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心得体会 > 社会主义价值观心得体会800 > 导航 > 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新概括

社会主义价值观心得体会800

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新概括。

每个人的想法和观念都不一样,你觉得是错的事,别人不一定觉得。对于自己阅读过的书籍或文章的内容,然后写出自己的意见或感想,我们称之为心得。小学中学阶段有一项重要的写作训练就是写心得体会,心得体会比较多地倾向于个人的主观感受和体会,怎么才能写出更好的心得体会呢?有请驻留片刻,小编为你推荐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新概括,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新概括
胡锦涛总书记在看望政协委员时强调要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并将之概括为鲜明而精辟的“八荣八耻”。学习“八荣八耻”精神,充分理解其重大意义,应是当前思想教育此文来源于第1道德建设的重要任务。“八荣八耻”的荣辱观对我国当前社会状况有极强的针对性
胡总书记提出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对我国当前的社会状况特别是广大干部群众、青少年的思想实际具有极强的针对性。改革开放27年来,中国社会方方面面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巨大变化,物质生活条件的改善及价值观念的多元嬗变,对人们的道德观、人生观、世界观产生了无可避免的正负两方面的影响,其中既有积极向上、与时俱进的,也有消极不良、腐败堕落的。而这些变化的一个突出表现,就是造成了对善与恶、是与非、美与丑在某些情况下的混淆不清,致使人们的荣辱观发生了某些畸变与偏差,如对国家此文来源于第1广大人民群众采取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冷漠态度,甚至在言行上有损国家民族的利益与尊严;将诚实守信、辛勤劳动、艰苦奋斗视之为不合时宜的“傻冒”行为,而好逸恶劳、损人利己、见利忘义则被认为是出自“人的天然本性”,具有“合理性”;更有少数人以违法乱纪、挥霍浪费、骄奢淫逸来显示其拥有的特权与显赫地位等等。这些,不仅使某些干部走上了背离党此文来源于第1国家、人民的犯罪道路,也对社会大众特别是青少年产生了极为恶劣的影响,败坏了社会风气,是构建此文来源于第1谐社会必须大力清除的障碍。“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直接针对此文来源于第1纠正的就是这些美丑、善恶、真伪不分的情况。胡总书记依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理论,通过对“八荣八耻”的概括,划清了大是大非的界限,褒奖了真善美,贬斥了假丑恶,有助于各级干部、党员、人民群众及广大青少年伸张正气、抵制邪气、树立正确的荣辱观,这对于建立良好社会风气、构建此文来源于第1谐社会是非常重要、非常及时的。
“八荣八耻”的荣辱观凝集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髓
“八荣八耻”荣辱观内容十分全面、系统而且精练、准确,既涵盖了社会主义道德原则的主要方面,同时也凝集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髓。“八荣八耻”在文字上十分简洁,只有短短的百十来字,但却涉及到了政治、经济、社会、人生、人际等多方面的道德准则,并且将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紧密相关的价值取向如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等也都包含于其中,为人们的思想行为提供了明确而清晰的指南。伦理学研究认为,荣辱观直接关乎人的自尊心、进取心此文来源于第1羞耻心,也是人们是否具备道德自觉与法律自律的基础。如果缺乏正确的荣辱观,就如古希腊哲学家所说:“无论是国家还是个人,都做不出伟大优美的事情来”。所以,要教育此文来源于第1造就适合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的好公民、好党员、好干部,就必须以正确的荣辱观为指引。同时,历史事实也表明,每当社会面临重大转型的时期,对一个国家此文来源于第1一个民族来说,精神支柱的力量是尤其不可或缺的,正确的荣辱观就是这一精神支柱最重要的核心部分。
“八荣八耻”的荣辱观充分注意到“耻”与“荣”的内在关系,表达完整,旗帜鲜明,必将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胡总书记在对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概括中,还采取了肯定与否定、褒扬与贬斥两两相对的形式,将社会主义荣辱观完整地表现出来,不仅旗帜鲜明,而且也是引导干部、群众此文来源于第1青少年掌握正确的荣辱观、抵制错误荣辱观的一个有效方式。伦理学与价值论的研究也认为,正确的荣辱观的建立,同时必须也是对错误的、混乱的荣辱观进行清理与批判的过程,即“荣”与“辱”不仅是相互区别、相互对立的,也是相互联系、互为前提的。只有明确了什么是“辱”,也才能真正明确什么是“荣”。而对于个人,在此过程之中还必须有对自己曾经有过的不当行为进行深刻反省与悔悟,并在此基础上产生耻辱感——只有这样才能孕育奋起向善的可能性。所以,在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教育培养中,应当“教之耻为先”,即把培养、激发人的羞耻心放在第一位。以“八荣八耻”所概括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充分注意到了“耻”与“荣”的这种内在关系,在实施与贯彻中必将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值得指出的是,胡总书记概括提出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既是开展道德建设及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教育的指南,也直接关系到贯彻科学发展观、构建此文来源于第1实现社会主义此文来源于第1谐社会的目标。大力弘扬此文来源于第1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就能使我们的精神支柱更坚固,全党全民的凝聚力更强大,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更兴旺。

