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实习报告 > 暑假见习报告 > 导航 > 记者站暑假见习报告

暑假见习报告

记者站暑假见习报告。

众所周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习是大学生通往职场的第一步,每当实习结束大家都需要递交实习报告,实习报告是我们实习工作成果的集中体现。我们在写实习报告时需要考虑哪些呢?以下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记者站暑假见习报告”,欢迎大家阅读收藏,分享给身边的人!

这次实习完全是私人安排的,与学校半点关系都没有(唯一的联系是:实习是学校要求的)。我很感谢班主任要求的这一次假期实习。为什么?这一个月的时间让我感觉到了过去的两年至少白过了95%。虽说这次实习交了几百块钱的“学费”,可我觉得比过去两年一万多块钱的投入产出比要大得多。既然见习都需要报告,那我也只能汇报,侃侃道来,记一笔流水账。
我实习的地方是日报社的地区记者站,条件比较简陋,设在区委大院的一间办公室内,仅仅一间办公室。这个记者站的人员编制对于一个十平米的办公室来说显得太过于庞大——包括三个实习生在内一共有8个人,幸好一般只有三个实习生和站长四个人坐办公室。在这样炎热的夏天,我很高兴办公室不但配备了吊扇,更是加装了拥有纯白色外壳的某国产空调。
7月5日下午三点整,我第一次看见站长。站长给我倒了一杯茶,很客气的介绍了记者站的情况,并将最重要的办公室钥匙交给了我。随后呢,我就开始正式上班了。第一天的工作很简单,就是看看我们的报纸,熟悉下报道的内容,诸如此类的。这是一个日报传媒集团,有很多媒体,比如说日报、晚报、网站,我觉得还是晚报的可读性比较大,一个下午的时间一会就混过去了。下午六点,站长对我说:“小陈,可以下班了。”说完,站长拿了一张小纸票离开了办公室。
第二天做的事很有指点江山的感觉。我早上7点半就到了办公室,还准备用这把神圣的钥匙第一个开门,没想到门已经开着了,站长比我来的还早。打完招呼,我就去了厕所。不是排毒,而是拿拖把。拖完地,我烧了水。等水烧好的时间里,我又抹了桌椅。全做完后,站长又拿了一张同样的票准备出去,“你吃早饭了没?”。我在家旁边的米粉馆随便对付了一碗,就上班去了。站长拿着票又走了。“他这是干嘛啊?”,我也没事做,把随身的一本书拿了出来,这本书的名字很有内涵,叫《沉默的大多数》。
大概一刻钟过后,站长叼了一根牙签,回来了。站长告诉我这里的食堂味道还凑合,可以尝尝。早上9点多,报纸送到了。我的工作就是把当天日报上记者站发的报道用红色毛笔框出来。不过等站长看到我的条条框框时,评价是“狗啃的”,“线要画直”。其实我想说是毛笔不行啦。之后,我又没事可做了,又拿出了《沉默的大多数》。我就坐在站长对面的办公桌,他一个抬头,“小陈,你有电脑吗?有就带过来。”我点了点头。
第三天我终于可以出访了。一大早,站长就用车把我拉到了区残联。这天残联举办了一个残疾人招聘会,整个院子里大概有100多人,把本来就不大的院子挤满了,显得场面还挺宏大的。一共十几个招工单位,我一家一家挨着问,后来还真觉得这个招聘会确实有那么回事:很多人都找到了工作,待遇还不错。采访完了,办公室的一位主任把我叫了过去,给了我一点资料,还给了我一包烟。我细看了一下,这包烟上印有中国驰名商标的标识。主任还留我吃饭,我以赶稿为由拒绝了,直接回了记者站。到站了,我发现另外两名实习生来了,她们刚放假,家都没回,就来记者站报到了。站长要我带他们去吃饭,就在残联。“没关系,我和他们的负责人都说好了,你就带他们去吃吧,这顿饭就当是我为他们(新来的实习生)接风。”站长卸下我们,一个抡盘子,车掉头就走了。没办法,我只好厚着脸皮去吃了顿饭,吃完就走了。
下午最关键的写稿环节到了。我用我自己的电脑写了一下午。天天背着几斤中的电脑上班跟上刑没什么区别(小姜说的)。这篇稿子的标题,我印象最深。我最开始的标题是,区残联残疾人招聘会成功举办。我自己看了都十分无语,怎么标题起成这样。后来,我把稿子交给了站长。“正文部分还可以,标题导语还需要修改”。我很高兴,站长没说狗屁不通。标题,站长改成了“区90多名残疾人即将上岗”。这个标题很好,好在哪里我就不做评价了,看的懂汉字的人都应该知道。导语改成了对招聘现场的描写,比我的胜利成功举行强百倍。这篇稿子隔了三天,终于发表了。对于推迟发表,我表示很不理解。上课的时候,老师不是常常轻言细语的教导我们时效性是新闻的生命吗?我不理解,这次这篇稿本来是死了,可是三天之后又复生了,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我信了。
从第二个星期开始我就在区委机关食堂吃早饭了。第一次去,我身上没零钱,只有一张红色大钞。我从兜里不好意思的拿出这张钱,还用手遮遮掩掩,给了食堂老板。食堂老板面带难色,“这么大的钱没零找啊”。他说,没事。小伙子,你先吃,明天给我都行。我说,那我买一个星期的票。他说,你就是买两个星期,我也没钱找给你。这样吧,钱你先拿着,什么时候有零钱了,再过来给我。说完,就拿了一碗粉给我,还是牛肉浇头的。我找了个位子坐下,去打豆浆喝。食堂的早餐真丰富,还有海带汤、稀饭、卤蛋、包子和馒头,这都是随便吃的,一共只需4块钱(这样的伙食上哪找去啊)。吃完粉,我又吃了一个包子一个馒头一个鸡蛋,还喝了一碗豆浆。出食堂的时候,我都怀疑我是不是怀孕了,肚子这么大。和老板打了个招呼,我直接去了区委对面的超市换零钱。

