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教案 > 一年级小学美术教案 > 导航 > 小学一年级美术《走近大自然》教案

一年级小学美术教案

小学一年级美术《走近大自然》教案。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备好教案课件,相信老师对要写的教案课件不会陌生。同时在写教案课件时,设计内容需要让学生更快地理解各知识要点。好的教案课件是怎么写成的?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一年级美术《走近大自然》教案”,在此温馨提醒你在浏览器收藏本页。

教材简析:
本课与上学期所学的“大家一起做”有些相似,但本课主要是利用自然界中的材料进行造型。
教学目标:
1、 能够利用自然界中垂手可得的材料进行造型游戏。
2、 同学之间团结、协作,共同完成作品。
3、 走进自然,更加热爱大自然。
教学重难点:
1、 是否能积极参与这次活动的全过程。是否能与学生团结合作。
2、 是否能对自己所选材料的特性有近一步了解,是否进一步领略大自然的美丽。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幅欣赏图片、有关录像资料、电教设备。
学生:收集各种废旧瓶子、彩色纸、绳子、竹竿等,带小碗或小盘子。。
教与学活动的过程:
第一课时
活动一:
通过录像、实物投影设备观看岩画、沙雕等装饰大自然的造型活动的录像。欣赏大地艺术作品的图片。
请学生谈一下观看的感受,说一说这种艺术形式与自己以前接触过的艺术形式有何不同。
活动二:
出示教师制作的小冰花,请学生看一看、摸一摸,引起学生兴趣。根据自己的经验说一说它是怎样做成的。
活动三:
看看自己带的材料哪一些直接就可以用来制作小冰花,哪一些还需要进行改造再做。
2-3人一组,制作小冰花的胚子。
活动四:
将冰花胚放到小碗或小盘里,拿到操场上使其上冻。
在等待冰花上冻的时间里,学生观察自己学校的校院里哪一个地方、适合进行什么样的大地艺术创造活动。并根据各组讨论结果分配各组下节要准备的工具材料。
活动五:
将冻好的小冰花小心的取出,大家一起玩一玩,并把它吊到学校里的松树上,再运用带来的其它材料,把松树打扮成圣诞树。
活动六:
收拾整理,整队回班。
第二课时
活动一:
带队来到校园里。将材料工具放好。
回忆曾经学过的课文“雪地里的小画家”中小动物是怎样在雪地里作画的。利用带来的工具在沙地上仿造一下各种小动物的脚印。体会造型的快乐。
活动二:
各组派代表交流自己组上节课讨论得要进行的艺术活动的创作思路,教师和其他同学可以提出建议,使其思路更趋合理。可以根据造型内容交换各组需要的工具、材料。
活动三:
小组合作完成作品。教师要指导组长分配任务,鼓励每个人都要发扬合作精神,还要注意安全。
活动四:
“大地艺术展”,互相参观。
活动五:
收拾与整理。
教学评价:
1、是否能积极参与这次活动的全过程。是否能与学生团结合作。
2、是否能对自己所选材料的特性有近一步了解,是否进一步领略大自然的美丽。

fwR816.cOM品读分享

小学一年级上册自然《学好自然科学》教案


五节学好自然科学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在前面学习物质及其变化、运动规律的基础上,全面地介绍自然科学的研究对象,自然科学的作用及学习自然科学的基本方法;并通过介绍我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和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及现阶段的先进科学技术实例,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激发学生学习自然科学的兴趣,鼓励他们学好自然科学,为建设祖国和建设家乡作贡献。

教法指导

一、授课思路与方法

1.以学生为主体进行的分析、讨论、总结的启发式教学,使学生认识自然科学的研究对象和自然科学的作用。深化和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操。

2.可适当串插播放现代科学技术的录像,结合当地实际和学生所见所闻及已有的知识灵活地进行教学,明确学习自然科学的意义。

二、课时安排

本节共安排1课时。

教案实例

一、教学目标

㈠认知目标

⒈了解自然科学的研究对象和作用。

⒉明确学好自然科学的意义和方法。

㈡技能目标

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富于钻研的精神,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㈢情感目标

调动学生学习自然科学的积极性,树立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对自然知识的执着追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⒈教学重点

自然科学研究的对象和作用。

⒉教学难点

学习自然科学的目的和方法。

三、教学准备

有关利用电为人类服务、环境污染、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状况的录像。

四、教学过程

㈠自然科学的研究对象

复习提问:

⑴自然环境中的物体是由什么组成的?

