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实习报告 > 植物学实习报告 > 导航 > 药用植物学专业见习报告

植物学实习报告

药用植物学专业见习报告。

常言道,经历过总有感悟和收获。实习能够加深同学对自己专业的理解,在实习结束的时候,都需要写一份实习报告。优秀的实习报告可以让我们不断提高实践能力。怎么动手写一篇精彩的实习报告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药用植物学专业见习报告",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本文。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药用植物学专业见习报告》,供大家学习参考!

药用植物学专业见习报告

学科:药用植物学

系别:药学系 中药学

年级:20xx级

姓名:***(11**07035)

见习地点:陇南市**镇

见习时间:20xx.06.19-20xx.06.28

见习目的:将理论学习与实践认知有机地结合起来,

更好的学习与了解药用植物学这门课程。

领队老师:杨韬、王振恒

指导老师:晋老师、林老师、王老师、杨老师、 崔老师、马老师、孙老师、朱老师。

前言: 窃以为人总该去大自然的绿色世界中走走,这次便是一个很好的机会,我和我的同伴们都热情高涨,积极地参加了此次野外见习活动。当然,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方法极其重要,本着将已有药植知识运用到野外识药当中的目的,我们决心在这次见习活动中自主尝试将原植物与标本及其饮片和其它相关理论描述联系起来,建立起属于我们自己的学习模型和药植版块。

正文:

花季六月,大自然早已绽放出其最为可人的色彩,美丽而动人,妖艳而华贵!对于药植见习来说更是合适不过:根、茎、叶、花、果实,大致所有植物的这些特征器官都样样俱全也将一并呈现在你的视野,也只有这样你才既可以全方位地认识药用植物,又可以完整地采集药植标本,尚且可以见到许多植物受自然缔造后的奇迹。

六月十九日,我们一起早起整装出发,一起乘上高速大巴,一起贪睡在车程软座上经历六个多小时来到那个让人陌生又略带几分憧憬的地方--麻沿。大概是下午两点左右吧,我们下车到了指定的住宿地点,在麻沿初中的宿舍楼里“安家落户”。一切行装收拾到差不多的时候,我就同几个舍友出去溜达会心情,踏踏青,拍拍照,用最简单的方式尝试着与这个朴素的乡镇建立起一种无言以表的情感。我敢说,那时的我断然不会想到短短十天的见习便可以在这个地方留下记忆中又一宝贵的一笔。

一、见习一日三餐

不怕你笑话,最令我难忘的便是日日延续不变的一日三餐:早餐馒头加汤粥,午餐麻食换面片,晚餐米饭拌黄瓜。我吃的多,和大家一起“抢”着吃吃得也香。听说麻食是麻沿的特色,不吃麻食就不算到过麻沿,我信了!味道和名字一样容易让你记住。

二、见习过程概述

十九号到麻沿已经是下午两点左右,还下着点雨,集体没有出去,我和几个舍友出去走了走,听说当天有人就采回来了三叶木通;二十号继续下雨,树叶上结着水珠晶莹剔透,山间里拉着云雾迷离新奇,后来还发起了洪水,于是我们只在宿舍休息,看看书,睡睡觉,打打牌;二十一号终于出去了,却也因为露水未干只是沿着公路前寻,我们一个班只有一个指导老师(另一个有事那天还没来),大伙儿都带着小笔记本拥在他的周围顺着他的眼光在四下里寻找,口耳相传着见证与记忆那些个“新的发现”,并结识了第一个植物--马钱科醉鱼草;二十一号沿着同样的方向前行,在一个不知名的山沟口改道进沟,好几个指导老师陆续给大家讲解了一些植物,水路断了山路,所以也没进山;二十二号天算是放晴了,我们的心更晴了,过了麻沿隧道,我们一路学习到了山庄村,还见了好多木雕,途中还巧遇了一条蛇,在山庄沟附近的山上林丽老师示范了野外样方的选取与操作,回来亦是满载着知识;二十三日我们重新到了二十一日未走完的那个山沟进山学习,王老师叫我们几个植物摄影的技巧,约莫十点左右我们选定了一个山头便随王老师一起去挑战高度,最终我们征服了它;二十四日,大早下着小雨,我们打着伞沿村东边的一条路上前行,未走很远在河道口改道沿河前行,未见过的植物不算太多,大家都有闲时间在水里抓鱼嬉戏,快进中午的时候雨下大了,我们就收兵回营;二十五号,我们顺着洛河的方向图步前行了三千米多,在一个叫糜林村的地方进山,随杨老师一起去一个山上寻找天麻和细辛,算是幸运的唯有我们一个组大获而归;二十六号大家在基地和老师们一起整理、鉴定并选择标本,我和另外几个同学继续野外受训,和王老师、朱老师一起去征服老爷山,从开始山口抓毒蛇到山路上过独木桥,再到下山时战胜蔷薇刺,我们经历了各种难忘遭遇,同样也见到了许多“新”的植物,回来时已是下午八点多;二十七号见习考试,二十八号返程归校,就这样经历了十天的见习生活,拥有了十天不一样的经历。

三、见习植物整理

几天见习,收获颇多,现将几种常见植株整理如下:

1.马钱科:醉鱼草;

2.蔷薇科:蔷薇,水杨梅,仙鹤草;

3.毛茛科:水毛茛,铁线莲,草玉梅,升麻;

4.唇形科:黄芩,夏枯草,土藿香;

5.桔梗科:党参,紫斑风铃草;

6.伞形科:柴胡,白芷;

7.罂粟科:紫堇;

8.景天科:景天三七,瓦松,垂盆草;

9.报春花科:过路黄,狼尾珍珠菜;

10.萝藦科:杠柳,鹅绒藤,白前;

11.虎耳草科:虎耳草,落新妇,鬼灯檠,黄水枝,八仙花;

12.天南星科:半夏,禹白附(独角莲),水菖蒲;

13.马兜铃科:马兜铃,细辛;

14.旋花科:打碗花,金灯藤;

15.鸢尾科:鸢尾,射干,马蔺;

16.豆科:美丽胡枝子,地八角,外头菜,葛;

17.紫草科:倒提壶,琉璃草;

18.蓼科:小红蓼,萹蓄,羊蹄草,大黄;

19.柳叶菜科:柳兰,夜来香;

20.金粟兰科:四片瓦;

21.石竹科:蝇子草;

22.百合科:玉竹,细叶百合,贝母;

23.小檗科:箭叶淫羊藿;

24.兰科:羊耳蒜,天麻;

25.列当科:豆列当;

26.桑科:构树,葎草;

27.龙胆科:美丽龙胆;

28.水龙骨科:石韦;

29.鳞毛蕨科:贯众;

30.槲蕨科:骨碎补,中华槲蕨;

31.灯芯草科:灯心草;

32.杜中科:杜仲;

33.菊科:一年蓬,千里光,款冬,橐吾,蟹甲草;

34.其他。

四、见习心得体会

1) 野外识药是此次见习的目的,此次见习的意义却不止这个

除了见习过程中在老师的指导下我们认识了好多药用植物以外,我们还学到了其它的一些东西,在某种程度上可能对我们的人生更有帮助。

① 野外徒步,我们整装而出又安全而归:野外“徒行”的能力可能不是每个人都能会那么擅长,可是这次我们算是见识了好多,又算是学到了好多。你甚至不敢相信,我第一次鼓起勇气接连着过了两个独木桥,第一次与毒蛇有那么近距离的接触,第一次在那么高的山上和同行人一起不按山路而选择披荆斩棘、“开路”而归……

② 团体合作,我们采集标本并美化整理:毫不夸张地说在团体合作的经历中这次体现得最为完美。我们明确了分工,有负责采集的有负责定位的有负责记录的也有负责拍照的;我都会却更喜欢拍照微聚,喜欢将每一个植株的特征部位都用照相机记录下来,它们都是生命的奇迹,都有着大自然赋予的不可忽视的魅力!其实就我们当中任何一个来说,这些工作都不可能由他单独完成,甚至离开队伍、离开大家没有一个人可以去那么远、登那么高。雨后的山路泞泥难行,又湿又陡又滑,可我们手拉手,相互鼓励,相互比拼就真得征服了这些,就真得完成了作业。

③ 理论实践,我们认识药植也充实自我:文字描述、图片展示、标本示样,还有真实植株,当你真真去比对认知了你才会发现它们之间的联系不只是你看到的那些而已,甚至于有的时候你发现它们大不相同……不过,也只有这样,你去看去触去摸去闻甚至去尝,五官感知,性味区分,它们才开始变得和你熟悉起来,你也才算真真认识它们了。如果再用心点,你还可以但对药用部位观察,去联系比对它的饮片,想象这其中经历了多少道艺术工序。再用心点,你还可以练习中医药的象形思维,去挑战大家们的学习高度。诸如此类,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是相当有价值的!

④ 科学道路,我们该明白的除了认知还有责任:也许我们只是别人眼中的玩玩而已,可终究这是一项科学的研究之路,你是去采样更是去普查,你要了解的除了那百来十种还有乡俗民情还有地方中医药文化。科学的责任就在于不断挑战未知,不断发现变化!

