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演讲稿 > 我身边的好党员演讲稿 > 导航 > 党员的好支部好党员好故事专题演讲稿

我身边的好党员演讲稿

党员的好支部好党员好故事专题演讲稿。

再长的路,一步步也能走完。在我们需要重要时刻重要场合进行讲话时,我们一定要写好一份演讲稿。撰写演讲稿时,我们可以通过反复设问来阐述自己的观点,在结构上环环相扣,层层深入。写好一篇演讲稿需要从哪里开始呢?小编特地花时间为你收集并编辑了党员的好支部好党员好故事专题演讲稿,供你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结合身边人、身边事,用朴实的语言演绎好支部、好党员的好故事,把先进党支部建设的经验做法发扬光大,让优秀共产党员的先进事迹广为人知,立好合格党员标尺,树好先锋党员形象,营造见贤思齐、争当先进、争做优秀的浓厚氛围,本文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党员的好支部好党员好故事专题演讲稿,仅供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党员的好支部好党员好故事专题演讲稿一

邵中国,一位在杭州务工的普通党员,是江苏省灌南县在杭州132名农民工党员和近2万务工人员的领头雁、主心骨,他在外乡高举党旗十几年如一日,默默奉献,服务两地,用实践走出了一条离乡不离党、流动不流失的流动党建工作路子,也用自己的信心、责任谱写了新时代一个农民工党员的奉献之歌。

离乡不离党,激情奉献社会

1998年邵中国来杭州务工后,发现很多远离家乡的农民工党员,无法过上正常的组织生活。曾做过11年村党支部书记的他,深感责任在肩。为了能让农民工党员能在异乡有个温馨的家,他主动与杭州市下城区的组织部门联系,2000年6月,建立了灌南县首个驻外农民工党支部。作为支部书记的邵中国清楚,成立党组织不是目的,如何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才是根本和关键。

我们只有把杭州当成自己家,市民才能把我们当成自家人邵中国经常这样对灌南老乡说,更是这样做的。近年来,他组织了灌南外来务工志愿者服务在杭城活动,在杭州市抗台风、防洪水等紧急危难一线,可以见到灌南志愿者的身影;在街头交通执勤、社区巡逻保洁等生活小事中,也能听到灌南的方言。多年来,在邵中国的引导下,在杭务工的党员群众,先后涌现出了奋勇救火的惠志洪、勇抓窃贼的潘中兵等先进个人,累计有100多人次受到用人单位和驻地党委政府的表彰奖励。邵中国用实际行动塑造了诚实诚信、纯朴善良的灌南人良好形象。许多杭州企业在招工时,同等条件下往往都优先录用邵中国推荐的灌南人。邵中国也先后获得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杭州市十大平民英雄等荣誉称号,流动党组织先后被评为全国基层理论宣讲先进集体、江苏省先进基层党组织。

牵手就业,草根维权

灌南在杭务工人员约有2万人,就业、维权是务工老乡的心头事。为老乡找工作,争取让老乡待得住、干得好、挣得多,是邵中国最关心的事情。当务工老乡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邵中国总是以党组织书记的身份积极与有关单位沟通协调,努力为老乡讨回公道。

2008年,在西湖区一环卫所工作的40多名灌南籍务工人员,因劳资纠纷与环卫所发生矛盾,在多次交涉无果的情况下,准备联合起来罢工。邵中国得知后,及时制止了他们的过激行为,并主动与环卫所协商,双方最终达成协议,化解了一场危机。

现在,有了矛盾,大家都愿意找邵中国,老乡把他看成贴心人。但凡找到邵中国的,他不仅帮忙找工作,还管吃、管住直到找到工作。最多的一个晚上,他住的狭小的地下室里就挤满了6个来杭找工作的老乡。这么多年,他记不清帮助多少灌南人在杭州站稳了脚跟,于是邵中国的名字在家乡灌南迅速传播开来。现在,很多灌南人一到杭州,就先来投奔邵中国。

