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篇二】

20xx年×月份重点做好了重点商品经营秩序进一步规范工作。按照标本兼治,重在治本的原则,在县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组织指导各有关部门深入持久地开展了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工作,加大了对肉类、酒类等商品的整治力度,效果显著。其中在猪肉质量方面,积极开展打击私屠滥宰和病死猪病害猪肉非法交易专项整治工作,进一步加强了生猪定点屠宰的管理。一是调整了稽查队伍,加大了生猪稽查执法力度。重点打击了屠宰病、死猪、生产注水肉的现象,共出动执法人员××人次,车辆××车次,查获私屠滥宰猪肉和病死猪肉××余公斤。督促指导定点屠宰场(站)加快了站点改造步伐。目前,县城定点屠宰率达到了100%,乡镇定点屠宰率达到了95%以上,保证了人民群众吃上“放心肉”。二是按照商务部、财政部对生猪进行无公害处理的要求。各加工点按照要求增加了设备,配齐了设施,严格了制度。酒类流通管理方面: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县酒类流通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召开了酒类流通工作会议,具体讨论安排了20xx年酒类流通工作部署。二是在全县开展酒类商品备案登记和实施酒类商品溯源制度。凡酒类经营者必须履行备案登记手续,为方便经销户,组织人员亲自上门为其备案登记。三是在做好酒类备案登记和酒类流通随附单培训发放的基础上,重点开展酒类市场的执法检查。对没有履行备案登记手续,未执行酒类流通随附单溯源制度的酒类经营者,依据《酒类流通

管理办法》规定进行严肃处理,严厉打击假冒伪劣产品。截至目前,共备案登记××家,发放酒类流通随附单××本,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

×月份工作计划:

1、继续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努力构筑农村现代流通体系。

大力推进连锁经营,不断加快标准化“农家店”建设。搞好项目验收,建立“农家店”长效运营,确保“农家店”长效运营和农民长期受益。

2、加快重点流通项目建设进度。

继续加强指导和服务,优先落实国家及省市出台的扶持政策,切实解决好企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重点指导督促县供销社“农资连锁配送中心”、宝福邻商场、上海华联新店、京九物资储运中心的“京九物流园”等项目的建设工作。

3、抓好生猪定点屠宰管理工作和酒类流通管理工作。

继续加强《生猪屠宰管理条例》及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要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纸等媒体工具采取多种方式加大政策宣传,让老百姓了解生猪定点屠宰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积极开展屠宰和检疫证章标志的清理整顿,建立和完善屠宰和检疫证章标志及台帐管理制度,加强猪肉销售环节的索证、索票管理及监督,加大稽查力度,严厉打击私屠滥宰及注水肉行为,对私屠滥宰行为实行重点巡查和盯防,依法取缔私屠滥宰窝点,没收私宰肉和屠宰工具,对查获的违法分子依法给予严厉处罚。确保人民群众吃上“放心肉”。酒类流通管理方面:一是进一步加大《酒类流通管理条例》的宣传力度,做到家喻户晓。二是在做好酒类备案登记和酒类流通随附单培训发放的基础上,组织指导各部门和乡镇、办事处联合对酒类市场开展稽查,严厉打击制售

假冒伪劣酒类商品行为。对没有履行备案登记手续,未执行酒类流通随附单溯源制度的,要依据《酒类流通管理办法》规定进行严重处罚。对发现的假冒伪劣商品,不仅要严厉查处,还要利用酒类流通随附单进行追根溯源,切断假冒伪劣商品的供应链,对违法行为绝不姑息。

4、大力开展招商引资,不断提高流通领域对外开放水平。提高认识,敢于用惠的政策,用灵活多样的合资合作方式,吸引县外大企业和投资机构来阳谷投资兴业,建立大型超市、购物中心、物流配送中心,引进家居、餐饮、休闲、娱乐等品牌经营。吸引外资企业来参与我县的农产品流通、加工和出口业务,参与大型物流基础设施、专业批发市场的建设和改造。

【篇三】

201x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第一年,也是“干好一三五、实现四翻番”的承上启下之年,更是加快工业强省建设、打造浙江工业升级版的关键之年。

