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心得体会 > 通过自己努力成功的演讲 > 导航 > 相信别人的努力,看得起当下的自己

通过自己努力成功的演讲

相信别人的努力 看得起当下的自己。

每个人对事情,对作品的理解是不一样的,心得体会可以把自己当做书中的「主角」来写。小学中学阶段有一项重要的写作训练就是写心得体会,心得体会可以总结出具体的经验和想法。怎么才能写出更好的心得体会呢?下面是小编为你精心整理的“相信别人的努力 看得起当下的自己”,欢迎你阅读与收藏。

前几天,做工作的阮阮跟我说,她年前开着一辆宝马出超市的停车场,收费的阿姨问了一句:“姑娘,车是你老爸给你买的吧。”她有些沮丧,又有些觉得小小的骄傲,一股奇怪的情绪在心中作祟,让我想到了《美好古董衣店》里的两个特别奔命的姑娘。

我不懂车,但从认识阮阮,就觉得她是个很有冲劲儿的。渐渐相熟之后,阮阮断断续续给我讲了一些她小时候的故事,我拼拼凑凑大概是下面俗气的鸡汤故事:

范文写作 从小家境不好,住在偏僻的大山,听说读书改变命运,于是拼命读书,真考上了大山之外的大学,于是更加努力的学习。毕业后十年一直在保险公司,从最基础的业务员开始,做到今天的。我不太懂她啥水平,也不懂保险,单从物质上来讲,甩我几十条街。(我就是一个俗到只能看钱判断生活水平的人),我把她介绍给我的其他女性朋友,大家纷纷说: “可能啊,走出大山哪里那么容易?” “扯吧,这种背景怎么可能有大客户人脉,没人脉怎么做保险?” “她老公是干嘛的?“ “现在的农村可有钱了,爹妈是拆迁户吧。“

小编 这些问题的答案我都不知道,也没问过阮阮,但我的第一反应是:“你们为啥不信啊?“我们经常会在网络上看到各种鼓励女孩变得更美好的文章,也见过很多很多女生在网上大肆宣扬女权主义,表达自己的立场和声音,可真的面对同龄女孩的努力,却总是摆出一副“不可能”“背后一定有人”的架势。不相信别人的你,真的相信过自己么?

时隔好些年不见的同学相聚,提到某个女生现在的生活很滋润,大家伙儿不约而同的问道:“她老公是干嘛的?嫁入豪门了吧?”

提到业内某个名声赫赫的女总裁,总有声音从背后传来:“那有什么啊,不是离婚了么?再有钱再有能力也没什么幸福啊。”

f132.COM更多心得体会延伸阅读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学反思


篇一: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终于上完了这节学区课。整堂课给我的感觉是比较沉闷,就教学目标的达成而言,预设的教学目标算是基本实现。但在课堂上,学生频频出错的朗读,以及木讷疑惑的表情,都在告诉我:这节课问题多多,需要深刻的反思。

1、词语教学落实不到位,检查预习不充分,没有及时地发现学生易读错的语句并予以纠正。

2、在教学设计中,还存着其他不足。比如在“积累优美片段”这一环节中,一是给学生的背诵时间有点;二是检查时,缺乏梯度,难度较大,所以学生望而生畏,不愿发言。换一种形式可能会好一些,比如说用“填空”这一形式来检查背诵,降低了难度,效果应该会好一些。

3、在教学内容上,没有明确的导向性,可能会误使某些孩子产生 “崇洋媚外”的思想。应该让孩子在和文本对话,和教师的对话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感受到德国的美丽不仅指花美还指心灵美。同时,也应让学生了解在我们国家的人民身上,也有这种 “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优秀品质,只不过表现的方面和表现的形式不同而已。

4、自己的教态不够洒脱、自然,课堂语言也不很熟练。对学生的发言,缺乏即时性评价,而且评价语言比较单一,目的性不强。在预设与生成的处理上,欠缺随机应变的能力……

当然,这节课也并非一无是处,课前谈话那看似无意的闲聊,实则为导课服务,使导入比较亲切、自然。整堂课的设计条理清晰,以文章中“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这句话为线索展开分析,使学生在朗读中感知文章,在朗读中积累语言,在朗读中感受作者的心理和心情,与文本和作者产生共鸣! 课堂最后一环的“好书推荐”也是本课的一大亮点,在师生互相推荐好书的过程中再一次回归主题,揭示中心,使学生对“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有了更切身的理解和体会。

