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心得体会 > 有效课堂心得体会 > 导航 > 《从难点到亮点-有效学习微课堂》心得

有效课堂心得体会

《从难点到亮点-有效学习微课堂》心得。

每朵花都没有一样的时候,人也是一样。对于自己阅读过的书籍或文章的内容,然后写出自己的意见或感想,我们称之为心得。写心得体会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写作训练,心得体会能够给人努力向前的动力。怎么才能写出更好的心得体会呢?也许以下内容“《从难点到亮点-有效学习微课堂》心得”合你胃口!供您参考,并请收藏本页!

篇一:从难点到亮点 学习心得 四年级王宗师

《从难点到亮点--有效学习微课堂》

校本课程学习体会

九龙街道杨庄小学 王宗师

近日,我校组织全体教师观看了吉林省教育学院继续教育办公室培训教研室主任,副教授,东北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倪牟双的《从难点到亮点--有效学习微课堂(小学版)》讲座视频

讲座中,倪教授从“体验探究、体验成功、体验创造”三方面阐述了如何让自己的课堂“亮”起来。她针对部分学科教学中的难点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解构,提出解决思路,把教学难点变成亮点,并图文并茂地讲解了一些案例,使教师们既能直观地了解授课教师的设计意图,又能从中进行学习和借鉴。 其中,所谓教学难点,就是难以达到的学习目标或结果。在教学设计中,通常要求教师列出教学难点,但实践中很多教师不重视教学难点的分析,对于如何突破难点也少有针对性的设计。不能突破教学难点,不仅使教学低效,也对今后的学习形成了障碍

当前教师教研与培训,对教学难点的关注还不够,对于如何突破难点也仅限于教师“如何教”的探讨,远未能落实到学生“如何学”的层面。突破难点的教学,一定是以学生的有效学习为核心的,本套教学资源基于“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思想,从名师对教学难点的处理切入课堂,以现代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为支撑,通过“有效学习微课堂”(文本+视频)的形式真实再现名师课堂上的有效学习设计与指

导,凸显名师教学特色与风格。

整个视频看下来,老师们受益匪浅,大家达成了共识,教学活动中必须有“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思想,突破难点教学,更要以学生的有效学习为核心,将教学难点的处理真正切入课堂,才能实现有效。视频结束后,郑祖正校长作总结,他说,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一定要坚持“以学生为本、以学为中心”,让学生自己主动学习,分层学习。在此期间,教师的角色只是引导者,或是帮助者,教师可以根据学生掌握知识能力的不同,将学习的重点、难点进行分解,让学生们在自己能力范围内去探究、去挖掘、去享受学习过程的快乐,在创造学习中感受到学习的快乐。只有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发现了知识的“魅力”,他才能好好的学习,在不知不觉中也实现了学习的有效性。

篇二:读书心得

常言道:读书使人明智,使人聪慧,使人深刻,更是提升我们育人者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从难点到亮点-有效学习微课堂》这本书犹如一个“百宝箱”,从点到面,由阶段到阶段内各学科,渗透出别具一格的教学方法、解决问题技巧以及教学语言等等。整本书鲜明而又充分地展示了课堂教学的实践品性——科学性、特色性、针对性、艺术性。接下来我就从四方面谈谈我此次的读书心得体会;

一.科学性

本书内容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追求课堂学习的真谛,本部分内容分为两个话题,话题一 让学习“沉”下去——解读科学、真实的学习过程;话题二让课堂“亮”起来——设计有效、有趣的学习活动。第二部分:学科难点问题解读及教学案例,本部分内容为各学科的32个教学难点问题及其解读,每个教学难点问题分成以下几部分来进行描述:(一)教学难点分析;(二)学习活动设计说明;(三)有效学习实录;(四)教学效果反馈;(五)专家点评。以上内容体现了其科学性。

二、特色性

主要特点

1.把教学难点变成亮点

本书直面学科教学中的难点问题,将全学科的教学难点精选出30多个有代表性的问题,对每个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和解构,提出解决思路,把教学难点变成亮点,并请名师进行课堂示范,会对我们教师解决自己的教学难点问题起到举一反三的参考作用。