根据全省经济工作会议的要求,明年全省经信工作的总体思路是: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和省委十三届三次、四次全会以及全省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入实施“八八战略”,以建设工业强省为目标,以“两化融合”与“绿色制造”为途径,统筹稳增长、调结构、促转型,全面深化改革,强化创新驱动,激发市场活力,推进“五水共治”、“四换三名”,夯实管理基础,扎实推动全省经济和信息化提质增效升级,打造浙江工业升级版,为全省经济转型升级和实现“四翻番”目标打基础做贡献。

结合省委省政府确定的主要经济发展目标,明年全省经济和信息化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全部工业增加值增长8%,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2%,力争达到15%,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下降3.4%左右,信息化指数(浙江省评价方案)达0.88。

实现明年经信工作的目标要求,必须树立和强化四个意识:

一是强化绿色发展意识。绿色发展是当代全球工业发展的新趋势,中央和省委都强调要绿色发展。工业不但要成为老百姓的富民产业,而且要成为老百姓的生态产业。在工业发展的新阶段,各地一定要树立绿色发展的理念,做到经济发展与生态建设的有机结合,转型升级和破解环境要素制约的有机统一,追求更多的“绿色gdp”,减少破坏环境的“黑色gdp”,加快走出一条“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新路。

二是强化工业创强意识。我省工业发展中存在的资源能源消耗多、污染排放多、低层次用工多等问题,归根结底是传统落后的制造方式造成的,出路不是“去工业化”,而是加快传统工业向现代工业转变,大力发展智能、绿色(低碳)、健康(安全)、服务的制造业。因此,要把做强工业作为破解发展困境的突破口,坚持工业强省、工业强市、工业强县(市、区)战略不动摇,坚持加快工业发展不动摇,更加注重质量效益,更加注重创新驱动,更加注重两化融合。

三是强化倒逼转型意识。抓经济工作有两大抓手:一靠“正向激励”,二靠“反向倒逼”。“正向激励”固然重要,但“反向倒逼”同样不可或缺。特别是低端产业、落后产能,一定要用倒逼手段促其转型升级。各地在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工作中,务必要坚持“正向激励”和“反向倒逼”两手抓、两手硬,强化“单位亩产论英雄”、差别电价、负面清单、行业整治等政策措施对经济转型升级的倒逼作用。

四是强化改革创新意识。当前,我省工业经济发展已进入转型升级的新阶段,工业经济运行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这些问题大都没有现成的解决模式可以套用,也没有现成的解决套路可以照搬。这就要求我们必须

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在实践中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努力超越原有的思想观念,冲破常规和主观偏见的*,着力提升工作的层次和深度,不断探索出解决问题的新思路、新方法。

按照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明年全省经信工作要突出以下六个重点:

(一)以新产品新装备新服务开发为突破口,确保工业经济平稳增长

按照稳中有进的要求,积极应对国内外严峻复杂环境,统筹协调抓好经济运行调节和煤电油运保障工作,确保全省工业经济在“稳”的基础上较快增长。

1、抓“三新”开发。据分析,新产品产值增速与工业总产值增速、销售产值增速存在高度正相关,其相关系数均高达0.95,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把开发“三新”产品作为“稳增长、调结构、促增长、上水平”的重中之重来抓。一是组织实施“百千万”新产品开发计划,力争开发万种智能化新产品、千台智能单机装备、百套成台套智能化装备。各地要结合本地产业优势,尽快制订新产品开发计划实施意见。二是大力推进智能化产品和装备的开发设计。继续下大力气抓好12个省级特色工业设计基地建设,培育发展一批重点企业工业设计中心,发挥工业设计(创新设计)对新产品、新装备、新服务开发的支撑作用,加快功能性、结构性、智能型的新产品开发。从今年开始将建立完善以工业设计业务收入和设计成果转化值为核心的奖励补贴机制。三是继续做好经信部门牵头的52个新兴产业技术创新试点和重点企业研究院建设,推进重点行业绿色安全成套制造装备、专用云计算操作软件等新的新兴产业试点工作,加快新产品开发。

