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教案 > 五年级上册的语文教案 > 导航 >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毛主席在花山

五年级上册的语文教案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毛主席在花山。

教案课件是每个老师在开学前需要准备的东西,需要大家认真编写每份教案课件。只有教案课件写的越好,需要的时间当然也会越长。那有哪些值得参考教案课件呢?小编特别编辑了“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毛主席在花山”,仅供参考,我们来看看吧!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文章记叙了*在1948年春夏之交在花山村时的几件事,表现了*热爱群众,关心群众和群众打成一片的革命情怀。

教学要求:

1、认识本课的5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论文。从毛主席的革命情怀中受到教育和感染。

3、初步学习通过具体事件表现人物思想品质。按一定顺序写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从具体表现人物思想品质,按一定顺序写的表达方法。

教学准备:录音机、小黑板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板书齐读课题

2、释题:读了题目之后你想了解那些问题

二、学生初读课文,了解大体的内容

1、学生自己读课文,读的时候可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或自己印象比较深的地方。

2、边读课文边想你后了解到那些问题?是通过哪些语句了解到的?

3、把自己不明白的问题记下来。

三、学生自己读课文,研讨问题

1、学生自己读课文

2、小组内交流学到的内容

3、全班交流讨论的结果

重点指导以下几点:

(1)课文讲了毛主席在花山的几件事?

(2)、从毛主席在花山的几件事中你体会到什么?

(3)、课文的叙述顺序是怎样的?为什么要这样安排?

4、指导朗读

重点从语速、重音、停顿、感情等方面去指导。

四、加深巩固

以《毛主席在花山》为例,通过具体事件的记述来表现人物的思想品质,防止空洞或作鉴定式的评论。

五、作业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fwR816.CoM阅读延伸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毛主席在花山》教案


这篇《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毛主席在花山》教案》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以下信息仅供参考!!!


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学习毛主席关心群众生活、处处为群众利益着想的思想作风。
2、了解课文中哪些内容写得比较详细,哪些写得简略。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通过课文内容,体会毛主席处处为群众着想的思想作风。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
1、学生朗读课文,同桌互相纠正读音。
2、这篇课文讲了毛主席在花山的哪几件事?
二、进一步自学,深入理解课文。
1、用小黑板提出自学要求:
(1)毛主席交给警卫员哪几项任务?
(2)毛主席是怎样处理“碾米”事件的?
(3)毛主席为什么让警卫员给老百姓送茶水?他是怎样说服警卫员的?
(4)课文最后一句话,“这位首长,好像在哪儿见过。在哪儿呢?”是什么意思?你如何理解这句话?
2、学生按自学思考题自学,教师巡视辅导。
3、同桌讨论。
三、全班交流。
1、毛主席交给警卫员哪几项任务?
(毛主席交给警卫员两项任务:一是“尽快把乡亲们请到这里来碾米”;二是让炊事员每天给乡亲们沏一桶茶水。)
2、毛主席是怎样处理“碾米”事件的?
(毛主席很细心,没有听到门口碾米的声音,就过问了这件事,并让警卫员尽快把乡亲们请到这里来碾米。)
3、毛主席为什么让警卫员给老百姓送茶水?他是怎样说服警卫员的?
(毛主席说服警卫员时,一共讲了三层意思:一是进行革命必须依*群众的支持;二是“我们进行的斗争,也正是为了全国的老百姓”;三是教育警卫员不要把他摆在特殊位置上。)
4、课文最后一句话,“这位首长,好像在哪儿见过。在哪儿呢?”是什么意思?你如何理解这句话?
(最后一句话说明老人还没有认出毛主席来,但是他可能听到过有关毛主席关心人民群众的一些传说,所以产生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这出说明了毛主席及其领导的革命队伍已经和人民群众打成一片,已经深入人心了。)
四、引导体会课文的详略。
课文中哪些内容写得详细?哪些写得简略?为什么这样安排?
(碾米、送茶和替母女俩推碾子写得详细。因为这些内容突出了毛主席关心群众、处处为群众着想这一中心。)
五、通过这一课学习,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六、作业:
有感情朗读课文。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松鼠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使学生了解松鼠的外形特点和生活习性,激发学生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鼓励学生背诵自己喜欢的一个自然段,并尝试复述。

3.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小动物、热爱生命的情感。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使学生了解松鼠的外形特点和生活习性,激发学生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使学生了解松鼠的外形特点和生活习性,激发学生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

2.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使学生了解松鼠的外形特点和生活习性并能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动物是我们的朋友,我们共同生活在地球上。能说说你最喜欢的动物是什么吗?

