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实习报告 > 人民政府服务人民演讲稿 > 导航 > 广州市人民政府暑期实习报告--我的“公务员”经历

人民政府服务人民演讲稿

广州市人民政府暑期实习报告--我的“公务员”经历。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实习可以帮助我们获取知识和为人处世的道理,在实习结束的时候,都需要写一份实习报告。实习报告可以帮助我们的回顾工作中的点点滴滴。我们怎么样才能写好一篇实习报告呢?经过整理,小编为你呈上广州市人民政府暑期实习报告--我的“公务员”经历,希望你能从中找到有用的内容!

在很多人眼中,公务员队伍是神圣而又神秘的。今年暑假,我来到了广州市人民
政府实习,以一个实习生的身份去体验广州公务员的日常工作。
上下班准时、中午休息时间长,这样的时间表,让很多白领羡慕不已。因此很多
人理所当然地认为,公务员就是一份优差。然而,在实习的一个半月里,我近距离地
看到了的人民公仆的真实情况。
一、公务员的饮食与出行
说起公务员的午餐,很多人会联想到大排筵席,大鱼大肉。然而,当我第一次和
他们一起吃午饭的时候,看到的情境实在令我感动。在广州市人民政府里面,公务员
中午都在政府大院的饭堂打卡用餐。一般情况下,他们在三楼打饭,那里的饭菜,我
看来,和中大饭堂的也不是很大区别。吃饭的方式也和我在大学一样,一人一份,吃
完了各人把自己的饭盘碗筷拿到统一的地方清洗。要宴请客人的话,可以到二楼,那
里设有餐厅和包厢。这一切,让人着到政府改善公务员形象的努力,让人感受到了公
务员队伍的廉政之风,看到了党和政府这些年来廉政建设的成效。
政府公务员形象的树立,除了制度的约束之外,还需要人本身的自觉。有好几次
我都看到,一些其他局和单位的领导来市政府开完全之后,都只是去三楼的饭堂,和
其他人一样吃一人一份的快餐。本来,他们有着足够的理由和资格到二楼,甚至到外
面的地方吃饭,但是,他们都没有这样做。廉洁已经成为了他们一种自觉的自我要
求。这样的改变,的确让人欣喜。
除了从“吃”中看到了公务员的廉洁形象,从“行”中,也可以体现出公务员的
新作风。在政府中,只有局级以上干部,才配有汽车和司机。其他的官员要用车,都
需要想有关部门申请。有一次,我跟一位处长到外单位开会,一个多小时的路程,只
是坐着一部空调有问题的面包车。今年的夏天特别热,路面温度绝对超过40摄氏度,
然而,我观察身边的几位同行的公务员,他们似乎已经习惯了,并没有抱怨什么。
这一切,如果不是我亲眼所见,也许,我还会和很多人一样,对公务员抱有某种
偏见。我想,很多群众都对政府工作、公务员素质有着种种意见和置疑。这些,很大
程度上是因为政府与群众在沟通上存在障碍造成的。如果政府提高运作的透明度,让
群众更真切地了解政府官员的行为,也让官员行为接受群众的监督,相信,对政府威
信和形象的树立,对公务员
队伍建设,都会有着良性循环的作用。
二、公务员都干些什么?
人们常常用“一杯茶,一张报纸”来概括公务员工作的内容。事实真的是这样的
吗?
我来到了市政府工作,接触得最多的,就是会议。每天都有大大小小不同内容的
会议,在不同的地方举行,需要不同的人参加。做领导,往往半天就要赶好几场,往
往连饭都顾不上吃,一点也不容易。而开会之前,要看许许多多的资料,要准备每一
场的发言,这些工作
往往都在8小时之外才能完成。开会,并不是轻松的事情。
但是,这却引起了我的思考。其实,作为政府,作为政府的公务员,其工作的实
质应该是什么呢?会议繁多,反映出政府仍然担当着“决策人”的角色。但事实早已
证实,政府应该起引导、宏观调控的作用。如果凡事都由政府决策,难免会有人治的
影子。在如此决策的制度下运作的政府和社会,必然存在隐患。此外,决策过程的简
单化,也是导致腐败的根源。相信,政府也早已意识到了问题的存在,然而改革的道
路必定是漫长而困难重重的。政府改革,是中国发展道路上,关键的一步。
三、政府与公众的沟通
这一个话题,应该是与我所学的学科最贴切的了。在我实习期间,我参加了几次
接待群众上访的会议,也参与了由政府组织的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协调会议。可以说,
是从实践上进一步领会了自己在课堂上所学的东西。 维持社会稳定,是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难免要牺牲一部
分人的利益。如何输导和安抚这一部分人,成为了政府工作的重点。其实,在这些群
众与企业的冲突中,政府处于一个很尴尬的位置。国企改革的关键是政企分开。对于
企业的决策,政府不能再插手去管了。但是,企业往往会沉迷于追求经济效益而忽略
了社会效益,将社会效益、与群众沟通这一部分的问题留给了政府。到底,这一一个
皮球应该怎么接才接得好,成为了政府的大难题。现在,政府往往分两部分做工作,
一方面,接待上访群众,在感情上给予同情和支持;另一方面,召开企业间的协调会
议,引导企业兼顾社会效益,承担企业发展过程中产生的问题。这种与群众沟通、组
织企业间沟通的工作正是政府公共关系,但却并未为许多人所认识。记得当初,我刚
来到实习单位,里面的人还说:读公关的不是应该到酒楼去吗?
我们政府不需要这样的人吧。想起来,真的为他们的无知感到可悲。
在美国,政府就有专门的公关人员,负责与公众沟通、与企业沟通,甚至是政府
与政府间的沟通。然而,在我们中国的政府里,公务员需要身兼数职,就连开会的会
场布置,也没有专门的人员负责,往往是由领导带着几个下属去搞。古语有云:术业
有专攻。一人同时担任着领导、律师、公关人员的责任,必然会分散精力,也无法发
挥长处。我想,我们政府在精简机构的同时,是不是也应该考虑到形势和发展的需
要,适当增添一些专业的部门,负责政府与公众沟通的有关工作呢?
四、后感
记得在我们的公共关系专业课上,老师说:心地善良的人才最适合做公务员。这
一个半月的“公务员”经历,让我对这句话深有体会。政府是一个权威的机构,而在
如此权威的机构中工作的公务员,不可避免地有着特殊的权利和地位。特别是处于社
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中的中国,公务员无疑是一个特殊的职业和群体。不过,我们
希望公务员都是心地善良的人,是希望他们能从自身出发约束自己。然而,我想,人
性是难以战胜的,最有效的办法,应该是从制度上、从法律上,使他们有所约束。
法治才是通往“理想国”的道路。