2) 野外见习我们学习了药用植物,还了解些地方文化:

① 建筑文化:当地多雨,建筑都是以瓦封顶前后两边丽利水的。

② 赶集文化:幸运的逢遇了当地的一次赶集,多以卖药和木雕为主,当地当季节交易的药材主要是藤黄科的贯叶连翘(当地人叫它野胡麻)。我呢既没买木雕也没购药材,我给朋友买了个水杯,比兰州便宜好几倍呢。

3) 经历经验,宝贵的不是记忆,是下次可以自己完成野外“采药”的能力:有了这次的经验,我决定下次自己组队,带着我那几个志趣相投的朋友也到兰州附近的山上如同此番学习中医药。

后记:十天的见习生活在六月二十八日结束了,或许我们没能够完美的掌握多少药用植物,但是对我对伙伴们来说却都收获了不一样的学习历程。也许真正的药植研究与此大相径庭,可我们终究算是离科学又进了一步!

F132.cOm更多精选实习报告阅读

植物学实习报告


植物学野外实习内容介绍





题 目


青岛海滨的藻类植物



实习时间


20xx年7月4-14日


完成时间


2007年 7月 20日


字数






关 键 词


藻类植物 分类



野外实习的意义:

1、野外实习可以复习和巩固课堂所学的植物学理论知识,是课堂的拓展和延伸。

2、实习提高动手能力,进一步培养独立工作能力。用科学的方法观察和研究植物的基本特征,系统的归纳概括植物的特征。

3、通过野外实习端正学习态度,培养吃苦耐劳的精神,严明纪律和团结协作的精神。

4、丰富大学生活,扩大知识面,激发对自然奥秘的探索,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实习报告的主要内容:1.实习目的和意义

2.实习地简介及实习准备工作

3.藻类植物的共同特征

4、采集、认识到的植物种类简介(学名、科属分类、形态特征、分布及生境、用途)

5.详述数种相似植物形态特征的比较

6.植物学野外实习的收获与体会

7.对今后实习工作的建议

8、参考文献



实习评语及成绩:



指导教师: 20xx年 月 日



本人签名: 20xx年 07 月20 日




青岛海滨的藻类植物

1、 实习的目的和意义

1)通过实习可以复习和巩固课堂所学的植物学理论知识。

2)通过实习初步掌握生物学的形态鉴定方法,掌握标本的采集和压制。同时,鉴别各种植物,了解其用途,提高对植物学学习的积极性,为以后的专业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3)通过野外实习可以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态度、吃苦耐劳的精神、严明的组织纪律性和团结协作的精神。

4)利用野外实习可以很好的让同学们感受到祖国山河的壮丽,培养热爱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激发学生积极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

5)通过野外实习,丰富我们的大学生活,扩大我们的知识面,增强我们独立思考能力好学习的积极性。

2、 实习地简介及实习准备工作

1)青岛地处山东半岛东南部,位于东经119°30'~121°00',北纬35°35'~37°09'。地处北温带季风区域,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受来自洋面上的东南季风及海流、水团的影响,故又具有显著的海洋性气候的特点,空气湿润,温度适中。

2)了解各藻类的分布:褐藻类主要在潮间带中部;红藻类主要在潮间带下部及低潮线附近;上部和潮间带中部有绿藻类的分布。

3)工具的准备:小桶,凿子,锤子,镊子,标本夹

3、藻类植物的共同特征

①植物体一般没有真正根、茎、叶的分化:藻类植物的形态、构造很不一致,大小相差也很悬殊。有些大型藻类在外形上虽然也可以把它分为根、茎和叶三部分,但是体内并没有维管系统,所以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根、茎、叶,因此,藻类的植物体多称为叶状体或原植体。

②能进行光能无机营养:一般藻类的细胞内除含有和绿色高等植物相同的光和色素外有些类群还具有特殊的色素而且也多不呈绿色,所以它们的质体特称为色素体或载色体。绝大多数的藻类,在光照条件下,利用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质,以进行光能营养。

③生殖器官多由单细胞构成:藻类中除少数种类以外,大部分的生殖器官由单细胞构成。

④合子不在母体内发育成胚: 藻类植物的合子在母体内并不发育为胚,而是脱离母体后,才进行细胞分裂,并成长为新个体。如果用动物学的术语来说,藻类则是卵生。

总之,藻类植物没有真正根、茎、叶分化,行光能自养生活,生殖器官有单细胞构成,无胚胎发育。

4、采集、认识到的藻类植物简介

1)绿藻门

①肠浒苔

【拉丁学名】E. intestinalis Grer

【科属分类】石莼科 浒苔属

【形态特征】藻体绿色,管状,膜质,单条或基部少有分枝,常有皱褶或扭曲,上部膨胀或肠形。

【分布及生境】青岛、烟台等地有分布

【用途】可食用或作饲料和药用

②石莼

【拉丁学名】U. lactuca L.

【科属分类】石莼科 石莼属

【形态特征】藻体黄绿色,片状膜质,外形近卵圆形,体表无孔,边缘有波状褶皱,固着器盘状

【分布及生境】胶东沿海地区有分布

【用途】可食用或药用

③孔石莼

【拉丁学名】U. pertusa Kjellm

【科属分类】石莼科 石莼属

【形态特征】藻体表面有大小不等的圆孔

【分布及生境】胶东沿海地区有分布

【用途】可食用或药用

④寡枝刚毛藻

【拉丁学名】C. oligoclona Ktuz

【科属分类】刚毛藻科 刚毛藻属

【形态特征】藻体漂浮或固着,分枝对生或双叉形,次级分枝互生或单侧生,单细胞小枝棒状或针状

【分布及生境】全省广泛那分布,生湖泊、池塘或水体中

2)褐藻门

①海带

【拉丁学名】L. japonica Aresch

【科属分类】海带科 海带属

【形态特征】藻体褐色,有光泽,长带状,革质,全缘,带片边缘有波皱,柄粗短圆柱形或扁圆形,固着器分枝呈假根状。

【分布及生境】原产日本,胶东沿海为人工养殖。

【用途】供食用、药用和制胶、甘露醇等。

②裙带菜

【拉丁学名】U. pinnatifida Sur.

【科属分类】翅藻科 裙带菜属

【形态特征】藻体褐色,革质,分为带片、带柄和固着器,带片具中肋,两侧羽状裂,成体柄两侧生有木耳状褶皱的孢子叶,固着器假根状。

【分布及生境】胶东沿海常见,生低潮带一下岩石上。

【用途】供食用、药用及制胶。

③叉开网翼藻

【拉丁学名】D. paricata Okam.

【科属分类】网地藻科 网翼藻属

【形态特征】藻体褐色扁平,复叉状分枝,具中肋,主枝下部圆柱形,上部及分枝扁平,固着器盘状,体表生有成束的毛。

【分布及生境】全省各沿海有分布,生于低潮线附近岩石上。

④海黍子

【拉丁学名】S kjellmanianum Yendo.

【科属分类】马尾藻科 马尾藻属

【形态特征】藻体褐色,主干圆柱形,上生几条主枝,分枝互生,叶披针形、叶缘有锯齿,气囊亚球形,固着器盘状。

【分布及生境】全省沿海常见,生低潮带岩石上。

【用途】可制胶

⑤鼠尾藻

【拉丁学名】S. thunbergii O.Kuntze.

【科属分类】马尾藻科 马尾藻属

【形态特征】分枝轮生,叶短丝状,气囊较小,纺锤形,顶尖。

【分布及生境】全省沿海常见,生低潮带岩石上。

【用途】可制胶

⑥瓦氏马尾藻

【拉丁学名】 S. vachellianum Grev.

【科属分类】马尾藻科 马尾藻属

【形态特征】 藻体黄褐色,叶具中肋,叶缘有尖锐锯齿,气囊球形,有长柄,固着器圆锥状。

【分布及生境】青岛外海有分布,生潮流通畅的大于潮线附近的岩石上。

【用途】制胶原料

⑦海蒿子

【拉丁学名】S. pallidum C.Ag.

【科属分类】马尾藻科 马尾藻属

【形态特征】藻体黄褐色,叶具中肋,固着器圆锥状,侧枝上的叶丝状,幼枝上具短小刺突,气囊球形。

【分布及生境】青岛外海有分布,生潮流通畅的大干潮线附近的岩石上。

【用途】制胶原料

3)红藻门

①石花菜

【拉丁学名】G. amansii Lamx.

【科属分类】石花菜科 石花菜属

【形态特征】藻体紫色,直立丛生,软骨质,主枝与分枝扁平,分枝对生或互生呈羽状,囊果着生在顶端分枝上。

【分布及生境】青岛、烟台有分布。生低潮线附近岩石上。

【用途】供食用和制琼胶。

②小石花菜

【拉丁学名】

【科属分类】石花菜科 石花菜属

【形态特征】藻体暗紫红色,线状,软骨质,矮小密集丛生,匍匐或斜卧,羽状分枝对生或互生,囊果着生在膨胀小羽枝的中部。

【分布及生境】 青岛有分布,生中潮带岩石或贝壳上。

【用途】供食用或制胶。

③茎刺藻

【拉丁学名】C. lkamurai Yamada.

【科属分类】球果藻科 茎刺藻属

【形态特征】藻体紫褐色,矮小丛生,丝状,纵横交叉缠绕呈绒毛状,茎圆柱形,不规则羽毛状分枝,顶枝尖细呈刺状。

【分布及生境】青岛广泛分布,生高、中潮带岩石上。

【用途】供食用和制胶

④角叉菜

【拉丁学名】C. ocellatus Holmes.