2.在你喜欢的小动物前面加上一两个词语来说说它是一种怎样的小动物。

3.老师也喜欢一种小动物,今天还把它给带来了(出示松鼠图片),同学们喜欢吗?想了解关于松鼠的知识吗?今天咱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松鼠的文章——《松鼠》。你了解松鼠吗,把你所了解的介绍给大家。

二、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

三、检测自学情况

(1)出示词卡,正确读出词语:矫健敏捷蛰伏缝隙橡栗

(2)指名读课文,注意读得正确、流利。

(3)默读课文,了解课文的大致内容。教师提问:课文向我们介绍了松鼠哪些方面的内容?

四、总结

这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了解了文章的大致内容,那么松鼠的样子有什么特点,生活上又有哪些习性呢?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板书:

8、松鼠

矫 敏 捷 逐 仁 扒 锐 梳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激发学生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鼓励学生背诵自己喜欢的一个自然段,并尝试复述。

3.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小动物、热爱生命的情感。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激发学生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松鼠》(板书课题)

二、整体感知

1.学生自读课文,要求:字字入目,做到“三不”,即不加字、不减字、不错字。

2.请三名同学读课文。

3.读完后说一说,松鼠是一种怎样的小动物?

三、精读品悟

围绕“小松鼠那么可爱,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呢”展开谈话。随着学生的交流,教师相机从四个方面组织教学。

(一)外形的美丽

你觉得松鼠哪儿最美?引导学生抓住“玲珑”“美丽的尾巴”“毛茸茸”等词语体会松鼠的美丽。

采用个人读、赛读、齐读三种方法读出松鼠的美丽以及喜爱之情,之后出示课后填空题,学生填一填,读一读,积累语言,了解文章的写作顺序。

(二)动作的机敏

此段重点句是“只要有人稍微在树根上触动一下,它们就从窝里跑出来,躲在树枝底下,或者逃到别的树上去”,启发学生从“只要……就……”“触动”等词体会松鼠的机灵。

引导学生读出小松鼠的机灵劲儿。

(三)搭窝时的聪明

假如你就是一只小松鼠,你怎么向大家介绍搭窝的过程。

让学生上台展示,教师指导学生用上表示先后顺序的词语“先……再……然后……”。这样说,会让我们很清楚地了解松鼠搭窝的过程。

小结:看来,这些表示先后次序的词,作用还真不小呢。

集体读这部分,进一步认识连词的作用。

(四)吃食时的有趣

要知道吃什么?怎么吃?让学生模仿一下吃食的动作。然后围绕三个“它们”进行教学。

四、积累运用

创设情境,让学生扮成小松鼠,用第一人称的方法,创造性地介绍自己最可爱的一面。还可以把课外了解的知识融合进来。

教师引导:不光小松鼠可爱,其他小动物也非常可爱。前面大家用一句话说了说自己喜欢的小动物。现在你能像课文一样,写一段话来描绘这种小动物的一个特点吗?学生练笔,互相交流。