f132.COM更多实习报告延伸阅读

记者站实习总结怎么写


13号,是我来海口整整一个月的日子。在过去的一个多月的时间里,我经历了人生中另外一种生活,独自一人面对生活,迎接每一天。

在记者站实习的这一个月,结识了一些人,遇见了一些人。比如,看上去挺老陈却只是比我大一届的两位站长助理,还有和我们实习了半个多月的90后小妹妹,还有和我同住同吃甚至同睡的甘肃女孩,还有那对不打架时很亲昵,打架的时候看上去很可怕的海南情侣,当然,还有我们看上去很严肃但是却不怎么摆架子甚至很亲和的站长。此外,还认识了中国日报的一位女记者和在那里实习的中传媒的大二女生,以及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海南站实习的北京女孩,还有人民网海南视窗的平和的李记者。虽然和很多人也只是有过短暂的接触,现在也只是和香港文汇报海南站的一个实习记者保持着联系。

从他们的身上确实看到了一些记者特有的东西,实在,踏实,勤奋,努力,敢于付出,但是也有点慵懒,怠慢。特别是三亚之行,我的感受颇深。因为那只是一个小活动,可是主办方却是动了很多的人力物力,规模挺大的。但是,从我们衡量新闻价值来看,却只是一个没有多大意义的稿子。主办方给我们这几个全国性的媒体安排了房间,免费吃住五天。可是,到第三天的时候,我们都打道回府,只剩下一个想在三亚多玩两天的北京小妹妹。虽然,大家都写了稿件,但是发出来的并没有几家,包括我们的也没有上。

所以,我说三亚的这一趟行程,可以说有些失望的。钱花了不少,但是玩没玩好,稿件也没见发。回来的路上我很失落,没有想到第一次三亚之行是这样结束的,没有看到蓝海,没有拍很多美美照,只能说是去过三亚了,完成了一个早已期盼实现的愿望。