f132.cOm更多实习报告扩展阅读

广州市人民政府暑期实习报告--我的“公务员


在很多人眼中,公务员队伍是神圣而又神秘的。今年暑假,我来到了广州市人民
政府实习,以一个实习生的身份去体验广州公务员的日常工作。
上下班准时、中午休息时间长,这样的时间表,让很多白领羡慕不已。因此很多
人理所当然地认为,公务员就是一份优差。然而,在实习的一个半月里,我近距离地
看到了的人民公仆的真实情况。
一、公务员的饮食与出行
说起公务员的午餐,很多人会联想到大排筵席,大鱼大肉。然而,当我第一次和
他们一起吃午饭的时候,看到的情境实在令我感动。在广州市人民政府里面,公务员
中午都在政府大院的饭堂打卡用餐。一般情况下,他们在三楼打饭,那里的饭菜,我
看来,和中大饭堂的也不是很大区别。吃饭的方式也和我在大学一样,一人一份,吃
完了各人把自己的饭盘碗筷拿到统一的地方清洗。要宴请客人的话,可以到二楼,那
里设有餐厅和包厢。这一切,让人着到政府改善公务员形象的努力,让人感受到了公
务员队伍的廉政之风,看到了党和政府这些年来廉政建设的成效。
政府公务员形象的树立,除了制度的约束之外,还需要人本身的自觉。有好几次
我都看到,一些其他局和单位的领导来市政府开完全之后,都只是去三楼的饭堂,和
其他人一样吃一人一份的快餐。本来,他们有着足够的理由和资格到二楼,甚至到外
面的地方吃饭,但是,他们都没有这样做。廉洁已经成为了他们一种自觉的自我要
求。这样的改变,的确让人欣喜。
除了从“吃”中看到了公务员的廉洁形象,从“行”中,也可以体现出公务员的
新作风。在政府中,只有局级以上干部,才配有汽车和司机。其他的官员要用车,都
需要想有关部门申请。有一次,我跟一位处长到外单位开会,一个多小时的路程,只
是坐着一部空调有问题的面包车。今年的夏天特别热,路面温度绝对超过40摄氏度,
然而,我观察身边的几位同行的公务员,他们似乎已经习惯了,并没有抱怨什么。
这一切,如果不是我亲眼所见,也许,我还会和很多人一样,对公务员抱有某种
偏见。我想,很多群众都对政府工作、公务员素质有着种种意见和置疑。这些,很大
程度上是因为政府与群众在沟通上存在障碍造成的。如果政府提高运作的透明度,让
群众更真切地了解政府官员的行为,也让官员行为接受群众的监督,相信,对政府威
信和形象的树立,对公务员
队伍建设,都会有着良性循环的作用。
二、公务员都干些什么?
人们常常用“一杯茶,一张报纸”来概括公务员工作的内容。事实真的是这样的
吗?
我来到了市政府工作,接触得最多的,就是会议。每天都有大大小小不同内容的
会议,在不同的地方举行,需要不同的人参加。做领导,往往半天就要赶好几场,往
往连饭都顾不上吃,一点也不容易。而开会之前,要看许许多多的资料,要准备每一
场的发言,这些工作
往往都在8小时之外才能完成。开会,并不是轻松的事情。
;
但是,这却引起了我的思考。其实,作为政府,作为政府的公务员,其工作的实
质应该是什么呢?会议繁多,反映出政府仍然担当着“决策人”的角色。但事实早已
证实,政府应该起引导、宏观调控的作用。如果凡事都由政府决策,难免会有人治的
影子。在如此决策的制度下运作的政府和社会,必然存在隐患。此外,决策过程的简
单化,也是导致腐败的根源。相信,政府也早已意识到了问题的存在,然而改革的道
路必定是漫长而困难重重的。政府改革,是中国发展道路上,关键的一步。
三、政府与公众的沟通
这一个话题,应该是与我所学的学科最贴切的了。在我实习期间,我参加了几次
接待群众上访的会议,也参与了由政府组织的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协调会议。可以说,
是从实践上进一步领会了自己在课堂上所学的东西。