为了帮助更多的人实现就业,邵中国组建起了新市民就业互助会,和20名流动党员就业信息员一起,主动与用人单位联系沟通,及时挖掘就业信息,使灌南县在杭州近2万名新市民就业成功率达96%以上。

倾情反哺,回报家乡

邵中国在杭十年期间,带领灌南广大务工党员群众,积极响应家乡建设。每年伊始,就组织党员进行今年我为家乡做什么的目标承诺,开展带回一条致富信息、提出一项发展建议、引办一个发展项目、献出一片帮扶爱心、传教一门科学技术的五带回活动,鼓励有能力、有实力的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创业,投身家乡建设。截至目前,累计已有260多名外出农民工返乡创业,4000多名农民实现了务工不离家。同时,杭州人乃至浙江人通过以邵中国等灌南在杭务工人员的事迹,纷纷来灌南投资兴业。

党员的好支部好党员好故事专题演讲稿二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事:

大家好!

能够作为优秀教职工党员代表在里发言,我感到非常的荣幸和珍惜,珍惜的不仅仅是优秀共产党员这一荣誉,更多的是和各位同事交流学习的机会,能够让更多的朋友来了解辅导员的工作与生活是我这次发言的主要目的,所以今天我发言的题目是四年的青春,浇铸辅导员的责任与荣誉。

我是xxxx年9月来紫金工作的,转眼之间已经是四个年头了,说真的时间过得飞快,至今我还没有适应自己的学生马上就要毕业的事实。还记得刚刚参加工作的时候,亲手迎来了自己的495名学生,那时的他们就像刚刚破壳的雏鸡一样,对大学的一切都充满了好奇,而那时的我就充当了老母鸡的角色,大一那年,印象最深的就是军训了,每天早晨六点钟就去吹起床哨,七点半将学生带入训练场,晚上七点和他们一起练歌或打扫内务,深夜11点看着他们熄灯入睡,然后自己回到班部去回复学生的军训日记。军训那半个月,几乎每天都是凌晨一两点才回到宿舍,然后倒头就睡,那个时候的我们真的就像打了鸡血一样,有用不完的精神。在军训结束后的评比表彰大会上,八项评比我们连队拿到了七面锦旗,也正是军训当中与学生一道不怕苦不怕累的经历,才凝聚了整个教育班的人心,才建立起我与学生之间的感情与信任,为日后四年的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学风建设是辅导员工作的重中之重,这是每一个辅导员都放大力气的工作,我们教育班当然也不例外。大一之初,我就将经世济民,厚德笃行最为教育班的班训,将培养本三的学生,本一的素质作为我教育学生的目标,并将他贴在班部的墙上,一起鞭策我和我的学生。学工处领导说过:学风建设没有什么特别讨巧的方法,日常的查课等检查工作是最有效的,对此我深有体会。虽然我本人不喜欢查课,但是大一大二的时候我几乎是每节课都会去查,我们教育班共有八个小班,课多的时候都跑不过来,但是去得多了,那些学生喜欢逃课自己也就心里有数了,每次只需要看看这几个孩子到了没有就可以了。对于一些重要的课程,也可以借查课的机会和任课老师多交流交流,也能对班上的上课效果起到一定的监控作用。不光查课,日常的查房工作也是非常繁琐的,每天晚上查房,转上一圈至少要三个小时,不到11点宿管员阿姨关门,几乎离不开学生宿舍,查房的时候,能和孩子们近距离的聊聊天,不仅能加深感情,更能了解教育班的实际状况,遇到问题能现场解决,省去很多麻烦。时间长了,我的孩子们都养成了习惯,每天晚上只要看到办公室的灯亮着,就基本能断定我在办公室,有事没事的时候,总会有学生来找我聊天,对此我从不厌烦,反倒觉得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各位任课教师的辛勤施教下,在孩子们的共同努力下,我们教育班大学英语四级的首次通过率达到了70%,计算机二级的首次通过率超过了50%,轻松完成了董事会下达指标,到目前为止,我们教育班的四级通过率已经超过了85%,二级通过率也超过了70%,大大缩小了与一本院校的学生的差距。