五、拓展延伸

课后大家可以办一张关于动物的手抄报,然后我们可以在学校宣传栏里办一次关于动物的专栏,让叔叔阿姨们都来看一看,他们一定会听到我们的心声——请保护动物。

板书设计

8 松鼠

漂亮 驯良 乖巧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秋思


这篇《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秋思》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以下信息仅供参考!!!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 能借助注释、课后练习、插图,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做客他乡的旅人对家乡亲人的深切思念之情。
(二)过程与方法:
 借助注释、课后练习、插图,联系生活实际,通过反复诵读,感悟、品味诗中所描绘的意境,体会诗人表达的丰富的情感。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激发学生诵读古诗的兴趣,感受古诗的优美。
2感受浓浓的亲情,珍视与亲人之间的美好情感。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反复诵读古诗,感悟、品味诗中所描绘的意境,体会诗人表达的丰富的情感。
教学难点:通过有感情地反复诵读,抓住诗中所写的日常生活片断,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1、在这秋高气爽的季节,今天,我们切合时宜地来学习一首和秋季有关的诗——《秋思》。
 2、板书:秋思。齐读。
 3、释题:说说你对“秋思”的理解,再带着你体会到的感情读题。
 4、质疑:对了这一诗题,你又有什么想要问的吗?
二、初读,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诗,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指名读,评读。
 3、反复朗读,思考:这首诗写了一件什么事?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4、互动交流。
三、品读,感悟情感。
 1、默读,思考:你从这首诗的哪些地方体会出作者对家乡亲人的深切思念?
 2、互动交流:(见秋风;意万重;复恐、不尽;又开封)
 3、带着自己的体会,感情朗读。
 4、指名读。
四、回读,总结、积累。
 1、回忆诗中描述的日常生活片断,反复朗读。
 2、背诵古诗。
 3、师总结:《秋思》寓情于事,借助日常生活中一个片断——寄家书时的思想活动和行动细节,真切细腻地表达了做客他乡的旅人对家乡亲人的深切怀念。
五、拓展延伸。
 1、搜集其他写“秋天”、“思乡”的诗词、佳句。
 2、给家人写一封信,传达你对家人的浓浓亲情。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鲸


这篇《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鲸》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以下信息仅供参考!!!


 教学目标
 1、了解鲸的大小、种类和生活习性等有关知识。
 2、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
 3、懂得说明事物要抓住特点发及说明事物的常用方法,还要注意用词造句的准确性。
 4、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5、朗读课文。
课文第四段写鲸的生活习性是教学的重点。
课文第二自然段写鲸的进化过程,是教学的难点。
课文挂图;生字词卡片。

   第一课时
一、启
1.板书课题,学生齐读,纠正读音(jTng,注意读出后鼻音)。
激发读趣,看了这个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呢?(鲸有多大,鲸怎样睡觉,鲸吃什么,鲸有些什么种类……)好,让我们大家一齐来学习这篇课文,学完之后,同学们的这些问题都能得到解决。
2.读“学习要求”与“自学程序与方法”。
3.明确本课时学习内容:本课时完成“自学程序与方法”一、二和三的部分内容。
二、读练一——自学程序与方法一
1.读自学程序与方法一。
自学提示:①边读边想,每一自然段写的什么;②课文讲了有关鲸的哪些方面的知识;③给课文划分段落,概括段意。
2.学生根据自学提示自学,老师巡回辅导
三、知一
1.指名逐段朗读课文,述说每自然段段意。(第一自然段写鲸的种类;第二自然写鲸的进化过程;第三自然段写鲸的种类;第四自然段写鲸吃什么;第五自然段写鲸怎样呼吸;第六自然段写鲸怎样睡觉;第七自然段写鲸怎样生长。)
2.引导学生将自然段段意概括为四个方面,即课文从鲸的大小、进化过程、种类、生活习性四个方面来介绍鲸。
3.给课文划出段落:第一段(第1自然段)写鲸非常大;第二段(第2自然段):写鲸不属于鱼类,而是哺乳动物。第三段(第3自然段):写鲸的种类。第四段:(第2一7自然段),写鲸的生活习性。
四、读练二——自学程序与方法二
1.朗读自学程序与方法二。
自学提示:①查字典,读准字音,掌握方法,理解字义;②通过查带点字的意思,理解词语:鲸。捕获、上腭、前肢、后肢、鳍。通过查词典,理解两个词语:垂直、倾斜。③完成课后习题一、二。
2.学生自学,教师行间辅导。
五、知二
1.检查生字自学的情况。
①读准字音:
鲸、获、肢、吨
②掌握字形:
肢(肢体)滤(过滤)肺(肺部)胎(胎生)
枝(树枝)虑(考虑)柿(柿子)治(治病)
2,检查生自学的情况。
①教师解释几个词语:退化、进化
②检查生词学习情况。
③订正课后习题一、二。参考答案。
第一题:捕获、宽敞、倾斜、垂直
第二题:见前。
六、结
小结本课学习情况。

