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心得体会 > 长征故事三分钟演讲 > 导航 > 长征故事读书心得三篇

长征故事三分钟演讲

长征故事读书心得三篇。

有些事情解决不了不如换个想法,像数学定理一样,它还有逆定理。有时我们需要将自己对观看或阅读过的内容以文字的方式记录下来。每一个人在学校的时候都有写心得体会的经历,写心得体会我们可以养成良好的总结方法。优秀有创意的心得体会要怎样写呢?小编经过搜集和处理,为你提供长征故事读书心得三篇,仅供你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

长征故事读书心得三篇

下面是我们的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长征故事读书心得三篇,请大家参阅!

(篇一)

看了纪念红军长征80周年报告会,对王树增的报告记忆犹新。王树增围绕“长征精神的时代意义”,运用鲜活案例和感人故事,生动诠释了长征“永不言败”的精神内核。报告深入浅出,分析透彻,感人肺腑,催人奋进,不时赢得阵阵掌声。

纪念红军长征80周年 ,我们在烈士们用鲜血染红的国旗下,隆重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80年前的今天,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奇迹,它特有的魅力,就像是一部最完整的神话,跨越时代和国界,在世界上广为传扬。 回首风雨路,漫漫征程,说不完的艰难困苦,道不尽的严峻险阻,冰峰的皑皑雪山,人迹罕至的茫茫草地,乌江天险,弯弯赤水,大渡激流,还有蒋介石的百万大军的围追堵截,每一条路都使人恐惧和绝望。

可是我们的革命先烈,用自己的双脚纵横十一个省,他们血溅湘江,四度赤水,巧度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越过大雪山,二万五千里长征,二万五千里血与火的洗礼,经历九死一生,在布满荆棘和鲜血的长征路上一步步地艰难走来,走向光明和胜利。

巍巍雪山掩盖了革命烈士的躯体,却埋葬不了他们满腔为国为民的赤诚之心,茫茫沼泽吞噬了革命烈士的身躯,却掩藏不住他们的信念,无情的子弹夺取了烈士们的生命,却夺不去他们的爱国精神。 岁月的年轮沉淀了班驳的痕迹,冲天的硝烟,留下了悲壮的回声,纪念长征胜利80周年,我们回顾历史,不由感慨万千,红军长征的壮举已成为历史。但长征精神永恒。

今天我们面对革命先辈,每个人都应该扪心自问,我们的幸福生活来自哪里?我们能忘记那些革命先辈吗?人生可以平淡,但决不能虚度光阴。我们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一定要接过长征先烈的火炬,从红军长征精神中汲取勇气,力量和智慧,继承先烈遗志,为了祖国更加强盛,从现在起我们就努力吧! 红军长征是中国人民伟大民族精神的不朽丰碑!中国古代思想家曾说过:“数典不忘祖。”就是要求我们时时以民族精神自励,不忘祖先,不忘历史,不忘国耻,学好本领,将来为建设现代化的中国贡献力量!

通过红军长征80周年报告会,让我们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青年党员时时不忘民族精神、奉献精神,不忘记像红军不怕远征难那样的无畏精神和抗日将士誓死疆场的牺牲精神,因为只有民族精神的复兴,才会有经济的复兴、社会的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

(篇二)

发生在上个世纪三十年代的长征,像一条蜿蜒二万五千里的红飘带,以它无与伦比的绚丽,飘过满目疮痍的中国大地,舞出了我们这个民族的崭新希望。

长征的故事有很多,我虽然没有全部看完,但当我把书合上的一瞬间,那一幅幅惊天动地的画面,那一场场惊心动魄的战争,仍久久萦饶在我眼前……长征初期的湘江战役,是红军突围以来最壮烈、最关键的一仗,中央红军人数由出发时的8.6万人锐减到3万人。虽然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但红军最终突破了敌人的四道封锁线。还有后来的四渡赤水,抢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过雪山、草地,这一重又一重令人无法相信的困难,却被这支队伍战胜了,这就是“无坚不摧”的红军。红军的顽强和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深深震撼了我的灵魂。

看红军爬雪山的时候,吃的是皮带、树根,穿的是草鞋,薄衣,他们却翻过了一座又一座的雪山,战胜了一道又道的困难。而我们面对困难时却知难而退,如在学习中遇到难题,有时没有经过任何思考,就放过了。有时候老师布置的作业还没做就牢骚满腹,找借口和理由推脱逃避。在他们的面前我们变得那么渺小和苍白无力……

从红军长征中我收获了坚强、智慧、勇敢、自信、顽强、团结……今天,我们远离了那战火纷飞的年代,过着衣食无忧、幸福安定的生活。我们所能做的就是要将这些高贵的品德精神发扬下去,学好每一科知识,沿着先烈们走过的路,继续走下去。把自己的成长、成材同祖国的前途命运紧密地联系起来。立爱国之志,成报国之材。把我们的国家建设得更加繁荣昌盛,让可爱的祖国跻身于世界强国之列。

(篇三)

夜,静静地夜。窗外已是万籁俱寂,群星璀璨的夜空中挂着一轮金灿灿的圆日那树枝上的猫头鹰,正睁大眼睛,准备抓一只珍惜美味般的田鼠。喧闹了一天的城市在夜幕下变得格外宁静。与此时,我正躺在床上久久难眠,我的脑海里不断地浮现红军战士过雪山、草地那雄伟壮观的场面,心里不停地称赞他们的坚强意志,不禁思绪万千,心潮澎湃。

《长征》这首诗毛主席在红军浩浩荡荡地到达吴起镇时写下的。每当读到“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时,我思绪万千,红军战士是这样迎难而上,而我呢?我情不自禁地想起了去年登山时的事……

那是一个酷暑难耐的暑假。登山的那天,天好是一个风和日丽的星期天。那天爸爸和妈妈正好闲得没事做。于是,我们全家决定去爬那生长着郁郁葱葱的树木的紫荆山。

来到山脚下,望着那弯弯曲曲的山路,我不禁有此忘而怯步。但在妈妈的鼓励下我还是开始爬起山来。

刚开始,我还信心十足地小跑起来,还一边看风景,还一边哼着歌。可到了后来,却有些心有余而力不足了,才走了一小会儿,就气喘吁吁了。刚才爸爸妈妈还被我甩得老远,现在都有已经快追上我了。我不禁有些泄气了,但还是靠最后一点力气在两边悬崖峭壁间,气喘吁吁地走着。

