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教案 > 初中美术教案卡通形象课程 > 导航 > 初中美术教案:塑造自己的形象

初中美术教案卡通形象课程

初中美术教案:塑造自己的形象。

每个老师在上课前会带上自己教案课件,要是还没写的话就要注意了。要知道一份好的教案课件,知识点的设计要有轻重层次。我们应该从什么方面写教案课件?以下由小编收集整理的《初中美术教案:塑造自己的形象》,供您参考,并请收藏本页!

塑造自己的形象

第六课塑造自己的形象(1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泥塑浮雕的基本知识。并学会用泥塑表达自己的思想、意图。

2.思想目标:增长知识,开拓视野,陶冶情操,提高欣赏水平,以达到提高个人素质的教育目的。

3.能力目标:提高学生的泥塑浮雕表现能力、鉴赏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教学难重点:

1.重点:泥塑浮雕的表现能力、整体的创新意识。

2.难点:表达意图的准确性与独创性,泥塑浮雕手法的多样性。

三教学用具:泥塑浮雕作品学生作品

四板书设计:塑造自己的形象

1.泥塑浮雕的特点。

2.制作技法。

3.作业要求。

4.评分标准。

五教学过程:

导入:

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讲评优秀作品。导入新课。

讲授新课:

(1).板书课题:塑造自己的形象

(2).作品欣赏,分析泥塑浮雕的特点。(见图例)

(3).讲解、演示,泥塑的基本技法。

(4).作业要求:

制作一个浮雕人像作品。

要求作品新颖、独特、制作手法多样。

时间要求:25分钟

(6).评分标准。

生动、合理、速度、纪律

(7).巡回指导。

(8).展示讲评、评分

练习:

按照讲授练习的程序,在指定部位完成泥塑组雕。

小结:回顾本节学习内容,展示部分优秀作品,现场评分。布置下节课所带学习用品(泥塑工具

fwR816.cOM品读分享

高中美术教案:美术作品的艺术形象


这篇《高中美术教案:美术作品的艺术形象》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以下信息仅供参考!!!

教 学 实 施方 案
授课班级 级 班 年 月 日 第课时

教 学 内 容

【组织教学】
【引入新课】
复习上节课的内容,让同学们回忆美术的概念和特征。其中我们讲过,美术也叫造型艺术,它是通过一定的形象来传达作者对客观世界的感受和态度的。这个用来传达情感的形象,就是我们美术作品中的艺术形象。任何一门艺术,都离不开艺术形象来体现作者的思想感情和审美感受、审美理想,并通过艺术形象来感染和影响人们对现实世界的认识与审美能力的。
【讲授新课】
一、 及其特点:
艺术形象是马克思所说的人类“艺术的掌握世界”,也就是进行审美认识和审美创造的那种特殊的方式。美术作品中的艺术形象也是如此。
但是美术作品中的艺术形象与文学形象、音乐形象等又有不同的特点,它是一种鲜明、具体、生动的视觉艺术形象,美术形象在空间上有着确定的存在方式,是完全直观、明晰的,可以直接为欣赏者感受和审美心理所把握的艺术形象。
二、 美术形象的整体与个体性:
美术形象,既是指作品中某一个别的艺术形象,又是指各个艺术形象所构成的整体艺术形象。如p103《大卫》、p107《思想者》、p116《蒙娜丽莎》等作品中,就是塑造的个体艺术形象,是单一的;
p59《血衣》,作品中画家把每个具体的个别人物形象都作为独立完整而有机的美术形象,来进行探索和创造的,正是由于它那极其丰富多彩的、个性鲜明而又具体生动的个体形象,有机地交织成作品的整体艺术形象。
个体形象:举起血衣悲痛欲绝的中年妇女,白发飘散、充满仇恨扑上前来双目失明的老母亲,积愤如山、手持地契老早赶到会场蹲在前列的老实农民,被地主迫害成残、瘫痪不起的青年农民和他的不幸的家属,虽然震惊然而低头并未服罪,偷眼窥视着斗争他的农民群众的地主……
整体形象:以农民的血泪控诉为中心情节的惊心动魄的中国农村土地改革的雄壮艺术场景。
三、 美术形象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各区别
美术创作的源泉是现实生活,美术形象自然也大多数是现实生活的形象的反映。然而,美术形象并不等同于世界存在的一切自然物象,它是经过艺术家对现实生活进行选择、提炼、概括、改造等艺术加工,融入作者对事物的认识和审美评价,艺术家的思想感情,按照自己的和时代的审美理想创造的。
关系:
选择、提炼、概括、改造
现实生活————————————————————艺术形象
审美评价、思想感情、时代要求
————————————————————
反映

