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实习报告 > 留守儿童方案 > 导航 > 深入调研,,关注留守儿童

留守儿童方案

深入调研 关注留守儿童。

用理论来推动实践,用实践来修正或补充理论。很多同学可能会在实习中遇到一些困扰,在实习期过去之后我们就要写实习报告了,撰写实习报告可以锻炼我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写实习报告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深入调研 关注留守儿童 ”,如果对这个话题感兴趣的话,请关注本站。


?

7月10日,重庆工商大学外语学院20xx暑期赴城口实践团正式开始了对城口县留守儿童的问卷调查活动。该团一行14人分成2队来到了城口县友谊村,分别对留守儿童、留守儿童监护人及当地农民的文化素质进行了一次交谈式的问卷调查。

在城口县葛城二小的袁校长和李老师的带领下,实践团对友谊村的留守儿童家庭进行了访问和调查。在和小朋友的交谈中,实践人员发现他们普遍都是埋着头,对自己没有信心,对知识有着一种强烈的崇拜,并且希望通过读书的方式走出大山。这些孩子们少了一份在他们那个年龄段应该有的天真而多了一丝成熟感。实践团成员也深深地感受到了他们内心深处一个只能幻想的梦——拥有一个幸福、健全、温暖的家。

城口县是一个劳动移民大县,留守儿童便是一个庞大的群体,他们从小就缺乏父母的关怀,在成长方面或多或少存在着某些问题。基于此,县委县政府对留守儿童的教育与生活给予了重视,相信在政府及村民的共同努力下,留守儿童问题将得到妥善的处理,留守儿童不再“留守”。

f132.COM更多实习报告延伸阅读

关注留守儿童实习总结


总想着感受生活的真谛,也许生命的乐曲只有真实的发现才能奏响,生活对每个人来说都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对于孩子来讲只有开启他们梦想的风帆才能让他们的成长不在迷茫,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体味生之欢愉,爱之纯洁。

上帝是公平的,让每个人都能在生命的道路上沸腾,或生的激情,或生的低迷。只是环境的不同让人门走出不同的路向。农村的孩子是痛苦的,我认为,他们没有太多的优越环境,也没有太多的机会和平台。

我知道他们的不易,生活的不易,走出来的不易。这也是促使我走进他们的勇气和动力

在我的家乡我知道这群孩子被叫做留守儿童,他们的爸爸妈妈不能像其他城里的父母一样,把孩子留在自己的身旁呵护着,疼爱着,关心着。他们的身边没有太多的玩具和图书,也没有美丽的衣服,他们没有梦想,没有表现自己的欲望,甚至可以说他们有的只有无知。因为他们的身边只有给他们一日三餐的爷爷奶奶,他们不会给孩子讲美丽的童话故事,也不会启发他们的理想,放飞孩子们的梦想。

概括来讲,他们存在的问题有一下几点:

一是监护不力,义务教育难以保证,在我的实践当中,我了解到这些孩子由祖父母隔代监护和亲友临时监护,年事已高、文化素质较低的祖辈监护人基本没有能力辅导和监督孩子学习。农村学校受办学条件、师资力量、教学理念的局限与制约,老师们不能提供特殊有效的教育,有时候可以说是力不从心,学校与家庭之间缺乏沟通。家庭和学校监护不力,导致相当数量的孩子产生厌学、逃学、辍学现象。

二是缺乏抚慰,身心健康令人堪忧。在这群孩子当中,他们的父母年均回家不足3次,有的甚至几年才回家1次;孩子们与父母通话、通信频率月均不足1次。由于父母长期外出,他们的情感需求得不到满足,遇到心理问题得不到正常疏导,极大地影响了其身心健康形成人格扭曲的隐患,导致一部分儿童行为习惯较差,并且极易产生心理失衡、道德失范、行为失控甚至犯罪的倾向。有时候他们甚至觉得自己不如人,觉得自己受歧视,有过被遗弃的感觉。

三是疏于照顾,人身安全不容忽视,我发现孩子们容易受到意外伤害。

为了帮助孩子们解决出现的问题,无论是心理,学习还是成长。在村委会领导和学校老师的帮助下我在实践当中开展了一系列的活动。首先我走访了一些典型的家庭,了解家庭的具体情况,如:父母的工作地,父母的收入,怎么跟父母联系,每个月的生活费,学习情况,兴趣爱好……与此同时我写下了自己的真是感受。接下来我召集这些孩子回到校园里,并以“我的梦想”为主题,让孩子们展开讨论,目的是为了放飞孩子的梦想,让他们知道自己以后要做什么,能做什么,然后我又教他们唱了一首我最拿手的“真心英雄”让孩子们知道,“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在这时我又给他们讲了很多伟人的故事,鼓励他们勇敢面对人生,不怕困难和挫折。因为孩子们没有图书室,所以我就组织了一次图书捐赠活动,构建了一个小小图书馆,丰富孩子们的知识。最后,我组织孩子们做了一场晚会,总结了一周的收获。

关注“留守儿童”工作我才刚刚开始学习,还存在很多不足,很多工作还不够细致和深入,需要不断的努力和完善。今后,我将进一步发挥当代大学生的时代先锋作用,加大关注的力度,继续深入实施关护“留守儿童”的行动,力争把这项工作做得更细更实更好。“留守儿童”关护工作涉及到很多部门、单位,需要社会各方面的共同配合和努力