到了半山腰,我已累得满头大汗,连站起来的力气都没有了。心里早已打了退堂鼓。

善解人意的爸爸看出了我的心思便语重心长地说:“你的意志太软弱了,如果当年的红军像你这样,还会有今天的新中国吗?”那时年幼的我,我的心里有些不服气,并不知道红军是什么,嘴里说:“那又怎么样?”便怏怏地下山了。

今天,我读了毛主席的《长征》,终于知道了红军具有的坚强意志,想到过去的事,脸不由自主地烫了起来。

f132.cOm更多心得体会扩展阅读

《长征》读书心得感想


长征精神是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动力。在此分享这本书《长征》读书心得感想。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长征》读书心得感想,欢迎大家阅读。

《长征》读书心得感想篇1

长征是人类战争史上的奇迹,特有的魅力使它就像一部最完美的神话,突破时代和国界,在世界上广为传扬。中国工农红军的长征是一部史无前例、雄伟壮丽的史诗。长征是历史记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

长征是我们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

尽管,红军长征已经过去了七十年,但它的丰功伟绩,惊天地,泣鬼神,彪炳史册,万古流芳,长征精神万岁!

人民是革命的母亲

人民是革命的母亲。红军一切为了群众,又很好地依靠了群众。在长征中,红军严格执行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对人民群众的财产秋毫无犯。在经过少数民族地区时,红军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与少数民族群众坦诚相见、交朋友。刘伯承同志与彝族首领小叶丹面对青山碧水歃血盟誓,结为兄弟的故事,成为红军长征中的千古佳话。由于红军所到之处,真心诚意为群众办事,打土豪分田地,帮助穷苦人翻身解放,因而,广大群众把红军视为自己的子弟兵,是穷人的队伍,把红军称为菩萨兵。红九军团经过云南东川一带,由于得到当地干人儿的帮助,因而顺利攻下了东川县城。红军打开粮仓,把粮食发放给穷苦群众,并且根据群众的要求,公审处决了反动县长和一个大土豪,城内外群众对此拍手称快。在东川县城,红军得到群众的大力支援,筹款达6万余元,干人儿踊跃参加红军,不到一天半的时间,便扩大了800多个红军战士。

红军在长征途中遇到的许多难以想到的困难,都是依靠地方群众的帮助解决的。红军强渡大渡河时,不仅要冒着对岸敌人的炮火,还要克服大渡河的急流险滩。要强渡过河,必须找到熟练的船工。经过做工作,十几名船工来了。战斗打响了,老乡们冒着枪林弹雨,一桨连一桨地拼命划着。船到河中向下滑出几十米,撞在大礁石上,在面临船毁人亡的危急关头,四名船工跳进滚滚的急流里,用背顶着船,船上的船工尽力用竹篙撑着,经过惊心动魄的搏斗,终于脱离了险境,把红军勇士们送到对岸。在红军面临茫茫草地的时候,当地一位六十多岁的藏族通司不畏艰险,带领红军在水草地行军四天四夜,终于开辟了一条可以让红军大部队通过的生命线。

长征中军民鱼水情,谱写了一曲曲动人的篇章。1935年4月19日,红二、六军团攻占湖南锡矿山。工人群众个个兴高采烈,不仅夹道欢迎,而且还燃放鞭炮,自发地在门口点上小油灯给部队照路。时值初冬天气,红军的衣着单薄,群众纷纷把好房子腾给红军,把厚实的被子让给红军,并主动为红军做饭、烧水。我们的红军战士也争着为群众做事,真是军民一家人啊!一天晚上,一连一排30多名红军战士夜里睡觉煤气中毒,周围群众闻讯后,很快弄来了新鲜萝卜和淘米水,把鲜萝卜磨碎后和淘米水一起煮沸,然后一口一口地喂给中毒的战士们吃,由于抢救及时,中毒的战士全部苏醒过来了。红17师在一次作战后,有47名伤员打算寄放到六寨。在经过新寨时,苗族首领扬以沙老人带领全寨男女老少,赶到路边,硬是把伤员们抢到他们寨子里去治疗休养。伤员们到新寨后,全寨三十几户人家争着让出自己的床铺安置伤员。妇女们为伤员端屎端尿,男人们扛上火枪站岗放哨。在遇到民团搜查时,苗族群众就把伤员转移到安全的地方。后来,有几位伤员因伤势恶化,光荣牺牲,苗寨用最隆重的仪式进行安葬,并特意为烈士们修建了红军坟,成为长征中军民鱼水情的历史见证。

《长征》读书心得感想篇2

文化是经济和政治在观念形态中的存在方式,是人类精神活动的表现和产物。而长征文化,便是五四以来形成的最重要的革命传统文化之一。长征是宣言书, 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当年红军长征胜利到达陕北之后,毛泽东同志曾就长征作过如此精辟的总结。红军长征已过去了七十年,但长征精神依然鲜活地留 在人们心中,鼓舞着我们每一人。

我是一名普通百姓,在我青少年时期,就熟悉了红军的事迹,特别是会泽扩红更加耳熟能详,随着年龄增长,这种情结愈发强烈。在我眼里,红军能完成历史 记录上的第一次的长征,每一位红军将士都是英雄好汉。连外国人斯诺?索尔兹伯里都高度评价了红军长征。没有长征,就不能保存我们的党,我们的人民军队和 革命根据地,就不会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的胜利,也不会有新中国,更不会有现在改革开放的成就。

饮水思源,是大家都明白的道理,也是我们纪念红军长征的动力,在红军长征七十周年之际,我们用自己的方式举行纪念活动,缅怀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就是为了把这感动一代代人的革命精神发扬光大。

面对自己的先辈,每一个人都应该扪心自问,我们的幸福生活来自哪里?我们有没有忘记那些为我们打天下的革命先辈?

