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心得体会 > 学习心得体会 > 导航 > 《快速成型技术及应用》学习心得

学习心得体会

《快速成型技术及应用》学习心得。

针对同一件事,同一部作品,每一个人的感受都不一样,心得是自己的理解,也可以是自身受到的感悟和启发。写心得体会是我们学习时经常遇到的事情,每一次心得体会可以一直更新迭代自己的想法。想要写心得体会需要从哪方面入手呢?根据你的需要,小编精心整理了《快速成型技术及应用》学习心得,欢迎大家阅读收藏,分享给身边的人!

对于本学期黄老师的《及应用》学习心得,主要从Rp技术的应用现状和发展趋势、主要的Rp成型工艺分析和Rp技术在当代行业的应用三个方面进行说明:

一、Rp技术的应用现状与发展趋势

快速成型(Rapid prototyping)技术是由三维CAD模型直接驱动的快速制造任意复杂形状三维实体的总称。它集成了CAD 技术、数控技术、激光技术和材料技术等现代科技成果,是先进制造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目前,快速成型技术已在工业造型、机械制造、航空航天、军事、建筑、影视、家电、轻工、医学、考古、文化艺术、雕刻、首饰等领域都得到了广泛应用。

Rp技术虽然有其巨大的优越性,但是也有它的局限性,由于可成型材料有限,零件精度低,表面粗糙度高,原型零件的物理性能较差,成型机的价格较高,运行制作的成本高等,所以在一定程度上成为该技术的推广普及的瓶颈。从目前国内外Rp 技术的研究和应用状况来看,快速成型技术的进一步研究和开发的方向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大力改善现行快速成型制作机的制作精度、可靠性和制作能力,提高生产效率,缩短制作周期。尤其是提高成型件的表面质量、力学和物理性能,为进一步进行模具加工和功能试验提供平台。

(2)开发性能更好的快速成型材料。材料的性能既要利于原型加工,又要具有较好的后续加工性能,还要满足对强度和刚度等不同的要求。

(3)提高Rp 系统的加工速度和开拓并行制造的工艺方法。目前即使是最快的快速成型机也难以完成象注塑和压铸成型的快速大批量生产。

(4)RpM 与CAD、CAM、CApp、CAE 以及高精度自动测量、逆向工程的集成一体化。该项技术可以大大提高新产品的第一次投入市场就十分成功的可能性,也可以快速实现反求工程。

(5)研制新的快速成型方法和工艺。除了目前SLA、LOM、SLS、FDM 外,直接金属成型工艺将是以后的发展焦点。

二、几种常见Rp工艺

1、FDM,丝状材料选择性熔覆(Fused Deposition Modeling)快速原型工艺是一种不依靠激光作为成型能源、而将各种丝材(如工程塑料ABS、聚碳酸酯pC等)加热熔化进而堆积成型方法,简称FDM。

2、SLA,光敏树脂选择性固化是采用立体雕刻(Stereolithography)原理的一种工艺,简称SLA,是最早出现的一种快速成型技术。

3、SLS,粉末材料选择性烧结(Selected Laser Sintering)是一种快速原型工艺,简称SLS。粉末材料选择性烧结采用二氧化碳激光器对粉末材料(塑料粉等与粘结剂的混合粉)进行选择性烧结,是一种由离散点一层层堆集成三维实体的快速成型方法。

4、LOM,箔材叠层实体制作(Laminated Object Manufacturing)快速原型技术是薄片材料叠加工艺,简称LOM。箔材叠层实体制作是根据三维CAD模型每个截面的轮廓线,在计算机控制下,发出控制激光切割系统的指令,使切割头作X和Y方向的移动,最后叠加成型。

三、Rp技术在模具制造中的应用

传统的模具制造方法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借助母模翻制模具,另一种就是用数控机床直接制造模具 。在新产品开发过程中,减少模具制造所需成本和时间对缩短整个产品开发时间及降低成本是最有效的步骤,快速成型技术的一个飞跃就是进入模具制造领域,其潜力所在正是能降低模具制造成本并减少模具开发时间。将快速成型技术引入模具制造过程后的模具开发制造就是快速模具制造。

