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心得体会 > 学习讲话心得体会 > 导航 > 优秀心得体会范文:学习胡锦涛同志“6.25”讲话心得体会

学习讲话心得体会

优秀心得体会范文:学习胡锦涛同志“6.25”讲话心得体会。

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将读过的东西,把最受感触、最重要的部分做为中心来写。在我们平凡的日常里,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心得体会吧,写一篇心得体会我们可以从中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如何去写好一份优秀的心得体会呢?推荐你看看以下的优秀心得体会范文:学习胡锦涛同志“6.25”讲话心得体会,供你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在党的十七大即将召开的重要时刻,胡锦涛发表重要讲话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旗帜问题至关紧要,旗帜就是方向,旗帜就是形象,旗帜激励人心,旗帜凝聚力量。在当今中国发展的关键时刻,强调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对于进一步统一全党的思想认识,使我们党能更好地带领人民继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完成时代赋予的崇高使命,将产生极其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鲜明地回答了当代中国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的根本问题,鲜明地表达了我们党团结带领13亿中国人民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和坚强决心。

首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基本经验而得出的必然结论。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党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积极探索,不断开拓,在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重大问题上取得了重要成果,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半个多世纪的实践雄辩地证明,在当代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没有别的什么主义能够发展中国,使中国不断向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目标迈进。

其次,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完成时代赋予的崇高使命的必然要求。改革开放近30年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在新世纪新阶段,我国发展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怎样才能科学分析我国全面参与经济全球化的新机遇新挑战,深刻把握在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的形势下我国各项事业发展面临的新课题新矛盾,从而促进经济社会真正实现科学发展,除了继续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光辉道路,别无他途。这是因为,这条道路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根据我国实际赋予它鲜明的中国特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在发展,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也不能停止在原有的水平上。这就要求我们要继续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研究和探索,努力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越走越宽广。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继承和发展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重大战略思想。为了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继续推向前进,我们必须坚持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为此,就必须按照胡锦涛重要讲话中强调的始终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切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就必须在新的实践中,不断深化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切实把握和正确运用这些规律,着力解决面临的重大问题,使我们的思想和行动更加符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和时代发展的要求,真正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征途上,不断实现主观和客观、理论和实践、知和行的统一。

F132.cOm更多精选心得体会阅读

优秀心得体会范文:学习******同志“6.25”讲话心得体会


本页是小编最新发布的《优秀心得体会范文:学习******同志“6.25”讲话心得体会》的详细文章,觉得应该跟大家分享,为了方便大家的阅读。

在党的十七大即将召开的重要时刻,******发表重要讲话指出,色是当代中国进步的,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旗帜问题至关紧要,旗帜就是方向,旗帜就是形象,旗帜激励人心,旗帜凝聚力量。在当今中国发展的关键时刻,强调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对于进一步统一全党的思想认识,使我们党能更好地带领人民继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完成时代赋予的崇高使命,将产生极其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鲜明地回答了当代中国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的根本问题,鲜明地表达了我们党团结带领13亿中国人民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和坚强决心。

首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基本经验而得出的必然结论。以毛泽东、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党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积极探索,不断开拓,在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重大问题上取得了重要成果,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半个多世纪的实践雄辩地证明,在当代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没有别的什么主义能够发展中国,使中国不断向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目标迈进。

其次,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完成时代赋予的崇高使命的必然要求。改革开放近30年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在新世纪新阶段,我国发展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怎样才能科学分析我国全面参与经济全球化的新机遇新挑战,深刻把握在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的形势下我国各项事业发展面临的新课题新矛盾,从而促进经济社会真正实现科学发展,除了继续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光辉道路,别无他途。这是因为,这条道路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根据我国实际赋予它鲜明的中国特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在发展,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也不能停止在原有的水平上。这就要求我们要继续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研究和探索,努力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越走越宽广。党的十六大以来,以******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继承和发展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重大战略思想。为了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继续推向前进,我们必须坚持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为此,就必须按照******重要讲话中强调的始终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切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就必须在新的实践中,不断深化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切实把握和正确运用这些规律,着力解决面临的重大问题,使我们的思想和行动更加符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和时代发展的要求,真正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征途上,不断实现主观和客观、理论和实践、知和行的统一。