通过此次社会实践活动让我也对留守儿童有了一个重新的认识,思想上有了深刻的转变,在某些情况下,他们不但不是这个社会的弱势群体反而有一天会成为社会竞争中的优势群体,因为他们承受了相较其他同龄人更多的心理压力,克服了更多的困难。我希望多出现一些像这样的留守儿童,体贴父母,关心他人,热爱社会,热爱国家,我更希望这些孩子们能够继续保持这种状态,乐观向上,积极进取。我也将持之以恒的开展这项活动,与留守儿童手拉手、心连心,帮助那些应当受到帮助的,鼓励那些需要信心和气的,挖掘出我的潜能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在此次实践当中,我认识到自己在很多方面做的还不足,需要近一部努力提升自己的沟通能力,表达能力,组织能里,协调能力。我将在以后的实践当中近一步完善自己。

关于关注留守儿童实习报告


实践背景:或许我们年少轻狂,一路上纵情欢歌;或许我们涉世未深,一张张青春的面庞写满向往;或许我们胸怀信念,一双双眼眸深处洋溢虔诚;我们忘记了一路颠簸的辛苦,在我们的眼里,没有小山村荒凉的景象,没有人烟稀少的孤寂感!我们拥有的是年少的轻狂,激昂的斗志和热血的情怀.还未来得及酝酿好心情,我们已踏上那片青土地。经过半个多小时的颠簸,汽车终于把我们带到了目的地一个美丽的小山村。初步走访,我们了解到当地的一些主要情况。我们走家串户,走访留守儿童在家的生活、学习等情况,并采取问卷调查的形式了解他们的心理动态,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学校给孩子们带去了书籍、文具及衣物等,并在校长的亲自陪同下冒雨发放到儿童手中。

实践内容:我们分别针对该村留守儿童临时监护人和留守儿童的学习、生活、安全卫生、思想状况等方面,采取问卷调查、走访、开办学习辅导班等方式和留守儿童家庭进行了零距离接触,调查结果如下:

(一)留守儿童的基本情况

1、留守儿童父母外出务工情况。根据调查,留守儿童以父母双方外出务工为主,也有父母亲一方外出务工,另一方留守家中。

2、由于村庄面积较大,房屋密集度小,留守儿童分布广泛,平日相互来访较少,直接造成留守儿童的封闭心理。由于远离父母,缺少了起码与父母交流的机会,而监护人又无瑕顾及他们的情感变化,常常引发种种心理病症,如感情脆弱、自暴自弃、焦虑自闭、缺乏自信、悲观消极等。

3、留守儿童以隔代监护为主。从总体情况看,留守儿童的监护人多数是儿童的祖父母、外祖父母为主,有一小部分跟近亲住在一起,还有极个别的留守儿童由老师或其他人担当监护人。大部分留守儿童属于未成年人,缺乏自我的保护和意识。

4、留守儿童的行为习惯较差。大多数留守儿童自我控制能力不强,生活习惯不良,表现在不讲卫生、不换衣服、挑食挑穿、乱花钱;有的留守儿童行为习惯较差,在家里不听代养人教导,顶撞祖辈、不服管理、我行我素。

(二)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

由于留守儿童长期没能与自己的父母生活在一起,这些留守儿童在生活、教育、心理方面,普遍存在以下问题:

1、父母关爱不够。据调查了解,父母亲常年累月在外打工,一周、一个月、半年甚至一年都难得打一次电话、写一封信、寄一本学习用书,不能很好地和留守儿童维系亲情,沟通思想,鼓舞上进。有的留守儿童还会因为长期与老人住在一起,产生隔代亲现象,导致父母和孩子感情不深,彼此之间产生隔膜。

2、教育问题日趋明显。一是监护人教育难有实效。留守儿童多是隔代监护,祖辈与孙辈之间年龄相差在40岁以上,思想观念不一样,文化背景不一样,加祖辈多数受教育的不多,甚至有文盲的,因此是物质关心多,精神关注少,难以引导孙辈进行正常的学习。二是学校教育无法到位。留守儿童上学的地方离家里都比较远,上下学要在路上占相当多的时间,在学校学习的时间不多,老师很少对学生进行家访。

3、人格发展不健全。由于长期缺乏父母的关爱,留守儿童缺少情感和心理关怀,缺少倾诉和寻求帮助的对象,与外界不愿意接触或接触太少,内心封闭,情感淡漠,缺乏安全感,心理承受力差,情绪消极,孤独,言语少,不合群,不愿意也不善于同他人交往,存在抑郁自卑,乃至愤世嫉俗的心理。

4、监护人精力能力不够。父母委托的监护人往往是女性或者是祖父、祖母等年纪较大的人,这部分人或者由于忙于其它的事或者由于要同时监护几个小孩或者是年龄较大而精力不够,投在留守儿童的时间和精力不多。其次,不少监护人的文化素质比较低,他们的表达能力不够强,对留守儿童的心理需求不够了解,不能给予他们必要的法律、安全、卫生等方面的基本常识的帮助、指导,不能在学习上予以辅导。

5、从对留守儿童对父母外出的态度来看,大部分的留守儿童对父母的外出表示理解,小部分对父母外出的态度是无所谓,而当他们在和父母多呆一起和家里的经济情况能变好之间选择时,绝大多数的儿童选择和父母多呆一起,少数表示无所谓。在看待父母的外出是否影响自己的性格时,一半的儿童认为有影响。

(三)措施及建议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和留守儿童家庭进行零距离接触,和留守儿童进行了心连心的交流,鼓励他们勇敢面对生活,努力学习,帮助他们走出生活的阴影 。力争帮助留守儿童树立正确的生活观、道德观和价值观;用真爱抚慰留守儿童脆弱的心,用真情为他们指明前进的道路。但是对于广大的留守儿童来说,知心哥哥、知心姐姐的关爱仅是一种弥补,是对留守儿童亲情缺失的一种弥补而已。在家庭功能缺失的情况下,强有力的综合性社会支持体系的建立非常必要。建立起一个以基层政府、学校、社区、家庭、邻里为中心的留守儿童的监护体系,特别是加强农村的社区建设,是有效填补留守儿童内心对爱、对亲情缺失的一种方式。只有家庭、学校、社会共同努力,才能为农村留守儿童撑起一片爱的蓝天。

