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心得体会 > 焦裕禄精神心得体会 > 导航 > 看《永远的焦裕禄》心得体会

焦裕禄精神心得体会

看《永远的焦裕禄》心得体会。

人的思维和想法,总是随着时间不断的改变。将自己阅读过的文字,以写作的方式来对它进行点评,这个过程就是写心得体会的过程。无论在生活还是社会里,要用到心得体会的情况还是蛮多的,写心得体会可以记录我们的思想活动。那么一篇好的心得体会要怎么才能写好呢?小编收集并整理了“看《永远的焦裕禄》心得体会”,可能你会喜欢,欢迎分享。

13日上午,大型纪录电影《永远的焦裕禄》在焦裕禄的故乡——山东省淄博市博山区举行全国首映式。影片顾问、焦裕禄同志二女儿焦守云、河南影视制作集团负责人及焦裕禄故乡上千群众共同观看。据悉,该片将在5月14日焦裕禄同志逝世50周年纪念日之际,开始在全国影院陆续上映。

大型电影纪录片《永远的焦裕禄》紧紧围绕焦裕禄同志在兰考县工作的475天,通过焦裕禄的领导、同事、子女以及宣传、研究焦裕禄事迹和精神的作家、学者的动情讲述,回顾焦裕禄在兰考475天以及在洛阳矿山机器厂9年忘我工作的感人故事和背后许多不为人知的动人细节,还原了焦裕禄成长生涯中最光辉的生命轨迹。

在首映式现场,主创人员还与到场的观众分享了筹备和拍摄电影纪录片《永远的焦裕禄》的经历和感受。焦裕禄的女儿焦守云也在首映式现场,讲述了自己与父亲焦裕禄之间的点点滴滴。“父亲在博山出生、学习、入党,青年时期是一个人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焦裕禄精神的形成和家乡密不可分。他在家乡参加革命,在家乡入了党。焦裕禄精神和博山这块土地水乳交融,有着骨肉亲情。他24岁离开博山直至去世,期间只回来过两次,虽然与家人和乡亲父老聚少离多,但对博山的深情一直未减。”焦守云告诉记者。

影片首映后得到了广大观众的高度评价,许多观众在观影时落泪。博山区委书记许冰说:“焦裕禄同志是出生在博山的优秀党员干部,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塑造了一名优秀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当前,正在深入开展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作为焦裕禄的故乡,我们要更加自觉地以焦裕禄同志为榜样,从身边的先进典型学起,为加快推动博山老工业区科学发展提供新的动力。”

f132.cOm更多心得体会扩展阅读

观看《永远的焦裕禄》心得体会


5月12日上午,《永远的焦裕禄》在北京举行了首次媒体看片会,河南影视制作集团总裁李欣再次坐下来,看着影片,不由自主流下热泪:“这部电影我已经看了20多遍了,但还是会感动得流泪。”东方今报记者全程跟随这部影片走过了北京、山东和河南,见证了其撼动观众的点点滴滴。

电影结束了,观众的眼泪还停不住

郑州离兰考有一百多公里的距离,我们离《永远的焦裕禄》中的那段历史,有50多年的距离。但事实证明,时间和空间,可以改变很多东西,但也改变不了很多东西,比如真情。

昨天,《永远的焦裕禄》在郑州的曼哈顿国际影城举行了郑州的首映式和看片会,看片之前,众多特殊人物的到来,就让现场充满了各种动人的情感。曾与焦裕禄共事过、也作为影片中主要的讲述人之一的原开封地委书记张申,焦裕禄的二女儿焦守云,当年护理过焦裕禄的原河南医学院一附院的护士樊镜珍……

观影过程中,很多观众都掏出纸巾,一边擦眼泪一边观看。电影结束后,在影厅外,东方今报记者试图让一位男观众谈一下自己的观影感受,还没开口说话,他就已经激动得说不出话来。

当记者们围住樊镜珍的时候,这位老人仍然在擦着眼角的泪水,她说:“看电影的时候,我好像感觉焦书记根本没有离开我们,还在我的身边……”

家乡父老“感觉拍得太真实了”

5月12日,《永远的焦裕禄》在北京举行完全国媒体的看片会之后,出品方河南影视制作集团的副董事长兰立新和副总裁刘晓锋立刻赶往焦裕禄的故乡山东省淄博市博山区。

博山是焦裕禄的故乡,他在这里出生、成长、入党、走上革命道路,度过了24年的青春岁月。在《永远的焦裕禄》中,对焦裕禄的这一段有很多的描述。剧组曾两次到博山的焦裕禄纪念馆、焦裕禄故居进行取景拍摄,受到了当地政府和人民的热情欢迎和帮助,所以兰立新表示:“要将这部电影作为礼物带给博山人民。”