⑵自然界中的运动形式有哪些?最简单的运动是什么?最复杂运动的是什么?

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自然科学研究对象是物质,物质都在不断变化与运动。自然科学是一门探索物质的性质、结构和它们的运动规律的科学。我们学习自然科学,就能更好地认识自然、利用自然、改造自然和保护自然。

教师提问:

⑴在原始社会,人类最早使用的工具什么?(石器)

⑵通过人类的各种生产活动和实践,在奴隶社会使用的工具是什么?(青铜器)

⑶到什么时期人类开始利用铁器?(春秋时期)

⑷现代劳动提高了生产力,减轻了劳动负担,主要利用了什么?有哪些措施?

学生讨论回答后教师小结:人类通过漫长的岁月中各种生产活动和科学实践,对自然的认识逐渐深入,形成了自然科学。

㈡自然科学的作用

⒈自然科学的发展,大大增强了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

古代人看到闪电雷鸣非常害怕,以为是天公发怒。19世纪法拉第等人通过实验证明了两种物体经过摩擦带上两种电荷。富兰克林冒着生命危险在雷雨交加之时做实验揭开了雷电的奥秘知道是一种放电现象。以后人们不断加深对电的认识,掌握了电的性质,发明了产生电的方法,并利用电为人类服。,放一段有关现阶段利用电为人类服务的录像并讨论。

小结:现代社会中,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⒉自然科学的发展,大大增强了人类保护自然、保护自身的意识和能力。

设问:自然资源是否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呢?

放一段录像:人类对自然资源的消耗,影响了自然环境。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气候恶化、工业生产、交通运输和人类生活不断排放有毒有害物质,使环境受到污染;人口的增长与资源的紧张。看完录像,让学生讨论自己的感想。教师小结:如何更好地控制人口增长,开发自然资源,保护自然环境,实现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全人类共同关注的问题。

⒊自然科学是一种推动社会进步的力量。

⑴哥白尼首先提出了地球绕太阳转动的学说,对当时统治欧洲的教会势力是一个沉重的打击。教会把歌白尼学说的支持者布鲁诺活活烧死。但真理是不可战胜的。

⑵我国古代人民的对物质结构的探讨过程中,相继提出了五行说,原子论和元气说等,后来相继发现了电子、原子、x射线,进一步研究了原子核的结构等。

小结:坚持真理的科学家,冲破了种种束缚,使自然科学不断发展,也使人类不断进步。

㈢学好自然科学

⒈学习自然科学的目的

介绍我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

提问:

①世界上哪一个国家最早编制了星表,测定一年为几天?在什么时期?(中国、365.25天、大约在战国时期)

②谁总结前人造纸的基础改进了造纸术?(蔡伦)

③谁发明了活字印刷技术?(毕昇)

④指南针的发明,最早应用在什么方面?(军事)

⑤唐朝末年,又发明了火药,开始应用在什么方面?(军事)

学生回答后教师小结:我国劳动人民为人类文明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分析我国近代自然科学和技术落后于世界先进水平的原因。

学生举例说明现阶段我国自然科学和技术正在猛飞突进。

观看一段录像说明现阶段我国自然科学和技术正在不断赶超世界先进水平。

小结:学习自然科学的目的:

①使我国的自然科学和技术赶超世界先进水平。

②学好本领,为建设祖国、家乡作贡献。

⒉学习自然科学的方法

学习自然科学必须掌握基本概念和规律,掌握基本的实验技能,学会科学的方法,其基本方法是观察和实验。

自然科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一门科学,许多科学的结论都是由观察和实验得到的。例如牛顿通过不断的观察和实验,总结得到了牛顿第一定律、第二定律和第三定律;居里夫人通过无数次的实验发现了铀;爱迪生通过无数次观察和实验发明了电灯等等。