1、强化政府统筹管理,加大社会支持的力度。比如在城市中打工族密集的地方,增加城市教育设施,降低打工子女的入学收费要标准,逐步改善民工子女就学条件。对未能入学的民工子女可以通过开办寄宿制学校,假期学校等,逐步建立社会监管体制,打破城乡体制,给予农民工及其子女切实的市民待遇,运用现有的教育资源,帮助农民工把子女带到打工地学习和生活。开辟打工子女就学的绿色通道,使其享受与打工所在地孩子同等的教育待遇。这是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根本所在。

2、学校要建立健全留守儿童档案 ,及时向监护人和外出务工家长通报其成长情况,形成学校、家庭共同教育的局面。教师应承担起家长或监护人的部分责任,多与留守儿童交流谈心,提高亲密信赖程度,给予更多关爱和正面引导。

3、镇、村两级要逐步探索帮助留守儿童教育与管理的新路子,在社会上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结对帮扶,也可以建立家长代管制度,教师要真心实意地走进学生心灵,从心灵上关心关爱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驱除他们由于父母不在而积压在心头的阴影,让留守儿童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学会求知,学会追求。

4、家长要转变观念,增强自身发展的能力,多渠道寻找就业门路。外出打工的夫妻有能力的一定要把孩子带上跟随自己打工读书生活。要正确教育和引导好孩子,树立知识改变命运的观念。如果条件允许夫妻最好留一个在家与孩子一起生活。因为家庭的安全

感和亲情的温暖是任何外力都无法取代的。外出的父母要经常回家或打电话与孩子沟通,交流感情,和学校沟通掌握孩子的学习情况,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5、相关部门要加大宣传力度,充分发挥媒体的作用,加大新闻宣传力度,引起社会各界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关注,引起社会的重视,调动全社会的力量,共同寻求解决的办法和途径,形成全社会齐抓共管的格局,让外出打工的父母安心,让在家的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四)社会实践活动的收获

1、锻炼品质,历练人生,大力弘扬奉献精神。短短几天里,我们和孩子们进行了零距离的内心交流,我们将爱带进了这个美丽的小山村,我们让爱在青山绿水,蓝天白云中得以传承。我们匆匆走过,收获的不止是美丽的风景。我们更多的是体验到了作为一名志愿者的感动和快乐,难忘的经历是人生一笔财富。

2、群众的支持与拥护是我们此次活动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活动自始至终都得到父老乡亲的支持与配合。无论是队员们的吃住问题,活动的宣传,或是深入留守儿童家庭的调研,抑或是关爱留守儿童的宣传活动,当地群众都热心的帮助我们,这是活动顺利进行的重要因素。此次活动,我们学会了如何待人处事,学会了用真诚和微笑去帮助和感谢他人。我们收获了信任,收获了果实,也收获了快乐!

3、团结、奉献精神是一项活动顺利进行的关键。队员们在活动过程中互相帮助互相勉励的团结之心以及用真情服务社会的奉献之心与投入实践活动的热情,是本次社会实践活动富有成效的关键。

4、收获成果,再接再厉,将爱进行到底。本次活动得到了学校党委等组织单位的大力支持,正是因为有了全社会的共同关注,我们才能让爱心的力量更加强大。孩子们的快乐成长、村民的感谢等等,都让我们收获感动,收获欣慰。我们坚信,爱心事业不会因为实践活动的结束而结束,我们会继续努力,将爱传承!

(五)总结:

大学生寒假社会实践活动是高校素质教育的有效载体,社会实践也是大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最好阵营,更是大学生服务社会的最好窗口。社会实践促进了大学生的全面发展。通过社会实践活动,我们从与人民群众的广泛接触、了解、交流中受到真切的感染和体验,从无数活生生的典型事例中受到深刻的启发和教育,使思想得到升华,社会责任感增强。在实践中,我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得到进一步的强化,提高了认识能力、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时,也磨练了青年大学生的意志,也培养了大学生理论运用与实际的能力与团队合作的精神。

关注留守儿童 贡献社会发展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青壮年农村人口进入城市,其中一部分孩子随父母涌入城市。但是更多的孩子没有条件随父母流动到城市,只好继续留在农村。他们由自己的祖父母或其他亲戚照料,这类未成年的特殊群体被称为留守儿童。简言之农村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进城或到经济发达地区务工而被留在老家的那些孩子。
留守儿童是中国长期的城乡二元体系松动的一群“制度性孤儿”。一方面,他们的父母到城里打工拼命挣钱,争取或获得了另一种更好地生活方式;另一方面,他们又因为在城市里或自身难保,或无立足之地,无法将他们的子女带进城里,留在自己的身边;同时为了生活或生存,他们不能够轻易地离开自己的工作,不能轻易地离开城市,就是在这种带不出与回不去的双重矛盾中,留守儿童虽然有父母,但是他们依然不得不接受“骨肉分离”的现实。
这个时代的孤儿由于长期被托养或寄养,老人溺爱或亲友疏于管教,缺少正确的价值引导,缺少父母之爱,极容易导致心理缺陷。孩子是未来、是希望,中国不能无视他们的存在。他们关乎整个农村教育和社会进步,鲁迅曾发出“救救孩子”的呼声,现在是该“救救”留守儿童的时候了。
一、留守儿童现状调查分析
为了使有关辅助留守儿童的策略能够更顺利地进行,2008年7月,我们(重庆工商大学外语学院暑期赴城口社会实践团)奔赴城口县,在城口县葛城镇友谊村、红坪村、城口中学、城口葛城二小、城口县示范幼儿园通过问卷发放、入户采访、个别访谈、集体座谈等多种形式展开了为期5天题为“ 贡献统筹城乡发展、关注留守儿童教育”的调查。以下是我们调查的结果:
据调查,葛城二小有留守儿童200余人,占在校学生总数的30%,据葛城二小一位三年级的班主任反映,留守儿童在学校各年级和各班均有分布,约占1/3左右。
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60份,回收问卷60份,有效问卷58份,有效率为97%。通过对问卷进行分析,发现如表1所示:
调查题目
比例
说明
父母外出打工时,由(外)祖父母照料学习、生活
35%
其他的儿童由亲戚照顾或者自己住
希望与父母生活在一起
90%
10周岁左右更加明显
学校、社会对自己十分关心
78%