2.用微课进行精彩展示

本书采用微课堂的形式进行精彩展示,针对教学过程中的重点难点突破环节进行精心剪辑,把一节课浓缩成微课,相比一节完整的课,微课的形式既可以节约教师的观看时间,又使教师能更直观地了解授课教师的设计意图,更加便于教师进行学习和借鉴。

3.专家与教师充分互动

本书每节微课都配有授课教师的课后反思,并请学科专家、授课教师、同行教师三人进行互动式评课,一方面是研讨本节课的教学心得,更重要的是对于本节课所代表的这一类型的教学难点问题进行充分互动,对我们教师解决自已的教学中难点问题有极大启发。

三、针对性

当前教师教研与培训,对教学难点的关注还不够,对于如何突破难点也仅限于教师“如何教”的探讨,远未能落实到学生“如何学”的层面,但突破难点的教学,一定是以学生的有效学习为核心的,而《从难点到亮点-有效学习微课堂》这本书就针对此问题,基于“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思想,从名师对教学难点的处理切入课堂,以现代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为支撑,通过“有效学习微课堂”的形式真实再现名师课堂上的有效学习设计与指导,凸显名师教学特色与风格,供我们广大教师学习和借鉴。

四、艺术性

《从难点到亮点-有效学习微课堂》这本书在课堂设计上最明显的艺术性体现就在于方法的独特而又恰当,可以说这些都是一个个亮点所在!这一点实为难能可贵,体现了设计者丰富的教学经验和善于联系学生、学科实际开动脑筋的教学品质和态度。 读完整本书下来,使我受益匪浅,以上是我的几点拙见,有不足之处请大家指正! 谢谢大家!

篇三:《论有效的课堂讨论》的学习心得

《论有效的课堂讨论》的学习心得

学习了《论有效的课堂讨论》使我受益匪浅,什么样的教学才是优质、有效的呢?随着新一轮教育课程改革的扎实推进,我们惊喜地发现课堂教学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以往的“你问我答”变成了“畅所欲言”,“纹丝不动”变成了“合作创新”,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教学气氛异常活跃。这一切确实令人惊叹万分。

文章里提到的一些观点是我平时上课经常想到,而部分没有做到的。比如说,他们在文章里提到的要维护每一位讨论成员的参与权, 这一点我很有感触。在我所教学的班上,我部分学习学习非常积极,上课表现也非常活跃,基本上可以说是每问必举手,虽然这对于带动课堂氛围,让我的课程得以正常进行很有益处,但由于部分学生的表现力强,导致了其他大部分学习只能作为一名听众。这就使得部分学习的积极性难以提高,如何才能避免这种类似情况的发生,就是在课堂上,多关注一直没有回答问题却有回答能力的学生,关注每一位学生,带动所有的学生都参与到学习中来。

《图形与变换》教学反思

莲花县路口中小学:蔡金剑

在教学中,我努力让学生在亲身初中中进行自主探索。课堂教学中,组织了一系列活动,如找角、画角、折角、剪角、评角、应用角、创造角等,使学生对“锐角”和“钝角”的认识不是停留在机械的理解和记忆之上,而是经历了一个亲身体验和不断反思的认识过程,在“做数学”的活动中,促使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锐角”和“钝角”的特征。

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要改变传统的“传授——接受”模式为“探索——发现”的学习模式。因此,在学习中很多知识我都尽量让学生用自己的方法去学习,去感悟。如让学生给角进行分类这个环节就充分的体现了这个意图,先让学生动手分类,再经过小组合作、积极主动地思考分类的理由,学生自己不知不觉地就找到了要找的答案,表现出了很强的求知欲,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到后来的亲自动手实践量一量的活动中更进一步的让学生动手去操作去验证,同学们都积极地去参与整个课堂教学之中。

平移:这节课动感内容的教学,而且概念较难辨析,所以比较特殊,所以我在这节课的设计上注意了 以下几个问题:生活化教学,引导学生联系实际,丰富想像,感知和认识物体的平移,。活动化教学,通过生动手操作、实验观察,建立模型,理解平移的概念。讨论式教学,让生在讨论、争论、思考中从正、反角度对比地认识平移。加强双基教学,在讨论过程中,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和基本技能的训练。

旋转:教师让学生感受生活的旋转,让生体会数学就在自己身边,通过展示旋转的物体,通过观察它们旋转的方向,感知物体旋转的方向有 两种.