2、抓市场开拓。经信系统不能只管生产,也要重视做好产品促销工作。特别是要加强工业新产品新装备新服务的市场开拓,帮助企业走好“最后一公里”。一是抓紧制定实施全省新产品推广应用计划,定期发布工业新产品推广应用目录,加强纳入《目录》新产品的宣传。二是组织开展工业新产品的国内省外展销、促销活动。高水平办好中国(宁波)智慧城市博览会、中国义乌(国际)装备制造业博览会等展会。三是继续组织开展电子商务进企业进农村进社区活动。加大对工业企业开展电子商务的支持力度。四是探索建立新产品开发保险制度,深化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保险补偿试点。制定出台政府购买数据、计算和信息服务等信息消费的政策意见。

3、抓投产达产。继续把工业项目的开工投产达产放在“稳增长”的突出位置,加快形成一批新的增长点。一是建立工业新开工项目统计制度,加强对全省拟建、在建和投产、达产重大工业项目的全程监测和跟踪服务,做到对重大项目的投资进度、投产时间、达产能力等情况“心中有数”。二是强化新开工项目的要素保障。及时协调解决新开工项目建设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继续完善用电指标优化配置机制,稳妥开展大用户直供电试点,确保新投产项目及时达产。

(二)以“机器换人”为突破口,全面推进两化深度融合

按照高起点谋划、高标准推进的要求,全面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国家示范区”建设,重点抓好企业的信息化,努力为全国两化融合积累经验。

1、认真实施两化深度融合十大行动计划。抓紧建立完善分级分层分批示范推进机制,在全省建立一批示范区域、示范基地、示范企业和示范项目。一是从建立首席信息官制度入手,加强组织领导。二是从实施“千企机器联网工程”入手,加强智能装备的网络化应用。三是从组织千名“两化深度融合指导员”入企下乡蹲点入手,加强服务指导。四是从发布“双百推荐目录”入手,加强第三方服务机构的培育。五是从“千家企业两化融合登高计划”入手,加强企业素质的提升。

2、更大力度推进“机器换人”工作。全面实施“555机器换人”推进计划,明年全省要组织实施5000家企业开展“机器换人”,力争完成企业技改投入5000亿元,装备购置费3000亿元以上。一是着力在做全上下功夫,加大对大型企业和小微企业“机器换人”的组织、引导和发动力度,进一步扩大“机器换人”的覆盖面。二是着力在做深上下功夫,梳理挖掘更多的环节开展“机器换人”。三是着力在做细上下功夫,认真组织好分行业的“机器换人”推进工作。省里重点抓好百项“机器换人”示范工程,从明年起每年安排3000亩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和3000万元财政专项资金,按“分档择优”原则对考核评价优秀的市、县(市、区)进行奖励。

3、统筹推进全社会信息化。推进全社会信息化是经信部门的一项重要职能,关键是要找到工作的切入点。从这几年的探索看,应重视加强以下工作:一是发挥好信息化领导小组的统筹协调作用。二是继续抓好智慧城市示范试点,以云服务推动智慧城市应用模式创新。三是强化信息化建设中的规划引领、技术标准规范、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信息安全监管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

(三)以“五水共治”为突破口,大力推进工业转型升级

省委省政府作出了“五水共治”的重大决策,非常正确、深得民心,全省经信系统一定要贯彻落实好,继续以“五水共治”为突破口打好转型升级“组合拳”。

1、以整治低端落后企业(作坊)为重点推进“五水共治”。“治污水”是“五水共治”的重点,工业领域责无旁贷。全省经信系统要勇挑重担。一是摸清全省低端落后企业(作坊)的底数。2月底之前,各县(市、区)要尽快把本区域内污染严重的“低小散”行业情况上报到省经信委。二是研究制定加快低端落后企业退出的规划、政策、标准和年度计划。省级层面要部署开展全省低端落后企业(作坊)专项整治行动,各市、县(市、区)也要加大对低端落后企业的整治力度。

