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实习报告 > 编辑实习报告 > 导航 > 编辑部实习报告4篇

编辑实习报告

编辑部实习报告4篇。

一般而言,只有实践能克服经验的错误。实习是从学生过渡到工作人士的一个不可或缺的必经阶段,实习后,那么现在应该好好写一篇实习报告了,一份好的实习报告可以促使我们不断进步。我们写实习报告时可以从哪些方面着手呢?相信你应该喜欢小编整理的编辑部实习报告4篇,感谢您的参阅。

一、概述

经过高三的努力,终于考上了大学,现在回忆一下,仍感到幸福。选择中文这个专业,是因为我对写作的爱好和对文学的爱好。随着时间的流逝,这宝贵的大学生活就要走到尽头了。因为种种原因我没有选择继续求学,但这并不代表我的学习之路就走到尽头了。所谓“活到老,学到老”吗,在自己的身边,总会有一些东西自己从未接触过,总有一些东西需要自己从头学起。

像编辑这一职位,对于一个文科出身的学生而言,是很诱人的。编辑的工作也总是透露了那么一丝神秘。既然不再读书,当然要面临工作。对工作,处出茅庐的我还真是不知怎样选择。只是觉得,自己毕竟是学文的,在自己手中已经掌握了一些文学知识语言知识。所以,将来的工作最好还是能与自己所学的专业有关,能进一步发展自己对自己所学专业的掌握。 所以自然而然,编辑工作就成了我的首选工作。

在徐老师的帮助之下,我顺利地进入了《少年发明与创造》杂志社实习。这是一家报道中小学生动手动脑、开发智力,积极开展小发明、小创造、小实验、小制作活动的刊物。单位很小,但从社长到社员都很友善。能走进这家杂志社实习,能有机会让我近距离接触文化传媒工作,让我很兴奋,也很珍惜。

这次实习的主要目的,就是充分了解一套刊物,从约稿到出版发行的全过程。充分了解杂志社各项工作的操作,学习相应的理论知识,实际操作知识,以期达到或是说基本具有编辑的能力。

二、实习过程

第一次走出校门,来到工作岗位,这对于我来说什么都是全新的,都是让人兴奋的。整个实习过程大体可以分为三个环节:

(一)学习过程

最初的一段时间,我都处于学习阶段。这种学习,包括对刊物的了解,对刊物运行的了解,对本杂志社的了解和对编辑的一些基本知识的了解。

我用了三天的时间,阅读本杂志社的刊物。它包括中学版与小学版。在充分了解杂志的内部结构后,杨社长又为我讲解了杂志从约稿到出版发行的所经程序。并为我请来了本杂志社的主编翁永良翁老师,为我讲解什么是编辑、什么是编辑应具备的基本能力,编辑的具体工作等问题。

(二)约稿过程

在进行完初步的学习阶段后,就要进行实际的操作训练了。我的主要工作即实习内容便是约稿。

在了解刊物的主要方向后,根据自己所负责的“中学版·发明展示台”和“中学版·探索”版块的特点,进行有选择的约稿。

(三)编辑阶段

在约来一定数量的稿件后,在翁老师的指导与鼓励下,我开始进入编辑阶段。因为约稿得来的稿件,大部分是学生参加科技竞赛时的参赛稿件,在内容、长度、趣味性等方面都不太适合直接刊登,都要经过编辑、更改后才可以使用。

在经过几次尝试后,我所编辑的几篇稿件,都顺利通过了审核,被刊登了出来。

三、实习内容

杂志的发行,第一步当然是约稿。没有一定量的,一本杂志是没办法发行的,一个杂志社也是办不起来的。之后才能对约来的稿件进行分类处理,进行编辑。再经过排版、绘图、彩编等才被最终发行。因此,我的第一项工作,即第一个实习项目便是约稿。

(一)约稿

约稿的工作并不难,或可说很简单。但在实际操作上却很繁琐,需要相当的耐心与细心,具体工作内容在网上查询全国的各种青少年科技大赛,并将获奖名单打印下来,以便约稿时使用。因为这本杂志主要是介绍全国青少年的小发明,小创作的,因此,那些在科技大赛中获了奖的便成为了我们主要的稿件来源。

2、对获奖名单进行筛选。保留下获过奖但其发明创造尚未被刊登的。将小学与中学区分开来。我的具体操作是将小学的名单记录在一个本子上,将高中的名单记录在一个本子上,以便操作。

3、查询电话。我的查询方式很原始,就是拨打全国各地的电话查询服务台114,再具体查询某个地区,某个学校,某个老师的电话,以此来联系有发明创造的小学生。这一步工作量较大,而且还要做好记录,哪个打通了,哪个没打通;哪个有老师电话,哪个留邮箱了,哪个发稿了,都要有详细的记录。

4、约稿。在约稿时,要向各地老师详细介绍杂志社的情况和的酬劳,方式等问题。

5、回访。即在收到稿件后对者的回复;在稿件被录用后对者的通知,寄稿费等工作。

约稿的工作顺利完成后,我便进入了下一个实习项目,即编辑。

(二)编辑

这项工作,不再像约稿那样繁琐,但对专业知识的要求相应高许多。一件稿件在手,先要筛选,看它合不合适运用。如合适才能进行下一步的处理工作。

处理即编辑,它的主要内容是:将篇幅长度编辑成所需的长度;词语的应用、文章的趣味性等方面也要附和刊物的特色。之后,细细校正文章格式、错标点等。如有需要,添加“教师评语”。

这是我在杂志社的最后一项实习内容,也是较难的一项实习内容。这些具体工作说起来容易,可实际操作起来却不太简单。在编辑过程中,我也曾出现过一些错误,但在翁老师的帮助下,都已一一改正,并顺利完成编辑任务,在此过程中也学习许多知识。

四、实习收获

通过在学校期间的实习,我的综合素质得到提高,实践能力得到增强,能够把学到的理论与具体实践结合起来。在实践过程中我了解到许多关于约稿,编辑,校对,排版,彩编等方面的知识,逐渐熟悉了文化传媒方面的一些知识,并进一步知晓青少年在科技创新方面的想法。我学会了怎样同单位的其他同事建立融洽的合作关系,在和谐的氛围****同完成规定的工作任务,收到良好的经济效果。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我也强烈地体会到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编辑必须具备各方面的素质,不仅要有广博得知识,高超的技能,较强的随机应变能力,较高的组织能力和协调能力,而且要有吃苦耐劳、爱岗敬业的精神。

这次实习虽不是我的正式工作,但却为我即将开始的工作生活积累了不少工作经验。很感激学校为我们安排的实习机会,很感激徐老师对我的帮助,同时,也很感激《少年发明与创造》杂志社对我的培养。在将来的日子里,我一定会更加努力,不辜负学校,老师,杂志社对我的培养。

暑期杂志社编辑部实习实习报告

八月底的骄阳依然似火,暑期的背影已经渐渐远去,当我转身回眸时,才发现在那个刚刚逝去的夏日里仍然留有自己的身影。想起在《新闻与写作》编辑部实习的日子,挤公交车、外出采访、校对稿件,这一幕幕就像放电影似的在我的脑海中回荡,细细梳理一下,才发现原来自己成长了许多。