F132.cOm更多精选心得体会阅读

有效课堂教学体会:从找寻学习起点开始


——以《高尔基和他的儿子》为例

案例背景:

美国着名心理学家奥苏贝尔写过这样的一句话:“假如让我把全部教育心理学仅仅归结为一条原理的话,那么,我将一言以蔽之,曰:影响学习唯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应据此进行教学。”“这一点”就是所谓的“学习起点”,是指学习者从事新的学习活动时,原有的知识和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应度。它分为学习的逻辑起点与现实起点。逻辑起点是指学生按照教材进度,应该具有的知识、技能积累。现实起点是指学生在多种学习资源的共同作用下,已经具备的多于教材所提供的知识技能积累。找准学生的学习起点,对于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效果的提高意义重大。

然而在现实的教学当中,教师们往往容易出现依据文本的逻辑起点而忽略现实起点导致的低估学生学习起点,以教师为中心来控制课堂导致的高估学生学习起点或者不分学生的学习差异错估学生学习起点这些问题。记得区教研员谈永康老师曾发表一篇文章,大致就讲到自己在上一堂公开课《采蒲台的苇》时,尽管费尽心思进行教学设计,然而因为没有很细致地“备学生”,而发出了“只有他一人穿越了这采蒲台的苇”的叹息。由此足见找准学生的学习起点至关重要却存在一定的难度。

此次青年教师教学评比,我有幸获得一等奖。归功于前辈们经验的分享,让我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在熟读成诵,文本细读的基础上,我十易其稿,而每一次修改,就是以不断审视学生学习的起点和学习目标达成之间的距离作为依据的。一次次地重新发现学生,一次次地重新调整设计,一次次地在课堂上真诚对话,目的只有一个:牵着学生的手,一起从他们的起点,走向我们期待的目标。

案例呈现:

师:我们一起来写课题,注意“基”的第二个竖稍长;“他”第四笔的竖略高;“的”左窄右宽。

生:(书空课题)齐读课题。

师:(出示高尔基图片)高尔基是前苏联一位伟大的作家,主要作品有《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

师:(出示:栽花 彩霞 脸庞 姹紫嫣红 休养 探望 愉快 假期)

生:一组开火车读词语。

师:谁能通过找近义词的方法理解休养和探望?

生:休养是不是疗养的意思?探望就是看望的意思吧!

师:是的,有时候我们虽然对一个词不是很熟悉,但是凭借对字面的意思可以试着用找近义词的方法来理解词意。(板书:找近义词)

师:高尔基不愧为一位伟大的作家,他的文字耐人寻味。(出示信)让我们一起看看高尔基写给儿子的信。

生:默读书信。

师:信中两次出现了“美好的东西”,第一次出现的“美好的东西”指的是什么?为什么这么理解?

生:这“美好的东西”就是鲜花。中间有个破折号把他们连起来了。

师:标点符号也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词语的意思,比如破折号在这里就起到了解释说明的作用。(板书:借助标点)

师:读一读,找一找:课文哪个小节在介绍高尔基的儿子给父亲留下鲜花这美好的东西呢?儿子是怎样留下这美好的东西的?把相关句子用直线划出来。

生:自主学习第三小节,划线。

师:交流,出示第三小节,引读填空:来到爸爸身边以后,他顾不上休息,一直在忙着栽种各种各样的花草,汗水浸透了衣服,他拿毛巾擦擦,继续栽花;口干舌燥时,他倒杯水喝一口,继续栽花;累得腰酸背痛,他——(预设:用拳头给自己锤锤背,再继续栽花)他为什么“顾不上”休息?

生:因为假期的时间很有限,他想要让鲜花代替自己多陪伴爸爸一段时间。他希望他离开后,爸爸有鲜花陪伴,心情和身体都能好起来。

师:对,你从这句话的下文找到了一个原因,因为“假期很快过去了”时间很有限。所以要抓紧时间,“顾不上”休息。还有吗?