有人可能会认为,当年穷人参加红军是为了有饭吃。确实是有这样的人,但是他们当了红军以后,其信念就不只是为了吃饭。我们在长征七十年后的今天,仍然能深 深地感受到红军长征的艰苦卓绝和巨大牺牲,送郎当红军绝不仅仅是为了吃饭而去的,而且有一些红军将领就出身于书香门第,家里有饭吃,他们就是为了人民 的利益,为了大众的解放扛起了抢。

假如仅仅为了吃饭,你就无法解释这样的故事,红军长征到咱们云南时,有12位红军伤员被敌人抓住了。敌人说,只要你们不当红军了,就可以放你们生路,不杀 你们,但是这几位红军战士个个坚强不屈,敌人没有办法,就把红军伤员带到半山腰一个深不见底的地下河洞口,把前面两个伤员推到山洞里面,在后面的10位红 军就说:不用你们推,我们自己跳。当地群众后来把这个洞叫红军洞,这个事迹刻在那个洞口的碑上。

我觉得,红军作为中华民族的一部分,在那个年代里,承担起了自己的历史责任。这种历史责任感,最值得我们纪念,也是今天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最需要的。

什么样的精神让我落泪?那就是宁可牺牲自我,去保全集体的团队精神。从资料上见到当年红三十四师师长陈树湘率部队为红军垫后。掩护主力队伍撤退以后,他们 只剩下四五百人。等到他们撤退的时候,湘江已经被国民党封锁了。他们又饿着肚子翻山越岭退回到湘西打游击。撤退途中,陈师长腹部中了敌人的子弹,他命令其 他的战士撤退,自己来掩护,不幸被敌人抓住。敌人非常得意,在抬着他去邀功的时候,陈师长把自己的肠子掏出来扯断,最后壮烈牺牲,年仅29岁。这个故事让 我流泪,长征中还有许许多多的红军战士为了大部队的安全,牺牲了自己,如果一支军队,一个民族拥有这种精神,那就无坚不摧了。长征精神是一个宝库,过去, 现在和将来都能让我们受益匪浅。

如果要问我,纪念长征的感悟是什么?我们今天纪念红军长征,已经没有了战火纷飞的氛围,七十年前艰苦程度甚至超乎我们的想像,但其精神却会永远激励着 我们。毛主席曾说过: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艰苦奋斗几十年如一日,这才是最难最难的啊!我想,人生可以平谈,但不能虚度光阴。 这就是我的最大感悟。我们今后要继续发扬红军长征精神。遥望着眼前的山山水水,眼前总会浮现长征中一个个鲜活的面容。今天的纪念活动远远无法表达出我们对 红军的崇敬之情。

夜,静静地夜。窗外已是万籁俱寂,群星璀璨的夜空中挂着一轮金灿灿的圆日那树枝上的猫头鹰,正睁大眼睛,准备抓一只珍惜美味般的田鼠。喧闹了一天的城市在夜幕下变得格外宁静。与此时,我正躺在床上久久难眠,我的脑海里不断地浮现红军战士过雪山、草地那雄伟壮观的场面,心里不停地称赞他们的坚强意志,不禁思绪万千,心潮澎湃。

《长征》这首诗毛主席在红军浩浩荡荡地到达吴起镇时写下的。每当读到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时,我思绪万千,红军战士是这样迎难而上,而我呢?我情不自禁地想起了去年登山时的事

那是一个酷暑难耐的暑假。登山的那天,天好是一个风和日丽的星期天。那天爸爸和妈妈正好闲得没事做。于是,我们全家决定去爬那生长着郁郁葱葱的树木的紫荆山。

来到山脚下,望着那弯弯曲曲的山路,我不禁有此忘而怯步。但在妈妈的鼓励下我还是开始爬起山来。

刚开始,我还信心十足地小跑起来,还一边看风景,还一边哼着歌。可到了后来,却有些心有余而力不足了,才走了一小会儿,就气喘吁吁了。刚才爸爸妈妈还被我甩得老远,现在都有已经快追上我了。我不禁有些泄气了,但还是靠最后一点力气在两边悬崖峭壁间,气喘吁吁地走着。

到了半山腰,我已累得满头大汗,连站起来的力气都没有了。心里早已打了退堂鼓。

善解人意的爸爸看出了我的心思便语重心长地说:你的意志太软弱了,如果当年的红军像你这样,还会有今天的新中国吗?那时年幼的我,我的心里有些不服气,并不知道红军是什么,嘴里说:那又怎么样?便怏怏地下山了。

今天,我读了毛主席的《长征》,终于知道了红军具有的坚强意志,想到过去的事,脸不由自主地烫了起来。

《长征》读书心得感想篇3

红军两万五千里长征,历经磨难。不仅要面对冰雪覆盖的高山、波涛汹涌的江河,还要与凶恶的国民党反动派进行激烈的斗争。然而,我们的红军战士没有屈服,勇敢面对困难,用自己顽强毅力,完成历史使命,成为世界历史上的一场伟大壮举。

红军长征途中,硝烟弥漫,危机重重。我们的战士巧施计策,凭着机智、勇敢,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伟大胜利。《草帽计》中就有一段这样的记载:贺龙师长为保护战士,灵活运用军事战术。他命令战士们扔下草帽,继续行军。骄阳似火,敌人忍受不住煎熬,纷纷抢着戴上了红军战士赠送的草帽。果然不出所料,一会儿空中弹如雨下,敌人被自己的军队打得抱头鼠窜,落花流水。从这件事中看出,我们的红军战士团结一致,战胜了强大无比的敌人。《丰碑》中有这样一段故事:为了让一位战士温暖些,军需处长竟把身上厚厚的棉衣让给了那位战士,结果自己冻死在寒冷的雪山上。难道那位军需处长没有权利穿那棉衣吗?不,他宁愿牺牲自己,也不愿让战士们受苦。这就是红军的优秀品质,令人称颂。

二万五千里长征中红军战士表现出来的勇敢、智慧、友谊、团结、顽强这些精神时刻激励着我们。作为小学生,我们时刻要以长征精神为动力,刻苦钻研,勤奋学习,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我们国家与发达国家还有一定的差距,它们虎视眈眈地盯着我们国家,甚至想法设法搞分裂。面对这些丑陋的行为,我们应该以长征的精神要求自己,时刻来维护国家利益,使我们的国家成为世界领先的科技强国。

新学期,我上了五年级,作业比以前多了双倍,我感到害怕,居然选择了退缩。今天,我读了《红军长征故事》,清醒地认识到与红军战士相比,自己实在是太渺小了,想起来真不应该啊!