【科属分类】杉藻科 角叉菜属

【形态特征】藻体紫红色,顶端常绿色,扁平革质,丛生,数次叉状分枝,整体近似扇形,囊果椭圆,一面突起,另一面凹陷。

【分布及生境】青岛、烟台有分布。生中潮带岩石上。

【用途】供食用和制胶

⑤珊瑚藻

【拉丁学名】C. officinalis L.

【科属分类】珊瑚藻科 珊瑚藻属

【形态特征】藻体灰粉红色,石灰质,分节明显,羽状分枝2~3次,对生,下部圆柱形,上部稍扁,生殖窝卵形,生在小羽枝上。

【分布及生境】青岛有分布,生高、中潮带岩石上。

⑥蜈蚣藻

【拉丁学名】G. filicina C. Ag.

【科属分类】蜈蚣藻科 蜈蚣藻属

【形态特征】藻体紫红色,粘滑,丛生,主枝明显,扁平,羽状分枝,囊果球形,突出于体表。

【分布及生境】全省沿海有分布,生中潮带岩石上。

【用途】供食用和制胶

⑦盾果藻

【拉丁学名】C.affinis Okam.

【科属分类】蜈蚣藻科 盾果藻属

【形态特征】藻体深紫色,革质,丛生,上部扁平,数回叉状分枝呈扇形。

【分布及生境】青岛沿海有分布。生中、低潮带岩石上。

⑧海膜

【拉丁学名】H. sinensis Tseng. Et C.F. Chang.

【科属分类】蜈蚣藻科 海膜属

【形态特征】藻体紫红色,片状膜质,单条或基部1~2次分叉,囊果在表面呈点状突起。

【分布及生境】青岛有分布,生低潮带岩石或贻贝养殖架上。

【用途】可食用

⑨江蓠

【拉丁学名】G. verrucosa papenfuss.

【科属分类】江蓠科 江蓠属

【形态特征】藻体紫绿色,直立丛生,肉质,圆柱形,主干明显,分枝1~2次,互生或偏一侧,囊果球形,突出于体表。

【分布及生境】青岛有分布,生风浪平静的内湾。

【用途】可食用和制胶。

⑩海头红

【拉丁学名】p. relfairiae Harv.

【科属分类】海头红科 海头红属

【形态特征】藻体玫瑰红色,扁平丛生,基部有匍匐枝,向上生出扁平直立的羽状分枝,分枝上有齿状小枝,囊果突出于体表。

【分布及生境】青岛有分布,生低潮带岩石上。

11叉枝藻

【拉丁学名】G. flabelliformis Harv.

【科属分类】叉枝藻科 叉枝藻属

【形态特征】藻体紫红色,软骨质,扁圆丛生,3~4次二叉分枝,藻体轮廓呈扇形,囊果生于顶端分枝上。

【分布及生境】青岛、烟台有分布,生中潮带岩石上

【用途】供制胶用

12金膜藻

【拉丁学名】C. wrightii Yamada.

【科属分类】红皮藻科 金膜藻属

【形态特征】藻体淡紫红色,扁圆柱形,柔软脆弱,中空,具短柄,不规则形分枝,分枝基部收缩呈楔形。

【分布及生境】青岛有分布,生低潮带岩石上。

13节荚藻

【拉丁学名】L. hakodatensis Yendo.

【科属分类】节荚藻科 节荚藻属

【形态特征】藻体紫褐色,主枝圆柱状,直立,不顾则羽状分枝,基部收缩呈节荚状关节,枝端尖细,囊果球形,突出于体表。

【分布及生境】青岛、烟台有分布,生中、低潮带岩石上。

14日本仙菜

【拉丁学名】C. japonicum Okam.

【科属分类】仙菜科 仙菜属

【形态特征】藻体紫红色,软骨质,丛生呈团,藻体分节明显,复羽状分枝。

【分布及生境】全省各沿海有分布,生低潮带岩石上。

【用途】供食用和制胶

15三叉仙菜

【拉丁学名】C. kondoi Yendo.

【科属分类】仙菜科 仙菜属

【形态特征】藻体紫红色,软骨质,丛生呈团,囊果球形着生在小育枝上。藻体分节明显,二叉或三叉分枝,小育枝稀少。

【分布及生境】全省各沿海有分布,生低潮带岩石上。

【用途】供食用和制胶

16异管藻

【拉丁学名】H. japonica Yamada.

【科属分类】绒线藻科 异管藻属

【形态特征】藻体玫瑰色,质软直立,基部生出数条主枝,分枝互生,小枝呈复羽状排列整齐,囊果球形生于侧枝上。

【分布及生境】青岛有分布,生低潮带岩石上。

17美丽异管藻

【拉丁学名】H. pulchra Falk.

【科属分类】绒线藻科 异管藻属

【形态特征】藻体玫瑰色,质软直立,藻体纤细,主枝丝状,羽状分枝长短不一,囊果球形生于侧枝上。

【分布及生境】青岛沿海地区有分布,生低潮带岩石上。

5、 详述数种相似植物形态特征的比较

①石莼和孔石莼:

相同点:都是石莼科石莼属,藻体黄绿色,片状膜质,固着器盘状

不同点:孔石莼表面有大小不等的圆孔

②海黍子和鼠尾藻:

相同点:都属于马尾藻科马尾藻属,藻体褐色,主干圆柱形上生几条主枝,固着器盘状

不同点:海黍子分枝互生,叶披针形,气囊亚球形

鼠尾藻分枝轮生,叶短丝状,气囊较小,纺锤形,顶尖

③瓦氏马尾藻和海蒿子:

相同点:都属于马尾藻科马尾藻属,藻体黄褐色,叶具中肋,叶缘有尖锐锯齿,气囊球形,固着器圆锥状

不同点:海蒿子侧枝上的叶丝状,幼枝上具短小刺突;

瓦氏马尾藻则没有

④江蓠和扁江蓠:

相同点:都属于江蓠科江蓠属,藻体紫绿色,直立丛生,囊果球形突出于体表

不同点:江蓠肉质,圆柱形,主干明显分枝1~2次,互生或偏一侧;

扁江蓠藻体叶状,二叉分枝。

⑤波登仙菜、日本仙菜和三叉仙菜

相同点:都属于仙菜科仙菜属,藻体紫红色,软骨质,丛生成团,有节,密生小育枝

不同点:波登仙菜有规则的二叉分枝

日本仙菜藻体分节明显,复羽状分枝

三叉仙菜藻体分节明显,二叉或三叉分枝,小育枝稀少

⑥异管藻和美丽异管藻:

相同点:都属于绒线藻科异管藻属,藻体玫瑰色,质软直立,囊果球形生于侧枝上

不同点:异管藻基部生出数条主枝,分枝互生,小枝呈复羽状排列整齐

美丽异管藻藻体纤细,主枝丝状,羽状分枝长短不一

6、植物学野外实习的收获与体会

①环境是植物赖以生存的基础,植物的分布反映了相应的环境,因此植物的生存与环境紧密相连,在本次野外实习过程中,我深刻地认识到了这一点。

②在植物学的实习中,樊老师和曹老师为我们介绍了二十八种藻类,并说明了相似藻类的区别,同时采集其作为标本,加强了对植物的认识,而且通过考核提高了植物种类的鉴定能力。

③在这次实习中,初步了解到藻类植物标本的制作方法。

④通过这次野外实习,我们能够更好的理论联系实际,提高了自己的动手能力,提高了对植物学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⑤通过这次野外实习,让我们感受到自然的奥妙,培养了我们热爱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激发了我们积极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

⑥这次野外实习同加强了师生关系。同时,培养了我们吃苦耐劳、互帮互助和团结合作的精神。

7、对今后实习工作的建议

①实习之前,对学生的思想工作做的不够,好多学生将此次实习作为旅游,这就完全失去了实习的意义。

②工具的准备不是很充分,好多藻类的采集,尤其是长在岩石上的藻类,为了确保标本的完整性,需要用到凿子和锤子,一个班五十个人只有四个凿子,明显不足。多人共用一个工具的情况就严重影响了工作的进度。

③实习过程中,藻类植物还好,尤其是崂山上高等植物的实习,我建议,分散学生,不要四五个班一块,因为道路狭窄,容易导致一些学生为了跟上部队而不断走路,不去采集标本。这样同样失去了实习的意义。

④实习组织欠缺,老师人数明显不足,两三个老师带四五个班,有时在路上老师讲一些植物时,只是围着老师的那十来个同学听得到,其余百分之九十的同学都不知道。显然效果不好。

⑤建议在崂山上的实习的时候重视一下花的解剖,更有助于学生认识植物,辨别植物,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8、参考文献

