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心得体会 > 学习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 导航 > 教师学习吴邵萍先进事迹体会

学习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教师学习吴邵萍先进事迹体会。

人的思维和想法,总是随着时间不断的改变。基于自己的思考和感悟,我们一般通过心得体会的方式把它呈现出来。每一个人在学校的时候都有写心得体会的经历,写心得体会能够培养人思考的习惯。我们写心得体会时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由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教师学习吴邵萍先进事迹体会”,相信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近一段时间,学校组织教师学习了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吴邵萍的先进事迹。她的先进事迹让我陷入了思考。

我们都是教师,尽管我们和吴邵萍老师的教育对象不同,但我们共享着同一种精神,那就是奉献、敬业。在吴邵萍先进事迹的启迪和鼓舞下,我要更加牢固地树立正确的荣辱观,增强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育人教书的使命感,强化作为一名小学教师的责任心。

态度决定一切! 端正了态度,也就决定了教学的起点,这才是做好事情的根本前提。我们要静下心,沉下气,踏踏实实工作,老老实实做人。

作为一名小学教师,爱孩子也同样是教育工作的核心。只有你真正的爱孩子了,才会去关心孩子。加拿大学者范梅南认为,教育智慧主要体现在学生的关心取向上,关心是人的崇高使命。其实爱是一次和风细雨的交谈,循循善诱的开导,一个淡淡的微笑和一点小小的安慰。这样可以增进师生之间的感情,使你的孩子不再对你敬而远之,也可以使你的孩子不再惧怕你;而变得喜欢你,也不会出现你一抬手就躲的局面了。老师对孩子的爱并不仅仅是教好书,尽到自己的职责,更是对孩子的一种关爱与引导,一种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正所谓好的习惯可以使人受益终生。作为老师,应把孩子的坏习惯消灭在萌芽状态,当发现孩子有一点错误的矛头时,就应及时制止,这样做才是对孩子的真正的爱。

教师工资绩效改革以后,我们农村教师的待遇确实比以前提高了不少,在这种状况下,我们要学会感恩,更应该凝神聚力,以有效乃至高效的课堂回报学生,回报社会。

我要以吴绍萍为榜样,学习她育人教书、淡泊名利、恪尽职守的奉献精神,刻苦钻研、严谨笃学、求真务实的敬业精神,志存高远、自强不息、勇于创新的进取精神,努力成为学生爱戴、同事欣赏、家长满意的教师。

(小编 http://)

f132.COM更多心得体会延伸阅读

学习吴邵萍老师先进事迹体会


一直以来,我都很喜欢爱这个字,因为它蕴含了人间最美的语言。天空会因爱而变得湛蓝,大地会因爱而变得殷实,人生也会因爱而变得更加绚烂。很幸运,在我刚刚起步的爱的事业里,出现了吴邵萍老师这样的楷模,她让我对爱字有了更深的体会和理解。

爱是甜蜜的负担

27年,她用爱浇灌着幼教苗圃,用爱支撑起幼教事业。她爱生如子,爱园如家。她是方法独特、机敏智慧的魅力教师。她说,孩子的事没有小事,再微小的细节,我们做老师的都不能忽略。我不禁恍然大悟,她的这份爱其实就是负担,孩子们给予的负担。可她在用行动告诉大家,她享受于这样的爱。看着我自己班上的孩子,他们也只是刚刚从幼儿园跨进小学,或许很多时候我会注重他们素质的培养,情感的熏陶,我也认为他们是我的负担,但也仅仅为学生是老师的负担。现在想想,有那么一次我公假外出学习半天,心里装的全是他们,就赶在放学前回来看着他们离校;有那么一次,我比平日稍到校迟一些,路上一直担心会不会有孩子早来,在门口受冻了;有那么几次,我因为他们哭,因为他们哭 这些经历,原本我就只是觉得是沉重的负担。在吴老师的身上,我明白了:原来拥有这份负担很幸福,很满足,爱竟是甜蜜的负担。