有人说,课堂是一门充满遗憾的艺术。每节课后,我总要回头想想,简单反思一下,正视并剖析自己的不足。每逢此时,我总会告诉自己,这不是妄自菲薄,这是在经历中成长,痛并快乐着……

篇二: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学反思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这篇课文向学生展示了德国这个奇特的国家的与众不同之处,在本课教学中我首先抓住 “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这句赞叹,提出贯穿全文的大问题,引导学生去研读课文,通过朗读去欣赏感受奇丽的景色,去理解体会德国这个民族的奇特,然后再理解“我为人人,人人为我”使学生从中受到启发,有所收获。反思这节课,我觉得主要有以下的收获:

一、精心进行教学设计,架起学生与文本之间的桥梁。

文章能够感动我,未必能感动学生。因为学生的生活经历与文本有较大的差距,怎样让学生逐渐走进文本,深入文本,受到感染和熏陶呢?我根据课程标准和学生的实际,进行精心的教学设计,架起了一座学生与文本之间的桥梁。这节课总体的设计意图是这样的:

( 1 )抓关键词句,通过朗读感悟和图片的渲染,感受德国的民族风情特点。

( 2 )通过自由朗读课文,抓重点词句的方式,领略德国的奇丽景色和感受德国民族“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崇高精神境界。

( 3 )通过音乐渲染,资料补充,感受德国民族的“美”。

二、灵活创新地实施教学策略,力求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谐统一,凸显教学的实效性。

1 、对关键词语的理解,使词语教学鲜活起来。首先对“花团锦簇”、“姹紫嫣红”的理解,采用朗读感悟,联系上下文理解,借助画面,再次渲染的方法。这种由“形”到“意”再到“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对语言文字的感知、领悟和积累,使词语教学鲜活起来。其次,对“应接不暇”的理解,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推想其意思,借以指导学生运用;

2 、通过反复诵读,层层推进,水到渠成,熟读成诵,在不知不觉中,积累背诵优美的词句,凸显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3 、在体会“自己的花让别人看”和“自己又看别人的花”的意境中,进而将文章主题升华为“人人奉献美”和“人人收获美”。

然而,在这堂课中还存在着一些遗憾,还有很多的地方需要改进如:

在品味“景色奇丽”时应该先让学生想象德国街头的景色,之后再让学生欣赏德国街头的美景。使学生逐步进入课文所描绘的情境,有了切实的感受再来读,学生一定会读得更好。

在重点句的理解上还不够透彻。

“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这是本节课最重点的一个知识,放在本课的课文情景中,学生能够明白他的意思,但是学生不能由此举一反三,把这种良好的精神境界应用到平时的学习生活中。甚至在拓展练习时,我请学生说说生活中有没有感受过类似的境界,学生不能够很好的联系实际。

“变化是有的,但是美丽并没有改变。”在理解这个句子时,其中的“变化”和“美丽”,学生的表述不够准确。尤其是美丽,此处的美丽,不只是德国的花美、街道的景色美,更有精神境界的美,而学生理解时过于表面化。

有人说,课堂是一门充满遗憾的艺术。每节课后,我总要回头想想,简单反思一下,正视并剖析自己的不足。每逢此时,我总会告诉自己,这不是妄自菲薄,这是在经历中成长……

篇三: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学反思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是五年级下册第七组的第一篇精读课文。这篇课文是我国学大师──季羡林先生写的一篇精美隽永的文章。本文不同于一般写景物风情类的文章,不是纯粹描写景物,而是像拉家常一样娓娓道来,作者先点明了德国是一个爱花的国度;然后回忆了自己早年在德国留学时亲身感受到德国人非常爱花;接着用优美生动的语言,描述了德国家家户户窗口都开满鲜花的情景,并抒发了自己的感慨:“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这种境界“颇耐人寻味”;最后讲述作者再次来到德国,又看到这番情景,表达了自己旧地重游的感受。在讲述德国风景民俗的同时,用最精炼的语言点明了通俗易懂但又意味深长的哲理,让人既开眼界,又颇受教育。