⑴赵遵田樊守金 《植物学实习教程》山东 山东大学出版社

⑵樊守金 《崂山植物志》 北京 科学出版社,2003

⑶李法曾 《山东植物精要》 北京 科学出版社,2004

植物学专业毕业实习报告


植物学专业毕业实习报告(一)
一、实习目的
1、通过野外观察,准确、熟练掌握和应用常用的植物形态学术语。
2、通过实习,进一步了解植物的多样性,掌握植物界各大类群以及种子植物的常见科、属的主要特点,认识和区分常见种子植物科、属、种,扩大和丰富植物分类学的知识范围。
3、验证、复习和巩固课堂和书本上所学的理论知识,做到理论联系。
4、学习懂得用科学的方法观察,研究植物的基本特征。
二、实习意义
1、通过实习可以培养学习科学的态度,吃苦耐劳的精神,严明的组织纪律性,团结协作精神。
2、利用野外实习可以很好的让同学们感受到祖国山河的壮丽,培养热爱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3、野外实习不仅是对理论知识的验证和巩固、对课堂知识的补充和深化,同时也是对综合素质的全面锻炼和提高。野外实习对于激发同学们学习兴趣,培养观察能力、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三、实习收获
通过三次难得的实习机会(农博园,南山公园,岱王山),与植物的近距离接触。在老师的带领和讲解中,对植物的分类及辨别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在实习中,我们常常被各种植物的不同形态吸引着,让我记忆尤深。现在我将自己熟悉的植物展现出来。
四、实习心得
在这短短的几次植物学野外实习中,我亲身体验了辨别植物、采集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领会了野外实习对专业的巩固和提高的重要性。它是检验理论的一块试金石;是课堂内与课堂外的互补;是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是教与学的互动;是感性和理性的升华。这几天的实习过程,也培养了我们吃苦耐劳的精神,提高了我们的综合与分析能力,让我们产生了对大自然的新奇与美丽的惊叹与热爱之情。我们学会了独立思考、团结互助、不停探索。
野外实习巩固了我们的课堂知识,让我们亲自体验了压制标本的过程。我们在实习过程中积极运用课堂知识去观察、识别各种植物、仔细辨别类似植物之间的不同之处。这样理论联系实际,不仅加深了我们对课本知识的印象,而且培养了我们对课本知识的运用能力。在实习过程中,我们欣赏到了大自然的美丽,烟台的风光。从这几次的实习中,我们收获颇多。
植物学专业毕业实习报告(二)
1、前言
通过一年植物学的学习,我们学到并掌握了基本的理论知识,但为了让理论联系实际,对理论知识进行验证和巩固,对课堂知识进行补充和深化,提高同学们的综合素质,我们进行了为期两周的野外实习。
我们接触大自然,了解到了生物的多样性。这次实习激发我们积极探索自然界的奥秘的兴趣。
1、1实习目的与意义:
实习目的:
(1)通过学习,巩固和提高课堂所学知识,进一步培养独立工作能力。
(2)学会识别植物的途径,增强对本专业的感性认识。
(3)初步掌握植物的采集,压制,标本制作,种类鉴定等工作的基本操作方法,为今后的植物学教学和科研工作打下初步基础。
(4)学会利用工具书和检索表鉴定植物。
(5)搞清亚热带气候的湛江植物、植被的分布类型和特点;
实习意义:
(1)通过实习可以复习和巩固课堂所学的植物学理论知识。
(2)通过实习可以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和团结协作的精神。
(3)通过实习可以接触大自然,了解植物的多样性。
(4)利用野外实习可以很好地让同学们感受到祖国山河的壮丽,培养热爱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激发学生积极探索自然界的奥秘的兴趣。
1、2实习时间:20XX年5月20日至20XX年5月25日;20XX年6月29日至7月3日。
1.3实习地点与实习地自然概况:
5月20日~5月25日:寸金公园,森林公园,校周边植物,校园内;
6月29日~7月3日:南亚热带植物公园,南方林木种苗示范基地;花卉公园;广东湛江红树林自然保护区;渔港公园。
本次实习的地点主要为校内和湛江的周边地区。湛江地处北回归线的南侧,为南亚热带和北热带的交界地区,是三面临海的半岛,气候资源优越。年平均温度21℃以上,全年无霜,雨量充沛,植物资源较丰富,盛产热带、亚热带作物、农林牧业产品。该地资源的保护和利用较为规范,管理比较完善,符合本次实习的要求。
2、实习日程与实习内容:
5月19日:植物学课程实习动员大会,植物标本的采集,制作方法讲授。
5月20日:常见观赏植物的形态分类特征观察与识别。
5月21日:常见野生植物的采集,制作与鉴定。
5月22日:山地植物的识别、采集、制作与鉴定。
5月23日:常见农田杂草的采集、制作与鉴定。
5月24日:鉴定与整理标本。
5月25日:休息。
6月30日:热带经济植物种类识别
7月1日:了解当地种苗培养技术,参观花卉市场。
7月2日:红森林生态调查,参观渔港公园。
7月3日:温习寸金公园,校内植物的鉴别。
7月4日:植物鉴别考试,实习资料整理,实习总结,撰写实习报告。
(1)植物标本采集与植物标本制作:
学习植物标本的采集方法。包括木本植物,草本植物识别,对采集部位的不同要求,野外采集保存方法等。
学习干制腊叶标本制作方法。包括:高等植物的标本选取,整形,野外资料记录,整理和标本编号,干制过程。
(2)农田杂草的物种调查:
学习和掌握植物样方调查的基本方法和过程,了解植物的分布规律。
(3)植物的常规分类鉴定:
学习借助《植物检索表》,《植物志》和其他资料,观察,分析标本形态结构特征,对植物种类进行准确的识别和鉴定。
(4)后期整理:
学习干制标本的后期制作,进行分类学实习资料的整理。
3、实习结果与分析:
(1)到寸金公园、森林公园、校内、南亚热带植物园、南方林木种苗示范基地,花卉公园等地进行实地考察的结果分析。
20XX年5月20日至7月3日,我们进行了为期两周的植物实习,对湛江植物的分布、植物种类等进行了考察,选择了寸金公园、森林公园、南亚热带植物公园、广东湛江红树林自然保护区等有代表性的地方进行了深入、系统的考察。通过这次实习,我们不论在知识面,还是在野外的生存能力,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并对亚热带的湛江植物、植被的分布类型和特点有了较系统的了解,其中的收获是认识了很多植物,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奇妙。
寸金公园处于湛江市区内,座落在赤坎区西侧,是湛江的八景之一,是湛江市的亚热带园林式公园,是市区内保存得较有价值的“植物王国”。20XX年5月20日至20XX年5月21日两天,我们分组对寸金公园的植物进行了全面考察。在寸金公园的两天考察中,我们主要进行了以下工作:
首先我们进行了全面踏查,对公园里的植物进行全面的辨认,记录植物名称用途,且进行了全面整理。进行了两天的寸金公园考察后,我们认识了寸金公园内众多的植物种类,了解了其植物分布:公园里的植物以乔木为主。道旁主要是高大树木,譬如棕榈科的砂糖椰子,油棕,乔木类的大叶榕,萍婆,黄葛榕,石栗等等。湖里有睡莲,水棉等水生植物,阴暗潮湿的斜坡上长着密集的草本植物,蕨类……在这两天中我们也进行了标本采集和压制标本。通过老师的指导和工具书的查阅,我们基本上认识了寸金公园的植物,并深入了解了一些有代表性的植物,其植物的科属、种名、用途如下:(1)桃金娘科:桃金娘,全株药用,果可食用和酿酒。(2)使君子科:榄仁树,观赏植物,种子供炸油食用或入药,树皮与幼叶可作为染料。(3)棕榈科:大王椰子,庭院及行道绿化观赏树。(4)苏木科:洋蹄甲,木材供农具及家具用材,可作行道及庭院绿化树。(5)苦楝科:桃花心木,木材作农具及舟车等材料,作行道、庭院绿化观赏。
考察完寸金公园后,我们去考察广东省湛江东海岛红树林自然保护区。它位于广东省湛江市境内,地处雷州半岛,受热带海洋气候的影响,沿海滩涂上分布着较大面积的红树林植被,其中红树植物有12科、16属、17种,是除海南岛外我国红树植物种类最多的地区,保护区为我国现存红树林面积的一个自然保护区。我们听取有关人员作详细介绍和观察室内的红树林的模型、看到东海岛红树林的形成过程的录像对红树林进行了解。“红树林”名称的由来源于一种红树科植物——红茄,这种树的木材、树干、枝条、花朵都是红色的,其中树皮的部分可以提炼红色染料,马来人于是称它的树皮为“红树皮”,而中文名称则叫做红树林。红树林是热带、亚热带地区的河口、海岸沼泽区域的耐盐性常绿灌木或乔木,是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区域之一。红树林是陆地过度到海洋的特殊森林,因随潮水涨落而出没,故有“海上森林”“海底森林”和“潮汐林”之称。而海岛红树林是“海上森林”。由于不同红树林种适应滩涂土壤条件、海水漫泡程度以及演替阶段不同,各个种都有特定生长区域,分布在滩涂的不同部位,在滩涂平面上形成与海岸带相垂直的生态序列。通过考察调查,我们得知红树林有红海榄、桐花、秋茄、木榄、白骨壤等品种。
在20XX年5月22日至20XX年5月25日,我们还分别对森林公园、校周围植物进行了考察。在这几天的考察中,认识了印度紫檀、金银花,虎刺梅,野生猪笼草等等。6月30号我们对南亚热带植物园进行了考察。导游带我们快速踏查了南亚热带植物园,真的让我们大开眼界,我们认识了很多有很高药用价值的植物,如:绞股蓝,疯痳树,指甲花等。我们不仅看到了很多珍贵的人工培育品种,而且看到了许多珍贵的野生植物品种,如印度紫檀、印度第伦桃、澳洲坚果、能改变味觉的神秘果,有特殊香味的百香果(鸡蛋果)、听到音乐会跳舞的跳舞草,世界最毒的植物之一——见血封喉等等。我们学到了许多在学校和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特别是森林公园的植物、南亚植物园的奇花异果,深深地吸引了我们的眼光,使我们都不断称奇,都伫立在它们面前不想离开。我们这次实习的时间比较匆忙,很多植物还没深入了解,分析它们的形态结构的异同,进而了解它们所属的科属的特征。
通过这次实习,我印象最深的是豆科,因为它十分常见,又喜欢吃豆类食物。从它的根茎叶花果种子分析它的特征是木本或草本。常有根瘤。单叶或复叶,互生,有托叶,叶枕发达。花两性,5基数;花萼5,结合;花瓣5,辐射对称至两侧对称;雄蕊多数至定数,常10个,往往成两体;雌蕊1心皮1室,含多数胚珠。荚果。种子无胚乳。