提出要求:对以后课本的实验和实习,都要认真观察、动手实践、积极参加探索与研究活动,学好自然科学这门课。

小结本节内容。

五、板书设计

第五节学好自然科学

⒈自然科学的研究对象:探索物质的性质,结构和它们的运动规律。

⒉自然科学的作用

a、自然科学的发展,大大增强了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

b、自然科学的发展,大大增强了人类保护自然、保护自身的意识和能力。

c、自然科学是一种推动社会进步的力量。

⒊学习自然科学的基本方法:观察和实验。

六、习题与解析

⒈随堂练习

⑴人类对自然的研究开始于()

(A)原始社会(B)奴隶社会

(C)封建社会(D)资本主义社会

⑵提出“日心悦”的科学家是()

(A)伽利略(B)达尔文(C)哥白尼(D)布鲁诺

⑶世界上早编制星表的科学家是()

(A)中国(B)日本(C)美国(D)德国

⑷学习自然科学的基本方法是()

(A)熟读课本(B)上课认真听讲

(C)认真完成作业(D)观察和实验

⑸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分别是什么?

⒉课后作业

⑹举例说明自然科学的发展大大增强了人类保护自然、保护自身的意识和能力。

⑺为什么说在现代社会中,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⒊参考答案

⑴(A)⑵(C)⑶(A)⑷(D)⑸火药、指南针、造纸术、活字印刷术⑹答:由于经济和城市的发展以及人口增长,加上对水资源不合理的开发利用和严重的污染,全球水资源日益紧张,由于滥捕,我国东海的大黄鱼、小黄鱼、带鱼等鱼类资源遭到了严重破坏。如何更好地控制人口增长,开发自然资源,保护自然资源,实现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全人类共同关注的问题。在这些问题上,自然科学正日益发挥它的巨大作用。⑺答:自然科学的发展,大大增强了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古代人看到电闪雷鸣非常害怕,以为是天公发怒。后来,经过科学家的探索,知道这是一种放电现象。以后人们不断加深对电的认识,掌握了电的性质,发明了产生电的方法,并利用电来为人类服务。现在,我们生活中有了各种电器,生产中广泛使用各种电力机械,电的应用使我们的生活和生产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因此,现代社会中,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七、参考资料

活字印刷术的发明

宋朝时,盛行着雕版印刷,就是把字刻在整块硬质木板上,再用它来印书。这种方法费工费料,一笔刻错就要整板丢弃重来,耗尽了刻工们的心血。

毕升看在眼里,痛在心头,决心改变这种落后的印刷术。他总结了前人的经验,经过反复试验,终于发明了活字印刷术。在一个个胶泥作成的规格一致的小方块上,刻上凸出来的反手单字,用火烧硬就成了单个胶泥活字,这些活字可以反复使用,从而大大提高了印刷速度和质量。这种方法很快传遍世界,使印刷技术发生了巨大的变革。毕升不愧为活字印刷之父。