大学之大,在于所学之多,要学做人、学做事、学做学问等等,故而我们教育班在抓好学风建设的基础上,突出重点的推进学生综合素质建设;大学四年里,我们教育班组织的学生活动真是不计其数,感恩的心主题文艺晚会上,同学们用自己的方式来感恩父母、感恩社会、感恩校园;大学生先锋论坛上,孩子们和省学联的优秀学生干部一道畅谈大学生活与人生之路;感谢你给我的光荣我为四教添光彩年度人物评选上,孩子们从生活中选出了自己学习的榜样与标兵;社会实践的道路上,孩子们用自己的精神面貌宣讲改革开放的成就和紫金学子的风采,等等,值得回忆的故事太多太多了,也正是这些丰富多彩的课余文化活动,使得学生们在课堂学习的同时,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历和文化素质,为他们日后的成长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回想四年来,教育班获得的荣誉数不胜数,其中不乏江苏省先进班集体、江苏省社会实践优秀团队等省市级集体荣誉,也不乏国家奖学金、数学竞赛、省级优秀志愿者等个人奖项,在这四年里,我时而作为领路人,时而作为参与者,时而作为导演,时而又作为观众,不断变幻的角色中不变的是我是一名辅导员,是学生的老师,是学生的兄长,是学生的朋友。如今,我的学生们都在为踏入社会而积极准备着,他们或是在工作,或是在寻找工作的路上,而此时的我,依旧努力的为他们服务着,为他们减少一些麻烦,让他们少走一些弯路。我也尽情的期待着,期待着他们都能有一个好的归宿。

今天能够得到这样的荣誉,我自己感到非常的自豪,我要真挚的感谢支持我工作的领导和同事,感谢你们对辅导员工作的支持、帮助和理解;我还要感谢我们06四教493名可爱的学生,正是因为他们的信任、支持和四年的守候,才成就了06四教这样一个优秀的集体,才使我能有发挥自己能力的机会与舞台。辅导员工作的内容真的还有很多很多,短时间内我着实无法全面的展现,我也深深地知道,还有很多和我一样,甚至比我更加优秀更加努力的辅导员同事们,正奋斗在学生工作的岗位上,用自己的青春,实践着辅导员的责任与荣誉,在平凡的岗位上,为紫金学院更加辉煌的明天贡献力量!

谢谢大家!

党员的好支部好党员好故事专题演讲稿三

大家上午好,我叫吴x,来自新场镇学校党支部。今天我能代表优秀共产党员发言,我感到十分荣幸。面对优秀共产党员的殊荣,我的心情除了激动之外还有一丝忐忑。因为在各项工作中,我只是做了一个普通党员应该做的事,而组织上却给予了我这样的荣誉,这让我备受鼓舞。感谢党组织给予我的崇高荣誉,感谢各级领导同志们对我的厚爱和帮助。

作为一个党员教师,我深感肩上的责任重大。刚参加工作那一 年,我主动向学校申请了班主任这个职位,同时担任八年级的物理教学工作。刚走出校门的我,什么经验都没有,仅靠书本上学的理论知识根本不够用,还好我的身边有许多工作经验丰富的老师,在他们的带领下,我很快走上了正轨。带领学生参加学生艺术节,指导的三人舞获得的县一等奖,带领学生参加校运会,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学生中考毕业时,取得了全县第九名的好成绩。去年国庆节时,由于一时不小心导致面瘫,害怕耽误学生的学习,我每天到学校上完课才去医院治疗,面瘫导致我讲话不太清楚,可是学生很听话,那段时间他们学的更认真,更努力。我用自己的行动去感染学生,希望他们也能跟我一样克服困难,迎难而上,在学生的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深受他们的爱戴。