两万五千里长征令世人瞩目,也是中国近代史上最为重要的精神巨著!它时刻提醒我们青少年: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努力奋斗,让长征精神代代相传,发扬光大!

《长征》读书心得总结


《长征》红军在长征途中遇到的许多难以想到的困难,都是依靠地方群众的帮助解决的。红军强渡大渡河时,不仅要冒着对岸敌人的炮火,还要克服大渡河的急流险滩,分享读书心得总结。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长征》读书心得总结,欢迎大家阅读。

《长征》读书心得总结篇1

夜,静静地夜。窗外已是万籁俱寂,群星璀璨的夜空中挂着一轮金灿灿的圆日那树枝上的猫头鹰,正睁大眼睛,准备抓一只珍惜美味般的田鼠。喧闹了一天的城市在夜幕下变得格外宁静。与此时,我正躺在床上久久难眠,我的脑海里不断地浮现红军战士过雪山、草地那雄伟壮观的场面,心里不停地称赞他们的坚强意志,不禁思绪万千,心潮澎湃。

《长征》这首诗毛主席在红军浩浩荡荡地到达吴起镇时写下的。每当读到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时,我思绪万千,红军战士是这样迎难而上,而我呢?我情不自禁地想起了去年登山时的事

那是一个酷暑难耐的暑假。登山的那天,天好是一个风和日丽的星期天。那天爸爸和妈妈正好闲得没事做。于是,我们全家决定去爬那生长着郁郁葱葱的树木的紫荆山。

来到山脚下,望着那弯弯曲曲的山路,我不禁有此忘而怯步。但在妈妈的鼓励下我还是开始爬起山来。

刚开始,我还信心十足地小跑起来,还一边看风景,还一边哼着歌。可到了后来,却有些心有余而力不足了,才走了一小会儿,就气喘吁吁了。刚才爸爸妈妈还被我甩得老远,现在都有已经快追上我了。我不禁有些泄气了,但还是靠最后一点力气在两边悬崖峭壁间,气喘吁吁地走着。

到了半山腰,我已累得满头大汗,连站起来的力气都没有了。心里早已打了退堂鼓。

善解人意的爸爸看出了我的心思便语重心长地说:你的意志太软弱了,如果当年的红军像你这样,还会有今天的新中国吗?那时年幼的我,我的心里有些不服气,并不知道红军是什么,嘴里说:那又怎么样?便怏怏地下山了。

今天,我读了毛主席的《长征》,终于知道了红军具有的坚强意志,想到过去的事,脸不由自主地烫了起来。

《长征》读书心得总结篇2

很早就在历史课本上听说过《西行漫记》(英文名《allstaroverChina》)这本书,但是好几年过去了,对于它也只是仅仅停留在听说的阶段《二万五千里长征》读书笔记《二万五千里长征》读书笔记。进期利用这次活动的机会,我有幸拜读了这本流行了半个多世纪的著作,学到了很多的东西,尤其是对中国革命的理解,对中国共产党员的认识有了更深刻的体会。颇有一种相见恨晚的感慨。从一开始,这本书的序言就吸引了我全部的注意力了,情不自禁的多看了两变。这不是一部小说,不是一部散文,也不是一本历史著作,而是一本新闻报道的作品。它是作者多次冒着生命的危险,不畏艰难困境,根据采访所得的一本书。作者在序言中强调指出:这本书绝对不能算做正式的或正流的文献。在这里我所做的,只是把我和共产党员同在一起这些日此文来源于网所看到,所听到而且所学习的一切,作一翻公平的客观的无党派之见的报告。作者用一个旁观者的身份,如实地向全世界的人民报道了中国的红色革命。中国共产党员为了实现伟大的理想而奋斗不惜的精神,使世界人民了解中国的红色革命是正义的,中国共产党员不是传言中的赤匪。

对这本书的作者:斯诺。我有一种由衷的敬佩。他在一九三六年中国国内局势大转变关键性的一年,带着当时无法理解的关于革命与仗争的无数问题,冒着生命危险,进入陕甘宁边区,成为在红色区域进行采访的第一个西方新闻记者,这四个月的旅行使他这个来自西方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新闻记者在思想情感上产生了极大的变化。他对于中国共产党,它的领导人,革命战士,农民,牧民,工人,共青团员,少先队员,有争挚的热烈的情感,从而对于在革命月战争的激浪中的中国,有了深刻的正确的认识。不是说实践是检验真知的唯一标准吗?斯诺就是这个身体力行的人,他排除万难,力尽艰辛,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去应证了这个事实

这个书总共分为十二章。根据作者来华的时间顺序,所经历,采访的一系列事情以及中国红色革命的进行了详细的报道我看到了很多熟悉的名字,很的多在成长过程中学到的,听到的关于中国革命的大小事件。但正如我之前所提到了,我喜欢着本书的原因之一,是它够真实,够细致,里面的内容,所描叙的事情的经过并不是我以前在中学历史书上所学道的那样的简明扼要《二万五千里长征》相反,它把每一个细节都进行了详细的报道。

就拿书中第五篇《长征》来说吧,我们所熟悉的第一,二,三,四,五围剿中,由于某些掌权着对局势的错误判断,外加上战略上的失误,使江苏区这快革命根据地陷入前所未有的困境。这些我们都可以从历史书上了解到。但是对于围剿的各种战略,以及当时蒋介石的军事行动,江西区共产党员的对策,这一切一切都在此书这有了详细的记载。如果说我们所读的历史课本是一间房此文来源于网的话,那么这本书就是房此文来源于网里面的家具,很具体,很形象,很实在。

长征的第一步是要突破敌人的严密封锁线。面队敌人强大的军事实力,穷追猛打,红军则采用了各种巧妙的战术突破围困,摆脱危险境,其中渡江这一环节,犹如电视剧里面的惊险万分,但是确实千这万却。当时长江边的渡船早一被敌人焚毁,面对这事实,红军奇迹般的走了八十五英里,穿着缴获的国民党军服,冒充敌人来到对岸解除武装,但红军的主力军在没有没有损失一兵一卒的情况下成功渡河。有勇有谋,这就是中国共产党员,中国的红军。接下来的是巧夺大渡河。这环节主要不是渡河的经过了,而是中国共产党与少数名组之间的关系了。红军当时面对着敌人的炮火威胁,还要应付骁勇善战的土著居民,独立的黎族人民,桀骜不驯的黎族人民从来没有被住在周围的汉族人征服过,同化过,对于中国共产党,中国红军,更是闻所未闻。对于大多数少数民族来说,情况也是差不多的。但毕竟是红军,他们的功绩,他们的作为,赢得了少数民族的友谊,甚至吸引了一部分人参军,这足以证明了中国红军在人民中的威望与感召力了。