广州市人民政府暑期实习报告


在很多人眼中,公务员队伍是神圣而又神秘的。今年暑假,我来到了广州市人民政府实习,以一个实习生的身份去体验广州公务员的日常工作。上下班准时、中午休息时间长,这样的时间表,让很多白领羡慕不已。因此很多人理所当然地认为,公务员就是一份优差。然而,在实习的一个半月里,我近距离地看到了的人民公仆的真实情况。

一.公务员的饮食与出行

说起公务员的午餐,很多人会联想到大排筵席,大鱼大肉。然而,当我第一次和他们一起吃午饭的时候,看到的情境实在令我感动。在广州市人民政府里面,公务员 中午都在政府大院的饭堂打卡用餐。一般情况下,他们在三楼打饭,那里的饭菜,我看来,和中大饭堂的也不是很大区别。吃饭的方式也和我在大学一样,一人一份,吃完了各人把自己的饭盘碗筷拿到统一的地方清洗。要宴请客人的话,可以到二楼,那
里设有餐厅和包厢。这一切,让人看到政府改善公务员形象的努力,让人感受到了公务员队伍的廉政之风,看到了党和政府这些年来廉政建设的成效。

政府公务员形象的树立,除了制度的约束之外,还需要人本身的自觉。有好几次我都看到,一些其他局和单位的领导来市政府开完全之后,都只是去三楼的饭堂,和其他人一样吃一人一份的快餐。本来,他们有着足够的理由和资格到二楼,甚至到外面的地方吃饭,但是,他们都没有这样做。廉洁已经成为了他们一种自觉的自我要求。这样的改变,的确让人欣喜。

除了从吃中看到了公务员的廉洁形象,从行中,也可以体现出公务员的新作风。在政府中,只有局级以上干部,才配有汽车和司机。其他的官员要用车,都需要想有关部门申请。有一次,我跟一位处长到外单位开会,一个多小时的路程,只是坐着一部空调有问题的面包车。今年的夏天特别热,路面温度绝对超过40摄氏度,然而,我观察身边的几位同行的公务员,他们似乎已经习惯了,并没有抱怨什么。这一切,如果不是我亲眼所见,也许,我还会和很多人一样,对公务员抱有某种偏见。我想,很多群众都对政府工作、公务员素质有着种种意见和置疑。这些,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政府与群众在沟通上存在障碍造成的。如果政府提高运作的透明度,让群众更真切地了解政府官员的行为,也让官员行为接受群众的监督,相信,对政府威
信和形象的树立,对公务员队伍建设,都会有着良性循环的作用。

二.公务员都干些什么?

人们常常用一杯茶,一张报纸来概括公务员工作的内容。事实真的是这样的吗?

我来到了市政府工作,接触得最多的,就是会议。每天都有大大小小不同内容的会议,在不同的地方举行,需要不同的人参加。做领导,往往半天就要赶好几场,往往连饭都顾不上吃,一点也不容易。而开会之前,要看许许多多的资料,要准备每一场的发言,这些工作往往都在8小时之外才能完成。开会,并不是轻松的事情。但是,这却引起了我的思考。其实,作为政府,作为政府的公务员,其工作的实质应该是什么呢?会议繁多,反映出政府仍然担当着决策人的角色。但事实早已证实,政府应该起引导、宏观调控的作用。如果凡事都由政府决策,难免会有人治的影子。在如此决策的制度下运作的政府和社会,必然存在隐患。此外,决策过程的简单化,也是导致腐败的根源。相信,政府也早已意识到了问题的存在,然而改革的道路必定是漫长而困难重重的。政府改革,是中国发展道路上,关键的一步。
三.政府与公众的沟通

这一个话题,应该是与我所学的学科最贴切的了。在我实习期间,我参加了几次接待群众上访的会议,也参与了由政府组织的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协调会议。可以说,是从实践上进一步领会了自己在课堂上所学的东西。维持社会稳定,是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难免要牺牲一部分人的利益。如何输导和安抚这一部分人,成为了政府工作的重点。其实,在这些群众与企业的冲突中,政府处于一个很尴尬的位置。国企改革的关键是政企分开。对于企业的决策,政府不能再插手去管了。但是,企业往往会沉迷于追求经济效益而忽略了社会效益,将社会效益、与群众沟通这一部分的问题留给了政府。到底,这一一个皮球应该怎么接才接得好,成为了政府的大难题。现在,政府往往分两部分做工作,一方面,接待上访群众,在感情上给予同情和支持;另一方面,召开企业间的协调会议,引导企业兼顾社会效益,承担企业发展过程中产生的问题。这种与群众沟通、组织企业间沟通的工作正是政府公共关系,但却并未为许多人所认识。记得当初,我刚来到实习单位,里面的人还说:读公关的不是应该到酒楼去吗?我们政府不需要这样的人吧。想起来,真的为他们的无知感到可悲。