小学一年级美术教案:动物植物欣赏


教学目标
[德育目标]:培养孩子的爱心。
[智育目标]:引导学生用简单的话表达自己的感受。引导学生感受动物、植物的颜色与纹样的美;
[素质发展目标]:引导学生观察,动物和植物的颜色与纹样;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欣赏,并能评述与表达。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大胆的评述、表达。
教学准备
动物、植物的欣赏课件,鲜花。
学生活动设计
一起观看,一起讨论。
一、导入
直接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将在一起上一节以动物、植物为内容的欣赏课,在这节课上,小朋友们一定要认真地看,仔细地听,因为有许多问题等着我们来回答。
二、欣赏部分
(一)欣赏“美丽的花卉”片段
1.我们将要去的第一站是欣赏“植物花卉”。美丽的花儿离不开漂亮颜色和不同的形状,小朋友们要仔细看,比一比谁记得的颜色、形状多。(包括花瓣的形状)
2.师:先轻轻地讨论一下,刚才都见过哪些种颜色?
3.生:学生一个接一个大声地说。
4.师:见过哪些形状呢?(生答)
(二)欣赏鲜花
1.现在让我们从自己带来的鲜花中,选出一朵,没有带花的同学可以从老师这里挑选一朵,你能把它的名称、颜色、形状完整的介绍给大家吗?(轻声准备,互相介绍)
2.生:拿着鲜花到前面来讲解,师生共同欣赏。
3.让我们带着同学们精彩的介绍,再回味一下那些美丽的鲜花吧!(播放鲜花图片)
(三)欣赏《可爱的动物》片段
1.五彩的世界,离不开美丽的花儿,但这一切只是静静地美,一个充满生机的世界,离不开的是我们可爱的动物。
(播放“可爱的动物”短片)
2.师:花有鲜艳的颜色、漂亮的形状,动物朋友有没有呢?(请举例)
3.生答。
(四)欣赏动物图片
1.现在老师想和大家做个找朋友的游戏:
前面的大屏幕上准备了几幅动物朋友的照片,你可选一个自己认为穿衣服最美的,说说你觉得哪儿最美。(从形状、颜色、斑纹这几个方面说)
2.生:介绍。
(五)作品欣赏
美丽的动物、植物,给地球带来了勃勃生机。
很多画家忍不住创作了一幅又一幅生动的作品,下面我们一起欣赏几幅大师的作品。
1.何香莲《虎》中国
2.凡高《向日葵》荷兰
3.塞尚《睡莲》法国
三、课堂延伸
动物、植物,可爱、漂亮,老师想知道,你们有什么感受,想怎样表达?
生:答。
今天,我们欣赏的内容,只是动、植物世界中的一点点,但老师已能感觉到我们大家都有一颗友爱的心,让友爱之心伴着我们快乐成长吧!(在音乐声中走出教室)
四、小结
同学们让我们再回过头来看一看,我们在植物乐园和动物王国中有很多的收获,我们不仅知道了大自然中的色彩美,还知道了形状美、花纹美等,而这些又都是自然美,我们欣赏的那些绘画作品中的美又都是艺术美。美在我们身边,希望同学们留心扑捉我们身边的自然美,表现艺术美,那我们的生活就会是美好的。
五、课后拓展
1、留意身边的动物、植物,欣赏它们的颜色及纹样。
2、欣赏以动物、植物为题材的艺术家的作品,想一想,这些艺术家为什么要表现动物或植物呢?
3、用绘画或拼贴等方法表现漂亮的动物与植物,大胆加入自己的想像。