今天我站在这个领奖台上,我感到压力和动力同在,党组织授予我优秀共产党员的称号,一方面是鼓励我加快发展,对我前期工作的肯定,另一方面也是压力,我不能让我的成绩昙花一现,不能停滞,更不能倒退,否则就对不起组织的信任。

成绩和荣誉只能说明昨天,今天就是我前进征程的新起点,我要更加努力地为教育事业添砖添瓦,永远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

在这里,请允许我代表受到表彰的优秀共产党员庄严地表示:我们绝不辜负组织的殷切期望,珍惜荣誉,谦虚谨慎,再接再厉,以实际行动证明自己无愧于优秀共产党员的光荣称号,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谢谢大家!

F132.cOm更多精选演讲稿阅读

教师党员演讲稿-风景这边独好


教师党员演讲稿-风景这边独好

教师党员演讲稿-风景这边独好

教师党员演讲稿-风景这边独好
各位评委、各位党员:
下午好!在火热的八月,我们重温我们党的风云历史,在众多文章、报告和文件中,再次聆听来自高处的心声,每一个人仿佛置身于熔炉之中。在这一次声势浩大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我们既能听见我们党初创时期的枪林弹雨,又能听见1944年延安窑洞前对“为人民服务”这句举世名言的真诚阐述,也能听见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急骤的步伐,不远处,“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群众利益无小事”的阵阵表白犹在耳畔;我们党始终秉持着优良的作风,理论联系实际,每一代党的领导人都善于针对当时形势提出务实的理论,指引着千千万万的党员以及亿万群众为崇高的事业而奋斗。
具体到每一位党员自身,党中央的号召和决策就是永不衰竭的力量源泉,一个个渺小的个体在最先进的思想武装下汇聚成一个无往不胜的党,在党的光晖照耀中,每一位党员都沐浴着积极向上的朝气。大到一个国家,小到我们这个学院,无处不弥漫着浓烈的学习气息。在我看来,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核心精神之一,就是提倡一种学习和反思的氛围,就是要求每一位党员成为马不停蹄的学习型工作者。而对于教师这个行业、这种职业而言,学习不仅有益于个人,而且能够通过我们的言行举止反哺更年轻的学生,“学习”作为一种迫切的使命,对于每一位教师都提出了严格的要求。我们学院提出的“为人师表作表率,爱岗育人当先锋”这一倡议,恰好是对这种使命的出色诠释。
“为人师表”是中华民族约定俗成的经典古训,是儒家文化的谆谆教诲,对它的著名注释就包括曾经担任过袁州刺史的韩愈所撰写的《师说》,“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在这一次彪炳史册的论述中,韩昌黎酣畅地揭示了每位教师自身学习与教人学习的双重使命。
由此,我想从两个角度来阐释“为人师表作表率”的含义。第一,它要求每一位教师善于示范,懂得如何做楷模,也就是说,教师的品德修养、学科知识和工作技能也是在众目睽睽之下不断自我完善,反复学习,在持续学习、利用最新资讯方面,敢为天下先。第二,在我们的学生面前,每一位教师所展示的素养、精神面貌,甚至是某些生活习惯、口头禅,都极有可能影响学生们的思维和判断力,这就要求我们既要活泼,又要严肃,时刻保持警觉。在教师这一边,是“为人师表”如明镜高悬,而在学生意识中,是“一日为师,终生为父”这种尊师重道的传统,在这种双边的约束下,我和我的同行们将历经一个个灵魂的锻造过程。
如果说“为人师表作表率”是精神上的自我准备,是上联,那么下联“爱岗育人当先锋”则浓缩着我们的工作方向:热爱自己的岗位,并在普通的岗位上做到“传道授业解惑”三结合。“先锋”一词最早来自于军事领域,它表明了一种上级的指派,指派我们去冲锋陷阵,在未知的前进道路上施展自己的聪明才智,逢山开路,遇水搭桥。作为一名专职教师,我深深懂得自己站在讲台上的意义。如果我不珍爱这个人生位置,就等于是在尸位素餐,就将使我的人生失去必要的重心,也违背了我在入党誓词中的耿耿忠心。熟悉我的同事、学生,都知道我有一句口头禅:享受工作。当我端着茶水,走入课堂,面对那些年轻的面孔时,我乐于把接下来的师生相处的时间变成快乐的创造活动。
转眼间,我在讲台上度过了十一载光阴,这也是我人生中的黄金岁月。我始终抱以感恩的心,平静而清澈地工作着、创造着,今天,我站在这一个小小讲台,用几分钟来概述十一年的时光流转,不由得感慨万千;1934年,同样在一个燥热的夏天,一位意气风发的共产党员在江西会昌县写下了一首著名的词《清平乐》,这首词的上阕正好表达了我此时此刻的心绪,那步行在赣南根据地的自信的脚步声仍然在回响:

东方欲晓,
莫道君行早。
踏遍青山人未老,
风景这边独好。

好的演讲稿


这篇关于精选好的演讲稿,是小编编辑为您整理的,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精选好的演讲稿

亲爱的老师,同学们:

你们好!

中国人民永远也不会忘记,1937年7月7日日本帝国主义以士兵失踪为借口,发动了震惊中外的卢沟桥事变,从此,中国人民走上了艰难的抗战征程;中国人民永远也不会忘记一个又一个不平等的条约,使中国从一个泱泱大国变成了一只任人宰割的肥羊。中国人民不会忘记,八国联军火烧圆明园,让这座世界上最辉煌壮丽的建筑顷刻间变成一片焦土和瓦砾。中国人民永远不会忘记,有多少志士任人,多少革命先辈抛头颅,撒热血,以钢铁般的意志和无所畏惧的气概,以顽强不屈的精神和众志成城的力量战胜了帝国主义。

沧海桑田,风雨坎坷,伟大的祖国历尽磨难。我们肩负着跨世纪的历史使命,我们不甘心落后于前人,我们要继承和发扬先行者留给我们不怕困难,开括前进的大无畏精神。

少年兴则国兴,少年强则国强。我们要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正确认识祖国的历史与未来,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祖国的领土不能丢,不能被分裂侵占。

历史的书面仍在不倦地翻动,复兴中华民族的历史呼吁在古老版图上回荡不息,那雄浑的声音使每颗灼热的心为之震撼。用我们的智慧和勇气扬起理想的风帆!用我们的青春和热血谱写出前不负于古人,后无愧于千秋万代的历史新篇章!

鲁迅先生曾经说过: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就有拼命硬干的人,就有舍身求法的人,就有为民请命的人------他们是中国的脊梁。一切探索救国救民的先辈们是中国的脊梁,伟大的抗战英雄是中国的脊梁,而我们,必将成为新世纪复兴中华民族的脊梁,就是因为有这么多的脊梁,中国才会有振兴的一日!

道德模范涟水好故事演讲稿


道德模范涟水好

刘湘平

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父老乡亲:

大家好,我是,很高兴能以道德模范获得者的身份参加市委宣传部组织的的道德讲堂活动,能够和在座的各位共同交流、共同学习来分享我的个人体会是我的荣幸。

我是一名很普通农民,但我现在成立了娄底地区最大的涟源市爱心志愿者协会,了涟源最火规模最大的湘中庆典公司,经营了娄底地区最大规模的服装批发配送站荣誉与成绩的取得不是我个人的,是来自方方面面的扶持与爱心汇集,感谢社会各界给予我所有关心支持,10年来,我带领1200余名志愿者资助特困学生达500人,资助孤寡五保老人达1000人,组织爱心活动2060次,涟源市爱心志愿者协会被评为湖南省学雷锋优秀志愿者组织、娄底最佳社会组织奖!荣获涟源突出贡献奖。本人也被评为湖南省优秀志愿者,娄底涟源二级道德模范,当选为娄底青联常委,涟源市第十届政协委员。

今天,我总结出人生的几大亮点与大家分享

谈孝心:2011年5月我为了救治贫困口腔癌岳父,我没有放弃最后一丝希望,高息借款16万做手术!为了同时救治患鼻咽癌的母亲,我在省肿瘤医院端水喂药送饭日夜服侍半年多,竟然把母亲从死亡边缘拉回来;我为了维持母亲每月昂贵的药费、为了治疗严重白内障、风湿病的父亲,我身兼6职。日夜操劳!

