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心得体会 > 新农村建设发言稿 > 导航 > 新农村建设要在五个方面体现先进性

新农村建设发言稿

新农村建设要在五个方面体现先进性。

每朵花都没有一样的时候,人也是一样。人是复杂的动物,是有感情和有思想的动物。在日常生活中,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心得体会吧,心得体会能够给人努力向前的动力。心得体会的内容要写些什么更好呢?小编花时间特意编辑了新农村建设要在五个方面体现先进性,供你阅读参考,并请收藏本页面!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作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决策,从根本上为解决“三农”问题指明了方向,也给我们乡村两级提出了新的工作要求。从我们xxx乡的实际出发,加快建设新农村,体现党的先进性,就是要以促进农民增收为目标,坚持建设工贸经济强乡的发展定位,按照“统一规划,分步实施、典型示范、整体推进”的工作思路,突出抓好“十新”,在五个方面体现先进性。

一、抓建新项目,培育新产业,在促进农民增收上体现先进性
“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增收问题,“生产发展,生活富裕”是新农村建设的根本要求。只有大上项目,发展富民产业,才能给农民增收提供有力保障,才能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一是要加大项目建设力度。突出抓好福利制革厂“整张革”生产线、峡门5000万吨优质气煤开发等重点项目,积极吸引一些新项目,用项目来激活乡镇企业和民营经济快速发展。二是要加大主导产业培育。突出做大制革、造纸、电石三大品牌,做强以制革为龙头的加工工业,以石灰、石料、墙粉等建材产品为主的民营经济,以平凉商城为中心的商贸流通,以二沟村生态旅游、休闲度假为主体的旅游产业,以前山村屠宰加工、贩运和后山村繁育养殖为主体的畜牧产业这五大经济板块。三是要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基础上,积极引导农民在果、菜、药、畜、草等特色产业上多做文章。四是要拓宽农民增收渠道。积极推广“公司+基地+农户”、“协会+农户”等发展模式,大力发展劳务经济,促使农民从农业生产转移,从事二、三产业或外出务工,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二、确立新思路,制定新措施,在创新工作方法上体现先进性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个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我们正确地审时度势,制定新思路,创新新方法,采取新措施,狠抓落实才能取得成功。一是要有明确的发展思路和奋斗目标。我乡在广泛调研,认真讨论的基础上制定了以新农村建设为主题,以项目建设为重点,以优化环境为保证,做强“三大品牌(雅虎制革、峡门造纸、太和电石),培育“四大产业”(建材加工、房产开发、交通运输和种草养畜),走好“五条路子”(工业富乡、商贸活乡、科技兴乡、依法治乡和可持续发展),全面加快工贸经济强乡建设步伐的发展思路,是我乡近几年的发展总纲,也是新农村建设的基本思路。对今年的工作提出了实现七项目标,抓好六项重点工作,强化五项保证措施的“765”工作计划,这是对今年工作的新要求。二是要有科学地工作方法。要按照“统一规划,分步实施、典型示范、整体推进”的工作思路,加快制定和完善村镇建设总体规划,按照一年起步,三年见效,五年变样的目标,坚持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分布实施的原则,积极稳妥推进。三是要有行之有效地工作措施。乡党委、政府制定推行了领导干部包项目、包部门、包重点工作的“三包”责任制和“四个一”包扶责任制(一个领导联系一个村、包抓一个项目、抓建一个典型,帮扶一个贫困户)的工作措施,是对工作的新要求,也是加快新农村建设、体现党的先进性的有力印证。

三、创建新机制,构筑新体系,在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上体现先进性
通过完善村民自治,民主管理制度,保障农民依法享有民主权利,扩大基层民主,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要内容,也是激发广大农民群众参与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保障。一是要坚持落实好党务、村务、政务公开。对乡村发展思路、工作重点及涉及群众利益的宅基地审批、退耕还林、生育指标、财务支出等按期进行公开,接受群众监督。二是要不断完善村级管理制度。修订和完善村民代表会议制度、村“两委”班子议事制度、财务管理制度等村级管理制度,实行村财乡管,建立管理新机制,进一步扩大基层民主。三是要全面提高村民自治水平。进一步完善村规民约,引导农民自我发展、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四是要加强农村法制建设。深入开展农村普法教育,积极开展平安农村创建活动,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妥善处理化解各类社会矛盾,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营造良好的法制环境。五是要加强村级组织建设。通过大力实施“双培双带”工程和开展“三级联创”活动,进一步建强村级组织,使农村党组织真正成为带领群众致富的战斗堡垒,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四、创造新环境,倡导新文明,在建设文明新村上体现先进性
“乡风文明,村容整洁”是新农村建设的本质要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既需要提高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又需要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生活。建设文明新村,首先要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入手,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打造村容整洁的生态环境。重点抓好乡村道路、人畜饮水工程、客运站、农电网改造工程等“四项建设”,着力解决群众行路、饮水、用电难等突出问题。从今年开始,每年至少完成1—2条村级道路整修、硬化或铺砂,用7—10年时间实现村村通油路和水泥路。其次要从小康住宅建设入手,改善村容村貌,打造优美舒适的生活环境。坚持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的方针,积极稳妥地进行农宅改造,解决农民住宅与禽畜圈舍混杂、住宅区内垃圾乱堆乱放等突出问题,用3—5年时间使全乡村镇面貌整体上大变样。今年重点抓好平华路沿线5村的村庄规划和白坡村、唐庄村的小康示范住宅建设,新建一批小康屋。三是要突出抓好小城镇建设,提升农村城镇化水平。继续完善工业小区和小城镇绿化、美化、亮化工程,完善水、电、路等配套设施建设,新建一批“前店+后院”式商业门店。四是要积极传播先进文化、营造健康文明的社会环境。继续实施以德治国方略,积极发展群众文化,深入开展文明村社、文明行业、文明家庭等各类创建活动,努力创建一批影响力大,示范性强的文明新村,引导村民开展易风移俗活动,使农民养成健康、文明、科学的生活方式,形成安居乐业、和睦相处的农村新风貌。