在美国,政府就有专门的公关人员,负责与公众沟通、与企业沟通,甚至是政府与政府间的沟通。然而,在我们中国的政府里,公务员需要身兼数职,就连开会的会场布置,也没有专门的人员负责,往往是由领导带着几个下属去搞。古语有云:术业有专攻。一人同时担任着领导、律师、公关人员的责任,必然会分散精力,也无法发挥长处。我想,我们政府在精简机构的同时,是不是也应该考虑到形势和发展的需要,适当增添一些专业的部门,负责政府与公众沟通的有关工作呢?
四.后感

记得在我们的公共关系专业课上,老师说:心地善良的人才最适合做公务员。这一个半月的公务员经历,让我对这句话深有体会。政府是一个权威的机构,而在如此权威的机构中工作的公务员,不可避免地有着特殊的权利和地位。特别是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中的中国,公务员无疑是一个特殊的职业和群体。不过,我们希望公务员都是心地善良的人,是希望他们能从自身出发约束自己。然而,我想,人
性是难以战胜的,最有效的办法,应该是从制度上、从法律上,使他们有所约束。法治才是通往理想国的道路。

广州市人民政府暑期实习总结


广州市人民政府暑期实习报告 在很多人眼中,公务员队伍是神圣而又神秘的。今年暑假,我来到了广州市人民政府实习,以一个实习生的身份去体验广州公务员的日常工作。上下班准时、中午休息时间长,这样的时间表,让很多白领羡慕不已。因此很多人理所当然地认为,公务员就是一份优差。然而,在实习的一个半月里,我近距离地看到了的人民公仆的真实情况。
一、公务员的饮食与出行
说起公务员的午餐,很多人会联想到大排筵席,大鱼大肉。然而,当我第一次和他们一起吃午饭的时候,看到的情境实在令我感动。在广州市人民政府里面,公务员中午都在政府大院的饭堂打卡用餐。一般情况下,他们在三楼打饭,那里的饭菜,我看来,和中大饭堂的也不是很大区别。吃饭的方式也和我在大学一样,一人一份,吃完了各人把自己的饭盘碗筷拿到统一的地方清洗。要宴请客人的话,可以到二楼,那里设有餐厅和包厢。这一切,让人着到政府改善公务员形象的努力,让人感受到了公务员队伍的廉政之风,看到了党和政府这些年来廉政建设的成效。
政府公务员形象的树立,除了制度的约束之外,还需要人本身的自觉。有好几次我都看到,一些其他局和单位的领导来市政府开完全之后,都只是去三楼的饭堂,和其他人一样吃一人一份的快餐。本来,他们有着足够的理由和资格到二楼,甚至到外面的地方吃饭,但是,他们都没有这样做。廉洁已经成为了他们一种自觉的自我要求。这样的改变,的确让人欣喜。
除了从“吃”中看到了公务员的廉洁形象,从“行”中,也可以体现出公务员的新作风。在政府中,只有局级以上干部,才配有汽车和司机。其他的官员要用车,都需要想有关部门申请。有一次,我跟一位处长到外单位开会,一个多小时的路程,只是坐着一部空调有问题的面包车。今年的夏天特别热,路面温度绝对超过40摄氏度,然而,我观察身边的几位同行的公务员,他们似乎已经习惯了,并没有抱怨什么。
这一切,如果不是我亲眼所见,也许,我还会和很多人一样,对公务员抱有某种偏见。我想,很多群众都对政府工作、公务员素质有着种种意见和置疑。这些,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政府与群众在沟通上存在障碍造成的。如果政府提高运作的透明度,让群众更真切地了解政府官员的行为,也让官员行为接受群众的监督,相信,对政府威信和形象的树立,对公务员队伍建设,都会有着良性循环的作用。
二、公务员都干些什么?
人们常常用“一杯茶,一张报纸”来概括公务员工作的内容。事实真的是这样的吗?我来到了市政府工作,接触得最多的,就是会议。每天都有大大小小不同内容的会议,在不同的地方举行,需要不同的人参加。做领导,往往半天就要赶好几场,往往连饭都顾不上吃,一点也不容易。而开会之前,要看许许多多的资料,要准备每一场的发言,这些工作往往都在8小时之外才能完成。开会,并不是轻松的事情。但是,这却引起了我的思考。其实,作为政府,作为政府的公务员,其工作的实质应该是什么呢?会议繁多,反映出政府仍然担当着“决策人”的角色。但事实早已证实,政府应该起引导、宏观调控的作用。如果凡事都由政府决策,难免会有人治的影子。在如此决策的制度下运作的政府和社会,必然存在隐患。此外,决策过程的简单化,也是导致腐败的根源。相信,政府也早已意识到了问题的存在,然而改革的道路必定是漫长而困难重重的。政府改革,是中国发展道路上,关键的一步。
三、政府与公众的沟通
这一个话题,应该是与我所学的学科最贴切的了。在我实习期间,我参加了几次接待群众上访的会议,也参与了由政府组织的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协调会议。可以说,是从实践上进一步领会了自己在课堂上所学的东西。