父母在电话中教授孩子为人处世道理
11%
更多关心学习状况
具备生活自理能力
81%

在学校有伙伴
55%
因为是留守儿童,交友会受到影响
害怕与陌生人交流
14%

自己目前的性格形成是因为父母外出打工
50%

从表1的调查结论,我们可以看出:35%的留守儿童是由(外)祖父母照看,90%的留守儿童希望和父母生活在一起,尤其是10周岁左右的留守儿童表现得更明显,70%的留守儿童一年以上才能与父母见一次面,87%的留守儿童通常与父母进行电话联系, 81%的留守儿童经常在家做家务,生活自理能力较强,55%的留守儿童在学校有不少伙伴,14%的留守儿童害怕见陌生人,性格较内向,比较自卑。在调查问卷的主观题部分,绝大多数留守儿童理想中的生活就是能够和父母生活在一起,在调查留守儿童“最想对父母说的一句话”时,多数孩子“希望爸爸妈妈早点回来”、“我想你们,我会好好学习的”、“爸爸妈妈辛苦了”,部分学生表示“爸爸妈妈快来接我”、“爸爸妈妈能多关心我”,这一方面反映出留守儿童与其他孩子相比更加成熟,另一方面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在外打工的父母对留守儿童关爱不够,亲子关系不够融洽。
二、留守儿童主要特征
农村留守儿童群体是我国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过程中所带来的附属产物,而城口县是一个劳动移民大县,留守儿童便是一个庞大的群体。由于现阶段我国农村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社会保障不健全等客观因素的存在,加上长期缺少父母的关爱及有效的教育、正确的引导和管理,留守儿童往往在心理上产生一种不适应感,严重的则会导致心理畸形发展并在行为上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失范和越轨现象,出现一定的“留守儿童综合症”。
1、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上参差不齐
在入户调查中,一位名叫王浩然的小朋友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年仅10岁的他不仅在成绩上表现优越,更是体贴理解父母。当问及他最想对父母说的话是什么时,他不假思索地一句“爸爸妈妈,你们早点休息”震撼了我们。品学兼优的他除了做家里常有的家务外还要照顾年仅2岁的妹妹。他的懂事程度已经远远地超过了其他同龄人。然而,在调查中,我们同时也发现,有个别留守儿童却劣迹斑斑,某些孩子还存在偷盗等不良行为。
2、性格柔弱内向、自卑心理障碍
留守儿童幼年就离开父母,尽管有(外)祖父母或其他亲戚的照顾,但毕竟与父母亲疏关系不同。由于隔代教育的影响或亲戚对自己孩子与他们之间差别对待,留守儿童普遍不愿与人交流,性格内向,自闭且逆反心理强。调查中,我们发现,大多数留守儿童排斥心理强,并且在交谈中不敢抬头,表现出极度的不自信。
3、学习态度两极分化严重
学校老师反映,学习不认真的往往是留守儿童,父母长期不在身边,家长的监督力度不够,他们的学习就无人过问,最终很容易形成双差生和问题儿童。据葛城二小的校长介绍,一位11岁的留守女童,其父母在外地打工,通常是几年才回家一次,该生学习成绩较差,行为习惯也很不好,自觉性不强,逐渐成为问题儿童。并且,由于缺乏沟通能力,留守儿童在遇到问题后通常不敢向同学或老师请教,导致问题压制,得不到及时的解答,以致问题越压越多,到最后则表现为学习成绩极度下滑,厌学情绪剧增。
留守儿童之所以会出现以上问题,其监护人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一方面:祖辈与孙辈年龄上存在巨大差距,代沟明显,沟通受阻,久而久之导致留守儿童不愿与他人交流,长期下去则表现为交际沟通能力差。再一方面:由于监护人的特殊性,只要孩子不犯大错,监护人对其行为一般不过问,因而缺失及时有效的约束管教,导致部分留守儿童纪律散漫,在学校道德品行较差,不遵守规章制度,迟到、旷课、逃学、迷恋“网吧”等。另一方面:通常亲戚朋友也都有孩子,由于对待不尽公平,留守儿童常常因感到自己是“外来人”而产生自卑心理。
三、如何解决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
针对重庆市城口县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我们形成了一下几点想法,希望能够从某种程度上帮助留守儿童,让他们也能够像普通的孩子一样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健康茁壮地成长。
1、政府
(1)加快当地经济发展,努力发展支柱产业和乡镇产业,以服务当地为基本指针,出台相对优越的条件,吸纳当地农村富余劳动力,实现劳动力的就地转移,从而减少留守儿童的数量。
(2)加大校园周边环境整治力度,为学生提供一个纯净健康的学习环境。这样不仅可以对留守儿童有所帮助,对于其他普通学生的管理效果也将会得到提升。
(3)加强对留守儿童教育和管理的领导,建立村组干部对留守学生教育和管理的的责任制,把留守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作为文明单位考核的重要内容。
2、学校
(1)老师经常与留守儿童谈心,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可以让他们担任班干部,一方面起到激励和鞭策的作用,另一方面可以加强他们和班上其他同学的沟通和交流,形成良好的团队精神,找到归属感。
(2)充分发挥教育优势,特别注意与监护人的联系沟通,提高他们对教育的认识,如此可以加强监护人的教育能力,使留守儿童能够得到正确的教育疏导和正确的价值引导。
3、家庭
(1)父母在委托监护人之前,应该慎重考虑被委托人是否具备监护能力,如身体、经济、思想品德状况。
(2)父母应该利用多种方式和途径对留在老家的孩子的学习、生活各个方面加以关心、教育和指导,杜绝只关心学习状况的情形。
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不仅对家庭、学校而且对我们整个社会教育体系都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在目前各项教育远未完善,学校教育还没有条件深入到留守儿童学校生活之外的情况下,留守儿童的教育任重而道远。我们必须高度重视,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关注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关爱留守儿童的成长,才能真正实现农村教育事业的健康快速发展,城乡统筹发展才能更快实现,社会才能真正实现和谐,留守儿童的头顶才能早日出现一片蔚蓝的天空。让我们共同努力,为早日解决留守儿童教育问题而奋斗,与留守儿童一起撑起那一片蓝天。(重庆工商大学外语学院06级英语2班 王玉祥)