反思这节课的教学,我觉得主要有以下的三点收获:

一是准确、深入地理解课文,首先要感动自己。

第一次初读这篇课文的时候,没什么感觉,觉得很失望。第二次细读的时候,发现其中的优美词句,读起来会让你心动;其中的美好境界,同样了令人向往,于是开始认真备课。当我找到了季羡林老师的方方面面的资料的时候,特别是 2006 年, 95 岁高龄的季羡林老先生被评为感动中国的年度十大人物时,季羡林老先生说:我没有做什么令人感动的事,真的是有的话,只有“勤奋”两字。那时,我被深深地感动了。我再也没有逃避和偷懒的借口,第三、第四遍地深入文本,查找资料,直到滚瓜烂熟为止。我准确、深入地理解了课文,为上好这一节课奠定了基础。

二是精心进行教学设计,架起学生与文本之间的桥梁。

文章感动了自己,未必能感动学生。因为学生的生活经历与文本有较大的差距,怎样让学生逐渐走进文本,深入文本,受到感染和熏陶呢?我根据课程标准和学生的实际,进行精心的教学设计,架起了一座学生与文本之间的桥梁。这节课总体的设计意图是这样的:

( 1 )通过朗读感悟和录像图片的渲染,感受德国的民族风情特点。

( 2 )通过自由朗读,默读课文,抓重点句;小组合作,朗读感悟;熟读成诵,领略德国的奇丽景色和感受德国民族“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崇高精神境界。

( 3 )通过音乐渲染,学生写话,体会季羡林老先生的人格魅力。

三是灵活创新地实施教学策略,力求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谐统一,凸显教学的实效性。最主要的特色在以下两点:

1 、对关键词语的处理可谓别具一格、独具匠心,使词语教学鲜活起来。

首先对“花团锦簇”、“姹紫嫣红”的理解,采用教师范读,学生发现,引导想象、体会朗读借助画面,再次渲染的方法。这种由“形”到“意”再到“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对语言文字的感知、领悟和积累,使词语教学鲜活起来。

其次,对“应接不暇”的理解,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推想其意思,借以指导学生运用;

第三,通过反复诵读,层层推进,水到渠成,熟读成诵,在不知不觉中,积累背诵优美的词句,凸显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2 、紧扣文中的主题,反复吟诵,升华主题,使工具性与人文性得到更加和谐地统一。

在体会“自己的花让别人看”和“自己又看别人的花”的意境中,进而将文章主题升华为“人人奉献美”和“人人收获美”。 通过对季羡林老先生人生经历的介绍,引导学生、想象写话:、他会梦见什么?从而体会季羡林老先生的人格魅力,使工具性与人文性得到更加和谐地统一。

纵观我的教学,我也清楚地看到这节课还存在某些不足之处是有待改进的,如:学生的思维还不够开阔、老师未能及时把握住课堂上学生及时生成的教学资源,对学生进行正确地引导而觉得有点遗憾。如在品读、感悟德国民族奇特的句子时,学生谈了自己的感受,认为德国人与中国人在养花的价值观上存在很大的差异。德国人养花是给别人看的,而中国人把花养在屋内是给自己看的。因为学生联想到春节的时候,中国人买了桃花、水仙花、菊花等漂亮的花朵是摆在屋里供自己欣赏等等。这时,老师没有及时引导、教育学生,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认识。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不断地思考、学习、总结和反思自己的教学,并力求通过思考、总结、学习去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真正做到教学相长。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评课稿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评课稿(一)

听了郎**老师的公开课《自己的花让别人看的》,反思如下:

一、分析教材要全面。考虑本文在本单元中的地位,本文是五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的第一篇文章。本单元的学习目标为了解异国风情,积累语言,体会文章思想感情。本文又是一篇讲读课文,也就是说这是一个例子,是本单元的一个范例,我们在教授时必须考虑学习方法的传授。文体的诗情画意、作者的真情感受、编者的意图、老师的预设与学生的需求要产生共鸣。

二、导入简洁。同学们喜欢旅游吗?你们旅游都干什么?看风景、了解风土人情,今天我们就跟随季羡林老先生的文章一起走进德国的德廷根,感受这里的风土人情。

三、抓住中心问题。

1、 季羡林先生是如何评价哥廷根的?