2、以“腾笼换鸟”为重点加大结构调整力度。坚持淘汰落后产能和化解过剩产能两手抓。一是坚决完成1000家高能耗重污染企业的淘汰改造任务。继续运用差别电价、节能减排等倒逼手段,推进落后产能加快淘汰,力争超额完成省政府下达的任务。二是抓紧制定出台我省化解过剩产能的政策措施、实施方案和工作计划。重点做好钢铁、水泥、电解铝、平板玻璃、船舶等行业调查摸底工作,探索建立政府引导、企业自愿、市场化运作的产能置换指标交易制度。三是坚持国资、外资、民资一起引,加快引进一批“大好高”项目。抓紧研究制定信息、环保、时尚、高端制造等产业的发展规划。

3、以减少煤炭消费为重点抓好工业治气。贯彻落实省政府实施大气复合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切实打好治气促工业转型升级专项行动。一是研究启动控制煤炭消费总量工作,制定全省煤炭消费总量控制方案。二是严格新建耗煤项目准入,推进区域集中供热,确保地方煤炭消费逐步下降。三是实施控制煤炭消费四大工程,加强对燃煤电厂用煤总量和煤质的监管,努力提高煤炭利用效率,提升燃煤清洁化利用水平。四是加大重点行业封闭式生产制造模式的推广。

(四)以“三名”工程为突破口,做强做响“浙江制造”

全面推进“三名”工程,培育一批名企名家,打响“浙江制造”品牌,着力改变过多依赖“低小散”企业的状况,为打造浙江工业“升级版”注入强大动力。

1、全面推进“三名”工程。围绕加快培育“百千万”企业(百家龙头企业、千家品牌企业、万家高新技术企业)和全面实施“三强战略”(标准强省、质量强省、品牌强省)的目标要求,扎实推进“三名”工程建设。一是建立健全“三名”工程建设工作机制和省、市、县分级推进“三名”培育机制,各地要结合省政府文件制订出台加快“三名”培育的实施意见。二是启动实施“浙江制造标准提升工程”和“浙江制造品牌培育工程”,积极开展培育试点示范。三是明年适时召开全省“三名”工程建设推进大会。

2、深入推进小微企业上规升级。落实和健全“小升规”后续扶持政策,深化小微企业“上规升级”专项行动,力争明年“小升规”企业达到3500家。一是巩固成果防止“返小”。今年“小升规”工作取得了巨大成果,但升了规并不意味着一劳永逸。要“扶上马送一程”,防止部分企业“规降小”。二是积极推动“规改股”。要选择部分“小升规”企业开展股份化改造试点,制订出台引导企业“规改股”的政策措施。组织开展精细化管理等企业管理创新的示范试点,稳步推进现代企业制度建设。三是探索建立小微企业服务券制度,鼓励企业积极购买第三方服务。加强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优化小微企业政策环境。

3、建立健全资源要素高效分配机制。借鉴嘉兴、绍兴等地经验,探索建立单位资源占用(用地、用电、用能、排污)产出(增加值、税收)综合评价激励约束机制。组织开展装备、纺织、印染等重点行业资源占用产出绩效综合评价,公布绩效排序结果,引导企业对标学习和管理。加快建立用地指标向亩产水平高的市县倾斜、财政资金向效益好的项目倾斜、用能指标向单位能耗低的区域倾斜的机制。

(五)以能源“双控”为突破口,促进生态工业发展

继续把推进能源“双控”作为转方式调结构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加强节能降耗监管,鼓励绿色安全制造,加快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发展模式和产业体系。

1、全面推进能源“双控”。建立完善新上固定资产投资项目与用能总量指标挂钩的用能总量动态平衡机制,把“等量置换”或“减量置换”落到实处。一是做好能源“双控”目标任务的横向纵向分解,强化预警、监测与考核,确保年度目标完成。二是全面实行用能预算化管理。制定《浙江省推行用能预算化管理的指导意见》,实行新上项目能源消费量登记制度。三是探索开展区域用能量(权)交易试点。四是抓好建筑、交通、公共机构等重点领域节能,推动形成全社会节能合力。