说诚心:我建立起来的千余人的志愿者队伍,自己必须起好带头作用,捐助钱物必须比人多,组织活动必须比人勤。志愿者们都看在眼里,服在心底,我带领的千人志愿者团队团结互助、友爱和睦亲如一家人!

讲苦心:这几年来,我创办了湘中庆典公司,依靠勤奋努力诚信赢得了全市大部分庆典市场,繁忙的庆典生意外又经营起一个服装批发站一个志协酒楼。因为做公益需要钱,我只有发奋努力赚更多钱才能有更多能力去关心帮助社会弱势群体。2017年,一场无情的大火烧掉我一仓库羽绒服,直接经济损失100万元。让我负债累累,志愿者与社会各界向我捐款达20万元,我全部回拒退还,我自力更生日夜操劳仅半年时间还清债务继续公益活动。

助人为乐:身边的弱势人员我见一个就忍不住要帮一个

我热爱写作,靠丰厚的文字功底被多家媒体聘为特约记者、通讯员,长篇通讯稿《烈火铸英魂》上湖南日报头版头条,为此政府追记涟源市茅塘镇64岁的共产党员刘楚朝为烈士!2008年在3次调查后,我为96岁贫困老地下党员吴运昌向有关部门建言,根据相关政策,很快落实老人离休待遇。至少上10次为特困病人起稿轻轻筹内容发动社会救助,当见到农村广大中老年人看不起病、买不起药、治病难,我积极联络涟源市人民医院、民盟医院、煤炭医院、阳光医院每月进行一次下乡义诊,为特困山区农民送医送药,受助群众近10万人,发放药品50万元。2012年,我积极劝说并发动沪昆高铁第三项目部,上10次争取到邵元龙总经理的大力支持,用于白马镇中心小学基础设施建设30万元,资助白马特困弱势20万元。2014年至今发动广东狮子会、广东东莞志愿者协会三次来涟源助学,资助特困学生150人,发放学习用品上30万元,定向资助三甲铜盆小学、珠梅小学、珠梅中学、古塘中学120名品学兼优特困学生至大学毕业。2014年12月,连续一周发动志愿者并通过媒体宣传,为斗笠山重大烧伤幼儿刘萌俊募捐医疗费用80多万元,挽救了一条鲜活的生命,伏口漆树村吴媚是一名特困单身母亲,在患乳腺癌后走投无路等待死亡,我赞助募捐晚会发动捐款花费7万多元手术挽救了一条活鲜鲜的生命!2015年开始组织为全市孤寡老人"暖冬行动",2016年组织300多名志愿者开展"凉风行动"助孤老,直接刊发于湖南日报头版头条。2017年,我一个人了联合市城建投公司爱心人士禹丽芬,二人花费10万多元通过多渠道低价采购了价值上10万元的物资,通过整整炎炎夏日一个月的时间与志愿者们资助到全市最特困最需要帮助的300名空巢孤寡老人,为他们送上"雪中送炭"的关怀。

2008年开始,我以心换心,以诚待人,通过网络平台组建了涟源网友爱心志愿者服务队。队伍由小变大、由弱变强、由摸索变规划逐步发展起来的,现已团结并凝聚了各行各业千多名社会热血青年,据志愿者公布的财物数据统计:我9年来为社会弱势捐款达120多万元,物资价值上20万元。