快速成型技术在模具制造领域的应用主要是用来制作模具设计制造过程中所用的母模,有时也用快速成型技术直接制造模具。因此可以将基于Rp的快速模具制造分为两类,即:直接制模法和间接制模法。(这里就不一一阐述了)

利用Rp 技术发展快速模具制造技术还存在以下主要问题需要解决或者说需要进一步提高。

(1) 表面质量如何满足模具的要求,否则无法承受如注射成型这样的高压。分层制造法不可避免会产生台阶,斜面时更严重,后处理是目前通用的作法。

(2) 尺寸精度如何满足模具制造的要求,尤其是制造较大模具时,尺寸更不稳定。

(3) 用作母模时的强度,耐热和耐腐蚀性,形状和尺寸的时效问题。

(4) 塑料或树脂类模具的导热性很差,导热差虽然带来了可用较低注射压力的好处,但生产周期太长也必须考虑。

(5) 多数所谓金属模具都需要最后渗铜,这就造成这种金属模具的使用温度不可太高,可能超过500 ℃就不行了。

(6) 使用寿命的进一步延长和使用成本的进一步降低。

(7) 目前所能制造的模具的体积都很小,怎样制造大型模具?

(8) 受不可缺少的后处理工序的限制,目前还不能制造具有很小细节特征的模具,尤其是具有内凹形状的模具。

(9) 目前快速成型方法所能成型的材料种类及其有限,需要开发新型材料。

f132.COM更多心得体会延伸阅读

信息技术学习心得领会及感受


信息技术学习心得体会及感受

本次培训很实用,以任务驱动为主线、以活动为中心、以讲授、研讨、自学、评价相结合、以理论相渗透、以技术为支撑,让学员充分感受了教育技术应用的多样性,在学习体验中感悟了现代教育理念与运用信息技术支持教学创新的魅力。与以往的培训相比,本次培训具备很多的优点,同时给我们的感受也非常深刻。

1、培训内容和我们平时的教学工作紧密联系,实用性很强。

比如创建教学设计方案,规划主题单元等一系列学习活动能梳理我们的教学思路,促使我们整合各方面的资源,更好的理解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的意义,为我们今后能将信息技术运用到具体的教学工作中打下了扎实的理论基矗

2、培训形式新颖有趣,着力培养学员们的合作意识。本文由一起去留学编辑整理。

特别是以小组为单位,设立小组代表,既有趣又能激发大家的创新思维,迅速树立团队合作意识,增强团队的凝聚力,为后续培训打下基矗

3、课堂属于开放式,气氛轻松。

各组员可以自由的发表自己的意见。打破了传统课堂的教学规律。对于我们来说,虽然只有短短3天的培训,但受益匪浅。在这里我们见识了很多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的鲜活的案例,在集体讨论和辅导老师的点拨下,我们进一步理解了信息技术对现代教学产生的重大意义,了解了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的优化方法。不但丰富了我们的教学基本理论知识,而且对我们今后的教学活动有很大帮助,可以将这些知识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对所任教的学科进行教学规划设计,梳理教学思路,加深对教材的理解。

4、是学习收获巨大。

在学习内容方面,不仅理解了教育技术的基本内涵,深入理解了教设计的一般过程,掌握了信息资源的获取方法、处理方法,还通过案例的研讨,掌握了探究型学习和授导型学习的设计方法及评价方法,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内涵也有了一定的认识,提升了教学设计的整合水平等等,可以用收获颇丰来概括。在学习方式上,老师们感受最多的是小组学习和探究型学习的优势。专业上的互补,使老师们能相互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同时增强了团队精神和协作意识;探究型的学习,能充分调动每位学员的学习积极性,各展所长,始终保持旺盛的学习热情和热烈的学习气氛。如果能有效地将它们应用到我们的日常教学中,必将有力地促进教学效果的提高。

通过此次培训使我真正领会到了新的教育技术理念,也发现了自己身上许许多多欠缺的地方。学习虽然完成了,但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应用。我们一定会在日后的教学中努力做到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真正让教育技术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服务。