如:p58《流民图》 (200CM,2700CM)中国画,蒋兆和,(1904—1986),中国现代画家。早年学商业美术,长期从事中国画革新的探索,在人物画方面作出了重大成绩。该作品创作于1942年到1943年,当时日本侵略者已经践踏了我国的半壁河山,中国人民正处于水深火热之中,民族的苦难激发了画家创作这幅中国画长卷。为了创作这一作品,画家曾从北京去南京、上海收集素材,画了很我素描和人物速写,最后完成作品。画面中的人物形象就是作者通过在大量的素描和速写中选择、提炼、概括、改造的。
《血衣》是一样,为了完成这一作品,画家多次到河南写生充实素材,由于辛劳过度,1973年5月22日逝世于画架旁。所以我们看到的只有素描稿,这是一幅未完成的油画稿。
王式廓,男,1911年出生,山东人。中央美术学院教授。1930年在山东济南爱美高中艺师科学习西画。1932-34年先后在北平美术学院、国立杭州艺术专科学校、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学习,并参加MK木刻研究会。1934年留学日本,1936年考入国立东京美术学校。1937年回国,1938年到武汉军委政治部第三厅从事美术工作,同年8月赴延安,任教于鲁迅艺术文学院美术系。1942年参加延安文艺座谈会。1947-49年先后任教于北方大学、华北大学第三部美术科。1949年参加第1届全国文代会,当选中华全国美术工作者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1950年任中央美术学院教授、研究部副主任、油画研究班主任。1954年参加中苏友好协会代表团赴苏联参观访问。1960年在第3届全国文代会上当选中国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1973年逝世。
【课堂小结】
在美术作品中,美术形象是用来传达信息的最直接的媒体,这一媒体产生于现实生活,但又高于生活,这就要求我们在欣赏每一件作品的时候,首先要把握的就是作品中的艺术形象。这种把握,往往可以直接通过视觉直接感知,当然,在直观感知的前提下,我们还应联系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才能更好的理解作品的艺术价值。
【作业】
试赏析《韩熙载夜宴图》,分析作品中的具体人物形象。

初中美术教案:桥


美术教案《桥》

第2课桥(2课时)

一、教材分析:

本课根据“设计、运用”学习领域中的阶段目标设置。本课的学习主要为运用立体构成的基本方法进行纸制桥梁模型的设计与制作。

(一)课程目标:

学生能够选择合适的纸制材料设计与制作折纸简单的桥梁模型。

(二)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生能够根据桥梁实地艺术考察或收集图形材料信息,撰写一篇相关艺术考察报告。

(三)过程与方法目标:

学生能够选择合适的材料,尝试独立或集体制作一座拉索结构的桥梁模型。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培养学生收集、处理图形信息的能力。初步树立学生桥梁设计制作与自然环境和谐统一的基本理念。

难点:让学生从观察、发现、收集、整理中找出适合纸质桥梁模型设计制作的设计构思。提高学生的动手制作能力。

二、教与学的过程设计:

(一)欣赏导入:

1、学生欣赏桥梁模型。(运用多媒体)

2、引导学生展开讨论:生活中看到过哪些桥梁?这些桥梁的造型有何不同?(对桥梁的作用、造型结构、艺术特征有初步的认识。)

3、教师:古往今来,桥梁一直扮演着推动社会进步、经济发展、文化交流的角色,人们对桥梁也倾注了许多美好、丰富的情感。今天,我们就用简易的桥梁折纸设计立体贺卡,表达一份对朋友的友情吧。

(二)演示讨论:

1、展示桥梁立体贺卡。

2、平展贺卡,展示平面效果。

3、课件演示制作桥梁折纸立体贺卡。(三维动画效果给学生以直观感受。)

4、学生观察思考:

1)材料要求

2)结构要求

3)制作步骤

4)制作要领

学生针对所要思考的问题展开讨论。

教师总结:材料需要用硬卡纸,结构上可以采取拱桥式的造型;制作时运用切割和折叠的技巧。

(三)学生尝试动手:

1、学生制作折纸桥梁贺卡,写上祝福的语言。(注意:设计卡片时应要考虑文字的位置。)

2、展示好的作品,同学之间相互交流。

(四)欣赏讨论:

欣赏不同造型的桥梁图片,激发学生对桥梁的历史、人文、艺术等方面问题的探索热情。

1、1968年12月18日,中国自行设计和施工的南京长江大桥建成通车,标志着中国桥梁建设的一个飞跃。

2、位于湖南省通道县的普修桥,建于清代,它与当地的侗族民俗习惯、民俗活动有密切联系。

3、河北省赵县的安济桥,建于隋朝,是世界上最早的敞肩石拱桥。

(五)考察安排:

1、把全班分成几个考察队。

2、分配考察任务。选出组长。

3、每队提出考察方案,讨论确定,课外实施。

(六)课堂小结:布置下节课应准备的工具,以两名到三名同学为一组带纸板、剪刀、胶水、棉签、彩笔。

2课时:

一、整理考察结果:

1、引导学生分析考察成果。

2、课后整理、加工考察结果。

3、建议撰写考察报告或写一篇考察心得。

二、桥梁常识:

1、现代大型桥梁设计的两大类型:斜拉桥、悬索桥

A、斜拉桥:用锚在塔柱上的多根斜向钢缆吊住主梁的桥。(世界上跨径的斜拉桥:多罗多大桥813米)

B、悬索桥:有缆索(包括吊柱)、塔和锚三者组成的桥梁。(世界上跨径的悬索桥:明石海峡大桥,主跨1991米,建成时间是1998年,在日本)

2、欣赏具有典型代表性的桥梁:金门大桥、悉尼跨海大桥、香港大桥等等。(多媒体图片)

3、其他类型的桥梁:拱桥―――赵州桥

城市中常见的桥梁类型:高架桥、人行天桥、立交桥等等。

4、桥梁的基本结构:

支撑作用部分:柱、墩、供、梁、架、索。

交通部分:桥面

安全与装饰部分:护栏

5、桥梁的种类。根据用途分:公路桥、铁路桥、立交桥等;根据材料分:竹桥、石桥、木桥、铁索桥、钢筋水泥桥等;根据外观分:平桥、拱桥、曲桥等。

三、学生尝试:

1、教师用筷子搭一座桥。

提示:如何做到搭建不用连接的配件,大家观察步骤。

2、学生分组搭桥比赛,看谁又快又好。

3、欣赏《清明上河图》的拱桥,称为虹桥。

引发学生对桥梁结构与力学原理的思考。

四、欣赏讨论:

1、欣赏济南黄河搭桥图片。

2、从桥的造型、线条、色彩以及周围环境的协调等方面展开讨论。

3、了解斜拉桥的主要组成部分有:缆索、塔柱、桥墩、主梁和辅助墩等。

4、斜拉桥塔柱结构的主要造型变化:四种。

五、制作步骤:1)设计草图。

2)按尺寸制作塔柱与桥面(注意色彩搭配)

