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演讲稿 > 干部下基层工作总结 > 导航 > ***“党员干部下基层建设和谐新农村”工作总结

干部下基层工作总结

***“党员干部下基层建设和谐新农村”工作总结。

回避现实的人,未来将更不理想。很多场合都需要我们进行演讲,我们有必要为此次演讲做好完善的准备,有一份演讲稿,你在备稿的过程中,就可以在自己思考的时候有据可依。那么我们该如何写出一篇逻辑性强的演讲稿呢?以下为小编为你收集整理的***“党员干部下基层建设和谐新农村”工作总结,欢迎阅读,希望对你有帮助。

***“党员干部下基层建设和谐新农村”工作总结***“党员干部下基层建设和谐新农村”工作总结
“党员干部下基层建设和谐新农村”调查报告2016年4月根据县委统一部署安排,自3月1日至3月31日,通过为期一个月时间的调查研究,深入基层、走村串户,扎实开展“党员干部下基层,建设和谐新农村”工作,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一、的基本情况位于荷田乡南部,东抵乡两村,南接,西邻,北至,该村辖1.2平方公里,山林面积2760亩,耕地面积955亩,其中水田面积890亩,旱土面积650亩;村瞎16个村民小组,农业人口1728人,其中劳动力人口890人,中共产党员25人。二、存在的主要问题进驻后,我们深入群众,走访村民和党员,先后召开了支部会、群众代表会,进行认真分析研究,发现存在如下几项主要问题,严重制约农村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1、社情比较复杂。主要表现以下几个方面:①群众中社会主义荣辱感较差,对姓“资”姓“社”的问题不能有清醒的认识;②群众及部分党员思想落后,对中国共产党组织缺乏认识,特别是对党在当前农村政策不能理解或持怀疑态度;③村民的国家、集体观念淡薄,该村现有部分村民历年来下欠农业税、统筹款等国家、集体上交任务累计达5万余元,与国家和政府的抵触情绪高涨;④村民缺乏社会发展观,思想总停留在现况,只要天天有饭吃,能解决温饱问题就满足了,不求发展,无长远眼光,表现为农业产业结构得不到调整,还是原始化农业生产模式;⑤矛盾纠纷明显突出,社情较为复杂,去年青龙村发生重大刑事案件一起,凶杀死亡一人,至现在民事矛盾纠纷持高不下。由此而言,群众的思想觉悟低下,对当今社会缺乏足够的认识,政治认识僵化,严重导致社会不稳定和经济持续不能发展。2、村支部内部存在着严重的问题。主要表现以下几个方面:①村支部大多数党员对党性认识不够,信念不强,其原因是党性教育得少,部分党员思想僵化,缺乏原则性,小道消息谣传,怪腔怪调,扰乱了社会秩序;②村支部会议过少,对当前党的农村工作政策传达贯彻不能及时到位,支部党员党性教育接受不够,党员内部思想得不到统一,支部的疑聚力和战斗力不强;③村支部主要负责人,特别是过去几届工作不到位,得过且过,没有去认真分析新形势下如何稳定大局、推进工作,对于个别问题没有深入研究,让问题长期存在或蔓延,导致不良后果;④村支部党员在群众中的模范带头作用不够,从未举办过示范活动,党员中没有一个模范带头人,有些党员甚至不如群众。3、村委会对村支部工作支持力度不够。且存在一定问题:①村委会干部的责任感差,工作力度不到位,工作拖拖拉拉;②在认识上有些不统一,工作中表现为各自为战、张飞不服马超;③部分村干部有畏难心理,工作情绪化,老是强调客观,工作应付了事。4、自然条件局限和其他因素的干扰,制约了前进步伐。①缺乏水源,共有16个村民小组,缺水的有3、8、9、10、14、15、16组等7个村民小组,严重地影响了农业生产,有碍于经济发展。②盲目投资和侥幸心理使一部分群众返贫,每年都有群众盲目组织外出掏金挣钱,除个别农户侥幸赚了点钱外,其他大部分是血本无归,重新生活在贫困线下,影响了农村和农民的生活、生产。③村级集体经济基础薄弱,该村仅有经济场一个,且地处偏僻,不便于管理,因而生产效益低下,现已发包给农户,年收入不足1000元,远远不能保证正常性支出。④外债沉重,修建村小时尚欠工程款3万元,对村来说也是一个不小的包袱。三、工作成效和几点建议针对所存在的严重问题和不利因素,我们驻村队员与村支两委干部进行了认真研究和分析,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了一系列工作:1、通过开展调查研究,深入走访农户,与支部交心通气,召开民主生活会,组织村民学习政策、法律法规,学习当前党在农村的政策、方针,突出“党员干部下基层、建设和谐新农村”重点、意义、目的,着眼于思想政治工作,帮助农民加强团结、转变观念,坚定信心,尽心尽责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通过学习,群众思想觉悟大大提高,效果显著。2、针对该村复杂的社情,狠抓社会稳定工作。在思想工作转变的基础上,我们了狠抓社会稳定工作。首先抓农村政策、法规宣传教育工作,然后处理重点纠纷。从入村之日起,我们共处理各类民事纠纷十余起,维护了社会稳定。3、狠抓村级经济工作。根据的实际情况,我们为该村拟定了今后经济发展的总体思路。就农业产业结构而言,根据的土壤和自然条件,种植烤烟在该村有产业优势,我们发动群众大面积种植烤烟,做勤劳致富领头雁。今年已种植烤烟150亩,目前苗势良好,农民积极性很高。烤烟种植大户欧阳贵勋同志克服一切困难,辛勤劳作,光他一户就种植烤烟82亩。带动了一大群人投入***“党员干部下基层建设和谐新农村”工作总结