生:因为爸爸生病了,如果能闻到花儿芬芳的气味,或许心情会好一些。身体也会好起来。

师:是啊!你从这句话的上文找到了一个原因,因为他们是来“探望生病的爸爸”的。可见“联系上下文”可以帮助我们我们深入地了解词语在文中的意思。(板书:联系上下文)

师:尽管栽花很辛苦,但他一想到自己走后,花儿可以代替自己更长久地陪伴爸爸,为爸爸带来美好的享受,浑身就充满了力量。(引读)如他所愿,(出示)“春天到了,儿子种的花全都开了。有(什么颜色)的(什么花),有(什么颜色)的(什么花),还有(什么颜色)的(什么花)。这么多色彩艳丽的花儿汇集在一起,课文中有一个词来形容,那就是——

生:姹紫嫣红

师:知道了姹紫嫣红的意思,谁知道“姹”“嫣”分别是什么意思?

生:(茫然)

师:这个时候,你们可以翻开字典,查查看,它们到底是什么意思。

生:查字典。明确字意。

……

师:置身美景之中,高尔基久久不愿离开。傍晚,彩霞染红了天空,高尔基欣赏着儿子种的花,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理解“说不出”)高尔基是个大作家,最擅长遣词造句,这时候他为什么会有“说不出的高兴”?

生:说不清楚。

师:那你在生活中有没有什么时候也感觉有“说不出的高兴”?

生:有!爸爸给家里买了个新烤箱,妈妈做了很多美味的烤肉给我吃,那时候我有“说不出的高兴”。

师:联系生活中的相似的感受,你已经理解了这个“说不出的高兴”。在这里就是指发自内心的高兴,特别高兴。

……

案例反思:

这篇课文是“读课文,理解词句”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所以如何交孩子们掌握理解词句的方法是我着力想达成的一个目标。常用的理解词句的方法主要有:找近义词,借助标点,联系上下文,查字典和联系生活实际。但教育不是告诉孩子答案是什么,而是启发他们的求知,所谓“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愤者,心求通而得之意;悱者,口欲言而难成之貌。”在他们的“学习起点”给予引导和鼓励,让他们自己主动努力去获取进步。找寻“学习起点”并非易事,但有法可循。

1.观察分析,理清学生学习中的问题

低年级的重点是打好基础,所以识字和书写自然成了教学中的重点。通过学生上交的作业,发现他们之间存在着差距。识字方面,有些学生阅读面较广,所以识字量很大,生字不教也认识。有些学生识字量很有限,学得比较困难。在写字方面,绝大多数同学在临帖的时候能做到笔画正确,但美观不足。

基于这些问题,我给他们提了两个要求:一是课文要熟读成诵,通过反复的朗读来缩小阅读理解和识字量方面的差距。二是临帖要细,一看二写三对比,一个更比一个好。这篇文章中“基”和“他”都是生字,看上去不难,但是书写起来却不容易写好。所以我提示了书写注意的细节,强调了如果在一个生字中出现很多相同的笔画,要注意笔画之间的变化,比如“基”的两竖和几个横,还有平行的笔画要注意高低的错落,比如“他”的竖和竖弯钩,以一个字的教学提示一类字的写法。

2.采样调查,探寻最近发展区

当问到学生理解词意的方法时,他们很茫然,说不出什么方法,有些同学能说出“查字典”,但是在实际的学习过程中,他们又很少用查字典的方法。事实上,这些理解词意的方法他们在平时的阅读理解中多多少少已经在使用了,只是没有归纳总结。

所以在今天的课堂上,我联系文本,设计了一些环节:比如检查预习,读词语的时候让他们给两个词找近义词;在“美好的东西——鲜花”这里,让他们关注标点;在理解“顾不上”时,引导他们联系上下文;理解“姹紫嫣红”的时候,虽然知道了词语的大意,但精益求精,让他们查字典明确关键字的含义;在理解“说不出的高兴”时,让他们自己尝试联系生活中相似的感受和精力理解。通过一次又一次的思维的挑战,我们一起总结出理解词意的几种方法,呈现在板书上。经过这样的操练,相信学生对于理解词意的方法掌握得比较扎实了。

3.灵活预设,应变课堂的生成

不同的学生基础不同,面对问题的反应也就不一样。这篇课文的一个难点在于学生不太容易理解“如果你给人们留下的都是美好的东西,那你的生活该会多么愉快呀!”这句话的含义。有些聪明的孩子或许明白第二个“美好的东西”的内涵是什么,但有些孩子可能似懂非懂。所以在预设上应该灵活,宽容孩子之间的差距。

为了让他们理解这句话的含义,我特意提前两天让他们为身边的人做一件“自认为美好的事情”,我自己也做了一件我认为美好的事情——布置教室。当我花了周末两天的时间,独自完成整间教室的布置时,虽然很累,但是一想到孩子们惊喜的表情,就觉得很开心,累也值得。结果果然如此!