一、初出茅庐

很早就听说学校要求大二学生在暑假时要进行社会实践活动,但一直不大以为然,直到这一天真的来临时才发现自己无从着手,好像初学走路的婴孩儿,不知道应该先迈哪一只脚,彷徨了好一阵子,也犹豫了好一阵子,仍然毫无头绪。于是,我想起了向老师求助,首先找到宋琳老师,他是社会知名诗人,也一直从事编辑工作,当我断断续续地说明自己的意思时,宋老师很爽快地答应了,让我等消息,自此我的一颗悬着的心终于平静了下来。接下来就是等待,等待着宋老师的最终答复,又是一段忐忑不安的时光,不知道结果会怎样。终于,宋老师告诉我,让我去联系《诗刊》杂志的某个编辑,到此时,我才真正看到一点属于自己的光明,终于将社会这扇紧闭的大门撬开了一条缝隙。

几乎与此同时,又有一条道路向我敞开。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在图书馆期刊阅览室里看到《新闻与写作》杂志上有一则招收实习生的信息,随手抄下电话号码,便战战兢兢地给对方打了电话,电话通了,让我两天之后去面试。我如期而至,面试并不复杂,我的心里却很紧张,说是面试其实也就是和主编聊天,在聊天中会看出一个人的基本素质,幸而编辑部的人都很随和,面试很顺利。但是在这之前有两段小插曲令我至今记忆深刻,面试的时候,《新闻与写作》编辑部还没有搬到东单的新闻大厦,办公地点仍然在和平西街那个很幽深的巷子里,由于事先没有查清楚行车路线,所以在去的路上不断地给对方打电话询问地址,就这样,原本不到一个小时就可以到的地方,花了两个小时才找到,当编辑部主编指出这个问题时,羞的我满脸通红,初入社会便表现出如此的状态,至今想来仍然觉得惭愧;另外一件事情是,由于出门匆忙,竟忘记携带身份证和学生证等证件,这个疏忽可是致命的,不过幸亏我带着一些盖有学校印章的获奖证书,才不至于不能证明身份。后来主编对我说,对于这件事情,如果他们再严格一点儿的话,那我就不可能留下实习了。这次的面试经历暴露了我的许多缺点,也得到了一些教训,不过对于日后真正找工作来说却是百利而无一害的,因此我心存感激。

从实习单位回来后,我就去中文系主任办公室找了孟登迎老师,因为编辑部交给我一个采访任务:采访中央电视台《面对面》节目主持人王志。对于这个采访任务我诚惶诚恐,因为与名人尤其是名嘴面对面交流,对于我来说尚属首次,所以想请孟老师给予指导,和孟老师交流了一个多小时,他从宏观的文化层面教授我了如何把握住采访重点,一席谈话令我收获甚丰。

《新闻与写作》是隶属于京报集团的党办新闻理论杂志,是全国中文核心期刊,正是这样一份杂志却能给一个初来乍到的实习生采访央视名嘴的机会,一开始我是很惊讶的,不明白他们为什么会如此信任我们这些实习生,因为在这之前,其他实习生先后采访过白岩松和撒贝宁。但是后来我想,最主要的原因是该编辑部实行激励实习生的机制,他们信任大学生的能力,敢于放手把一些重要任务交给学生去做;对于我的话,可能是因为自己在学校院报做记者和编辑、在中文系葵社主办《新声》社刊的经历以及一些校内文学比赛的获奖证书起了作用。

聊完了采访的事情,孟老师说可以推荐我去《青年文摘》实习一段时间,听到这个信息我是非常高兴的,因为像我们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很多都是捧着《青年文摘》长大的,这本杂志在全国非常有名,销售量也很大,如果能去那儿实习的话,也是一件极有面子的事情,所以当时毫不犹豫便答应了。

就这样,在两周之前还一筹莫展的我,现在已经拥有了三个实习机会,然而,鱼和熊掌不可兼得,现在我又面临着如何选择的问题。就社会知名度和刊物发行量来说,《诗刊》和《青年文摘》远远高于《新闻与写作》,而且我是学中文的,平时也喜欢阅读和创作一些诗歌,所以无论选择《诗刊》还是《青年文摘》都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但我最终却忍痛割爱,选择了《新闻与写作》,我之所以这样选择是有原因的:第一,这个单位完全是我自己联系的,自己种的果子吃起来永远都是最甜的,因为这个过程凝结了自己的辛苦和付出,所以不忍将其舍弃;第二,《新闻与写作》编辑部的老师对我非常信任,能给我提供非常大的发挥空间,而这一点在其他单位是很难遇到的;第三,我想社会实践的一个主要目的就是让我们能够接触社会、深入社会,而做新闻无疑是最便捷、最直接的一种方式,我最初也就是抱着能够接触社会的想法去进行社会实践的;第四,虽然我是学中文的,但是在院报的工作经历使我对新闻产生了感情和兴趣。在这些想法的基础上,我选择《新闻与写作》。

二、良师益友

在《新闻与写作》实习的一个多月时间里,除了帮着编辑部搬家和校对稿件之外,我一共做过两次采访,采访对象分别是漫画家方成和北京电视台著名节目主持人徐滔。而我认为最大的收获还应该是在这个过程中所得到的编辑部几位老师的谆谆教导,在这段时间里我从他们身上学到了许多书本上不可能学到的东西,也真正明白了实践的意义。

《新闻与写作》有一个固定的采访栏目叫名人谈充电,采访对象都是国内著名的新闻人,以对话形式了解他们在工作中的充电情况。一开始分派给我的采访王志的任务就属于这个栏目,但由于期间遇到了一些阻碍,所以采访未能进行,我重新领到的任务是采访北京电视台著名节目主持人、范长江新闻奖获得者徐滔,主题仍然是谈充电,由我和另外一位实习生负责,带我们的老师是编辑王卫国老师。

对于这次采访,可谈的事情实在太多,我所得到的收获也很多,其中主要是从王卫国老师身上学到的谈话和采访的技巧,现在回想起来觉得这对我一生都受用不尽。王老师大约五十多岁,曾是北京大学中文系学生,师从谢冕和严家炎教授,毕业后留校任教,后调到《北京日报》工作,现任《新闻与写作》编辑,是该杂志水平最高的编辑之一。

为了做好这次采访,我和搭档作了充分的准备,在网上搜集到了几乎所有关于徐滔的资料以及其他媒体采访她的稿件,通过准备我们掌握了有关徐滔的基本情况。北京电视台有一个王牌节目叫《法治进行时》,这个节目通过录播破案现场深受北京老百姓,收视率非常高,徐滔就是这个节目的创办人兼主持。说到这里不能不提到一件事情:XX年某夜,北京西站发生歹徒劫持人质事件,公安人员将其团团包围,为了保护人质安全,局面一直僵持,后来犯罪分子提出要见媒体,于是公安人员找到了徐滔,结果徐滔凭借出色的口才对歹徒展开了心理征服战,经过九个小时的鏖战,她终于凭三寸不烂之舌配合公安人员将人质解救,将犯罪分子制服。节目播出后徐滔一举成名,并获得了范长江新闻奖。了解这些情况之后,我们开始列采访提纲。