优秀心得体会范文:学习胡锦涛总书记“6.25”讲话心得体会


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党校的重要讲话,进一步深刻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对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提出了重要要求,我们要认真领会,全面把握。
社会主义社会是全面发展、全面进步的社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经济建设提供物质基础,政治建设提供政治保障,文化建设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社会建设提供有利的社会环境和条件。我们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全面发展。
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关键要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方面取得重大新进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在探索和把握我国经济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提出的重要方针,也是从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实际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要更深刻、更自觉地把握经济发展规律,下更大的决心、采取更有力的措施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要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加快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切实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切实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继续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要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形成各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相互促进新格局。要深化财税、金融、计划体制改革,形成有利于科学发展的宏观调控体系。要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形成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我国政治体制改革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必须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不断推进,努力与我国人民政治参与的积极性不断提高相适应。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要继续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拓宽民主渠道;推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完善决策信息和智力支持系统;发展基层民主,保证人民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弘扬法治精神,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强化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
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是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的需要,是全面实施党和国家发展战略的需要,必须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更好地保障人民群众的文化权益。要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大力培育文明风尚,广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大力推进文化创新,全面推进文化体制改革,最大限度地焕发广大文化工作者勇于创新的积极性,使全社会的文化创造活力充分释放、文化创新成果不断涌现,使当代中华文化更加多姿多彩、更具吸引力和感染力。
社会建设与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紧密相连,必须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强社会建设,要以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使经济发展成果体现到改善民生上。尤其要注重优先发展教育,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基本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提高全民健康水平,完善社会管理,维护社会安定团结。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求我们必须全面落实中央关于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一系列重大部署,扎扎实实做好各方面工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而奋斗。

学习胡锦涛同志“6.25”重要讲话心得体会


胡锦涛同志在中央纪委第七次全体会议上的重要讲话中,明确地把生活作风建设列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强调领导干部要“生活正派、情趣健康,讲操守,重品行,注重培养健康的生活情趣,保持高尚的精神追求。”胡锦涛同志6月25日在中央党校的重要讲话中再次强调,要全面加强党的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和干部生活作风建设。这些要求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深入学习胡锦涛同志讲话的精神,全面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必须把生活作风建设作为重要内容摆到重要位置,认真抓实抓好。
领导干部的生活作风问题不是小事
领导干部作风是领导干部在思想、工作和生活等方面所表现出的态度和行为。生活作风作为领导干部作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反映着领导干部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反映着领导干部的思想品质、道德修养、文化素养,对整个社会风气有着重要影响。
从总体上看,当前领导干部的生活作风是好的。绝大多数领导干部在生活上注重道德修养,坚持艰苦奋斗、勤俭节约、廉洁自律,在人民群众中树立了良好形象。但也不可否认,少数领导干部在生活作风方面存在着严重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贪图享乐。讲排场、比阔气,办公条件追求豪华,生活要求趋于奢侈,甚至沉溺于酒绿灯红之中,腐败堕落,道德败坏。二是精神萎靡。精神空虚、意志消沉,对本职工作缺乏热情,对群众疾苦漠不关心,甚至热衷迷信活动,喜欢问卦占卜、烧香拜佛。三是思想庸俗。在领导集体中,惟我独尊,作风霸道,把自己凌驾于组织之上,不讲正气、不讲团结、不顾大局;在日常交往中,把人际关系庸俗化,拉山头、搞帮派、划“圈子”;等等。
在现实生活中,有些领导干部不太重视生活作风建设,认为生活作风纯属个人私事,他人和组织无权过问,也没有必要过问;或者认为生活作风上即使存在一些问题,也只是“小节”,不必小题大做,更无须上纲上线。这些认识都是错误的。领导干部的生活作风问题不是私事,也不是小事,而是一个非常严肃的政治问题。这是因为:
领导干部生活作风与党的形象密切相关。一个政党的形象如何,固然与其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关系最直接,但也与每个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的作风相关联。实际上,人民群众总是从身边的领导干部在日常生活中的一言一行来认识和评价我们党的,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作风好,党的形象就好。如果领导干部在生活作风方面不注重道德修养,情趣低下、贪图享乐,甚至腐化堕落、道德败坏,就会极大地损害党的形象。