红军的二万五千里长征,是历史上一次大规模的战略转移,是一次武装巡回宣传,是一个奇迹。它体现了共产党强大的精神境界,非凡的心理素质,而这些也仅仅占了全书的一个小部分。也可以说,红军的长征也仅仅占了中国革命的一小部分。

看着本书的时候,刚好我参加了党校的学习,想的东西更加多了,认识也更加深了,革命时期的共产党员,斯诺眼中的中国革命,和平时期的共产党员,我眼中的中国经济发展。我忽然觉得自己所知道的是多么的微不足道,多么的肤浅。很多土生土长的中国人还不如斯诺那样了解中国感的革命,了解中国感的共产党。他在器弥留之际,还说了一句:我热此文来源于网中国。他的那种真挚的情感,实在令我十分的感动,也令我感到十分的惭愧。作为一个地道的中国人,我们更应该对我们的国家,历史,以及我们的党有一个更深刻的认识。所以我要推荐大家看这本书。

《长征》读书心得总结篇3

长征是人类战争史上的奇迹,特有的魅力使它就像一部最完美的神话,突破时代和国界,在世界上广为传扬。中国工农红军的长征是一部史无前例、雄伟壮丽的史诗。长征是历史记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

长征是我们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

尽管,红军长征已经过去了七十年,但它的丰功伟绩,惊天地,泣鬼神,彪炳史册,万古流芳,长征精神万岁!

人民是革命的母亲

人民是革命的母亲。红军一切为了群众,又很好地依靠了群众。在长征中,红军严格执行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对人民群众的财产秋毫无犯。在经过少数民族地区时,红军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与少数民族群众坦诚相见、交朋友。刘伯承同志与彝族首领小叶丹面对青山碧水歃血盟誓,结为兄弟的故事,成为红军长征中的千古佳话。由于红军所到之处,真心诚意为群众办事,打土豪分田地,帮助穷苦人翻身解放,因而,广大群众把红军视为自己的子弟兵,是穷人的队伍,把红军称为菩萨兵。红九军团经过云南东川一带,由于得到当地干人儿的帮助,因而顺利攻下了东川县城。红军打开粮仓,把粮食发放给穷苦群众,并且根据群众的要求,公审处决了反动县长和一个大土豪,城内外群众对此拍手称快。在东川县城,红军得到群众的大力支援,筹款达6万余元,干人儿踊跃参加红军,不到一天半的时间,便扩大了800多个红军战士。

红军在长征途中遇到的许多难以想到的困难,都是依靠地方群众的帮助解决的。红军强渡大渡河时,不仅要冒着对岸敌人的炮火,还要克服大渡河的急流险滩。要强渡过河,必须找到熟练的船工。经过做工作,十几名船工来了。战斗打响了,老乡们冒着枪林弹雨,一桨连一桨地拼命划着。船到河中向下滑出几十米,撞在大礁石上,在面临船毁人亡的危急关头,四名船工跳进滚滚的急流里,用背顶着船,船上的船工尽力用竹篙撑着,经过惊心动魄的搏斗,终于脱离了险境,把红军勇士们送到对岸。在红军面临茫茫草地的时候,当地一位六十多岁的藏族通司不畏艰险,带领红军在水草地行军四天四夜,终于开辟了一条可以让红军大部队通过的生命线。

长征中军民鱼水情,谱写了一曲曲动人的篇章。1935年4月19日,红二、六军团攻占湖南锡矿山。工人群众个个兴高采烈,不仅夹道欢迎,而且还燃放鞭炮,自发地在门口点上小油灯给部队照路。时值初冬天气,红军的衣着单薄,群众纷纷把好房子腾给红军,把厚实的被子让给红军,并主动为红军做饭、烧水。我们的红军战士也争着为群众做事,真是军民一家人啊!一天晚上,一连一排30多名红军战士夜里睡觉煤气中毒,周围群众闻讯后,很快弄来了新鲜萝卜和淘米水,把鲜萝卜磨碎后和淘米水一起煮沸,然后一口一口地喂给中毒的战士们吃,由于抢救及时,中毒的战士全部苏醒过来了。红17师在一次作战后,有47名伤员打算寄放到六寨。在经过新寨时,苗族首领扬以沙老人带领全寨男女老少,赶到路边,硬是把伤员们抢到他们寨子里去治疗休养。伤员们到新寨后,全寨三十几户人家争着让出自己的床铺安置伤员。妇女们为伤员端屎端尿,男人们扛上火枪站岗放哨。在遇到民团搜查时,苗族群众就把伤员转移到安全的地方。后来,有几位伤员因伤势恶化,光荣牺牲,苗寨用最隆重的仪式进行安葬,并特意为烈士们修建了红军坟,成为长征中军民鱼水情的历史见证。

长征故事心得体会


看了纪念红军长征80周年报告会,对王树增的报告记忆犹新。王树增围绕“长征精神的时代意义”,运用鲜活案例和感人故事,生动诠释了长征“永不言败”的精神内核。报告深入浅出,分析透彻,感人肺腑,催人奋进,不时赢得阵阵掌声。

纪念红军长征80周年 ,我们在烈士们用鲜血染红的国旗下,隆重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80年前的今天,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奇迹,它特有的魅力,就像是一部最完整的神话,跨越时代和国界,在世界上广为传扬。 回首风雨路,漫漫征程,说不完的艰难困苦,道不尽的严峻险阻,冰峰的皑皑雪山,人迹罕至的茫茫草地,乌江天险,弯弯赤水,大渡激流,还有蒋介石的百万大军的围追堵截,每一条路都使人恐惧和绝望。

可是我们的革命先烈,用自己的双脚纵横十一个省,他们血溅湘江,四度赤水,巧度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越过大雪山,二万五千里长征,二万五千里血与火的洗礼,经历九死一生,在布满荆棘和鲜血的长征路上一步步地艰难走来,走向光明和胜利。