明确: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独特的民族。

2、奇丽的景色具体是如何描述的?这个民族又独特的什么地方?

四、教授语文学习的方法。

(一)朗读技巧的指导:1、要投入自己的感情;2、要注意轻重缓急;3、要边读边想象,入情入境;4、抓住关键词。

(二)利用关键词来把握文章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思想感情。

五、由扶到放,培养能力。

讲是为了不讲。本文把重点放在了品读奇丽的景色,而锻炼孩子的能力则放在了第二个问题,解读"人人为我 我为人人"的境界。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评课稿(二)

陶老师执教的《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一课,听后颇有收获。本节课教学中陶老师带着学生去感受、了解德国的异域风情和民族精神,我也仿佛置身于其中被深深地感染了。回顾一下这一节课的教学,也带给我很多启示。

一、多形式的朗读是本节课的亮点之一。

语言是语文之 " 根 " ,语文是学习语言的课程。朗读是感悟语言、积累语言的重要手段。本节课,吴老师 " 咬定朗读不放松,立根原在文字中。 " 课中,老师不仅给予学生充分读的时间,让琅琅的读书声成为课堂的主旋律,更重要的是注重引导学生研读文中重点句子或借助关键词语的品析,体会作者情感;或想象画面,再现文本的情境,或以音乐渲染情境,引导学生进入文本情境,在读中感悟文章丰富的内涵,将 " 朗读训练 " 与 " 个性体验 " 、 " 多元解读 " 融为一体,使学生既领悟语言的表达方式,又感受到作者的情感,既咀嚼品味具体语言,又促使人文的种子悄悄萌芽、开花,真正使语言的 " 工具性 " 与 " 人文性 " 和谐共振,语言与精神同构共生,使 " 读 " 与 " 悟 " 水乳相融,让陶老师的教学呈现一份精彩。

二、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也是本节课的亮点。

在教学过程中,陶老师特别注重情境的创设,并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在学习第三自然段时,陶老师紧扣 " 姹紫嫣红、花团锦簇 " 这两个词,引导学生想象,在此基础上出示画面,让学生在欣赏画面的同时入情入境。在品读这一段文字的时候,更是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让学生在读中想象,在想象中品读,在品读中悟情。教师引导学生用心感受、用心触摸,透过文字背后,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 …… 以及之后的角色体验,深入读书,都在尽力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想象场面情境。此时,学生看到的就不仅仅只是黑体方块字,更是有声有色、有情有味的画面、情境了。

三、适时地运用课件,展示多媒体教学的魅力。

陶老师在这节课的授课过程中,多处运用了多媒体课件。如欣赏德国风光片、重点的句段等等。为了让学生能更加直观的理解课文中 " 花团锦簇、姹紫嫣红 " 的含义,陶老师适时地播放了有关课件,还播放了德国街道的有关图片,引起了学生极大的学习兴趣,产生了思想上的共鸣。

四、给予学生的鼓励性评价及时。

课堂中,教师给予学生鼓励性评价很及时,给予学生学习、表现的勇气及积极性。如: " 你说得不错! "" 读书有进步了。 "" 读得很有感情。 " 这些简简单单的话语,给予学生的是学习的自信、表现的勇气。因此,课堂中,学生乐于表达,学习的积极性高。体现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师生互动的教学理念。

五、注重双基知识的学习。

本节课,教师注重引导学生对双基知识的学习。如 " 应接不暇 " 中的 " 暇 " 字的记法。在理解该词语的基础上,应用词语造句。

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课堂中,教师注重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理解:我为人人,人人为我。学生列举自己亲身经历的事例,谈自己对这句活的理解。把这一高尚品质注入学生的心灵,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七本节课也有不足之处:( 1 )教师忽略了对每个教学环节的小结,以及下一学习环节的提示;( 2 )出示的句子过多,重点不突出。

每一次教研活动,不论是授课者,还是听课老师,受益非浅。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评课稿(三)