五、统筹新事业,提供新服务,在实现为民服务上体现先进性
大力发展社会事业,为广大群众服务,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必然要求,也是党的先进性的最终体现。要坚持教育、文化、卫生、医疗等社会事业共同发展,为农民提供全方位服务。一是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认真落实特困学生“两免一补”政策,全面落实好九年义务教育,巩固“两基”成果。继续实施教育危改工程,每年实施1—2个村学校的改造,改善办学条件。二是要加快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积极推进农村医疗制度建立,加强乡卫生院和村级卫生所标准化建设,逐步建立和完善农村医疗救助条件,解决群众看病难和因病返贫的问题。三是要加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认真落实好计划生育优惠扶助政策,全面加强计划生育工作,积极稳定低生育水平。四是要认真落实保障服务。建立健全以“五保户”供养、特困户救助和受灾补助为基础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及时掌握困难群众的生产生活,做好救济救灾,为弱势群体提供保障。五是要大力推广现代科技。积极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实现户户有电话、有电视、有电脑,并逐步实施互联网工程。六是要为农民提供信息和技能服务。利用乡“农民信息之家”等阵地,向农民及时提供信息和服务。加强农民实用技能培训,提高农民运用科学致富的本领,使广大农民真正成为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

F132.cOM更多心得体会小编推荐

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体现党员先进性


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体现党员先进性文章标题: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体现党员先进性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不仅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客观要求,也是有效解决“三农”问题,提高农民群众生活水平的重要举措。农村党员干部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如何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体现党员的先进性?我认为关键要在以下方面下功夫。要做农村经济发展的先行者。发展农村经济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础,只有农村经济发展,农民才能致富,农村社会事业才有保障,农民的生活水平才能提高。因此,作为一名农村干部首先要增强自身素质,切实提高带头致富、带领群众致富的本领。息塘村地处偏远、交通不便、经济发展比较缓慢,我们重视抓好党员队伍建设,坚持把党员培养成人才,把人才培养成党员,一方面注重发挥年轻党员在发展个私经济、效益农业中的积极作用;另一方面注重把农村中懂经营、善管理、敢于创新的青年能人吸引到党员队伍中来。党员的“双带”作用得到充分发挥,推动了本村经济的快速发展。要做农村事业建设的推动者。当前农村社会公益事业建设还比较滞后,城乡之间还有较大的差距,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服务体系尚不完善,农民行路难、看病难等现象在一定程度依然存在,农村环境脏、乱、差的情况尚未得到彻底解决,农民群众的生活环境、生活质量亟待提高。作为一名农村基层干部,一定要脚踏实地为农民办实事、做好事。创办农村社会事业,一要有钱办事,二要有人办事,三要民主管理。近几年,在村级集体经济并不宽裕的情况下,我们依靠群众,艰苦创业,先后完成了村级公路改造、村庄环境整治、土地整理、标准农田建设、低压路线改造等一批实事工程。[本文出自第1-] 要做村务民主管理的实施者。我们健全村民民主监督(理财)小组,定期对村级财务和其他村务工作进行认真检查,对不合理开支,村民主理财小组和监督小组有权否决;建立和完善了村民主管理制度,村里重大事项由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决定,扩大村民对村务管理的知情权和监督权,使全村村务管理、决策、监督逐步走上了制度化、规范化、法制化轨道,受到了农民的信任和欢迎。

《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体现党员先进性》来源于第1,欢迎阅读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体现党员先进性。
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体现党员先进性