三亚回来后,我们还偶尔会在某些新闻发布会上遇见彼此,然后是互相聊聊目前有没有好写的题材,象认识很久的朋友一样,这种感觉很好,我很喜欢。因为,我们大多都不是海南本地人,偶尔会在车上,共同对海南评头论足,说这里的物价高,天气热,太阳大到把人晒成黑美人。

在海口的这一个多月,享受到了“天伦之乐”。不懂能不能这样说,因为同住的三个人都挺好的,待人很真诚,只是有些生活习惯不太适应。我们一起买菜,一个煮饭,一起逛街,象朋友一样谈学习谈工作聊生活中遇到的好玩的奇怪的事情,还讲鬼故事,直到把我们两个单身的吓得不得不一起睡。

在海口实习的这一个月,工作上也有所收获。写了7、8篇稿件,发布出来的只有三篇。对于这个结果不能说满意,但是只能说差强人意。再怎么讲也是发表在全国性的报纸上的,比起那些在地方小媒体或者是在网站实习发表了7、8篇稿件的其他同学,我觉得我这个成绩应该还算不错了。

虽然我说过来这边实习不是为了发稿,只是为了来见识见识大报的风范。但是,这一个月我感受到的还不多,不知道是不是自己太迟钝。我只是觉得,一个媒体应该有自己的个性和风格,不能一味跟风。现在,我面临着怎么完成实习发稿任务的问题,我不知道是不是下个月我就要离开这里,回到当地的媒体实习。为了完成任务,为了以后的就业。

现在,站长出差了,我们成了放羊的了,所以我开始自己早题材,自己写东西,尝试着到处走走!但愿,手头上的这三个料能顺利搞定!祝福自己好运,加油!

记者见习报告


我想暑假里一定有很多大学生和我一样经历了实习,这里将自己的实习报告提供给大家阅览,希望朋友们在阅读的同时多给宝贵意见.

近50天的实习让我受益匪浅。刚进xxxx日报报社听到老师的第一句话就是:做新闻就是要多听多看多想多感受。到了报社当然是先了解报社和报纸,《xxxx日报》系*xxxx市委机关报。是xxxx市发行量、发行面最广的综合性日报。1947年5月1日创刊,目前为对开8版《xxxx日报》从1984年7月1日起向全国发行,翌年10月起向海外发行。1989年起改邮发为自办发行,1996年1月1日开始出彩色报纸。1998年11月起每天出彩报。目前发行量为17万份。

在实习过程中,我学到了很多,特别是对党报报道风格和采访的了解,也使自己适应了党报。我们所写的新闻必须是新近发生或将要发生的有意义的事情。对一件事情首先要考虑他是不是新闻,是一条怎么样的新闻,想办法把新闻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有损于国家、党和人民利益的新闻坚决不能写。党报热线是体察民情,关注民生,替老百姓说话,办事的栏目,不仅要发表老百姓最喜闻乐见的新闻。同时,也是一个记者的职业道德所在。我们一直说新闻采访必须要有新的突破,也就是创新,很多人说现在的新闻无论从题材上还是内容上都有了很大的拓展,似乎再有创新突破很难,其实不然,很多好的线索好的新闻都隐藏在百姓们关心反映的小事中。举个例子,一天下午,日报的记者夏老师让我帮她买冷饮,买冷饮时发现卫生并不是很好,旁边不少消费者因为天气炎热都买了冷饮,夏老师非常适时的采访了卫生部门,第二天就报道了,这篇作品还被中国维权网转载,引起了较大的社会反响。