小学一年级美术《影子的游戏》教案


教材分析:
本课从自然界中最为常见的光影现象,引发学生的创作兴趣,并让学生在观察生活、体验生活的过程中,尝试利用剪纸表现手法进行艺术创作。教材中提供了许多名家作品,如琼一诺埃尔的《沙滩》摄影作品,马蒂斯的《大洋和天空》绘画作品,《刺客》剪纸作品,使学生有机会接触丰富多样的艺术作品,认识和了解欧洲剪影及中国剪纸作品,感受其特色,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艺术品味。
教学目标
通过欣赏、比较光影的相关作品,让学生体验自然界中的光影现象,感受并发现生活中光影的关系,并能对剪影艺术和摄影艺术有初步的了解和认识。对人影外形产生丰富的联想并进行合理的创作。
教学准备
1、不同形态的动物或人物的剪影。
2、自制幻灯箱一个,即手电筒,卡通外形的硬纸箱,透光纸组成的"小精灵"。
3、自制幻灯片两张。
4、黑布一块。
教学活动
导入:
老师今天带来一位新朋友,它的名字叫"小精灵",我们来认识一下他好吗?(出示灯箱)谁来说一说"小精灵"都有哪些特点?
活动一:光影揭秘
1、在"小精灵"的肚子里有你们想吃的、想看的和想玩的,你们相信吗?不过里面还有一个非常可怕的怪物,谁能勇敢的走上来看一看?(请一名学生参与)请你把小手放在"小精灵"的身上说:"我会遵守诺言,不会把所看到的东西告诉同学们"(请这名学生观看)。
2、提问:你看到了什么动物?
你看到了什么物体?(边提问边看)
你看到了哪些人物?
3、请一名同学揭示"小精灵"的奥秘。
4、出示儿歌
你我的好兄弟
有你就有我
你来我就来
你走我就走
提问:影子的兄弟是谁?(会出现多种答案)我们做完下面的小实验就可以很容易的找到答案。
活动二:光影实验
1、拿一块小橡皮放在手心里,然后把所有的光全部遮盖住,用眼睛看一看你会发现什么?(学生回答)
2、把橡皮放在桌子上,你会发现桌子上除了小橡皮还多了什么?(学生回答)提问:(1)为什么会出现影子
(2)影子的兄弟是谁?
科学家利用光影测量了金字塔的高度,而光影又为我们的射影家和画家提供了广阔的创作空间和想像空间。现在我们就来欣赏这些名家作品,看看他们是如何 。
活动三:作品欣赏
打开书本找一幅你最喜欢的作品进行欣赏。
要求:1、观察作品的表现手法?
2、作品的特点?
3、有什么不一样的感觉。
剪影是剪纸的一种表现形式,是以形态的外轮和黑影揭示形象特征和表情的?虽然只是一个影子的轮廓,不见五官,却能够让人意发联想(出示图片)《影子》
提问:1、你看到了什么?(学生回答)
2、你想到了什么?(学生回答)
就让我们剩坐想象的小船到影子王国中敖游吧!
活动四:做一做
尝试把上节课收集到的影子用剪或撕的方法进行创作。
撕纸方法:1、先把轮廓画好。
2、把大体轮廓撕下来。
3、用指甲卡住把边圆线细致的撕开。
注意事项:
1、左右手配合
2、剪或撕两种方法尝试
完成作品:(出示背景图)
1、填画
2、组合
活动五:
古往今来,影子无尽的变化和其蕴藏的独特美感激发人们无限的遐想和创造力,现在老师为大家带上一首自己创作的小诗。(配乐诗朗诵)

小学一年级美术《闪烁的烟花》教案


1课时

教学目标:认识不同形状的烟花,学习烟花的表现方法。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趣。

教学重点:启发学生回忆烟花的形状,学习烟花的表现方法。

教学准备:有关录象,白纸,彩色水笔,毛线,胶水,彩纸等。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检查学生用具准备情况。

二、导入新课

1、 春节过得愉快吗?过春节时你最开心的事是什么?(学生回答)

2、过春节时哪些同学放烟花了?(学生举手)哪些同学看见别人放烟花了?(学生举手)哪些同学看见电视里放烟花了?

三、讲授新课:

启发学生回忆烟花的形状

1、你放(见)的烟花美吗?它是什么形状的?(学生一一回答,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回答简要评说烟花的美感并简笔画出烟花形状。)

2、欣赏录象中放烟花场景,激发学生兴趣,认识不同形状的烟花。

3、烟花的表现方法

1)、教师示范集中不同形状的烟花的表现方法。

2)、总结烟花的表现方法。(用大小不同的彩点直接点出烟花的形状,由内而外依次点出。一个烟花可以用同一种颜色表现,也可以用多种颜色表现 。

3)找学生讲讲打算用什么工具来表现美丽的烟花。

四、作业要求

1、用彩色笔直接作画,不必用黑色勾线。

2、可以表现自己见过的烟花形状,也可以自己设计烟花的形状。

3、可以多画几个烟花使画面饱满。

4、构图时可以以一种烟花为主,稍加几个其它形状的烟花,做到主次分明。

5、适当添画人物或场景,使画面充实有情节。

五、作业评析

1、作业展示,学生选优并说一说为什么?