真好,我有幸参加这期班,而且收获颇丰。下午听了首席教师——李雅老师执教的《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一课,说实话,老师把握教材的深度、环节设计的精度以、训练设计的梯度以及对学生的关注程度,都使我大开眼界。而且这节课从头至尾都给人以清新之感,给炎热的夏天带来一丝凉意、一丝清爽。

课堂上的李老师平易近人,亲和力强,与学生的关系十分融洽,即使不是自己的学生,课也上得那么从容,那么到位,那么无可挑剔。过渡语、小结语的设计、训练层次的清晰、挖掘教材的深度等,带给我的更是一次次心灵的震撼。我想:这一定要归功于教师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钻研教材的力度吧!反思自己的日常教学,许多深深思考的问题似乎一下子找到了答案。

我深知,吃不透教材是上好课的绊脚石,因此,我常常告诉自己:要好好学习,练就备课的本领。但是,苦于找不到解决"有效备课"的好方法,所以,一直在摸着石头过河。虽然能力有限,但今天听了李老师的课,也有几点粗浅的认识,不知是否得当,敬请王老师批评、指正。

不知是谁先提的:"语文课就要上出语文味。"李老师在这节课上出色的表现恰恰诠释了语文课的"语文味".

一、"文意兼得",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是教师引导学生感悟"花的奇丽".

李老师通过"走出屋子,走上街头,又是怎样的情景"一句,抓住难写难记的重点词"花团锦簇"进行了具体、有效的指导,充分体现了语文学科的工具性;而让学生用一个词概括看花的心情及看到的景色,学生很有见解,当学生说到"奇丽"一词,教师立刻抓住它大做文章,做足文章,比单纯告诉学生"这些花很奇丽",从"……可以看出来",体会得更自然,领悟得更深刻。再加上学生抓住重点词谈理解,不仅能理解了"奇丽"的意思,还概括总结出这个词的意思,落实了学习目标。

教师继续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透过"锦"字又看到了什么样的花,力图加深想象,更丰富了学生的认知;给学生留下自主学习的空间,再通过范读、有感情地朗读等方式,表达出自己的感悟,充分体现了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自悟自得。学生由"花的奇丽"想到"德国人的奇特","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思想自然而然地悟出来,情感得以升华,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又得以体现,正可谓"文意兼得".

这样层次清晰的语文训练,这样有深度的一次次提升,可见教师挖掘教材的深度,相信一定能触动学生的心灵,唤起学生的情感共鸣,从而推动学生的发展,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创设情境",有效落实本课的学习目标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课程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三个方面相互渗透,融为一体。"

在这篇课文中,对于人们赏花时,花的奇丽带给人们的震撼并没有写。教师创设了一个情境:

"如果你是一名外地的游客,当你第一次看到这些花时……"

"假如你是一个学习上遇到困难的留学生,对学生丧失了勇气,当你看到这些花时……"

"如果你就是养花的人,看到别人养的这些花时……"

选取一个角色,写一写自己看花的感受,很自然地把学生带入事先预设的情境之中,这样,"花的奇丽"所带给人们的就不仅仅是一种美的享受,带给人们更多的是德国人养花方式的"奇特"、养花习惯的"奇特"和德国独有的那种民俗风情,很自然地引出这"花的海洋"多么令人佩服、多么令人称赞。

这一环节的设计,层次鲜明,步步深入,引导学生体会花人合人的至高境界,真正品味出了文字的内涵,落实"花的奇丽"这一学习目标。而"读写结合"切入点找得也非常准确,因此课堂上呈现出来的是学生精彩的语言(写好片断)。

三、"语文训练",教给学生今后如何学习语文

听完课后,想必给大家留下深刻印象的还有课堂上那时时处处的语文训练吧?