我们先请教王老师,他告诉我们,采访时脑中要始终有一个框架,即:为什么要充电怎样充电充电的结果怎样这三个问题虽然简单,但采访时绝对不能脱离这三个框架,否则就会离题千里。然而一开始,我们总也抓不住重点,不知道第一个问题应该从哪儿切入。采访提纲一次次地列,又一次次地被王老师批评,总也不能令人满意。当我们几乎江郎才尽的时候,他拿着提纲问我们:徐滔最引以为豪的事情是什么我们回答:是XX年西客站解救挟持人质事件。你们为什么不提这件事我们看到几乎所有的媒体采访徐滔时都会提到这件事,如果我们再提的话就会很俗气,难以出新,所以有意将其避开,王老师听到后,一摆手,对我们说:这么想是不对的,徐滔之所以是徐滔,就是因为她这种独特的经历,而她最得意的事情就是XX年西客站解救劫持人质事件,这是她最与众不同的地方,如果你们连这个都不提的话,怎么抓住徐滔的闪光点也正因为这件事情最典型所以别人在采访她时都会提到。我们不管他们提什么问题,我们可以从充电的角度和这件事结合起来提问题,而这就是我们要出新的地方,也是可以和她拉进距离,引起她谈话欲望的地方。一席话使我们茅塞顿开,于是经过短暂的思索,我们把第一个问题列为徐滔您好,几乎每个记者采访您都会提到XX年北京西客站劫持人质案件中,您与犯罪嫌疑人面对面谈判9个小时,并协助警方成功抓获犯罪嫌疑人的那段经历。我们想知道,当时您为什么能如此准确地把握犯罪分子的心理呢,您学习过犯罪心理学吗,这个问题既抓住了徐滔的特点,又紧贴充电主题,得到了王老师的首肯。万事开头难,第一个问题提出来以后,其他问题很快就列了出来。后来采访徐滔的时候,我记得她见到我们后说的第一句话说的就是:你们这份提纲写得很棒,很专业,后面整个采访也进行的很顺利,很愉快。事后我想,能得到京城名记这样的评价,那当时反复列提纲付出的努力也是值得的。

采访的成功当然要归功于王老师的指导,他经常对我们说,他作采访的一个主要方式就是四个六经注我,就是说在采访前对某一个问题首先有自己的观点和见解,采访过程中只是引导着被采访者来注释自己已有的观点。我明白要做到这点需要具有准确而独到的洞察力,要有一眼看透事物本质的能力,王老师无疑具有这样的能力,这是最令我佩服的地方,也是要从他身上学习的最大的无形财产。王老师曾经给我们介绍说,央视许多大牌记者,诸如白岩松、王小丫、撒贝宁、王志等都和他 认识,可是他们却从来没见过面,所有的交流都是在电话里进行的。在和这些人第一次通电话时,王老师往往能一语道破出他们主持节目的最大特点和不足,这往往会使他们有如遇知己之感,因此对王老师约的采访、派的记者很少拒绝,这也是我们这些实习生能采访到这些大牌记者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采访结束,回来就要整理采访录音,整理过录音的人都知道,那是一个非常痛苦的过程,耗时耗力,一个半小时的谈话,一万五千的内容,至少要在电脑前连续工作四、五个小时才能完成。如果说这项工作是体力劳动的话,那么接下来整理初稿的工作就是要考验脑力的时候了,一万五千的内容经过选择、提炼,要整理出三千五百的初稿,在这个过程中必须逻辑清晰,语言简明,这对于一个人的逻辑思维能力、提取问题能力、总结归纳能力还有语言文能力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也逼着你做出尽善尽美的文章。经过这样一通程序下来后,看着自己的劳动成果会倍感亲切,而当看到自己付出的劳动终于变成铅时候,兴奋地看了又看。

编辑部还有一位负责采写工作的编辑叫刘建新,她是一位即将退休的老编辑了,在实习期间我也有幸跟着她参与采访了著名漫画家方成。按王老师的说法,刘建新老师的采访方式也可以用四个概括,叫做我注六经,她为人和蔼、循循善诱,往往第一个问题就能给人以亲切感,拉近与被采访者的距离,然后不断通过自己的提问,使被采访者说出更多想说的话,这在采访方成的过程中明显地表现了出来。和王老师的六经注我一样,这是两种不同的采访方式。而我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能够接触并学习到这两种风格迥异,但效果相同的采访方式,着实受益匪浅。

主编郭洪新非常善于发现每个人的优点,做到人尽其职、物尽其用,并且非常具有创新意识,他能为每个人量身定做一些栏目,包括实习生,使每个人的长处能够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比如,因为我平时写一些诗歌,所以他让我管理网站上的传媒人诗苑栏目,并且安排我为该编辑部写刊歌的歌词。这些都为我提供了非常大的发挥空间和学习空间,而他的这种管理理念也是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学习和思考的。

总之,在这一个多月的实习过程中能结交这些良师益友是我最大的收获,他们对待我的态度使我对这个世界充满了感恩的心,就像王卫国老师说的:因为我们的孩子和你们年龄差不多,我们希望他们单位的老师能够对他们好一点儿,反过来,我们就想要对你们好一点儿。

三、满载而归

一个多月的社会实践,时间不长,却收获颇丰,可以说是满载而归。杂志相对报纸虽说比较清闲,但却可以在一个题目上不断打磨,可以做得很精,将一块璞玉磨成精美的玉器,在这个过程中自己的手艺也在不断提高。当然,除了技术层面之外,更重要的是对社会、对自身又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

1.学习真的很重要。以前常听人说,经过一段时间的社会实践,回到学校后最大的变化就是知道怎样去学习了,也有了学习的动力和方向。对此我更是深有体会。记得有一次和王卫国老师聊天,谈到了理论学习的问题,我们达成了一个共识:参加工作后,当一个人的工作水平达到了一个很难突破的阶段时,起决定因素的往往是他的理论功底。对此我深信不疑,但是如何在大学生活剩下不到两年的有限时间里最大程度地提高自己的理论思维我却是比较迷茫的,因此我向孟登迎老师请教,他告诉我说,要想提高自己的理论思维并不一定要看多少理论方面的书,对于中文系的学生来说很容易找书来读,但一定要读经典,比如多读一些文学名著,在阅读的过程中我们试着对其进行阐释,自然就会涉及到各种理论,这样容易切入,也容易深入下去;至于要真正提高理论水准,上好美学课和哲学课至关重要;此外,我们周围的现实生活中就有许多可供省察的事件,只要我们多观察生活,并对此进行有益的思考,自觉运用学过的理论去解释它,那么理论思维会很快得到提高。在老师的帮助下,我现在也更多的读一些经典书籍,包括中华古籍、中外名著以及文艺、哲学理论方面的书,希望在有限的时间内可以尽最大可能的提高自己的水平。

明白了这个道理,也就明白了以前老师上课的时候苦口婆心对我们说的,要珍惜大学时光多读书、读好书之类的话,回想起来突然发现这真的是至理名言。当然,学习并不只是要学习理论,也不仅仅是在学校里才学习,走出校门后更需要学习;不仅仅学习书本上的知识,也要学习社会这本大书,提高自身修养,高标准、严要求,把自己塑造成能够适应社会的具有综合素质的人才。