领导干部生活作风影响社会风气。党风正则政风清,政风清则民风淳。领导干部所处的地位和所具有的影响,决定了其言行往往能对整个社会产生巨大的示范和引导作用。如果领导干部在生活上作风正派、情趣健康,讲操守,重品行,守道德,就会对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产生促进作用;反之,如果领导干部在生活作风方面不检点、不自重,甚至品质低下、道德沦丧,就会严重败坏社会风气。
领导干部生活作风关系党风廉政建设的成效。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大量事实说明,领导干部经济上的腐败与他们在生活上的腐化和道德上的堕落有着密切关系,许多腐败分子正是从追求生活上的享乐而逐步走向腐败和犯罪深渊的。
积极探索加强领导干部生活作风建设的有效途径
深入学习胡锦涛同志重要讲话精神,切实加强新形势下领导干部的生活作风建设,必须把领导干部生活作风建设纳入到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的整体工程中去。同时,注意研究和把握领导干部生活作风的特点和存在的实际问题,有针对性地探索新形势下加强领导干部生活作风建设的有效途径。
加强教育是基础。领导干部的生活作风,是其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的反映。因此,加强思想教育是加强领导干部生活作风建设的基础。应进一步强化对领导干部的理想信念教育、宗旨意识教育、纪律观念教育等,使领导干部坚定理想信念,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在生活作风上以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
健全制度是保证。制度更带有根本性、长期性、稳定性和全局性。应根据领导干部生活作风建设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健全和完善相应的规章制度,大力推进领导干部生活作风建设的制度化、规范化。这主要包括:进一步完善领导干部考察考核制度,将生活作风情况明确纳入领导干部考察考核的范围;进一步完善监督制度,拓宽监督渠道,将领导干部的生活作风情况置于群众的有效监督之下,实现监督的公开性和广泛性;进一步完善奖惩制度,在对领导干部生活作风状况进行科学考察考核的基础上,对生活作风方面存在严重问题的,不仅不能提拔重用,而且要根据有关党纪党规进行严肃处理。
努力学习是前提。对领导干部个人而言,加强学习是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培养良好生活作风的前提。应认真学习党的理论创新成果,不断提高政治素质和理论素养;认真学习党章以及党纪党规,进一步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意识,真正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同时,加强对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学习,真正做到知荣辱、明礼仪、讲诚信,自觉遵守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努力成为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模范。
严格自律是关键。严格自律,总的来说就是努力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自重,就是清醒认识自身所处的地位和肩负的责任,以更高的标准要求自己;自省,就是经常对照党员干部的标准,对照党纪国法的规定,“吾日三省吾身”,认真查找不足并及时改正;自警,就是自我警示、警钟长鸣,经常检视自己的生活作风,反思他人堕落的教训并引以为戒,始终保持一种如履薄冰的心态;自励,就是志存高远、追求高尚,以身作则、廉洁自律,能够耐得住寂寞、经得住诱惑、守得住小节,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蓬勃朝气、昂扬锐气和浩然正气。

优秀心得体会范文:学习胡锦涛同志6.25重要讲话的体会


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特色”的理解
----学习胡锦涛同志6.25重要讲话的体会

胡锦涛总书记6月25日在中央党校发表的重要讲话,自始至终贯穿了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一主旋律。讲话的核心论述,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地位和意义作了进一步的概括、阐明和提升。总书记在讲话中明确提出,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命题和结论的提出,既是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所走过的现代化道路的充分肯定,也是对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发展大势的一种根本性的把握和应答,同时,还是对中国未来走向和发展目标的坚定重申和再次确认。胡总书记在讲话中特别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带领人民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条道路之所以正确、之所以能够引领中国发展进步,关键在于我们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根据我国实际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那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色”是什么?究竟“特”在哪里?我认为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理解。