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新概括

F132.cOm更多精选心得体会阅读

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内容显示中
3月4日,胡锦涛同志在看望出席全国政协十届四次会议的委员时指出,在我们的社会主义社会里,要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坚持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第1这一概括精辟地阐明了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深刻内涵,囊括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以及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和社会风尚的本质要求,是中国传统美德和时代精神的完美结合,是社会主义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生动体现。我们要深刻领会胡锦涛同志的谈话精神,按照胡锦涛同志的要求,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明于荣辱之分,做当荣之事,拒为辱之行,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社会主义荣辱观继承了中华民族历久弥新的民族精神和传统美德。在悠悠的历史长河中,无论历经多少沧桑巨变,我们的民族总是坚守着一份对于真善美的崇高而纯粹的追求。多少公忠体国、为生民立命的志士仁人,多少死而后已、舍命为人的忠义之士,多少温良恭俭、勤劳质朴的苍苍蒸民,都成为古老传统的化身!正是这种精神传统造就了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的丰功伟绩。承载着历史与传统的血脉,社会主义荣辱观是我们民族得以生生不息、繁荣昌盛的精神支柱。社会主义荣辱观是时代精神的鲜明表达。忠于祖国、热爱人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知难而进、勇往直前,艰苦奋斗、求真务实,淡泊名利、无私奉献……时代精神的每一次凝聚和升华都意味着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次次胜利。雷锋精神、焦裕禄精神、孔繁森精神、牛玉儒精神、“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时代精神的号角响彻我们的社会,拥有这样的精神,我们就会从胜利走向胜利。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塑造社会主义公民的精神指导。在纷繁复杂的时代里,如何观察身外的世界,如何体验宝贵的人生,如何审视过往的历史,又如何创造美好的未来,都与社会主义公民的品格塑造和精神历练息息相关。在社会主义社会里,是非、善恶、美丑的界限绝对不能混淆,坚持什么、反对什么,倡导什么、抵制什么,都必须旗帜鲜明。以社会主义荣辱观进德修业,这是合格的社会主义公民的基本要求。社会主义时代呼唤社会主义荣辱观,社会主义荣辱观造就新时代的社会主义公民。在现代化之路上,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集中体现,是凝聚人心的坚强纽带,是实现宏伟目标的强大精神动力,是全体公民为人处世的精神指南。目前,我们正站在实现“十一五”规划、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创新型国家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起点。当此之时,一定要从时代发展的高度出发,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大力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不断激发全体公民特别是青少年的崇高精神追求,努力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社会主义荣辱观学习有感