也正是因为这样的铺垫,所以在理解第二个“美好的东西”时,有些孩子说出了当他帮妈妈做家务被妈妈表扬很开心,还有同学说帮生病的同学盛饭,感觉自己帮助了别人,别人很开心,自己也很开心。当然有个别学生说的还是具体的一些美好的事物,但当他们听到别人的回答,也会恍然大悟地点头认可。当然,深刻的道理他们说不出来,还需要老师的点拨,才会明白人世间有很多“美好的东西”,它不只是可以看得见、摸得着的有形的美好事物,更包含所有真、善、美的思想、行为和举动。他可以是一个善意的微笑、一声亲切的问候、一句贴心的安慰、一次乐于助人的举动。

看清孩子的起点,承认孩子的差异,适时恰当的引导,能让他们在思维的试炼中不断地得以进步,一点点靠近学习的目标。这不正是我们想要的结果吗?当然,更有效地学习,还是要从找寻学生的学习起点开始。

主动有效课堂心得


有效的课堂即有效的教学,这是每个教学活动的追求,也是每个老师的追求,更是一堂好课的标志。我作为一名一线教师一直在探究如何在自己的教学活动中更好的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我觉得,有效的课堂教学应该是一种活的教育,而作为一个教师,应该能发挥孩子的主动性,给予孩子足够多的时间、空间,让课堂充满活力。怎么样让教学活起来,我觉得可以尝试从以下几方面先来实施:

一、对内容的选择要符合幼儿的兴趣。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就是说人有了浓厚的兴趣,就会主动去求知、去探索,并在学习时产生愉快的情感体验。幼儿只关注他们感兴趣的和正在发生的事物,这是由他们的年龄特点和学习特点所决定的。那么选择一节能激发孩子兴趣的活动那就成功了一半。在主题活动我是中国人中,有个小朋友从家里带来了一个面具,于是我有意识的在电脑里制作了一个京剧的小课件,欣怡看见了:这个我奶奶会唱的。这个跟宣宣带来的面具很象,都是花花绿绿的。我知道的,这是脸谱。随着谈论的不断发展,我开始让让幼儿自己动手制作京剧脸谱面具,孩子们在做做玩玩中了解了京剧,京剧这一中国的国粹,也走近了我们的孩子。

二、充分的准备能更好的为活动做铺垫。

准备有2种,包括物质准备和经验的准备,或者说是一些无形的准备,这为活动的开展奠定基础。我觉得尤其要注重经验的准备,那首先要老师了解孩子,知道孩子的知识水平,生活经验,才能在选择好活动内容的基础上顺利的开展活动。比如在主题活动有用的植物中,有小朋友看了一本名为《美食林》的图书,当她把自己看到的《美食林》故事滔滔不绝地在所有小朋友面前讲了起来时,问我:张老师,美食林的东西是不是都很好吃呀?我笑了笑没有回答,顿时,其它小朋友也都议论纷纷,七嘴八舌地讲了起来。黄俊杰说:我喜欢吃海鲜,海鲜的味道很好。惠惠说:我喜欢蔬菜,蔬菜吃了有营养。此时班中只听见孩子们在讲你喜欢吃什么东西,我喜欢吃什么东西,为什么?就这样,一个开心小吃店就开张了,从开心小吃店中,幼儿学会用多种感官、工具和方法认识我们崇明的美食、民俗风情,引发幼儿探索身边的事物和现象的兴趣和能力,发展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发散性思维。