财经应用文学习心得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在社会活动中的交往和关系越来越频繁和复杂,反映这种经济活动的状况和关系的财经应用文的写作,日益受到社会的重视。作为学习电子商务的我更是要重视这一点!因为这些知识在我们的学习和工作中肯定是很实用的(小至个人总结大到国家机密等等)!学院为使我们电商专业的学生掌握较多的财经应用文的写作知识,因此设立了《财经应用文写作》课,以培养我们的写作能力,更好地面对竞争!
本学期在老师的悉心教导和自己的学习、实践下,我知道了所谓财经应用文从广义上讲它是人们在财经工作中所使用的各类反映经济活动内容的文书的通称,既包括财经专业文书,也包括一些同时在其它社会领域或部门广泛使用的文书。认识到了财经应用文的涉及面很广泛,它所涉及的文体有:
法定公文:命令、决定、通知、通报、通告、请示、批复、函,等等。
事务文书:计划、报告、总结、简报等。
财经专业文书:指狭义财经应用文所包含的文种,如经济合同、审计报告、招投标文书等。
学术文体:用于经济科学研究的学术文体,如经济工作研究、经济论文等。
从课堂的学习以及课后的实践活动中我发现财经应用文有他的基本特征:
总体特征:
从内容上看:解决某个特定的经济问题,或处理某项具体的经济工作。
从形式上看:程式化特点(各类文种均有其特定的规范化写作要求,不能随心所欲)。
具体而言,体现为下列特征:
(一)主旨单一、集中、明确
单一:指一文一事,一篇文章只能有一个中心
集中:指全文的展开要紧紧围绕这一中心,不能游离,不可东拉西扯而使主旨淹没。
明确:是指作者的意图、主张等要使读者一看便知,切忌含蓄,讲究直白。
(二)材料多样、真实、有力
材料是构成文章内容,形成、支撑并表达主旨的各种事实与理论。
多样:是指本身的形态来看,有事实和理论两大类型。另从来源看有第一手资料和第二手资料的区别。当然,并非所有文章都具有多样的特点,而是指整体特征。
真实:是指材料要同客观情况相完成符合,不能有丝毫的歪曲,不管是事实还是理论。
有力:首先是表现为材料能被主旨统帅,而不能游离主旨;其次,该材料是为主旨的表达所必须,而非可有可无;最后是体现为材料的典型性,即具有以一当十的功效。
(三)结构合理、谨严、固定
结构合理:结构的安排符合客观事物的构成和发展规律。具体表现为段落的安排,材料的取舍,排列的次序等合理,符合事理和人们的认识规律。
谨严:比合理进一层,是对文章逻辑性的要求,从内容安排的合理性、内容间的紧密性,过渡照应的严密性,前后的呼应性等各方面的要求。
固定:是指写作的模式具有统一要求,包括一篇文章分几部分,每部分的要素等或约定俗成,或国家明文规定,不能随心所欲。
当然通过老师的教导与自己的学习与实践,我也发现我们的教材还存在许多的缺点与不足!诸如:知识的分类不是很明确!还有就是知识穿插与拓展不够,知识面太过于狭窄、过与理论化,虽然也有案例分析但总觉得案例过于陈旧!当然这只是我的一点不成熟的意见与见解!
理论的东西讲多了肯定很枯燥所以接下来我就联系实际来讲讲吧!
我们两年后就要步向各自的工作岗位了,而我本人的理想是做一名管理人员!应用文写作是企业管理技能重要的一个方面,包括总结、计划、方案、研究报告、规章制度、请示等等。这些文件在各个部门中经常用到,而作为管理者也经常进行这方面的严密写作!众所周知若不能较好的在所提出的文件中准确的表达自己的意思,以致造成误会,导致工作的延误甚至失误,因此,对管理者的要求之中,书面表达也是一个重要的方面。
所以在工作中应用文的写作我一定要做到:条理清楚、思路清晰、行文顺畅、用词准确等。
总结为每一个管理岗位都要做的日常工作之一,或在阶段性的工作之后进行,如项目总结,年度、季度总结,或作为述职报告向上级提交。好的总结,能清楚的说明事实,分析原因,提出可行展望或计划,以让我们的上级更好的了解我们的工作和状况,为我们更好的开展工作提供支持。
计划是一切工作的前提,凡事预则立,没有一个全面的计划,管理者往往会陷入对日常事务的应付中,抓不到重点,从而影响整个部门乃至公司的整体运作,因此,制定一个切实而全面的工作计划,将会为来年的工作指明方向。
在总结和计划的写作中我要注意到要点、注意行文技巧和要求等,形成较完整的写作模式。
就目前自己的应用文写作能力而言,我还是很多的欠缺,所以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我一定要做到如下几点:
(一)领会政策精髓,熟悉业务要意
(二)锤炼思维能力,加强语言修养
(三)掌握规律,了解规定!
(四)善于假借,勤于实践!
古语有云:功到自然成!我想只要我能切实做到这几点,我定会能驾御财经应用文的写作,以更好地为自己服务!