爱是幸福的接力棒。

吴邵萍老师认为每一位幼儿教师都是幼儿教育事业发展的力量,培养他们是自己应尽的责任,因此,她总是不厌其烦,毫无保留,全心全意地帮助所有幼教同行。她经常这样鼓励年轻教师,失败了不要紧,还有这么多老师、专家一起来帮忙。你们应该感到幸运,而不是退缩。吴老师是要把她对幼教事业炽热的爱播撒向更多心中有爱的人,突然发现,我很幸运地接到了爱的接力棒。尽管这根棒子不是由吴老师亲手传递的,但这根棒子都是热爱教育事业的老师相继传递给我的,忘不了老师的自行车承载了一段恰如亲情的回忆;忘不了老师的双手抚摸出一辈子的美好记忆;也忘不了老师的肺腑之言亲切教导鼓舞我不断前行原来,身边好多都是爱的使者,他们也在有自己平凡的身影播种爱。现在我紧握这根爱的接力棒,正在跑道上奋力前进,用我的爱去感染我的学生,希望有一天,他们当中也有人接过我们这根幸福的接力棒,然后再将它继续往下传递。

爱是前进的动力

从中师毕业到研修大专、本科、研究生课程班,吴邵萍老师自掏学费,读完的各类理论书籍不计其数。同时,潜心于教育教学改革实践、科学探索和课题研究,发表论文72篇,其中6篇获国家级一等奖,还主编两本书、参编9本教材。吴老师之所以去做这些努力,都是源于她想把自己所拥有的学识能力放到自己的幼教事业中去,她想让她的孩子们接触到更多更好更新的东西。这股动力正是爱。我一直在寻找前进的动力,这一回,我找到了。所以,把每一次的学习当充实,当自己变得更富有;把每一次的挑战当锻炼,让自己变得更从容;把每一次的进步当阶梯,让自己变得更淡然;把每一次的成功当诱惑,让自己变得更坦然既然选择了爱,就不能停滞不前,就不能爱得浅显,爱得稀里糊涂。因为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本人不才,但也认为有了爱,还得好好爱。趁着自己年轻,起步吧,去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学以致用,无论是累了老了,都相信爱是我们前进的动力。

或许,我穷极一生也达不到吴老师那样的境界,但我坚信,我会把对学生的爱当作甜蜜的负担,再把爱的接力棒继续传递下去,将爱当作前进的动力,这样,当有一天自己老了,回想走过的路,一定不会后悔,也不会惭愧,因为到那时我已经将爱进行到底。

(小编 http://)

学习吴邵萍老师先进事迹有感


学习吴邵萍老师先进事迹有感

“爱”、“学”、“研”、“传”——普普通通的四个汉字,不,不仅仅是这四个显性的汉字,吴邵萍老师的一言一行传递给我们的是一个为师楷模的真实映像。如何做一个优秀的老师,如何做一个幸福的老师,吴老师用自己27年的奋斗历程,给我们诠释了这个耐人寻味的话题。师之高尚,莫过于这样,看似平淡,却在多年的积累中蕴含了无比的荣光。“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一称号,于吴老师而言,不是自封,而是社会给予的一种最为恰当的最为荣耀的荣誉。“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一至高的教育理念,在吴老师身上也灼灼闪耀。师之真爱的每一个细节,吴老师视为平淡的流水,只是平平常常的本分工作,可在我们这些教育同仁的心里,却是比金子般难得,却是一种教书育人的方向标。

爱之永恒,在于持久,在于博大。一个个平凡的日子,在吴老师的心目中,却是那般的弥足珍贵。爱孩子胜过妈妈,给予了足够的关爱,也正因为这样的用心良苦,才使得许多孩子拥有了快乐的时光。爱园胜爱家。27年,一天不落地工作,不是用一个满勤可以来形容的,更何况尽孝与尽职产生剧烈撞击时,该如何抉择?吴老师,一个“大爱”选择了天平的倾斜。父欲养而亲不在。父亲永远地去了,可吴老师虽有满心的遗憾,可是看到幼儿园的长足发展,不悔付出,可谓是一种常人难以想象的可贵责任。虽身为园长,没有丝毫的行政居高,有的是贴心的呵护,有的是心对心的真诚。其实,这种真诚何止不是一种事业发展的原动力,何止不是一种忠诚?作为同仁,反省自己,更多的是向吴老师学习,汲取她身上平凡却崇高的品行,让爱孩子爱事业不是一句空话,而是实实在在地一个个行为细节。不只是感动,而是一种动力,大爱动天地,却在平凡的点滴中铸就,选择教师这个神圣的职业,就是选择了大爱的付出,吴老师如此,我们也该如此。

