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心得体会 > 雪葬电影观看心得体会 > 导航 > 观看《焦裕禄》电影心得体会400字

雪葬电影观看心得体会

观看《焦裕禄》电影心得体会400字。

我们不用去强求别人的想法跟我们一样,观看了某些作品后产生属于自己的体会叫心得体会,在日常的生活中,大家都写过心得体会吧,心得体会重点的是提出自己的看法或意见。关于好的心得体会要怎么样去写呢?你也许需要"观看《焦裕禄》电影心得体会400字"这样的内容,更多信息请继续关注我们的网站。

《观看《焦裕禄》电影心得体会400字》是一篇好的范文,好的范文应该跟大家分享,为了方便大家的阅读。


3月31日,由农场党委组织的党的群众路线实践活动机关领导班子党员基层支部书记培训班,通过上党课、现场观看《焦裕禄》,我深深的被焦裕禄的生平和先进所感动。

记得还是我上小学的时候我们的课本就学过焦裕禄,以前到现在对焦裕禄同志事迹的详细情况我都不是很清楚。今天通过这次电影的生动再现,可以说,近距离地观察了解了焦裕禄同志感人的事迹和崇高的,让我对焦裕禄同志的认识得到进一步升华,内心很受感动和鼓舞,感到很受教育。当看到某些感人的场景时,都让我情不自禁的落下了眼泪,我在思考:为什么焦裕禄同志离开我们有40多年了,他的事迹至今为人民念念不忘?他高尚的思想品德和崇高的精神至今为人民所称颂?现在重温他的事迹后我找到了答案。就是因为焦裕禄同志他心里时时刻刻装着百姓,经常深入基层,串农家、蹲地头,访贫问苦,调查研究,亲手解决事关百姓切身利益的大小问题。当我看到他有钱救济困难群众,却没钱给女儿买新衣服;他有钱为患者治病,却没钱满足儿子的一碗红烧肉……我的眼眶湿润了,我暗下决心作为一个支部书记,一定要以焦裕禄为榜样,学习他的精神。

今天,感谢农场党委为我上了这堂生动的党课,今后我更要努力干好本职工作,以实际行动践行入党誓言。

文/吴金升《观看《焦裕禄》电影心得体会400字》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如果您喜欢,那就继续支持关注我们。


F132.cOm更多精选心得体会阅读

观看电影焦裕禄心得体会


电影《焦裕禄》。通过观看,让我对焦裕禄同志的认识得到进一步升华,给我本人心灵巨大的震感,让我从内心深处深感焦裕禄同志的工作动力是从哪里来的,让我彻底明白要时刻对党忠诚、对岗位热爱、对人民群众要具有深厚的感情。但是作为一名领导干部,同时又是一名司法行政干警,不能忘却感动,因为最重要的是在感动之后我们需要付诸不折不扣的行动。

一、要时刻对党忠诚。

从我本人角度理解对党的忠诚是要坚定党的宗旨、执行党的决定、维护党的形象、严守党的纪律。焦裕禄同志便是我们学习的最好榜样,他不畏困难,设身处地的为他人着想,义无反顾的投身艰苦地区从事党的事业,仅这一点就值得我们许多领导干部深思。有时我们遇到棘手的工作时就紧皱眉头,完不成上级交办的工作时讲客观理由。但焦裕禄同志在工作中,遭人误告,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可他却一如既往的干工作。他的光辉业绩为我们当今的领导干部确立了一个笔直的标杆,用自己的言行了树立一个共产党员的丰碑。从中让我个人明白,党和人民因为信任我,所以让我成为一名领导干部,我就不能只看官位的大小,更不能看财富的多少,要看在这个领导位置上为社会做了什么,为老百姓做了什么。

二、要对岗位热爱。

我理解的对岗位的热爱就是要时刻把工作岗位当做实现人生价值的舞台,要以干好各项工作为最终目标,通过不断努力学习,提高个人综合素质,将学到知识,总结的经验、练就的本领,全部运用到实际工作当中,为各族百姓群众服务。影片中,焦裕禄同志的一句话时刻在我脑海中回响,“党是叫我们带领30万兰考人民战胜灾荒的,而不是来送人民群众逃难的……”。焦裕禄同志的这种精神让无数人为之动容,对我们广大领导干部来说是一种很好的教育。在工作中,作为领导干部的我们,有些时候干事怕担责,遇难绕道走,这都是一些违背党的原则的做法。焦裕禄同志在身患重病,却依然坚持工作,在病房里还在学习,这种爱岗敬业,无私无畏,艰苦奋斗的精神永远值得我们领导干部学习。

