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教案 > 中班下学期数学教案 > 导航 > 中班上学期数学教案《感知6以内的数》

中班下学期数学教案

中班上学期数学教案《感知6以内的数》。

老师在正式上课之前需要写好本学期教学教案课件,因此想要随便写的话老师们就要注意了。要知道教案课件写的越是充分,老师的教学质量相对也会提高。怎么样教案课件才算不错呢?小编特地为你收集整理“中班上学期数学教案《感知6以内的数》”,强烈建议你能收藏本页以方便阅读!

一、活动目标
1、学会从左到右逐一点数6以内的实数并说出总数;
2、体验6以内的数字和物体数量的关系,并认读数字;
3、培养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学会积极主动思考问题。

二、活动准备
教学课件一份、数物拼版教具一份、根据数字画点表35份

三、活动安排
(一)导入
师:今天是小熊的生日,小熊要开一个生日会,所以小熊准备了许多水果来招待客人,我们一起来看一下有哪些水果,每种水果有多少个呢?
(二)点数小熊准备的水果和小熊收到的生日礼物,学习给物体排序以及从左往右有规律的点数,并说出总数。
1、展示图片一(3个西瓜,从左往右已排序好):
师:小朋友请看图片,这是什么水果?(西瓜)师:这里有多少个西瓜?(3个)师:我们一起来数一下是不是3个呢?(注意:让幼儿举起右手的食指,从左往右注意点数,并说出总数)
2、展示图片三(4个火龙果,从左往右已排序好):
提问方式和注意点如第1点3、展示图片四(5个苹果,从左往右已排序好):
提问方式和注意点如第1点4、展示图片五(6个雪梨,从左往右已排序好):
提问方式和注意点如第1点5、展示图片六(6份礼物,没有排序):
师:这是小熊生日礼物,小熊想请小朋友帮忙数一下礼物,但是这些礼物都是杂乱地放着,我们要先做什么啊?(给礼物从左往右排序)师:现在我请一位小朋友出来排序,知道怎么排序的小朋友请举手?(先后请2到3位幼儿出来排序,并作出点评。)师:现在我们从左往右一起来数一下有多少份礼物?(6份)(注意:让幼儿举起右手的食指,从左往右注意点数,并说出总数)
(三)体验数字与物体数量的关系,帮助幼儿在抽象的数字和物体事物之间一种关系,有助于幼儿学习。
1、教师出示教具数物拼板(如图1),并讲解教具的操作方法,师:老师现在手里拿的是小兔子送给小熊的礼物,叫做数物拼版,它的玩法很简单,就是给上面'1-6'数字找朋友,上面的数字要与下面实数点的数量相对应,比喻说上面的数字是一,那下面的拼板上的实数点就有几个啊?(1个)师:现在老师手里还剩5块拼板,老师想请小朋友来拼完它们吗?(请4位小朋友出来操作教具,如果小朋友对项任务没能掌握好,可以多请几组有朋友玩,帮助他们掌握)
(四)幼儿自主操作学具,养成自主思考的习惯。
给每位幼儿发一张数字表(如图2),要求幼儿根据第一行的数字在每个数字下面对应的空格里点上与数字相对应的实数点。
1、讲解数字表的操作方法师:今天小朋友都学得很快,那我们就继续看看小熊还学到什么礼物呢?师:哦,原来是一张数字表,可是这个数字表还没完成的,小朋友要根据第一行的数字在每个数字下面对应的空格里点上与数字相对应的实数点,比如说我们先看第一行的第一个格子,里面的数字是?
(1)那我们在数字1下面的空格上点上多少个实数点啊?(1个)师:那2呢?(2个),那3呢?(3个)师::好的,看来小朋友都会做了,我就每人发一张数字表,让大家一起做。
2、给每位幼儿发一张数字表和蜡笔教师巡视课堂每位幼儿的操作情况,给予幼儿及时的指导。

四、活动延伸
以小熊过生日的故事为背景,在数学学习过程中融入游戏,让幼儿在轻松、愉快地氛围中学习抽象的数学知识,培养幼儿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fwR816.cOM品读分享