2、教师评析。评析标准:构图饱满,色彩鲜艳,烟花的形状优美多姿。

小学一年级美术《大家都来做》教案


课时:1课时
教材分析:

本课大家都来做是一节造型与表现相结合的课程,大家都来做学生通过用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物品进行排列、组合来表现具象与抽象事物,也培养学生的团体协作精神。大家都来做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运用石子、沙子,瓶盖、罐子或一些体育用具,集体排列立体图形。

2、启发学生利用各种材料表现具象与抽象物体的造型。大家都来做体验材料的美感。

3、强调在排列创作过程中,发扬集体团结协作的精神。

教学重点:

观察各种工具和材料使用方式,大家都来做引发对工具和材料的联想。

教学难点:学生的创新思维的培养。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 课前准备:

师生共同收集可乐罐、沙、石、瓶盖、体育用品等排列材料。大家都来做

二、导入新课:

师生共同交流所准备的物品,及所带材料可排列成哪些物体和造型。

三、讲授新课:

1、思考与讨论阶段

分组展示自己所具备的物品,引导学生思考座谈、开展积极想像,怎样利用手中的材料,分小组集体一起排列出新颖的立体造型。

2、发展阶段

人人参与,把瓶罐重叠或向四周扩展加上碎石、沙土排列成一种抽象或具象的图案与造型。通过组与组参观,相互补充,拓宽思路,了解自己小组所设计排列作品的优点与不足,进行修改。

3、收拾与整理

作品完成后,督促学生收拾整理好工具与材料,保持环境清洁卫生。

大家都来做 四、课后拓展

1、运用所学到的排列方法,在课后回家利用各种物品进行排列组合各种图形的练习。

2、在排列时,要大胆想像。造型的内容,材料的运用应更丰富更广泛。

岭南小学一年级美术教案:昆虫王国


昆虫王国

教学目标:

1、了解一些常见昆虫的外形、色彩、名称、习性等方面的知识。

2、激发学生更强的探索学习兴趣和爱护动物的情感。

重点难点:

1、能根据昆虫不同的特点画出不同昆虫的作品。

2、学生评价时描述的多角度。

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到入新课

1、教师手拿一只蜻蜓模型玩具,在教室里“飞”一圈。

在大自然里,只要你留意观察,你就会发现许许多多美丽的小虫。他们有的在空中轻舞飞扬,有的在草丛中悠闲的散步;有的在地洞里忙着搬家,有的却在树叶上沐浴阳光??下面老师就带领同学们走进奇妙的昆虫世界,去看看多姿多彩的小昆虫。

2、教师播放课件,学生观看有关昆虫的影片。教师扳书课题。

二、讲授新课

你们看了这些美丽的昆虫,你最喜欢那一种昆虫?为什么喜欢呢?

1、学生分别描述一下自己喜欢的昆虫,并说一说喜欢的原因。

2、教师归纳板书:形状、颜色、习性。让学生明白了解的要点。

老师这里有很多昆虫,它们马上就要来到你们中间了。请你们互相说一说这种昆虫,讨论完后每组选一名同学来介绍它。

3、教师发给每组学生昆虫的图片,学生分组讨论——如何来介绍这种昆虫?选一位同学来介绍。

4、学生介绍完那一种昆虫,教师就在实物投影仪上就出现这一种昆虫形象(绘画作品)。请学生看是怎样表现昆虫的特征的。

5、出示作品,看看画家们是怎样表现的。

三、表现

1、教师演示画出昆虫。一边画一边讲故事情节。

2、学生分小组进行绘画,教师巡视指导。


第二课时

一、 学生说说上堂课的学习内容给你什么收获,谈谈体会。

二、小组活动,互相说说自己所画昆虫的特征

三、学生活动,把画画完整

四、小观摩活动,学生下位互相交流,互相交流自己想象,体会乐趣。

五、评价:

同学们做出了这么多漂亮的小昆虫,你们看,它们正在开联欢会呢。去欣赏一下,他们是谁?美在哪里?

1、将学生的作品剪出,贴在展台上,学生分组欣赏参观。

2、教师随意拿一只“昆虫”放在投影仪上,同学们说一说哪些地方好看。作者自己说一说学会了什么?