优秀范文: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体现党员先进性


《优秀范文: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体现党员先进性》是一篇好的范文,感觉很有用处,希望大家能有所收获。

社会主义新不仅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客观要求,也是有效解决“三农”问题,提高群众生活水平的重要举措。农村干部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如何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体现党员的先进性?我认为关键要在以下方面下功夫。

要做农村经济的先行者。发展农村经济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础,只有农村经济发展,农民才能致富,农村社会事业才有保障,农民的生活水平才能提高。因此,作为一名农村干部首先要增强自身素质,切实提高带头致富、带领群众致富的本领。息塘村地处偏远、交通不便、经济发展比较缓慢,我们重视抓好党员队伍建设,坚持把党员培养成人才,把人才培养成党员,一方面注重发挥年轻党员在发展个私经济、效益农业中的积极作用;另一方面注重把农村中懂经营、善管理、敢于创新的青年能人吸引到党员队伍中来。党员的“双带”作用得到充分发挥,推动了本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要做农村事业建设的推动者。当前农村社会公益事业建设还比较滞后,城乡之间还有较大的差距,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服务体系尚不完善,农民行路难、看病难等现象在一定程度依然存在,农村环境脏、乱、差的情况尚未得到彻底解决,农民群众的生活环境、生活质量亟待提高。作为一名农村基层干部,一定要脚踏实地为农民办实事、做好事。创办农村社会事业,一要有钱办事,二要有人办事,三要民主管理。近几年,在村级集体经济并不宽裕的情况下,我们依靠群众,艰苦创业,先后完成了村级公路改造、村庄环境整治、土地整理、标准农田建设、低压路线改造等一批实事工程。

要做村务民主管理的实施者。我们健全村民民主监督(理财)小组,定期对村级财务和其他村务工作进行认真检查,对不合理开支,村民主理财小组和监督小组有权否决;建立和完善了村民主管理制度,村里重大事项由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决定,扩大村民对村务管理的知情权和监督权,使全村村务管理、决策、监督逐步走上了制度化、规范化、法制化轨道,受到了农民的信任和欢迎。

《优秀范文: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体现党员先进性》是篇好,涉及到农村、农民、党员、建设、发展、村民、社会主义、提高等范文相关内容,觉得好就按(CTRL+D)收藏下。