中班上学期数学教案《分类》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分类

活动背景:
分类是数学活动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在日常生活中也经常要运用。比如:超市里物品的摆放、图书馆里的图书的摆放、家中整理房间等等都要运用到有关的分类知识。新《纲要》中指出要让幼儿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并体验到数学活动的乐趣和重要性。为了将枯燥、逻辑性较强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浅显易懂,并能融入孩子们感兴趣的操作活动中去,我设计了本次活动。整个活动以孩子们熟悉的火车为活动题材,将为货运火车装运货物的游戏贯穿始终。活动中,让孩子们主动探索、尝试操作,在玩、试、想、做、议中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获得有关分类的经验。从而发展幼儿的合作、协商、操作能力,让幼儿充分体验到数学的重要性和有趣性。

活动目标:
1、鼓励幼儿尝试探索分类装货物的方法。
2、发展幼儿的合作、协商能力和倾听能力。
3、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分享成功的喜悦和快乐。

活动准备:
1、幼儿对火车已有初步的感性认识。
2、16块火车外形的底板(15块小的,1块大的),各种货物卡片,各种图形片。
3、多媒体课件。

活动过程:
一、创设活动情境,激发幼儿活动的兴趣。
1、多媒体演示,让幼儿观察、了解火车分为客运火车和货运火车两种。
小朋友,看,我们来到了哪儿?
2、五一劳动节刚过,装运货物的工人叔叔们又开始繁忙地工作了,他们想请我们小朋友帮忙,一起装运货物,你们愿意吗?
二、操作活动。
1、幼儿分组合作,第一次尝试装运货物。(为一节车厢的火车装运货物)
(1)请幼儿观察认识各种物品,初步感性认识分类。
(2)请幼儿尝试装运货物,并为车厢设计标记。
活动要求:幼儿四人一组,分配角色,协商讨论选出小组负责人及操作结果汇报员。(要求每组幼儿全部完成任务,重点指导能力弱的幼儿完成任务,体验成功的喜悦)
(3)汇报操作结果。
2、第二次尝试装运货物。(为两、三节车厢的火车装运货物)
(1)幼儿尝试装运货物,并为每节车厢设计标记。
活动要求:首先完成两节车厢的操作任务,在验货认可之后将列车放回货场后方能操作三节车厢的操作。(两节车厢的操作是满足能力中等幼儿的需求,三节车厢的操作是为能力强的幼儿提供提高能力机会。)
(2)请个别幼儿讲一讲:你们是怎样摆放的?
3、幼儿集体合作装运货物。(将具体的实物操作卡片换成抽象的图形卡片)
(1)出示一列大火车。
现在,我们要把这些木材分别运送给三位客人。一位是南京的客人,他要红色的木材;一位是北京的客人,他要圆形的木材;还有一位是新疆的客人,他要的是大的木材。请你们想一想,该怎样摆放这些木材?
(2)请幼儿自己检验劳动成果,体验成功的喜悦和快乐。

活动延伸:
1、小结集体操作情况,发现交集分类的现象,为下次活动打基础。
2、幼儿开着火车出活动室,结束活动。

中班上学期数学教案《排序》


活动目标:
1、学习按物体量的差异,进行正逆排序(数量7以内)
2、能够独立的取放,整理操作材料

活动准备:
1、高矮不等的花朵6个
2、人手7个高矮不等的大树图片、空白纸一张(用于贴图片)、胶水、抹布

活动过程:
1、游戏活动
⑴引导幼儿观察人物队形①游戏师:今天我们来做个游戏,我请坐的神气的小朋友上来做。(请5个高矮不等的幼儿上台)他们一样吗?哪里不一样呀?(高矮不同)②排队师:你们自己来排排队,看怎么样才能让队伍站的更整齐。
下面的小朋友,谁来帮帮他们啊?
你是怎么来帮他们排队的?你是怎么排的或你是按什么规律排的?(从高到矮或从矮到高)
⑵各组活动师:我们以小组为单位,来比赛,看哪个小组排的好,排的快,还要说出你们是按什么规律来排的!
起立,把小椅子塞进去,像早上出去做操一样排队,123组站在桌子后面,456组站在桌子前面,面对面站好。
我数123,你们就开始排队,你们对面对都要看好的,看谁排的又快又好。

2、介绍材料、幼儿操作活动
⑴请幼儿观察自己盘子里面的卡片师:那我们小朋友也来看看自己桌子上的卡片上有什么啊?
有几个?那他们一样吗?哪里不一样?(高矮不同)
⑵学习按物体量的差异排序
①请幼儿按顺序给自己的大树朋友排队师:现在老师要请小朋友们给自己的大树朋友来排队,每人拿一张白纸,把自己的大树朋友排在白纸上,给他们来排排队。
②师:我请小朋友来说说看自己是怎样来给大树朋友来排队的?
(教师请1~2名幼儿展示、介绍自己的操作结果,说说自己是按什么顺序给大树排队的。)
③引导幼儿进行逆向排序师:有没有不同的排法,用不一样的方法来给大树来排序?
(展示用不同方法排序的幼儿作品)师:我们来看看他是怎样排的?这样排对不对?(从高到矮和从矮到高这两种方法都棒)