3)利用缆索平衡塔柱与桥面。

4)根据设计粘接缆索,固定桥梁结构。

六、学生分组设计制作,教师表扬好的作品并展示。

初中美术教案:花鸟


1.通过临摹写意花卉,便学生将前课所学的中国画花鸟《中国画的基本知识》运用于实践,并初步掌握中国画的基本方法 .
2.使学生学习和了解中国民族绘画的优良传统,中国画花鸟珍爱自己的民族艺术,弘扬民族花鸟文化.
教学重点与难点中国画花鸟
1.重点:中国画写意花卉的作画步骤。
2.难点:花鸟用笔、用墨、着色的技巧。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1、 牵牛花的生长规律
牵牛花又名喇叭花,为缠绕性草本。叶互生,形态有两种,一种为心脏形,一种为三裂形,如枫叶,夏日叶腋出花,一般一腋一至三花,花冠呈漏斗形,有红、白、紫、蓝等色,朝开暮萎。
2、作品分析
翻开课本p、14,左上角有一幅“牵牛花”的彩色照片,与写意画《牵牛花》比较,花鸟写意画与实物照片有哪些不同的特点?
(学生先作答,然后教师总结)
a“以意写之”:
花鸟写意花卉,强调作者的主观作用,描写作者对生活的感受和表达其主观的思想感情,画面寥寥数笔,却画出了牵牛花那生机勃勃,蓬勃向上的神态,给人一种积极向上的美的感受。
b、以少胜多:
花鸟画面以少胜多,笔墨高度概括,画面只有几朵花和数片叶,却把一丛花甚至满园花的感受呈现出来。
c、以书法为画法:
“书画同源”,可见书法的功夫在国画中的生要作用。国画的作笔,每一笔都有是写出来,笔笔见笔,笔笔有墨,不能描,也不能填,不然画面就会没生气,软弱无力。中国画花鸟
2、 作画 步骤
(1) 起稿,(2)画叶,(3)画花点叶蕊,(4)画枝藤,(5)勾叶筋。
写板书时,可只写几个序数,等画完牵牛花的每一个步骤后,要学生总结归纳,再把内容填上,使学生对作画的步骤及加深印象,在作画之前,胸有成竹。
(1) 起稿:中国画花鸟
用铅笔轻轻画出轮廓,也可用大拇指的指甲在生宣纸上大致划一下位置。
(2) 画叶:
以羊毫笔为佳,用墨加花青略调匀,笔尖蘸较浓的墨,用侧锋画叶,几片叶子一气呵成,不要调一下墨,画一下,显得不连续。
(3) 画花点花蕊:
用曙红画花瓣,笔尖略加胭脂点花蕊。一笔笔画,不能填。
(4) 画枝藤:
先要弄清楚枝藤的来龙去脉,利用笔墨的浓淡,运笔的快慢,画出枝藤的虚实、主次关系。
(5) 勾叶筋:
勾叶筋时,注意要在叶子的墨色还是半干时勾,太干,线条浮在纸面上,太湿,线和叶子糊成一片。
作业要求:
临摹课本p、18《牵牛花》一幅,要求构图饱满,运笔流畅。
萧然美术 xx-11-3 15:44

第二课时: 写意花卉------枇杷
教学目的
巩固前面所学的国画知识,提高学生用笔,用墨的表现能力,为以后学习翎毛打下基础。
教学重点与难点
1、 重点:枇杷的作画步骤。
2、 难点:时间、水分的掌握。
教具与学具准备
1、 教具:枇杷的作画步骤分解图。
2、 学具:中国画工具(笔、墨、纸、砚、国画颜料。)教学步骤
1、 讲评上堂课《牵牛花》作业。
2、 枇杷的生长规律:
枇杷,蔷薇科,常绿乔木。树高一、二 丈,小枝上有铁锈 色茸毛。叶大,长椭圆形,倒卵形,似琵琶,近无叶柄,互生,叶边似锯齿状。冬月开五瓣小白花。花后结圆形果实。翌年四、五月间实熟。分析国画《枇杷》。
3、 枇杷的作画步骤:
学生先读书上的枇杷作画步骤
学生上讲台表演。
(每一大组选一名学生上台表演,最后教师总结、评分。)
学生 开始作画,老师行间指导。
作业 要求
临摹课本p、19《枇杷》一幅。注意时间与水分的掌握。用笔不要填,要一气呵成。

初中美术教案:重复的魔力


一、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通过自然界和生活中的场景发现重复构成,理解并掌握重复构成中基本形、骨格的形式及其变化特征。
技能目标:运用重复构成变化规律合作完成设计作品。
情感目标:体会重复构成带来的视觉秩序美和震撼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重复构成中基本形、骨格的形式变化规律。
教学难点:将骨格的形式变化有机地和物象或图式相结合。
三、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重复构成作品
学生准备:卡纸、各种谷物
四、教学过程
(一)录像导课
1、媒体播放xx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击缶》片段,学生欣赏并谈感受,陈述原因。
2、 思考:假如击缶只有一个人,你还能感受到那种气势吗?为什么当一个单元在不断重复以后,会形成全新的视觉感受呢?带着思考进入课题《重复的魔力》。
(二)寻找重复
1、呈现自然界中一些具有重复现象的图片,通过欣赏,学生发现自然界中存在很多的重复现象。
2,、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重复现象,并举例说明。
3、教师展示生活中利用重复原理设计的物品,请学生思考:图片中是什么形象进行的重复,给了你什么样的视觉感受,为什么要重复呢?
4、感受古人对重复构成的应用。
(三)初步体验
以小组(2人一小组)为单位,在卡片上,以手里的谷物做重复排列,并介绍你是如何排列组合的?
(四)探究重复
1、师生共同分析单元基本型和骨骼。
2、教师小结重复构成的要素:
单元基本形:组成重复图形的个体
骨骼:构成图形的框架、骨架。为了将图形元素进行有秩序的排列,而画出的有形的或者无形的格子、线、框,称为骨骼线。
3、感受不同的基本形,可以产生不同的风格和美感。
4、小组讨论:相同的基本形,做不同的重复构成可以从哪些方面做变化?
基本形的方向变化
基本形的颜色变化
骨骼排列方式的变化
(五)合作创作
以小组为单位,在卡纸上用谷物做粘贴。
要求:1、 小组设计一个基本形,做重复排列。
2、 从基本形方向、色彩、骨骼排列方式几个方面进行设计,有美感。
(六)展示评价
将每个小组的作品进行组合粘贴,感受组合后的美好的家园。
每个小组选派代表阐述自己的创意构思。
(七)拓展延伸
1、了解重复构成的其他方式。
2、呈现生活中运用重复构成的设计作品与美术作品,了解重复不仅运用在设计上,很多纯艺术家也同样运用这种手法来进行创作。