社会主义荣辱观学习有感

提及道德,还需追根溯源,中华民族作为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民族,在千年文明史中积淀了高尚的传统美德和优秀的民族精神。其中,儒家文化为中国传统文化之精髓,处处闪耀着德治思想的光芒。儒家文化奠基之作《论语》中开篇第二即是《为政篇》,且该篇首句即为"为政以德,譬如**,居其所而众星拱之"。(《论语·为政》)就是说,只要统治者"以德治国",他就会像北极星那样,泰然处在自己的位子上,而老百姓却像众星捧月般环绕着他。道德在治理国家中的重要性由此可见一斑。统治者对"道德"必须以身作则,以自己的行为来影响广大的百姓,所谓"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同时,儒家文化相信"人皆可为圣人",相信人民群众与社会的统治者一样具有自我组织、自我管理、自我修正、自我改造、自我提高的能力,相信人类可以凭借普遍的道德觉悟,建立一个符合正义的政治秩序,也就有了后来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逻辑,德治思想影响了华夏文明几千年。所以道德,一直都是维系我们民族荣辱与共,不断进取的精神力量,并且在社会主义革命和现代化建设中仍是支持我们民族和国家前进的动力,更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内容。

说起道德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内容,我想起上小学的时候,那时正是大力倡导"五讲四美三热爱"的年代,"五讲四美三热爱"是道德规范,是衡量行为准则的标尺,更是当时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一时间,道德俨然成了每个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言必及道德,行必践道德,一股新兴之风吹遍神州大地。

哲人孟德斯鸠说过:"在一个人民的国家中还要有一种推动的枢纽,这就是美德。"的确,在良好社会风尚的推动下,社会在发展,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社会正以日新月异的姿态迈向现代化,经济的飞速发展给我们带来了巨大的物质财富,国与国间的交流使我们的民族更具世界性,我们在发展的快车道上感到目眩,应不暇接。于是,经济的发展,文化的冲击,也让我们面临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关乎道德的挑战,有一种东西正背离了我们所熟悉的正确的方向,渐行渐远。社会中开始弥漫着金钱至上、享乐主义的风气,被所谓"现代人的生活理念"影响的很多人,思想混乱,道德缺失,是非、善恶、美丑混淆,开始为了物质享受而向自己的道德挑战,向国家的法律挑战。传统的道德被颠覆,我们处于一个道德失语、断层的年代。

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的胡锦涛总书记站在前瞻历史、展望未来的高度上,提出了""这一社会主义荣辱观,"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这"八荣八耻"概括精辟,内涵深邃,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与时代精神的有机结合,体现了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的本质要求,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鲜明导向。"八荣八耻"的提出有如当头棒喝,令人警醒,仿佛回到了孩童时代,咿呀学语时天天吟诵的就是"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心立刻澄明如水,社会的喧嚣、纷杂不能动摇它半分。人们重新拾回了道德的标尺,认真学习"八荣八耻"这一发展着的道德观并发掘其深刻内涵,道德归来。但是细心的人发现,举国上下大家都在学"八荣八耻",可如果你问周遭的人"八荣八耻"的具体内容是哪些,估计能一字不拉地说出来的并不多,也就是说有一部分人的学习不扎实、流于形式。有人要问,有什么方法让大家深入学习,不流于表面呢。学习也好,做其他事情也好,都离不开内动力和外动力。所谓内动力即内在的需求,外动力即来自本身之外的压力,包括社会的、家庭的等,事实证明,内动力作用的效果更明显。实际上,我们学习"八荣八耻"毋宁说是为了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不如说是为了自身道德修养的提高及人格的自我完善,这是一个道德内省的过程,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掀起学习"八荣八耻"的高潮。只有将"八荣八耻"作为道德的根本,使之成为我们的内需,才能在学习、工作中不遗余力地去实践,并将之延伸至生活的各个层面,把握其深刻内涵,才会有更广阔的外延。