新农村建设之我见——某县新农村建设之探讨


新农村建设之我见——某县新农村建设之探讨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要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为“十一五”规划的重要内容,切实抓紧抓好抓出成效。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出了全面部署。当前,新农村建设已进入全面启动和实施阶段,结合盐津实际,本人认为我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应当着重抓好以下九个方面的工作。
一、规划先行
搞好规划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龙头、前提和关键。我县的新农村建设一定要规划先行,有序进行,规划要具有可操作性和权威性,规划一经确定,就要不折不扣的按规划实施,不能半途而废。规划一定要符合实际,符合县情,科学合理,具有前瞻性和可操作性。当前,应抓好城乡一体化建设规划、基础设施建设规划、产业发展规划、村级组织建设规划、农民培训规划、精神文明建设规划等总体规划,指导新农村建设朝着“三个文明”协调发展的目标推进。尤其要突出搞好城乡统筹发展规划,形成县城—小集镇—中心村“三位一体”的城镇规划体系,加快农民向县城小集镇和中心村集中,在加速城镇化进程中建设新农村,实现城乡统筹发展,逐渐消除城乡差别。我县有七万多户农民,分散居住在200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一些农户生存环境极差,只有让他们逐步向集镇集中,从农业中分离出来,才能富裕农民,发展农民。千万不能只抓中心村,不抓小集镇和县城。如果只在中心村抓新农村建设,就会把农民禁锢在农村,制约城镇化进程,产生新的城乡差别,就难以实现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彻底改变城乡二元割据局面,统筹城乡发展的目标。
二、依靠农民
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要实施者和受益者。无论在战争年代和和平时期,我们依靠农民夺取了中国革命的伟大胜利,取得了改革和建设的伟大成就。要总结这些年我们工作中的经验和教训,特别是去年开展“三村”建设的教训,在政府投入十分有限的情况下,群众参与得好的地方,“三村”建设工程进展就顺利,成效就明显;农民参与得不好的地方,进展就缓慢,问题就成堆。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要靠农民这个主体,要广泛发动农民,发展产业,建设村镇。只要农民的主体作用发挥出来了,新农村建设就会像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那样释放出巨大的生命力和创造力。
要发挥村级组织的自治作用,不能动辄对农民搞行政命令。建设新农村要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坚持群众自愿,对村内事务实行民主管理,对新农村建设中涉及财务管理等各种问题要加强民主监督,防止腐败行为,全面推进村级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扩大基层民主,保证人民群众直接行使民主权利,依法管理自己的事情,建设自己的美好家园。
三、产业支撑
建设新农村有五大目标:即农村生产力发展,农民生活水平提高,农村基础设施改善,农村社会事业发展,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继续推进。这五大目标中生产发展是前提,发展产业,增加农民收入是新农村建设最根本的经济支撑和物质保障。我县在发展产业上要注意避免“就农业抓农业”的错误做法。坚持走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和城镇化“三化”联动的道路,协调发展一、二、三产业,大幅度增加农民收入。一是以工业化为核心,做大第二产业。陈云同志早就说过“无工不富”,我县只有大力发展工业,才能富县富民。要通过推进工业化来做大第二产业,从而反哺和支持农业,解决农业比重过高的问题。我县工业化还处于初步发展的阶段,尽管去年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42736万元,增长60.5%,在三产中仅占32.7%,仍然排在农业(33.8%)和第三产业(33.5%)之后。而且我县的工业主要是高耗能、高污染和资源消耗型的。如电石厂,水泥厂、煤厂、砖厂等。制造业和农产品加工业微不足道。水能资源开发发展势头很好,今后应加快制造业和农产品加工项目的发展,减少环境污染,让工业成为国民经济的重头戏。浙江永康市总人口86万,其中外来人口36万,工业产值占90%左右,农业只占6%左右,第三产业只占4%,已高于发达国家的水平,工业品年出口额达8亿多美元,工业经济快速发展,富得流油。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地区之所以发达,一个重要的原因也就是工业发达,工业带动农业和其他产业。
二是应以城镇化为依托,做活第三产业,推进城镇化是我国未来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要通过推进城镇化来做活第三产业,辐射和带动农村发展,解决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出路问题。第三产业对农民增收至关重要。去年我县农民人均纯收入增102元,其中有35元属第三产业增收。(农民从事交通运输和商饮服务业)我县由于受地理条件的限制,县城的发展十分困难,县城规模难以扩大。应选择地形相对较好的乡村集镇搞好规划,扩大规模,加快发展,让有条件并愿意到城镇居住的农民进入小城镇从事第三产业,从而减少农业人口,减轻农民对土地的依赖。
三是以农业产业化为基础,做强第一产业。要通过推进农业产业化,延长农业产业链条,解决农业效益过低的问题。当前,我县农业产业发展十分艰难,去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农业内部这一块共计增12元,其中,种植业人均增5元,养殖业人均增4元,林业人均增3元,主要是没有支柱产业支撑。虽然县委政府十分重视发展茶叶、蚕桑、五倍子、竹子、畜牧和蔬菜等产业,但没有形成产业化,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差、规模小,布局零散,科技含量极低,商品率低,政策支持不到位,社会服务不到位,市场发育不完善,交通等基础设施条件受制(更多精彩文章来自“秘书不求人”)约,产业在徘徊中发展,在发展中徘徊。由于农产业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比较大,相对效益比较差,农民对产业发展不太感兴趣,只好盲目外出务工,农民越不感兴趣,农产业越难发展,效益就越不高,效益不高,农民就越不愿抓农产业,形成了恶性循环。今后,要大力发展新经济组织,把千家万户的小生产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连接起来,我县今后要重点抓五大类经济组织:(1)围绕培育产业,组建科技型协会;(2)围绕搞活流通,组建销售型协会;(3)围绕加工增值,组建加工型协会;(4)围绕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组建劳务输出型协会;(5)围绕农民生产生活需要,组建综合服务型协会。有条件的地方,要注重把各类协会培育和发展为公司,走市场化发展的道路。要努力做到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依靠龙头企业带动和科技进步,对农业和农村经济实行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一体化经营、社会化服务和企业化管理,形成贸工农一体化产加销一条龙的产业组织形式,使农业效益过低的问题得到有效的解决。发展农业产业,一要靠资金的支持,应整合可用财政及专项资金支持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动员民间从事农产业开发,尤其是金融部门要扩大支农贷款规模。二要靠科技支撑,应整合人才,充分发挥农科人员的作用。三要靠市场拉动。充分发挥价值规律的作用,对市场前景好的种养项目应大力发展。如名优茶、乌骨鸡、黄牛、蚕茧、黄瓜等优质蔬菜林竹等产业。四是要转变农民的观念,树立商品意识和产业意识,从传统的养猪为过年、养牛为耕田、养鸡为找个盐巴钱的小农意识中解放出来。五是要靠政府强有力的领导和推动。县乡村几级行政组织要真抓实干,下大力气,不能空喊口号。六是要逐步改变以交通、电力、水利为主的农业基础设施条件,以利于农产品的快速流通和加工生产。第一产业潜力还很大。抓好了对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直关重要。劳务输出也应该作为一项产业大力培植和发展。去年劳务增收占农民增收的55%,是农民增收的大头。