   第二课时
一、启
1.明确本课时的学习内容;
2.读“自学程序与方法”三、四、五。
必要的方法提示:读、想、划、批、说。
二、读练一——自学程序与方法三(自学课文第一段)
学生读、想、划、批、说、写,自学第一自然段
教师巡回辅导。
三、知一
学生汇报自学情况,师相机点拨。
1.朗读第一自然段,引导其余学生评议。
2.鲸是世界上的动物。为了说明它的,‘大”,作者采用数字的说明方法,的鲸有16万公斤重,最小的也有20oo公斤。我国捕获过一头4万公斤重,17米长的鲸。
师小结:举数字说明方法,让人觉得真实可信。
3.为了说明鲸的“大”,作者运用了比较的说明方法:
①用鲸和人们熟悉的认为很大的象比较,说明鲸很大;
②一条舌头就有十几头大肥猪那么重,是用鲸的舌头与人们熟悉的大肥猪比较,说明鲸的重;
③用人举起手,还摸不到它的上腭,和四个人围着桌子坐在它的嘴里看书,还显得很宽敞,说明鲸的大。
师小结:鲸对于我们来说;本是很陌生的事物,但作者拿陌生的事物和我们熟悉的事物像大肥猪、人作比较,通过比较,陌生的事物我们的头脑中渐渐变得清晰了。于是,陌生的事物不再陌生了,所以,拿熟悉的事物作比较,是一种很好的说明方法。
4.“宽敞”的反义词“狭窄”。
四、读练二——自学程序与方法三(自学课文第二段)
投影显示:
学生根据投影的表格和课文旁批,读、想、批、说、写,自学自二肾
教师巡回辅导。
五、知二
学生汇报自学情况,师相机点拨。
1.朗读第三自然段,并引导其余学生评议
2.鲸不是鱼类,而是哺乳动物。
3.表示时间的词语有:很远的古代、后来/良长很长的年代;表示地点的词语有:陆地上、靠近陆地的浅海里、海洋;表示演变特点的词:变成、退化。
4.完成表格
六、结

   第三课时

一、读练三——自学程序与方法四(自学课文第三段)
学生根据旁批,读、想、划、批、说、写,自学第三自然段。
二、学生汇报自学情况。
 1.朗读第二自然段并引导评议。
 2.鲸有两类,它们的区别是须鲸没有牙齿;齿鲸有牙齿。
三、读练四——自学程序与方、法四(自学课文第四段)
投影出示表格
学生根据课文旁批和参照投影显示的表格自学第四段。
教师巡回辅导。
四、知四
学生汇报自学情况。教师相机点拨。
 1.第四自然段由4j力刀四个自然组成。每个自然段讲的什么内容。
①朗读第4自然段,并引导评议。第4自然段有五句话,可分为三层。第一层(第一句话):提出疑问:鲸吃什么?第二层(第二、三句)写须鲸吃什么。第三层(第四、五句)写齿鲸吃什么,第一层与第二、三层是总分关系。第二层与第三层是并列关系。划线部分运用举数字的说明方法。
②朗读第5自然段,并引导评议。第5自然段用作比较的方法,说明鲸不属于鱼类。鲸是这样呼吸的,“鲸的鼻孔……鲸隔一定的时间必须呼吸一次。”须鲸和齿鲸呼吸不同:须鲸的水柱是垂直的,又细又高;齿鲸的水柱是倾斜的,又粗又矮。
③朗读第6自然段,这个自然段讲鲸睡觉时的样子。课文中的叙述有:“几头聚在一起”、“头朝里、尾巴向外,围成一圈”“静静地浮”。
④朗读第7自然段,引导评议,第7自然段鲸生长的三个特点:吃奶长大;生长快,寿命长。
 用数字说明的部分:长须鲸刚生下来就有10多米长,7删公斤重,一天能长30公斤,两三年就可以长成大鲸,鲸的寿命很长,一般可以活几十年到一百年。
⑤第四段总的讲鲸的生活习惯,包括吃。呼吸、睡与生长特点。
 2.根据自学情况,完成表格占
五、练知
学生独立完成课后练习题三、四、五。
六、结
 1.学生谈学习收获,特别强调说明方法的认识:
 2.总结本课时学习情况。学得主动的同学提出表扬。

