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心得体会 > 扶优辅差工作计划 > 导航 > 关于推进主辅分离辅业改制工作的思考

扶优辅差工作计划

关于推进主辅分离辅业改制工作的思考。

生活是多元的,一个阶段有一个阶段的想法,对接触的事物产生的一些内心的想法和自己的理解谓之“心得体会”。在日复一日的生活中,大家都对心得体会很是熟悉吧,心得体会是指一种读书、实践后所写的感受性文字。心得体会的内容具体要怎样写呢?下面是小编为你精心整理的“关于推进主辅分离辅业改制工作的思考”,供有需要的朋友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你。

关于推进主辅分离辅业改制工作的思考

关于推进主辅分离辅业改制工作的思考目前,国有大中型企业主辅分离辅业改制工作正在向纵深发展。这是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也是实现主业与辅业“双赢”、企业与员工“双赢”的重大举措和必然选择。近期,集团公司也对这项工作作出了全面安排部署,改革改制工作全面铺开。对此,我们应高度重视,抓住机遇,切实采取措施,推进改革改制工作的实施。本文就这一问题,谈谈个人的几点认识和体会。一、推进主辅分离辅业改制工作,必须明确一个总体目标主辅分离辅业改制是一项政治性、政策性、原则性都很强的工作,更是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企业健康持续发展的“希望工程”。搞好这项工作必须有一个明确的总体目标,这个总体目标就是主业与辅业双赢、企业与员工双赢。之所以这样讲,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方面,必须认识到主辅分离辅业改制不是为了甩包袱、减负担,而是既要精干主业、做强主业,又要利用“三类资产”创办面向市场、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的法人经济实体,多渠道分流安置企业富余人员和破产企业职工;不是为了断绝员工的财路,而是要合法处理不良资产,用“三类资产”为职工开拓更为宽广的致富之路。另一方面,企业本是全体职工共同创业的成果,现在实施分离改制,如果不能实现“两个双赢”,那么主业因占有优质资源而使企业得以发展、职工得以实惠,而分离改制后的辅业却存活不下去,这是十分不公平的,也不是分离改制的根本动机,必然导致辅业回过头来找原主体企业“算账”,主业也不可能专心做强做大。因此,推进主辅分离辅业改制,必须把工作的着眼点和落脚点定位在主业与辅业双赢、企业与员工双赢这个总体目标上。二、推进主辅分离辅业改制工作,必须坚持六项基本原则推进主辅分离辅业改制工作,可以说是矿区改革发展史上的一次根本性变革,是对计划经济时期沉淀下来的陈旧观念和“企业办社会”模式的重大挑战,也是对企业管理素质和员工心里素质的一次综合检验和测试。笔者认为,要成功实施主辅分离辅业改制,必须坚持以下六项基本原则:1、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原则。实施主辅分离辅业改制,要充分考虑企业、职工和社会的承受能力,切实联系各自实际,整体规划,分步实施,确保稳定。2、做强主业与激活辅业相结合的原则。实施改制分流要与企业的结构调整、改制重组和做强做大主业相结合,必须符合国家产业政策,且有利于加快企业发展,促进企业资产结构、组织结构和人员结构的优化调整。3、依法进行,规范操作,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推行主辅分离辅业改制,必须要维护好国家、企业及职工的合法权益,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和逃废银行债务。特别是要学好用好国家政策,严格按照法定程序规范操作。4、发展导向原则。要牢固树立“发展是第一要务”的思想,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来划分主辅业和实施主辅分离辅业改制分流,从企业发展和做强主业与激活辅业的需要出发。5、市场导向原则。就是分离后的主业和辅业都必须有符合市场要求的正确定位。看优化重组后的主辅企业是否保持对市场的快速反应力和灵活应变力,是否具备强大的市场竞争力。为此,要按照产权重组以产业为载体和导向、产业重组以产品为载体和导向产品重组以市场为载体和导向、市场以顾客现实和潜在需求为载体和导向的要求来思考、设计和实施主辅分离改制工作。6、产权制度改革与用工制度改革相结合原则。就是要在进行产权置换的同时进行职工身份置换。实施主辅分离改制分流,必须“两个置换”同步进行。三、推进主辅分离辅业改制工作,必须搞好三个界定搞好三个界定,就是说要抓好产业界定、产权界定、人员界定,这是实施主辅分离辅业改制分流的基础。一是搞好产业界定。就是要根据企业的发展战略要求、市场需求和现实状况,确定主业辅业划分标准,明确主业和辅业具体各包含哪些具体产业、企业、项目。其中,特别应注意分析辅业分离后产业的市场定位。二是搞好产权界定。就是要摸清分离改制后,主业、辅业及其所属企业的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及其构成情况等方面的家底,尤其是要明确优良资产与不良资产、经营性资产和非经营性资产的情况及三类资产的情况,并明确产权归属所有,要注意明确划分国有、集体资产标准、数量和构成。三是搞好人员界定。就是既要弄清企业总体人员状况,包括离退休、内退、停薪留职等特殊人员的状况,又要弄清拟改制企业的人员状况及分流安置所需要支付的经济补偿金的总额、资金来源、资金缺口的解决途径等,确保分离改制的严肃性和正确性。四、推进主辅分离辅业改制工作,必须理顺三个关系理顺三个关系,就是要解决好企业的产权关系、劳动关系和隶属关系,这是保证主辅分离辅业改制分流效果的关键。一是理顺产权关系。是指除了国家规定的行业外,主辅分流后的主、辅业都应该进行多元投资主体的产权改革,严格按照现代企业制度和《公司法》等的要求,规范每个投资主体的关系,按照法律规定的股东权利和义务参与所投资企业的管理。二是理顺劳动关系。指理顺企业与分流人员的劳动关系。按