***“党员干部下基层建设和谐新农村”工作总结烤烟生产。为发展壮大该村集体经济,我们争取到了经济场雪枣生产基地项目,前景可观。因地矿资源丰富,我们因地制宜,确定工业企业发展方向,引导村民新开采石场一家,目前运转良好,预测两年后将成为该村龙头企业。成为全县小康示范村前景在望。***“党员干部下基层建设和谐新农村”工作总结

F132.cOM更多演讲稿小编推荐

基层党员干部演讲稿


基层党员干部演讲稿

下面是我们网站的小编给大家推荐的基层党员干部演讲稿供大家参阅!

各位领导,同志们:

大家好!我是xxxxxxxx支部成员xxxx。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大三中、四中全会中提到为政莫忘“xxxx”,各级领导干部都要做到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做到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这“xxxx”是党的作风建设的进一步升华,是对党的群众教育实践活动不断推向深入提出的更高要求。

作为一名新进班子的党支部成员,我认为要做好“xxxx”就必须要 “对党忠诚、个人干净、敢于担当”。这三点体现了做人做事做官的高度统一,“对党忠诚”是党员干部的政治品格,“个人干净”是党员干部做人的底线,“敢于担当”是党员干部为官的职业素质,这实质上是党员干部安身立命、做人做官做事的“三要素”,缺一不可。

领导干部只有把 “对党忠诚、个人干净、敢于担当”融入党性修养全过程,贯穿于工作各方面,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方能茁壮心灵、健康发展、成就事业,才能更好的服务于民。

xxxx一是全镇最大的一个村,我村所辖15个村民小组,共4000多人,来村办事的群众多,要求解决的问题也是复杂多样化,做为一名新进班子的支部成员,我感到压力很大,害怕事办不好,同时也害怕得罪人。比如我村十三组村民王仁珍,她与儿子、儿媳的感情不好,她经常找村干部为其解决,说儿子不给她赡养费,60岁养老保险金也不给她。刚开始调解时,双方还能得到满意的答案,随着矛盾的不断深化,再调解时,双方就会不欢而散。俗话说,清官难断家务事,生怕解决不好反而使双方的矛盾更加恶化。

做为一名基层党员干部,并且是新进班子的党员干部,我知道我自身还存在很大的问题,但我绝不气馁,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更加努力学习,多借鉴其他党员干部的工作经验,取长补短,尽量以群众之思为所思,以群众之想为所想,多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

我的演讲结束,谢谢大家!