2.试着在社会中寻找自己的位置。大学四年的过程就是我们不断认识自己的过程,一个人只有在社会上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定位,才可以最大程度上发挥出他的作用,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相信自己,但既不能把自己想得过高,也不能低估自己的实力,这就要求我们不要囿于校园,要适当地走出去,走到社会这个大网络中寻找属于自己的那一个点。当然,我们不可能一下子就找到自己的定位,但最起码我们试过,只要迈出了第一步,以后就不会觉得陌生。此外,在社会实践中,我们必须得批判地看待这个世界,社会上的许多事情和校园里是不一样的,我们不应把它想得那么完满,也不应想得过分恶劣,要学会公正地看待它,以我们自己的一颗平常心来体悟社会,体悟生活,为最终走向社会作好充分的思想和行动上的准备。

3.体会到生活不易,学会珍惜生活。实习单位的地点在东单,从学校到东单要转乘一次公交车,至少要一个小时才可以到,当时是最炎热的7、8月份,而且乘车时间往往是在上下班高峰期,所以挤公交车的日子真是苦不堪言。有了这样的经历便多少能体会到生活的不易,更懂得去珍惜生活。

10月编辑部实习报告范文

一、 概述

经过高三的努力,终于考上了大学,现在回忆一下,仍感到幸福。选择中文这个专业,是因为我对写作的爱好和对文学的爱好。随着时间的流逝,这宝贵的大学生活就要走到尽头了。因为种种原因我没有选择继续求学,但这并不代表我的学习之路就走到尽头了。所谓“活到老,学到老”吗,在自己的身边,总会有一些东西自己从未接触过,总有一些东西需要自己从头学起。

像编辑这一职位,对于一个文科出身的学生而言,是很诱人的。编辑的工作也总是透露了那么一丝神秘。既然不再读书,当然要面临工作。对工作,处出茅庐的我还真是不知怎样选择。只是觉得,自己毕竟是学文的,在自己手中已经掌握了一些文学知识语言知识。所以,将来的工作最好还是能与自己所学的专业有关,能进一步发展自己对自己所学专业的掌握。 所以自然而然,编辑工作就成了我的首选工作。

在徐老师的帮助之下,我顺利地进入了《少年发明与创造》杂志社实习。这是一家报道中小学生动手动脑、开发智力,积极开展小发明、小创造、小实验、小制作活动的刊物。单位很小,但从社长到社员都很友善。能走进这家杂志社实习,能有机会让我近距离接触文化传媒工作,让我很兴奋,也很珍惜。

这次实习的主要目的,就是充分了解一套刊物,从约稿到出版发行的全过程。充分了解杂志社各项工作的操作,学习相应的理论知识,实际操作知识,以期达到或是说基本具有编辑的能力。

二、 实习过程

第一次走出校门,来到工作岗位,这对于我来说什么都是全新的,都是让人兴奋的。整个实习过程大体可以分为三个环节:

(一)学习过程

最初的一段时间,我都处于学习阶段。这种学习,包括对刊物的了解,对刊物运行的了解,对本杂志社的了解和对编辑的一些基本知识的了解。

我用了三天的时间,阅读本杂志社的刊物。它包括中学版与小学版。在充分了解杂志的内部结构后,杨社长又为我讲解了杂志从约稿到出版发行的所经程序。并为我请来了本杂志社的主编翁永良翁老师,为我讲解什么是编辑、什么是编辑应具备的基本能力,编辑的具体工作等问题。

(二)约稿过程

在进行完初步的学习阶段后,就要进行实际的操作训练了。我的主要工作即实习内容便是约稿。

在了解刊物的主要方向后,根据自己所负责的“中学版·发明展示台”和“中学版·探索”版块的特点,进行有选择的约稿。

(三)编辑阶段

在约来一定数量的稿件后,在翁老师的指导与鼓励下,我开始进入编辑阶段。因为约稿得来的稿件,大部分是学生参加科技竞赛时的参赛稿件,在内容、长度、趣味性等方面都不太适合直接刊登,都要经过编辑、更改后才可以使用。

在经过几次尝试后,我所编辑的几篇稿件,都顺利通过了审核,被刊登了出来。

三、 实习内容

杂志的发行,第一步当然是约稿。没有一定量的供稿,一本杂志是没办法发行的,一个杂志社也是办不起来的。之后才能对约来的稿件进行分类处理,进行编辑。再经过排版、绘图、彩编等才被最终发行。因此,我的第一项工作,即第一个实习项目便是约稿。

约稿

约稿的工作并不难,或可说很简单。但在实际操作上却很繁琐,需要相当的耐心与细心,具体工作内容如下:

1、在网上查询全国的各种青少年科技大赛,并将获奖名单打印下来,以便约稿时使用。因为这本杂志主要是介绍全国青少年的小发明,小创作的,因此,那些在科技大赛中获了奖的便成为了我们主要的稿件来源。

2、对获奖名单进行筛选。保留下获过奖但其发明创造尚未被刊登的。将小学与中学区分开来。我的具体操作是将小学的名单记录在一个本子上,将高中的名单记录在一个本子上,以便操作。

3、查询电话。我的查询方式很原始,就是拨打全国各地的电话查询服务台114,再具体查询某个地区,某个学校,某个老师的电话,以此来联系有发明创造的小学生。这一步工作量较大,而且还要做好记录,哪个打通了,哪个没打通;哪个有老师电话,哪个留邮箱了,哪个发稿了,都要有详细的记录。

编辑部实习报告例文

编辑工作需要激情,耐心和细心。

编辑部的工作者们每天都要争分夺秒地修改、编辑,还要经常加班,有时每天只能睡四、五个小时。但我从来没从他们的脸上看到疲惫和厌烦,他们总是精神饱满地投身于自己的工作中。我想,正是这份对工作的激情支持着他们。

如果没有激情,他们不可能为此付出如此巨大的精力。

编辑部的工作既繁琐又枯燥无味,无论严寒酷暑,他们都得静下心来慢慢地阅读稿件。如果没有耐心,他们不可能坐在办公室不厌其烦地工作着。细心同样很重要,因为这关系到新闻播出效果的好坏。哪怕一个,一个小小的标点符号,都会影响到新闻播出的质量。所以,即便他们再累也得提起精神,仔细检查,宁可多看几遍,也不愿意放过一个错误。如果不细心,他们不可能做出如此高质量的新闻节目。

激情让我们对工作充满热情,愿意为共同的目标而奋斗;耐心又让我们细致地对待工作,力求做好每个细节;细心让我们严把每一份稿件,做到精益求精。

在编辑部工作也有很闲的时候。没稿件的时候,编辑们都会看看杂志和报纸打发时间,或是聊聊天,说说笑。而此时,我总会很自觉的地抓紧时间多看看些新闻编辑的书记或是拿出之前改好的稿件,学习和总结一些常见的稿件错误。

总之,编辑部是一个既充满欢乐气氛又可以学习和拓展知识面的地方。

实习让我收获了很多,无论是理论上的知识,还是实际生活中的知识,这些知识都让我受益非浅。我认识到在学校学好本专业知识的同时,还应该多参加些社会实践,拓展自己知识面,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不断学习,多思考,多练习,多听多看。同时要学会与人相处和沟通,处理好人际关系。