关于推进主辅分离辅业改制工作的思考第2页

照有关文件规定,“对分流进入改制为非国有法人控股企业的人员,原主体企业要依法与其解除劳动合同,并支付经济补偿金”;“对分流进入改制为国有法人控股企业的人员,原主体企业和改制企业可按国家规定与其变更劳动合同,用工主体由原主体企业变更为改制企业”。三是理顺隶属关系,是指除了全资子公司外,不论主业还是辅业,改制后与原主体企业除了产权关系外,不再具有行政隶属关系,建立以资产关系为纽带的母子公司管理模式,原主体企业仅以出资额为限对改制企业行使股东权利、承担出资人责任。五、推进主辅分离辅业改制工作,必须注意解决四个难题这次我们矿区实施主辅分离辅业改制,既是思想上的一次深刻变革,也是挑战企业管理模式的一次全新的革命,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企业的长远发展,关系到企业员工的切身利益。因此,这次分离改制只能成功,不能失败。联系当前我们矿的实际,必须注意处理和解决好以下几个难题:1、解决好观念转变的难题。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和指南,主辅分离辅业改制分流必须树立正确的观念。首先要承认国有资产也是商品,具有普通商品通过流动才能实现增值的特性。要勇于承认企业国有资产现状,承认其中存在的大量非经营资产和不良资产,要允许国有资产按照市场价值合理流动。同时,承认国有企业职工的剩余价值索取权。其次,要彻底改变以稳定为借口,不思进取的想法,树立“不在安逸中变革、就在安逸中死亡”的理念。如果主、辅业继续捆绑在一起,主业与辅业将会因营养不良而难以壮大,就像温水里的青蛙那样,虽然可以享受暂时的安逸享乐,但不远处就埋伏着巨大的危险,待到想跳出危险时,已经有心无力,只能等待死亡的来临。2、解决好身份置换的难题。解除国企职工身份,职工最担心的是三个问题:一是分流以后有无活干,有无工作岗位的保障;二是分流以后有无生育、工伤、养老、医疗等保险;三是自己得到多少补偿。因此,解决身份置换的难题,应注意以下六个问题:一是明确身份置换对象。员工身份置换的对象主要是国有企业事业单位在册的全民所有制职工。大集体职工,根据有无集体资产情况灵活处理,已退休人员及社会聘用员工、临时工等不属于置换身份对象。二是身份置换与资产置换同步进行,妥善安排职工出路。三是明确进入改制企业劳动关系处理方式。四是充分利用国家政策,主辅业共同解决补偿金等问。五是为职工做好社保接续。原主体企业要按规定妥善处理拖欠职工的集资款、工资、医药费和欠缴社会保险费等债务问题。改制企业要及时为职工接续养老、失业、医疗等各项社会保险关系。六是通过协商,采取适宜方式妥善处理停薪留职、挂名、长期放假、长期外借、因私出国、长期病假、长期学习、女工哺育假期、企业人员参军入伍、特定下岗等特殊群体人员的身份置换问题。3、解决好新企业与原主体企业关系处理的难题。在分离改制过程中,原主体企业要指导、协助分离辅业处理好四个问题:一要处理好分离辅业定位和重组优化问题,要按照市场导向原则,必要时先重组整合,辅业具备满足市场需求的基本能力和自负盈亏的生存能力后再分离;二要处理好解除劳动关系经济补偿金、社会保障签章和社保关系接续来源问题;三要处理好债权债务问题;四要指导分离辅业做好治理结构建设和股权结构设置。在辅业分流改制后,要明确原主体企业和辅业均是法律地位平等的民事主体,相互之间的交易要依照市场规则进行。同时双方应当建立以合作协议为纽带的业务关系,给予一定的内部市场保护。4、解决好与当地政府关系处理的难题。国有企业辅助分离分流辅业改制的实施离不开产权管理主体的支持,也离不开所在政府的支持。一要解决企业办社会问题,即将企业自办的普通中小学校、公安、消防、居委会等社会职能单位(资产和人员)移交当地政府管理;二要解决好改制为非国有控股企业的党团组织、工会等关系管理问题;三要解决离退休人员的管理问题,原则上应由主体企业管理,并逐步实行离退休人员管理服务社会化。

f132.cOm更多心得体会扩展阅读

关于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思考


关于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思考

通过参加市委组织部组织的上海现代服务业培训班,受益匪浅,收获丰多。通过系统培训和实地考察,我不但开扩了视野,增长了见识,而且对指导自己做好本职工作提供了很好的思路和发展方向。通过学习培训,我感到在当今和未来经济发展中,服务业是增长最快的行业。服务业的兴旺发达是现代市场经济的一个显著特征,也是衡量经济社会发展繁荣程度和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是扶余县经济社会发展到现阶段的必然选择。一个地区的竞争力和国际化水平,主要取决于经济结构中的服务业,尤其是现代服务业的比重。通过学习考察我认为,面对新的情况,我县应审时度势,创新思维,明确目标,重点优化工作方略,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为实现全面小康目标,增加新的动力,培育新的亮点。

一、我县服务业的总体状况

近几年来,我们充分发挥其优势,主动策应城市化的步伐,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做大城市、做强城市”为契机,以“文明发展、创建三城”为动力,全力推进招商引资,注重优化产业结构,大力提升企业规模,现代服务业发展已具备一定的基础,运行态势良好。可以说,全县现代服务业实现了全面增长,特别是房地产业发展较快,商贸、餐饮等传统服务业明显增强,在经济增长中的贡献份额越来越大。服务业的发展,推动了城乡经济发展,完善了城市功能,满足了生产生活需求,维护了社会稳定。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房地产业发展势头强劲。近几年,我县房地产开发投资明显增加,固定资产投资大幅度提高,为居民创造了良好的生活环境,全县人居条件明显改善。