三、让孩子做活动的主人,让教学活动更主动、有效。

有效教学必须坚持以幼儿发展为本,所以说,主动、有效的教学活动必须基于幼儿的真实生活,幼儿应当成为活动的主人。

有趣的水这一主题活动贴近大班幼儿生活,从幼儿园的盥洗室、玩水池、到路边的小河、大湖,从不能吃的水到可以饮用的水,孩子们都有着最鲜明、最感性的认识,在活动中他们积极主动的投入活动,畅所欲言的交流着所见所闻,教师作为一个倾听者、观察者,分析与回应幼儿的疑问与需求,随时准备给予幼儿必要的帮助。活动《美丽的雨伞》他们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下雨了,很快融入到雨伞、雨衣的绘画创作当中,设计了美丽独特的线描伞,更有撑着不同雨伞,穿着花式雨衣在路上行走的人,同时我鼓励孩子们联系生活实际针对雷雨时怎么避雨发表自己的见解,认知和语言表达能力得到扩展和提高;在主题的开展过程中,从幼儿的行为表现、符号表征中把握幼儿的活动方向,从而获取新的信息:为了让幼儿对水有进一步的了解,我们带来了各种器皿,拿出了冰箱里结冰的冰块,从自己动手操作怎么让冰更快的融化中,一边探索,一边从中得到答案。

结合秋天的季节特征,我们开展了金色的秋天的主题活动:丰富多彩的树叶给幼儿提供了很多想象的空间,活动《树叶精灵来跳舞》中他们把摇曳飘落的的树叶想象成小鸟、风筝、雨伞等,我们一起走进落叶世界,去探索、去想象、去表现;为了展示幼儿的艺术表现力,我让幼儿通过纸团印画来表现秋天树林的特征,作品展示时孩子们眼前仿佛出现了一片真正的树林,他们为此欢呼雀跃;秋天是水果丰收的季节,是幼儿认识水果的大好时机,于是我们带幼儿参观了附近的水果店,认识了秋天的水果。在老师及工作人员的引导下,孩子们对水果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区分了干果和鲜果以及时令水果。

教师只有关注幼儿的情感需要,关注幼儿的认知需要,尊重幼儿的人格,尊重幼儿的体验和发现,重视培养幼儿的主体性,教学活动才会变的生动精彩。

四、及时、积极的反思,更好的提高教学质量。

只有善于反思才能更有效的提高教学质量,对活动进行积极、及时的反思就会逼着自己提高自身素质,尽快由教书匠转变为科研型、专家型的教师。强化自己的有效意识,使其内化为自己的行为。

一个教师不能凭感觉、凭经验、凭苦干去教学,而是要持续不断的追问自己什么样的教学才是有效的?,你要给孩子一滴水,你必须要有一桶水,所以只有不断的学习,反思,再学习。优化自身的知识结构,在信息时代,新科技、新知识、新成果、新概念如雨后春笋,日新月异,作为一名新时代的教师,我要坚持不懈,始终不渝的通过书刊、网络、外出培训等各种途径学习提高、加油充电,不断更新知识内容,与时俱进,我想一个主动有效的教学活动需要教师用自己的智慧,去认真对待,爱护每一个孩子,善待每一个活动。

有效课堂心得体会


为实现有效教学,教师应 精心设计数学活动,让学生“在参与中体验,在活动中发展”,真正体现以学生主体实践活动为基础的有效课堂教学。

1.给学生提供动手实践的机会,变“听数学”为“做数学”。学生对数学的体验主要是通过动手操作,动手操作能促进学生在“做数学”的过程中对所学知识产生深刻的体验,从中感悟并理解新知识的形成和发展,体会数学学习的过程与方法,获得数学活动的经验。它是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重要方式。

新教材非常注重学生操作活动的设计并提供了大量的素材,教师要从“生动的直观到抽象的思维”的认识规律来设计、组织操作活动,并担当好组织者和引导者的角色。首先,不能把操作流于形式,要让每个学生都必须经历每一个操作活动。第二,引导学生把直观形象与抽象概括相结合,采取边说边操作,边讨论边操作等方式,让手、脑、口并用,在操作和直观教学的基础上及时对概念、规律等的本质属性进行抽象概括。