初中美术教案:无言的伙伴


无言的伙伴(2课时)
一、教学目标
通过对相关的摄影、绘画作品的欣赏,让学生初步了解人与人、人与动物、动物与动物之间的关系,从而更加热爱自然、热爱生活。 。
通过学习制作彩色动物泥塑的基本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想像能力与创造性思维。
二、教学准备
准备录音机和歌曲《飞吧,鸽子》的录音磁带;制作泥塑用的细工棒、擀棒、水、彩泥胶、铁丝、牙签、沾水的湿抹布等。
三、教学思路拓展
1.组织学生收集自己制作的各种小动物模型或摄影图片,有关反映人类与动物、动物与动物美好情感故事的图书、影碟等。办一个展览会,开一次主题班会或故事演讲会。
2.组织学生在当地做一次关于生态资源状况的调查,了解当地的动植物种类及分布情况。
3.向自己的亲朋好友、家长做一次环保宣传,探讨养宠物的利弊。
4.组建班内科技活动小组,按兴趣自由分组,集体制定活动方案,共同享受劳动与创作的愉悦心情,以增进同学之间的友谊。
5.全班同学集体完成一幅主题鲜明的画,或办一期黑板报,长、各尽所能,以增进同学之间的了解与交流。让每位学生都能够各显其
四、教学活动举例
1.探索与发现。
学生已经熟悉关于人与人之间的朋友关系,但是对动物是人类的好朋友,还没有太多的了解。结合上一课题进行拓展,教师引导学生从“无言的伙伴”这一角度,讨论人与动物的伙伴关系。用艺术的方式表现人与动物的关系,是艺术学习的又一切人点,通过本课题的学习,学生不仅能体会到人与动物的伙伴关系,还能对自然生态有所了解。
2.欣赏与评价。
欣赏教材中的绘画,感受乐曲及画面所表达的情感。在教学活动中可以选择多种形式,如分小组进行作品分析,然后演讲、展示。欣赏和评价时,还应注意对学生反思能力的培养。
聆听歌曲《飞吧,鸽子》。聆听的过程中要与前面欣赏过的美术作品联系,在关联中深人体会歌曲与画面所表达的感情。
3.表现与创造。
学习泥塑动物的方法。教师可以参考教材中的泥塑步骤,也可以给学生演示泥塑制造的步骤,还可以让有泥塑经验的学生做小老师,指导其他学生。有条件的地区可以把学生带出
校园,去民间泥塑艺人家里观摩学习,让学生分小组进行有情节性的泥塑组合练习。
4.收集与整理。
学生整理本单元的学习内容总结学习的收获,收集表现友谊的诗歌和艺术作品。 教学后记 学生在创作的过程中,教师要及时肯定学生的创造性能力与发现精神,采用学生自评与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法。
教材释要 :
一、歌曲《飞吧,鸽子》
1.作曲家简介:王立平(1941年一 )吉林长春人,从小学习钢琴。1954年考入中央音乐学院少年班专修钢琴,1960年升入作曲系本科,毕业后分配在北京电影乐团任作曲。他的创作特点是,擅长词曲并就,旋律平中出奇,雅俗共赏。 2.作品简介:《飞吧,鸽子》是作曲家为记录片《鸽子》写的主题歌, 由洪源作词。经歌唱家郑绪兰演唱后流传祖国大江南北。这首歌曲采用二二拍子写成,节奏舒展流畅,旋律婉转动听。热情地讴歌了鸽子勇敢坚强、一往无前的性格。
二、绘画、雕塑图片欣赏提示
1.《祖国卫士》《知音》:这两幅摄影作品都表现的是战士和军犬的故事。在观赏摄影作品的同时要注意思考,这两幅作品表现了什么样的主题?可以让学生讲出自己身边与动物有关的故事,是自己身边的事或有亲身的体验,学生会感兴趣。这样对这一单元课题的意义会有更深的理解。
2.《荒漠珞》:王沂光的油画作品。作品表现了在茫茫戈壁滩,一片荒凉,在那里只能有寂寞和凄凉。但是,有了人类的朋友,这荒凉、寂寞也就随风而去了,而感受更多的则是一种伟大和沧桑。
3.《爱娃和鸽子》:法国雕塑家亚历山大,门罗的作品。鸽子是和平的象征,毕加索和齐白石都画过鸽子,并且都是借画鸽子,表达自己对和平的热爱,也表达了全世界人民向往和平的希望。作品中的爱娃,抱着鸽子,神情专注而祥和,她极其投入,仿佛和鸽子融为一体。作品蕴涵着一种荚感,平静而柔和,给人以荚的享受。
4.《听雷》:安玉民的一幅木版画。表现的是草原民族的日常生活情景,蒙古包前的牧民,面带笑容,喜悦洋溢在面庞,她提着水桶去给牛打水,或是去提牛食。在这一课题中放入这一张画,学生自然会想到人与动物的关系。启发学生面对一幅画能想像出各种情景。
5.《伙伴》:画面表现的是一个孩子趴在牛背上时的情景,类似这样的镜头在农村随处可见。农村的学生看到后会想起自己日常生活中与动物的接触,他们的体验在这时完全被调动起来,每一个学生都会讲出自己经历过的人与动物的故事。城市的学生在欣赏这一幅画的时候,会引发对大自然的向往。此时教师可引导学生从人与自然、人与动物等方面展开讨论,进行深入地欣赏。