巍巍雪山掩盖了革命烈士的躯体,却埋葬不了他们满腔为国为民的赤诚之心,茫茫沼泽吞噬了革命烈士的身躯,却掩藏不住他们的信念,无情的子弹夺取了烈士们的生命,却夺不去他们的爱国精神。 岁

岁月的年轮沉淀了班驳的痕迹,冲天的硝烟,留下了悲壮的回声,纪念长征胜利80周年,我们回顾历史,不由感慨万千,红军长征的壮举已成为历史。但长征精神永恒。

今天我们面对革命先辈,每个人都应该扪心自问,我们的幸福生活来自哪里?我们能忘记那些革命先辈吗?人生可以平淡,但决不能虚度光阴。我们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一定要接过长征先烈的火炬,从红军长征精神中汲取勇气,力量和智慧,继承先烈遗志,为了祖国更加强盛,从现在起我们就努力吧! 红军长征是中国人民伟大民族精神的不朽丰碑!中国古代思想家曾说过:“数典不忘祖。”就是要求我们时时以民族精神自励,不忘祖先,不忘历史,不忘国耻,学好本领,将来为建设现代化的中国贡献力量!

通过红军长征80周年报告会,让我们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青年党员时时不忘民族精神、奉献精神,不忘记像红军不怕远征难那样的无畏精神和抗日将士誓死疆场的牺牲精神,因为只有民族精神的复兴,才会有经济的复兴、社会的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

红军长征读书心得


长征是人类战争史上的奇迹,特有的魅力使它就像一部最完美的神话,突破时代和国界,在世界上广为传扬。中国工农红军的长征是一部史无前例、雄伟壮丽的史诗。“长征是历史记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

长征是我们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

尽管,红军长征已经过去了七十年,但它的丰功伟绩,惊天地,泣鬼神,彪炳史册,万古流芳,长征精神万岁!

人民是革命的母亲

人民是革命的母亲。红军一切为了群众,又很好地依靠了群众。在长征中,红军严格执行“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对人民群众的财产秋毫无犯。在经过少数民族地区时,红军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与少数民族群众坦诚相见、交朋友。刘伯承同志与彝族首领小叶丹面对青山碧水歃血盟誓,结为兄弟的故事,成为红军长征中的千古佳话。由于红军所到之处,真心诚意为群众办事,打土豪分田地,帮助穷苦人翻身解放,因而,广大群众把红军视为自己的子弟兵,是穷人的队伍,把红军称为“菩萨兵”。红九军团经过云南东川一带,由于得到当地干人儿的帮助,因而顺利攻下了东川县城。红军打开粮仓,把粮食发放给穷苦群众,并且根据群众的要求,公审处决了反动县长和一个大土豪,城内外群众对此拍手称快。在东川县城,红军得到群众的大力支援,筹款达6万余元,干人儿踊跃参加红军,不到一天半的时间,便扩大了800多个红军战士。

红军在长征途中遇到的许多难以想到的困难,都是依靠地方群众的帮助解决的。红军强渡大渡河时,不仅要冒着对岸敌人的炮火,还要克服大渡河的急流险滩。要强渡过河,必须找到熟练的船工。经过做工作,十几名船工来了。战斗打响了,老乡们冒着枪林弹雨,一桨连一桨地拼命划着。船到河中向下滑出几十米,撞在大礁石上,在面临船毁人亡的危急关头,四名船工跳进滚滚的急流里,用背顶着船,船上的船工尽力用竹篙撑着,经过惊心动魄的搏斗,终于脱离了险境,把红军勇士们送到对岸。在红军面临茫茫草地的时候,当地一位六十多岁的藏族通司不畏艰险,带领红军在水草地行军四天四夜,终于开辟了一条可以让红军大部队通过的生命线。

长征中军民鱼水情,谱写了一曲曲动人的篇章。1935年11月19日,红二、六军团攻占湖南锡矿山。工人群众个个兴高采烈,不仅夹道欢迎,而且还燃放鞭炮,自发地在门口点上小油灯给部队照路。时值初冬天气,红军的衣着单薄,群众纷纷把好房子腾给红军,把厚实的被子让给红军,并主动为红军做饭、烧水。我们的红军战士也争着为群众做事,真是军民一家人啊!一天晚上,一连一排30多名红军战士夜里睡觉煤气中毒,周围群众闻讯后,很快弄来了新鲜萝卜和淘米水,把鲜萝卜磨碎后和淘米水一起煮沸,然后一口一口地喂给中毒的战士们吃,由于抢救及时,中毒的战士全部苏醒过来了。红17师在一次作战后,有47名伤员打算寄放到六寨。在经过新寨时,苗族首领扬以沙老人带领全寨男女老少,赶到路边,硬是把伤员们“抢”到他们寨子里去治疗休养。伤员们到新寨后,全寨三十几户人家争着让出自己的床铺安置伤员。妇女们为伤员端屎端尿,男人们扛上火枪站岗放哨。在遇到民团搜查时,苗族群众就把伤员转移到安全的地方。后来,有几位伤员因伤势恶化,光荣牺牲,苗寨用最隆重的仪式进行安葬,并特意为烈士们修建了“红军坟”,成为长征中军民鱼水情的历史见证。

重读长征故事有感


重读长征故事有感

超越生死的革命情谊

记得我们小时候,小学初中语文课本里有叙述长征的故事,如《马背上的小红军》、《七根火柴》、《金色的鱼钩》等,我至今对故事里的人物形象印象深刻:掉队的小红军又累又饿,但他不愿拖累别人,不吃陈赓的干粮,拒绝骑陈赓的马,最后自己牺牲在陈赓的马背上;一位无名战士因腿部受伤无法行走而掉队,他宁愿独自忍受寒冷潮湿,不愿划出一根火柴为自己取暖,在临终前托付伙伴把保存完好的七根火柴和自己的党证交给组织;在粮食极度匮乏的情况下,炊事班长用缝衣针制作成鱼钩钓鱼,为战士们增加营养,而自己偷偷吃战士们吃剩下的食物,最终因身体虚弱而牺牲。这样的故事在我幼小的心田里,刻下深深的烙印:长征路是艰苦的,爬雪山、过草地更为艰苦,而红军是英勇顽强的,他们的舍己为人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由于阅历少,幼小的心灵无法感受这长征背后,除了艰难困苦以外的更深刻的东西。

