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心得体会 > 学习心得体会 > 导航 > 电影《焦裕禄》经典对话学习心得

学习心得体会

电影《焦裕禄》经典对话学习心得。

一念成佛,一念成魔,每个人都有不一样的想法,对于自己阅读过的书籍或文章的内容,然后写出自己的意见或感想,我们称之为心得。很多人都经历过写心得体会这样的写作训练,写心得体会可以提高我们对思维的训练。关于好的心得体会要怎么样去写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电影《焦裕禄》经典对话学习心得",欢迎你的品鉴!

《电影《焦裕禄》经典对话学习心得》是一篇好的范文,好的范文应该跟大家分享,这里给大家转摘到小编。


4月4日,xx小在xx楼x楼会议室组织党的路线教育活动第x次集中,全体教师参加了学习。会议首先传达学习了《xxx教育的实施方案的通知》(x群组办发〔2014〕xx号)文件精神,随后,与会人员按照坚持原原本本学习的原则,共同学习了《以优良作风把紧紧凝聚在一起》xx省联系服务群众事例选编的《“群众之家”群众诉求的“终点站”》xxxxx,观看了视频《制胜法宝》《焦裕禄》《杨善洲》《口杯、口碑》《永远是春天》,并进行了研讨。

我对电影《焦裕禄》中对话记忆很深,其中有这样的经典对话:

焦裕禄对吴县长说:“……人民满意的事,党会不满意?反过来说,人民不满意的事,党会满意?……”

吴县长说:“有时候群众的觉悟比较低,只顾到眼前……”

党代表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人民的利益与诉求与党的利益是相一致的。因此,人民群众的合理合法利益和诉求,是党的宗旨的具体体现,党当然满意。可是,可能有个别党的领导干部“官本位”思想根深蒂固,陷进了“我代表党”的错误逻辑思维的泥坑,借着维护党的形象不去解决群众的实际问题和困难,结果肯定是人民不满意。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应该向人民群众学习。当然,人民群众很现实,很看重利益的实现,“有时候群众的觉悟比较低,只顾到眼前利益……”是正常的思维。党的干部就要认识到这个道理,深入群众,做好群众的思想工作,确实解决群众的问题和困难,这是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应有之义。

通过认真分析案例、以先辈先进为镜,结合教育教学工作实际,会议要求学校行政领导要服务教职工在一线。转变工作模式,主动深入到教育教学第一线、深入到课堂视导教学,深入到学校的各个角落排查整改安全隐患,营造安全健康向上的良好氛围。强调广大教师要“被动”作“主动”,关爱学生在一线。要主动家访,特别是留守儿童、单亲家庭、校外租房学生等弱势群体,了解实际情况、帮助解决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困难,以结对帮扶方式,为他们深切感受到爱的力量与伟大。《电影《焦裕禄》经典对话学习心得》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如果您喜欢,那就继续支持关注我们。


《电影《焦裕禄》经典对话学习心得》是篇好,主要描述群众、人民、学习、利益、解决、深入、教育、工作,希望大家能有所收获。

f132.COM更多心得体会延伸阅读

学习焦裕禄电影心得体会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在各级法院如火如荼的开展起来,为了配合这次活动,单位组织我们观看了电影《焦裕禄》。

又一次的观看,又一次的流泪,又一次的感动,又一次的振奋,又一次的被激励。

焦裕禄,这位影响了两代人的我们党的好干部,他用自己的真诚,感动着千万个老百姓;他用自己的奉献,带领兰考人民改天换地;他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一个共产党人的优良品质。他是一个真正的共产党员,一个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好党员,他是老百姓的带头人,老百姓的贴心人。

扪心自问,我们和焦裕禄相比差距在哪?我们心里都很清楚。我们和焦裕禄相比,工作少了一份热情,对人民少了一份爱心,对事业少了一点忠诚,难怪老百姓会不满意,难怪老百姓会有怨气。

一个党员干部如果不能俯下身子和老百姓打成一片,不能事事都设身处地的为老百姓着想,而是把自己的个人利益放在第一位,怎能让老百姓信服?怎能让老百姓满意?