初中美术教案:我们的奥运


教案《我们的奥运》

第6课我们的奥运(3课时)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设计运用课。通过对运动会宣传工作的策划,加强学生对整体宣传形象设计的认识,并能参与设计制作。

奥林匹克运动会是人类历规模的体育活动,是人类追求和平,友谊,进步的重大盛会,本课以北京申奥标志的欣赏为切入日,以学生策划运动会的宣传工作为线索,奥运会相关资料作为参照的信息贯穿本课的始终,让学生领略奥运精神,并对标志在宣传中的作用肩感性认识,同时通过教材提供的历届奥运会会徽及五环标志制作方法的欣赏,让学生能理解标志设计是形与意的结合,它讲究视觉上的美感和制图的规范,教师还可通过各种标志的欣赏启发学生设计时应不拘一格、勇于创新。安排学生分组活动,策划校运动会的宣传工作,尝试自己来设计制作。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技能目标:

1.了解标志设计的基本方法,并学会设计制作。

2.通过对运动会宣传工作的策划,加强对整体宣传形象设计的认识。

3.通过与同学的分工合作,提高集体合作的能力。

(二)情感态度目标:

通过北京申奥标志的欣赏及北京申奥的艰辛历程,增强学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凝聚力,同时学习用规范的方法制图,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分工、合作武地进行校运动会的策划,也增强了班集体的凝聚力。

(三)过程与方法目标

学生通过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校运动会的宣传策划,体验设计制作活动的乐趣。感受设计制作与其他美术活动的区别,参与创意与设计,美化生活,形成初步的设计意识。三、教学思路:

分三个课时,第一课时,安排学生分组交流讨论课前收集的奥运图片或文字资料,谈自己对奥运及奥运精神的理解,分析北京申奥标志形与意的特点及某校宣传工作的策划,启发学生讨论、策划校体育节的宣传工作,让学生做尝试性的标志设计;第二课时,通过分析几个突出的奥运会会徽,了解多样的标志设计手法,丰富设计思路,对自己设计的草图进行修改;第三课时,分工,合作式地进行校体育节的宣传策划,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考虑合理化建议,选取最理想的标志设计进行系列视觉形象设计。四、教学方法:

互动法、探究法、启发式教学法、合作分工法。五、教与学的过程设计:第1课时:

一、教学目的:通过对奥运会有关资料的交流与讨论,让学生领略奥运精神,同时分析北京申奥标志的特点及某校宣传工作的策划,让学生理解标志的特点并能做尝试性的设计。二、教学重、难点:领略奥运精神,理解标志的特点,认识标志在整体形象设计中的运用。

教学准备:教具——CAI课件、问卷表。

学具——课前收集的有关奥运图片和资料,尺、铅笔,橡皮等。三、教学过程:

(一)体验。引人

*CAI课件播放(北京申奥成功片断〕

师问:这是什么日子?大家为什么这么激动?(学生自由畅谈—激趣)

生答:2001年7月N日,北京申奥终于取得成功。

师:不错,这一时刻是今亿万中国人兴奋和激动的一刻,因为从第一次中奥失败到这次申奥成功我们又经历了八年的艰苦等待,为什么全世界的人们都如此看重奥运会呢?(学生踊跃回答、各抒己见——让学生在争辩中明白奥运的地位)

师:奥运会是人类历规模的体育活动,是人类追求和平、友谊、进步的重大盛会,让我们每个人都期待2008年——我们的奥运!