(2)农田杂草调查的结果与分析。
经过周密的调查、细心的调查,我发现农田作物与杂草存在激烈的竞争关系。作物叶变黄,被虫子吃。杂草分布过多,导致作物养分不足,生长状况不良。我觉得,适当的除杂草、除虫能改善作物和杂草、昆虫之间的营养关系,缓和竞争关系。这样才能使作物得到更高产量,更好的质量。
(3)标本的压制。
标本采集回来之后,首要的任务就是进行标本的压制和干燥,目的是迅速压干新鲜含有较多水分的植物标本,将其制成扁平的腊叶标本,保证植物的形态和颜色不起很大变化,并防止植株部分脱落。
1)标本整理和修剪的注意事项有:
①将标本折叠或修剪成与台纸相应的大小(长约30厘米,宽约25厘米)。
②将枝叶展开,反折平铺其中一小枝或部分叶片。调整植物体上过于密集的枝叶及花果(保留叶柄以表明叶片的着生方式和着生位置,花果部分不要重叠)。
③茎或小枝要斜剪,以便观察中空或含髓的内部结构。
④大叶片可从主脉一侧剪去,并折叠起来,或可剪成几部分。
⑤草本植物可折成V形或N形、W形。如根部泥土过多,则应整理干净后再压制。
⑥野外采集的弱软花朵花序可散放在餐巾纸或卫生纸中干燥;若为筒状花,花冠应纵向剖开。
⑦若果实过大可切成片状后干燥。
2)标本压制的注意事项:
注意调整由于标本的原因造成的凹凸不平,使木夹内的全部枝叶花果受到同等的压力。压制时应注意植物体的任何部分不要露出吸水纸外,否则标本干燥时,伸出部分会缩皱,枯后也易折断。在最初的几天,特别要勤换纸,每天应换干燥的吸水纸至少1-2次,标本基本上干燥了,则可隔天换一次,直至标本全部干燥为止。换下的湿纸要及时晒干或烘干,备以后使用。在换纸的同时,还应注意对标本进行继续修整,铺展枝叶,收藏脱落的花果和清除霉烂等。
由于之前有些事项我们没有注意到,例如大叶片可以剪成几部分,大的果实可切成片,因此我们组几乎没有大叶子标本,大的果实没有切片,整个压制,干燥不了,发霉坏掉了,或不敢要植物的果实。压制过程,我们并没有对标本进行继续修剪,霉烂清除得也不够。放假时,标本已基本干燥,但偏逢上南方的雨季,我们都回家去了,标本再没换过纸,一些标本因此坏掉了,但总的来说还算成功。
4、实习收获和感受:
这次实习我们达到了预期目的,虽然说有点辛苦,但收获匪浅。通过农田杂草物种调查综合实验,进行农田杂草样方调查,农田杂草物种调查;我大体上认识湛江周围的植物,尤其公园中的植物;学会了通过辨认植物的科属,进而辨认植物我们开阔了视野,巩固和深化了理论知识。在实习中,我们开阔了视野,巩固和深化了理论知识。培养了初步的野外工作能力和专业技能,将所学知识在野外工作中运用,培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初步能力。同时我们还培养了吃苦耐劳,团结合作的精神,在互助中增进了友谊,锻炼了意志品质。提高观察能力,动手能力以及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增强了环境保护意识。我还了解到:每一种植物既有与其同科植物的共性,也有自己的特性,因为这样我们可以通过植物本身的特性来辨认它们,例如:桃金娘,水蒲桃等有自身各自特有的气味:木麻黄有退的鳞叶;对于同一科的植物则可以通过比较法来分辨,例如短长鱼尾葵可通过是否是簇生来区别:椰树树杆比假槟榔树杆光滑和节间较短等;通过对湛江植物分布的观察可以得出亚然带地区的植物埀直分布规律:阔叶林——灌木林——草甸区——水域;对于采集标本一定要以保护自然资源为前提,可持续地采集。
整个过程,我一直明确实习目的和要求,从没有把实习当作旅游,而是认真对待。在实习时,认真听从老师指导,细心辨认植物,采集标本,作记录,不懂的同学之间相互讨论,请教老师。采集植物回来以后认真辨认和压制标本,记好实习日记。实习中,我认识了200多种植物,了解部分植物的用途,了解到红森林的作用:红树林由于特殊的位置、环境,注定其有特殊的作用。(1)红树林生长茂密,根系发达,相互交错,减缓风浪对海岸的冲击,保护堤坝基围。(2)红树林能净化水源,防止赤潮发生。(3)丰富渔业区,这为鱼类、无脊椎动物和腐生植物提供了栖息地。(4)药用价值:因富含单宁,它有收敛、止血等作用。(5)食物利用:海桑果实可直接生食,其它的经处理可食用、作软饮料等。(6)旅游业开发:由于红树林的特殊作用,可利用作环保宣传、科普教育等。在这次实习中,我们通过植物辨认,了解植物的科属的特征,进而加强巩固了课本的理论知识。通过这次实习,使我对古语“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有了更真切深刻的认识,实习的过程是难忘的,学到的东西将使我终身受用。知识要温故而知新,所以,我们有时间就得常逛逛公园,多跑图书馆或上网查阅更多的生物知识。
5、实习意见和建议:
我们的野外实习没有真正到野外去见习,虽然经济不许可,但我还是觉得植物野外实习应亲临野外,亲临大自然。湛江地区的植物分布不是很集中,植物的种类不是很多主要是适应热带和亚热带气候的植物。有一些情况令我们担忧,有些植物、植被,由于围海造地、围海养殖、砍伐等人为因素遭到了破坏,树木被砍伐、红树林遭破坏等。在此,我建议加强植物保护区的管理,在各中小学加大保护植物的教育宣传力度,深入农村对村民进行保护大自然教育,加强环保意识,宣传开发的科学发展观,使开发利用应有序化,避免出现经济效益而破坏生态效益的情况;发展高新科技,人工研究与繁殖植物,实现物种的快速繁殖。还要完善法律制度,加强法制意识,提高人们的道德水平,减少急功近利,经济利益的驱动的破坏行为。
政府要适当增加一些植物品质的引进,使湛江公园的植物更加丰富,成为科学考察、科学实验的试验基地。我们要以主人翁的态度去保护公园的植物,使湛江成为度假、旅游、休憩的场所。
植物学专业毕业实习报告(三)
20XX年5月22日早上,我们专业准备前往深圳大亚湾东山珍珠岛进行为期五天的“植物学·生态学·动物学”野外实习。这是我们第一次外出实习。
实习时间:20XX年5月22日——20XX年5月26日
地点:深圳大亚湾东山珍珠岛
任务:常见的植物分类,外出辨别野外植物,采集和压制标本
环境:深圳是中国南部海滨城市,位于北回归线以南,东经113°46′至114°37′,北纬22°27′至22°52′。地处广东省南部,珠江口东岸,大亚湾位于其东面。大亚湾地处惠州市东南,在惠东县、惠阳区和深圳市之间。东考红海湾,西临大鹏湾。
实习内容:
(一)辨认标本
通过第一学期所学的《植物学》内容以及平时积累的,为这次野外实习特别准备的知识和有关的资料,通过植物的形态特征,比较分析,辨认出其所属的科。在实习过程中,植物学老师几乎每天都带我们外出认识植物,老师除了介绍植物的特征外,还教我们如何去辨认各科的特征。
(二)采集和制作标本
在这次植物学野外实习中还有一个重要的内容,那就是如何采集和压制标本。在采集标本的过程中,要注意的问题很多,并不是所有的植物都可以制作成标本的,所以在采集标本时,一定要选择其特征明显的部位,以便于将来的标本鉴定。采集完好的标本只是压制标本的开始,在压制标本时,要注意的问题更多,一定要讲究技巧,对于不同的植物有不同的压法,还要经常换纸。要制作一个成功的标本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三植物的分类
在这次野外实习中我们一共辨认了几十个科的植物,所达的的种类超过一百种,以下就列举一些常见的种类:
被子植物:
木兰科:木兰
榆科:朴树
桑科:垂叶榕、斜叶榕、木菠萝
桃金娘科:乌墨葡桃、番石榴
苋科:红龙草、刺苋、野苋菜、土牛膝、空心莲子草
锦葵科:大红花、赛葵、黄花棯
含羞草科:台湾相思,含羞草
椴树科:布渣木
大戟科:细叶洒金榕、土密树、大飞扬、小飞扬、毛果算盘子、叶下珠、蓖麻
炸酱草科:炸酱草
无患子科:龙眼、荔枝、倒地苓
炸酱草科:炸酱草
葡萄科:爬墙虎
茄科:少花龙葵、水茄
茜草科:龙船花,九节,白花蛇舌草
菊科:白花鬼针草、银交菊、加拿大飞蓬、一点红、胜红蓟、长柄菊
裸子植物:
杉科:杉树
蕨类植物:
海金沙科:柳叶海金沙
实习总结:
为期五天的植物学野外实习,在26号下午压制完标本后宣告结束了。此次的野外实习,不仅使我们开拓了眼界,更让我们对植物有了更深的了解。通过这次的野外实习,我对植物研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对专业知识有了进一步的提高。虽然这次因为天气恶劣的关系,我们的行程收受到很大的影响,但在老师的带领下,我们穿着雨衣冒雨前行,穿梭在植物丛中,没有丝毫的退宿。
此次的野外实习收获很大,我学会了如何通过植物的外部特征去辨认植物的种类,如先观察是单子叶植物还是双子叶植物、看叶子是对生还是互生、看果实的类型…在采集标本时,不同种类的植物要求也不同,对于禾本科的要求根、茎、叶都要齐全,而对于木本植物,则需要花、果还要完整的叶子生长,能够让我们辨认出其叶子生长类型,而且在采集标本时,我们不呢不过选取那些比较嫩的植物,因为如果植物太嫩,在压制标本时不好压,很容易变形,而且植物太嫩,它的特征也不够明显,因此,选取植物标本,一定要选取其特征明显的部位,这样既方便我们辨认标本,而且在压制过程中不易变形,容易压成标本,而那些果实就可以另外晾干,不必放在标本夹内,等制作标本时在放回原位。
在所有的植物中,就压制标本而言,蕨类植物是相对比较容易成功的,而木本植物就相对难一些,因为它的叶子容易脱落,容易发霉……
植物学专业毕业实习报告(四)
1、实习目的与任务
1.1 了解黑石顶植被分布情况和华南地区森林的基本结构,认识部分北回归线植物及其生境,充分理解植物的分布与环境的相关性。
1.2 通过野外实习巩固理论知识,在实践中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1.3 激发学习生物科学、探究大自然的热情,通过形式多样的学习和老师同学之间的交流,提高对植物学的兴趣。
2、实习步骤与内容
2.1黑石顶简介
黑石顶自然保护区位于封开县东南部七星镇内,东经111°52’,北纬23°31’,北回归线穿越腹地。海拔927.0m,地形复杂,森林茂密。木兰科、金缕梅科、壳斗科、樟科、山茶科为5个典型科,在黑石顶分布广泛,这几个科组成优势群落,在森林中形成高大乔木。
2.2 实习内容
7月5日 上午从珠海出发,下午到达黑石顶,晚上老师对本次实习的目的、内容和注意事项作了简要的介绍。
7月6日 上午在xx老师和唐恬老师的带领下沿公路认种并采集标本108种,下午和晚上进行复习。