二是商贸流通业迅速崛起。一方面,因企制宜,提高了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使传统企业重新焕发了生机。另一方面,以扩大连锁网络、发展新型百货、引进现代管理为重点,全力推进商贸流通领域网络化、规模化、现代化。德卡百货入驻我县,为我县商贸流通业注入了活力,也为消费者提供了更为广阔的选择空间,为我加快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增添了新的动力。

三是餐饮娱乐业不断发展。餐饮娱乐的发展,既丰富了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也繁荣了我的服务业经济。积极适应人民生活质量提高和消费习惯变化的需要,大力发展各具特色、满足不同消费层次的餐饮娱乐业。

四是交通物流业稳步推进。随着人民生活水平和社会化生产方式程度的提高,交通运输、物流业呈增长趋势,大的规模型物流业服务项目取得突破,随着高速铁路、高速公路在我县的不断形成和完善,我县交通的区域竞争力和区域影响力、凝聚力日益凸现。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促进了我县现代物流业的进程。

二、当前我区服务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我县服务业发展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着明显的不足。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现代服务业总体规模小、总量水平较低。目前,与先进地区相比,与经济发展的要求相比,有较大差距。且服务业存在弱、小、散、差的现象,骨干企业的支撑作用不明显。

2、结构有所优化,但许多新门类发展不快。传统服务业特别是批发零售和餐饮业占比重过大,传统服务业的增加值占到70%以上。一些基础性服务业如邮电、通讯和新兴服务业如信息咨询、计算机应用等市场发育不足,文化、教育、卫生、科研等市场参与程度较低,尚没有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为农村、农业和农民的生产和生活服务的产业发展缓慢,不适应当前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这种不合理的行业结构造成了服务业内部行业发展的不平衡,同发展市场经济的要求很不适应。

3、项目建设力度较大,但带动性强的大项目不多,城乡发展不平衡。以房地产和商贸流通类居多,技术含量高的、高端服务业项目少。城乡服务业的发展水平存在明显差异。县城街道服务业发展红火,而乡镇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服务业实现的增加值集中在县城,农村服务业层次低、比重小。

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较多,主要表现在:一是观念落后。长期以来,服务业的许多领域被当作非生产活动。观念上的落后,直接导致服务业许多行业依赖于政府投入,缺乏自我发展机制。加上企业“大而全”、“小而全”,万事不求人的现象十分普遍,企业生产服务多由企业自身承担,为生产服务的服务业发展受到制约。二是城市化水平不高。服务业发展的规模和水平,取决于城市的规模结构和城市化程度。三是体制制约。一些服务行业存在限制进入和垄断现象,导致服务供给质量差、价格高,抑制了需求。同时,由于就业压力,许多企业将本来应该由专业服务企业提供的服务活动长期内部化,以达到安置富余职工的目的,效率低而成本高,抑制了服务业的发展。四是人才匮乏。现代服务业尤其是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的发展,需要大量的专门人才,由于长期以来,某种程度上对服务业的发展认识不足和限制,服务业人才的培养也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高层次的服务人才短缺,严重制约了现代

关于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思考第2页

服务业发展。

三、当前服务业发展面临的机遇

1、城市化为服务业发展提供了契机。现代服务业是城市发展的动力,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为服务业的发展提供了极大空间,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人口问题的增加,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服务业发展的黄金时期已经到来。

2、工业化给服务业发展提供了动力。随着长哈经济圈和周边城市经济发展的不断提速,向我县形成幅射的现象比较明显,促进了工业化的快速发展,产生了对信息、物流、技术、金融等服务的巨大需求,为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

3、全面、协调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给服务业发展带来新机遇。由于土地、资金、能源、环保等硬条件约束,制造业在其发展过程中越来越受到外部资源要素供给能力的制约,部分行业高投入高消耗的外延式发展模式受到质疑。而服务业“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和低能源消耗、低环境污染、高就业吸纳能力的比较优势明显。尤其在强调资源有效利用和保护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引导下,对自然资源、环境依赖程度相对较少的服务业将更符合未来产业发展政策的要求。

四、加快我县服务业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一)进一步解放思想,增强对加快发展服务业重要性与紧迫性的认识。把服务业的发展摆到树立科学发展观以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战略地位加以认识,以思想大解放、观念大更新推动服务业发展的新跨越。要从战略高度,在更大范围和更宽领域上谋划服务业的发展目标、战略思路和具体措施,使我区经济的总量、结构和质量在更高水平、更高层次上实现大发展、大跨越、大提升。

(二)突破体制性障碍,提高服务业市场化水平。放松管制,加强竞争是时代潮流。在服务业的管理体制上,加快体制创新和改革步伐更是刻不容缓。首先,要打破垄断格局,积极鼓励民间资本的进入,提高行业中各种所有制的竞争程度和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缓解现代服务业中一些基础设施行业发展的瓶颈状况。其次,要建立积极的投入和发展引导机制与扶持政策。对服务业给予用地、税收等政策优惠;对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好的服务业企业实施规费减免优惠。此外,要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形成服务业新的“亮点”。