5月13日,《永远的焦裕禄》淄博的首映式在博山举行,数百名博山的父老乡亲观看了这部影片。值得一提的是,焦守云也再次回到家乡,并且在看片之前发了言,讲述了父亲以及自己对家乡的深厚感情,很多观众都流下了眼泪。

放映过程中,焦裕禄对于人民群众的深情,对于革命理想的执著追求以及他作为一个平凡人不畏生死的态度,深深感染着所有的人。尤其是影片最后,关于焦裕禄逝世前后与家乡的众多故事,更是让博山的观众眼泪像决堤一般。

“感觉太真实了”、“拍得太好了”……观众们给予这部影片高度的赞赏。

首次亮相,获得全国媒体的高度评价

时间再回到5月12日,这一天,《永远的焦裕禄》第一次公开亮相,并且面对的是很有欣赏水准的全国媒体。这是全国第一次媒体的看片会,全体主创都到了现场,有些激动地等待着第一批全国观众的“检阅”。

“我是带着一种看主旋律影片的情绪来看的,但很快我发现,这部影片非常不一样。拍摄手法和艺术元素都非常有新意,小到每个镜头、每句解说词,大到整体的影片结构,都极为精致。”一位媒体同行在看完电影后向东方今报记者表示,“看时我也多次流泪。我觉得这部影片最难能可贵的是,展现的焦裕禄的形象不但极其真实,而且让我们感到非常亲切,甚至在某一个瞬间让我有一种冲动:想成为焦裕禄时代的兰考人民。”

此片的制片人李珞已看了50多遍:“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之前每次做剪辑的时候,都会感动落泪,剪一次哭一次。”

观看《永远的焦裕禄》电影心得体会


王晓欣5月12日,由河南影视制作集团、大象出版社摄制出品的大型纪录电影《永远的焦裕禄》在北京举行媒体看片会。在媒体看片会现场,该片总导演海涛、剪辑师周新霞、作曲董立强、解说韩涛以及焦裕禄的二女儿焦守云和大家一起分享了筹备和拍摄《永远的焦裕禄》的经历和感受。

创作团队阵容强大

该片紧紧围绕焦裕禄同志在河南省兰考县工作的475天,通过焦裕禄的领导、同事、子女以及宣传、研究焦裕禄事迹和精神的作家、学者的动情讲述,回顾焦裕禄在兰考以及在洛阳矿山机器厂忘我工作的感人故事和背后许多不为人知的动人细节,还原了焦裕禄光辉的人生轨迹。

在看片会现场,主创代表分别接受采访,讲述了《永远的焦裕禄》的创作初衷和拍摄经历。据了解,在拍摄影片时,为了用写实手法描述焦裕禄同志短暂而伟大的42年生平,光资料搜索团队就组织了48人,影片拍摄中采访了43人。

为了提升影片质量,河南影视制作集团组织了118人的摄制组。该片主创阵容强大:由曾获国家电影华表奖的海涛担任导演,省作家协会副主席王钢和中国电视剧导演工作委员会常务理事、会长助理、国家一级导演陈燕民担任撰稿,中国电影剪辑学会会长周新霞担任剪辑师。该片的音乐创作董立强为影片增色不少,他是纪录片《刘少奇》的作曲。该片的解说催人泪下,担纲解说的是大型文献纪录片《习仲勋》的解说。该片的片名由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王家新题写。

努力挖掘永恒的焦裕禄精神

该片在拍摄期间受到了总书记的关注。3月17日上午,总书记在调研指导兰考县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时,向焦裕禄的二女儿焦守云询问了《永远的焦裕禄》的拍摄进程,提出要以高度的责任感、与时俱进的态度,努力挖掘出永恒的焦裕禄精神的特征、特点、特色和时代精神,指示要把这部关于焦裕禄同志的电影纪录片作为全国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一个生动教材。

之后,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郭庚茂,省委副书记、省长谢伏瞻,省委副书记邓凯,省委常委、纪委书记尹晋华,省委常委、宣传部长赵素萍,省委常委、组织部长夏杰,都先后对影片做了批示。

4月28日,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电影局组织审看了《永远的焦裕禄》,对该片给予高度评价。电影审查小组成员、原中国电影资料馆馆长陈景亮等专家认为影片真实、朴实、感人,场面宏大、资料翔实、细节突出、催人泪下,是近年来不可多得的一部优秀电影纪录片,思想性、艺术性俱佳。

还原一个真实的焦裕禄

该片是继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1966年拍摄的《光辉的榜样——毛主席的好学生焦裕禄》之后的又一部关于焦裕禄的纪录片巨制。