信息技术应用体验学习心得体会「教师篇」


下面是整理的教师关于信息技术应用体验学习心得体会范文,欢迎阅读参考!

信息技术应用体验学习心得体会范文一

为提高教师教育技术水平,促进教师专业能力的发展,贯彻执行教师继续教育的相关政策,我校开展了信息技术学习活动,通过学习,我深深感到现代化教学技术的科学性和优越性,将信息技术用于教学中,教师能省时省力,学生能根据直观演示轻松地获取知识,从而提高教学效益。本人经学习有以下体会:

一、掌握信息化教育技术是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信息化是社会发展的趋势,信息化的水平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现代化水平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准,教育信息化是其中的一个部分,大力促进教育信息化已成为教育发展的潮流。作为一名教师,应适应社会发展的趋势,把握现代化信息教育技术,是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二、把握信息化教育技术是提高教学效益的需要

将信息化教育技术应用于教学中,有助于教师整合教育资源,有助于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信息教育技术是新型的科学教育技术,能弥补陈旧教学中的不足,传统的教育手段费时费力,不利于学生在轻松的状态下把握知识,不利于提高教学效益。只有充分把现代化信息教育技术用于教学中,才能提高教学效益。

三、积极应用信息化教育技术是提高教学技能的需要

实践是学习的目标,也是提高应用能力的手段,教师只有在实践中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教育技术,才能在应用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才能在不段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中学习并提高自身教育技能。

四、终身学习是使自己得到可持续发展的途径

社会在不断进步发展,信息化技术也在不断更新,作为一名教师,如果止步不前,那么就不能适应教育发展的需要,就不能胜任教育工作,要认清形式,勇于挑战,树立信心,不断学习,用新知识和新技术来完善自身素质,用教育技术进行终身学习,实现自身教育水平得到持续发展,在不同阶段都能胜任教学工作。

信息技术应用体验学习心得体会范文二

本次培训很实用,以任务驱动为主线、以活动为中心、以讲授、研讨、自学、评价相结合、以理论相渗透、以技术为支撑,让学员充分感受了教育技术应用的多样性,在学习体验中感悟了现代教育理念与运用信息技术支持教学创新的魅力。与以往的培训相比,本次培训具备很多的优点,同时给我们的感受也非常深刻。

1、培训内容和我们平时的教学工作紧密联系,实用性很强。

比如创建教学设计方案,规划主题单元等一系列学习活动能梳理我们的教学思路,促使我们整合各方面的资源,更好的理解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的意义,为我们今后能将信息技术运用到具体的教学工作中打下了扎实的理论基矗

2、培训形式新颖有趣,着力培养学员们的合作意识。

特别是以小组为单位,设立小组代表,既有趣又能激发大家的创新思维,迅速树立团队合作意识,增强团队的凝聚力,为后续培训打下基矗

3、课堂属于开放式,气氛轻松。

各组员可以自由的发表自己的意见。打破了传统课堂的教学规律。对于我们来说,虽然只有短短3天的培训,但受益匪浅。在这里我们见识了很多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的鲜活的案例,在集体讨论和辅导老师的点拨下,我们进一步理解了信息技术对现代教学产生的重大意义,了解了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的优化方法。不但丰富了我们的教学基本理论知识,而且对我们今后的教学活动有很大帮助,可以将这些知识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对所任教的学科进行教学规划设计,梳理教学思路,加深对教材的理解。