在实习期间,我作为记者,几乎走遍了xxxx的大街小巷、乡镇村庄,走高楼、下小巷,用文字记录下了一个个的新闻事件。因为报纸版面有限,很多时候都只选择有代表性的发表。实习期间,翻阅了大量的关于政治的、社会的、生活的资料和报刊,也了解了报业知识,对于社会各个层面的现状有了十分深刻的了解。在采访的过程中,接触到了各个阶层的人群,在与他们打交道的同时,自己也学到了以前所没有学到过的东西,那就是人际交流。 这两个字看似简单,而且人人都会,但是会和会不一样,重要的是如何交流如何沟通。作为新闻记者,要善于把新闻事件背后的故事挖掘出来,深挖细节,要让被采访对象能够信任你,把积压在心里的话向你倾诉,这样才能使一条新闻能够丰满起来,是取胜的关键。除了要善于交流沟通外,善于思考也是必不可少的,对于新闻人来说,如何通过自己的思考丰富新闻的内容,增加新闻的深度是记者显现功力的地方。举我采访打击偷牌照的事件,现在很多小偷都在偷汽车牌照后留下电话号码敲诈车主几百元钱后归还车牌,这样的新闻很常见又有什么意义和价值呢?所以我就主动思考,到派出所寻找更多的素材,发现来报案的人只占遗失车牌车主的一半。后来了解到补办车牌的费用比小偷敲诈的少很多,许多车主为了省去补办车牌的麻烦手续,只好给小偷钱。我从这个角度出发并加入民警的语言进行了报道,同样的事实却有不一样的效果。

说到“魅力实习,博爱天下”这八个字为什么能成为实习报告的主题,我觉得一个人除了博学,更要博爱,今年第8号超强台风“桑美”席卷了xxxx,带来50年来的灾难,武警官兵和抢险人员冒着生命危险抗台救灾的行动感动了我,更让我觉得成为新闻人除了有过硬的新闻素质,无论走到哪里,在任何新闻单位工作,更要有一颗博爱之心。

实习的这段时间,除了采访的工作最主要的就是写作了,50天的采访经历让我更加的成熟和稳重,让我的内心更加的丰富,所以我很感激这50天的时光带给我的采访经验。采访是写作的前提和基础,写作是采访的表现和结果,既要深入采访,又要讲究写作,二者不可偏废。今天总结其中的得失不免有些回味无穷,在这段的时间里,亲历了各种新闻事件的前后,让我对于社会层面的了解又深入了一层。不管是政策法规、社会民生,新闻所给予的对于我们周边信息的了解和反思,是人的阅历中不可或缺的一笔。我很感激这50天的时光,它对我以后的人生有很重要的影响和作用。

报社见习记者实习报告


实践职务:报社实习记者

实践地点:报社

实践时间:年7月16日至8月16日

7月16日至8月16日,我有幸在报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实践活动。实践期间,我学到了很多东西。同时也发现了自身的不足之处,这些收获将会使我终身受益。

说实话,当初在院报看报纸时,对《报》总有一种不屑的感觉,认为他们的报纸做的很枯燥,可读性不强,只是简单的例行报道,并带有一定的专业性,社会新闻不多,但还是硬着头皮去了。

7月16日,我和几个团友一块儿来到报,到达时已9点多了,招待我们的是办公室的郑主任,她耐心地向我们介绍了报社的主要活动安排,又带我们认识报社总编、副总编和其他的记者。由于时间关系,这一天已没有什么采访活动了,她就安排我们在阅览室熟悉报纸。

第一天很快就过去了,我们并没有学到什么新闻知识,但办公室记者亲切友善的待人接物,和谐友爱的工作氛围,给了我很大的信心和勇气,我决定不管有多么枯燥,我都会努力在这里坚持下去。

由于报的专业性,我们可采访和参加的活动比较少,很多的时候都是针对东风的人和物,我们大多不懂,只好“袖手旁观”,对于社会新闻,一般只有周末版块才用。这样一来,我们就只好在阅览室呆着。时间久了便觉无聊,指导老师看出了我们的心思,就让我们自己出去采写新闻,找新闻点。于是我们便多了一些事情可做,同时可以提高新闻敏感性和职业道德。

但事情总有不尽人意,在报实习的学生较多,有郧医的,有湖南师范大学的等。他们几乎都是大二或大三的新闻专业的师哥师姐,我们几个“冒牌货”在新闻专业用语和获取新闻方面都比他们差很多,再加上指导老师考虑到大三的专业师哥师姐们面临着就业问题,平时给他们提供的锻炼机会就多一些,这给我们造成了一定的心理压力。