F132.cOm更多精选实习报告阅读

新闻编辑部实习报告


从3月5日到4月8日,我在西北民族大学报编辑部(以下简称校报编辑部)进行了为期1个多月的实习。在实习期间,我学到了很多东西,同时,也发现了自身的不足之处,这些收获将会使我终身受益。在此,我感谢西北民族大学党委宣传部领导给我提供这次宝贵的实习机会,特别感谢西北民族大学报编辑部老师给我的指导和帮助。现在,我把实习相关情况简单的总结一下。
一.单位概况
西北民族大学报是*西北民族大学委员会主办的报刊,它的主要的阅读群体是西北民族大学的在校学生、各兄弟院校,为月报。西北民族大学报编辑部隶属于西北民族大学党委宣传部,主要负责人为主编冯岩老师、编辑刘林山老师。西北民族大学报编辑部现有校本部和榆中两个记者站,有学生记者、编辑60多余人。它为学校培养了一大批文学写作人才,为活跃校园文化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二.实习内容
我所参加的主要工作:协助西北民族大学报编辑部出版最近一期的报纸;撰写报刊所需的文稿,并对新闻稿件进行选稿、校对和编辑;为西北民族大学报编辑部做形象宣传;负责接电话并进行记录,同时接待来访的读者;现场采写新闻稿件;帮助主编冯岩和甘肃日报社王云霞主任整理档案,给学校及报社各科室传递文件等工作。
三.具体工作
在为期1个月的实习中,我首先在校报编辑部实习了半个月。在实习的第一天,主编冯岩老师就安排专门的老师给我们介绍了编辑部的大体情况,讲述了校报新闻需要注意的事情,而且让指导老师给我安排具体的新闻操作,我学会了新闻稿件的选稿、编辑。对于指导老师给我安排的工作,我都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和极高的积极性,保质保量的完成任务,得到指导老师的肯定和赞许。在实习结束的前一天,我与指导老师、各位学生记者们安排了座谈会,大家在会上畅所欲言,把自己的实习体会,以及对新闻写作今后的发展方向都相互进行了交流。这半个月的实习中,对于我们以写作为发展方向的学生来说,是十分重要的,我们从中学到了很多东西,相信将会在以后的学习工作中发挥很大的作用。
再接下来的半个月中,我辗转于甘肃日报社会新闻部和西北民族大学报编辑部之间,因为它们二者是业务合作伙伴。我主要负责接热线电话并进行记录,同时接待来访的读者。如果发现有价值的新闻,便和指导老师一起去采写。在这这段时间中,我真正感受到了报业的竞争与压力,以及记者编辑们的敬业精神和职业道德。由于我平时在学校只进行的是经济理论课的学习,毫无半点新闻学知识。所以初到记者的职位上,很多东西都不很熟悉,对社会知识的了解也很欠缺。但是,指导老师十分耐心,每次有新闻线索时,都带我们到现场,回来后让我们自己写稿子,然后耐心得给我们修改稿件,并且不断告诉我们应该注意的问题。到后来,老师就让我们自己去采写新闻,自己找新闻点,这让我们十分感动,因为这毕竟是对我们的信任与认可。三周下来,我发表16篇稿件,同时我的新闻敏感性、职业道德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具备了一定的专业的素质。在十一期间,甘肃日报社新闻部的王云霞主任又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周的宝贵时间,并且给我专门进行了专业的指导,使我收获很大。
四.存在问题及改进意见
通过这次实习,我对校报的情况有了一个基本的了解,根据在实习期间的所闻所见,我提出以下建议:
1.加大校报的发行量,经常做一些市场调查情况,掌握校报的收益群体,积极反馈信息。
2.应该积极宣传校报,扩大其影响力。
3.校报的出版应及时,版面应力求活泼,不应呆板。
五.实习收获及对本次实习的意见
在这一个月中,我深深感受到了报社及校报编辑部深厚的文化氛围和文学气息,从中也领悟到了许多东西。我发现报社里很多人不是新闻专业出身,有很多理工科的毕业生做新闻、做记者比文科生都要优秀,报社的高层领导也很少是新闻专业出身。这说明了做新闻不一定非得新闻专业或者文科专业的人才能做好。因为新闻记者和编辑只是报纸运做的小部分人员,报纸运做很大一部分还是在广告策划与市场营销上。同时,报业集团作为一个市场运营单位,在某种理念上也可以称为一个公司,这就需要使部门划分明确,人员职责到位,要有管理部门、服务部门与生产部门。记者与编辑只是生产部门中的成员,需要比较专业的知识,但是社会知识与经验显得尤为重要。由于部门庞杂,要想在报社做好工作就必须知识结构全面,所以对人才的要求也是综合型人才,即既要懂新闻的专业知识,又要会管理策划与营销,只有这样,才能无论做什么工作都得心应手。
在西北民族大学报编辑部,特别是在甘肃日报社里有一句话我印象很深:“发行量第一的报纸才是的报纸”,我觉得这句话十分有道理。发行量第一是个很难实现的目标,因为要实现这个目标需要各个部门的积极配合与协调。首先,新闻稿件必须有质量的保证。这可以分为四个方面:第一,必须符合新闻的定义,即新近发生或将要发生的有意义的事情。对一件事情首先要考虑他是不是新闻,是一条怎么样的新闻。第二,必须从大局出发写稿件。即这条新闻写出来会有什么样的影响,其中影响包括积极的和负面的。要想办法把新闻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有损于国家、党和人民利益的新闻坚决不能写。第三,要体察民情,关注民生,替老百姓说话,办事,这是老百姓最喜闻乐见的新闻。同时,也是一个记者的职业道德所在。第四,必须要有新的突破,在目标阅读群体定位上要准确。这一点是甘肃日报社新闻的王云霞主任在我十一加班时特别讲到提出的。现在的新闻无论从题材上还是内容上都有了很大的拓展,似乎再有创新突破很难,其实不然。很多好的线索好的新闻都隐藏在百姓们关心反映的小事中。为此,他还特意给举了一个例子:武汉的一个记者李红英写了一篇关于医院对小病开大药方的事情。小病花大钱看似小事,但却与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很多记者都曾亲身经历过这种事情,或者听到老百姓抱怨、反映过这个问题,但是都没有引起他们的关注。李红英却抓住了这个事件,把它写成了精彩的新闻。这篇稿件看似平常,内容写法上也很一般,但是反映的事情却是新的,第一次有人把它的内幕写出来,给老百姓开了一张明白的“清单”,最点,写出了大量不为人所知的内幕,在内容上进行了突破创新,是很可贵的。
做到了以上四条,新闻稿件便有了质量的保证,读者便会喜闻乐见。这当然需要记者付出很多汗水,编辑严格把关。
虽然西北民族大学报是一份面向校内师生的报纸,它的发行量不太大。但是我也从中发现一份好的报纸,质量尤为重要。在西北民族大学报编辑部和甘肃日报社实习的这段日子里,我学到了许多东西,收益匪浅。

报社编辑部实习报告


我们学院要求学生暑期开始实习,可是笨鸟先飞、不甘落后的忧患意识,使我六月份就开始张罗联系实习单位,直到九月份结束实习任务。如今细说从头,确有一番感叹。

六月份起,我便不放过任何实习的信息和机会,通过bbs上得知某报社正招收实习生,面试那天,该报社只问了我几个简单的问题,便同意接收我为其编辑部实习生了。踏进办公室,只见几个陌生的脸孔。我微笑着和他们打招呼。