市人民政府暑期实习报告—我的“公务员




一、公务员的饮食与出行
说起公务员的午餐,很多人会联想到大排筵席,大鱼大肉。然而,当我第一次和他们一起吃午饭的时候,看到的情境实在令我感动。在市人民政府里面,公务员中午都在政府大院的饭堂打卡用餐。一般情况下,他们在三楼打饭,那里的饭菜,我看来,和中大饭堂的也不是很大区别。吃饭的方式也和我在大学一样,一人一份,吃完了各人把自己的饭盘碗筷拿到统一的地方清洗。要宴请客人的话,可以到二楼,那里设有餐厅和包厢。这一切,让人着到政府改善公务员形象的努力,让人感受到了公务员队伍的廉政之风,看到了党和政府这些年来廉政建设的成效。政府公务员形象的树立,除了制度的约束之外,还需要人本身的自觉。有好几次我都看到,一些其他局和单位的领导来市政府开完全之后,都只是去三楼的饭堂,和其他人一样吃一人一份的快餐。本来,他们有着足够的理由和资格到二楼,甚至到外面的地方吃饭,但是,他们都没有这样做。廉洁已经成为了他们一种自觉的自我要求。这样的改变,的确让人欣喜。
除了从“吃”中看到了公务员的廉洁形象,从“行”中,也可以体现出公务员的新作风。在政府中,只有局级以上干部,才配有汽车和司机。其他的官员要用车,都需要想有关部门申请。有一次,我跟一位处长到外单位开会,一个多小时的路程,只是坐着一部空调有问题的面包车。今年的夏天特别热,路面温度绝对超过40摄氏度,然而,我观察身边的几位同行的公务员,他们似乎已经习惯了,并没有抱怨什么。
这一切,如果不是我亲眼所见,也许,我还会和很多人一样,对公务员抱有某种偏见。我想,很多群众都对政府工作、公务员素质有着种种意见和置疑。这些,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政府与群众在沟通上存在障碍造成的。如果政府提高运作的透明度,让群众更真切地了解政府官员的行为,也让官员行为接受群众的监督,相信,对政府威信和形象的树立,对公务员队伍建设,都会有着良性循环的作用。
二、公务员都干些什么?
人们常常用“一杯茶,一张报纸”来概括公务员工作的内容。事实真的是这样的吗?
我来到了市政府工作,接触得最多的,就是会议。每天都有大大小小不同内容的会议,在不同的地方举行,需要不同的人参加。做领导,往往半天就要赶好几场,往往连饭都顾不上吃,一点也不容易。而开会之前,要看许许多多的资料,要准备每一场的发言,这些工作往往都在8小时之外才能完成。开会,并不是轻松的事情。
但是,这却引起了我的思考。其实,作为政府,作为政府的公务员,其工作的实质应该是什么呢?会议繁多,反映出政府仍然担当着“决策人”的角色。但事实早已证实,政府应该起引导、宏观调控的作用。如果凡事都由政府决策,难免会有人治的影子。在如此决策的制度下运作的政府和社会,必然存在隐患。此外,决策过程的简单化,也是导致腐败的根源。相信,政府也早已意识到了问题的存在,然而改革的道路必定是漫长而困难重重的。政府改革,是中国发展道路上,关键的一步。
三、政府与公众的沟通
这一个话题,应该是与我所学的学科最贴切的了。在我实习期间,我参加了几次接待群众上访的会议,也参与了由政府组织的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协调会议。可以说,是从实践上进一步领会了自己在课堂上所学的东西。