2.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从形式走向实质。学生的学习过程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对人类社会文明发展过程中的一种认识意义上的重演。让学生踏着前人的足迹部分地重新发现他们学习的内容,对于学生的发展具有多方面的意义。教师要有目的地选择这些重演或再现的教学内容,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空间和时间,让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等数学活动。自主探索是在教师引导下的探索,教师不仅要精心设计自主探索的情境,而且要关注学生探索的过程和方法。学之道在于“悟”,教之道在于“度”,教师要处理好自主与引导、放与收、过程与结果之间的辨证关系。对于那些估计学生通过努力能探索求得解决的问题,应大胆地放,放得真心、实在,收要收得及时、自然。如果只放不收,只是表面上的热闹,收效甚微。如果失去教师有价值的引导,学生的主体性也不会得到充分的发挥。

合作交流是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之一,课改以来,广大教师都在积极探索合作学习的方式,并取得了初步成效。但有的合作学习只流于形式,把“合作”变成了“合坐”。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合作交流,除了要认真进行分组、组内分工、明确各自的任务职责等工作外,具体实施时应注意:一是合作交流应建立在学生认知需求和交流需求的基础上。二是合作交流应以一定的时间作保证,并在学生进行了较充分的自主探索、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没有独立思考为基础的小组合作交流必然是低效的。三是合作交流并不仅仅是学生之间,也是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因此学生不仅要学会表达自己的想法,而且要学会倾听、尊重别人的意见。

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都是学生学习的方式,二者没有优劣之分。教师在教学中要使二者相互渗透,相辅相成,让学生在探索过程中形成自己对数学的理解,在与他人交流过程中逐渐完善自己的想法,一定会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既发挥个体作用,又发挥群体效应,从而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有效课堂心得体会(2):

课堂教学是一个双边活动过程,应营造一个宽松和谐、兴趣盎然的学习氛围。教与学必须有一个和谐课堂步骤,形成一个完整的教学步骤来实施素质教育,使学生学得积极主动,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达到有效教学,创设情境,形成问题,使学生愿学。情境的创设关键在于情,以情激境,以最好的境、最浓的情导入新课,形成问题。 我觉得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切实作到有效两个字应该至少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1、认真研究教材。吃透教材是教师进行有效课堂教学的立足点。除了教学的重点,难点的把握,教师还应该考虑到教材的重组与延伸

2、仔细推敲教学方法。随着网络的的普及,教师可以利用的资源是越来越多了,教师交流教学方法的渠道也是越来越广,我们可以发现相同的教学内容往往有多种不同的教学方法,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班级学生的教学方式在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3、有针对性的设计课堂练习。学生吸收知识第一印象往往十分重要,而教师在课堂上设计的听说读写各式练习情况往往往直接影响着学生课后练习的正确率。

4、制造宽松融洽的课堂氛围,良好的心态更加有利于学生投入的学习,提高学习的效率。

具体还应从一下几个方面开始抓:

1、不要伤害孩子的自尊心。

有的学生是由于自尊心受到了伤害,比如遭到讽刺,挖苦;受到不应有的干涉,与家长、同学、教师发生矛盾,尤其是当和教师发生矛盾时,他就更不可能把精力专注与学习。

2、对学生的期望值不要太高

有的学生是因为教师、家长对学生的期望太高,孩子因为没有达到预期目标而产生了负罪感和内疚感,因此也就产生了厌学的情绪,这样也就不能去听教师所教的课程了。

3、真正的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

有的学生是因为我们教师没有适应人本教育,没有改正自己的教育观念和习以为常的教学方式和教学行为。同时自己不能做到以身作则,对学生的爱心不够,不能真正的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与学生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

4、教师要幽默

有的课堂过于死板,气氛过于沉闷,激发不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这样他更不会去学了。学生很喜欢幽默的教师

5、教师要讲究对学生评价的方法

评价很重要,无论是课堂评价还是学生的自评、互评都要准确。课堂上要多鼓励,及时鼓励,肯定评价要多于否定评价;学生之间的评价要把握好,不要使学生的自评、互评变成自我夸耀、自我贬低,或互相进行攻击、互相挑刺,评价要中肯,要切合实际。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更专注地投入到学习中来。

6、教师做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合作者、引导者和鼓励者

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只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合作者、引导者和鼓励者。教学中要尽可能地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准备好充足的学习材料,为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性提供广阔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自主、自觉、自由的活动中积极、主动、探索式学习。