幼儿园中班上学期数学教案《数气球》


活动目标

1.理解10的形成,知道9添上1是10。

2.认读数字10,知道10的实际意义。

活动准备

蓝气球9个,红气球10个,数字卡片110。

活动过程

1.复习9的形成。

出示蓝气球8个,提问蓝气球有几个?怎样使他们变成9个?

请一位幼儿操作添成9个气球,添上后点数说出总数。

小结:8个气球添上1个气球是9个气球,8添上1是9。

2.学习10的形成。

出示:红气球9个,提问红气球有几个?(教案出自:教案网)怎样使他们变成10个?

请以为幼儿上来添成10个气球,然后点数并说出总数。

小结:9个气球添上1个气球是10个气球,9添上1是10.10个气球用数字10表示。

3.认读数字10,理解10的实际意义。

出示数字10,引导幼儿说说10的实际意义,找一找周围哪些东西数量是10个。

教师鼓励幼儿大胆想象,并讲述10像什么?

4.游戏:比多少。

画上两个圆圈(两个呼啦圈也可),听音乐,音乐一停,站在圈上比比哪个圈里的人多?

活动延伸:

幼儿学习资源4第9页,数一数,将气球与相应数字连起来。

数一数小鱼和小鸟的数量并添画。

中班上学期数学教案《种子排队》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种子排队

数学活动:种子排队

活动背景:幼儿园数学教学是一门系统性、逻辑性很强的学科,有着自身的特点和规律。密切联系幼儿和生活,利用幼儿平常接触到的、熟悉的事物来设计数学活动,是解决数学知识的抽象性与幼儿思维具体形象性这一矛盾的最好方法。
操作法是幼儿学习数学的基本方法,我们投放幼儿自己收集、非常熟悉的大小不一的种子材料,创设问题情景,让幼儿带着问题去操作、思考、探索。通过种子排队、球排队、游戏走钢丝,三个层层递进的环节,感知物体大小、数量与排列长短的一种互逆关系。本次活动,发展了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培养了幼儿的学习习惯。

一、活动目标:
1、学习将收集的种子进行分类、排列,并做记录。
2、积极探索,分析讨论,感知物体的大小、数量与排列长短的关系。

二、活动准备:
1、幼儿人手一份种子(蚕豆、黄豆、赤豆各十颗)
2、纸板人手一张
3、乒乓球、海洋球各一个。

三、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引起幼儿兴趣。
看看桌子上有什么?(蚕豆、黄豆、赤豆)它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什么?(种子)
2、第一次探索活动:感知数量相同,大小不一的种子,排列长短不一样。
(1)讲解操作要领.
现在请你们做件事,给这些种子分分家(出示图一)
请你们猜猜第一条线上排什么?为什么?(红豆,因为有红豆标记)
第二、第三条线呢?(黄豆、蚕豆)
排的时候要从红线开始,一个靠着一个,让它们站在线上。三排全排完了,不要收,数一数,把数字记到后面的格子中。
(2)幼儿操作,用种子在纸板上排队。
(3)请幼儿讲述排列结果。
红豆有几颗?(十颗)黄豆有几颗?(十颗)蚕豆呢?(十颗)它们都是十颗啊?那它们排的队伍一样长吗?(不一样)
(4)讨论:为什么都是十颗,队伍不一样长呢?(因为红豆小,所以排得最短。因为蚕豆大,所以排得最长。因为黄豆不大也不小,所以排的队伍不长也不短)。
(5)小结:相同数量的种子,颗粒越小,排列越短,颗粒越大,排列越长。
3、第二次探索活动:感知大小不一的种子,排列长短相同时,数量不同。
(1)请幼儿把纸板翻过来,观察另一面。
看看纸板上有什么?(种子标记、线)这三条线怎么样?(一样长)
(2)设疑、引导幼儿思考
如果在这三条一样长的线上排队,想想它们用的数量会不会一样多?(A:一样,B、不一样)
(3)交待探索要求,幼儿操作。
请你们用不同的种子分别在三条一样长的线上排列,看看它们用的数量到底会不会一样多呢?
(4)讲述操作结果。
(不一样多,红豆用得最多,蚕豆最少)
(5)讨论为什么排一样长的队伍时,红豆用得最多,蚕豆用得最少呢?
(6)小结:队伍一样长时,小种子用得多,大种子用得少。
4、结合生活实际进一步感知大小、数量与排列长短的关系。
(1)出示海洋球、乒乓球,提问:
如果用相同数量的海洋球和乒乓球排队,谁的队伍长,谁的队伍短,为什么?(乒乓球小,排的队伍短;海洋球大,排的队伍长)。
让它们排一样长的队伍,海洋球和乒乓球谁用得多?为什么?(队伍一样长时,大的海洋球用得少;小的乒乓球用得多)。
(2)游戏:走钢丝。
请小朋友找你的爸爸、妈妈一起来做走钢丝的游戏。自己找一段距离,从起点线处脚跟对脚尖走到终点线,数数你用了几步?你的爸爸妈妈用了几步?
想一想,为什么爸爸妈妈用的步子少,你们用的多呢?