乡人民政府实习报告


2008年6月24日星期二下午我们这届07级公共管理系的到窑湾乡人民政府进行了一次为期一周的实习,这次实习目的是通过对基层政府组织的运作流程的了解,达到对我国的基层政府组织(乡镇政府)有一个初步了解,将书本上的理论知识与实际的知识联系起来,来深化理解知识,增加社会实践能力,以便更好的掌握知识,来面对将来也许会工作的环境。我作为一个初次出去实习的实习生,有幸被分配在组织办,通过与组织办的谢主任的交流和翻阅相关的资料,对组织办的一些工作流程有了初步的了解。
以前我认为组织办是组织人们去参加活动,是一个动词的概念,跟谢主任的交谈中,我得知:组织就是党组织,它的任务是引导村民选举,选拔优秀的为干部,(现在很重要的一点是做好“大学生当村官”的工作),发展村民的民主意识,发挥民主的作用。第二点是为党组织发展优人士为党员,做好党员的考核,民主复议,发挥党组织在人民群众中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搞好优秀党员的表彰工作。
其中我在浏览党组织的文件时,看他们的民主复议时,我发现了里面的一个组织的工作信息的问题。我认为产生好信息是组织工作生命力旺盛的标志,但是我阅读里面的文件内容时发现存在很多的问题,其中有主题不鲜明,特色不突出,给人如出一辙,似曾相识的感觉;事无巨细,面面俱到,重点不突出,针对性不强;有的表现形式单一,语言贫乏,没有新的概括和提炼;有的理论性,原则行的东西太多,生动具体的材料少;有的观点偏颇,不太实在;说好的是绝对的好,而对于实际工作中的问题却避而不谈。
那么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是什么呢?我觉得首先是上级设定的工作目标趋于一致,而下级没有创造性的抓落实,信息难免趋同;其次,信息撰写者深入了解信息的基础不够,材料不丰富,信息难以生动;再次,由于思想水平,政策水平,文字综合能力有限,对素材把握得不准,思考不够深入。还有,由于一些地方信息员队伍不稳定,挂职,临时抽调的同志较多,也影响了信息的质量。
针对这些现象,我们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来提升组织工作信息的质量。首先;挖掘提炼有价值的素材,只有拨响社会生活特别是工作绷得最紧的那根弦,才可能写出好的信息来,要摸准时代的脉搏,敏锐的捕捉工作中的热点,难点问题,选择有特色,有个性,有信息价值的片段,要深入基层,深入实际,深入群众,从基层党员干部和群众创造出来的“新鲜”经验中汲取营养,对材料深入思考,突出特色,把握本质。二是;注重写实,增强信息的可信度和说服力,要吹糠见米,挤干水分,用事实说话,让主题从客观事实中自然而然流露出来,要克服表面化,不随意拔高或贬低,做到有真意,去粉饰,不做作,勿卖弄,三是;要提高文字水平,语言要准确,简练,生动。朴实,多用短句,少用长句,有几句特别令人难忘的鲜活语言,四要提高综合素质,多读,多写,多思,吃透上级精神,领会意图,了解动态,掌握基层情况;了解各地信息,广泛涉猎政治,经济,法律,管理等等方面的知识,要从众多优秀文章里面吸取养分,厚积薄发,最重要一点,好信息绝不仅仅是漂亮的文字,敏锐的嗅觉和机巧的处理,而是要一种“我为人民鼓掌和呼唤”的精神追求,有忧国忧民的情怀,这样才能打动人,说服人
作为一个实习生,刚开始进去的时候你觉得是兴奋,慢慢的,你会觉得很无聊,几个小时没有让你干什么事,如果你不自己做事。你会发现这里很无趣,所以这里我想说的一点是学会尽快进入你所要是角色,你是带着对这个角色不懂才去那里取经的,想当年唐僧去西天取经是经过千辛万苦才取回,真经不好取呀!你得学会如何去学习。所以在这里我想说的是学习的能力。就是如何去学习的问题。在这个知识大爆炸的时代,如何学习比学到什么东西更重要。当你进入一个完全陌生的领域时,你如何走出所谓的盲障区,如何在那里去取回你说要是真经是一个苦差事,是一门学问。现在你在那里,你如何去得到你的经验呢?学习,只有学习,才可以!你得向这些有经验的老前辈学习,你得去说,跟他们交流,从这些日常的交流中缩短与对方的感情距离,从这些交流中你去了解他们的工作流程,工作的方法,工作的态度等等。进攻才是的防守,你不要以一味的在那里等待,让他们在那里唱独角戏,让他们跟你说,他们不知你到底需要什么,所以她说的也是泛泛的谈,没有针对性,谈一会你也没有了。这样不利于了解知识。所以你自己在心里要好好的想想要了解的知识,针对这些问题你去问,然后去收集你说要的知识,你通过和他的交流。你还要充分利用身边的资料,每一个部门都会有自己的刊物,杂志,文件,报纸等等信息库,你就得学会多多收集那里的信息,这些也是一些原始的信息,充分去利用。我在那里时,我会去看看那里的组织刊物,我从里面看到许多的我对组织的了解和一些前沿的言论,一些好的体制。一些富有创意的想法,和一些很好的实践理论范例。
在这次实习中,我对组织办的工作流程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其实我在里面我更学会如何去与领导打交道,如何去学习,何如培养发现问题的能力。如何去思考。

我的“公务员”经历


在很多人眼中,公务员队伍是神圣而又神秘的。今年暑假,我来到了广州市人民
政府实习,以一个实习生的身份去体验广州公务员的日常工作。
上下班准时、中午休息时间长,这样的时间表,让很多白领羡慕不已。因此很多