如:课件出示的三个"都"字一个比一个字号大,学生从视觉上就能直接感受到,这种养花的方式已经在德国成为了一种风俗,而这种风俗刚好就是让作者惊叹的地方。也为后边学习"即使有变化,但美丽并没有变"时,起到水到渠成的作用。学生由"对花的喜爱——对人的喜爱——对德国的喜爱(对这个伟大民族的赞叹)",也懂得了这种民族精神代代相传,永远不变。

另外,课堂教学是一种师生双边参与的动态变化的过程,每一个学生都是生动、独立的个体,是课堂上主动求知、主动探索的主体;而教师是这个变化过程的设计者、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是为学生服务的。可是,我们在展开教学各个教学环节时,往往过多的关心自己的教学思路,完成自己的教案,很少考虑学生的需要。而在李老师的教学过程中,却真正做到了"以学生为本",给了学生广阔的学习空间,让每一位学生都经历了学习、成长的过程。这也很值得我学习。

李老师就是这样,把语文课上得诗一般清丽,带给学生的是无穷无尽的回味。当他们回忆自己的小学生活时,一定会记起曾以有一位姓李的老师给他们上过一节很美的课,讲的是一个美丽的,给人以无限的、美的享受……

读《当下的力量》有感


《当下的力量》这本书我读完的感觉就是,这是一本要静下心来,用心体会的书。他的每一句话都需要我们细细的品味,才能得到我们自己的体会,然后我们才会由这本书得到关于我们如何对待过去、现在和未来的一些想法。

同时这本书,也不是很容易理解,许多语句都是比较晦涩,比较需要我们深入理解的,但是一旦我们理解这些有点深奥的语句,对于我们的内心都是深刻的震撼。

由于我们总是习惯于理性思考、喜欢用脑子,也沉溺于过去的经验形成的小我的自我认同,还有在现实社会的压力下我们对未来的期许,所以活在当下不是那么容易。“如果没有东西可以给他们真正的成就感,那么他们还有什么可以去拼搏呢?”“事物和生活条件可以给你快乐,但它无法给你喜悦。喜悦是你内在宁静状态的关键部分。它是你的自然状态,不是努力才能获得的。”

最打动我的是第84页的内容,上面提到,现在的人总是在等待,他们等待愿望实现的那一天,以为那样自己就会幸福了,实际上他们是在拒绝当下。

对啊,我们总是推迟了自己快乐的时间!我曾经想过,当我得到某个工作我一定是最最开心的人了,那时我一定会每天很满足;我曾经想过,当我得到某个人的爱的时候,我一定要好好珍惜,那时我一定会很幸福;我曾经想过,如果我现在有了什么东西,我会多开心啊,我一定会是最知足的人,可是现在呢,因为我没有得到那个工作、没有得到那个人、没有得到那个东西,所以我现在怎么也快乐不起来,或者说我有什么理由快乐呢,那么多的愿望都没法实现。

后来,我得到了这个工作、得到了这个人、得到了这样东西,可是我一点也没有想象中的快乐和幸福,烦恼依然存在,我仍然不开心。所以我又在想了,我现在不快乐是因为我还没有得到其它的东西,如果我得到了更多的东西,那么我那时候才会幸福。

以前的我就是这个样子拒绝当下的,生活在等待中,读完这本书,我的体验是:人变得沉稳,不再那么焦躁了,不再因为后悔过去没有做好的事情而耗费情感,也不再为不可预知的未来产生焦虑、不安、害怕。这本书让我明白了活在当下的重要,让我知道下一秒的重要。我理解的当下就是接受现在的自己。我知道做到这点很难,但是我会努力去做的。

09计一 贾淳霞

本文地址:

小学青年教师培训心得:努力,做最好的自己


小学青年教师心得:努力,做最好的自己

岚山头街道中心小学 侯秋平

一睹名师风采,近距离的与名师交流,是每个普通老师的心愿。2015年4月18日,我参加了在岚山区实验中学的博闻厅进行的岚山区青年教师培训活动。这次活动让我有机会认识了山海天小学的安秀红校长,她的报告"让青春无悔,做一个有爱心有智慧的好老师"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安校长举止优雅,是我喜欢的女性形象,会议开始,她离开座位,给培训的老师们深深地鞠了一躬,让我一下子从内心喜欢上了她。

一下午的时间,安校长给我们讲了她从教以来的一些感悟以及她所看到的身边的一些或优秀或普通的教师的表现后的一些感想。整个过程,安校长都是从我们青年教师的角度去分析问题,话语朴实,态度亲切,为我们青年教师前进的道路撒满了阳光。