2、全面做好资源降耗。要像重视节能一样推动企业抓好资源降耗工作。一是继续实施工业循环经济“733”工程。完善资源综合利用激励政策,稳步提高重点行业大宗固废综合利用水平,切实减少固体废弃物的自然排放和堆积。二是探索建立中水回用和再生水利用激励机制。选择一批中水回用和再生水利用大户开展试点。三是加大清洁生产审核和绿色企业创建力度,确保全年完成600家以上企业的清洁生产审核任务,创建60家绿色企业。

3、全面发展低碳产业。工业是碳排放的重点领域,我们应当有所作为。一是通过不断优化能源结构,更多使用清洁能源,可以大量减少碳排放。重点要抓好“百园千项万户”工程的实施,加快光伏发电推广应用。二是通过更多地推广新能源汽车,有助于减少碳排放。重点要抓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三是积极开展低碳工业园区试点。

(六)以转作风为突破口,进一步夯实经信系统工作基础

作风也是战斗力。明年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将在市县(市、区)层面全面展开,全省经信系统要把教育实践活动当作锤炼经信队伍、转变工作作风的一次重要机遇,切实抓好反“四风”长效机制建设。

1、转作风促工作。重点是做到三个“多”:一是多出务实之举。切实减少没有实质性内容的会议和文件,让企业经营者有更多的时间谋划自身发展。要坚持需求导向,按需定制产业(企业)扶持政策。二是多搞蹲点调研。尽量减少走马观花式的基层(企业)调研活动,鼓励带着问题和题目深入基层企业调研服务。三是多减审批事项。按照省政府的工作部署,继续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有序做好下放(委托)审批职能的衔接工作。积极开展事中事后监管的试点。

2、强基层夯基础。主要从两方面着力:一是加强基层特别是乡、镇(街道)的经信管理队伍建设。加快完善省、市、县(市、区)、乡(镇、街道)四级管理体系。全面加强经信系统干部队伍业务培训。二是夯实全省经信工作管理基础,部署开展全省工业企业和电子信息企业基础数据库建设,加快建立完善“小升规”、机器换人等重点工作统计制度,为科学管理和有效调控经济运行提供依据。

3、优服务提效能。突出抓好三项工作:一是强化政策服务。全面抓好现有政策的宣传落实,加快构建多形式多方位的政策宣传落实体系。加强政策落实情况的跟踪研究,不断调整完善扶工政策。二是强化信息服务。建立规范化的涉企信息发布制度,定期发布相关行业的市场需求情况、产能规模和利用情况、投资情况以及落后产能标准的政策信息等,科学引导企业的投资行为和社会资本的投向。三是鼓励购买服务。结合企业不断增长的生产性服务需求,加快培育提升一批现代企业技术创新、管理咨询服务等中介机构,形成先进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互动发展的格局。