人理所当然地认为,公务员就是一份优差。然而,在实习的一个半月里,我近距离地
看到了的人民公仆的真实情况。
一、公务员的饮食与出行
说起公务员的午餐,很多人会联想到大排筵席,大鱼大肉。然而,当我第一次和
他们一起吃午饭的时候,看到的情境实在令我感动。在广州市人民政府里面,公务员
中午都在政府大院的饭堂打卡用餐。一般情况下,他们在三楼打饭,那里的饭菜,我
看来,和中大饭堂的也不是很大区别。吃饭的方式也和我在大学一样,一人一份,吃
完了各人把自己的饭盘碗筷拿到统一的地方清洗。要宴请客人的话,可以到二楼,那
里设有餐厅和包厢。这一切,让人着到政府改善公务员形象的努力,让人感受到了公
务员队伍的廉政之风,看到了党和政府这些年来廉政建设的成效。
政府公务员形象的树立,除了制度的约束之外,还需要人本身的自觉。有好几次
我都看到,一些其他局和单位的领导来市政府开完全之后,都只是去三楼的饭堂,和
其他人一样吃一人一份的快餐。本来,他们有着足够的理由和资格到二楼,甚至到外
面的地方吃饭,但是,他们都没有这样做。廉洁已经成为了他们一种自觉的自我要
求。这样的改变,的确让人欣喜。
除了从“吃”中看到了公务员的廉洁形象,从“行”中,也可以体现出公务员的
新作风。在政府中,只有局级以上干部,才配有汽车和司机。其他的官员要用车,都
需要想有关部门申请。有一次,我跟一位处长到外单位开会,一个多小时的路程,只
是坐着一部空调有问题的面包车。今年的夏天特别热,路面温度绝对超过40摄氏度,
然而,我观察身边的几位同行的公务员,他们似乎已经习惯了,并没有抱怨什么。
这一切,如果不是我亲眼所见,也许,我还会和很多人一样,对公务员抱有某种
偏见。我想,很多群众都对政府工作、公务员素质有着种种意见和置疑。这些,很大
程度上是因为政府与群众在沟通上存在障碍造成的。如果政府提高运作的透明度,让
群众更真切地了解政府官员的行为,也让官员行为接受群众的监督,相信,对政府威
信和形象的树立,对公务员
队伍建设,都会有着良性循环的作用。
二、公务员都干些什么?
人们常常用“一杯茶,一张报纸”来概括公务员工作的内容。事实真的是这样的
吗?
我来到了市政府工作,接触得最多的,就是会议。每天都有大大小小不同内容的
会议,在不同的地方举行,需要不同的人参加。做领导,往往半天就要赶好几场,往
往连饭都顾不上吃,一点也不容易。而开会之前,要看许许多多的资料,要准备每一
场的发言,这些工作
往往都在8小时之外才能完成。开会,并不是轻松的事情。
但是,这却引起了我的思考。其实,作为政府,作为政府的公务员,其工作的实
质应该是什么呢?会议繁多,反映出政府仍然担当着“决策人”的角色。但事实早已
证实,政府应该起引导、宏观调控的作用。如果凡事都由政府决策,难免会有人治的
影子。在如此决策的制度下运作的政府和社会,必然存在隐患。此外,决策过程的简
单化,也是导致腐败的根源。相信,政府也早已意识到了问题的存在,然而改革的道
路必定是漫长而困难重重的。政府改革,是中国发展道路上,关键的一步。
三、政府与公众的沟通
这一个话题,应该是与我所学的学科最贴切的了。在我实习期间,我参加了几次
接待群众上访的会议,也参与了由政府组织的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协调会议。可以说,
是从实践上进一步领会了自己在课堂上所学的东西。
维持社会稳定,是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难免要牺牲一部
分人的利益。如何输导和安抚这一部分人,成为了政府工作的重点。其实,在这些群
众与企业的冲突中,政府处于一个很尴尬的位置。国企改革的关键是政企分开。对于
企业的决策,政府不能再插手去管了。但是,企业往往会沉迷于追求经济效益而忽略
了社会效益,将社会效益、与群众沟通这一部分的问题留给了政府。到底,这一一个
皮球应该怎么接才接得好,成为了政府的大难题。现在,政府往往分两部分做工作,
一方面,接待上访群众,在感情上给予同情和支持;另一方面,召开企业间的协调会
议,引导企业兼顾社会效益,承担企业发展过程中产生的问题。这种与群众沟通、组
织企业间沟通的工作正是政府,但却并未为许多人所认识。记得当初,我刚
来到实习单位,里面的人还说:读公关的不是应该到酒楼去吗?
我们政府不需要这样的人吧。想起来,真的为他们的无知感到可悲。
在美国,政府就有专门的公关人员,负责与公众沟通、与企业沟通,甚至是政府
与政府间的沟通。然而,在我们中国的政府里,公务员需要身兼数职,就连开会的会
场布置,也没有专门的人员负责,往往是由领导带着几个下属去搞。古语有云:术业
有专攻。一人同时担任着领导、律师、公关人员的责任,必然会分散精力,也无法发
挥长处。我想,我们政府在精简机构的同时,是不是也应该考虑到形势和发展的需
要,适当增添一些专业的部门,负责政府与公众沟通的有关工作呢?
四、后感
记得在我们的公共关系专业课上,老师说:心地善良的人才最适合做公务员。这
一个半月的“公务员”经历,让我对这句话深有体会。政府是一个权威的机构,而在
如此权威的机构中工作的公务员,不可避免地有着特殊的权利和地位。特别是处于社
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中的中国,公务员无疑是一个特殊的职业和群体。不过,我们
希望公务员都是心地善良的人,是希望他们能从自身出发约束自己。然而,我想,人
性是难以战胜的,最有效的办法,应该是从制度上、从法律上,使他们有所约束。
法治才是通往“理想国”的道路。