中班上学期数学教案《比较粗细》


中班数学活动:比较粗细

一、活动目标:
1.学会比较物体的粗细,并能正确表述比较结果。
2.能从细到粗给物体排序,知道粗细是相对的。

二、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粗细不同的旺仔牛仔罐、吸管、积木、香肠、记号笔、蜡烛等数量若干;课件ppt;幼儿操作材料。

三、活动过程:
1.探索发现粗细。
(1)玩一玩,发现粗细。
师:今天,林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些东西,看看都有些什么?等会儿请你们去看一看、摸一摸,并和旁边的小朋友说一说,它们有什么不一样?
幼儿自由选择材料探索,教师巡回指导。
(2)讨论,引导幼儿交流分享。
师:现在,谁愿意来告诉我,你在玩的过程中发现了它们有什么不一样?你是怎么发现的?
(3)小结。
师小结:哦,你们都发现了,这些东西有的粗,有的细。要知道是粗还是细除了可以用眼睛看,还可以动手插一插、叠一叠、比一比。你们都很棒!那到底什么东西粗什么东西细呢?我们一起来比比看。
2.比较判断粗细。
(1)比较物体粗细,知道粗细是相对的。
①教师先出示不同粗细的红色和绿色积木进行比较。
师:我们先来看看这块红色的积木,你认为它是粗的还是细的呢?我们请绿色的积木来帮帮忙,和它比一比。
②继续出示蓝色的积木和绿色的积木进行比较,知道粗细的相对性。
师:咦,为什么刚才和绿色的积木比,是红色的积木粗,现在和蓝色的积木比,红色的积木就变细了呢?谁知道为什么?可以和你旁边的小朋友讨论讨论。
(2)比较三个物体的粗细,找出最粗和最细。
师:现在,我们把这三块积木放在一起比一比,你认为哪块最粗,哪块最细呢?
(3)小结。
小结:通过比较我们知道了比较粗细的三个秘密。第一,最少要有两样东西才能比较粗和细,单独一样东西是无法比较的;第二,和不同粗细的物体比,结果是不一样,粗和细是相对的;第三,三种以上的物体比较粗细,能比出最粗的和最细的。
3.粗细差异排序。
教师出示ppt课件。
(1)引导幼儿认识从细到粗排序标记图。
师:小朋友们,小眼睛看到这里来,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张图片,请你想一想它代表什么意思?
(2)幼儿自由选择物体按从细到粗的顺序排队。
幼儿自由操作,教师指导。
师:请你们每个人拿四种材料按照从细到粗的顺序给他们排排队,也可以两个人一起合作哦。现在请你们轻轻地走到材料边上去排一排。
个别提问。
师:你能说一说,你是怎么排的吗?你先怎么做?
(3)师幼共同小结从细到粗排队的方法。
教师边说边操作ppt课件。
小结:第一种方法是先找出4个圆柱体当中最细的放在最左边,然后找出最粗的放在最右边,再把剩下的两个进行比较,按顺序排好队。第二种方法是先找出最细的排第一;再找出最细的排第二;依次只用这种方法。
4.分组操作活动。
师:我为你们准备了四种材料,一起来看看。
(1)教师介绍操作材料。
材料1:找出每组图中细的物品,并在底下的方格里打
材料2:找出每组图中最粗和最细的物体,分别在它们下面的圆圈里涂上红色和绿色。
材料3:提供三种粗细不同的吸管,从细到粗排排队。
材料4:提供橡皮泥让幼儿搓出三条不同粗细的面条并能从细到粗排序。
(2)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师:现在请你们搬起小椅子,轻轻地坐到你喜欢的材料边上,去比一比,排一排。
教师巡视指导,重点指导幼儿进行粗细排序。
重点指导幼儿进行粗细排序。
5.幼儿自由结束活动。
师:比较完粗细的小朋友可以去喝喝水,上上厕所。小朋友们再见!