区文化体育工作要点


区文化体育工作要点

**年**区文化体育工作要点


**年,**区文化体育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和区委三届七次全体(扩大)会议精神,强基础、重服务、打品牌,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全力推进文化强区建设。
工作目标是:高水平提升公共文化服务,高品质推进文化项目建设,高起点保护历史文化遗产,高质量展开全民健身工作,高效率发展特色文化产业,高标准规范文化市场秩序。
工作要求是:更加注重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更加注重文体为民惠民利民,更加注重文化品牌打造,更加注重资源整合,更加注重工作成果宣传推介,更加注重队伍自身建设。
主要任务是:
(一)围绕丰富群众生活,完善文化服务体系
进一步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抓好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常规化、常态化、长效化,提升公共文化现代化水平。
1.加快载体建设。推动黄埭文体中心开工建设和阳澄湖文体中心对外开放,新建5家苏州市图书分馆。巩固和提升各镇文体中心和村(社区)文化活动室功能配置。
2.加强日常管理。健全乡镇文体中心和村(社区)文化活动室的长效管理机制,共建共享、优化配置,加强规范化、制度化、专业化建设,提高常态管理水平。整合区市民活动中心资源,使其人气集聚,活力释放,扩大效应。
3.开设文化讲堂。在区图书馆开办“阳澄湖文化大讲堂”,固定每月一讲,传播优秀文化,培养人文精神,提高市民文明素质和城乡文化品位。
(二)围绕打造特色品牌,增强文化活动效应
进一步健全品牌文化活动体系,搭建“文化配送”平台,繁荣文化惠民活动,促进文化服务普惠于民。以品牌活动带动文艺创作,努力催生更多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作品。
1.开展好“活力广场”特色文化品牌。组织好“活力大舞台——中国梦四季歌”**区优秀文艺节目展演活动,做好元和腰鼓、太平舞蹈、度假区莲厢和北桥戏曲四个“活力广场”分广场活动。推动首批区 “活力广场”标准化建设,改造提升硬件。
2.举办歌舞专场、滑稽戏专场、戏曲专场以及“齐唱中国梦”——**区群众优秀文艺美丽村庄行等巡演活动,组织“进百家社区,送万家欢乐”阳澄湖文化志愿服务,年内送戏200场以上,送电影2000场以上。
3.举办“相恋活力岛”七夕民俗文化旅游节、阳澄湖旅游节等特色品牌活动。
4. 围绕苏州市“新吴门画派品牌建设年”工作目标,加强对外文化交流和推介,举办纪念“明四家”中国书法名城(之乡)名家作品邀请展、“渔歌互答”**岳阳楼书法联展、“风行水上”**淄博书画联展,努力培养我区书画名家和中青年艺术骨干。
5.充分调动全区业余文艺团队的积极性,组织好庆祝建国65周年文化活动,努力创编富有地域特色的文艺节目,提升群众文化质量。
6.继续组织**区阳澄湖文学艺术奖评比活动,进一步繁荣我区文学艺术事业,鼓励多出优秀作品、多出优秀人才,完善规范奖励机制。
7.创建特色文化之乡,提升全区评弹书场建设水平。组织好中国曲艺之乡(**)挂牌活动,展示我区群众文化发展的成果和精神风貌。
8.推进“书香城市”建设。根据“书香苏州”建设指标体系,扎实推进创建各项工作。新建5家图书分馆,加快全民阅读服务载体建设。深入推进全民阅读,组织参加阅读节活动,提升活动知晓率和参与度。
(三)围绕擦亮文化名片,扩大地方文化影响
进一步健全文化遗产保护体系。不断提高文化遗产保护科学化水平,推动遗产资源利用有新突破。
1.落实全国第一次可移动文物普查任务。
2.做好文保单位修缮和环境整治,重点推动冯梦龙故居修复。
3.推进好御窑金砖博物馆建设,年内完成主体建筑。启动孙武文化公园、阳澄湖抗日斗争纪念馆建设。
4.做好相关老镇保护、利用工作,申报历史名镇。
5.筹备成立**区收藏者协会。
6.推进非遗名录体系建设和传承人认定。建设**非遗展示交易中心,打造展演精品项目。做好御窑金砖、澄泥雕刻北京爱慕美术馆展览以及巧生炉上海展,进一步挖掘、整理并扩大宣传**历史人文资源和地方文化特色。
(四)围绕健全健身网络,提升全民健身水平
进一步健全公共体育服务体系,以健身设施全面覆盖为基础,以重大赛事带动全民健身为抓手,努力打造全民健身优秀团队和特色品牌活动系列。
1.完善健身网络。进一步打造“10分钟体育健身圈”,完善全民健身设施四级网络。基础设施提档升级,发挥体艺馆龙头作用,做好整修改造工作。与教育局及各地协同,盘活学校等社会体育设施资源,有序开放室内外场地。
2.优化群众体育。按照“一镇(街道)一特色、一镇(街道)一品牌”的要求,形成特色体育品牌活动。围绕“全民健身节”、“全民健身日”、“假日体育、快乐周末”三大主题,积极开展“跟我学”、“三进工程”等活动。
3.强化队伍建设。推进体育社团发展,强化社会体育指导员以及裁判员队伍建设,推动体育人群扩大,增强体育事业发展后劲。
4.发展品牌赛事。打造篮球、羽毛球、乒乓球三大业余公开赛等品牌赛事,做好参加“市民运动会”等市级以上各类体育比赛的参赛组织工作。