(三)实施名牌战略,提高服务业的竞争能力。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必须实施名牌战略,发挥企业集团的优势。在一些重要产业,如现代物流业、信息服务业、房地产业、旅游业、超市等方面,政府应给予必要的政策扶持,促使这些企业或企业集团迅速提高竞争力,使他们逐步成长为这些产业领域的“巨人”。与此同时,城市服务管理问题关联性大,涉及面广,应从政府和企业两个方面入手,认真研究和实施适合服务特性的管理理论和策略。如政府的职能转变,根本在于加强为人民群众办事的服务效能上,真正成为服务型政府;政府有关职能部门的管理应该致力于公共服务优先的原则。从企业方面来说,最主要的是建立以注重服务功能和作用为中心的创造竞争优势的服务管理战略,真正以顾客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规范企业行为,千方百计地提高产品和服务的质量,以满足消费者不断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求。

(四)突出重点,分类指导,科学有序地发展现代服务业。现代服务业的发展,要明确“突出重点、拓展领域、扩大总量、培育特色”的思路,突出现代物流、房地产、旅游、商贸流通、社区服务、信息服务等重点,实行分类指导,科学有序的推进现代服务业的跨越发展。

——现代物流业

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这将对我县的物流业的发展带来良好的机遇。立足京哈高速、102线、高速铁路“大运输”战略,充分发挥扶余县城市和交通优势,以培育物流基地为切入点,加快整合现有物流资源和建设新的物流设施,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加快长哈物流园区建设,完善基础设施配套,大力引进一批具有一定规模、核心业务能力强的物流主体,构建物流信息平台,建设产品网上交易中心,不断拓展物流服务范围和服务区域,形成辐射全市、满足城乡居民生产生活的现代物流体系。推进粮食主产区物流配送中心建设,加快构建现代化粮食仓储运输系统,努力扩大我县粮食运销能力,形成辐射东北三省的销售网络。

——房地产业

近几年来,我县房地产业保持了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态势,成为经济发展中的一道亮丽风景线。当前房地产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我们应以居民住宅为重点,积极推进商业用房的建设,完善房地产业体系、市场体系、政府调控体系,促进房地产业与城市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应抢抓城市快速发展的机遇,主动争取参与城市开发建设,为房地产的发展赢得更多的开发资源,同时,也为其他服务业的发展提供更大的空间。

——文化旅游业

以吉林大金碑国家级湿地公园成立为契机,充分利用扶余县丰富悠久的历史文化和旅游资源,进一步加大国家级文物“大金得胜砣颂碑”保护挖掘开发力度,打造富有民族特色和地域特点的文化旅游品牌和城市旅游目的地。依托大金文化、满族文化资源,通过举办大金文化节、满族文化节、民族风情节,整理出版完颜阿骨打的相关史书等活动,向世界充分展示扶余独特的文化魅力。

——商贸流通业

我们要充分利用地处市长哈中心的核心地段,具备商业人流集聚、市场活力强劲、人文历史丰富、交通便捷等优势,大力发展商贸流通这一传统产业。以整合资源、提升水平为重点,积极引进先进理念、先进组织管理方式,改造提升传统商贸业态,大力发展现代商贸业。利用旧城改造的机会,加快提升旧区商业中心区的服务功能,加快发展楼宇经济,建设商业步行街区,大力发展统一配送、连锁经营的现代流通方式,将旧区商业中心区打造为辐射全县的中央商务区。

——社区服务业

以加快社区服务基础设施建设为抓手,鼓励企业进社区兴办社区服务业,通过政府引导,拓展社区服务项目,完善社区服务与管理职能,建立起与市场运行相适应的社区服务管理体制。积极发展各种养老机构、医疗康复机构、文体娱乐机构以及老年人再教育机构,逐步将养老、失业、医疗卫生、社会福利等社会保障管理和服务延伸到社区,使社区成为管理社会保障对象和服务社会化的基层单位。鼓励和规范家政服务业发展,支持和引导下岗职工、失业人员、农村转移劳动力进入家政服务业,推广家政服务人员执证上岗制度,提升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和服务水平。

——科技信息服务业

立足建设“创新型”,大力引进专业化科技服务机构,加快应用现代科技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引导和支持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推动科技进步与创新;全面加强信息基础设施,提高我县信息化水平。

(五)加快服务业人才及智力资源的开发,提高服务业的技术含量

人力资本是现代经济增长和现代服务业发展的主要动力和决定因素。现代服务业多是知识密集型的服务业,服务业的竞争大都集中在知识密集型行业。服务业涉及多个种类,而最受关注的是那些知识密集型产品。毫无疑问,服务业竞争的成败决定于拥有人才的多寡和人才使用机制的优劣。要进一步把推动人力资本进步和发展教育事业放在重要位置上,要把人才引进和培养作为长期任务,持续推进,建立完善的人才培养和引进机制,整合教育和培训资源,建立更多的专业培训基地,提高劳动力的专业素质。加强对人才使用情况的跟踪服务,完善用人制度和人才市场的发展,充分发挥专业人才在服务业发展中的积极性。