暑假农村调研、关爱留守儿童实践报告


作为一名大学生,社会实践是我们在大学生活里面的一个重要环节。在学好理论知识的同时更重视培养自身的实践能力。大学生涯的第一个暑假,我就满怀激情地报名参加了“广西大学生志愿服务万村远程教育XX年暑假行动”。走出校园,步入社会,绚丽青春并就着智慧挥洒着汗水写了一份答卷。

8月x号,阳光灿烂,我们志愿者从恭城出发,经过30分钟的车程,我们就到了我们实践活动的点“红岩”。在大城市呆久了的我们,一到那里我们就有种心情舒畅的感觉,感受到了浓厚的乡村生活气息。我们首先来到村委会,取得了村委会领导的同意,在他们的协助下,我们在庭院里布置了一排桌子和凳子。在桌上放了两台血压计,在墙上贴了宣传单,挂起了条幅,竖起了旗子。我们又在村委会的广播里通知老乡们前来村口。我们分工合作,一部分同学走进每个家庭宣传相关的医疗保健方面的知识并向大家解释一些夏日农忙时节保健的小常识, 组织村民到村口参加活动。还有“农家乐问卷调查”。 那时候的气温都非常的高,太阳公公高高的在天上笑着,看着我们在乡间小路上或是附近农家里忙着调研。说实话,觉得真的有点辛苦,有想过快点结束吧。偶尔也会抱怨为什么天气都是这么“大好”,就不能下点雨么?调研必须要在村民们都在家的时候去各个村每家每户的做调查,由于大多数村民不识字,我们都是一个题一个题地问出来的。做一份调查可能容易,但是要做许多份时就需要极大的耐心了。再加上普遍村民讲的是地方话,有些同学在交流上有些阻碍,但我们都克服了种种困难。值得庆幸的是,当地的村民都很积极的配合着我们的工作,这让我们的工作进行的更顺利,更有效率。我们分成两个小组同时进行调研,小组间合作的都很好,大家相互鼓励,相互照顾,在工作的同时也增加了友谊,我们都懂,我们是一个团体。另一部分同学在村口开展活动宣传,运用医学知识帮助村名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小病症,以及免费测血压。除此之外,我们还事先购买了一些医疗保健小药品,分发给当地需要的群众,我们的行动得到了当地村民的大力支持,我们也在这次实践中体会到了作为一名志愿者的快乐和满足。就这样我们顺利地完成了第一站的任务。

此次实践活动,让我深刻明白了一个活动可以顺利一定要有明确的目标,详细的计划,也离不开大家的团结。

8月8号,我们走进了势江村,与留守儿童手牵手,共度快乐暑假。在村干部及村志愿者的鼓励和吸引下,40余名学龄前小朋友主动参加志愿者支教活动,当走进借用的教室,心中既有豪情万丈,也有忐忑不安。当站在讲台上看着那一群活泼,可爱,热情,真实的孩子们,脑子突然一瞬间变得一片空白,完全变得不知所措,无从下手。他们穿着朴素的衣服,脸上显露出泥土的颜色,却活泼可爱,聪明热情,充满灵气,活得真实而开心,原以为会很尴尬很难和他们沟通。但是,当看到那一张张稚幼的充满期待的眼神时,心中有种上帝派我们来拯救他们的感觉。很快的我们就进入了角色,和他们打成一片。我们和小朋友玩了一系列活动。例如:知识抢答,趣味拼音,诗歌朗诵,安全环保小知识学习,猜字谜。印象最深的是“二十以内加减法”抢答。还没等我们念完题目,几十双稚嫩的小手已经高高举过头顶,纷纷想“一展风采”。在游戏过程,小朋友争先恐后,场面一度失控,欢声笑语不绝耳。

短暂而又漫长,劳苦而又快乐的短期社会实践终于结束了。累,苦,却很满足。因为我知道这就是考验,这就是体验,这就是奉献,这是很有价值的,我无怨无悔。这次实践活动的开展,更让我们了解到了团队的重要性。我们通过沟通交流协助建立了有好的合作关系,互相关心,互相帮助,互相包容,互相体谅,这次实践活动拓宽了我们的发展空间,提高了社会实践能力,增强了服务意识和使命感,责任感及奉献精神。用实践感受社会,用实践关爱社会,用实践锻炼自我。“服务万村远程教育”带给我的不仅仅是一种视觉上的新鲜,更是一种在精神和心灵上的震撼,我不会忘记志同道合,互帮互助,共同努力的队友,患有那群可爱聪明的孩子,。实践活动就这样悄悄结束了,但它带给我们的思考就像是一块石头头人水中泛起的阵阵涟漪,荡漾开去。这次亲身体验让我感触深刻,这不仅仅是一次实践,还是一次人生经历,更是我一生宝贵的财富。

