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实习报告 > 地质实习报告 > 导航 > 地质教学实习报告

地质实习报告

地质教学实习报告。

熟读经书三百卷,才知修行学道难。实习是每位大学生毕业之前都有的经历,实习期结束之后,我们需要写下实习工作报告,实习报告可以分享我们在工作中的想法和心得体会。优秀的人是怎么写实习报告的呢?经过搜索整理,小编为你呈现“地质教学实习报告”,希望你能从中找到有用的内容!

第一章实习区地质概况
本次实习涉及山东多个地区,地点分散。为有助于建立各个实习地点地质特征的整体观念,特设“实习区地质概况”部分,以便于同学们能更好的分析掌握此次实习内容。
一.地理轮廓
山东省位于中国东部沿海、黄河下游,地理坐标:东经114°36′~122°43′,北纬34°25′~38°23′。境域包括半岛和内陆两部分,胶东半岛突出于渤海与黄海之中,与辽东半岛遥相对峙;内陆部分自北向南与河北、河南、安徽、江苏四省接壤,全境南北最长约400多千米,东西最宽约700多千米,总面积约153300平方米。
二.实习区位置
本次实习地点主要分为四大区域:黄岛区,胶南市,昌乐县,新汶地区。下面依次具体介绍该四大区域位置。
1.黄岛区
黄岛实习区地处山东半岛南部,东南濒临黄海,西北连接陆地。行政区划上属于青岛市,包括两市一区,即胶州市、胶南市和黄岛区。同三高速和环胶州湾高速两条高速公路穿过实习工区,另外还有国道204,省道329和328,以及多条县级公路,因此交通十分便利(图3-1)。工区内地貌为滨海丘陵。大体有三个山系:东南是崂山山脉,山势陡峻主峰海拔1132.7米;北部为大泽山(海拔736.7米);南部为大珠山(海拔486.4米)、小珠山(海拔724.9米)等组成的胶南山群。山丘基本由火成岩组成,丘陵之间被断陷盆地分割,主要有莱阳盆地、桃村盆地等。丘陵外缘,散布着沿海平原,宽度自数公里至十余公里不等。海岸分为岬湾相间的基岩海岸、泥质粉砂海岸和砂砾海岸等3种基本类型。
2.胶南市
胶南市位于青岛市区的海西岸,北纬35°35′至36°08′,东经119°30′至120°11′,东与黄岛区接壤。属滨海低山丘陵区,海岸线长达138公里,较大港湾有胶州湾、唐岛湾16处,天然港口主要有积米崖、小口子、杨家洼、贡口、董家口等,沿岸岛屿10余处,海域面积近500万亩。境内山岭起伏,小珠山、铁橛山、藏马山和大珠山崛起于中部,构成东北--西南向隆起脊梁,支脉蔓延全境,有大小山头500余座。山岭之间,有大小河流125条,其中较大河流10条。地势西北较高,东南偏低,自西北向东南倾斜入海。
3.昌乐县
昌乐县位于山东半岛内陆,隶属山东省潍坊市,东距潍坊城区25公里,西界临朐、益都,南与安邱隔河相望,北与寿光接壤。区内低山丘陵起伏,沟壑纵横,分布有大小山头200余座,多属泰山山脉的沂山支脉。山地面积占总面积的70%左右。临朐平均海拔250米,昌乐西部、南部为1 70米,东部、北部为150米,在地势上总体具有南高北低,西高东低的特点。境内河流以雨源性为主,较有影响的河流有汶河、白浪河、玙河、桂河、丹河、弥河等。土壤以褐土、棕壤和潮土为主。
4.新汶地区
新汶盆地是鲁西南一个小型的新生代陆相盆地,在大地构造上称为“新汶单断拗陷”,形态上为一箕状的、不对称向斜盆地,基底为太古界的变质岩。盆地位于山东省新泰市境内,南界为刘杜、南流泉、马头庄、盘车沟一线以北,北界位于榆山、西西周水库一线南,西至碗窑头,东到东住佛,长约30千米,最宽处达17.5千米,面积为400平方千米。盆地边缘为山区,海拔高度为300-500米,北高南低,东窄西宽,中部地势较低,小汶河横贯东西,磁(窑)—莱(芜)铁路由盆地中部通过,公路成网,四通八达,交通便利。
第二章地质路线研究
一、张屯嘴-绿岛湾-金沙滩路线绿嘴岛
位于凤凰山下,主要观察三角洲前缘。
其中岩石类型为中酸性火山岩:安山岩(斑晶以钾长石为主)和流纹岩。
流纹斑岩: 斑晶结构,斑晶为石英和钾长石,基质肉眼难辨,可见流纹构造。
石英二长岩: 中粒结构,钾长石含量达50﹪,斜长石含量达30﹪,石英含量达18﹪,暗色矿物约为2﹪。