真正做到了以"八荣八耻"为自我完善的内动力,就会发现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八荣八耻",实在是以有限的文字表述了无限的可能性,"八荣八耻"衍生为"数荣数耻",正确的荣辱观始终指引我们朝着成为一个品德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的方向前行。

这是一个道德回归的年代,归于内心,归于内省,所谓内圣者可以外王,我们的民族将会以崭新的姿态屹立于世界之林。

我看社会主义荣辱观


我看社会主义荣辱观
胡锦涛同志关于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论述,明确了我国社会当前基本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和改革开放的时代要求,具有很强的思想性和现实针对性。荣辱观古已有之,荣辱心人皆有之。
不同的时代,不同的民族,持有不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人们,其荣辱观是不同的。恩格斯说,“每个社会集团都有他自己的荣辱观”。社会主义荣辱观,回答的是社会主义社会中,什么是光荣,什么是耻辱。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既要发扬优良传统,又要体现时代精神;既要立足本国,又要面向世界;既要把握今天,又要面向未来。
每个时代、每个民族的荣辱观,归根结底是由那个时代那个民族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的,同时也极大地作用于经济社会的发展。以“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它对荣耻的界定,对是非的判断,对美丑的区分,立足中国的现实国情,着眼现代化的发展要求,体现了继承与创新的统一。
“八荣八耻”体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特征。社会主义荣辱观内含着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指导思想、方针原则和公民的基本道德规范,坚持了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要求。“八荣八耻”既有先进性的导向,又有广泛性的要求,引导人们摆正个人、集体、国家的关系,正确处理个人与社会、竞争与协作、先富与共富、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等关系,确立了在社会主义社会,全体公民普遍认同和自觉遵守的行为准则。
“八荣八耻”反映了市场经济的特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大大增强了人们的自立意识、竞争意识、效率意识、民主法制意识和开拓创新精神,但市场自身的缺陷和消极因素也会反映到人们的思想道德和人与人的关系上来。市场经济是利益经济、效益经济,更是信用经济、法制经济。“八荣八耻”针对拜金主义、享乐主义、见利忘义、损公肥私、不讲信用、欺骗欺诈等消极现象和社会公害,提出鲜明的是非、善恶界限。它所包含的丰富内涵,为保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为建设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道德体系,提供了思想基础。
“八荣八耻”展现了现代社会的特性。随着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人们的公共生活领域不断扩大,相互交往日益频繁,社会分工日益细密,“八荣八耻”在维护公众利益、公共秩序,保持社会稳定方面的作用更加突出,成为公民个人道德修养和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表现。“八荣八耻”在公共生活、公共利益等方面,确立了公民应当遵循的行为准则,有利于促进社会的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
在我们的社会里,是非、善恶、美丑的界限不能混淆。否则,社会和谐不起来,经济发展不起来,民族精神振作不起来,国家也强盛不起来。胡锦涛同志提出的“八荣八耻”,旗帜鲜明地指出我们应该坚持什么,反对什么,倡导什么,抵制什么,应当成为我们每个共产党员和每个公民应有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精神风尚。“八荣八耻”在全社会蔚然成风,我们的民族就能够在思想道德建设上,站在时代前列,领引时代风尚,推动时代进步。
目前我们山东省威海市羊亭学校正在进一步学习“八荣八耻”,提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目标,以提升师资水平,促进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再上新台阶,是每个教师必须认真对待并要用实践作出回答的问题。十几年的教学生涯,我深有体会:做个好教师并非易事。
好教师首先必须有敬业精神,要毕生忠诚党的教育事业。作为一名人民教师要想“传道、授业、解惑”,必需不断学习,改革教学内容,通过自身的教学实践,给学生传授新知识,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与此同时,教师要有崇高的理想,完善的道德情操,坚定的信念,顽强的意志品质,来浅够默化的影响和熏陶学生。
其次,要用真爱去关心学生。学生的确存在“好”与“差”的差异,教师应因材施教,对“好学生”关爱备至,而对“差学生”更应加备的关爱与呵护。要倾注全部的爱去发现他们学习上每一点滴的进步,去寻找他们生活、品德上每一个闪光点,加以充分的肯定和激励,让他们感到温暖,增强自信,从而缩小师生间心灵上的距离,使他们产生“向师性”。这样,他就会把教师当成知心朋友,愿意向你畅开心扉,愿意接受你如何学习和如何做人的指导。教师,是学生学习和效仿的榜样和楷模,身教重于言教,孔子曰:“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因此幽默风趣的谈吐,得体大方的着装,亲切热忱的态度,扎实渊博的知识,犹如和煦的阳光照射到学生的心灵上,使他们感到温暖、舒畅、轻松。融洽的师生关系可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从而产生对教师的信任感,尊敬感,即“亲其师,信其道”。
学校是培养人才的基地,教师是培养人才的关键。作为新时期的人民教师任重而道远,应自强不息,不断充实和完善自己,我看社会主义荣辱观