实习报告——关注留守儿童,贡献社会发展


前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青壮年农村人口进入城市,其中一部分孩子随父母涌入城市。但是更多的孩子没有条件随父母流动到城市,只好继续留在农村。他们由自己的祖父母或其他亲戚照料,这类未成年的特殊群体被称为留守儿童。简言之农村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进城或到经济发达地区务工而被留在老家的那些孩子。
留守儿童是中国长期的城乡二元体系松动的一群“制度性孤儿”。一方面,他们的父母到城里打工拼命挣钱,争取或获得了另一种更好地生活方式;另一方面,他们又因为在城市里或自身难保,或无立足之地,无法将他们的子女带进城里,留在自己的身边;同时为了生活或生存,他们不能够轻易地离开自己的工作,不能轻易地离开城市,就是在这种带不出与回不去的双重矛盾中,留守儿童虽然有父母,但是他们依然不得不接受“骨肉分离”的现实。
这个时代的孤儿由于长期被托养或寄养,老人溺爱或亲友疏于管教,缺少正确的价值引导,缺少父母之爱,极容易导致心理缺陷。孩子是未来、是希望,中国不能无视他们的存在。他们关乎整个农村教育和社会进步,鲁迅曾发出“救救孩子”的呼声,现在是该“救救”留守儿童的时候了。
一、留守儿童现状调查分析
为了使有关辅助留守儿童的策略能够更顺利地进行,20xx年7月,我们(重庆工商大学外语学院暑期赴城口社会实践团)奔赴城口县,在城口县葛城镇友谊村、红坪村、城口中学、城口葛城二小、城口县示范幼儿园通过问卷发放、入户采访、个别访谈、集体座谈等多种形式展开了为期5天题为“ 贡献统筹城乡发展、关注留守儿童教育”的调查。以下是我们调查的结果:
据调查,葛城二小有留守儿童200余人,占在校学生总数的30%,据葛城二小一位三年级的班主任反映,留守儿童在学校各年级和各班均有分布,约占1/3左右。
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60份,回收问卷60份,有效问卷58份,有效率为97%。通过对问卷进行分析,发现如表1所示:
调查题目
比例
说明
父母外出打工时,由(外)祖父母照料学习、生活
35%
其他的儿童由亲戚照顾或者自己住
希望与父母生活在一起
90%
10周岁左右更加明显
学校、社会对自己十分关心
78%
父母在电话中教授孩子为人处世道理
11%
更多关心学习状况
具备生活自理能力
81%
在学校有伙伴
55%
因为是留守儿童,交友会受到影响
害怕与陌生人交流
14%
自己目前的性格形成是因为父母外出打工
50%
从表1的调查结论,我们可以看出:35%的留守儿童是由(外)祖父母照看,90%的留守儿童希望和父母生活在一起,尤其是10周岁左右的留守儿童表现得更明显,70%的留守儿童一年以上才能与父母见一次面,87%的留守儿童通常与父母进行电话联系, 81%的留守儿童经常在家做家务,生活自理能力较强,55%的留守儿童在学校有不少伙伴,14%的留守儿童害怕见陌生人,性格较内向,比较自卑。在调查问卷的主观题部分,绝大多数留守儿童理想中的生活就是能够和父母生活在一起,在调查留守儿童“最想对父母说的一句话”时,多数孩子“希望爸爸妈妈早点回来”、“我想你们,我会好好学习的”、“爸爸妈妈辛苦了”,部分学生表示“爸爸妈妈快来接我”、“爸爸妈妈能多关心我”,这一方面反映出留守儿童与其他孩子相比更加成熟,另一方面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在外打工的父母对留守儿童关爱不够,亲子关系不够融洽。