只有做到“三化”联动,才能贯彻落实“出路在工业化,潜力在城镇化,后劲在农业产业化”的精神和要求,才算找到建设新农村的根本出路,也只有路子走对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才可能见到实实在在的成效,否则,只能是流于形式,甚至可能一年更比一年差。
四、典型引路
以点带面,以典型引路,是党和政府历来的重要的工作方法之一,新农村建设涉及千家万户,可谓点多、面广、线长,需要采取以点带面、典型引路的方法。示范点要坚持适度超前,整体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水平管理,把示范点建成布局合理、功能配套、环境优美、特色明显、体现小康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从而带动农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去年,我们选择的几个“三村”建设示范点总的而言应该说是很好的,但个别点只注重区位优势,忽略了产业基础,以致农民的房子改善了,户间连接道路硬化了,周围环境好了,但没有产业支撑,农民的收入增长不了;农民的整体意识没有提高,传统的思维方式和生活习惯没有改变,精神文明容易出现反弹。一些地方是靠国家的钱堆出来的,在农民自身经济条件不允许的情况下,在大面推广几乎不可能,也就是说,点无法带面。今后在新农村建设示范点选择上应该注意选择那些群众积极性高,基础条件相对较好,尤其是产业基础较好,布局相对合理,能体现和突出地方特色的地区来布局,尽可能做到每个乡镇都有示范点。要突出我县和各乡镇的特色。示范点建设要充分尊重农民意愿,以产业做支撑改善环境,以环境的改善带动产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以新农村建设来培养农民良好的生活习惯,逐步达到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目的。
五、协调发展
新农村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方面,需要县乡党委政府发挥主导作用。一定要克服重视物质文明建设而忽略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倾向。在生产发展上县乡党委政府应起到先导作用,树立科学发展观,运用先进技术发展农村经济,推进农村物质文明建设;在发展先进文化上,党委政府应起到领导作用,努力建设好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思想道德文化体系,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在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上,党委政府应发挥好指导作用,把农村政治文明建设推上新台阶,加强村级政权建设,使其成为新农村建设的主要组织者、推动者和实施者。当前我县村级政权总的是好的,但是不容忽视的是一些村两委形同虚设,人心涣散,没有凝聚力和战斗力,对村内事务基本不管,干群关系紧张,群众怨声载道,靠他们恐怕很难担当起新农村建设的重任。
协调发展还要做到点面结合,做到以点带面,不能因为搞示范点就把大量的支农资金都整合在一起,投放在点上而忽略大面,点是少数人受益,面是广大人民群众,多数人都发展不了,即使点上再风光也违背了共同富裕这个社会主义本质和新农村建设的初衷。还可能引发新的社会矛盾,让老百姓心理不平衡,从而影响大局。兼顾大面,尤其要关注边远、高寒贫困地区的广大群众,特别是少数民族同胞。据我所知,一些边远地区的农民至今还未用上电,还没完全解决温饱,相当的人还在温饱线上苦苦挣扎。试想这些地区新农村如何建设。在盐津这二千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不应该有被遗忘的角落。公共财政的阳光应该普照大地,让绝大多数人受益。
六、稳步推进
要充分认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长期性,做到“三戒”。一戒急于求成。我县是一个非常落后的农业县,农民人均纯收入仅1248元,比全国的3255元低2017元,比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的10493元低9245元,农民还非常穷。要彻底改变广大农村落后的生产生活条件,实现生产方式和生活现代化,需要长期奋斗,不能急于求成,一蹴而就。要作长远打算,作长远谋划。抓好开局,从紧迫的事情做起。当前群众反映最强烈的就是乡村道路、农网改造、人畜和生产用水、子女上学、农民就近就医、生产发展资金困难、社会服务弱化等问题,这些问题要根据生产力发展和财力增长的状况,逐步推进,防止盲目蛮干,拔苗助长,切忌以运动的方式搞建设。当然不能等待、观望、漫不经心、若无其事、坐失良机。二戒简单化。要全面认识新农村建设的内容,新农村建设“五句话二十个字”体现了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和和谐社会建设以及党的建设的全面要求。生产发展是中心,生活富裕是基本尺度,乡风文明和村容整洁体现了精神文明和人居环境的双重要求,管理民主则显示了对农民群众政治权利的尊重。也就是说,新农村建设内容是广泛的,全方位的,任务是非常繁重的。因此,要准确把握。三戒政府包办代替。要充分尊重农民的主体地位。农民是农村经济活动的主体,政府主要起到引导和扶持的作用,新农村建设要从农民的生产生活需要出发,不能按照城市小区的模式去套。干什么,不干什么,要按照村民自治中“一事一议”的民主办事制度来决定,不能搞强迫执行,强制摊派。
七、争取支持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说穿了最根本的还是农民的增收问题、发展问题。无论生产发展还是生活环境的改善都离不开钱,钱从那里来,一要靠农民自身逐步积累;二要靠国家扶持。县级财政收入每年才二、三千万,工资虽有保障,但发展资金十分欠缺,各职能部门今后应努力向省市争取项目资金支持,围绕新农村建设这个共同的目标各司其职,各尽其责。今年国家“要下决心调整投资方向,把国家对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的重点转向农村,这是一个重大转变”。这是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的一个重要的政策宣示。
根据有关资料显示,在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今年国家将集中力量办好“水、气、路、电”四件事。一是今年拟安排40亿元,比上年翻一翻,计划再解决2000万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二是拟安排25亿元投资,比去年增长1.5倍,再建250万户沼气池;三是安排170多亿元,改建新建乡村公路180万公里;四是发行12亿元国债,对中西部地区农网进行完善,启动无电乡电力建设。此外,中央还将加大农村社会事业发展资金投入。只要全县上下一心,大家都关注农村,关心农民,支持农业并踏踏实实地做好工作,新农村建设就大有希望。
八、真抓实干
空谈误国,实干才能兴邦。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需要县乡党政组织切实加强领导,需要动员全社会力量支持参与,需要充分调动广大干部和人民群众的积极性。特别是县乡村的干部要脚踏实地,狠抓各项工作的落实。不能喊空口号,摆花架子,做表面文章,切实把新农村建设作为加强“三农”工作的全部内容,摆到工作的重中之重。一定要克服工作安排上存在的单打一的情况,处理好中心工作和重点工作,经常工作和阶段性工作的关系,总体安排、总体布署、统筹兼顾、全面推进、整体发展。
九、健全机制
要发挥长效机制的管理作用,防止出现“反弹”现象。新农村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具有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需要充分发挥长效机制的管理作用。一是要建立长效投入机制。今年,中央、省市将加大对新农村建设的投入,县级财政也应随着收入的增长逐年加大对新农村建设的投入,并列入财政预算。二是应建立引导农民在国家政策扶持下,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依靠自己辛勤劳动建设自己幸福家园的激励机制。三是建立引导全社会力量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参与机制。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体虽然是广大农民,但仅靠农民自身力量显然是不够的。四是建立完善和规范新农民培养机制,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机制,治安管理机制等等长效机制,防止出现反弹现象,不断巩固和扩大新农村建设成果。