5.完善平台建设。完善体育总会网站,完善健身指导平台,完善国民体质测试平台。
6.提升体育产业。做好苏州市第六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加强区体育产业名录库的建设,积极争取省、市体育产业引导资金大力扶持重点企业,努力提高我区体育产业发展层次。
(五)围绕推动产业壮大,实施重大项目带动
进一步优化文化产业发展体系。加快推动文化产业融合、集聚、创新发展,促进文化产业转型升级。坚持走集聚发展之路,实施重大项目带动战略,注重文化与旅游、科技、生态建设、非遗保护等融合发展,培育新兴文化产业。
1. 加强融合,大手笔发展“美丽产业”。按照“大思路、大产业、大整合、大发展、大力气”的发展定位,以“婚庆、文化、旅游、商贸融合发展”为发展思路,以“产业化、国际化、规模化、品牌化、市场化”为发展方法,做活“苏州小外滩”,做靓“元和塘景观带”,打造中国婚庆文化产业中心。
2.强基增容,夯实江苏国家数字出版基地。继续助力阳澄湖数字文化产业园三期建设,在数字出版龙头企业的引进上下功夫,重点引进一批全国有一定影响和市场份额的数字出版龙头企业,带进一批数字出版配套产业群,形成行业关联与带动,加快数字出版基地的集聚发展。
3.定位为先,丰富元和文化创意产业园内涵。进一步确定产业园的发展定位与方向。重点完成**非遗展示交易中心建设并对外开放,建成非遗产品交易市场并形成区域性辐射影响。
4. 嵌入新元素,创新传统产业发展。加快实施御窑金砖博物馆建设、老街改造等工程,有机嵌入科技、旅游等元素,彰显古韵今风,力争成为文化地标和吸聚传统文化产业发展的新亮点。
5.修改、完善文化产业扶持政策,优化文化产业融资平台,既服务规模性龙头企业,又助推有发展前景和潜力的文化小微企业。加大政府投入,优化各类文化产业园区的环境建设。
6.积极做好第三届苏州创意产业博览会参展工作。配合做好“人才精英周”工作。组织参与好相关文化产业招商工作。
(六)围绕净化社会风气,传播优秀思想文化
进一步健全“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完善文化市场准入和退出机制,鼓励各类市场主体公平竞争、优胜劣汰,加强和改进文化市场监管,坚决遏制低俗文化传播,切实保障文化、新闻出版市场正规有序、文明健康。
1.积极打造现代文化市场体系。推动传统业态扩张,鼓励民营文艺团队发展,区域内宏观调控游艺娱乐场所。大力促进新型业态发展,推动传统文化市场业态与现代信息技术相结合,发展一批集电影、网络文化与娱乐为一体的新型网络娱乐业——“影吧”。支持网吧业转型升级,发展一批便民、利民的连锁式“网络信息驿站”。
2.加强管理,依法行政。从管理思路、管理力量、管理措施上下功夫,建章立制,规范管理,强化执法人员队伍建设,严格审批制度和程序。同时借力用力,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协调,完善市场监管中政行互动特色工作机制,提高“文明创建”和“扫黄打非”工作质量。
3.积极推进新闻出版业发展,积极推广绿色印刷,为今后创建国家印刷复制业示范企业打好基础。推动网上书店和实体书店共同发展。整合资源,创新体制,提升农家书屋运行质量,与苏州图书分馆扩面同步推进。
(七)围绕政风行风建设,加强文体队伍建设
1.扎实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围绕学习教育、听取意见,查摆问题、开展批评,整改落实、建章立制等重点环节,努力做到“规定动作”不走样,“自选动作”有特色,确保全系统党员干部深受教育。
2.深入开展培训教育,强化学风,提升业务水平。坚持局党组中心组学习制度,加强党组织学风建设,不断增强全系统党员干部理论修养和政治素养。组织开展公共文体服务、文化产业、遗产保护、文化政策法规等专题培训,使干部职工业务更精通、工作更扎实。
3.深化政风行风和反腐倡廉建设。继续深化领导干部下基层“三访三促”活动,扎实开展政风行风民主评议“回头看”。进一步推进依法行政,规范政务公开。及时认真处办“两会”建议、提案,做好“12345阳光便民”、“公众监督”平台等各类建议、咨询、投诉的答复工作。围绕“四德”教育,抓好文明创建。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加强纪律教育,强化制度执行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4.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实施阳澄湖文化产业人才计划,围绕创意设计、动漫游戏、数字印刷、影视传媒、会展广告、工艺美术、演艺娱乐、体育健身休闲等产业重点,培育引进一批能够引领文化产业发展的领军人才和振兴**文化产业的重点人才。加大人才培养力度,提升干部理论水平、业务技能和综合素质。加强公共文体服务、非遗保护从业人员教育培训,健全完善基层文化从业人员资格认证制度和持证上岗制度,培养公共文体服务新生力量。
文体部门将进一步在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功能作用上下功夫,真正做到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促进文体事业大繁荣大发展。