而在最近,时隔二十多年之后,重读长征故事,看到那湘江激战、那四渡赤水、那抢渡乌江、那飞夺泸定、那爬雪山、过草地、攻克腊子口,见到那一个个倒下去的革命先烈,使我一次次泪水四溢,心潮澎湃。我为他们在枪林弹雨面前毫不畏惧,为了革命事业前赴后继、百折不挠的革命精神而钦佩;被他们在饥饿、寒冷、疲惫、死亡的考验面前淡定坦然、坚贞不屈、大义凛然的气度所折服;为他们在艰难困苦面前表现出来的对革命同志不离不弃、同甘苦共患难的手足之情而感动。他们所承受的艰难挫折可以说是天灾、地险、人恶,各种困难的交集:漫漫征途,险山恶水、泥潭遍布、凄风苦雨、大雪纷飞、寒气逼人、道路崎岖、坡陡路滑,缺吃少穿、辎重难行、前有堵截、后有追兵,但他们在苦难面前选择的不是逃避退缩,而是继续前行,是什么在鼓舞着他们前进?“一切为了苏维埃!”这是红军战士勇往直前的根本动力;“一定要活着看到革命胜利!”这是红军战士顽强生命力的强大支撑。

在这二万五千里的漫漫征途上,他们展现的最令我感动的是人与人相互关怀,相互鼓励,相互扶持,继续前行的革命情谊。在困难面前,在生死的抉择关头,他们宁可自己被饿死冻死,也要把生的希望和机会留给别人,这种大仁大义是革命者具有的超越生死的闪闪发光的精神之花。

一个13岁的小红军小兰在随部队一起前进的时候,好不容易得到了一袋干粮,却在过一座桥时为照顾一位伤员,不慎把自己的那袋干粮掉入河中被水冲走了。为了让大家有足够的干粮吃,她坚持没告诉战友们,装成没事发生一样,拔了许多野菜塞入挎包,让挎包塞得鼓鼓的。不久她的身体不行了,在护士长发现她吃野菜和挎包中“干粮”的事后,大家才知道了事情的真相,于是大家每人自愿地分一点干粮给她,让她体会到了家的温暖……故事虽小,内涵不小。这些点点滴滴的细节、小故事却让我们看到红军战士们的优秀品质——不怕苦、坚强、无私、热心……小兰,她只是一个13岁的小女孩,却有大人一样坚强的意志,却知道体谅他人。在她没有粮食之际,她大可伸出双手向战友们要一些,可她并没有这么做,而是选择沉默,自己吃苦。此刻,她脑海里想的只有战友,而忽略了自己的困难;面对伤势严重的伤员们,她大可丢下他们,轻松地自己上路,可她没这么做,她细心照料每一个伤员,没有怨言,没有后悔。一个小女孩尚且如此,可想而知,我伟大的红军队伍的优良品质了。

在艰苦恶劣的环境中,为了让部队战士能吃饱肚子,炊事员每人要挑六七十斤行军,中途部队休息,他们要烧开水给指导员们喝;宿营时,他们又要安锅灶,劈柴火,洗菜,煮饭,每夜只睡两三个小时。部队进入广西后,山区人家少,粮食供应有了困难,这就更加重了炊事班的工作。他们经常要翻过几座山,跑到部队前边去买谷子。谷子要碾过皮之后才能吃,他们又弄来个碾谷子的小石磨,一百三四十斤的重量背在身上行军,其艰难可想而知。过草地时,粮食供应更缺乏,炊事员们到处找野菜,有的野菜是有毒的,他们先要亲自去品尝,有的炊事员因此中毒身亡。《金色的鱼钩》里描述的炊事班长把鱼留给战士,而自己偷偷吃同志们吃剩下的鱼骨,最终因身体虚弱而死亡。这样的故事不胜枚举。他们都是在用生命,践行着革命必胜的信念,向人们讲述着真正的革命情谊。在长征中,无论是干部、将军、还是普通战士、炊事员,他们每个人都可以为了革命事业抛头颅洒热血、为了战友伸出援手,甚至不惜献出自己的生命。他们每个人都有着不怕苦、不怕死的牺牲精神。法国著名文学家雨果曾经说过:“献身的人是伟大的!”红军战士就是这种伟大的人。

一条长征路,是一条鲜血浸透的红飘带。4支长征大军,出发时总人数为20.6万,沿途补充兵力1.7万,到长征结束仅剩5.7万人,有16.6万名红军将士或死或失散在长征途中。在长征中,也有女红军参加,她们中的一部分克服重重困难完成了长征,另一部分女红军却在战斗中、行军中倒在了征途上;有些女红军在长征中因翻越人迹罕至的大雪山,而导致生理发生变化,致使绝经;一些母亲在极其恶劣的环境下分娩,而导致终身疾病缠身;一些母亲甚至在战火中一边行军一边分娩,产后又不得不忍痛丢弃婴儿……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红军的牺牲,成了今日胜利的奠基石。他们的流血牺牲,才换来长征的胜利,使中国革命摆脱困境和束缚,迎来新的生机。他们在长征路上展现出来的革命情谊,像冰天雪地中的一炉炭火、像饥饿疲惫时的一道佳肴、像黑暗笼罩时的一抹霞光,像硝烟炮火中的一首歌曲,为这悲壮惨烈的主旋律增添了更多温馨、欢快、明亮、动人的音符,激励着革命战士继续前进……

优秀范文:红军长征读书心得


《优秀范文:红军长征读书心得》是一篇好的范文,好的范文应该跟大家分享,为了方便大家的阅读。

是人类战争史上的奇迹,特有的魅力使它就像一部最完美的神话,突破时代和国界,在世界上广为传扬。中国工农的长征是一部史无前例、雄伟壮丽的史诗。“长征是历史记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

长征是我们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

尽管,红军长征已去了七十年,但它的丰功伟绩,惊天地,泣鬼神,彪炳史册,万古流芳,长征精神万岁!