“可以说这部纪录片填补了48年来关于焦裕禄的艺术作品中没有纪录片的空白。”导演海涛说。

谈到这部纪录片的特点,海涛表示,首先,这是一部完完整整的纪录片,以往的影视作品和纪录片对焦裕禄整个人生的展现不是那么具体,这部纪录片从焦裕禄的老家山东到河南洛阳矿山机械厂、哈工大,完整系统地追寻了焦裕禄的足迹;其次,它是足够真实的还原,不是戏说或杜撰,片中有大量当年的史料、新闻资料片、影像资料。“我们在拍摄时要求自己客观、真实、冷静、真诚、朴素,我们不想做过多的艺术上的加工和处理,只想真实地还原焦裕禄这个人。他已经足够强大了,不需要再做更多的修饰和描绘。”

河南影视集团的负责人说,在拍摄时,资料组将当年有关焦裕禄、兰考县的资料全部检索查看,搜集到大量生动、翔实、珍贵的历史影像资料,其中1966年焦裕禄同志遗体迁葬兰考、上世纪60年代兰考县面貌、治理三害、泡桐栽培等珍贵历史资料都是首次和观众见面。

焦裕禄永远年轻心得体会


4月29日下午,局里组织全系统党员进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集中学习,并观看了电影《焦裕禄》。屏幕一开,就让笔者再次受到了深深的震撼:兰考的穷,脱产干部的“散”,老百姓的逃(荒),焦裕禄的傻(实在),再加上李雪健朴实的演技,活生生地再现了1962年冬,被任命为兰考县委书记的焦裕禄走马上任,深入基层,领导人民战天斗地,终因“肝癌后期,皮下扩散”,于1964年5月14日与世长辞的不朽事迹。也让笔者的思绪回到了半个世纪前的那个年代……

笔者第一次“认识”焦裕禄是在1966年2月7日,《人民日报》在那天发表了长篇通讯《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音员那充满深情的浑厚声音,如在中国上空爆炸了一颗精神原子弹,震动着中国亿万群众,感动了中国的广大干部。“焦裕禄”三个大字,也深深地刻在了还在读初中三年级的我的心里。焦裕禄复活了,他走进了全国人民的心中……

焦裕禄逝世后,人们在他病床的枕下发现了两本书:一本是《毛泽东选集》,一本是《论共产党员修养》。我想那就是铸就他自身人格和素质的无上法宝。焦裕禄逝世后,人们在他的日记本上,看到了这样一段话:“我想,作为一个革命战士,就要象松柏一样,无论在烈日炎炎的夏天,还是在冰天雪飘的严冬,永不凋谢,永不变色;还要象杨柳一样,栽在哪里活在哪里,根深叶茂,茁壮旺盛;要象泡桐那样,抓紧时间,迅速成长,尽快地为人民贡献出自己的力量”。我想,这就是焦裕禄短暂一生的真实写照。

50年后的3月17日,总书记来到兰考指出“焦裕禄同志是县委书记的榜样,也是全党的榜样,他虽然离开我们50年了,但他的事迹永远为人们传颂。他的精神同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雷锋精神等革命传统和伟大精神一样,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仍然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我们要永远向他学习。”要特别弘扬焦裕禄同志“心中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的公仆情怀,凡事探求就是、“吃别人嚼过的馍没味道”的求实作风,“敢教日月换新天”、“革命者要在困难面前逞英雄”的奋斗精神,艰苦朴素、廉洁奉公、“任何时候都不搞特殊化”的道德情操。

而与之相比,时下的一些党员干部却经不起执政和改革开放的考验,以权谋私,横行霸道,甚至贪赃枉法,玷污了党旗,败坏了党风。有些党员干部,为官一任不是殚精竭虑为人民办实事,而是处心积虑保“乌纱”;有些地方、有些单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盛行,喜好讲大话空话,却不愿扑下身子实干。尤其令群众愤慨的铺张浪费、贪图享乐之风,在不少党员、干部中滋生、蔓延。他们追求坐名牌车、穿名牌衣,喝名牌酒,挥霍公款出国、旅游,甚至赌博。有的贫困县,广大群众温饱尚不可得,而领导干部却醉心于购置豪华轿车,营造豪华楼舍。这些腐败官员,与焦裕禄相比,岂不羞煞?

电影《焦裕禄》演完了,但焦裕禄的形象却在我脑中挥之难去。焦裕禄虽然去世了,但他在兰考土地上播下的自力更生的革命种子,正在发芽成长;并在今天已化为强大的物质力量,推动着兰考人民在走上小康的大道上继续奋勇前进。

焦裕禄书记,你出色地完成了党交给你的任务,兰考人民永远忘不了你,全国人民也永远忘不了你。你不愧为毛泽东思想哺育成长起来的好党员,不愧为党的好干部,不愧为人民的好儿子!你没有死,你将永远活在亿万人的心里!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