图8流纹斑岩 图9石英二长岩
安山岩: 绿色,斑状结构,斑晶为斜长石,但基质肉眼难辨。
海岸上出露的基质为安山岩,暗色矿物风化成绿色,可能是发生绿泥石化或绿帘石化。
1.张屯嘴
①基岩:中粗粒黑云角闪石石英二长岩。
②脉岩: 在岩浆岩体内部或其附近围岩中形成的呈脉状产出的岩浆岩它 们经常充填围岩裂隙以及岩墙岩脉岩床等形态,产出的脉岩分为细晶岩
类,伟晶岩类,煌斑岩类。
其中细晶岩类,伟晶岩类详见《矿物岩石学》(中国石油大学出版)在此不作累述。下面介绍煌斑岩,
煌斑岩:细粒致密块状基性脉岩,常可发现角闪斑晶,为片麻岩之侵入岩脉。煌斑岩为一种浅成岩,具煌斑结构,通常颜色较深,含有由暗色矿物组成的斑晶,在肉眼观察时,其标本闪闪发光,因此而得名。暗色矿物含量很高,主要为黑云母、角闪石、辉石,其含量在斑晶或在基质中不少于30%,且自形程度良好。常见的浅色矿物有斜长石、正长石等,它们都局限在基质中;此外,还有较多的含挥发分的矿物。随着深色矿物和浅色矿物组合的不同,可划分为云煌岩、云斜煌岩、闪斜煌岩、 拉辉煌岩、方正煌斑岩等。煌斑岩脉大多与深成岩体有关,侵入于岩体或其围岩中,也有一些与火山岩有关,并经常显示热液蚀变的标志。煌斑岩按其成分而言,几乎都是镁铁质岩或超镁铁质岩。根据斑晶的性质同基质相对比,推测有些煌斑岩可能是混染成因,如某些含石英的云煌岩,可能是花岗岩质物质被基性岩浆部分同化而成。
在张屯嘴可见到二条岩脉,一条本文由毕业论文网www.lw54.com收集整理为细晶岩脉,斑晶为钾长石,基质为石英与钾长石,属花岗细晶岩;另一条为煌斑岩脉,斑晶为角闪石,辉石,颜色呈墨绿色。两者接触关系为细晶岩脉切割煌斑岩脉,这说明细晶岩脉晚于煌斑岩脉形成。