农村党员干部冬训讲话稿



落实,努力实现农民持续增收,加速“富民强镇”进程

同志们:

根据这次党员干部冬训课程安排,我给大家讲第二讲,这一讲的题目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实现农民持续增收,加速农村全面小康进程。这一讲我将结合传达贯彻市委九届八次全委扩大会议精神,总结回顾我镇今年来的经济工作情况,以及当前我镇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和实现新目标、新任务所要采取的新举措。

一、简要回顾今年来我镇的经济工作情况

今年以来,我镇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争创全市重点中心镇”的总体目标,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掀起全民创业新高潮,在宏观调控相对趋紧的情况下,抢抓机遇,迎难而上,负重拼搏,艰苦奋斗,取得了较为可喜的成绩。

1、国经济增长较快。全年国内生产总值预计达55100万元,

比上年增长20.8%,其中第一产业12800万元,比上年增长7.5%,第二产业23200万元,比上年增长33.2%,第三产业18300万元,比上年增长12.2%。

2、工业经济快速增长。全年预计实现总产值12.27亿元,

占年任务的100.6%,比去年增长39.7%;销售收入11.5亿元,比上年增长45.9%,其中定报企业完成产值2.3亿元,比去年增长57.5%,销售收入2亿元,比上年增长58.7%,完成税收600万元,比上年增长67.1%,实现利润200万元,比上年增长75.4%。

3、招商引资全面突破。全年合同利用外资707.6万美元,占年任务1000万美元的70.8%,实际到帐外资77.39万元,占年任务的15.5%;引进市外资金6300万元,占年任务的100.15%。

4、项目投入强势跃升。全年完成项目投入1.88亿元,占年任务的104.47%,比上年增长116.1%,其中规模以上项目21个,投入1.01亿元,比去年增长114.9%,全年新增规模企业有立丰食品、冠亚织造、雅尔美纺织、环保设备等四家。

5、全民创业如火如荼。全年新发展个体工商户2457户,占调整目标的103.7%,新增私营企业226家,占调整目标的121.5%,完成注册资金4亿元,占调整目标的277.8%。我镇民营经济的发展速度和占比位列全市前茅。

今年来,我们把发展民营经济作为我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主要抓手,坚持突出“铺天盖地”打造总量优势,突出“招商引资”打造集聚优势,突出“顶天立地”打造规模优势,突出区域特色,打造集群优势;通过发动镇村干部带头创办和扶持创办,强势推动全民创业,在全镇上下迅速形成了“千军万马闯市场,铺天盖地创大业”的生动局面,推生了一大批民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促进了特色板块经济的不断发展壮大,到目前为止,我镇已基本形成了五个特色经济板块:一是食品生产特色板块,以银燕和立丰为龙头的7家食品企业,从业人员达到800多人,年销售额预计可达1.8亿元。二是废轮胎加工特色板块,主要分布在十字桥、新港、塘湾等村,目前已发展到54家。三是酒业生产特色板块,主要分布在南区,申请注册商标的已有13家。四是卫生香生产特色板块,以曹石村为主,全镇已发展到近百家。五是绣品、绗缝生产特色板块,全镇规模较大的绣品绗缝企业就有15家,从业人员达到1500人,年营业收入预计可达5000多万元。

6、集镇建设步伐加快。今年来,我们积极实施了小城镇发展

战略,把小城镇建设作为提升区域竞争的主要抓手,加大了投入力度,加快了基础设施建设步伐。一是高标准、高起点修建了卓吾南路,为了建设好卓吾南路,树立我镇南大门的新形象,完成了3000米的绿化带,68盏新款路灯,两块各高10米,宽10米的巨型广告牌,还完成了1300米的下水道,710米的电缆沟和管线地埋工程,快车道的沥青路面工程,为金磨综合市场的顺利动工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二是加快了振新路的改造步伐,振兴路两侧的下水道已基本完工。三是完成了如港公路与镇区的四大接口工程。四是园区建设完成了1300米的园区路的西延北伸工程,初步形成了3000亩的园区大框架。五是通达工程进展较快,29.6公里的省标任务已有25公里的水泥路面全面结束,还有4.6公里正在施工之中,预计阴历年底前能全部完成。六是金磨综合市场的建设工程已经全面启动,5个拆迁户的拆迁工作已经完成,填土、修建围墙等工作正在抓紧实施之中。