第一,“特”在对科学社会主义学说的新发展。当今世界,社会主义学说的流派很多。我们所说的“社会主义”,是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科学社会主义,是19世纪40年代在批判资本主义旧社会的基础上勾画出的一个崭新的未来社会形态。通过反对资产阶级的革命斗争,实现工人阶级进而实现全人类的解放,是科学社会主义的主题,也是共产党人的伟大理想。我们党的几代中央领导集体深刻认识到:工人阶级在夺取国家政权以后,在改造生产资料私有制的同时要尽可能快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在生产资料公有制基础上组织社会生产,保证一切社会成员有富足的和一天比一天充裕的物质生活,社会成员的体力和智力获得自由的发展和运用;在社会主义的低级阶段必须承认差别,实行“等量劳动领取等量报酬”的分配制度;至于消灭社会差别,实行各尽所能、按需分配制度,则有赖于生产力的高度发展和物质财富的极大丰富。由于没有亲身经历过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马克思、恩格斯不可能也不愿意对未来社会的细节作的描述。因此,他们一再反复强调,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的实际运用,要随时随地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这实际上就是为后人的探索和深化认识留下了广阔空间。

第二,“特”在对我国历史和现实条件的新把握。我国的国情、革命道路和历史环境,是塑造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的主要因素。旧中国是一个经济文化相对落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没有经过资本主义独立发展的农业国家,工业化现代化的任务远未完成。资本主义的世界性扩张,将中国卷入“世界历史”进程。马克思主义也随之传播到中国,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由此也产生了如何正确处理人类社会的共性与个性、“世界历史”与“国别史”、社会主义的普遍性与特殊性之间的关系问题。在追求中国人民解放事业的实践中,党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增添了许多新鲜血液。其中,通过以农村包围城市、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为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创造了政治前提。这条革命道路,既与西方的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实践有区别,也不同于俄国十月革命的方式。新中国成立后,开展了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大规模建设活动。这一进程,尽管或多或少地沿袭了“苏联模式”的某些做法,但在对私有制改造的方式以及社会主义建设的方针上,具有许多中国自己的特点。在改革开放实践中,党领导人民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断健全和深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再一次实现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的有机统一。在马克思主义看来,社会主义是一个消灭了阶级、国家自行消亡的社会;而中国的社会主义还没有达到“自由人联合体”的发展程度,仍以国家的形式存在,因此需要切实发扬民主,健全法治,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社会和谐。此外,在迅猛发展的现代科技、经济危机、世界大战和经济全球化趋势的交错影响下,一些有代表性的资本主义国家的内部结构和经济社会状况,已不同程度地发生了明显变化,国与国之间的关系越来越相互依存、相互影响。因此,社会主义的发展需要与其他文明和社会制度长期并存。

第三,“特”在对社会制度的新构建。作为一种社会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有别于传统计划经济和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也不同于民主社会主义和其他改良社会主义。从经济上看,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基础是生产资料公有制。公有制为主体、按劳分配、共同富裕,就是科学社会主义根本原则的体现。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索和改革,我们党根据我国生产力水平较低且不平衡、多层次的特点,逐渐形成了生产资料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这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在这个制度基础上,用市场经济的方式配置资源、组织生产,从而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就是“中国特色”。从政治上看,社会主义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人民代表大会的根本政治制度,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在我国是有机统一的。就政党制度而言,既不是前苏联的“一党制”,也不是西方的多党制,而是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此外,根据我国的具体情况,在相关特殊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用“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政策争取实现国家完全统一的构想和实践,进一步丰富了我国社会主义探索和发展的内涵。这些内容,都体现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根据我国实际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在文化上,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奉行集体主义价值观,致力于打造国家“软实力”,建立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特别注重保障人民群众的文化权益。既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又继承传统,面向世界、面向现代化、面向未来,包容多样。注重保障人民群众的文化权益。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