1、积极支持现有餐饮企业升级、改造,深入挖掘地方饮食文化,围绕反映满族特色的菜系或饮食方式,培育一批有特色的中高档餐饮企业,打造特色餐饮品牌。

2、大力引进餐饮、商务、休闲、娱乐于一体的大型餐饮娱乐项目,发挥大企业、大集团的带动效应,提升扶余餐饮娱乐业的整体竞争力。

3、整合现有资源,合理规划几片富有特色的休闲娱乐场所,打造集茶饮、体育休闲、工艺展示、特色小吃于一体的特色街,促进夜间消费,打造不夜城,提升中心城市的魅力。

辅警心得体会


辅警心得体会


上学的时候经常和同学玩警察抓坏人的游戏,我常扮的是地主坏蛋分子,而心里却惦记着同学不知从哪弄来的那顶军帽。梦想着有一天成为一名穿着橄榄绿的解放军或者人民警察。
长大一些了,看到电影里的警察用扩音器喊着:“你们被包围了……”总是有些激动不已。警察,总是和正义、勇气、奉献、智慧、力量这些词联系在一起。这是一个男性的、让人有点热血沸腾的词。
学校毕业后在社会这所大学校里摸爬滚打了三年。两个月前加入维扬巡防大队,成为一名辅警队员。
辅警与民警是不一样的。辅警的制服没有臂章,编号是32开头……在日常执勤执法过程中,没有执法资格,许多活动必须要在民警的带领之下才能完成,我们只能跟在后面做,没有自己的主张。
难道梦想是丰腴的,现实是本文消瘦的吗?
不,不对。
辅警与民警也是一样,我们也时常被老百姓称为警察同志。我们的身上也系着党和人民的重托,打击犯罪、维护一方平安的重要责任。我们的身上同样要体现出正义、勇气、奉献、智慧、力量这样的精神。
“控制案件高发、抓获违法犯罪嫌疑人员、处置突发事件”是上级领导机关赋予我们巡防大队的重要职责,作为一名巡防大队的辅警队员,只有练就一双火眼金睛、熟练掌握盘查技巧、提高自身的训练素养,才能出色地完成领导交给的各项工作任务。当前平安扬州建设进入新的时期,我们也会与民警一样,努力工作,确保巡区内平安稳定,确保随时拉得出、打得响,以自己的辛勤劳动创造良好的治安秩序、和谐的社会环境迎接每一天的朝阳。

协辅警关于大整风行动个人心得


通过对市委七届四次全会精神以及全市打造中国营商环境最优城市、中国基层治理最优城市、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大会暨南孔圣地、衢州有礼城市品牌动员会精神的学习,作为一名协警,深知通往美好目标远景不是想想就能实现的,需要我们脚踏实地、改革创新、努力拼搏、恪尽职守,站好自己的岗,尽好自己的责。特别是徐文光书记关于大整风行动的讲话,犹如一顿党性修养的教育大餐,相信对每一位干部的思想都是一次大洗礼,作为一名协辅警谈一点浅薄的认识。

一、自己的认识

习近平总书记说过,领导干部既要做实干家,也要做宣传家,这个宣传家必须是贴近群众生活、回应群众关切、提升正能量传播效果的一个角色。我们基层要用最接地气的语言最大程度得将党委政府想说的、媒体大众关注的、老百姓想知道的信息进行发布,阐释观点、解除疑惑,在这个过程中凝聚民心、提升信心、增进共识、维护公信、汇聚力量。但在实际工作过程中,部分基层乡村干部存在乱讲话、错引导、误煽动的情况,如近期农房整治过程中,有的干部不了解政策随意答复、有的党员干部拆除自家违建后心里有怨气,不分场合诉苦、宣泄等,殊不知这种个人的情绪感受和价值观极易左右舆论的走势。个别人的一时气话很有可能拖慢或者直接阻碍整村推进的进度。所以,要逐步提高基层党员干部做宣传家的意识,工作中既要干得实也要说的好。

二、自身存在的问题

对照十条军规、六机现象、庸、散、慢等问题,本人主要存在以下主要问题:

1、学习不够。学习意识淡薄,不思进取,满足于现状,缺乏干事创业的激情、艰苦奋斗的精神和创先争优的勇气。工作没有积极性,不求有功,但求无过,过安稳太平日子。工作低要求,安排了就做,没有安排就拖,缺少思考,没有长远目标。

2、工作漂浮不务实。工作拖拉,存在拖拉机现象,缺乏全局观念和服务意识,爱做表面文章。对待工作不够主动、积极,只满足于完成领导交给的任务,在工作中遇到难题,不善于思考,动脑筋,常常等待领导的指示,说一步走一步。缺乏一种敬业精神,认为自己已有的一些业务知识可以适应目前的工作了,虽然感到有潜在的压力和紧迫感,但缺乏自信心,缺乏向上攀登的勇气和刻苦钻研、锲而不舍、持之以恒的学习精神和态度。

3、自律意识不强。纪律松懈,自以为是,放松自我要求和约束,我行我素,纪律意识淡薄。

三、存在问题的原因:

上述这些问题的存在,虽然有一定的客观因素,但更主要的还是主观因素所造成的,从主观找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坚持学习的恒心和毅力不足。由于自已要求不严,每天上班疲于应付,对学习逐渐放松。尽管自己在工作中一直求新、求变、求活,但总有一种山穷水尽疑无路的感觉,认真分析起来,也是由于自己学习抓得不紧不实的缘故。

2、工作不够扎实。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的意识还不强,只求过得去、不求过得硬,导致工作时会在一些细节的问题上出错。平时疏于学习,自身积累还需增强。对于自己从事的服务工作有个逐步了解和熟悉的过程,因而在工作不够扎实,只求把活干好,其它问题很少考虑。


关于如何推进事业单位信用评估的几点思考


关于如何推进事业单位信用评估的几点思考

建立事业单位信用评估,是事业单位整体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事业单位服务社会取信于民的重要基础。依法对事业单位进行动态监督管理,实施信用等级评定和管理,便于党委、政府及时掌握事业单位法人对外开展业务情况,提高社会对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增强事业法人的责任感和荣誉感,有利于完善事业单位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突出事业单位社会化的服务功能,调动事业单位干部职工的积极性。加强对事业单位的监督管理,规范其行为,科学评定事业单位的信用等级,既是各级各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机关的一项重要职责,也是服务社会满足社会、多方需求和事业单位自身发展的需要。