人民是革命的母亲

人民是革命的母亲。红军一切为了,又很好地依靠了群众。在长征中,红军严格执行“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对人民群众的财产秋毫无犯。在经过少数民族地区时,红军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与少数民族群众坦诚相见、交朋友。刘伯承同志与彝族首领小叶丹面对青山碧水歃血盟誓,结为兄弟的故事,成为红军长征中的千古佳话。由于红军所到之处,真心诚意为群众办事,打土豪分田地,帮助穷苦人翻身解放,因而,广大群众把红军视为自己的子弟兵,是穷人的队伍,把红军称为“菩萨兵”。红九军团经过云南东川一带,由于得到当地干人儿的帮助,因而顺利攻下了东川县城。红军打开粮仓,把粮食发放给穷苦群众,并且根据群众的要求,****处决了反动县长和一个大土豪,城内外群众对此拍手称快。在东川县城,红军得到群众的大力支援,筹款达6万余元,干人儿踊跃参加红军,不到一天半的时间,便扩大了800多个红军。

红军在长征途中遇到的许多难以想到的困难,都是依靠地方群众的帮助解决的。红军强渡大渡河时,不仅要冒着对岸敌人的炮火,还要克服大渡河的急流险滩。要强渡过河,必须找到熟练的船工。经过做工作,十几名船工来了。战斗打响了,老乡们冒着枪林弹雨,一桨连一桨地拼命划着。船到河中向下滑出几十米,撞在大礁石上,在面临船毁人亡的危急关头,四名船工跳进滚滚的急流里,用背顶着船,船上的船工尽力用竹篙撑着,经过惊心动魄的搏斗,终于脱离了险境,把红军勇士们送到对岸。在红军面临茫茫草地的时候,当地一位六十多岁的藏族通司不畏艰险,带领红军在水草地行军四天四夜,终于开辟了一条可以让红军大部队通过的生命线。

长征中军民鱼水情,谱写了一曲曲动人的篇章。1935年11月19日,红二、六军团攻占湖南锡矿山。工人群众个个兴高采烈,不仅夹道欢迎,而且还燃放鞭炮,自发地在门口点上小油灯给部队照路。时值初冬天气,红军的衣着单薄,群众纷纷把好房子腾给红军,把厚实的被子让给红军,并主动为红军做饭、烧水。我们的红军战士也争着为群众做事,真是军民一家人啊!一天晚上,一连一排30多名红军战士夜里睡觉煤气中毒,周围群众闻讯后,很快弄来了新鲜萝卜和淘米水,把鲜萝卜磨碎后和淘米水一起煮沸,然后一口一口地喂给中毒的战士们吃,由于抢救及时,中毒的战士全部苏醒过来了。红17师在一次作战后,有47名伤员打算寄放到六寨。在经过新寨时,苗族首领扬以沙老人带领全寨男女老少,赶到路边,硬是把伤员们“抢”到他们寨子里去治疗休养。伤员们到新寨后,全寨三十几户人家争着让出自己的床铺安置伤员。妇女们为伤员端屎端尿,男人们扛上火枪站岗放哨。在遇到民团搜查时,苗族群众就把伤员转移到安全的地方。后来,有几位伤员因伤势恶化,光荣牺牲,苗寨用最隆重的仪式进行安葬,并特意为烈士们修建了“红军坟”,成为长征中军民鱼水情的历史见证。

《红军长征的故事》心得体会


我看完《红军长征的故事》,当我把这本书合上的一瞬间,那一幅幅惊天动地的画面,那一场场惊心动魄的战争,仍久久萦饶在我的眼前,从内心不由自主的发出这样的赞叹:“这简直是中国战争史上前所未闻的”。它已经深深震撼了我的灵魂。

震撼啊!数千人马驮着锱重万里长征,面对的是百万虎狼之师,前有堵截,后有追兵。面对高山悬崖,冰雪雨雾、湍急的河流、莫测的风暴、灼热的沙漠、无底的沼泽,饥寒交迫、刀山火海。。。。。。这一重又一重令人无法相信的困难,却被这支队伍战胜了,这就是红军,这就是“无坚不摧”的红军。

历史的车轮已经把人类载入到一个崭新的世纪,我们远离了那战火纷纷的年代,现在的人们面对困难有两种选择:知难而退或者就是知难而进。知难而退的人几乎占了三分之二。记得有一次,我有一道题不会做,没有经过任何思考,就不做了,现在想起来,那是我人生路上的一次最大的失误。我后悔自己没有去面对它,没有去锻炼自己,红军爬雪山的时候,吃的是皮带、树根,穿的是草鞋,薄衣,他们却翻过了一座又一座的雪山,战胜了一道又道的困难。试想一下,我在他们的面前似乎变得那么的渺小和苍白无力。。。。。。,其实困难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你不去面对它,俗话说:“困难就像弹簧一样,你强它就弱,你弱它就强”。我们学习的过程,正如科学家攻克难关一样,是一个不断克服困难的过程,只有披荆斩棘,奋勇当先,才能取得最后的胜利。知识就像满目琳琅的大宝库,探寻它的路是坎坷的,不能一遇到困难就退缩,其实,困难的重量是由你的习惯来称的,在怕困难人的眼中,它就像巨人一样,相反,在怕困难人的眼中,它只不过是蚂蚁大小,只有经过磨练的人,才会不停地与困难做斗争,勇于和困难做斗争的人才能取得胜利。

“不经一番彻苦寒,怎得梅花扑鼻香”,我国著名的数学家陈景润,潜心研究十多年,验算用的草稿纸竟达十几麻袋之多。终于攻克了数学上的难题哥得巴赫猜想。诺贝尔奖的创立人诺贝尔,为了研制炸药,有十几次差点落入死神的魔掌,但是他还是不放弃,继续研究,终于取得了胜利。中国的保尔张海迪,在轮椅上实现了自己的梦想,神舟五号经过中国科学家几代人的努力,终于成功的飞上了太空,让世界人民所瞩目,救死扶伤的李时珍,经过自己二十多年的呕心沥血,不知道踏遍多少青山悬崖,用心血筑成了举世闻名的《本草纲目》,这不就是一些活生生的例子吗?正是由于他们发扬了不怕苦,不怕累,持之以恒的精神才换来他们伟大的成功。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国家的兴衰是我们中华儿女每个人的神圣责任,在学校我们要把红军那种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发扬下去,我们要学好每一科知识,孜孜不倦的学习,用科技来强国,我们要沿着先烈们走过的路,继续走下去,把我们的祖国建设得更加繁荣昌盛,让祖国永远巨人般立于世界之林。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