有细心人士做过统计,党的十八大报告中“人民”一词出现过145次,这充分体现了党的人本理念和为民情怀。人民是啥?人民是水,水的力量有多大,大家都知道。我们的党只有始终保持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才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怎样做?如何做?做个焦裕禄式的党的好干部,这是每个党员干部都应该思考的问题。我们入党时的誓言还能记住吗?我们入党时的激情还有吗?几十年过去了,我们是向焦裕禄那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了吗?不求做到最好,最起码也要做到问心无愧吧。

党员干部如何对待群众,这不仅是思想政治问题,更是党性原则问题。我们党的领导干部都应该向焦裕禄那样,时时处处将群众的冷暖安危记挂在心上,时时处处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必须坚持走党的群众工作路线,以群众需求为最大的己任,以群众利益为追求的目标,以群众满意为唯一的标准。坚持法官的职业操守、中立立场、良好的人格品行,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在群众中树立法官真诚为民、清正廉洁的良好形象,在此次活动中力求从思想上、行动上都有一个大的改观。

人要讲良心,人要讲真情,焦裕禄就是我们的榜样和旗帜,做一个一切为了人民,处处为人民着想的党员干部,才能活的踏实,才能活的有价值,才能赢得人民群众的称赞。

走群众路线,一切为了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就是衡量党员干部工作的唯一标准,也是我们为之奋斗的目标。

焦裕禄事迹学习心得


焦裕禄事迹学习心得

4月29日, 我们来到兰考,瞻仰了焦裕禄同志工作过的地方,回顾焦裕禄同志对党、对人民忠诚的一生,再一次洗涤我们的思想和灵魂,。
一九六二年冬,焦裕禄同志怀着改变灾区面貌的雄心壮志,来到了兰考。展现在焦裕禄面前的兰考大地,是一幅严重的灾荒景象。横贯全境的两条黄河故道,是一眼望不到边的黄沙;片片内涝的洼窝里,结着青色的冰凌;白茫茫的盐碱地上,枯草在寒风中抖动。这一年,春天风沙打毁了二十万亩麦子,秋天淹坏了三十万亩庄稼,盐碱地上有十万亩禾苗被碱死,全县的粮食产量下降到历史的最低水平。焦裕禄同志却说:“感谢党把我派到最困难的地方,越是困难的地方,越能锻炼人。请组织上放心,不改变兰考的面貌,我决不离开这里。”
在一个风雪交加的夜晚,焦裕禄召集在家的县委委员开会。人们到齐后,他没有宣布议事日程,就领着大家到火车站去了。火车站里挤满了逃难的人,焦裕禄指着他们,沉重地对同志们说:“他们绝大多数人,都是我们的阶级兄弟。是灾荒逼迫他们背井离乡的,不能责怪他们,我们有责任。党把这个县三十六万群众交给我们,我们不能领导他们战胜灾荒,应该感到羞耻和痛心......”焦裕禄再也讲不下去了。几位县委领导低下了头,而心里却豁然开朗。