幼儿园中班上学期数学教案《找相邻数》


活动目标:

1、知道相邻数的概念,掌握10以内的相邻数。

2、理解并能说出相邻数多1或少1的关系。

3、发展幼儿的观察能力和思维的灵活性。

活动准备:

1、小房子10座,小动物形象10个(小猴、小鸡、老鼠、小青蛙、小狗、小牛等),数字卡片1~10。

2、《粉刷匠》儿歌视频和《找朋友》音乐各一个。

3、幻灯片课件。

活动过程:

一、导入:用儿歌激发幼儿兴趣师:小朋友我们一起来跟着音乐唱唱《粉刷匠》放松一下师:我们是小小粉刷匠,刷了屋顶又刷墙,看我们刷的房子漂亮吗?

幼:漂亮师:那数一数我们一共刷了多少座小房子(出示课件)

幼:10座

师:现在老师给这10做小房子装上门牌号,让我们的小房子更加整齐。

师:就在我们刚才刷房子的时候,他们的主人回来了,看看他们都是谁?

幼:小猴、小鸡、老鼠、小青蛙、小狗、小牛、大象、熊猫、小猪、小马

二、给小动物们找邻居

师:小动物回到家后,看到自己的房子焕然一新,还安上了门牌号,可高兴了,(教案.出自:.教案网.)都急急忙忙的进去看看。现在小朋友也来看看,你喜欢的动物和谁是邻居?

(幼儿自由回答)

师:刚才小朋友都回答正确了,邻居就是紧挨着他的小动物,那你喜欢的小动物房子的门牌号是多少,邻居的门牌号又是多少呢?

(幼儿自由回答)

三、讲解相邻数,和数字宝宝做游戏

师:咱们小朋友都回答正确了,小动物也记住了自己和邻居的门牌号,为了表示对我们的感谢,他们要出去买些吃的奖励我们(把小动物撤走)

师:小动物刚走,门牌号上的数字宝宝们说话了,3号数字宝宝你们还记得我的邻居门牌号是什么吗?幼:2和4

师:谁在叫我4号数字宝宝摇摇晃晃的走了出来。看到3号数字宝宝说干嘛,吵什么我在考考小朋友的记忆力,看看他们还知不知道我们邻居的门牌号是什么。数字宝宝4一听,来了精神,说小朋友,我的邻居是谁?幼:3和5师:恭喜你,答对了!我的邻居就是紧挨着我的两个,他们还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相邻数,知道了吗?幼:知道了师:刚才数字宝宝告诉我们他们的邻居还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什么?

幼:相邻数师:嗯,刚才小朋友看样都仔细听了数字宝宝4的话。这时候,所有的数字宝宝都出来了,请小朋友帮着找找他们的相邻数是多少(幼儿自由回答)师:小朋友,我们帮助每个数字宝宝找到自己的相邻数,那你发现每一个数字宝宝和他的相邻数有什么关系吗(引导幼儿说出多1少1的关系)师:小朋友说的都对,每个数字宝宝的相邻数比他自己不是多1就是少1。数字宝宝们找到自己的相邻数,为了感谢我们,要和我们一起做游戏(幼儿戴上数字头饰,当《找朋友》音乐停止后,两个或三个小朋友抱在一起)四、巧答难题,和小动物们一起做游戏师:正当我们在玩的时候,小动物们回来了,听说我们小朋友刚刚学习了相邻数,准备用他们买的东西考考我们,看看这些东西,哪些是相邻数?

师:小朋友回答的真好,小动物们决定请我们一起去和他们吃这些好东西,来,让我们走吧!