图10张家屯嘴岩脉切割现象
2.金沙滩东侧脉岩
此处切割关系为细晶岩脉切穿二长岩。
二、胶南路线
工区内地貌为滨海丘陵。大体有三个山系:东南是崂山山脉,山势陡峻,主峰海拔 1132.7米;北部为大泽山(海拔 736.7 米) ;南部为大珠山(海拔 486.4 米) 、小珠山(海拔 724.9 米)等组成的胶南山群。山丘基本由火成岩组成,丘陵之间被断陷盆地分割,主要有莱阳盆地、桃村盆地等。丘陵外缘,散布着沿海平原,宽度自数公里至十余公里不等。
李家屯 —南杜村路线,该路线主要出露的地层由南向北依次为胶南群以及莱阳群的水南组、龙旺山组、曲格庄组、王氏组,莱阳群杜村组,青山群。王氏群主要出路与剖面中部百尺河断层的上盘,岩性以紫红色细砂岩、泥岩为特征,与下盘杜村组砾岩以断层接触。青山群在洋河、石前庄附近主要为喷发火山岩、紫红色安山岩、紫红色流纹岩及少量凝灰质火山碎屑岩,在剖面北部靠近胶县断层则主要发育一套火山碎屑岩,岩性表现为紫红色常识细砂岩、粉细砂岩合灰紫色凝灰质火山碎屑岩,地标显示与下伏杜村组假整合接触。
王家岗养鸡场火山岩露头剖面,位于黄岛江山南路西侧山坡的采石场,火山岩呗人工开凿成高20m左右的剖面,出露较好。岩性为紫红色、暗紫色凝灰质火山角砾岩和安山质熔结凝灰岩。凝灰质火山角砾岩含火山角砾约60%,火山灰充填物约40%,火山角砾大小在数毫米至1cm之间,具角砾结构,块状构造。安山质熔结凝灰岩含长石晶屑月15%、安山岩屑约5%、火山灰约80%,具熔结凝灰结构,假流纹构造。从岩性及岩石学特征上看,该剖面火山岩应属于白垩系青山群,是火山喷发过程中在火山斜坡上相对靠近火山口的位置形成的火山碎屑岩。
三、日照路线
日照地区发育的有障壁海岸主要分布于万平口一带。有障壁海岸是在障壁的遮挡作用下形成的,一沉积环境及沉积特征不同,可将其进一步区分为谢湖、张逼到、潮平等沉积环境。泄湖、障壁岛、潮坪三者密切共生,构成了障壁星海岸沉积体系,或称泻湖-障壁岛沉积体系。
万平口泻湖-障壁岛沉积体系位于日照市区青岛路东,主要由泻湖合障壁岛组成,呈近南北向展布。泻湖形态狭长,总面积约有0.53平方千米。泻湖向海一侧为狭长的障壁岛,障壁岛可以遮住汹涌的海水,使得内侧的泻湖水体相对平静。在障壁岛的东南侧顶端是一条长约50m的潮汐通道,这是泻湖内外海水相沟通的门户。
障壁海岸相是受障壁的遮挡作用在海岸相主要由下列三部分组成:
1)与海岸近于平行的一系列障壁岛
2)障壁岛后的潮坪与泻湖
3)潮汐水道系统,它连接着岛后泻湖,潮坪与广海,包括潮口,潮汐三角洲和潮道。
障壁岛相砂体形态呈与海岸平行的狭长带状,笔直或微弯曲,甚至具有略微分支。
潮汐通道是位于障壁岛之间的连接泻湖与海洋的通道。属于潮下高能环境,其沉积物主要是由沿平行海岸方向的侧向迁移形成的。
潮汐三角洲与潮汐通道密切共生,它是由于沿潮汐通道出现的进潮流和退潮流在潮汐口内侧和外侧发生沉积作用而形成的。
可观察到沿岸沙坝,沿岸形成的风成沙丘,及向岸的小型扇体。鱼骨状交错层理,及多期的小的潮汐水道。
此处可见沙子由海向陆推进,判断是风成,浪成,还是混合成?(风成,因为边界很规则,沙子均匀,地形平坦)。
可见一期一期的贝壳滩(滨岸砾岩>2mm,平行层理)
四、昌乐火山群路线
昌乐---临朐地区位于华北地台鲁西台背斜,昌乐-潍坊凹陷的南端,郯庐断裂系沂沐断裂带的主干断裂之一鄌郚---葛沟深断裂(图4-2),西侧靠近益都大断裂。受其影响,在昌乐---临朐地区形成了北东向和北西向两组断裂构造。这两组断裂将沂沐断裂带邻近地带切割成一些菱形地块,两组断裂的相交部位是岩浆上升的通道,控制了区内新生代火山岩的分布。
1.团山子火山口
火山岩性质:碱性橄榄玄武岩。
风化面为灰白色或红褐色,新鲜面为灰黑色,可见长石,橄榄石,辉石,角闪石等矿物的包体,基质为隐晶质。
火山锥:呈倒挂扇形,下面变宽,往上逐渐变细。火山锥在冷凝时由外向内依次冷凝形成等温面,即具等温面构造(在同一等温面上表示冷凝时温度大致相等)。
整个火山口的火山柱上窄下宽。柱面一般呈五边形或六边形且方向向火山口,可见柱状节理构造。
柱状节理构造:岩浆喷出地表,在冷凝收缩时垂直熔岩层面(冷却面)。可形成规则多变形长柱体,柱体断面形态可以是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甚至七边形等多种形状。一般认为它是由于熔浆在均匀而缓慢地冷却条件下形成的。柱状节理多见于厚层基性熔岩中,也可见于中性及酸性岩中。