4、是学习收获巨大。

在学习内容方面,不仅理解了教育技术的基本内涵,深入理解了教设计的一般过程,掌握了信息资源的获取方法、处理方法,还通过案例的研讨,掌握了探究型学习和授导型学习的设计方法及评价方法,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内涵也有了一定的认识,提升了教学设计的整合水平等等,可以用收获颇丰来概括。在学习方式上,老师们感受最多的是小组学习和探究型学习的优势。专业上的互补,使老师们能相互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同时增强了团队精神和协作意识;探究型的学习,能充分调动每位学员的学习积极性,各展所长,始终保持旺盛的学习热情和热烈的学习气氛。如果能有效地将它们应用到我们的日常教学中,必将有力地促进教学效果的提高。

通过此次培训使我真正领会到了新的教育技术理念,也发现了自己身上许许多多欠缺的地方。学习虽然完成了,但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应用。我们一定会在日后的教学中努力做到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真正让教育技术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服务。

信息技术应用体验学习心得体会范文三

全面实施信息技术素质教育,全面实施信息技术课程改革是当前教育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作为这场变革中站在第一线的我在不断地学习新课标,尝试着正确领会新课标的精神和理念,期望能更好地应用于教学实践,为信息技术课程建设尽自己的微薄之力。看了那篇文章我觉得有所感触,所以又去看了有关的知识现把学到的知识和大家一起来学习。

新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是如何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学习方式的变革迫在眉睫!它关系到我们的教育质量,关系到师生的校园生活质量。我们今天必须倡导新的学习方式,是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学习方式。这也是实施新课标最为核心和最为关键的环节。新课标强调师生互动、互教互学。

引用沃德的一句话说平庸的老师传达知识;水平一般的老师解释知识;好的老师演示知识;伟大的老师激励学生去学习知识。教师们都明白这样一个道理:要想让学生学到东西,学生自己得渴望学习,而不是要老师逼着学。实现这一学习目标的惟一办法就是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担任主角。任何老师都不能让人学好,学生必须愿意学习,而且努力学习才行。新课程理念认为学习是一项参与性的活动。学生学习的方式是实践不断实践,直到学习成为他们的第二本性为止。而无论是自主学习还是合作学习亦或是探究学习体现的正是学生亲身的体验和实践。听新课标指导下的老师上课,你会明显地体会到他们很少这样做:在课堂上滔滔不绝地讲,让学生把每天的讲话记录下来。相反,让学生主动学习的观念似乎是头脑中根深蒂固的理念,自然而然的行为。运用苏格拉底式的教学原则,向学生提问,鼓励学生讨论,对话和辩论,希望学生去思考、推理和交流,其目的是给学生足够的机会去尝试:体验成功,品尝失败,得到提高和进步。这种方法给学生传达出信息是:教师尊重学生的意见,而且相信学生的能力。有一句古话说,如果你认为他们行,他们就行。

多年来,学生已习惯于教师讲、学生听、做笔记、课后背。如何让学生动起来,老师们确实动了一番脑筋,可当学生真的动了起来以后,新的问题又出现了,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课堂气氛空前活跃,学生提出各式各样的问题,有些甚至是令人始料不及的,课堂纪律难以控制,教学任务难以完成,最令人担心的是考试怎么办?课改使学生思维变得活跃了,他们的自我意识增强了,甚至敢于向教师挑战,教师得放下架子,学会蹲下来欣赏学生,学会换位思考,有勇气承认自己有不懂的地方,愿意与学生共同探讨。因此一节课,无论怎么准备,都不会尽善尽美,课堂上会发生很多事先无法预知的情况,有时教学任务没有完成,这是很正常的,但学生在某一方面获得了充分的发展,就应当肯定。

新教材最大的特点是它的开放性,并且采用了现在比较流行的任务驱动模式来设计教材。学生并非空着头脑进入教室,在日常生活中,在以往的学习生活中,他们已经形成了广泛而丰富的经验和背景知识,从自然现象到农家生活、社区活动,他们几乎都有自己的看法。而且,有些问题即便他们还没有接触过,没有现成的经验,但当问题一旦呈现在面前时,他们也可以基于相关的经验,依靠他们的认知能力形成对问题的某种解释,这并不是胡思乱想,而是从他们的经验出发来推出的合乎逻辑的假设。所以,教师的备课不仅要备教材,而且要备学生。教师从学生的经验出发,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从问题情境出发,引导学生探究学习、体验学习。这样的课堂学习才有的放矢。然而这种全新的编排体例和教学要求上的变化,与教师教学习惯产生强烈的冲突,矛盾日益突出。但我们却坚信有了矛盾才会有改变、有进步