一、加强领导,组织保障要到位

加强事业单位信用等级建设和监督管理,是一项全新的系统工程,要确保这项工作顺利开展,离不开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和各相关部门的通力配合。因此必须成立由政府主管领导组长,编办、纪委(监察局)、法制办、法院、检察院、公安、司法、财政、审计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事业单位法人信用等级评定工作领导小组,在上级未出台事业单位监管相关配套政策之前,事业单位信用等级评定显得尤为重要,如果得不到领导的重视和大力支持,就会出现浅尝辄止,半途而废。

二、建章立制,政策措施要到位

制定相关政策和配套制度,是工作开展的基础和保障。通过建章立制明确事业单位法人信用等级评定的原则,主要内容、评定指标,规范事业单位法人信用等级评定工作程序。出台《事业单位法人信用等级评定和管理暂行办法》、《事业单位法人信用等级评定标准考核细则》、《事业单位法人信用等级评定工作实施方案》、《事业单位法人信用等级评审委员会工作规则》等配套制度和措施,为评定工作提供了有效地政策依据。在评定工作中,指标设置、量化赋分是否科学合理十分关键,在确定考核指标时,不但要综合考虑事业单位在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还要考虑其所承担的社会职责等因素,对各项指标进行反复论证,确保所使用的考核指标内容基本能够涵盖事业单位信用活动的各个方面,较全面的反映事业单位的信用情况。

信用等级评定指标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考虑:一是来自事业单位本身的指标内容,包括反映事业单位动态特征的业务活动和社会服务行为的指标;二是来自各有关管理部门的指标内容,包括等级管理机关

和财政、审计、税务、质监等有关管理部门的监督管理指标;三是来自社会的对照指标内容,包括银行、服务对象及社会等有关方面的监督和评定指标,在二、三方面尚不够健全的情况下,应侧重第一方面的指标体系建设,在各方面条件逐步成熟后,再扩大评定内容。

三、试点先行,积累经验要到位

事业单位信用评定体系建设是一个庞大的、长期的、繁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完善。不断规范,要想更好地依法对事业单位进行动态监督管理,确保事业单位信用评定工作公开、公正、公平,应采取试点先行,稳步推进的办法,先选择新成立的且运行一年左右的事业法人单位作为试点单位,在试点的基础上,总结经验,完善制度,逐步推开。

四、科学评定,结果运用要到位

目前全国部分地市对事业单位信用等级的评定,已先试先行,争取了较好的经验和做法,但在信用等级评定结果的使用过程中遇到了“瓶颈”。信用等级评定结果的使用直接关系到事业单位法人对信用等级评定工作的重视及参与的积极性。由于部门之间的联动不够,一些优惠政策难以落实到位,评定结果只应用于舆论引导和挂牌约束,通过挂牌、摘牌的等方式,对事业单位法人进行管理,没有形成较好的监管合力,致使对事业单位对信用等级评定结果使用不满意,失去信心,客观上形成了“为评定而评定”的现象。为切实确立信用等级评定结果使用的权威性,就必须建立事业单位法人信用等级评定的动态管理机制、确保信用等级评定结果的真实性、公正性,在运用舆论引导和挂牌约束的同时,要建立部门联动机制,将评定结果与单位综合考核,干部考核任免,财政支持力度结合起来;将评定结果与机构编制事项受理、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和事业单位法人资格的取留结合起来。

国有企业改制的重要积极意义思考


国有企业改制的重要积极意义思考

国有企业改制可以说是二十年来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最重要的主题之一。经过四个阶段实践和理论的摸索和发展,国有企业改革走到了一个至为关键的阶段:突破某些认识上的误区和理论上的障碍,就能将国有企业改革进行到底,实现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目标,使中国经济呈现根本性转变和突飞猛进的发展。因此,国有企业改制的重要意义在于:

一、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国有企业改制能够有力地促进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而其根本目标之一也正是在国有企业中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作为经济细胞的企业必须成为具有市场意识、竞争意识以及充分的创新能力,否则就会因无法满足和实现市场的需求而被市场机制淘汰出局。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正是为了使国有企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具有回应市场的需求和条件的能力,能够积极投身于市场竞争的洪流之中,不断保持企业的活力和生命力。

现代企业制度包括的内容,国内外还没有统一的见解。但是一般认为,现代企业制度应当包括:

(一)科学合理的企业组织机构

企业的内部组织结构,尤其是公司的组织机构,吸收了代议制国家机构的某些设置机理,同时加以改造,使之适应以营利为目标、以资本联合为特色的公司企业的需要。按照产权学派的观点,企业内部所进行的资源配置显然与以市场选择决定资源配置的机制正好相反。企业存在的经济学原理在于企业能够节约发现有关价格的成本以及交易的谈判、缔约成本。而通过形成一个组织,并允许某种权威(企业家)支配资源,就能节约市场交易成本。而威廉姆森认为,现代公司是“许许多多具有节约成本的目的和效应的组织创新的结果。”现代公司的基本特征是多部门、多层次的集中控制系统。它以公司内部的行政力量(所谓“看得见的手”)取代了市场机制(所谓“看不见的手”)来配置企业内部资源。过去通常由市场来完成的交易,现在则被“内部化”到公司内部由企业的经理进行协调和控制。德姆塞茨则认为,公司的发展客观上需要筹集巨额资金从而获得规模经济的好处。但是每个股东都参与决策的话,其成本非常之大,为了避免这种后果,必须将管理权集中在少数人手中;为了避免经营者失败经营所带来的不利后果全部由股东承担,于是出现了有限责任制度;为了避免经营者的行为带给股东的外部成本,出现了股份可以自由转让的规范,降低了股东对公司管理的监督成本,有利于经营者与股东之间的一致性。因此建立科学合理的企业内部组织机构,有利于降低企业的交易成本,提高企业的交易成功率和企业效益。