新农村建设心得


党的xx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 “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这既是中央对新农村建设的要求,也是其总体目标。这20个字包含的内容极为丰富,涉及农村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管

理等方方面面。

一、“生产发展”是新农村的物质基础的前提

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是生产发展。农业是农村的产业基础,生产发展首先指的是农业的现代化,以粮食生产为中心的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提高。“xxx”时期,不仅工业要转变增长方式,农业也要加大科学技术的推广应用,实现增长方式的转变。在调整农村经济结构的过程中,一方面协调粮食与其他作物的比例,力保我国的粮食安全;另一方面协调农业与非农产业的关系。

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要把培育新农民作为一项根本措施来抓,通过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和致富能力,为增产增收和改变乡容村貌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首要的是加快实行免费义务教育;其次,培养新型产业农民和务工农民,大力实施以农村实用技术、务工职业技能培训为主要内容的“阳光工程”,有针对性地举办相关技术培训。

非农产业为农村经济的发展提供了空间,也包含在“生产发展”的要求之中。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拉长产业链,可以使农民在加工增值的过程中增加收入。在非农产业不发达的地区,要进一步加快农村工业化的进程。

二、“生活宽裕”是新农村建设目标的保证

要达到生活宽裕的目标,首先要通过开辟各种增收渠道,增加农民收入。保持农民增收势头不减,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得到广大农民支持的关键性因素之一。从宏观层面来讲,农民增收可以激发广大农村的巨大消费潜力,使农民的需求成为一种有效需求,从而增强消费对国民经济的拉动力。

目前城乡社会保障覆盖率之比高达20∶1,占全国总人口近50%的农村居民仅享用了30%左右的医疗卫生资源,九成左右农民是无保障的自费医疗群体。从这些数字可以看出,农村公共事业滞后的现状。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政府要通过公共财政补贴,帮助农民建立起包括合作医疗、农村养老保障等农村社会保障体系。

目前,农村商品市场总量不足,分布不尽合理,同时假冒伪劣产品较多,这给农民的生活带来诸多不便。建立健全农村市场体系,形成现代流通方式下的农村消费经营网络,是新农村建设中不可或缺的方面。

三、“乡风文明”是提高农民整体素质的必然

乡风文明本质上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问题,内容包括文化、风俗、法制、社会治安等诸多方面。

近年来,虽然一些地区的农村经济发展较快,但文化生活却单调乏味,同时一些不良文化有所抬头。农村文化建设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还不适应,与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还不适应,主要问题是文化基础设施落后,现有资源尚未得到有效利用,文化体制不顺、机制不活。因此,如何使广大农民过上丰富多彩的精神文化生活,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任务。