1963年2月,焦裕禄同志带领县委决定在全县范围内开展治沙、治水、治碱的斗争,成立除“三害”办公室。焦裕禄深深地了解,理想和规划并不等于现实,这涝、沙、碱三害,自古以来害了兰考人民多少年啊!今天,要制服“三害”,要把它从兰考土地上象送瘟神一样驱走,必须进行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付出高昂的代价。他下决心要把兰考县一千零八十平方公里土地上的自然情况摸透,亲自去掂一掂兰考的“三害”究竟有多大份量。通过几个月的辛苦奔波和大规模的调查研究,焦裕禄基本上掌握了水、沙、碱发生、发展的规律,换来了一整套又具体又详细的资料,从而县委制定出了切实可行的改造兰考大自然的规划,在规划上,焦裕禄同志满怀激情地写道:“我们对兰考的一草一木都有深厚的感情。面对当前严重的自然灾害,我们有革命的胆略,坚决领导全县人民,苦战三、五年改变兰考面貌。不达目的,我们死不瞑目。”从此,一场群众性的除“三害”斗争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了。
在除“三害”的斗争中,为了取得经验,焦裕禄同志亲自率领干部、群众进行了小面积翻淤压沙、翻淤压碱、封闭沙丘试验。然后以点带面,全面铺开。焦裕禄同志既是指挥员又是战斗员,同干部、群众一起出力流汗。他给自己规定,把参加劳动作为日常生活的重要内容。下乡时就地劳动;在机关值班时,临近劳动。不论在治理“三害”的土地上,还是在平时田间管理中,他走到哪里干到哪里。群众都把焦裕禄看成是“跟咱一样的庄户人。”通过一年的艰苦奋战,兰考的除“三害”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在努力改变兰考面貌的斗争中,焦裕禄身患肝癌,依旧忍着剧痛,坚持工作,1964年5月14日病逝,终年42岁。
焦裕禄同志生命短暂,精神永存。
焦裕禄精神是什么?主要体现在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科学求实、迎难而上、无私奉献五个方面。即牢记宗旨、心系群众的公仆精神;勤俭节约、艰苦创业的奋斗精神;实事求是、调查研究的求实精神;不怕困难、不惧风险的大无畏精神;廉洁奉公、勤政为民的奉献精神。
我们认为焦裕禄同志极其忠于信仰。他对待信仰的忠诚和无私态度启示我们,作为一名党员、党的干部、人民群众的公仆,无人如何都要树立好价值观和世界观,时刻谨记党的教诲,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五好干部”标准,把我们的热情、精力和智慧用在为社会谋发展、干实事、解民忧上,才无愧于党、无愧于国家、无愧于民、无愧于自身。
我们认为焦裕禄同志在真正走群众路线。踏上兰考土地的第二天起, 焦裕禄就深入基层调查研究。他说:“吃别人嚼过的馍没味道。”他拖着患有慢性肝病的身体,在一年多的时间里,靠着一辆自行车和一双脚跑遍了全县140多个大队中的120多个大队。这种“心中装着群众、唯独没有他自己”、凡事探求就里、“吃别人嚼过的馍没味道”的精神和作风,正是我们一些党员干部所缺乏的。我们将以焦裕禄精神来严格对比“照镜子”、查摆不足“正衣冠”、打扫思想“洗洗澡”、纠正错误“治治病”,走群众路线要重实效、重民意,真正让群众路线走进基层、走到群众家门口,走入群众的心头,才能真正体现党员干部自身的价值。