(二)现代企业财产制度

这一制度要求企业具有明晰的产权,即企业应当具有占有、使用、收益、处分企业财产的权利,有权决定如何利用企业财产进行企业营利活动。另外,出资者放弃对出资财产的所有权,而由企业获得对该出资的所有权,其代价是出资者获得股权。企业财产实现了股权、所有权的双重化转换。出资人股权的客体是权益形态的财产,而企业法人所有权的客体是其所占有的生产要素形态的财产。企业法人所有权与出资者的股权相互制约:出资者通过股权控制企业的宏观行为,使之不至于偏离股东的最高利益;企业通过获得了所有权而实现了生产经营的独立性,而其独立性又能保证企业积极准确捕捉市场信号,及时调整企业行为,从而实现盈利。这样最终可以实现出资者的最高利益。

(三)现代企业治理制度

现代企业治理制度是规定企业的内部治理结构的规范总和。“公司(企业)治理”包括:企业控制权的配置与行使,对董事会、经理人员和职工的监控,对其工作绩效的评价和激励方案的设计与推行。企业(法人)治理结构是一个描述企业不同成员之间的契约关系的概念,其目的是解决企业内在的两个基本问题:激励问题和经营者选择问题。前者是指在给定产出是集体努力的结果和个人贡献难以度量的情况下,如何促使企业的所有参与者努力提高企业的产出;后者是指在给定企业家的能力不可观察的情况下,如何保证最有企业家能力的人成为企业的经营者(经理)?经济学家认为,以上两个问题必须通过适当分配委托权(principal-ship)来解决。这里的委托权是指剩余索取权和控制权。所谓剩余索取权是指对企业固定剩余(总收益减去固定合同支付)的要求权;控制权大体来说是指选择和监督代理人的权利(包括经营决策权、选择和监督经营成员的权力)。

有效的公司(企业)治理结构应当符合以下条件:

首先,最根本的是剩余索取权应当和控制权尽可能地对应,即拥有剩余索取权和承担风险的人应当拥有控制权;反之,拥有控制权的人应当承担风险;其次,经营者的补偿收入应当与其经营业绩挂钩,而不能是固定合同给付。这一点和第三点都是对第一点的推论;第三,投资者必须拥有选择和监督经营者的权威,这是因为投资者才是风险的最终承担者,他们具有最为天然的动力去选任优秀的经营者,解雇拙劣的经营者或者对经营者加以监

国有企业改制的重要积极意义思考第2页

督;第四,最优公司治理结构应当是一种状态依存控制结构,即控制权应当与自然状态有关,不同状态下企业应当由不同的利益要求者控制。因为在一个合同不可能完备的世界里,只有状态依存控制才能使经营者和资产所有者的利益到达最好的一致;第五,为了解决投资者搭便车的问题,企业控制权必须集中于少数大股东手中。大股东可以通过共同利益最大化和对企业资产的充足控制来解决代理问题。另外,资本结构对于公司(企业)的治理结构的有效性也有很大影响。

在我国,国家是纯粹的外部人,根本不存在内部所有者。经营者因为没有任何利益在国有企业中,因此作为国家经营企业的代理,就会产生很多问题。另外,国有企业的厂长经理都是国家任命的,而不是资本所有者任命的。政府官员既没有选择好的企业经营者的动力,也不必为选择错误负责;而且无论经营者表现得好坏,企业的剩余利益都由国家所有和支配,政府官员则有可能被随时撤换掉。因此企业的控制权和剩余索取权一开始就是分离的。因此必须解决激励机制和经营者选择问题,才能搞好企业。通过国有企业改制、建立起科学有效的现代企业制度,则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方法。

二、实现政府职能的转变

国有企业改制,同时还需要政府实现职能的转变,即从过去既是公共权力的行使者又是国有企业经营者的身份中摆脱出来,成为一个单纯的提供公共产品——法律、政策、服务等——的主体,将企业的控制、经营等权利还给其他主体,如股东、董事会、经营者、债权人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健全过程,就是国家政府职能的转变过程。政府作为全民资产的代理人不仅负担着作为一般意义的社会财产(国有资产)的安全保管、终极所有者权益保障的职能,而且还负担着作为资本意义上的国有资产的再生产经营运作的职能。实践证明政府对于这一双重角色实在是勉为其难,无法两全。主要表现在:

(一)政府难以直接代理经营众多的国有企业

由于国有企业数量众多,国家难以代理经营管理,只好将该职能交由给公务员具体履行。而公务员处于行政系统环境之中,习惯于按照行政化的行为规则行事,难以形成符合市场经济规律所要求的激励约束机制。而公务员与企业家不同之处在于:公务员无须为自己的选择承担任何责任,而企业家如果错误决策导致企业亏损或倒闭就会失业。公务员的职位安排与企业经营业绩没有任何关系。因此由公务员代理经营管理国有企业,难以在全社会范围内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目标。