7月7日 上午在老师的带领下沿某一进山路线认种并采集标本114种,下午和晚上进行复习。
7月8日 上午在唐老师的带领下沿另一进山路线认种并采集标本39种,同时采集压制标本,下午和晚上进行复习。
7月9日 上午对这几天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和复习,下午学习压制标本的方法以及进行认种考试。
7月10日 白天攀登黑石顶,沿线观察热带植物群落的垂直分布;晚上开总结大会。
7月11日 与第二批到达的同学完成交接,乘车返回珠海。
3、实习心得与体会
这次在黑石顶的实习使我获益良多。最直接的学习成果就是对两百多种植物的特征以及所属科、种的认识。像认识朋友一样认识每一种植物,即使一个人走在山野里也满目都是老相识,这是多么美妙的事情!到现在,我还记得有着苹果香味的阿丁枫,有着漂亮的蓝紫色果实的山菅兰,有圆圆腺窝的黄樟,有风油精味道的光皮桦,长了瘤的福建莲座蕨,叶子被揉了之后会有蜡痕的甜茶椆……以前还没有认真地去观察学习的时候,一棵树就是一棵树,所有的叶子长得都差不多,所有的树皮都是一个样。而在这次的观察中,我发现每一株植物的叶子都长得那么有性格,有些气味特殊,有些叶脉奇特,有些形状古怪,有些毛茸茸有些光溜溜……就连貌不惊人的树皮也分长条形剥落还是片状剥落等等。黑石顶之行教会我用一个全新的视角去观察这个世界,发现生命的奇妙。我每每惊讶于植物的独特形态和精巧构造而忘记了旅途的辛苦。之前老师跟我说过,这次实习更重要的是激发大家对学习生物科学的热情。我想,两年过后我会忘记那些植物的名字,但是永远不会忘记的,是对于生命和自然的那种着迷。
在认种学习的过程中,我自己也总结了一些经验教训。
1、观察植物的顺序与要点:在认种初期,我对于观察和记忆植物的形态特征总是不得要领。在请教过老师和同学之后我才知道,在观察的时候我们首先要注意的是这株植物的整体形态:木本还是草本?直立还是攀缘?然后我们再从叶形、叶缘、叶脉、气味、花和果实等细节特征去观察鉴别。
2、理论联系实际:在复习的时候有时候因为标本残缺等原因,我试图根据参考书上的一些描述来记住这种植物,觉得这些特征描述更准确更,最后却发现那些描述不仅枯燥,在野外认种中还一点都不管用。而老师教给我们的识别方法又简单又实用,只要掌握了,认种就会变得轻松很多。后来老师告诉我,书上介绍的特征适用于在实验室里更为准确的分类鉴定工作,而野外认种的很多识别方法是分类工作者长期实践总结而来的,在野外是最实用有效的。比如甜茶椆的叶子揉过之后会有蜡痕,没有一本工具书上会教这种方法,但这却是野外识别甜茶椆的重要途径。所以,光记住书本上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按图索骥是要不得的,要到实践中去发现总结更为灵活有效的方法。
3、先科后种:在认种学习的过程中,我往往是由形态特征想到种名,然后再根据笔记想到它的科名。但是通过与身边同学的对比,我发现自己陷入了一个误区:我这样只是记住了植物,而不是学习了植物。正确的方法应该是先根据植物的形态特征确定了所属的科,然后再确定对应的种,因为一般来说我们所掌握的识别方法其实并不能一步步地把植物确定到种,但是通过对一些比较明显的形态特征的观察我们可以确定它们属于哪个科。后来老师的讲解也证明了这一点。但由于我的理论课知识掌握得不够好,就连科的特征都没有完全记住,所以虽然明知错误但还是不得不用这种死记硬背的方法记住植物——于是在后来的认种考试中我吃了很大的亏!我想,如果我一开始就是采用先科后种的方法学习,我的收获一定会更多。
4、比较学习、集体学习、反复学习:虽然每种植物都有自己独特的一面,但是对于我这种初学者来说还是会很容易就把两种植物弄混。在这个时候,比较学习往往让我事半功倍。仔细观察植物,列出易混植物的异同点,通过比较和反复记忆就可以准确地区别它们了。而让我收获最多的莫过于集体学习了——一群人围在一桌标本边上,比赛着、互相帮助着、互相提醒着、笑着闹着,硬是把一袋袋的标本消化了。尤其是在考试前的一晚,我们组的男生自发去采集新鲜标本回来供我们全组成员共同复习反复记忆,那晚一起围在饭堂门前的方桌前流水线式的复习不仅给我们整个小组带来不错的平均成绩,还让我们感到了集体的温暖。我觉得,集体学习气氛比较轻松活跃,学习效率比较高,个人独立思考的时间相对少了但是从他人身上获得的东西多了。独学无友则孤陋寡闻,集体学习在同学之间普遍缺少多人面对面交流的大学有着重要意义。当然了,对于认种来说无论什么学习方式都离不开反复学习,只有反复地去看、去摸、去闻,不断地消化记忆,才有可能让数量如此庞大的种类烂熟于心。
在黑石顶实习期间,我获得了很多与老师们交流的机会,从而从老师身上学到了很多东西。凡强老师是我最熟悉的老师,一直喜欢他的风趣和友善,也一直很佩服他的专业和认真。相信经过黑石顶实习的同学们都会惊叹:这人真神了!无论是经过百般蹂躏的叶子还是光秃秃的枝条,他都能迅速准确地告诉你这来自什么植物。在黑石顶,凡老师是比*更强大的搜索引擎,以致后来我们一旦有待定种类就会说:拿去凡强一下!我曾经多次请教他植物分类以及研究方面的一些问题,从中再次明白一份耕耘一分收获的道理。他告诉我们,当年他还是研究生的时候是如何先从标本上认识植物,再到野外去观察植物;他现在还常常自己背一些植物的特征之类的,说即使现在他还没有亲眼见过某种植物,但是只要对它有足够的了解,他以后一旦见到就可以知道这是什么;在黑石顶他也每天给自己布置任务,要比较哪些种类等等……他还年轻,我也许不能说从他身上学到学无止境这样的话,但是他不断努力的精神真的让我很佩服。还有我们又帅气又亲切的xx老师,智取紫玉盘柯的事迹永存我们小组成员的心中!这段时间以来对学生们都很好,一起打篮球一起吃饭聊天,完全没有架子。关于辛老师学术方面的事情我是听凡强老师说的,不过到现在都没搞懂就是了……希望以后会有机会参观老师的实验室,希望能和老师做很好的朋友。而那个在我们去爬山的早上就悄悄离开的唐恬老师看起来就跟我们年纪差不多,平易近人又好玩。这两位老师都是在自己的专业方面做得很优秀的人,但是对于相对比较陌生的植物分类他们没有不懂装懂,在学生面前会很坦然地承认自己不会,并且愿意和我们一起学习。我记得他们厚厚的笔记本上记满了笔记,还夹了叶子什么的,认真程度绝不逊色于我们这些学生。石祥刚老师对于黑石顶的植物非常熟悉,每次去请教他问题都能得到详细又耐心的解答。最遗憾的是廖老师有事离开了,跟他交流的机会比较少。我们很少能获得那么多和老师们面对面交流的机会,而这次难得的机会让我见识到了做学问的人应该有的品质。
黑石顶的日子是简单而快乐的,每天的生活忙碌而充实,与老师同学们面对面的交流取代了天天呆在电脑面前的空虚无聊,规律的作息让我们拥有了久违的身心舒畅。我们晒黑了过敏了累垮了还是会想念黑石顶的白粥,屋顶的星空,烟斗柯罗浮栲钓皮锥和福建青冈。最难得的是这次实习增进了我们班的感情,比任何一次班级聚会都更为有效。特别是在最后一天的爬山过程中,一路艰险,幸亏同学们互帮互助,男生们发挥骑士精神女生也体现了侠女精神,终于胜利登顶!黑石顶是我们友情和集体感呈指数型增长的见证。
不过我想,无论友情师生情等等在这次实习的过程中得到了多么难能可贵的发展,它们始终是这次实习的副产品——珍贵的副产品。到最后做总结的时候我们必须把眼光重新聚焦到实习本身上来。人手不足带来的尴尬,时间紧迫带来的事与愿违,这些都是黑石顶实习有待改进的地方。我就自己这段时间的观察提出以下问题与建议:
1、野外认种时讲解不足
人手不足导致某些组别在认种过程中所得知识不够准确,讲解不足,有些种类甚至说完种名和科名之后就没有别的介绍。如果大家只是懵懵懂懂地做了笔记,又未能及时观察到标本,不仅学习的效率会降低,学习的热情也会受到打击。人手不足这个问题实在不是我等学生能解决的问题,不过我们是不是可以考虑从外校聘请或者对非分类专业的带队老师进行培训。
2、采集标本方法不正确,对植物的爱护意识不强
在采集标本方面我们存在两个问题:不及与太过。不及是指在采集标本的时候剪的都是些小枝条小叶片,除了看得出叶片特征以外,其他的特征完全无法从标本上获得。太过是指在采集标本的时候,我们往往连根拔起,至少也会砍下半边枝条,对于一些附近仅有一株的植株我们也毫不留情。当老师说可以采某株植物作为标本的时候,拿着枝剪的同学甚至会眼睛发光兴致勃勃地去残害植物。我们以科学的名义正大光明地破坏着保护区,我们像鬼子进村一样扫荡着所经过的路线。我想,我们在惊叹大自然的造化奇妙的同时,是不是更应懂得生命的来之不易呢?我不知道我是不是过于敏感,但是我觉得无论以后这些植物会不会重新长起来,我们都应该抱着爱惜的心情去采集标本,对植物的损害要适可而止。我们懂得要以敬畏和珍惜的心对待实验才对得起死去的动物,为什么不需要用同样的态度去对待植物呢?所以我建议老师们在正式开始实习之前就要把这种爱惜生命的思想传播给学生,同时教给他们正确的采集标本的方法。
3、对于森林整体结构和生境的关注度不足
虽然实验目的之一是要了解黑石顶植被分布情况和华南地区森林的基本结构,认识部分北回归线植物及其生境,充分理解植物的分布与环境的相关性,但在整个实习过程中除了开总结会的时候老师会提得比较多以外,我们自己对这些根本没有什么深刻感受。我们在认种的过程中,对植物所处生境没有足够的关注,更谈不上理解植物分布与环境的相关性,认种成了重要的内容。在三次的进山经历中,前两次老师偶尔还会提醒大家注意周围的植被变化或介绍典型的热带沟谷林,但在第三次的登山过程中由于旅途的艰辛,我们眼前只有那条陡峭的路,哪里顾得上观察周围植被的变化!我走在前面,所以偶尔还能听到凡强老师的讲解,但是后面的人估计就只有爬山喘气的份儿了。我认为植物分布与环境的相关性是本次实习非常重要的内容,因为学习生物学就应该始终注意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应该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生物学思想。在本次实习中,这部分内容的缺失让我深为叹息。当然我们鼓励学生自己去发现自己去感悟,但是我觉得老师们应该在这个难得的机会里给予我们多一点引导,因为我们除了跟老师去认种外没有什么机会自己上山。所以希望在以后的实习中老师们能加强对环境部分的指导,让学生更好地体会植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另外,之前听老师提过以后可能会采取集体讲解的方式,我觉得这样的方式虽然解决了这次出现的一些问题,但是很可能依然会忽略植物与环境的问题,因为在讲解的时候植物只是作为标本放在桌子上而已。
想法和建议可能还很不成熟,但是希望能够对黑石顶实习的不断改进起到一点帮助。