我看社会主义荣辱观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丰富教学经验,取众人所长,补己之不足,精益求精,为培养和造就跨世纪接班人而努力奋斗。

我看社会主义荣辱观

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反映人民心声、代表人民意愿,就必定赢得人民支持、受到人民拥护。
总书记关于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论述,集中表达了广大干部群众的共同心愿,在全社会引起强烈反响。“八荣八耻”不胫而走、广为传播,迅速成为社会各界共识。
“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总书记的重要论述,概括精辟,寓意深刻,代表了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体现了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的本质要求,体现了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的治国方略,是我们党关于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进一步推进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指导方针。
荣辱观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内容。树立正确的荣辱观是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也是经济社会顺利发展的必然要求。我们要深刻认识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必要性、重要性和紧迫性。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彰显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必要性。社会的深刻变革,经济的快速发展,文化的相互激荡,对人们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和价值取向产生了多方面影响。热爱祖国、积极向上、科学文明、团结友爱,是我们社会精神风貌的主流。但也要看到,不明是非、不知荣辱、不辨善恶、不分美丑的现象还大量存在,不仅严重败坏了社会风气,也阻碍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事实证明,没有健康的社会风气,没有良好的道德水准,一个国家的经济再发展,综合国力也强大不起来,更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彰显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性。我国是一个有13亿人口、56个民族的发展中大国,加快现代化,实现全面小康,需要共同的思想基础,也需要共同的道德规范。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提高人的素质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树立正确的荣辱观,才能全面提高人的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知荣弃耻,褒荣贬耻,扬荣抑耻,才能明荣辱之分、做当荣之事、拒为辱之行,才能凝聚人心、提升境界、激发活力,形成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道德体系,共同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进程。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彰显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紧迫性。民主法制、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这些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需要全体人民有共同的道德遵循,整个社会有稳定的内在秩序。一个精神缺失、进退无据、无所依凭的社会不可能构成和谐;一个荣辱颠倒、是非混淆、美丑错位的社会无法实现和谐。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才能形成维系社会和谐的精神纽带和道德风尚。
一位哲人说过,世界上有两样东西最能震撼人们的心灵———内心里崇高的道德,头顶上灿烂的星空。“八荣八耻”涵盖个人、集体、国家三者关系,涉及人生态度、公共行为、社会风尚,构成了社会主义道德的鲜明指向。它是光辉的,又是朴素的;它是崇高的,又是平凡的;它是理想的,又是现实的。它就在我们的身边,天天面对,事事相关,需要从自己做起,从点滴做起。
奋进的中国,不仅要向世界展示物质文明的丰硕成果,更要向世界展示中华民族的精神面貌。随着中央宣传部、中央文明办等有关部门安排部署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宣传教育活动”的展开,随着全体人民的积极参与、共同践行、自觉行动,我们深信,社会主义荣辱观必将成为引领社会风尚的一面旗帜,激励我们奔向新的精神高地,推进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