(二)国有资产再生产营运的复杂性

国有资产作为一种资本,其本质决定了它必须在流动中实现增值。这是一个极为复杂的过程,必须由专门人才来完成。而政府全面经营国有资产显然行不通。

(三)政府直接开发和管理企业中人力资源的困难性

物质形态的国有资产必须和企业中的人力资本结合起来才能增值。但是如果由政府来管理企业中的人力资源、激励企业中的人力资本所有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的话,则不可避免地,政府会运用行政手段或带有行政化色彩的手段,这样会造成国有经济领域的人力资源的巨大浪费。因此必须将国有企业交由市场化的经济主体来经营管理。

三、实现建立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

我国现阶段的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所谓市场经济体制是指由市场作为资源分配的主导性力量,改变过去长时间存在的由国家尤其是行政机关来控制、决定社会资源是否分配以及如何分配的状况。国有企业改制有利于促进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

从根本上来说,国有企业(在以前被称为“国营企业”)就是国家为了实现对资源的控制、掌握而建立起来的。在社会主义社会里,主流意识形态一直认为阶级的产生、分化以及发展变化,与某一部分人掌握了生产资料,而另一部分人丧失了对生产资料的控制,有着密切的甚至可以说是必然的因果关系。无产阶级掌握政权之后,其当家作主的一个重要表现就是无产阶级对生产资料的掌握和控制。但是由于无产阶级在数量上的众多性,以及个人利益在道德上的被否定,不可能由某个人成为无产阶级掌握、控制生产资料的代理人,因此被掌握政权的国家理所当然地成为无产阶级对生产资料的加以掌握、控制的“理想”代理人。而国家不可能亲自经营企业,所以必须将经营权委托给政府官员,再由政府官员作为国家的代理人经营管理企业。这样国有企业被国家变成了类似于国家机关的机构,其职责不是在生产经营中盈利,而是完成国家下达的指令和计划,因此生产某种产品是否具有市场前景就不是企业要考虑的事情:如果盈利,则应当上缴国家,以供国家在不同企业之间进行调剂;如果亏损,则国家自然会想办法弥补亏损,无须企业操心。国有企业既无须为企业能否营利而激烈竞争,这样企业就丧失了生产经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至于国有企业的职工,既没有失业的危险,也没有获利的可能,工作量的多少和职工工资没有联系,而且对于企业的生产经营也几乎没有发言权。国有企业因此而丧失了生机。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资源的配置基本上通过市场加以进行。因此一个企业的产品或服务能否被市场接受决定了一个企业能否生存下去,决定了企业能否获得足够多的社会和自然资源。因此企业必须以市场为导向决定自己的生产、经营、服务策略,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吸引资金、人才、原料等资源向该企业流动。同样,作为市场主体和竞争主体的企业,必须充分发挥其经济细胞的作用,通过契约将各个单个自然人、法人、其他经济组织联系起来,组成一个充分、有机的生产、销售、经营的网络。为了配合企业之间的经济联系和契约关系,还必须建立和提供一系列其他契约关系和交易机会,如劳动力市场(包括企业家市场和其他高级劳务提供者市场)、金融市场等。众多交易要素市场和企业间契约将会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起规则统一、交易自由的市场机制。这些都需要有活跃的、拥有企业控制权、决策权、生产经营权等自由的企业作为枢纽加以连接。因此,通过国有企业改制可以激活国有企业长期沉寂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而充满活力和拥有主动权的企业将有力地促进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与发展。

推进规划和城管工作思考建议


推进规划和城管工作思考建议

科学发展观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和重大战略思想。规划和城市管理工作在发展前沿的特殊性,客观上决定了我们在结合市情,提高认识,提升水准,促进发展方面要走在前列。

思考一,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昭示我们必须充分发挥城乡规划的“龙头”作用,为全市经济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支撑。城市是现代化建设的载体和标志,又是区域经济快速发展的有力支撑点。城市的辐射带动强不强,产业的集聚规模大不大,彰显的城市个性明不明,沉淀的文化底蕴挖掘深不深,一定程度上取决于规划的前瞻性强不强,层次高不高,水准高不高,品味深不深。因此,规划决定城市的发展,规划不仅是财富,更重要的也是责任。我们要在用科学发展思想指导**更快更好的发展上有作为,就是要在落实自治区党委“沿黄城市带”的发展战略上有作为,就是要在高标准地、精益求精地做好规划工作上有作为。

思考二、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昭示我们必须牢固树立执法就是服务的新观念,为城市经济的发展拓宽空间。城市管理工作是城市的“名片”和窗口,是招商引资和城市经济发展的基础。城市的空间靓丽不靓丽,市容市貌整洁不整洁,门头牌匾规范不规范,城市的特色鲜明不鲜明,取决于城市精细化管理的程度。坚持以人为本,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做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要树立“城市管理也是生产力”、“管理就是服务”、“依法治理不是治理群众而是依法管理自己”的新观念,面对问题,冷静思考,正确处理城管执法与群众摆摊设点的矛盾,正确处理严格管理和关注民生的关系,把教育疏导与搞好服务结合起来,把日常巡查和集中整治结合起来。做好城管工作,关键在于建设一支高素质的队伍,要密切关注队员的所思所想,把督察处罚与激励手段结合起来,用思想政治工作的润物无声,调动起一切积极因素,凝聚起强大的工作动力,通过内强素质外塑形象,更好的为我市的经济建设服务。

思考三、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容和根本方法,昭示我们必须全面兼顾,促进各项工作的统筹协调发展。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就要坚持规划的高标准,从沿黄城市带建设的高度,全面审视各县市区功能分区和统筹发展关系,兼顾城乡协调发展,处理好文化传承与现代文明城市的关系,使人与自然生态和谐平衡。在全局工作中,要“十个指头弹钢琴”,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加强党的思想、政治、组织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使之相互促进,相互依存,相互发展。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