学之不尽,在于好学,在于求取。多年前,吴老师已经是一个很优秀的老师,可是,她没有丝毫的满足,而是克服种种困难更为勤奋地学习。学无止境,不只是一句空泛的表述,而是一种行为的显现。吴老师爱学生爱事业,才有动力孜孜不倦地长期学习,积淀知识,提高素养,提升能力。而这,正是对事业高度负责的表现。做坚持学习的老师,就是对事业的持续厚爱。这对于每一位老师而言,都是一种有益的启发,做学习型的老师,对于新时代的教育而言是亟需的。满腹经纶好用处。( )只有自己拥有渊博的知识,才能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潜能,促进工作的更好开展。不断武装自己,不断锤炼自己不断提升自己,应该像吴老师那样,成为一种常态,成为一种教师专业成长的必须。只有自身的素养提高了,才能更好地履行教育的使命,更好地实践教师这一光荣的称号。学一日易,贵在吴老师那样长久地默默而学。让学习成为一种习惯,成为教师生活的一种需要,每日学习着、思考着、实践着,该是多么幸福的一件事,吴老师如此,我们也该如此。

研之深入,在于智慧,在于存心。事业的发展,总有这样那样的瓶颈需要突破,而且不是轻而易举的小事。作为一园之长的吴老师,对此有深刻的认识,有足够的业务筹谋。打铁先自硬。为了幼儿园的健康发展,吴老师具有深谋远虑,没有满足于一般的正常化运作状态,而是在办学的质态上做足智慧的文章。做一个研究型、专家型的教师,一直是吴老师追求的目标。有目标,更要有主观给力的行动,这是吴老师的行为理念。注重课题研究,以课题引领事业的发展,在有效性的提升上,用心倾力。也正是这样,吴老师所在的幼儿园的管理、教师的发展与孩子的成长才取得了一个又一个可喜的成绩。做注重教科研能力发展的学者型的老师,不是为了一种荣耀,而是对事业倾爱的表现。同是教师,该从中得到一些获益,懂得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就是对教育事业高度责任的表现。在日常的生活里,像吴老师那样,充分显现自己的智慧,充分用心地去研究,相信会得到一种教师职业的喜悦。主动教研,拓展事业,不悔付出,吴老师如此,我们也该如此。

传之精髓,在于责任,在于尽心。一枝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对此,吴老师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与做法。出于对教育事业的无限热爱与忠诚,她不仅注重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还主动做好传、帮、带。这么多年来,她不厌其烦,毫无保留,全心全意地帮助同行们快速成长。“传”之辛苦,不争事实;可“传”之幸福,更为生动。吴老师的付出,换来的是“满园春色”。二十几年来,她的足迹不仅仅只停留于自己所在的幼儿园,不仅仅只停留于南京的事业,而是遍及了祖国各地。近五年来,就有十多万的同行接受过她的,可见是一个天文数字,可见其影响力的巨大。从吴老师身上,我们这些教育同行,看到了她多年来的用心良苦,看到了一个尽心尽职的教师形象。我们为之动容之余,也在深刻反省自己,该为身边年轻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力所能及地做些什么。笔者以为,只要能有吴老师的高度责任感,只有始终保持“尽心”的状态,就能在“传”字上实现教育更大的价值。

师之大爱总无痕。27年的漫长时间,铸就了吴老师至高的人品。她的一点一滴,无愧于“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一荣耀的称号。向吴老师致敬,更要向她学习,心地无私,默默奉献,做一个幸福的教育朝圣者。

学习吴邵萍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近期通过一阶段的学习,学习给教师15条建议、学习吴邵萍教书育人先进事迹,再次结合六查六看内容认真自查,受益匪浅。学高为师,德高为范。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无时无刻不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教师不仅要教好书,还要育好人,各方面都要为人师表。结合自己近期的工作,我对自身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在此简单谈几点:

1.思想认识不足。存在片面地自我满足意识,自认为工作努力、表现良好,没有违反任何条令条例,没有什么问题需要自查自纠。同时觉得自己虽有一些小缺点,但问题不大,都是小毛病,对“六查六看”的认识片面,态度不够端正。

2.工作作风不够扎实,遇到困难不能知难而进,有时有任其自然的松懈思想。

3.在教学实践中有时畏首畏尾,不能大刀阔斧地开展工作。对学生的学习状况了解得还不够,因此解决学生的学习上的问题常常不能得心应手。

4.教育理论学习不够透彻,只停留在表象上,没有从实质上深入研究,导致教学过程中出现很多困惑。

5.教研力度不够,多数只是在本校听听课,外出听课机会很少,只抓课堂教学,没有把教学经验总结下来,没有走出学习。

今后的改进方向:

坚持“一切为了智障学生,为了智障学生的一切”,树立正确的人才观,重视对每个智障学生的全面素质和良好个性的培养,不用学习好坏作为唯一标准来衡量学生,与每一个智障学生建立平等、和谐、融洽、相互尊重的关系,关心每一个智障学生,尊重每一个智障学生的人格,努力发现和开发每一个学生的潜在优秀品质。

从思想上行动上提高自己的工作责任心,树立一切为学校、为学生服务的思想。提高自己的钻研精神,不要遇难而退,要发挥敢于与一切困难做斗争的思想和作风。刻苦钻研业务知识,做到政治业务两过硬。

吴邵萍老师先进事迹学习心得


寒假里,我学习了吴邵萍老师的先进事迹。吴邵萍老师是南京的一位普通幼儿教师,但是她的职业生涯又是不平凡的,我想,“爱的奉献”四个字也许能够描绘些许她对孩子那可充满关爱和奉献的历教育程。我被她那种对孩子的无私的爱、真诚以及对工作高度的责任感、全身心的投入精神所深深感动。这种精神值得我们每个教师学习。

通过学习,我知道吴邵萍老师的事迹是充分体现了她对党和人民教育事业的无比热爱,也体现了一名教师的崇高思想境界和高尚道德情操,展示了新时代人民教师的高大形象。吴邵萍老师的先进事迹,使我对教书育人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再微小的细节不能忽略,因为它是关于学生的。作为一名教师首先要有一颗爱心,关心、爱护自己的学生,和学生建立了深厚的感情是好教师的共同点,有了这颗爱心,你才有资格去教你的学生,对学生没有爱的教育是不完美的,是有瑕疵的。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陶行知先生的这句名言早已深深刻入我们的脑海。在我并没有完全领会此中深意的时候,吴邵萍老师的诸多行动又一次带领了我去思考这句话,我想此中精髓就是爱的奉献、无偿的奉献。她是这句话真正的践行者,她用她这一颗火红的心映照了一个又一个儿童,我相信,这些儿童长大后也会有一颗火红的心,积极向上,为祖国争光添彩。教师爱学生,一个很重要的理念就是相信每一个孩子,用爱的火花去点燃每一个孩子的心灯。老师要独具慧眼,发现每一个孩子身上的潜力和闪光点,鼓励孩子不断地、自主地探索,使他们的才华得以淋漓尽致的发挥。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这句话说得多么好,爱是一切教育的基础。让我们一起来爱我们的学生,爱我们的孩子吧!其次,作为一名教师还要有很高的学识水平,不断地学习才能干的出色。时代在进步,孩子在成长,对老师的要求也就有所提高,所以,我们要不断加强学习,学习一些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用学到的理论知识指导自己的实际工作,大胆创新,积极寻找适合学生的教育教学方法,让自己的脚步跟上时代的步伐,这样才不会被时代所淘汰。最后,吴老师作为一名老教师不仅在学生面前为人师表,表里一致,身体力行,以身作则,而且在后一辈的新教师眼里她真正的起到了引导的作用,在专业发展上处处想着年轻教师,把机会留给年轻人,培养更多优秀教师。她让学生和教师都很好的成长。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这是我们常常挂在嘴边,写在论文里的话。一个教师必须热爱学生才能教育好学生。一个教师,唯有心里时刻装着学生,学生的心里才能有你这个老师。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对学生都是潜移默化的教育,教师一定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告诉学生,老师对他们是非常关怀的,老师是爱他们的。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教师是爱的使者,因为“爱”,学生的成就和幸福成为了自己的收获;因为“爱”,昔日的学生成为了今天的朋友。顾严武说:“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何况我们是人民教师,从事着“太阳底下最光荣的职业”,更加应该“铁肩担道义”。有了这样的认识自然就会忠诚于教育事业,自然也就会“笑脸看儿童”,对于学生的爱也就有发自内心的真诚,而不会是只表现于职业化的僵硬的笑脸。无论在学习中,还是在生活中,吴邵萍老师始终把学生放在首位,时刻不忘自己的责任。有调皮的孩子,她不厌烦,主动和孩子交朋友,用自己的耐心、关心之情感化他们,使他们的学生能时刻体会到老师的爱无处不在。关心爱护每个孩子,给每个孩子平等的爱,走进孩子心里,才能使他们感受到班集体的温暖。