焦裕禄精神学习心得


焦裕禄精神学习心得

4月28-30日,在省局机关党办的组织下,我们到兰考县考察学习焦裕禄的工作作风,现场感受焦裕禄奋斗场景,缅怀焦裕禄同志的先进事迹,听取了郑州大学教授周文顺关于亲民艺术和焦裕禄精神的专题讲座,参观了焦裕禄烈士纪念馆和焦林,灵魂受到了深深地触动,思想得到了深刻的洗礼。焦裕禄精神具有跨越时空的永恒价值,他心系群众的公仆精神,敢叫日月换新天的奋斗精神,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求实精神,在困难面前大无畏的英雄精神,值得我们认真学习。总结起来,焦裕禄精神的核心体现在一个“真”字上:
一是用真情书写壮丽的人生。1962年冬天,焦裕禄来到当时内涝、风沙、盐碱“三害”肆虐的兰考担任县委书记,1964年5月14日,积劳成疾的焦裕禄同志因肝病不治不幸逝世,年仅42岁。在兰考县工作仅一年零四个月,焦裕禄同志用真情书写了壮丽的人生。首先,他对兰考县人民饱含深情。他说:“党把这个县36万群众交给我们,我们不能领导他们战胜灾荒,应该感到羞耻和痛心。”正是为了这些穷苦百姓,他在兰考带领群众发展生产、植树治沙、脱贫致富,战斗到生命的最后一息,这深刻体现了他的公仆情怀。他第一次主持召开县委扩大会,首先带领县委一班人现场视察了兰考火车站灾民逃难挤火车的情景,并迅速将物资分发给了兰考群众。在下大雨的夜晚,他一个人撑着雨伞到火车站察看县城的水能不能排出去,看百姓的房屋牢靠不牢靠,第二天天不亮就召开了县委会研究排水问题,并带领三名干部到灾情最严重的公社救灾。可以说,焦裕禄同志将全部心血都用在了兰考人民身上,真正是发自内心地热爱人民。其次,他高度地克己奉公。主动取消“红本本”,不要特殊待遇,下乡工作从来都不用公车,而是骑着自行车,照顾他的棉花和食品他不要,别人送来的鱼他要求孩子退回去,这既不是做作,也不是刻意为之,而是自觉的行为,这与他热爱兰考人民的精神是一致的。其三,他克难奋进。在那个灾荒的年代,很多人想尽千方百计从兰考县调走,而他表示不将兰考建设好不离开。正是灾情严重,因此他没有时间来考虑自己的身体状况问题,将全部心思都用在了工作上,直至病倒在工作岗位上。焦裕禄同志一心为民,用真情抒写了壮丽的人生,他的生命虽然短暂,但具有永恒的价值,这正是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广大党员干部学习焦裕禄精神的原因所在。
二是以真诚面对历史和事业。焦裕禄以高度真诚的态度面对历史和事业,主动接受历史的检验,他的文化程度不高,但是具有非凡的眼光,看得深远,看得透彻,值得我们学习。首先,他有正确的历史观。个别人认为他有政治野心,对他有偏见和误解,而他无不动情地说,历史会作出正确的评价,他要面对的是历史,将沙漠变成绿洲,将让盐碱地长出庄稼,治理好风沙,带领群众摆脱贫穷落后的面貌,这种对人民,对历史负责的态度,这种豪情壮志,体现了一名共产党员的优秀品质。其次,他有正确的事业观。焦裕禄工作务实,他认为只要人民满意了,党也会满意的。正是这样,面对党组织提出的三个“最”,焦裕禄坚决地说:“越是困难越能锻炼人,不改变兰考面貌,我决不离开那里。”“党是叫我们带领30万兰考人民战胜灾荒的,而不是来送人民群众逃难的……”他在兰考县创造出生命最光辉的篇章,而当时沸沸扬扬的所谓“灾区栽干部”的议论,正像幽灵一样缠绕着某些干部,他面对狂暴的“三害”,从灾难压顶的兰考看到了希望和光明,豪迈地喊出有朝一日沙丘可以变成绿林,涝洼可以养鱼,盐碱地可以长出好庄稼,关键是要有一个“干”字!他紧紧依靠群众领导群众同自然灾害进行殊死搏斗,脚踏实地为人民办了一件件实事。
三是身体力行求真的精神。1962-1964年是一个十分特殊的历史时代,在此之前是反右和四年三灾,在此之后是文化大革命,在这样的历史的间歇里,焦裕禄身体力行求真的精神品质,显得极为不易,求真是他灵魂里最高尚的品质。他说,别人嚼过的馒头不香,一定要亲自下乡掌握第一手资料,他带领群众,追洪水、查风口、探流沙,寻求治理天灾的科学方法,正是这种遇事先作调查,获取第一手材料的求实作风和探索规律、把握规律的科学精神,让焦裕禄在短时间内抓住了改变兰考落后面貌的“牛鼻子”,兰考人民找到种植泡桐等治理水沙碱“三害”的良策。
焦裕禄精神值得我们认真地学习,结合当前的实际情况,我们认为最重要的是学习三点:
一是求真务实的精神。求真务实是共产党人的优良作风和传统,在当下特别需要弘扬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历史证明,只要我们坚持求真务实,我们的事业就会进步,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经过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大讨论,树立起了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开启了改革开放的序幕,我们的社会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但是,过去的十年,我们盲目追求GDp的增长,没有考虑到经济增长对环境的巨大破坏,也没有考虑到收入差距的不断扩大,造成了巨大的环境问题,同时也加剧了社会矛盾,