(出示课题:我们的奥运)(二)探讨、赏析

1.学生交流课前收集的有关奥运图片和资料。

以组为单位,探讨几个问题(以问卷表的形式发下来)。奥运发源地已举办几届奥运申奥年代

奥运精神印象最深的奥运申奥口号

奥运口号最感兴趣的运动申奥大使

奥运会旗最喜欢的运动员申奥标志

(学生在互相交流、探讨的过程中加深对奥运的理解)

师:北京申奥的历程是非常艰辛的,花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当然也得力于大量的宣传造势。

(通过宣传片引人标志这一主题,循序渐进、层层深入,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

*欣赏申奥宣传片(CAI课件播放)

师问:它的导演是准?看后有何感受?(学生思考回答)

总结:张艺谋,体现了奥运精神,展现了新北京、新奥运的理念。

(欣赏申奥宣传片,让学生感受北京的人文地理,增强他们的爱国意识。)

2.引入北京申奥标志,简介作者陈绍华(CAI课件展示)。

分析:a申奥标志的构思:

b.申奥标志的意义;

c.什么是标志(学生思考回答)。

总结:首先,标志是由五环组成,象征着世界五大洲的团结、协作。其次,这个标志是由五星基本构成的,五星代表国家形象,图中的五星轻松,活泼,代表我国美好的前景。第三,标志似一个打太极拳的人形,以此表现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的精髓。第四,标志又是中国传统民间工艺品“中国结”的象形,相互环扣象征着吉祥如意。定义:一种视觉识别符号,有强烈的标识性,使人过目难忘。

(通过对申奥标志设计思路的分析,让学生理解什么是标志)

3.了解申奥标志的运用情况(课件展示)。

师:申奥标志的广泛运用给人带来整体的视觉美感与震撼,为奥运会的顺利承办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4.整体视觉形象设计欣赏(某市26中运动会宣传工作的策划)。

“我们的赛场,竞技的青春”

讨论分析:a.此标志的设计意图

b.此标志的运用情况

(由欣赏申奥标志的广泛运用到某校宣传工作的策划,让学生对整体视觉形象设计有了感性的认识)

5.交流、实践

师:学校将举办一次“劲秋体育节”,如果你作为校运动会宣传工作的策划员,你将如何设计体育节的标志?(学生相互交流回答)

师:大家的想法真不错,不过在设计时还须考虑奥林匹克精神、学校特色和体育节口号等。大家自己来尝试设计一个草图吧!

(学生动手设计,教师巡回指导)

(在不讲解方法的情况下,让学生大胆进行创意设计,为下节课的学习埋下伏笔)

(三)课后整理

a)网上收集奥运会标志等资料,找出它们的特色。

b)探寻标志的表现手法。

c)参考下表,对自己设计的标志进行评价。第2课时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的:通过分析一些奥运会承办国设计的会徽,让学生了解多样的标志设计手法和丰富设计思路,学习规范的制图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标志的设计思路和表现手法。

课前准备:CAI课件,学生课前准备的图片资料,尺、铅笔,橡皮、彩色笔。

三、教学过程:

(一)交流、探讨

1.根据上节课的自我评价表,学生互相交流自己设计的草图。(活跃课堂气氛)

2.入学生谈谈印象最深的奥运或印象最深的奥运标志(学生畅所欲言,教师予以鼓励,学生自主地参与到对标志的感性认识中)。

3.课件展示历次奥运标志,分析它们的风格特点。

(学生积极参与讨论,能用简短的话语大胆表达自己的感受,说出其特色)

分析得出标志的特点:

识别性——设计应确保它能从其所处环境中突出出来并被迅速识别;

应用性——设计应尽可能多地考虑标志在可能出现的场合中的适用;

独特性——设计应同其他企业尤其是竞争对手的标志有明显区别:

简洁——设计要表达的理念要浅显易懂。

4.欣赏其他标志,分析它们的表现手法(学生讨论)。

总结得出:有具象、抽象、文字、数字、漫画、综合等类型。

5.学习规范的制图方法(展示五环标志的制图步骤)。

A定位置;B画外形;C.涂颜色。

(通过互动学习,让学生对标志的认识由感性上升为理性)二、修改、制作

修改要求:

1.铅笔修改:

2.用规范的方法制作正稿:

3.涂上颜色。

自我评价:

1.设计的标志是否具有独特性?