7、项目农业快速突破。今年来,全镇“三资”开发规模农业项目4个,引进建设资金2790万元,如银燕食品有限公司2500万元,兴建的现代化生猪规模养殖场,目前已引进父母代种猪2600头。兴建农业园区6个,有兴韩花木生产基地,邓庄花木园区,银燕工业化生猪养殖基地,如海河水产养殖场,丁冒外向果蔬生产基地,星港华业奶牛场等。最近我镇与澳大利亚天然药物有限公司洽谈成功,在我镇建立农

农村党员干部冬训讲话稿来自小编整理,仅供学习,转载请注明出处。

新农村建设典型发言


党中央作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部署,这是一项宏大、复杂、长期的社会系统工程,任务繁重,需要不断统一思想认识,不断探求工作方法,不断摸索有效途径。基层要做好建设新农村这篇大文章,尤其要大力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为此,应着重从五个方面突破。

一、抓“兴工富乡”,实现以工带农

一是合理调配,增强企业发展力量。进一步健全强化了乡机关干部联系标志性企业制度,要求每名班子成员、站办所长都联系标志性企业,宣传政策,主动服务,协调关系,协助管理,维护企业利益。积极提供企业急需的人才,由乡发放工资派遣机关干部入企业工作。

二是加强服务,解决企业发展困难。经常性开展调研,组织企业老板座谈会,专题研究企业发展工作。巩固了铸造、皮革、电器、陶瓷等行业协会。

三是创造条件,加快企业发展进程。因势利导,分类规划,新建、扩建了20多家企业。压缩办公场地,将机关二院整体转让给深思电工,帮助其扩大生产。组织村干部及规模企业老板赴江浙一带参观学习。打造文化艺术节,在全乡营造推进兴工富乡的氛围。

四是优化环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大力治理经济发展环境,出重拳,下猛药,狠刹邪气,严惩村痞村霸,打击各种犯罪活动。同时大力招商引资,以项目建设为载体,兴办工业企业。始终做到把“老外”当作老乡看待,用优惠的政策、优良的环境、优质的服务亲商、安商、富商。XX年,共完成招商引资1300万,项目建设资金4700多万。

二、抓基地建设,推进结构调整

一是依靠科技抓调整。大力推广“猪—沼—稻”生态农业结构,全乡共建沼气池XX多个。

二是力求规模抓调整。实施了“四个十工程”,即扶持50亩以上种田大户10户,饲养千头以上生猪10户,纳税过5万元餐饮户10户,特种养殖户10户。

三是围绕增收抓调整。实施“吨粮田变万元亩”工程,在全乡范围内普及了优质稻;加大了生猪品改力度,良种猪养殖达70;大力推广高效经济作物种植,全年种植春秋玉米5000亩,蔬菜5000亩,黄花菜1000亩,花卉苗木500亩。通过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全乡形成了黄花菜生产、冬季蔬菜生产等九大特色农业生产基地,以基地促开发,以基地联产业,农业经济呈现勃勃生机。

三、抓基础设施,夯实发展基础

乡党委政府始终把基础设施建设作为“民心工程”摆在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充分把握国家对乡村道路建设投资的机遇,广泛宣传发动,激发村民的积极性,XX年硬化村级道路25千米;水利建设上,争取上级农综开发等资金,广泛发动群众集资,投入400万元,建设工程项目320处,改造病险水库1座,维修机埠5处,修高标准砼路15千米;电力建设上,绝大部分的村农网改造基本完成,新建了110kv变电站,架设了双回路输电线路,与城区实现资源共享;通讯、有线电视、教卫设施的建设成效明显,解决了一批影响群众生产生活的重点难点问题,为经济发展打好基矗

四、抓劳务经济,畅通增收渠道

近年来,乡党委政府始终把握三个重点,把人力资源转换为经济优势,把外出务工作为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手段。以中介为重点,强力推进就业输出;以维权为重点,建立健全维权体系;以宣传为重点,把劳务经济炒热叫响。XX年全乡共输出劳动力15000人,实现劳务收入1XX万元,仅此一项就创人均纯收近XX元。