三、要对人民群众具有深厚的感情。

焦裕禄同志将自己的全部余生交给了党和国家还有人民群众,他把人民群众满意作为检验工作的最高标准,他在人民群众内心深处树起了一座高大的精神丰碑,他所具有的艰苦奋斗的精神、关心群众疾苦、与人民群众患难与共、不怕牺牲、不搞特殊都是我们当代领导干部所应具有的基本素质。焦裕禄同志的精神是共产党人先进性的体现,我从焦裕禄同志的精神中受到深刻教育和启发,更加坚定了自己的理想信念,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始终坚持弘扬求真务实的精神,按照“三严三实”的具体要求,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坚定不移坚持党的群众路线,为自治县社会经济发展和政治大局稳定贡献一份力量,向党和人民交一份满意的答卷。

观看焦裕禄同志电影心得体会


观看焦裕禄同志电影心得体会

学习焦裕禄、践行“三严三实”要求的几点感想


近期,我通过学习和观看焦裕禄同志的电影,深深振撼,也受感动。其中对我触动最大,值得我们领导干部认真学习的有三点:
一是要心系百姓。焦裕禄同志从报到、下乡、进村、入户都是轻车简从,因他心中始终装着人民,与群众心贴心,知百姓冷暖,是真正的为人民服务。现在我们有的干部下乡,身边带的人太多,反而与群众距离越来越远,听不到群众真实的意见和声音。因此,我们的干部包括我自己都应该切实改变这种作风,要像焦裕禄同志学习,为民一心一意,做事脚踏实地。“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上次我们到枫田镇洋田村和社布村走访,群众反映村里缺少医务室,看病要走好远的路;村干道两边垃圾成堆;小学门口治安状况差,等等,这些问题都是群众急需我们协调解决的。作为一名领导干部只有先了解群众的困难,才能在工作中体现出自己的公仆意识。做到知晓、了解群众的困难,时刻站在群众的立场上想问题,才能更好为群众服务。我们时刻向焦裕禄同志学习,深入开展“三进三解三促”活动,常走进农户家中,掀掀他们的锅盖子,摸摸他们的床被子,打开他们的话匣子,及时了解群众的困难,及时解决好老百姓的诉求。
二是要有战天斗地的精神。焦裕禄同志敢与荒山、沙漠、贫瘠斗,就是他有为百姓谋福祉,“敢叫日月换新天”的干事创业精神。作为一名纪检干部也要有这种精神,敢于同一切黑恶势力和腐败分子作坚决斗争,即使得罪一部分人甚至丢掉点选票也不畏惧。当前,我县正处于全面深化改革发展升级的关键期,更需要我们党员干部以焦裕禄精神为驱动,攻坚克难、战天斗地,在破解我县发展难题上有新思路、在全面深化改革上有大气魄。作为纪检部门,特别是抓好市委王萍书记所提出的“五个盯住”:盯住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盯住影响发展环境的问题;盯住重点领域、重点工程、重点项目可能发生的腐败问题;盯住基层、特别是乡镇、村一级的腐败问题;盯住行政执法部门的腐败问题,进一步维护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不断开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新局面。每个党员领导干部都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的号召,要敢于担当,遇到困难不绕道,遇到挫折不气馁,敢于攻坚克难,这样我们的事业才会蒸蒸日上。
三是要切实祛除“四风”之害。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三严三实’切中当前干部作风建设的要害,不严不实已成为干部群众反映较为强烈的问题。祛除党员干部身上存在的“四风”问题,需要我们以焦裕禄同志为榜样,立身不忘做人之本、为政不移公仆之心、用权不谋一己之利,面对各种诱惑,时刻拧紧“总开关”,不失主心骨、不丢方向盘,甘于过平淡生活,勇于求实绩。作为纪检书记,始终牢记“打铁还须自身硬”,坚持慎独、慎微、慎初、慎友,带头纠正“四风”问题,扭转积弊陋习,带头严守各项纪律,自觉接受监督。