教材只是一个载体,需要每一个教师去挖掘,去创造。教学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是对课程的不断发展、不断丰富的过程。新课程的理念告诉我们拿到教材后,千万不能就教材教教材,而是利用教材组织各种各样的活动,根据学生发展的需要对教材进行调适和重组。由于强调开放式教学,课程资源的开发就提到日程,教材已不再成为惟一的课程资源了。这就要求教师学会寻找、开发、制作、整合教学资源和资料。教师在执行新课程计划中,开发利用校内外的一切课程资源,来丰富教学内容。

教育技术学习心得


通过2个星期的新教师教育技术课的学习,同组组员之间的讨论及老师详尽的讲解,我们用一天时间了解了什么是教育技术,对教育技术学有了一些初步的了解。下面就是我从中得到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本期培训组织领导有力,培训效果显著。我们学员平时没有很多机会集中参与教育技术的培训,来培训前都盼望着在假期能集中精力全面地学一学新课改理论和计算机操作技术,可等到培训时才感到学习内容多、时间紧、身体累。如果之前没有掌握信息技术基础知识、操作系统、文字处理、因特网基础,那学习起来就更困难一些。可好的是,本期培训组织严密,领导有力。原教体局副局长陈发增担任班主任,县电教馆馆长陈少君、县教研室主任陈永健也亲自担任主讲教师。在班主任的严格管理下,主讲教师和学员一道自始至终战高温冒酷暑,每天提前到校,严格考勤,严守学习纪律。老师认真耐心地给学员上课、指导,班主任非常关心学员,全力安排好学员的生活,让学员能舒心安心学习。主讲老师的表率作用鼓舞了学员,很多学员非常珍惜培训机会,每天在下课时间到了还不肯离开教室,还想多练习、巩固所学的技能。十天的学习时间,收获颇多。我们对教育技术理论由原来的一知半解到现在懂的较全面深刻,对计算机操作由生疏到比较会使用,为今后在教学中不断应用教育技术奠定了基础,达到了预期的培训效果。

二、明确了教育技术的本质。即运用技术(有形的物化技术和无形的智能技术)手段去优化教育、教学过程,以提高教育、教学的效果、效率与效益的理论与实践。

三、端正了终身学习的态度。具有不断学习新知识和新技术以完善自身素质结构的态度;具有利用教育技术进行终身学习以实现专业发展与个人发展的态度。

四、增强了两种认识

1、增强了重要性的认识:能够认识到教育技术能力是教师专业素质的必要组成部分;能够认识到教育技术的有效应用对于优化教学过程、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作用。

2、增强了应用意识:具有在教学中应用教育技术的意识;具有在教学中开展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进行教学改革研究的意识;具有运用教育技术不断丰富学习资源的意识;具有关注新技术并尝试将新技术应用于教学的意识。

教育技术学习心得(2):