开始,安校长分析了新教师目前面临的工作状态:"教育事业是多么神圣、美好,而我们却感到非常的疲倦和困惑。"是啊,参加工作时真是满腔的热情,总想着要做一名学生喜爱,领导同事们肯定,家长们认可的优秀教师。面对学生是无尽的爱心与耐心,对学校老教师的是近乎于崇拜的尊敬。然而,当老师时间长了,工作的压力、生活的繁琐、让激情减退了,牢骚也慢慢多了。针对这个问题,安校长说,我们既然从事了教育这个职业,踏上了这条道路,除非我们能远离它,如果不能,那只有改变我们自己的状态才是最好的选择。从现在做起,调整好自己的心态,让自己成为一个有教育梦想的优秀的教师。安校长从两个方面给我们做了讲解: 一、有梦想就是有一个想为之奋斗能给自己带来职业幸福感的目标; 二、我们应该有怎样的教育梦醒,包括:(1)我要让自己所教的学生成为幸福的人,我要做他们的良师益友,我要让他们成为造福社会、贡献于国家的精英,即使不能成为顶尖人才,成为一个普通人,那么也是一个具有社会责任感的善良公民,他们会幸福而平凡地从事着社会的某一个岗位的工作,为社会创造着不可或缺的价值。(2)我要成为一位名师,我要让我的专业能力出类拔萃,我要让我的学校因为有了我而办学声誉更加良好。即使不能,我也要成为这普通教育群体的一份子,每天尽我所能,让学生学有所获,不断成长。能够较好地完成自己的教育教学任务,每天,我和孩子们都是幸福的,进步的。 (3)我要成为一个让家长放心的老师。当他们把孩子交到自己手上的那一刻起,我就用温暖的眼神默默地向他们承诺:"请您放心。"(4)我要成为一个让家人因我从事教育事业而感到自豪和幸福人。我爱事业,也爱我的家庭,我爱他人,我也爱自己。在事业和家庭幸福之间我要双赢。通过安校长的这一段分析,我认识到了作为一名年轻教师一定不要轻易言弃,要坚定最初的教育梦想,不断的付诸行动,付出时间,付出智慧,一定会实现自己的梦想,享受到成功的喜悦。

安校长还给我们补充了怎样持之以恒地去施展自己爱的艺术,她认为好老师应该把自己的温暖和情感倾注到每一个学生身上,用欣赏增强学生的信心,用信任树立学生的自尊,让每一个学生都健康成长,让每一个学生都享受成功的喜悦。讲了爱是教育的基础,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与责任心一起,才能塑造美好的灵魂。"爱"不单单是简单的关心,可能我们有时育人的盲目只是因为缺少了那么一点点智慧和耐心罢了,教育要有耐心,凡事不要武断,稍稍放慢一下脚步,静待花儿自开。之后讲到怎样处理我们和领导、同事之间的出现的问题等,都让我受益匪浅。 最后安校长给青年教师列出了的几条建议,对我来说更是非常实用:

1.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工作,多讲奉献,少去索取。

2.守住的底线,既是对孩子的负责,又是对自己最好的保护。

3.和家长保持一定的距离,距离产生崇敬之"美".

(1)注意接触的度;(2)保持交流的真;(3)讲究沟通的法。

4.多读书,书既能改变你的容颜,又能增长你的工作和生活的智慧。

5.保持平和的心态,有一定的定力和些许的清高。

6.做事要细致,要有预设,无论是教学还是育人,细致是做好一切工作的有力保障。

报告完成,安校长还给我们播放了一个有关少先队知识和技能的ppt,比较全面系统的介绍了有关少先队的相关内容。我觉得我们学校可能也需要,就在散会后将它复制了过来,留给学校以备不时之需。

这次培训,给我稍有倦怠的心注入了一股新的力量,让我明确了自己的奋斗目标——做一名真正优秀的人民教师。我渴望我教过的每一个孩子都能得到最好的、最适合他们的教育。所以,我一定会努力探索,争取尽快地在的实践中、在教育改革发展中锻炼成长起来的。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一定会努力克服消极因素的影响,始终坚定做一名优秀教师的信念,尽己所能,把最好的一面展示给大家。争取在教育这片沃土上开出一片天地来,施展我的教育智慧,成就我的教育梦想。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