从那天起,我养成了一个习惯,每天早上见到他们都要微笑的说声“早晨”或“早上好”,那是我心底真诚的问候。我总觉得,经常有一些细微的东西容易被我们忽略,比如轻轻的一声问候,但它却表达了对同事对朋友的关怀,也让他人感觉到被重视与被关心。仅仅几天的时间,我就和同事们打成一片,我担心变成“透明人”的事情根本没有发生。我想,应该是我的真诚,换取了同事的信任。他们把我当朋友,也愿意把工作分配给我。

激情让我们对工作充满热情,愿意为共同的目标奋斗;耐心又让我们细致的对待工作,力求做好每个细节,精益求精。激情与耐心互补促进,才能碰撞出最美丽的火花,工作才一能做到。

当你只有技术没有idea时,只能被派去做一些杂活;而当你有自己的idea能独当一面时,就会被委以挑战性的重任。我想:不只这里的工作是这样,其它的行业也应该是这样。因为,技术人人都可以学,而对于自己的idea你则拥有“专利权”

因此,不要害怕将来从事的工作需要掌握新的技术,其实,技术不难学到手,难的是在工作中时时让自己的脑袋运转,激荡自己的独特的思想和想法。只有这样,你才能在工作中突出自己,显现自己的价值。

有这么一种说法:“只怕想不到,不怕做不到。”一语道出了创意的重要性。其实,创意在哪里都是“干金难买”,因为,它只属于你。

其实,不管在哪个行业,激情和耐心都是不可或缺的。当你可以选择的时候,把主动权握在自己手中。我想很多人和我一样,刚进实习单位的时候,都做过类似复印打字的“杂活”。或许同事们认为你是小字辈,要从小事做起,但有些时候,是因为他们心中没底,不知道你能做什么。做“ 杂活”是工作的必需,却无法让我学到什么。我决定改变自己的命运。有些东西不能选择,有些东西却可以选择。份内的工作当然要认真完成,但勇敢的“主动请缨”却能为你赢得更多的机会。

只要勤问、勤学、勤做,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编辑部实习报告范文


一、 概述

经过高三的努力,终于考上了大学,现在回忆一下,仍感到幸福。选择中文这个专业,是因为我对写作的爱好和对文学的爱好。随着时间的流逝,这宝贵的大学生活就要走到尽头了。因为种种原因我没有选择继续求学,但这并不代表我的学习之路就走到尽头了。所谓“活到老,学到老”吗,在自己的身边,总会有一些东西自己从未接触过,总有一些东西需要自己从头学起。

像编辑这一职位,对于一个文科出身的学生而言,是很诱人的。编辑的工作也总是透露了那么一丝神秘。既然不再读书,当然要面临工作。对工作,处出茅庐的我还真是不知怎样选择。只是觉得,自己毕竟是学文的,在自己手中已经掌握了一些文学知识语言知识。所以,将来的工作还是能与自己所学的专业有关,能进一步发展自己对自己所学专业的掌握。 所以自然而然,编辑工作就成了我的首选工作。

在徐老师的帮助之下,我顺利地进入了《少年发明与创造》杂志社实习。这是一家报道中小学生动手动脑、开发智力,积极开展小发明、小创造、小实验、小制作活动的刊物。单位很小,但从社长到社员都很友善。能走进这家杂志社实习,能有机会让我近距离接触文化传媒工作,让我很兴奋,也很珍惜。

这次实习的主要目的,就是充分了解一套刊物,从约稿到出版发行的全过程。充分了解杂志社各项工作的操作,学习相应的理论知识,实际操作知识,以期达到或是说基本具有编辑的能力。

二、 实习过程

第一次走出校门,来到工作岗位,这对于我来说什么都是全新的,都是让人兴奋的。整个实习过程大体可以分为三个环节:

(一)学习过程

最初的一段时间,我都处于学习阶段。这种学习,包括对刊物的了解,对刊物运行的了解,对本杂志社的了解和对编辑的一些基本知识的了解。

我用了三天的时间,阅读本杂志社的刊物。它包括中学版与小学版。在充分了解杂志的内部结构后,杨社长又为我讲解了杂志从约稿到出版发行的所经程序。并为我请来了本杂志社的主编翁永良翁老师,为我讲解什么是编辑、什么是编辑应具备的基本能力,编辑的具体工作等问题。

(二)约稿过程

在进行完初步的学习阶段后,就要进行实际的操作训练了。我的主要工作即实习内容便是约稿。

在了解刊物的主要方向后,根据自己所负责的“中学版·发明展示台”和“中学版·探索”版块的特点,进行有选择的约稿。

(三)编辑阶段

在约来一定数量的稿件后,在翁老师的指导与鼓励下,我开始进入编辑阶段。因为约稿得来的稿件,大部分是学生参加科技竞赛时的参赛稿件,在内容、长度、趣味性等方面都不太适合直接刊登,都要经过编辑、更改后才可以使用。

在经过几次尝试后,我所编辑的几篇稿件,都顺利通过了审核,被刊登了出来。

三、 实习内容

杂志的发行,第一步当然是约稿。没有一定量的供稿,一本杂志是没办法发行的,一个杂志社也是办不起来的。之后才能对约来的稿件进行分类处理,进行编辑。再经过排版、绘图、彩编等才被最终发行。因此,我的第一项工作,即第一个实习项目便是约稿。

约稿

约稿的工作并不难,或可说很简单。但在实际操作上却很繁琐,需要相当的耐心与细心,具体工作内容如下:

1、在网上查询全国的各种青少年科技大赛,并将获奖名单打印下来,以便约稿时使用。因为这本杂志主要是介绍全国青少年的小发明,小创作的,因此,那些在科技大赛中获了奖的便成为了我们主要的稿件来源。

2、对获奖名单进行筛选。保留下获过奖但其发明创造尚未被刊登的。将小学与中学区分开来。我的具体操作是将小学的名单记录在一个本子上,将高中的名单记录在一个本子上,以便操作。

3、查询电话。我的查询方式很原始,就是拨打全国各地的电话查询服务台114,再具体查询某个地区,某个学校,某个老师的电话,以此来联系有发明创造的小学生。这一步工作量较大,而且还要做好记录,哪个打通了,哪个没打通;哪个有老师电话,哪个留邮箱了,哪个发稿了,都要有详细的记录。

编辑部实习报告格式范文


一、 概述

经过高三的努力,终于考上了大学,现在回忆一下,仍感到幸福。选择中文这个专业,是因为我对写作的爱好和对文学的爱好。随着时间的流逝,这宝贵的大学生活就要走到尽头了。因为种种原因我没有选择继续求学,但这并不代表我的学习之路就走到尽头了。所谓“活到老,学到老”吗,在自己的身边,总会有一些东西自己从未接触过,总有一些东西需要自己从头学起。

像编辑这一职位,对于一个文科出身的学生而言,是很诱人的。编辑的工作也总是透露了那么一丝神秘。既然不再读书,当然要面临工作。对工作,处出茅庐的我还真是不知怎样选择。只是觉得,自己毕竟是学文的,在自己手中已经掌握了一些文学知识语言知识。所以,将来的工作还是能与自己所学的专业有关,能进一步发展自己对自己所学专业的掌握。 所以自然而然,编辑工作就成了我的首选工作。