五、抓组织建设,强化发展保障

加强以党组织为核心的村级组织配套建设,改进农村党组织的设置、活动方式和工作方法,深化“五联创”工作,提高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健全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制度。巩固村级组织换届工作成果,认真解决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夯实党的执政基矗教育引导农村党员增强学习实践“xxxx”重要思想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坚定性,明确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活动的具体要求。结合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和职业技能培训,帮助农村党员全面提高自身素质,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新农村建设讲稿-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教学对象:农村基层党员、干部;
教学目的:深刻了解和认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时代背景、重大意义、目标要求和基本原则;
教学提示:可适当引用教学参考之内容;
教学时间:1.5小时。
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审议通过的《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从我国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出发,顺应经济社会发展趋势,提出了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大历史任务,并成为“十一五”规划的首要任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对农业是一次难得的发展机遇,对农村是一场重大的社会变革,对农民是一个美好的时代福音。但要从理论上把社会主义新农村说清,在实践上做好,都不容易。要真正贯彻中央精神,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在理论问题上必须弄清以下几个基本问题。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历史背景
(一)我国总体上已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时机已经成熟。目前,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一些主要发展指标均表明我国已进入城乡统筹发展的新阶段。一是人均GDp。2005年我国人均GDp达到1700美元,步入了中等收入国家行列。二是产业结构。2005年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3%,第二和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51%和36%。非农产业成为我国经济的主体力量,以信息和重化工为代表的产业,已取代了传统产业,成为经济发展的支柱。三是就业结构。2005年,第一产业从业人员占全社会从业人员的比重为44%,第二和第三产业从业人员占全社会从业人员的比重分别为23%和33%。非农产业已取代农业成为我国劳动力就业的主体。四是城镇化水平。2004年,我国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达到41.8%,我国已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正处于工农和城乡关系调整的转折时期,初步具备了加大对农村发展支持的条件。
(二)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正面临许多有利条件和难得的机遇。第一是我国的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显著增强。2005年,国家财政收入突破3万亿元大关。财政实力的增强,表明我国具备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能力。我们完全有能力通过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进一步加大对“三农”的支持力度。第二是中央的支农惠农力度逐渐加大。第三是加快农村发展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第四是农村建设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综合以上四点,说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在我国的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国家财政的增长已经初步具备工业反哺农业和城市支持乡村能力的现实基础上提出来的。另一方面,面对日益扩大的城乡差别和更加突出的“三农”问题,人们普遍要求改变农村公共设施和公共事业落后面貌,实现城乡和谐与协调发展;要求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和质量,让农民分享改革开放的成果。正是在这种背景下,中央发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伟大事业的号召。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目标要求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目标要求非常明确,内容非常全面,“十一五”规划用“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这20个字描绘出了一幅新农村的美好蓝图。这20个字包含的内容涉及农村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管理等方方面面。生产发展为新农村各方面的发展提供物质条件,生活宽裕是新农村各方面发展的最终目的,乡风文明为新农村的各方面发展提供支持,村容整洁为新农村的各方面发展提供良好环境,管理民主为新农村的各方面发展提供政治保障。我们一定要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新农村建设的丰富内涵,确保新农村建设沿着正确轨道顺利推进。
(一)生产发展——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生产发展是建设新农村的基本前提,只有生产发展,才能为建设新农村、提高广大农民的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水平,为农村各项事业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否则,新农村建设就成了无源之水。
(二)生活宽裕——新农村建设的核心目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核心目标就是为了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让农民享受到改革的成果,逐步享受到与城市居民差距不大的公共服务。
(三)乡风文明——新农村建设的关键环节。乡风文明,就是要不断提高农民的思想、文化、道德水平,重建农村精神家园,丰富农村文化生活,形成崇尚文明、崇尚科学、健康向上的社会风气。这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灵魂。
(四)村容整洁——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村容整洁,就是要从根本上治理农村脏乱差的状况,改善农村生态环境、人居环境,打造拥有新房舍、新设施、新环境、新风尚、新秩序的农村新面貌,使农村成为人们享有幸福感的美好家园。这是建设新农村不可或缺的重要条件。
(五)管理民主——新农村建设的有力保障。管理民主,就是要在农村党组织的领导下,健全和完善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等村民自治机制。这是建设新农村的政治保证。
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目标要求,是中央领导同志和许多专家深入各地做了大量的调查研究,包括到国外考察后,在总结国内外新农村建设的做法和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它不仅具有很强的指导性,也有很强的可行性。它也可以概括为五个“新”:

就是产业发展要形成“新格局”,农民生活水平要实现“新提高”,乡风民俗要形成“新风尚”,乡村面貌要呈现“新变化”,乡村治理要健全“新机制”。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目标,从“三农”方面看,也可概括为“三改一化”:把传统农业改造建设成为具有持久市场竞争力和能持续致富农民的高效生态农业,把传统村落改造建设成为让农民能过上现代文明生活的农村新社区,把传统农民改造培育成为能适应分工分业发展要求的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高素质的新型农民,形成城乡互促、共同繁荣的城乡一体化发展新格局。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意义
(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统筹城乡发展、贯彻落实的必然选择。当前,我们正处在经济社会发展的新阶段。国际经验表明,当人均GDp达到1000美元时,这一时期是城乡关系、工农关系变化最为深刻的时期。处理得好,城乡就能够协调发展,社会就能够和谐稳定,较快地进入现代化;处理得不好,就会导致农村长期落后,人口过分向城市集中,形成数量庞大的城市贫困阶层,城乡差距进一步拉大,社会矛盾突出,进而严重阻碍现代化进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们党在汲取国外发展成败经验教训的基础上,着眼于顺利推进我国现代化进程而提出来的。我们要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就要坚持把统筹城乡发展放到“五个统筹”的首位,通过统筹城乡发展,实现工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协调发展,让占人口大多数的农民群众平等地共享发展成果,提高广大农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促进农民的全面发展,走生产发展、生态良好、生活富裕的文明发展道路。这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前提,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目的。
(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举措。这几年来,城市发展很快,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没有悬念,但农村发展滞后,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任务艰巨。现在农村与城市的差距太大,用一些外国专家的话说是“城市像欧美,农村像非洲”,农村的基本环境和经济收入都与城市相去甚远。从农村本身全面小康的实现程度来看,地区发展又极不均衡。到2002年,东部地区农村全面小康的综合实现程度达到30.8%,中部地区为14.1%,而西部地区只有9.8%,全面小康建设才刚刚起步。可见,农村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中之重、难中之难、急中之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不仅关系到农业、农村发展和农民富裕,而且关系到国家长治久安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大战略部署。农村蕴藏着巨大的需求潜力,只要农村经济能够持续发展,农民收入能够持续增长,中国就不愁没有发展空间。这是一招“活棋”,这步棋走好了,就能拉动内需和消费,把农村潜在的巨大消费需求转化为现实购买力,为国民经济发展提供持久的拉动力。
(三)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构建社会主义的重要基础。社会和谐离不开广阔农村的和谐。亿万农民是我们党执政和我国社会主义国家政权的重要群众基础,他们的生活富裕和幸福美满与社会和谐是息息相关的。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推进新农村建设,加快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在农村形成安定、和谐、健康向上的良好局面,保证广大农民安居乐业,这就可以惠及亿万农民,让广大农民群众过上富裕、文明、安康的幸福日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打下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
总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有利于农业、农村的发展和农民的富裕,有利于工业、城市的发展,有利于国家的长治久安和民族的伟大复兴。我们必须站在战略和全局的高度,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现代化进程中的一项重要历史使命,使之成为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认识和共同行动。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本原则
一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科学发展观是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理论的重大突破。只有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才能保证新农村建设的正确方向,切实把新农村建设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新农村建设,就要坚持以人为本,把新农村建设的出发点与落脚点放在为农民群众谋利益、促进农民群众共同富裕上;就要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把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切实转入科学发展的轨道。新农村建设涵盖农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党的建设各个领域,涉及农村、农民、农业问题的方方面面,应按照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与构建和谐社会“四位一体”的要求系统推进。同时,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落实到新农村建设的具体实践中,发展经济绝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和子孙后代利益为代价。
二要以科学规划为龙头。推进新农村建设,应把科学规划放在首位。制定规划应立足当前、把握长远、统筹安排,广泛听取农民群众的意见与建议,尊重自然规律、科学规律和经济社会发展规律。按照方便农民、提升农村、发展农村产业的要求,因地制宜,合理规划农民居住区、产业发展区以及发展教育、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尤其要结合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民风民俗、文化历史、地理特点等,把土地、水系、能源、集中居住区规划好,并搞好年度建设规划与中长期规划的衔接。规划制定以后,应分清轻重缓急,分步实施,扎实推进。
三要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增加农民收入是检验新农村建设成效的核心指标。应通过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发展高效、集约、规模农业,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等,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要积极拓宽农民增收