焦裕禄精神学习心得第2页

要解决这些问题,特别需要弘扬求真务实的精神,要象焦裕禄那样,实事求是的对待困难和问题,如果连求真务实的精神都没有,深化改革就是一句空话,求真务实在当前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二是高度负责的态度。焦裕禄的感人事迹向每个党员干部发出忠告:永远要做一个为人民鞠躬尽瘁的公仆,人民乐意不乐意,人民答应不答应,人民满意不满意,人民同意不同意作为想题目、办事情出发点和归宿,人民才会推戴你、支持你。正是这种高度负责的态度,焦裕禄在兰考一年多的时间里,走遍了兰考的每寸土地,为抵住肝病的疼痛他竟然把坐骑抵出一个窟窿。今天,我们对待社会主义建设,对待深化改革,就是要以高度负责的态度,推进事业全面进步。
三是艰苦奋斗的作风。焦裕禄以惊人的毅力克服困难,留下了精神丰碑,这与当下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与奢侈之风形成鲜明对比,我们要学习和弘扬焦裕禄同志节约勤俭、艰苦创业,“敢叫日月换新天”的奋斗精神,大力提倡艰苦奋斗的作风,坚决反对铺张浪费,抵制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以良好的作风带领广大党员和群众锐意改革、共克时艰。学习和弘扬焦裕禄同志不怕困难、不惧风险,“革命者要在困难眼前逞英雄”的大无畏精神,大力提倡知难而上的作风。始终保持敢作敢为的勇气和迎难而上的英气,不怕矛盾复杂,不怕任务艰巨,勇于挑起重任,勇于克难制胜,善于在挑战眼前捕捉和掌控发展机遇,善于在逆境中发现和培养有益因素。

焦裕禄干部学院学习心得


焦裕禄干部学院学习心得

焦裕禄在兰考工作仅仅475天,却在人民心中铸就了永恒的丰碑。这次学习,他的人格魅力让我们经受了一次崇高的精神洗礼。

牢记使命,信仰坚定的践行者。焦裕禄的信念始终坚如磐石,权为民谋,情为民系!他能从困难中看到希望,能从不利条件中看到有利因素。他曾说我们干部对待困难,一是不怕,二是顶着干。怨天尤人不可有,悲观丧气不足取,无所作为不能要!我们不是人民的上司,我们都是人民的勤务兵,必须和群众同甘苦共患难。今天,重新回味焦裕禄的话,朴实却又掷地有声。没有一种根基,比扎根人民更坚实;没有一种力量,比从群众中汲取更强大;没有一种执政资源,比赢得民意更珍贵持久。焦裕禄是一个用脚步丈量党的群众路线的人,他总是在群众的实践活动中增长才干,获得战胜困难的勇气和办法。一切为了群众,这是他为人民所敬仰的根本原因。

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担当者。他以拼上老命大干一场,决心改变兰考面貌的勇气使后人的瞻仰更为虔诚。他说,我们不能单纯依靠嘴来指挥大家,更重要的是要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带动大家。为带领群众甩掉贫穷落后的帽子,他在短短的475天里走遍120多个村落的山山水水,好多次因肝病摔倒在路上。焦裕禄在两个时候喜欢出门:风沙最大时,去掌握流沙肆虐的规律;暴雨最大时,去感受洪水流逝的变化。老百姓说:俺见到焦书记最多的时候,是在风里、雨里和沙窝里!

求真务实,勇于开拓的创新者。为解决怎样栽种泡桐种之争,他用先顾吃饭,后顾好看八个字讲清了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吃别人嚼过的馍没味道,他深入调研问计于民,从老农挖淤泥糊坟墓并种树固地的举动中悟出了给沙丘打补丁扎针的治理风沙绝招,又从农户深翻土地种菜的经验中找到了翻地一尺、将盐碱深埋的治碱高招。泡桐虽然生长快,但也不是一年半载能够成林的,自己在任上所下的苦功,只是为后人留下一片绿荫,但他却无怨无悔,不仅生前没日没夜地干,临终前还叮嘱人们我死后请把我埋在沙丘上,活着没有治好风沙,死后也要看着你们把风沙治好!焦桐成长的历程,见证了打基础、谋长远的历史价值,展示了一个共产党人功成不必在我的无私胸怀和崇高境界。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