在徐老师的帮助之下,我顺利地进入了《少年发明与创造》杂志社实习。这是一家报道中小学生动手动脑、开发智力,积极开展小发明、小创造、小实验、小制作活动的刊物。单位很小,但从社长到社员都很友善。能走进这家杂志社实习,能有机会让我近距离接触文化传媒工作,让我很兴奋,也很珍惜。

这次实习的主要目的,就是充分了解一套刊物,从约稿到出版发行的全过程。充分了解杂志社各项工作的操作,学习相应的理论知识,实际操作知识,以期达到或是说基本具有编辑的能力。

二、 实习过程

第一次走出校门,来到工作岗位,这对于我来说什么都是全新的,都是让人兴奋的。整个实习过程大体可以分为三个环节:

(一)学习过程

最初的一段时间,我都处于学习阶段。这种学习,包括对刊物的了解,对刊物运行的了解,对本杂志社的了解和对编辑的一些基本知识的了解。

我用了三天的时间,阅读本杂志社的刊物。它包括中学版与小学版。在充分了解杂志的内部结构后,杨社长又为我讲解了杂志从约稿到出版发行的所经程序。并为我请来了本杂志社的主编翁永良翁老师,为我讲解什么是编辑、什么是编辑应具备的基本能力,编辑的具体工作等问题。

(二)约稿过程

在进行完初步的学习阶段后,就要进行实际的操作训练了。我的主要工作即实习内容便是约稿。

在了解刊物的主要方向后,根据自己所负责的“中学版·发明展示台”和“中学版·探索”版块的特点,进行有选择的约稿。

(三)编辑阶段

在约来一定数量的稿件后,在翁老师的指导与鼓励下,我开始进入编辑阶段。因为约稿得来的稿件,大部分是学生参加科技竞赛时的参赛稿件,在内容、长度、趣味性等方面都不太适合直接刊登,都要经过编辑、更改后才可以使用。

在经过几次尝试后,我所编辑的几篇稿件,都顺利通过了审核,被刊登了出来。

三、 实习内容

杂志的发行,第一步当然是约稿。没有一定量的供稿,一本杂志是没办法发行的,一个杂志社也是办不起来的。之后才能对约来的稿件进行分类处理,进行编辑。再经过排版、绘图、彩编等才被最终发行。因此,我的第一项工作,即第一个实习项目便是约稿。

(一)约稿

约稿的工作并不难,或可说很简单。但在实际操作上却很繁琐,需要相当的耐心与细心,具体工作内容如下:

1、在网上查询全国的各种青少年科技大赛,并将获奖名单打印下来,以便约稿时使用。因为这本杂志主要是介绍全国青少年的小发明,小创作的,因此,那些在科技大赛中获了奖的便成为了我们主要的稿件来源。

2、对获奖名单进行筛选。保留下获过奖但其发明创造尚未被刊登的。将小学与中学区分开来。我的具体操作是将小学的名单记录在一个本子上,将高中的名单记录在一个本子上,以便操作。

3、查询电话。我的查询方式很原始,就是拨打全国各地的电话查询服务台114,再具体查询某个地区,某个学校,某个老师的电话,以此来联系有发明创造的小学生。这一步工作量较大,而且还要做好记录,哪个打通了,哪个没打通;哪个有老师电话,哪个留邮箱了,哪个发稿了,都要有详细的记录。

4、约稿。在约稿时,要向各地老师详细介绍杂志社的情况和供稿的酬劳,方式等问题。

5、回访。即在收到稿件后对供稿者的回复;在稿件被录用后对供稿者的通知,寄稿费等工作。

约稿的工作顺利完成后,我便进入了下一个实习项目,即编辑。

(二)编辑

这项工作,不再像约稿那样繁琐,但对专业知识的要求相应高许多。一件稿件在手,先要筛选,看它合不合适运用。如合适才能进行下一步的处理工作。

处理即编辑,它的主要内容是:将篇幅长度编辑成所需的长度;词语的应用、文章的趣味性等方面也要附和刊物的特色。之后,细细校正文章格式、错字标点等。如有需要,添加“教师评语”。

这是我在杂志社的最后一项实习内容,也是较难的一项实习内容。这些具体工作说起来容易,可实际操作起来却不太简单。在编辑过程中,我也曾出现过一些错误,但在翁老师的帮助下,都已一一改正,并顺利完成编辑任务,在此过程中也学习许多知识。

四、实习收获

通过在学校期间的实习,我的综合素质得到提高,实践能力得到增强,能够把学到的理论与具体实践结合起来。在实践过程中我了解到许多关于约稿,编辑,校对,排版,彩编等方面的知识,逐渐熟悉了文化传媒方面的一些知识,并进一步知晓青少年在科技创新方面的想法。我学会了怎样同单位的其他同事建立融洽的合作关系,在和谐的氛围*同完成规定的工作任务,收到良好的经济效果。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我也强烈地体会到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编辑必须具备各方面的素质,不仅要有广博得知识,高超的技能,较强的随机应变能力,较高的组织能力和协调能力,而且要有吃苦耐劳、爱岗敬业的精神。

这次实习虽不是我的正式工作,但却为我即将开始的工作生活积累了不少工作经验。很感激学校为我们安排的实习机会,很感激徐老师对我的帮助,同时,也很感激《少年发明与创造》杂志社对我的培养。在将来的日子里,我一定会更加努力,不辜负学校,老师,杂志社对我的培养。