市国资委工作计划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市国资委工作计划的文章,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20xx年,市国资委将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的重大战略部署,精诚团结,克难攻坚,确保全年完成国有资本收益2.2亿元,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率达到105%,确保国资系统安全稳定。
(一)全面加强国资监管基础工作。进一步强化国资监管职能,使国资监管工作更加符合出资人定位,更加符合企业发展实际。切实抓好国资监管基础性工作,加强制度建设,规范产权转让、租赁行为,建立国资转让、租赁中介机构备选库,让国资转让、租赁在阳光下运行。深化财务监督管理,推行国资委集中委托审计和绩效评价。抓好国有经济运行监测,全面推进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二)强力组织国有资本收益。全力做细、做深、做实宣传营销,依法、公开、有效、有序推进国有资产经营和资产处置,确保国有资产收益化。8月底前着力抓好第一批国有资产粮油技工校、水利局原门面等处资产的公开拍卖工作;年底前抓好第二批国有资产鑫海公司天宫路37亩地块等资产的公开拍卖和闲置门面的租赁工作。组织市属国有企业按规定完成国有资本收益上缴任务。大力开发公共资源,积极协调争取市城区新增出租车运力,组织做好收取现有出租车有偿使用费工作,抓好9月份的广告拍卖工作。合理安排国有资本支出,确保河东大剧院、“五创”等重点项目顺利推进。
(三)着力提升投融资能力。整合资源,注入发展活力,增强发展后劲,进一步做强做大发展、天遂集团等政府融资平台公司。努力改变政府融资平台融资渠道单一的局面,积极拓宽融资渠道,统筹运作政府土地资产和市政公用基础设施。启动运行产业投资资金,建立健全风险防控机制,促进食品、电子、化工、现代农业、机械制造等重点产业的发展。
(四)巩固完善国有企业激励约束机制。进一步落实好国有资产经营责任,建立工资总额预算管理制度,完善考核奖惩体系,完善国有企业负责人的激励约束机制。切实抓好遂发展、天遂集团高管人员分配制度改革试点,总结经验,做好扩大试点范围的风险评估、方案制定工作。探索建立国有企业专职人员、兼职人员分类管理、分类激励机制。
(五)深入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推进华润锦华公司“退城进园”项目工作。加快整合市属国有企业资源,聚集优势资源,提高运营实效,提升竞争实力。在改革发展同时,认真维护企业稳定,加强安全生产管理,抓好国有企业改制遗留问题的处理工作,积极化解矛盾,维护社会稳定。
(六)坚持不懈抓好队伍建设。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大力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组织党员干部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助推我市国有经济走出一条更加宽阔的发展路子。认真贯彻实施《廉政准则》、《廉洁从业若干规定》和“三重一大”集体决策制度,积极开展风险防控试点工作,切实抓好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小金库”治理工作。坚持效能建设与业务工作一起抓,将首问责任制、办结制等进一步落到实处,切实提高办事效率。

欢迎阅读范文人网《区文化委工作计划》内容,我们还为您精心挑选了关于2024工作计划的优质专题,请访问:学委工作计划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