渠道,发展品质优良、特色明显、附加值高的优势农产品,充分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步伐,不断增加农民务工人员收入;鼓励和支持符合产业政策的乡镇企业发展,着力发展县城和重点镇,为农村转移富余劳动力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要切实保障务工农民的合法权益,稳定、完善、强化对农业和农民的直接补贴政策。
四要以为农民群众办实事为着力点。新农村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也是长期的战略任务。在当前,就要以农民群众最关心、要求最迫切、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着力点,深入研究、着力解决。一是进一步解决交通问题。“要想富先修路,没有路别想富”。交通问题是制约农村发展的重要因素。农村道路建设应以方便农民进出、有利农村发展为出发点。二是搞好环境整治。继续进行基本农田水利建设,达到无论旱涝都能保证农民的稳定收入。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在农田水利建设上下了很大功夫,但与实际需要还相距甚远。水库失修、水渠管网淤塞和河流干涸等问题都亟待解决,必须大力推进治水、恢复水系工作。加强对垃圾的清理、归集、处理,在有条件的地方积极推广沼气等清洁能源。三是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加快乡镇卫生院的建设与改造,逐步完善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加大公共财政对新型合作医疗的补贴力度,积极探索发展农村基本医疗。四是加快发展农村义务教育和农村劳动力技能。着力普及和巩固农村九年制义务教育,加快建立政府扶助、面向市场、多元办学的培训机制,提高农民的技能。五是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大力发展农村文化事业,倡导健康文明新风尚,积极开展群众喜闻乐见、寓教于乐的文体活动,保护和发展有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的优秀传统文化。
五要以促进民主公平为基础。切实维护农民的民主权利,是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我们要健全村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尊重农民意愿,扩大农村基层民主,健全村务公开制度,完善民主议事制度,开展普法教育,确保农民群众依法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公平正义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也是新农村建设的基础。为此要进一步采取措施,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结构,如把教育资源更多地投向农村、实行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制度、建立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等。
六要以加大投入为保障。现在我国总体上已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对农业应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重点在“多予”上下功夫。要扩大公共财政在农村的覆盖范围,建立健全财政支农资金稳定增长机制。要引导金融资本和民间资本加大对农村建设的投入,实现主体多元化、资金来源多渠道。同时,在加快发展农村经济的基础上,通过农村自身积累加大投入。既要鼓励发展个体私营经济,又要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增加集体经济积累,坚持节约、集约的方针,最大限度地提高资源、资金的使用效益。
七要以提高农村基层党员干部素质和能力为依托。建设新农村,关键是要有好的带头人。农村基层党员干部在新农村建设中,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和能力,努力成为勤劳致富的标兵、服务群众的先锋、廉洁奉公的表率。应适应新农村建设的需要,切实加强基层党员干部队伍建设,通过开展教育和培训,培养和造就一大批有技术、懂管理、会经营的基层领导骨干,让他们带着政策、带着感情、带着责任、带着办法引领广大农民建设新农村。