报社编辑部实习报告范文


一、概述
经过高三的努力,终于考上了大学,现在回忆一下,仍感到幸福。选择中文这个专业,是因为我对写作的爱好和对文学的爱好。随着时间的流逝,这宝贵的大学生活就要走到尽头了。因为种种原因我没有选择继续求学,但这并不代表我的学习之路就走到尽头了。所谓“活到老,学到老”吗,在自己的身边,总会有一些东西自己从未接触过,总有一些东西需要自己从头学起。
像编辑这一职位,对于一个文科出身的学生而言,是很诱人的。编辑的工作也总是透露了那么一丝神秘。既然不再读书,当然要面临工作。对工作,处出茅庐的我还真是不知怎样选择。只是觉得,自己毕竟是学文的,在自己手中已经掌握了一些文学知识语言知识。所以,将来的工作还是能与自己所学的专业有关,能进一步发展自己对自己所学专业的掌握。 所以自然而然,编辑工作就成了我的首选工作。
在徐老师的帮助之下,我顺利地进入了《少年发明与创造》杂志社实习。这是一家报道中小学生动手动脑、开发智力,积极开展小发明、小创造、小实验、小制作活动的刊物。单位很小,但从社长到社员都很友善。能走进这家杂志社实习,能有机会让我近距离接触文化传媒工作,让我很兴奋,也很珍惜。
这次实习的主要目的,就是充分了解一套刊物,从约稿到出版发行的全过程。充分了解杂志社各项工作的操作,学习相应的理论知识,实际操作知识,以期达到或是说基本具有编辑的能力。
二、实习过程
第一次走出校门,来到工作岗位,这对于我来说什么都是全新的,都是让人兴奋的。整个实习过程大体可以分为三个环节:
(一)学习过程
最初的一段时间,我都处于学习阶段。这种学习,包括对刊物的了解,对刊物运行的了解,对本杂志社的了解和对编辑的一些基本知识的了解。
我用了三天的时间,阅读本杂志社的刊物。它包括中学版与小学版。在充分了解杂志的内部结构后,杨社长又为我讲解了杂志从约稿到出版发行的所经程序。并为我请来了本杂志社的主编翁永良翁老师,为我讲解什么是编辑、什么是编辑应具备的基本能力,编辑的具体工作等问题。
(二)约稿过程
在进行完初步的学习阶段后,就要进行实际的操作训练了。我的主要工作即实习内容便是约稿。
在了解刊物的主要方向后,根据自己所负责的“中学版·发明展示台”和“中学版·探索”版块的特点,进行有选择的约稿。
(三)编辑阶段
在约来一定数量的稿件后,在翁老师的指导与鼓励下,我开始进入编辑阶段。因为约稿得来的稿件,大部分是学生参加科技竞赛时的参赛稿件,在内容、长度、趣味性等方面都不太适合直接刊登,都要经过编辑、更改后才可以使用。
在经过几次尝试后,我所编辑的几篇稿件,都顺利通过了审核,被刊登了出来。
三、实习内容
杂志的发行,第一步当然是约稿。没有一定量的,一本杂志是没办法发行的,一个杂志社也是办不起来的。之后才能对约来的稿件进行分类处理,进行编辑。再经过排版、绘图、彩编等才被最终发行。因此,我的第一项工作,即第一个实习项目便是约稿。
(一)约稿
约稿的工作并不难,或可说很简单。但在实际操作上却很繁琐,需要相当的耐心与细心,具体工作内容在网上查询全国的各种青少年科技大赛,并将获奖名单打印下来,以便约稿时使用。因为这本杂志主要是介绍全国青少年的小发明,小创作的,因此,那些在科技大赛中获了奖的便成为了我们主要的稿件来源。
2、对获奖名单进行筛选。保留下获过奖但其发明创造尚未被刊登的。将小学与中学区分开来。我的具体操作是将小学的名单记录在一个本子上,将高中的名单记录在一个本子上,以便操作。
3、查询电话。我的查询方式很原始,就是拨打全国各地的电话查询服务台114,再具体查询某个地区,某个学校,某个老师的电话,以此来联系有发明创造的小学生。这一步工作量较大,而且还要做好记录,哪个打通了,哪个没打通;哪个有老师电话,哪个留邮箱了,哪个发稿了,都要有详细的记录。
4、约稿。在约稿时,要向各地老师详细介绍杂志社的情况和的酬劳,方式等问题。
5、回访。即在收到稿件后对者的回复;在稿件被录用后对者的通知,寄稿费等工作。
约稿的工作顺利完成后,我便进入了下一个实习项目,即编辑。
(二)编辑
这项工作,不再像约稿那样繁琐,但对专业知识的要求相应高许多。一件稿件在手,先要筛选,看它合不合适运用。如合适才能进行下一步的处理工作。
处理即编辑,它的主要内容是:将篇幅长度编辑成所需的长度;词语的应用、文章的趣味性等方面也要附和刊物的特色。之后,细细校正文章格式、错字标点等。如有需要,添加“教师评语”。
这是我在杂志社的最后一项实习内容,也是较难的一项实习内容。这些具体工作说起来容易,可实际操作起来却不太简单。在编辑过程中,我也曾出现过一些错误,但在翁老师的帮助下,都已一一改正,并顺利完成编辑任务,在此过程中也学习许多知识。
四、实习收获
通过在学校期间的实习,我的综合素质得到提高,实践能力得到增强,能够把学到的理论与具体实践结合起来。在实践过程中我了解到许多关于约稿,编辑,校对,排版,彩编等方面的知识,逐渐熟悉了文化传媒方面的一些知识,并进一步知晓青少年在科技创新方面的想法。我学会了怎样同单位的其他同事建立融洽的合作关系,在和谐的氛围*同完成规定的工作任务,收到良好的经济效果。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我也强烈地体会到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编辑必须具备各方面的素质,不仅要有广博得知识,高超的技能,较强的随机应变能力,较高的组织能力和协调能力,而且要有吃苦耐劳、爱岗敬业的精神。
这次实习虽不是我的正式工作,但却为我即将开始的工作生活积累了不少工作经验。很感激学校为我们安排的实习机会,很感激徐老师对我的帮助,同时,也很感激《少年发明与创造》杂志社对我的培养。在将来的日子里,我一定会更加努力,不辜负学校,老师,杂志社对我的培养。

某报社编辑部实习报告


我们学院要求学生暑期开始实习,可是笨鸟先飞、不甘落后的忧患意识,使我六月份就开始张罗联系实习单位,直到九月份结束实习任务。如今细说从头,确有一番感叹。

六月份起,我便不放过任何实习的信息和机会,通过bbs上得知某报社正招收实习生,面试那天,该报社只问了我几个简单的问题,便同意接收我为其编辑部实习生了。踏进办公室,只见几个陌生的脸孔。我微笑着和他们打招呼。

从那天起,我养成了一个习惯,每天早上见到他们都要微笑的说声“早晨”或“早上好”,那是我心底真诚的问候。我总觉得,经常有一些细微的东西容易被我们忽略,比如轻轻的一声问候,但它却表达了对同事对朋友的关怀,也让他人感觉到被重视与被关心。仅仅几天的时间,我就和同事们打成一片,我担心变成“透明人”的事情根本没有发生。我想,应该是我的真诚,换取了同事的信任。他们把我当朋友,也愿意把工作分配给我。

激情让我们对工作充满热情,愿意为共同的目标奋斗;耐心又让我们细致的对待工作,力求做好每个细节,精益求精。激情与耐心互补促进,才能碰撞出最美丽的火花,工作才一能做到。

当你只有技术没有idea时,只能被派去做一些杂活;而当你有自己的idea能独当一面时,就会被委以挑战性的重任。我想:不只这里的工作是这样,其它的行业也应该是这样。因为,技术人人都可以学,而对于自己的idea你则拥有“专利权”

因此,不要害怕将来从事的工作需要掌握新的技术,其实,技术不难学到手,难的是在工作中时时让自己的脑袋运转,激荡自己的独特的思想和想法。只有这样,你才能在工作中突出自己,显现自己的价值。

有这么一种说法:“只怕想不到,不怕做不到。”一语道出了创意的重要性。其实,创意在哪里都是“干金难买”,因为,它只属于你。

其实,不管在哪个行业,激情和耐心都是不可或缺的。当你可以选择的时候,把主动权握在自己手中。我想很多人和我一样,刚进实习单位的时候,都做过类似复印打字的“杂活”。或许同事们认为你是小字辈,要从小事做起,但有些时候,是因为他们心中没底,不知道你能做什么。做“ 杂活”是工作的必需,却无法让我学到什么。我决定改变自己的命运。有些东西不能选择,有些东西却可以选择。份内的工作当然要认真完成,但勇敢的“主动请缨”却能为你赢得更多的机会。

只要勤问、勤学、勤做,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编辑部实习报告4篇》由范文资讯网f132.com编辑整理精选推荐,并且我们还准备了大量的优质实习报告范文专题供您参考和写作帮助,请访问编辑实习报告的专题!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