从小我苦水中长大,很勤俭节约是我的本性,我一般穿的是淘宝上购买不超过50元的衣服、鞋子,平时工作关系都是吃的是12元盒饭,吸的是5块钱一包的软白沙烟,经济来源如同一个农民工,但身边的弱势群体看到一个我要帮助一个,在这十多年里,我省吃俭用地捐助了别人,一直坚持:做慈善事业的行动者,当爱心奉献的传播者。

尽管我也是工薪阶层,但是我还有一个温暖的家,很多人因为种种原因正在经历坎坷和挫折,用我微薄的力量拉他们一把,帮他们走出困境,还有什么能比这更让人感到快乐的呢?一想到他们脸上重新燃起的笑容,我的心里就很欣慰。作为一个普通人,能够为他人、为社会贡献自己绵薄的力量是我人生最大的幸福。

上善若水,厚德载物。送人玫瑰,手有余香。今后,我将继续努力学习,不断提高自己,与社团成员一道把爱心志愿者的公益事业做的更好。

谢谢大家!

好记者好故事讲稿


爱和使命

——好记者好讲稿

许益明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领导、各位同仁:

大家上午好!我叫许益明。2005年,毕业于兰州大学新闻系。学了四年新闻专业,到镇江日报作11年,我一直想做个好记者。和领导磨了三年多,终于在2008年,我才在真正走上新闻采访一线。做纸媒记者四年还没过瘾,又被领导派做新媒体,好在还是可以痛并快乐着。

今天,我和大家分享三个故事。它们都与爱和使命有关。第一个,我发现的新闻背后的故事,来源于两次相隔近10年的采访。第一次是1999年12月12日,沪宁铁路线句容市宝华镇东河道口发生震撼一幕。为从疾驰的列车前,救下东河村一对祖孙俩,该村老兼道口监护员王祖修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事发后,镇江日报记者贾又敏和习斌两位老师第一时间赶到现场。第二天第一篇消息就见报了,他们又再次来到东河村深入采访。于是,王祖修生前尽忠职守、公而忘私、乐于助人的感人事迹广为传颂,后被授予烈士称号。

第二次是2009年2月,我接到任务,采写一组回访平民英雄的系列报道。其中分量最重的一位就是王祖修。当我来到东河村采访,发现不但英雄王祖修的名字,东河村人从来没有忘记,我们镇江日报记者的名字,他们也不曾忘记。特别是烈士遗孀王思兰老人再三托付,向贾老师、习老师问好,感谢他们当年的报道。

我也因此产生好奇。后来得知,当年参与其中的记者,还不止他们两位。义举发生时,我们报社老记者吴之如恰好乘坐那趟列车,在那个手机还很稀罕,话费很高的年代,他毫不犹豫用自己的手机给报社上报新闻线索。随后那几天,贾老师和习老师几乎走遍整个东河村,走访了所有村民,笔记写了厚厚两大本。时隔近十年,他们其实可以给自己当年的优秀作品,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可他们却把机会留给了我。我想这也是爱和使命吧!就像王祖修对村民的爱和对岗位的使命一样,新闻战线上的前辈也是如此。他们对事业的热爱和强烈的使命感,也深深地打动着我。

相比王祖修烈士的气壮山河。我要讲得第二个故事要温柔许多。那就是有关镇江大爱之城的由来。镇江大爱源于网络,网络大爱源于黄丝带,黄丝带则源于爱心天使陈静。和很多镇江人一样,我也是2006年下半年就开始关注陈静。尽管当时我还没到采访一线,可我永远忘不了2007年1月28日那天的温馨场景,在那个寒冷的冬天,古城镇江满城尽飘黄丝带。数千网友争当志愿者,上万市民慷慨解囊,筹资70多万元,拯救爱心天使陈静。当时她正在北京等待骨髓移植手术,急需这笔救命钱。