人民政府机关实习报告


在很多人眼中,公务员队伍是神圣而又神秘的。今年暑假,我来到了xx市人民政府实习,以一个实习生的身份去体验xx公务员的日常工作。上下班准时、中午休息时间长,这样的时间表,让很多白领羡慕不已。因此很多人理所当然地认为,公务员就是一份优差。然而,在实习的一个半月里,我近距离地看到了的人民公仆的真实情况。
一、公务员的饮食与出行说起公务员的午餐,很多人会联想到大排筵席,大鱼大肉。然而,当我第一次和他们一起吃午饭的时候,看到的情境实在令我感动。在xx市人民政府里面,公务员中午都在政府大院的饭堂打卡用餐。一般情况下,他们在三楼打饭,那里的饭菜,我看来,和中大饭堂的也不是很大区别。吃饭的方式也和我在大学一样,一人一份,吃完了各人把自己的饭盘碗筷拿到统一的地方清洗。要宴请客人的话,可以到二楼,那里设有餐厅和包厢。这一切,让人着到政府改善公务员形象的努力,让人感受到了公务员队伍的廉政之风,看到了党和政府这些年来廉政建设的成效。政府公务员形象的树立,除了制度的约束之外,还需要人本身的自觉。有好几次我都看到,一些其他局和单位的领导来市政府开完全之后,都只是去三楼的饭堂,和其他人一样吃一人一份的快餐。本来,他们有着足够的理由和资格到二楼,甚至到外面的地方吃饭,但是,他们都没有这样做。廉洁已经成为了他们一种自觉的自我要求。这样的改变,的确让人欣喜。除了从“吃”中看到了公务员的廉洁形象,从“行”中,也可以体现出公务员的新作风。在政府中,只有局级以上干部,才配有汽车和司机。其他的官员要用车,都需要想有关部门申请。有一次,我跟一位处长到外单位开会,一个多小时的路程,只是坐着一部空调有问题的面包车。今年的夏天特别热,路面温度绝对超过40摄氏度,然而,我观察身边的几位同行的公务员,他们似乎已经习惯了,并没有抱怨什么。这一切,如果不是我亲眼所见,也许,我还会和很多人一样,对公务员抱有某种偏见。我想,很多群众都对政府工作、公务员素质有着种种意见和置疑。这些,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政府与群众在沟通上存在障碍造成的。如果政府提高运作的透明度,让群众更真切地了解政府官员的行为,也让官员行为接受群众的监督,相信,对政府威信和形象的树立,对公务员队伍建设,都会有着良性循环的作用
二、公务员都干些什么?人们常常用“一杯茶,一张报纸”来概括公务员工作的内容。事实真的是这样的吗?我来到了市政府工作,接触得最多的,就是会议。每天都有大大小小不同内容的会议,在不同的地方举行,需要不同的人参加。做领导,往往半天就要赶好几场,往往连饭都顾不上吃,一点也不容易。而开会之前,要看许许多多的资料,要准备每一场的发言,这些工作往往都在8小时之外才能完成。开会,并不是轻松的事情。但是,这却引起了我的思考。其实,作为政府,作为政府的公务员,其工作的实质应该是什么呢?会议繁多,反映出政府仍然担当着“决策人”的角色。但事实早已证实,政府应该起引导、宏观调控的作用。如果凡事都由政府决策,难免会有人治的影子。在如此决策的制度下运作的政府和社会,必然存在隐患。此外,决策过程的简单化,也是导致腐败的根源。相信,政府也早已意识到了问题的存在,然而改革的道路必定是漫长而困难重重的。政府改革,是中国发展道路上,关键的一步。
三、政府与公众的沟通这一个话题,应该是与我所学的学科最贴切的了。在我实习期间,我参加了几次接待群众上访的会议,也参与了由政府组织的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协调会议。可以说,是从实践上进一步领会了自己在课堂上所学的东西。维持社会稳定,是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难免要牺牲一部分人的利益。如何输导和安抚这一部分人,成为了政府工作的重点。其实,在这些群众与企业的冲突中,政府处于一个很尴尬的位置。国企改革的关键是政企分开。对于企业的决策,政府不能再插手去管了。但是,企业往往会沉迷于追求经济效益而忽略了社会效益,将社会效益、与群众沟通这一部分的问题留给了政府。到底,这一一个皮球应该怎么接才接得好,成为了政府的大难题。现在,政府往往分两部分做工作,一方面,接待上访群众,在感情上给予同情和支持;另一方面,召开企业间的协调会议,引导企业兼顾社会效益,承担企业发展过程中产生的问题。这种与群众沟通、组织企业间沟通的工作正是政府公共关系,但却并未为许多人所认识。记得当初,我刚来到实习单位,里面的人还说:读公关的不是应该到酒楼去吗?我们政府不需要这样的人吧。想起来,真的为他们的无知感到可悲。在美国,政府就有专门的公关人员,负责与公众沟通、与企业沟通,甚至是政府与政府间的沟通。然而,在我们中国的政府里,公务员需要身兼数职,就连开会的会场布置,也没有专门的人员负责,往往是由领导带着几个下属去搞。古语有云:术业有专攻。一人同时担任着领导、律师、公关人员的责任,必然会分散精力,也无法发挥长处。我想,我们政府在精简机构的同时,是不是也应该考虑到形势和发展的需要,适当增添一些专业的部门,负责政府与公众沟通的有关工作呢?
四、后感记得在我们的公共关系专业课上,老师说:心地善良的人才最适合做公务员。这一个半月的“公务员”经历,让我对这句话深有体会。政府是一个的机构,而在如此的机构中工作的公务员,不可避免地有着特殊的权利和地位。特别是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中的中国,公务员无疑是一个特殊的职业和群体。不过,我们希望公务员都是心地善良的人,是希望他们能从自身出发约束自己。然而,我想,人性是难以战胜的,最有效的办法,应该是从制度上、从法律上,使他们有所约束。法治才是通往“理想国”的道路。

《广州市人民政府暑期实习报告--我的“公务员”经历》由范文资讯网f132.com编辑整理精选推荐,并且我们还准备了大量的优质实习报告范文专题供您参考和写作帮助,请访问人民政府服务人民演讲稿的专题!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