中班上学期数学教案《蜜蜂飞舞》


活动目标:
1、比较目测法和点数法在计数速度和准确性方面的差异。
2、感知数字8的数量守恒。
3、运用已学过的群数法进行快速计数。

活动准备:
1、画有7只小鸟的图卡一张。
2、画有8只大象和8只老鼠的图卡一张。
3、画有8只小兔排成一横排的图卡和8只灰兔围成一个圆形的图卡各一张。
4、幼儿用书。

活动过程:
1、比较目测法和点数法在计数速度和准确性方面的差异,复习群数法。
教师出示画有7只小鸟在天空飞翔的图卡,5秒钟后将图卡翻转过来,呈现图卡的空白背面,请幼儿说一说,这张图卡上有几只小鸟。
教师将图卡翻转回来,请幼儿一一点数,最后确定小鸟的正确数量。
教师介绍两种方法的名称:第一种,老师用很快的速度呈现图卡,你们估计小鸟数量的方法叫目测法;第二种,请你们一个一个来数的方法叫点数法。
幼儿想一想,比较一下两种方法各有什么优点和缺点。
教师小结:目测法的速度很快,但是不准确;点数法比较准确,但是比目测法的速度要慢一点。
想一想,有没有熟的比较快又比较准确地方法。
教师和幼儿一起运用群数家接数的方法点数小鸟的数量。

2、排除物体大小的干扰,感知8的数量守恒。
出示簇拥在一起的8个吹起来的气球和8个干瘪的气球,请幼儿分别点数两堆气球的数量,比较两堆气球的多少。
小结:吹起来的一堆气球感觉比较多,没有吹的一堆气球感觉比较少。实际上两堆气球一样多,都是8个。

3、排除物体排列位置的干扰,感知8的数量守恒。
教师出示画有8只白兔排成一排得图卡和画有8只小灰兔围成一个圆形的图卡。请幼儿目测两种兔子的数量,猜猜谁多谁少,还是一样多。
教师小结。

4、打开幼儿用书,完成上面的练习。
幼儿先运用目测的方法,猜猜哪朵花上的蜜蜂多,哪朵花上的蜜蜂少。
在蜜蜂数量一样多的几个花朵下面的方框里打勾。

中班上学期数学教案《粉红塔》


【活动目标】
1、充分通过视觉和触觉,分辨正方体的大小,感知其特点。
2、通过手指抓、捏、摸等动作,培养手眼协调及肌肉运动的控制力。
3、增强专注力,建立秩序感。

【活动准备】
1、粉红塔、粉红塔形式卡片若干。
2、字卡:大、小。
3、音乐准备:班得瑞钢琴曲。
4、照片:粉红塔的创意建构。

【活动过程】
(一)走蒙氏线。
1、念儿歌走蒙氏线。听音乐走线,边走边念儿歌积木长积木宽,我用积木盖楼房,一块一块叠上去,看看楼房有多高?
2、线上游戏积木叠叠高。
(二)第一次感官操作:垂直积塔。
1、师幼一起工作:今天我们要进行粉红塔的工作,先来继续上次进行的工作垂直积塔,请你和我一起做。(取放材料遵循小取大放原则)
2、叠高后欣赏:美吗?象什么?可以站起来看一看。(欣赏整体的感觉)
3、错误控制:爬楼梯游戏。
4、游戏:哪个不见了?(从积高的粉红塔中取掉一块,让幼儿猜猜谁不见了?)
(三)第二次感官操作:感受大小、三阶段命名。
1、认识字卡大、小。
2、比较大小,进行三阶段命名:
师取出三块,有什么不一样?给它送上名字:一起来说说它们的名字,每个名字说三遍,如这是最大的、最大的、最大的。
3、请幼儿用双手分别取最大的、最小的和比较大的。
4、闭上眼睛,老师放在你手里的是最大的、最小的、还是较大的?
5、游戏:看谁指得快。
师:现在我们要来玩个游戏,看谁指得快?如:最大的在哪里?
(四)第三次感官操作:序列造型。
1、欣赏认识各种不同的形式卡。
2、幼儿排序、配对工作:自愿选择不同难度的粉红塔形式卡片,然后找出和卡片大小对应的方块进行对比排序。
延伸活动:
欣赏照片:粉红塔的创意建构等工作。问:你能像她一样把塔垒起来吗?下次我们再一起来尝试。

感谢您拜读范文资讯网教案频道的“中班上学期数学教案《感知6以内的数》”一文,希望“中班上学期数学教案《感知6以内的数》”能解决您的教案需求,同时,Fwr816.com还为您精选准备的中班下学期数学教案专题!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