很荣幸地学了现代教育技术这门课,现在我想谈谈我自己的一些心得,一些感想。
首先,现代教育技术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备受关注,它作为教育深化改革的突破口和制高点已逐渐成为人们的共识,并且与素质教育、教育信息化、创新人才培养、促进终身教育体系的建立等重大问题紧密相关。纵观人类教育发展历史,生产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始终是影响教育变革和发展的重要因素。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已经成为现代教育发展的重要驱动力。现代教育技术学在电子技术、传播技术和信息技术等现代科学技术的推动和影响下,已成为正在崛起的现代教育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现代教育技术学是在长期的教育积淀中,不断吸收现代教育理论、心理学理论、管理和经济理论研究成果,在实践的基础上所产生的一门新兴学科,它具有无可怀疑的科学性和应用性的特点,其学科的本质涵义被认为是:教育技术是为了促进学习,对有关过程和资源进行设计、开发、使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现代教育技术科学的诞生与发展正在影响着教育的各个领域,传统的教育观念、理论、内容、模式、管理和体制正在发生着变革。它是人类在教育活动中所采用的一切技术手段和方法的总和。现代教育技术分为物化形态和智能形态两大类。物化形态的技术指的是凝固和体现在有形的物体中的科学知识,智能形态的技术指的是那些以抽象形式表现出来,以功能形式作用于教育实践的科学知识。它是为了学习,对有关的过程的资源进行设计、开发、应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和实践。
其次,通过学习,我们还更深入地了解到:
一、现代教育技术有三个基本属性:
 (1)现代教育技术是应用系统方法来分析和解决人类学习问题的过程,其宗旨是追求教育的最优化;
 (2)现代教育技术分为有形技术和无形技术两大类, 有形技术指利用自然科学、工程技术学的成果,把物化形态的技术应用于教育,借以提高教学效率的技术,它包括从黑板、粉笔等传统的教具到多媒体计算机及网络等一切可用于教育的器材、设施、设备等及相应的软件;无形技术主要指利用教育学、心理学、系统科学、传播学等方面的成果以优化教育过程的技术。
 (3)现代教育技术依靠开发、 利用所有学习资源来达到自己的目的。学习资源分为讯息、人员、材料、设备、技巧和环境,这些资源来自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专门为了学习的目的而设计出来的资源,例如教师、课本、教学电视、计算机课件、粉笔板、投影器、教室、操场、讲授、课堂讨论等,另一个方面是现实世界中原有的可被利用的资源,例如各行各业的专家、报刊、影视、展览、博物馆、生产现场、游戏、竞赛等。
二、现代教育技术作为交叉学科的特点将越来越突出
教育技术属于交叉学科,是连接教育、心理、信息技术等学科的桥梁。作为交叉学科,首先体现在它需要技术的支持,特别是信息技术的支持。教育技术的发展与技术的进步密不可分,在未来的发展中,信息科学和人工智能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教育技术应该关注如何更有效地使用技术以及如何利用技术来促进学习。
其次,现代教育技术作为交叉学科,体现在它融合了多种思想和理论。从教育技术的发展历程来看,教育技术的理论基础主要有教育理论、学习理论、传播学、系统理论等。时至今日,随着人本思潮的兴起,各种学习理论虽然各执一端,但在教育技术领域内走向了融合,以促进人的发展为目标而各尽其力。人们不仅关注个体的学习心理,还对学生之间如何协同与合作、如何基于问题进行综合性学习等进行着系统的研究。
第三,教育技术交叉学科的特性决定了其研究和实践主体的多元化,协作将成为教育技术发展的重要特色。包括教育、心理、教学设计、计算机技术、媒体理论等不同背景的专家和学者共同研究和实践,开放式的讨论与合作研究已成为教育技术学科重要特色。
三、重视现代教育技术实践性和支持性研究
现代教育技术作为理论和实践并重的交叉学科,需要理论指导实践,在实践中进行理论研究。目前,教育技术研究最前沿的两个领域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和网络教育,所有这些乃至终身教育体系的建立都强调对学习者学习的支持,即围绕如何促进学习展开所有工作。正因如此,人们将会越来越重视教育技术的实践性和支持性研究。
 
 四、学习支持
现代教育技术在研究与实践中对于学生学习的支持给予了密切的关注,这种支持包括在信息技术背景下特别是网络环境下学生的学习活动、教学组织和教学评价等方面。广大工作在教育一线的教师,能够深切感受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也只有他们才能根据实际情况结合理论知识来解决问题。教育技术工作者应该为广大教师提供各种解决实际教学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有力地对学生的学习提供支持。
理论上如此,实践中如何呢?我觉得学这门课,我们受益非浅,我们不再局限于书本理论知识,相反我们可以做独具特色的课件,可以捕捉大自然的美好瞬间,可以设计精美的个人网页,还学会做教学设计等等,这些是我们以前所不能的,我相信大家的感觉和我一样好,真希望下学期还可以继续学教育技术,可以学更实实在在的东西,并把它们用到我们的实际生活中,而不是那些纯理论的框框条条的东西。
总之,现代教育技术的作用日益突出,我们要不断地探索,不断地研究,把它最美好的东西表现出来,发挥它最大的作用,为我们服务。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