观看《永远的焦裕禄》电影心得体会


王晓欣5月12日,由河南影视制作集团、大象出版社摄制出品的大型纪录电影《永远的焦裕禄》在北京举行媒体看片会。在媒体看片会现场,该片总导演海涛、剪辑师周新霞、作曲董立强、解说韩涛以及焦裕禄的二女儿焦守云和大家一起分享了筹备和拍摄《永远的焦裕禄》的经历和感受。

创作团队阵容强大

该片紧紧围绕焦裕禄同志在河南省兰考县工作的475天,通过焦裕禄的领导、同事、子女以及宣传、研究焦裕禄事迹和精神的作家、学者的动情讲述,回顾焦裕禄在兰考以及在洛阳矿山机器厂忘我工作的感人故事和背后许多不为人知的动人细节,还原了焦裕禄光辉的人生轨迹。

在看片会现场,主创代表分别接受采访,讲述了《永远的焦裕禄》的创作初衷和拍摄经历。据了解,在拍摄影片时,为了用写实手法描述焦裕禄同志短暂而伟大的42年生平,光资料搜索团队就组织了48人,影片拍摄中采访了43人。

为了提升影片质量,河南影视制作集团组织了118人的摄制组。该片主创阵容强大:由曾获国家电影华表奖的海涛担任导演,省作家协会副主席王钢和中国电视剧导演工作委员会常务理事、会长助理、国家一级导演陈燕民担任撰稿,中国电影剪辑学会会长周新霞担任剪辑师。该片的音乐创作董立强为影片增色不少,他是纪录片《刘少奇》的作曲。该片的解说催人泪下,担纲解说的是大型文献纪录片《习仲勋》的解说。该片的片名由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王家新题写。

努力挖掘永恒的焦裕禄精神

该片在拍摄期间受到了总书记的关注。3月17日上午,总书记在调研指导兰考县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时,向焦裕禄的二女儿焦守云询问了《永远的焦裕禄》的拍摄进程,提出要以高度的责任感、与时俱进的态度,努力挖掘出永恒的焦裕禄精神的特征、特点、特色和时代精神,指示要把这部关于焦裕禄同志的电影纪录片作为全国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一个生动教材。

之后,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郭庚茂,省委副书记、省长谢伏瞻,省委副书记邓凯,省委常委、纪委书记尹晋华,省委常委、宣传部长赵素萍,省委常委、组织部长夏杰,都先后对影片做了批示。

4月28日,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电影局组织审看了《永远的焦裕禄》,对该片给予高度评价。电影审查小组成员、原中国电影资料馆馆长陈景亮等专家认为影片真实、朴实、感人,场面宏大、资料翔实、细节突出、催人泪下,是近年来不可多得的一部优秀电影纪录片,思想性、艺术性俱佳。

还原一个真实的焦裕禄

该片是继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1966年拍摄的《光辉的榜样——毛主席的好学生焦裕禄》之后的又一部关于焦裕禄的纪录片巨制。

“可以说这部纪录片填补了48年来关于焦裕禄的艺术作品中没有纪录片的空白。”导演海涛说。

谈到这部纪录片的特点,海涛表示,首先,这是一部完完整整的纪录片,以往的影视作品和纪录片对焦裕禄整个人生的展现不是那么具体,这部纪录片从焦裕禄的老家山东到河南洛阳矿山机械厂、哈工大,完整系统地追寻了焦裕禄的足迹;其次,它是足够真实的还原,不是戏说或杜撰,片中有大量当年的史料、新闻资料片、影像资料。“我们在拍摄时要求自己客观、真实、冷静、真诚、朴素,我们不想做过多的艺术上的加工和处理,只想真实地还原焦裕禄这个人。他已经足够强大了,不需要再做更多的修饰和描绘。”

河南影视集团的负责人说,在拍摄时,资料组将当年有关焦裕禄、兰考县的资料全部检索查看,搜集到大量生动、翔实、珍贵的历史影像资料,其中1966年焦裕禄同志遗体迁葬兰考、上世纪60年代兰考县面貌、治理三害、泡桐栽培等珍贵历史资料都是首次和观众见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