新农村建设讲稿——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审议通过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从我国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出发,顺应经济社会发展趋势,提出了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大历史任务,并成为“十一五”规划的首要任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对农业是一次难得的发展机遇,对农村是一场重大的社会变革,对农民是一个美好的时代福音。但要从理论上把社会主义新农村说清,在实践上做好,都不容易。要真正贯彻中央精神,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在理论问题上必须弄清以下几个基本问题。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历史背景
(一)我国总体上已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时机已经成熟。目前,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一些主要发展指标均表明我国已进入城乡统筹发展的新阶段。一是人均gdp。XX年我国人均gdp达到1700美元,步入了中等收入国家行列。二是产业结构。XX年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3%,第二和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51%和36%。非农产业成为我国经济的主体力量,以信息和重化工为代表的产业,已取代了传统产业,成为经济发展的支柱。三是就业结构。XX年,第一产业从业人员占全社会从业人员的比重为44%,第二和第三产业从业人员占全社会从业人员的比重分别为23%和33%。非农产业已取代农业成为我国劳动力就业的主体。四是城镇化水平。XX年,我国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达到41.8%,我国已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正处于工农和城乡关系调整的转折时期,初步具备了加大对农村发展支持的条件。找范文
(二)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正面临许多有利条件和难得的机遇。第一是我国的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显著增强。XX年,国家财政收入突破3万亿元大关。财政实力的增强,表明我国具备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能力。我们完全有能力通过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进一步加大对“三农”的支持力度。第二是中央的支农惠农力度逐渐加大。第三是加快农村发展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第四是农村建设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综合以上四点,说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在我国的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国家财政的增长已经初步具备工业反哺农业和城市支持乡村能力的现实基础上提出来的。另一方面,面对日益扩大的城乡差别和更加突出的“三农”问题,人们普遍要求改变农村公共设施和公共事业落后面貌,实现城乡和谐与协调发展;要求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和质量,让农民分享改革开放的成果。正是在这种背景下,中央发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伟大事业的号召。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目标要求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目标要求非常明确,内容非常全面,“十一五”规划用“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这20个字描绘出了一幅新农村的美好蓝图。这20个字包含的内容涉及农村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管理等方方面面。生产发展为新农村各方面的发展提供物质条件,生活宽裕是新农村各方面发展的最终目的,乡风文明为新农村的各方面发展提供支持,村容整洁为新农村的各方面发展提供良好环境,管理民主为新农村的各方面发展提供政治保障。我们一定要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新农村建设的丰富内涵,确保新农村建设沿着正确轨道顺利推进。
(一)生产发展——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生产发展是建设新农村的基本前提,只有生产发展,才能为建设新农村、提高广大农民的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水平,为农村各项事业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否则,新农村建设就成了无源之水。
(二)生活宽裕——新农村建设的核心目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核心目标就是为了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让农民享受到改革的成果,逐步享受到与城市居民差距不大的公共服务。
(三)乡风文明——新农村建设的关键环节。乡风文明,就是要不断提高农民的思想、文化、道德水平,重建农村精神家园,丰富农村文化生活,形成崇尚文明、崇尚科学、健康向上的社会风气。这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灵魂。
(四)村容整洁——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村容整洁,就是要从根本上治理农村脏乱差的状况,改善农村生态环境、人居环境,打造拥有新房舍、新设施、新环境、新风尚、新秩序的农村新面貌,使农村成为人们享有幸福感的美好家园。这是建设新农村不可或缺的重要条件。
(五)管理民主——新农村建设的有力保障。管理民主,就是要在农村党组织的领导下,健全和完善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等村民自治机制。这是建设新农村的政治保证。
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目标要求,是中央领导同志和许多专家深入各地做了大量的调查研究,包括到国外考察后,在总结国内外新农村建设的做法和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它不仅具有很强的指导性,也有很强的可行性。它也可以概括为五个“新”:就是产业发展要形成“新格局”,农民生活水平要实现“新提高”,乡风民俗要形成“新风尚”,乡村面貌要呈现“新变化”,乡村治理要健全“新机制”。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目标,从“三农”方面看,也可概括为“三改一化”:把传统农业改造建设成为具有持久市场竞争力和能持续致富农民的高效生态农业,把传统村落改造建设成为让农民能过上现代文明生活的农村新社区,把传统农民改造培育成为能适应分工分业发展要求的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高素质的新型农民,形成城乡互促、共同繁荣的城乡一体化发展新格局.

看到这里关于“干部下基层工作总结”的相关内容差不多已经结束了,如果对《***“党员干部下基层建设和谐新农村”工作总结》还无法解决您的需求,请继续看我们为您准备的“干部下基层工作总结”专题!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