2.是否达到形与意较完美的结合?

3.表现手法是否简洁、颜色是否明快?

(学生修改,教师巡回指导)

(由分析各国奥运标志的特点到控寻标志的表现手法,让学生对标志的认识层层深入,然后趁热打铁,对上节课的草图进行修改,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展评、小结

1.展示部分设计作业,学生自评,互评,教师予以鼓励。

2.布置学生网上收集奥运会火炬、吉祥物等,找出它们的特色。第3课时:教学目的:通过分组对校劲秋体育节的宣传工作的策划,增强学生对整体视觉形象的认识,提高学生的策划能力,增强合作意识和班集体的凝聚力。

教学重点:学生对劲秋体育节宣传工作的策划。

教学难点:怎样较好地完成策划任务。

课前准备:CAI课件、学生收集的图片资料、铅笔、尺、彩色笔等。

教学过程:

一、欣赏、导人

师:同学们对戴眼镜已不足为奇,那你们见过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戴的这副眼镜吗?(图片展示诙谐的造型引发学生会心的微笑)

师:这是什么样的眼镜呢?(生:五环标志)

师:不错!五环标志是奥林匹克运动的象征,是奥运精神的象征,它象征着五大洲的团结,全世界的运动员以公正、坦率的比赛和友好的精神在奥运会见面。其实,奥运会还有一系列象征性的东西,大家知道是什么吗?(情境导入)

生:火炬、吉祥物等。

教师简介:象征光明,勇敢,团结和友谊的奥运火炬已成为奥林匹克运动的象征,它使不同肤色的人们为了同一个目标走到一起。

吉祥物:是一种特殊的具有象征性的图像,服务于特定的对象(节日,运动会、企业等),是吉祥的象征。

(学生交流收集的图片资料、CAI课件同时展示)二、合作、策划、制作

师:标志、火炬、吉祥物、奖牌、纪念章、开幕式、闭幕式等一系列设计都属于奥运会整体的形象设计,其中,奥运标志、火炬、吉祥物又是奥运成功设计的关键。(CAI课件播放:悉尼奥运会的标志、火炬、吉祥物等)

师:今天,我们每位同学以策划人的身份对我校“劲秋体育节”的宣传工作进行策划,大家有兴趣吗?

l.分组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讨论,策划。

a.节徽的设计;

b.宣传口号;

c.宣传手册;

d.运动服装;

e.入场式、闭幕式。

2.分组发表合理化建议,教师予以充分鼓励。

3.每组用最理想的标志迸行系列视觉形象设计。(任务分配到个人,鼓励学生做细做精)

(通过分工合作,增强合作意识和班集体的凝聚力;分配到个人的策划工作,激发了每位同学学习的热情,同时也提高了他们的策划能力,加强了他们对整体形象设计的认识。)

三、展评、小结

1.交流每组的系列形象设计作业,学生自评。互评;

2.选出秀的系列形象设计作业;

3.教师对学生的集体合作能力予以充分肯定;

4.课后把学生的设计作业举办一个小型展览,互相交流,加强学生对整体视觉形象设计的认识。评价建议:

1.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参与程度如何?

2.学生的策划能力如何?

3.学生的集体合作能力如何?

教学拓展:

教学还是以学生为主体,以策划校体育节宣传工作为线索展开,通过奥运会精神。理念的把握,突出标志在形象宣传上的作用,让学生进行设计思路的分析;讲解基本的设计方法,然后向全班征集校体育节的标志设计,最后让学生当宣传策划人,进行整体策划制作。还可向学生展示一些优秀的整体形象设计案例,如:TCL、中国联通、麦当劳等,丰富学生的视野。

感谢您拜读范文资讯网教案频道的“初中美术教案:塑造自己的形象”一文,希望“初中美术教案:塑造自己的形象”能解决您的教案需求,同时,Fwr816.com还为您精选准备的初中美术教案卡通形象课程专题!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