这节课你们收获很大,你将如何处理你的小昆虫呢?是送给好朋友,还是放在家作小摆设,或就扔掉呢?

3、引导学生将作品保管好。

教学后记:

小学一年级上册美术教案:下雨啦



第4课时
教学目标:
1、用一组较有方向性的线条来表现雨滴。
2、回忆雨中人、事物的特征,并将他们表现出来。
教学重难点:感受并用不同工具材料表现淅沥的小雨。
课前准备:
(1)教师要提前布置任务,让学生观察雨中人物、景物、动物的特征。
(2)教师、学生共同准备一些雨具展示在教室中。
(3)教师搜集一些有关雨景的照片、录像。
教学活动过程:
(1)引导阶段:
教师引导学生回忆、讨论并交流雨中实物与平时不一样的地方:在雨中,人们是什么样子的,小动物怎么样了,树木、花草有没有变化,汽车开过积水的路面会出现怎样的景象?
用喷壶向打开的雨伞上洒水,引导学生听雨声、观察雨水顺着伞流下的样子;向装有水的水盆里洒水,引导学生看雨滴在水里的样子;向花盆里洒水,看泥土淋雨后颜色的变化。
鼓励学生说出自己观察到的与众不同的雨景特征。教师在适当时机出示相应图片、录像对学生进行启发。
(2)发展阶段:
建议学生将向要表现的主体画在画面的显著位置,而且要画的大一些,然后再添加与主体有关的背景。添加背景时,教师出示范作并示范如何“被遮掉一部分”的方法表现物体的前后关系。如:雨伞将人头遮住一部分。
鼓励学生将画面自认为最满意的部分或自认为最重要的部分涂色,鼓励有能力的学生用彩纸剪贴、色纸画等形式表现画面。
课后拓展:
鼓励学生回家尝试在深色的纸上用银色中性笔画出雨滴的样子,或用珠子串成串,拴在伞边上,转动伞,感受下雨的情景。

一年级上册美术教案:认识美术工具


课题:认识美术工具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认识各种美术工具和材料。
2、引导学生用不同的美术工具和材料,大胆、自由的表达自己的各种想法。
3、引导学生在认识美术工具和材料中对美术课产生兴趣。
教学重、难点:
通过活动引导学生对美术创造产生浓厚的兴趣。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蜡笔、水笔、钢笔、毛笔、油画笔、水彩颜料、橡皮泥、、陶土、剪刀、图画纸、宣纸等美术工具和颜料。
(2)教师准备一些可用来绘画、雕刻、拓印、拼贴、编织的自然材料和人造材料。
(3)教师搜集由各种工具和材料制作的美术作品(中国画、水彩画、版画、雕塑、剪纸、素描等)
教学活动设计:
(1)引导阶段:
教师在课前利用旧衣服自制一挎包,放入各种美术材料和工具。上课时让学生上来抽奖:抽出一样来让其他人说说这是什么东西?是干什么用的?引起学生好奇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都掏出来后,教师选几样常用材料当场操作、示范。并出示不同材料所作的美术作品,让学生看一看、摸一摸、比一比、了解不同材料的性能及特点和不同的表现效果。
(2)发展阶段
鼓励学生学用自己感兴趣的工具和材料进行创作,以体会工具和材料的性能。
在进行创作的过程中,尽量鼓励学生大胆、自由的表现,使学生对美术课产生兴趣。
(3)收拾与整理;
作业完成后,应督促学生收拾工具和材料,整理桌面,保持教室环境的卫生、整洁。
课后拓展:
寻找自己家中或周围可用来绘画、粘贴、拓印、拼贴编织的各种自然材料和人造材料进行尝试性的美术创作。

感谢您拜读范文资讯网教案频道的“小学一年级美术《走近大自然》教案”一文,希望“小学一年级美术《走近大自然》教案”能解决您的教案需求,同时,Fwr816.com还为您精选准备的一年级小学美术教案专题!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