板书:
一(1) 大
二(2) 哺乳动物
14、鲸 三(3) 种类
 吃食
四(4-7)生活习性 呼吸
  睡觉
  生长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黄帝


这篇《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黄帝》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以下信息仅供参考!!!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默读课文,了解作为中华民族始祖黄帝的丰功伟绩。
 2、引导学生认识“础、虐、毅、擒、妄、伐、缅”7个字。
 积累“奠基、暴虐、惨烈、讨伐、丰功伟绩”等词语。
教学重难点:
指导学生默读课文,了解作为中华民族始祖黄帝的丰功伟绩。
教学准备:
课前引导学生查找关于黄帝的生平资料以及相关神话小故事,作为拓展性学习的阅读资料。
教学过程:

一、故事引入,激发兴趣
 1、在远古时代,有一场惊天地,泣鬼神的大战,为了天下安定,黄帝携炎帝与蚩尤大战于涿鹿,这场大战杀得天昏地暗,异常惨烈,最终黄帝胜利,成为天下的共主。作为中华儿女,作为炎黄子孙,让我们走进课文,去了解这位中华民族的始祖。
 2、考查生预习效果
1)出示一组词语,请同学认读
A组,基础、暴虐、毅然、妄动、擒获讨伐、缅怀
B组,异常聪慧,敦厚能干、聪明坚毅、人文始祖、丰功伟绩
二、初读全文,感知内容
 1、一边默读课文,一边想一想,每个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试用小标题概括每个自然段的重要内容。
1)中华文明创始奠基
2)姓氏称号
3)大战蚩尤被称黄帝
4)壮大力量文化摇篮
5)人文始祖公祭缅怀
 2、交流讨论,理清脉络。
1)这篇课文主要从哪几个方面来介绍黄帝的?
 一、1)历史地位二、2)姓氏称号
 三、3、4)传奇经历四、5)陵墓庙宇
 ※(引导学生理清脉络的同时,要注意每部分的内在联系)。
三、深入品读,感悟探究
 1、为什么说黄帝是中华民族的始祖?
学习提示:
 1)什么叫始祖?
 2)你从课文的哪些语句中感受到的?可先画下来,再细细感悟。
要点:
 1)黄帝时代一系列的灿烂制作、发明、为古代中国悠久文明和传统文化奠定了基础。
 2)统一各部落,被拥戴为天子。
 3)壮大力量繁衍生息,黄河流域成为中华文明的摇监。
 4)尧、舜、夏、商、周三代帝王,均为他的后裔。
 5)带领中华民族从蛮荒时代进入文明时代。
 6)几千年来,被后人公认为“人文始祖”。
 2、为什么几千年来,中华儿女都公认黄帝为“人文”始祖,你怎么理解这个“人文”?
(提示:可联系全文内容,也可结合资料)
 要点:(最重要的是他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贡献,使黄河流域成为中华文明的摇篮,带领人民告别蛮荒。)
四、总结全文,升华情感。
 1)师总结:我们每一个炎黄子孙,都不会忘记我们中华民族的始祖——黄帝,那个时代的灿烂发明和悠久文化,历经几千年,依然散发着迷人的光芒,折射着今天的中华儿女,让我们秉承祖先的聪慧与坚毅,为中华之腾飞而努力。
 2)出示黄帝陵图片,全班齐读最后一段。

作业:
 1、课后第二题,写在书上。
 2、根据课文内容搜集有关文字资料和图画照片,以小组为单位,办一期介绍黄帝或黄帝陵的小报。

板书:
 黄帝
人文始祖
 历史地位 姓氏称号 传奇经历 陵墓庙宇

感谢您拜读范文资讯网教案频道的“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毛主席在花山”一文,希望“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毛主席在花山”能解决您的教案需求,同时,Fwr816.com还为您精选准备的五年级上册的语文教案专题!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