陈静老家盐城农村,家境贫寒,在镇江求学,是江苏大学计算机专业03级学生。勤工俭学,却常常接济同学;发起爱心活动,为重病同学募捐近20万元;毕业前夕,却不幸得了白血病……她的故事打动了很多人,也一直被媒体关注。没想到我第一次写有关她的新闻稿,竟然是一次生死告别。

那是2008年11月30日,我刚调到《镇江日报》社会新闻部采访一线,常在本地网络上找线索。那天网友"老黄"发帖披露一个不幸的消息:让人难以置信,更难接受。11月28日凌晨,此前已成功完成骨髓移植手术的陈静在盐城老家病逝。于是,我立即采访求证,特别采访到了多位赴盐城送别陈静的爱心网友。多年来,他们一直在默默支持陈静,直到陈静走了,他们也没有停下脚步。就好像网友"老黄"帖子里写的那样,"陈静虽然走了,但你是大爱的起点,绝不是终点。"随后很多爱心网友聚拢起来,组建网络公益团队,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黄丝带网络志愿者就是其中之一,这些年来,他们发起了一系列爱心活动,帮助贫困中考生、自闭症儿童和艾尔兹海默症老人等人群,解决实际问题。他们的大爱之举,传递着爱和使命,成了我的新闻富矿,也深深地感染着我。

这便有了第三个故事。照片上,这位瘦弱而腼腆的中年男子叫陈瑛明,是甘肃省天水市清水县山区小泉小学潘何村教学点的一名乡村教师,也是这个教学点唯一的一名老师。去年暑期,我们金山网牵头策划发起"金山e支教大爱陇上行"公益行动。原本是为了帮助江苏大学"荧光小组"大学生支教团协调西部支教学校的问题,顺势发动爱心网友为当地贫困山区小学援建新媒体远程支教教室,以此来为弥合东西部教育特别是基础教育的数字化鸿沟做点事。

没想到,我们去清水踩点的时,听说并采访到陈老师的故事:坚守乡村教师岗位26年,如今每月收入仅有860元,一个中年汉子带着教学点13个学龄前幼童,为供儿子上学,妻子常年在外打工。后来我们给陈老师的教学点也援建了一套新媒体网络支教设备,网友众筹了1.5万多元爱心助学金资助他的儿子上学。陈老师感动得直掉眼泪,双手颤抖,几乎是捧着早就手写好的,几度哽咽,却非要坚持给大家念完。后来当地志愿者给我们发来一段视频,让我们倍感欣慰。之前从未接触过电脑的陈老师,竟然摸索着把支教设备用了起来,试着开展多媒体教学。中间那张不太清楚的照片,就是那段视频截图。其中有个细节,让我当时看了,笑出了泪水。陈老师不懂英文,他把"金山e支教",读成了"金山‘呃’支教",符号@读成了"圈‘ai’".

一年来,陈老师通过不断学习,现在已经能通过网络,登陆我们金山网论坛,发帖和网友互动。原来我总以为他会抱怨待遇低,可他埋怨最多的却是自己,"恨自己不能交给孩子更多知识,上了网才知道不懂得太多。"他对孩子们的爱,和对教育事业强烈的使命感,也激励着我。

教书育人如此,新闻工作其实也是如此。记者是时代的记录者,也是社会的参与者。无论是报道,还是活动,帮助别人,我们常常收获太多感谢!有时候,我想或许我们也应该感谢他们。我们帮助他们,他们也帮助了我们。当下传统媒体面临巨大压力,媒体融合的课题还有待破解,互联网新媒体的未知远大于已知。前方必然还有很长一段坎坷路要走!只要我们心中有爱,只要我们肩头有使命担当,只要我们薪火相传,我相信我们就不会孤单,我们的新闻事业就将继续书写更绚丽的华章,我们就将共同讲述更多更动人的故事。

以上《党员的好支部好党员好故事专题演讲稿》由范文资讯网演讲稿栏目资深小编整理编辑而成,希望能帮助您的写作和演讲需求,也请您继续访问更多关于2024“我身边的好党员演讲稿”专题!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