也许我穷极一生也不能达到吴邵萍老师那样的境界,但是人生的价值并不取决于一个人的身份地位和已取得的成就的大小,而在于你的精神和价值取向。所以我可以学习她那无私奉献的师魂精神;学习她那关爱学生胜过自己子女的崇高品格;学习她那潜心钻研的永恒的追求精神;学习她那真正做到了工作即事业的的高尚情怀。我做不了专家,但我可以做一个有追求、有理想、有进步的“操作工”,因为我至少还有爱。我可以尽量发挥自己已有的能力,努力学习必须有的能力,争取获得更高层次的能力,从而丰富自己的教育人生,为自己的工作创造更有利的条件。守望三尺讲台,丰富教育人生。教育之路,光荣之路,我在前行的路上一定会风雨无阻。

吴邵萍事迹学习心得体会


以前,每当学习类似先进人物事迹时,心里总是或多或少带着那么点儿抵触情绪,然后拿人家和自己对比,接下来那么多的理由,人家的客观条件有多好,我没有;或是人家的运气有多好,我没有;要么就是那种酸葡萄,人家那么辛苦,不值得等等,总是要为自己的不作为寻找过多的原因,从而原谅自己的平凡。

可是,今天,看到吴绍萍老师的事迹,一切那么的熟悉,从吴老师的学历到学习经历,从吴老师的工作经历到工作对象小孩子,再到学习\科研的工作内容可是这些都大致和吴老师差不多的我,工作成果怎么就和吴老师差别那么大呢?

我想,数据是能说明问题的,从吴老师的每月读10本杂志、每季读完1-2本理论书籍。收集整理了30本资料册,做了多本学习笔记。目前,她读完了教育学、学、管理学、家长工作、课程理论、亲子教育等各类理论书籍近百本,广泛的学习促使她飞速的成长,成为本领域的领先者,智慧型园长。这一段话中,我们能够感受到,对于一个教师来说,读杂志,读理论书籍、整理资料册、做学习笔记这些根本就是很平常的,平时的每个学期,我们都在做。可是,我们没有能够坚持,更没有将这些当作一种习惯,而是当作一种任务去完成,完成的过程中,我们可能不是那么快乐,也不是那么心甘情愿,甚至还有着那种抵触情绪,因此,我们在完成某项任务时,互联网查找,简单应付,总之一句话,怎么方便怎么好。当然这样的态度、这样的过程,带给我们和吴老师不一样的成果。就像是两个同样种田的农民,虽然没有一个是懒汉,可是一个是耕田、播种、施肥、治虫、收割,别人做什么,我做什么,当作一种模仿,还有一个同样是这几个环节,可耕田需要多深、什么时间播种合适,疏密程度怎样、施肥的时间及肥料的选择、治虫的对应农药选择和浓度等等,前者只是普通农民做的,可是做好了后者,就不仅仅只是一个农民,更是袁隆平做过的事。

吴老师的事迹带给我的是,我的工作不仅是应付,更应该是一种习惯,内在需求,只有那样,我们才能在平常的工作中寻找到不平凡。因此,坚持、积极应是我们每一个教师的正确心态,更是每一个教育人的一种理想追求!

(小编 http://)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