移风易俗是乡风文明的表现之一。一方面,随着经济的发展,在城市中出现的人情淡漠等现象,在农村地区已经有出现的苗头;另一方面,传统的陋习在一些农村地区还广泛存在。

四、“村容整洁”是改善农民生存状态的需要

新农村建设中“村容整洁”的要求,最主要的是为农村地区提供更好的生产、生活、生态条件。

长期以来,大部分农村地区的人居环境不能令人满意。“露天厕、泥水街、压水井、鸡鸭院”,是对农民生活居住环境的形象描述。农村的房舍、街道建设缺乏规划,浪费大量土地;通行条件差,给农民的生产生活带来诸多不便;由于缺少硬件设施,加上农民的不良生活习惯,垃圾污染严重。另外,随着一些农村地区非农产业的发展,工业污染问题凸显,亟待改变。

在新村建设过程中,要特别注意两点:一是要尊重农民意愿,在国家、社会力量的支持下,根据当地经济发展水平量力而行,避免搞成形象工程、政绩工程;二是要根据当地的文化传统等,做一个长期规划,在规划过程中不能搞一刀切。

五、“管理民主”是健全村民自治制度的基础

目前,我国农村地区实行村民自治制度。从全国来看,各地具体情况差别比较大,但基本制度已经确立起来。完善农村基层民主自治制度是实现乡村管理民主的关键所在。从国家层面来讲,要出台村民自治法的实施细则。XX年我国已全面取消农业税,当前,转变乡镇政府职能是“管理民主”的要求之一。乡镇政府要为本地经济发展创造条件,要担负起社会管理的职责,为乡村提供公共服务。同时,乡镇政府要对村民自治进行正确引导。另外,农村基层党组织要紧紧围绕服务群众这个中心,切实发挥服务群众、凝聚人心的作用。