植物学实习报告范文:优秀植物学实习报告


这篇《植物学实习报告范文:优秀植物学实习报告》是由小编整理提供的,请大家参考!
植物学实习报告范文:优秀植物学实习报告

1、实习目的与任务

1.1 了解黑石顶植被分布情况和华南地区森林的基本结构,认识部分北回归线植物及其生境,充分理解植物的分布与环境的相关性。

1.2 通过野外实习巩固理论知识,在实践中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1.3 激发学习生物科学、探究大自然的热情,通过形式多样的学习和老师同学之间的交流,提高对植物学的兴趣。

2、实习步骤与内容

2.1黑石顶简介

黑石顶自然保护区位于封开县东南部七星镇内,东经111°52’,北纬23°31’,北回归线穿越腹地。海拔927.0m,地形复杂,森林茂密。木兰科、金缕梅科、壳斗科、樟科、山茶科为5个典型科,在黑石顶分布广泛,这几个科组成优势群落,在森林中形成高大乔木。

2.2 实习内容

7月5日 上午从珠海出发,下午到达黑石顶,晚上老师对本次实习的目的、内容和注意事项作了简要的介绍。

7月6日 上午在xx老师和唐恬老师的带领下沿公路认种并采集标本108种,下午和晚上进行复习。

7月7日 上午在老师的带领下沿某一进山路线认种并采集标本114种,下午和晚上进行复习。

7月8日 上午在唐老师的带领下沿另一进山路线认种并采集标本39种,同时采集压制标本,下午和晚上进行复习。

7月9日 上午对这几天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和复习,下午学习压制标本的方法以及进行认种考试。

7月10日 白天攀登黑石顶,沿线观察热带植物群落的垂直分布;晚上开总结大会。

7月11日 与第二批到达的同学完成交接,乘车返回珠海。

3、实习心得与体会

这次在黑石顶的实习使我获益良多。最直接的学习成果就是对两百多种植物的特征以及所属科、种的认识。像认识朋友一样认识每一种植物,即使一个人走在山野里也满目都是老相识,这是多么美妙的事情!到现在,我还记得有着苹果香味的阿丁枫,有着漂亮的蓝紫色果实的山菅兰,有圆圆腺窝的黄樟,有风油精味道的光皮桦,长了“瘤”的福建莲座蕨,叶子被揉了之后会有蜡痕的甜茶椆……以前还没有认真地去观察学习的时候,一棵树就是一棵树,所有的叶子长得都差不多,所有的树皮都是一个样。而在这次的观察中,我发现每一株植物的叶子都长得那么有性格,有些气味特殊,有些叶脉奇特,有些形状古怪,有些毛茸茸有些光溜溜……就连貌不惊人的树皮也分长条形剥落还是片状剥落等等。黑石顶之行教会我用一个全新的视角去观察这个世界,发现生命的奇妙。我每每惊讶于植物的独特形态和精巧构造而忘记了旅途的辛苦。之前老师跟我说过,这次实习更重要的是激发大家对学习生物科学的热情。我想,两年过后我会忘记那些植物的名字,但是永远不会忘记的,是对于生命和自然的那种着迷。

在认种学习的过程中,我自己也总结了一些经验教训。

1、观察植物的顺序与要点:在认种初期,我对于观察和记忆植物的形态特征总是不得要领。在请教过老师和同学之后我才知道,在观察的时候我们首先要注意的是这株植物的整体形态:木本还是草本?直立还是攀缘?然后我们再从叶形、叶缘、叶脉、气味、花和果实等细节特征去观察鉴别。