但我们并没有因此自暴自弃,以后的每天早晨,我们提前一小时到报社,主动找指导老师询问有没有采访任务,争取更多的锻炼机会,实在没有,就向教师请教一些新闻采访与写作的问题,同时在阅览室看一些与新闻写作有关的杂志,重要的部分还特意记在采访本上,我们的执着与主动获得了指导老师和主编的好评,我也体会到:只要勤问、勤学、勤做,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在与指导老师相处的日子里,我渐渐认识到做一名优秀的记者是不容易的。记得有一次公司召开稳定工作会议,会议在下午2:15开始,指导老师要求我们必须在2:00之前到达会场,会议持续了三个多小时,暑天的沉闷与燥热使人由内到外都极其难受,但记者们丝毫没有中途退出的意思。散会时外面下起了瓢泼大雨,我们都没有带伞,也许是时间观念的“驱使”,记者老师毫不犹豫地冲进了雨林,我们却躲在后边不走,等回到报社时,发现记者们已穿着湿透的衣服开始工作了。当我们将这一次的新闻稿慎重地交给指导老师时,他一脸严肃地说:“开会时不是明确强调这次会议的内容不准让媒体报道吗?”我们为自己的不认真顿感惭愧。事后我才体会到:记者们在享着“无冕”的称誉背后还经历着多少辛酸,担负着多少社会责任。

报社里有一位姓黄的前辈,七十多岁了,对报纸却还颇有研究,他时常对我们传授新闻写作的经验,他说:“新闻归根到底还是文字活,一切奔波最终都要体现在字面上才算数。”他列举了一些因用词不当而闹出的笑话和差错的新闻案例,告诉我们用词造句的重要性,并说:“现在的大学生啊,语言文字普遍不如以前好了,所以你们要多学多记,多理解,学一学文言文也是必要的。”在走访黄前辈的办公室时,我们发现黄老的办公桌上有好几本中文词典,陈旧的笔记本上记满了名人名言,成语解释和有问题的新闻例篇,对应的分析评论等。我们由衷地感到博学的重要性。我想:“活到老,学到老”应该作为这次暑期实践的结束语。

报社也不是一直都忙于工作,有时记者们也会带我们去七楼打球,这给我们的实践生活增添了很多乐趣。

忙碌而有趣的一个月很快就过去了,拿鉴定表那天,我们有些不舍,向各位记者道别之后,我们又回到阅览室,翻阅着各种资料直到下班。我不是学文的,更不是学新闻专业的,却有幸在报学习,是我的兴趣所投。如今,回首实践的一个月,我觉得自己受益匪浅:

第一,我觉得自己在新闻采访与写作方面有了一定的提高,这为我做好新闻部的工作打下了一定的基础。我提炼了几条新闻写作技巧:首先,必须树立新闻价值永远最重要的观念;其次,也还需注意稿件的质量。尽量少用“的”“了”等口语化的字词,追求语言简洁;另外,对于新闻事实的选择要“敢干放弃”;最后,也要注意写作上的模糊用语和精确表达的选择,使新闻更具说服力。

第二,报社记者的勤奋给了我很大的启示。他们有时为了赶时间,就把饭带到报社吃,中午干脆在办公室睡觉,有时也长时间见不到他们,那是出去采访了,我不禁想起一句话:“新闻不是可以坐在办公室里凭空捏造出来的,必须出去跑,只有到处跑,才能发现新闻。

第三,编辑老师认真、严谨的从业风格也使我深受影响,认真是做好每一件事的前提。一个月是短暂的,却有着许多珍贵的经历和美好的回忆。此时拿起一份《报》,定会有另一番感受,因为那里曾经有过我的足迹。我似乎能够感觉到每一篇报道中记者们为此留下的汗水,我开始看重,珍惜《报》了,是它,伴我走过了这个美好的、充满回忆的暑期报社实践生活。

《记者站暑假见习报告》由范文资讯网f132.com编辑整理精选推荐,并且我们还准备了大量的优质实习报告范文专题供您参考和写作帮助,请访问暑假见习报告的专题!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