新农村建设的思考


[摘 要]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全面推进中国现代化和全面建设和谐小康社会的需要。新农村重在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是要抓住其主题主线和主旨。
[关键词] 社会主义新农村 主题 主线 主旨
根据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大背景,中央明确提出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发展目标。20字指导方针言简意赅,高度概括了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新农村重在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是要抓住其主题、主线和主旨。
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题是提高农民的市场主体地位
新农村建设将生产发展列为首位,发展生产力仍是新农村建设中首要的、迫切的、根本的任务。而在生产力体系中,人始终是最活跃、最积极、最关键的要素,因此,新农村建设必须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农村发展之所以一直停滞不前,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体制和结构抑制了广大农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从而窒息了农村生产力的发展。其突出表现是在以市场经济为取向的体制改革中,农民市场主体地位“残食”现象严重。
(1)作为经营者不具有完全自主经营权。市场经济中,经营者具有独立的自主经营权,即经营者有权决定生产什么、生产多少、如何生产等。经营者的自主经营权是建立在对生产资料的完全占有和自由支配的基础之上的,而我国广大农民作为农业经营者并不对其生产资料——土地,具有完全意义上的所有权和支配权。在我国现行的土地制度中,土地的所有权归国家、集体所有,农民不拥有土地的所有权。
(2)作为投资者不能获取对等收益。对农民而言,土地是最重要财产。尽管在现行的土地制度中,农民不具有以土地进行投资的主体资格,但现行土地制度中同时也规定了农民对土地具有绝对的使用权。如果剥夺或是占用了农民的土地使用权,就必须对其进行对等的支付,这是市场经济公平原则最基本的要求。
(3)作为劳动者不能获取对等的权益。在我国,农民作为劳动者,通常可分为三种类型:一是农业劳动者;二是进城务工人员,即农民工;三是农村剩余劳动力。在现行的二元经济结构中,农民作为劳动者,与城市劳动者相比,不具有平等的竞争地位。首先,作为农业劳动者,一直饱受到“剪刀差”的掠夺;其次,从进城务工人员来看,农民工与用人单位的劳动关系虽然受劳动法调整,但其劳动权利的实际享有水平明显低于城镇职工,尤其是很少被纳入城镇社会保险的覆盖范围,即使被纳入城镇社会保险覆盖范围的少量农民工,其社会保险待遇也低于城镇职工;最后,从农村剩余劳动力来看,虽然具备成为劳动法意义上劳动者的资格,但无资格享有失业保险待遇,其就业权的内容和实现条件与城镇失业人员不处于平等地位,在劳动力市场上受到源于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的多种歧视。
(4)作为居民不能平等地享有公共产品。市场经济中,纳税人平等地享有政府提供的公共产品,这是市场经济的法则。农民作为纳税人也应当享有这一基本权利。然而,由于制度因素,我国农民的这一基本权利长期被抑制,作为居民,不能平等地享有社会公共产品。
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线是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
农业效益低、农村发展慢、农民收入少,是“三农”问题的症结,而酿成新时期“三农”问题的根源,很大程度上源自于城乡差别发展战略和由此形成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
(1)城乡二元结构的客观性。城乡二元结构是我国发展进程中的一个阶段,其形成有其客观必然性。在推进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我国始终是以改革、发展、稳定构建目标函数,将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接受的程度统筹起来的,只是不同的时期目标的侧重点不一样。改革初期,摆脱贫困,追求发展是第一要务,但如何发展,是当时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新中国成立以来对现代化建设道路的探索实践表明:全面的、同步的、同时的发展不具有可行性。因此,对比各国的发展经验,我国选择了城市偏好非均衡的发展战略,优先发展城市工业,以工农产品“剪刀差”的形式大量提取农业剩余发展城市工业。
(2)统筹城乡发展的迫切性。发展是以稳定为前提的,离开稳定的发展是不健康的发展,是不可持续的发展。勿庸置疑,非均衡的发展战略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生产力发展,为我国羸得了一个较长的发展时期。但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改革的深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瓶颈”日益凸显:连续多年内需不足,工农差别、城乡差别日益扩大;由城乡差别所引发的一系列矛盾和社会问题,已经成为经济社会发展中最大的不稳定性因素。如果不妥善处理,将会破坏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
(3)统筹城乡发展的可行性。纵观一些工业化国家发展的历程,在工业化初始阶段,农业支持工业、农业为工业提供积累带有普遍性。但在工业化达到相当程度以后,工业要反哺农业、城市要支持农村,实现工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协调发展。但值得注意的是,建设新农村并不改变国家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的基本进程,更不意味着国民经济发展重点发生了转移。新农村建设战略的实现离不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作用,这就需要在发展的进程中,坚持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观来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与新农村建设。
三、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旨是让广大农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尽管改革发展的20多年是我国民生问题持续获得改善的20多年,但我国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中遇到的新问题中最突出的仍然是民生问题。特别是广大农村,大多数的农民并没有分享到改革发展的成果。中国社科院收入分配课题组的研究显示,从1980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只有三年低于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其余13个年份的增长都高于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增长;农村居民收入总量占城乡居民收入总量的比重呈大幅度下降趋势,从1978年的64.1%降低到的29.1%,下降了35%;城乡差距扩大引发的一系列农村发展的现实困境更是令人堪忧,与城市广泛发生的大拆大建相比,约一半的行政村未通自来水,3.6亿人口喝不上符合安全标准的饮用水,60%以上的农户没有卫生厕所,13%以上的行政村没有通公路,2%的村庄没有通电,而且电压不稳,电费又高于城镇。农村中小学校舍危房率达到6.6%,占全国中小学校舍危房率的81%,西部地区尚有100多万中小学因为校舍短缺不能入学。
显然,改革带来的经济增长并没有带来全体国民福利的改善。在我国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农村经济改革和发展呈现出相对递减的趋势,经济增长和发展的成果没有被农民普遍分享就是一个很好的佐证。最为明显的表现是:农民收入增长缓慢,没有较快富裕起来,有的农民甚至陷入绝对贫困的地步,据统计,截止到底,全国农村尚有年收入不足668元的绝对贫困人口2610万人。
贫富悬殊的城乡收入分配机制,会造成处于低位的社会阶层的不公平、触发社会的不稳定。当前我国改革正处于攻坚阶段,社会矛盾凸显,但各种社会矛盾的背后都能找到经济根源,体现出社会各阶层对经济发展成果公平分享的诉求。如何让改革发展成果惠及于民尤其是广大的农民群众,这不仅是个重大的经济问题也是个重大的政治问题,它直接关系到全面小康社会的实现。在国民经济总量增加、结构改善和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不断上升但城乡差距扩大且单纯依靠市场力量难以削弱城乡差距的情况下,站在以民为本、维护社会公平、协调城乡发展的高度,政府提出两个趋向的新农村建设战略,是政府执政为民、执政富民的体现;强调在新农村建设中,大力推进工业带动农业、城市带动农村的发展思路,在继续给农业、农村“输血”“造血”的同时,更注重农民收入增长机制、农村全面进步机制的建立,其目的就是要让农民共享经济繁荣成果。
缩小城乡差距,不是缩小城乡经济总量的差距,而是逐步缩小城乡居民享有的公共服务和生活水平的过大差距。共享不等于平均主义,不等于大锅饭,这里讲的共享是要维护生存发展的底线,提供公平的教育机会,落实就业公平,对现社会分配中的正义,以及建立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新农村建设立足农村发展、着眼统筹城乡关系,注重农民收入增长机制、农村全面进步机制的建立,其目的是为了确保农民共享经济成果,这是新农村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由此可见,让广大农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旨。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