2、理论联系实际:在复习的时候有时候因为标本残缺等原因,我试图根据参考书上的一些描述来记住这种植物,觉得这些特征描述更准确更,最后却发现那些描述不仅枯燥,在野外认种中还一点都不管用。而老师教给我们的识别方法又简单又实用,只要掌握了,认种就会变得轻松很多。后来老师告诉我,书上介绍的特征适用于在实验室里更为准确的分类鉴定工作,而野外认种的很多识别方法是分类工作者长期实践总结而来的,在野外是最实用有效的。比如甜茶椆的叶子揉过之后会有蜡痕,没有一本工具书上会教这种方法,但这却是野外识别甜茶椆的重要途径。所以,光记住书本上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按图索骥是要不得的,要到实践中去发现总结更为灵活有效的方法。

3、先“科”后“种”:在认种学习的过程中,我往往是由形态特征想到种名,然后再根据笔记想到它的科名。但是通过与身边同学的对比,我发现自己陷入了一个误区:我这样只是记住了植物,而不是学习了植物。正确的方法应该是先根据植物的形态特征确定了所属的科,然后再确定对应的种,因为一般来说我们所掌握的识别方法其实并不能一步步地把植物确定到种,但是通过对一些比较明显的形态特征的观察我们可以确定它们属于哪个科。后来老师的讲解也证明了这一点。但由于我的理论课知识掌握得不够好,就连科的特征都没有完全记住,所以虽然明知错误但还是不得不用这种死记硬背的方法记住植物——于是在后来的认种考试中我吃了很大的亏!我想,如果我一开始就是采用先“科”后“种”的方法学习,我的收获一定会更多。

4、比较学习、集体学习、反复学习:虽然每种植物都有自己独特的一面,但是对于我这种初学者来说还是会很容易就把两种植物弄混。在这个时候,比较学习往往让我事半功倍。仔细观察植物,列出易混植物的异同点,通过比较和反复记忆就可以准确地区别它们了。而让我收获最多的莫过于集体学习了——一群人围在一桌标本边上,比赛着、互相帮助着、互相提醒着、笑着闹着,硬是把一袋袋的标本消化了。尤其是在考试前的一晚,我们组的男生自发去采集新鲜标本回来供我们全组成员共同复习反复记忆,那晚一起围在饭堂门前的方桌前流水线式的复习不仅给我们整个小组带来不错的平均成绩,还让我们感到了集体的温暖。我觉得,集体学习气氛比较轻松活跃,学习效率比较高,个人独立思考的时间相对少了但是从他人身上获得的东西多了。独学无友则孤陋寡闻,集体学习在同学之间普遍缺少多人面对面交流的大学有着重要意义。当然了,对于认种来说无论什么学习方式都离不开反复学习,只有反复地去看、去摸、去闻,不断地消化记忆,才有可能让数量如此庞大的种类烂熟于心。
在黑石顶实习期间,我获得了很多与老师们交流的机会,从而从老师身上学到了很多东西。凡强老师是我最熟悉的老师,一直喜欢他的风趣和友善,也一直很佩服他的专业和认真。相信经过黑石顶实习的同学们都会惊叹:这人真神了!无论是经过百般蹂躏的叶子还是光秃秃的枝条,他都能迅速准确地告诉你这来自什么植物。在黑石顶,凡老师是比*更强大的搜索引擎,以致后来我们一旦有待定种类就会说:“拿去凡强一下!”我曾经多次请教他植物分类以及研究方面的一些问题,从中再次明白一份耕耘一分收获的道理。他告诉我们,当年他还是研究生的时候是如何先从标本上认识植物,再到野外去观察植物;他现在还常常自己背一些植物的特征之类的,说即使现在他还没有亲眼见过某种植物,但是只要对它有足够的了解,他以后一旦见到就可以知道这是什么;在黑石顶他也每天给自己布置任务,要比较哪些种类等等……他还年轻,我也许不能说从他身上学到学无止境这样的话,但是他不断努力的精神真的让我很佩服。还有我们又帅气又亲切的xx老师,智取紫玉盘柯的事迹永存我们小组成员的心中!这段时间以来对学生们都很好,一起打篮球一起吃饭聊天,完全没有架子。关于辛老师学术方面的事情我是听凡强老师说的,不过到现在都没搞懂就是了……希望以后会有机会参观老师的实验室,希望能和老师做很好的朋友。而那个在我们去爬山的早上就悄悄离开的唐恬老师看起来就跟我们年纪差不多,平易近人又好玩。这两位老师都是在自己的专业方面做得很优秀的人,但是对于相对比较陌生的植物分类他们没有不懂装懂,在学生面前会很坦然地承认自己不会,并且愿意和我们一起学习。我记得他们厚厚的笔记本上记满了笔记,还夹了叶子什么的,认真程度绝不逊色于我们这些学生。石祥刚老师对于黑石顶的植物非常熟悉,每次去请教他问题都能得到详细又耐心的解答。最遗憾的是廖老师有事离开了,跟他交流的机会比较少。我们很少能获得那么多和老师们面对面交流的机会,而这次难得的机会让我见识到了做学问的人应该有的品质。

黑石顶的日子是简单而快乐的,每天的生活忙碌而充实,与老师同学们面对面的交流取代了天天呆在电脑面前的空虚无聊,规律的作息让我们拥有了久违的身心舒畅。我们晒黑了过敏了累垮了还是会想念黑石顶的白粥,屋顶的星空,烟斗柯罗浮栲钓皮锥和福建青冈。最难得的是这次实习增进了我们班的感情,比任何一次班级聚会都更为有效。特别是在最后一天的爬山过程中,一路艰险,幸亏同学们互帮互助,男生们发挥骑士精神女生也体现了侠女精神,终于胜利登顶!黑石顶是我们友情和集体感呈指数型增长的见证。

不过我想,无论友情师生情等等在这次实习的过程中得到了多么难能可贵的发展,它们始终是这次实习的副产品——珍贵的副产品。到最后做总结的时候我们必须把眼光重新聚焦到实习本身上来。人手不足带来的尴尬,时间紧迫带来的事与愿违,这些都是黑石顶实习有待改进的地方。我就自己这段时间的观察提出以下问题与建议:

1、野外认种时讲解不足

人手不足导致某些组别在认种过程中所得知识不够准确,讲解不足,有些种类甚至说完种名和科名之后就没有别的介绍。如果大家只是懵懵懂懂地做了笔记,又未能及时观察到标本,不仅学习的效率会降低,学习的热情也会受到打击。人手不足这个问题实在不是我等学生能解决的问题,不过我们是不是可以考虑从外校聘请或者对非分类专业的带队老师进行培训。

2、采集标本方法不正确,对植物的爱护意识不强

在采集标本方面我们存在两个问题:“不及”与“太过”。“不及”是指在采集标本的时候剪的都是些小枝条小叶片,除了看得出叶片特征以外,其他的特征完全无法从标本上获得。“太过”是指在采集标本的时候,我们往往连根拔起,至少也会砍下半边枝条,对于一些附近仅有一株的植株我们也毫不留情。当老师说可以采某株植物作为标本的时候,拿着枝剪的同学甚至会眼睛发光兴致勃勃地去残害植物。我们以科学的名义正大光明地破坏着保护区,我们像鬼子进村一样扫荡着所经过的路线。我想,我们在惊叹大自然的造化奇妙的同时,是不是更应懂得生命的来之不易呢?我不知道我是不是过于敏感,但是我觉得无论以后这些植物会不会重新长起来,我们都应该抱着爱惜的心情去采集标本,对植物的损害要适可而止。我们懂得要以敬畏和珍惜的心对待实验才对得起死去的动物,为什么不需要用同样的态度去对待植物呢?所以我建议老师们在正式开始实习之前就要把这种爱惜生命的思想传播给学生,同时教给他们正确的采集标本的方法。

3、对于森林整体结构和生境的关注度不足

虽然实验目的之一是要“了解黑石顶植被分布情况和华南地区森林的基本结构,认识部分北回归线植物及其生境,充分理解植物的分布与环境的相关性”,但在整个实习过程中除了开总结会的时候老师会提得比较多以外,我们自己对这些根本没有什么深刻感受。我们在认种的过程中,对植物所处生境没有足够的关注,更谈不上理解“植物分布与环境的相关性”,认种成了重要的内容。在三次的进山经历中,前两次老师偶尔还会提醒大家注意周围的植被变化或介绍典型的热带沟谷林,但在第三次的登山过程中由于旅途的艰辛,我们眼前只有那条陡峭的路,哪里顾得上观察周围植被的变化!我走在前面,所以偶尔还能听到凡强老师的讲解,但是后面的人估计就只有爬山喘气的份儿了。我认为“植物分布与环境的相关性”是本次实习非常重要的内容,因为学习生物学就应该始终注意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应该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生物学思想。在本次实习中,这部分内容的缺失让我深为叹息。当然我们鼓励学生自己去发现自己去感悟,但是我觉得老师们应该在这个难得的机会里给予我们多一点引导,因为我们除了跟老师去认种外没有什么机会自己上山。所以希望在以后的实习中老师们能加强对环境部分的指导,让学生更好地体会植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另外,之前听老师提过以后可能会采取集体讲解的方式,我觉得这样的方式虽然解决了这次出现的一些问题,但是很可能依然会忽略“植物与环境”的问题,因为在讲解的时候植物只是作为标本放在桌子上而已。

想法和建议可能还很不成熟,但是希望能够对黑石顶实习的不断改进起到一点帮助。

《药用植物学专业见习报告》由范文资讯网f132.com编辑整理精选推荐,并且我们还准备了大量的优质实习报告范文专题供您参考和写作帮助,请访问植物学实习报告的专题!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