“关注留守儿童 贡献社会发展”实习报告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注留守儿童 贡献社会发展”实习报告》的文章,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青壮年农村人口进入城市,其中一部分孩子随父母涌入城市。但是更多的孩子没有条件随父母流动到城市,只好继续留在农村。他们由自己的祖父母或其他亲戚照料,这类未成年的特殊群体被称为留守儿童。简言之农村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进城或到经济发达地区务工而被留在老家的那些孩子。
留守儿童是中国长期的城乡二元体系松动的一群“制度性孤儿”。一方面,他们的父母到城里打工拼命挣钱,争取或获得了另一种更好地生活方式;另一方面,他们又因为在城市里或自身难保,或无立足之地,无法将他们的子女带进城里,留在自己的身边;同时为了生活或生存,他们不能够轻易地离开自己的工作,不能轻易地离开城市,就是在这种带不出与回不去的双重矛盾中,留守儿童虽然有父母,但是他们依然不得不接受“骨肉分离”的现实。
这个时代的孤儿由于长期被托养或寄养,老人溺爱或亲友疏于管教,缺少正确的价值引导,缺少父母之爱,极容易导致心理缺陷。孩子是未来、是希望,中国不能无视他们的存在。他们关乎整个农村教育和社会进步,鲁迅曾发出“救救孩子”的呼声,现在是该“救救”留守儿童的时候了。
一、留守儿童现状调查分析
为了使有关辅助留守儿童的策略能够更顺利地进行,20xx年7月,我们(重庆工商大学外语学院暑期赴城口社会实践团)奔赴城口县,在城口县葛城镇友谊村、红坪村、城口中学、城口葛城二小、城口县示范幼儿园通过问卷发放、入户采访、个别访谈、集体座谈等多种形式展开了为期5天题为“ 贡献统筹城乡发展、关注留守儿童教育”的调查。以下是我们调查的结果:
据调查,葛城二小有留守儿童200余人,占在校学生总数的30%,据葛城二小一位三年级的班主任反映,留守儿童在学校各年级和各班均有分布,约占1/3左右。
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60份,回收问卷60份,有效问卷58份,有效率为97%。通过对问卷进行分析,发现如表1所示:
调查题目
比例
说明
父母外出打工时,由(外)祖父母照料学习、生活
35%
其他的儿童由亲戚照顾或者自己住
希望与父母生活在一起
90%
10周岁左右更加明显
学校、社会对自己十分关心
78%
父母在电话中教授孩子为人处世道理
11%
更多关心学习状况
具备生活自理能力
81%
在学校有伙伴
55%
因为是留守儿童,交友会受到影响
害怕与陌生人交流
14%
自己目前的性格形成是因为父母外出打工
50%
从表1的调查结论,我们可以看出:35%的留守儿童是由(外)祖父母照看,90%的留守儿童希望和父母生活在一起,尤其是10周岁左右的留守儿童表现得更明显,70%的留守儿童一年以上才能与父母见一次面,87%的留守儿童通常与父母进行电话联系, 81%的留守儿童经常在家做家务,生活自理能力较强,55%的留守儿童在学校有不少伙伴,14%的留守儿童害怕见陌生人,性格较内向,比较自卑。在调查问卷的主观题部分,绝大多数留守儿童理想中的生活就是能够和父母生活在一起,在调查留守儿童“最想对父母说的一句话”时,多数孩子“希望爸爸妈妈早点回来”、“我想你们,我会好好学习的”、“爸爸妈妈辛苦了”,部分学生表示“爸爸妈妈快来接我”、“爸爸妈妈能多关心我”,这一方面反映出留守儿童与其他孩子相比更加成熟,另一方面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在外打工的父母对留守儿童关爱不够,亲子关系不够融洽。二、留守儿童主要特征
农村留守儿童群体是我国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过程中所带来的附属产物,而城口县是一个劳动移民大县,留守儿童便是一个庞大的群体。由于现阶段我国农村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社会保障不健全等客观因素的存在,加上长期缺少父母的关爱及有效的教育、正确的引导和管理,留守儿童往往在心理上产生一种不适应感,严重的则会导致心理畸形发展并在行为上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失范和越轨现象,出现一定的“留守儿童综合症”。
1、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上参差不齐
在入户调查中,一位名叫王浩然的小朋友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年仅10岁的他不仅在成绩上表现优越,更是体贴理解父母。当问及他最想对父母说的话是什么时,他不假思索地一句“爸爸妈妈,你们早点休息”震撼了我们。品学兼优的他除了做家里常有的家务外还要照顾年仅2岁的妹妹。他的懂事程度已经远远地超过了其他同龄人。然而,在调查中,我们同时也发现,有个别留守儿童却劣迹斑斑,某些孩子还存在偷盗等不良行为。
2、性格柔弱内向、自卑心理障碍
留守儿童幼年就离开父母,尽管有(外)祖父母或其他亲戚的照顾,但毕竟与父母亲疏关系不同。由于隔代教育的影响或亲戚对自己孩子与他们之间差别对待,留守儿童普遍不愿与人交流,性格内向,自闭且逆反心理强。调查中,我们发现,大多数留守儿童排斥心理强,并且在交谈中不敢抬头,表现出极度的不自信。
3、学习态度两极分化严重
学校老师反映,学习不认真的往往是留守儿童,父母长期不在身边,家长的监督力度不够,他们的学习就无人过问,最终很容易形成双差生和问题儿童。据葛城二小的校长介绍,一位11岁的留守女童,其父母在外地打工,通常是几年才回家一次,该生学习成绩较差,行为习惯也很不好,自觉性不强,逐渐成为问题儿童。并且,由于缺乏沟通能力,留守儿童在遇到问题后通常不敢向同学或老师请教,导致问题压制,得不到及时的解答,以致问题越压越多,到最后则表现为学习成绩极度下滑,厌学情绪剧增。
留守儿童之所以会出现以上问题,其监护人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一方面:祖辈与孙辈年龄上存在巨大差距,代沟明显,沟通受阻,久而久之导致留守儿童不愿与他人交流,长期下去则表现为交际沟通能力差。再一方面:由于监护人的特殊性,只要孩子不犯大错,监护人对其行为一般不过问,因而缺失及时有效的约束管教,导致部分留守儿童纪律散漫,在学校道德品行较差,不遵守规章制度,迟到、旷课、逃学、迷恋“网吧”等。另一方面:通常亲戚朋友也都有孩子,由于对待不尽公平,留守儿童常常因感到自己是“外来人”而产生自卑心理。
三、如何解决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
针对重庆市城口县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我们形成了一下几点想法,希望能够从某种程度上帮助留守儿童,让他们也能够像普通的孩子一样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健康茁壮地成长。
1、政府 (1)加快当地经济发展,努力发展支柱产业和乡镇产业,以服务当地为基本指针,出台相对优越的条件,吸纳当地农村富余劳动力,实现劳动力的就地转移,从而减少留守儿童的数量。
(2)加大校园周边环境整治力度,为学生提供一个纯净健康的学习环境。这样不仅可以对留守儿童有所帮助,对于其他普通学生的管理效果也将会得到提升。

留守儿童实习报告


在这个酷热难耐的盛夏时节我想本身不是因为一时的好奇和冲动而参加““情寄留守,爱暖童心”这个暑期夏令营活动的。

而是怀着一颗感恩的心朴拙的去与孩子们交流,用我的一片爱心,去为孩子们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坚持着心中那份夸姣的信念——帮助他人。培训心得体会同时在我心里。