所以为了做一个好教师,一个能被学生认同的好教师真是太不容易了,首先要把教室布置在教学环境中,这样学生才能进入专心的学习状态;在课堂上要建立民主与规范,既不能把课堂管死,又不能让课堂太活跃,影响了课堂纪律。但是课堂的学习行为规范必须要明确,要说到做到,然后还要对学生付出真诚的关爱,哪怕是一个动作,一个眼神,都不要去伤害学生。

我们既要承认激励赏识教育的正面作用,也要承认它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这才是科学的发展观。当然惩戒要以尊重学生的人格为前提,批评时在方式上要含蓄、委婉、注意语气,讲究“度”。我们教师只有做到了这些,才能被学生认可、接受,那么就不会再有教不好的学生了。

有效教学和谐课堂学习心得体会


学习了由张晓明等老师讲授的《有效教学,和谐课堂-小学体育》的课堂后,本人收获匪浅。本课程给了我很大的启示,它不是单纯地从方法的理论知识去阐述,而更多的是根据理论以实例的形式向我们传授,让我渗透地了解到体育课堂组织原来是能够用那么“活”的方法去组织、实施,效果特别地有效,这送给我了一本体育教学知识的重要宝典,在我的日后教学中起到重要的启发和模仿作用。而有效教学,和谐课堂一直都困扰着我,不知道如何实施才是正确,而且在我们的脑海中,体育教学方法是非常的多,可是没有一个统一的归类,通过学习本课程,它给了我开发了一套很全面、分门别类的体育教学方法,特别是这门课程是每一个有效方法展示一个案例,把理论真正的落实到点子上。经过一个多月的学习,本课程主要给了我以下的启发:

第一,课堂有效教学要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去实施,带动学生主动地学习。可以说,同一个教学内容,我们选取的教学方法不同,学生掌握或者接受的情况是不同的,这就需要体育老师对教学方法有一个比较全面的认识,对体育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有深刻的了解。在教学中注意老师与学生在课堂上所扮演的角色,当我选取此方法去教学时,我就会更加地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例如一节支撑跳跃的课堂,如果像传统教学一样,老师教动作,学生去模仿老师的姿势,然后老师一个一个动作的纠正,虽然学生一样能够掌握支撑跳跃的动作,但记忆动作的概念是很模糊的,而如果老师采用发现教学法,布置一定的情景后,向学生提出问题,学生通过小组之间的合作,找出解决方法或者通过观看别人的成功之处,自己去找出更有效的方法,这样,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掌握了支撑跳跃的动作,在脑海中对动作的概念熟悉程度更深刻。所以通过加深了解各个方法的实施要求和案例,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就要选取最合适的教学方法去实施,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第二,课堂有效教学要求优化组合体育教学手段,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的精神。每个教师不但要学会各种体育教学方法,还要在工作实践中学会科学而合理地、恰当而优选地组合和使用各种体育教学方法,这是提高体育教学质量、最好地完成体育教学任务所不可缺少的。例如,在实践一节四年级的跨越式跳高课时,刚开始学生对于跳高技术不是十分地理解,不过他们存在很浓的兴趣,教师这时候易采取领会教学法,使用跳绳、橡皮筋等,初步让学生掌握基本的起跳或者空中摆动的动作,当学生熟悉动作的基本要领后,教师可以采取学导教学法或者完整示范法等,进一步地加强跨越式跳高的要领。

第三,充分考虑学生发展情况、教材熟悉程度、学校场地情况、学校器材情况等,合理有效地选择教学方法,使课堂更加的活跃。在熟悉方法后,我们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身体、身心的发展,有效区分男女生的生理变化,关键要对所教的教材内容熟悉,掌握技术要领,结合学校场地、器材的因素,使学生在学习中更好。

第四,以多变的形式有效改变器材的运用价值,激发学生的体育能力。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合理地利用教学资源,以多变的形式,脱离以前传统的教学理念,让学生积极参与到体育学习当中。

教学需要老师不断的摸索、探究,教学是一个永不会停止的学科,经过这一个多月的学习,本人对有效教学,和谐课堂有了更深一层的了解。而作为一名体育老师,我要在课前认真的备课,课后认真的反思,希望通过自己的不断尝试,继续完善上课的质量,争担一名优秀的体育工作者。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