始终有一个梦想,那就是长大后能成为一个好老师。但是本身心里又不清楚是否会是一个好老师,所以想借此次机会证实一下本身。在孩子们到来的前几天里。

我们队员为孩子们安排了舒适的住宿环境,干净的吃饭环境,尽心尽力为孩子们筹办着一切。想到孩子们在这里能够舒适的生活,我们再苦再累。

流再多的汗,我们的心里也是甜滋滋的。我们为孩子们买了书包,画笔等学习用品,为他们拉来了“小桔灯”的援助,他们为每位孩子提供了书籍和水杯。

7月29日上午十一点摆布济宁市梁宝寺留守儿童以及老师来到山东建筑大学,开始了他们为期四天的暑期夏令营活动。下午我们带领孩子们参观了我们斑斓的建大校园。

看着孩子们兴高采烈的样子,我们也从中体会到快乐,他们像欢乐的鸟儿,在这一刻他们很快乐。看着他们稚嫩的脸庞绽放出笑容,我仿佛也回到了童年。

回到了具有快乐回忆的童年。我与孩子们在校园里留下了夸姣的回忆。晚饭时,孩子们还沉浸在喜悦中,叽叽喳喳说个不停,我感到非常的欣慰。

晚饭后我还有另两名队员领着孩子们在映雪湖畔玩耍,虽然他们乘车已经很累了,但是他们还是兴高采烈的看我们学校的夜景,我们为他们讲述着我们学校的一些事情。

他们津津有味的听着,还时不时的问一些问题,我觉得他们的求知欲有利于他们去了解更多的新鲜事物,可以更好的开阔视野,为他们以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30日我们举行了盛大的开营仪式。在开营仪式上有关带领在仪式上发言,他们都表示:“关注留守儿童,是我们*和社会各界人士应该做的事情。我们应该努力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供孩子们学习和生活。希望全体营员要倍加爱护保重,不忘感恩。我充分体会到了*近年来对留守儿童的关心与关爱,社会上更多的人关注留守儿童。

让他们有了一个舒适而又温馨的家园。孩子们在会上津津有味的听着,有的竟流下了幸福的眼泪。31号我们浩浩荡荡一行人来到了山东省科技馆,在科技馆内。

孩子们一个个欢呼雀跃,观看火箭模拟发射,机器人模拟说话,还有动力发电,开火车,水力发电。孩子们东瞅瞅西看看,亲主动手操作。

激发了留守儿童们学习科学文化常识的积极性,鼓励他们探索科学的奥秘,从而引导他们走出自闭的心理误区,培养积极向上的乐观心态。山东省科技馆具备学术交流、科普报告、天象观察、4d电影放映、科普展品研制、青少年科技建造、科普大篷车等内容和功能。

是全省人民特别是广大青少年学习科学常识的殿堂,是传播科学文明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首要阵地和窗口。孩子们在科技馆里学到了好多他们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我也学到了许多以前书本上有但不太懂的常识。

我们还观看了电影《唐山大地震》,看着一个个感人的场面,我哭了,我像是经历了一场感情上的洗礼,感觉突然之间我长大了,又成熟了。

懂得赐顾帮衬别人了,看着电影上母亲与女儿的对白,我被深深地震动了。手心手背都是肉,父母对后代都是疼爱的。不要怨恨父母。

父母做的一切都是为我们好啊。在趣味运动会上,我与孩子们玩在一起,感受到他们的活力,同样也感受到他们的快乐,他们在活动中朝气蓬勃。

玩得非常的开心。他们的欢声笑语感染了我们,我们也乐在其中。看着他们,我们很欣慰,觉得我们的付出是值得的。赛然他们非常累。

但他们很快乐。他们快乐我们就快乐。在大活文艺厅,我们举行了“情寄留守,爱暖童心“联欢晚会,孩子们表演了丰富多彩的节目,我们队员同样也表演了节目。

孩子们朝气十足,赢得了热烈的掌声。孩子们玩得非常的开心。在紧张、忙碌中汇演有条不紊的进行。每个人的情绪都很复杂,似乎就算千言万语也敌不过此刻的沉默。

汇演接近尾声,我们所有队员当听到孩子们唱响《感恩的心》并用哑语表达出来时,我们队员都震动了,都怀着沉重的心情在看孩子们的表演。当汇演结束后。

一个小女孩突然紧紧抱着我痛哭,我就再也忍不住了,泪水夺眶而出。我太感动了,跟孩子们相处的那几天再累,只要看着那群孩子的眼睛,听见他们的笑声。

你就没法不精神,哪怕因为不习惯而失眠,又或是其他身体不适,似乎都消失了似的。在这短短的4天里面,收获到的不仅仅是与孩子建立起的感情,还有天天晚上的分享会上我们分享的感动。

也有在分享中发现本身的不足。体力和精神虽然不大习惯,但是也很享受这段紧张和忙碌的经历。希望孩子的明天会茁壮成长,有一天也到那些需要他们的地方贡献本身的力量。

当他们离开时,我哭了。同时我也很欣慰,在他们离开的那天下午,孩子们到家后给我打来了电话,告诉我他们到家了。或许在本身父母亲眼里。

还没有走出大学校门的我们仍然是一群孩子。但是面对着农村儿童,我们俨然是一位严厉又有趣的老师,当了几天的学生老师,有恨铁不成钢的气愤。

也有为她们进步而欣喜。他们走了,或许不再会来这里,或于我们的命运不再会订交,但这片土地,这群孩子,这片空气都将成为我生命中最珍贵的记忆!

《深入调研 关注留守儿童》由范文资讯网f132.com编辑整理精选推荐,并且我们还准备了大量的优质实习报告范文专题供您参考和写作帮助,请访问留守儿童方案的专题!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