图11火山侵入相中柱状节理 图12火山柱状节理

图13团山子火山口外侧的火山集块---火山角砾
2.昌乐南部火山群
此处大致产生的是裂隙式火山喷发,一般的火山锥产状为倒挂扇形。
在接触面的两端,火山锥的整体形态发生变化,因此可判断火山个数及分布情况。
3、等温面的观察
构造特征:
熔岩中杏仁及气孔构造发育,形状多以圆形为主,椭圆形较少。大部分气孔被方解石,蛋白石全充填或半充填而形成杏仁构造。 熔岩中收缩裂隙发育,有的与熔岩滚动方向平行, 有的斜交,有的呈相交的“X”型后期经方解石充填后形成方解石细脉。
熔岩中球状风化比鞍发育,往往是熔岩围绕某一较坚硬的中心风化而成。
火山岩的基本知识
岩浆:岩浆是地下深处形成的,富含挥发份的,高温而粘稠的以硅酸盐为主的熔融体。
图14火山柱状节理
火山锥的观察:北岩火山群中的火山锥仍属熔岩锥,但较团山子规模大,相对高差大,其火山口呈椭圆形,其长轴方向与北北东向断裂方向一致。
火山颈相的观察:
1)柱状节理的观察
呈倒挂扇形的节理发育,多柱体向喷发中心聚拢呈倒挂扇形,根据柱体的聚拢方向,可以确定该火山锥沿北北东向至少有2个喷发中心(思考2个喷发中心的形成顺序),与团山子相比,柱体的横切面形态规则性更强,中部五边形、四边形、六边形更为发育。可见弧形等温线发育。
2)物质组成特征
颜色较团山予火山颈物质更深,岩性更致密。大量来自深源的包体和长石单晶体也更大。可见蓝宝石包体。岩石呈斑状结构,总体来说较团山子晶体粒度更小,斑晶主要由橄榄石、辉石组成。偏光显微镜下观察,成份与团山子火山颈相同,但基质结晶更差,呈间隐结构,即由斜长石微晶组成的间隙中充填着玻璃质、隐晶质。上述特征表明,北岩火山岩较团山子火山岩喷发、冷凝速度更快。
五、马头崖路线
1.位于马头崖西南方向主要观察黑云母斜长片麻岩。岩石内部呈现出一 定的定向性,这是由于暗色矿物(黑云母、角闪石等)的定向排列呈 现出来的,与斜长石,石英颗粒的拉长形状也有关。
片麻状构造:片柱状的暗色矿物在浅色粒状矿物中不连续的定向排列。
黑云母斜长片麻岩:灰黑色,含石英、斜长石、黑云母,片麻状构造,鳞状变晶结构,原岩是太古宙形成的侵入岩,岩体节理发育,方向各异,存在石英脉,钾长石,电气石,充填于解理缝,由于节理发育,故可作为储油层。

图15黑云母斜长片麻岩
地层:在一定的地质历史时期形成的层状产出的岩石(沉积岩、火山岩、变质岩),侵入岩不可成为地层,仅可称为岩体。
2.朱砂洞组与下伏片麻岩分界点
朱砂洞组可分为两段:下段为白云岩段;上段为灰岩段。
马头崖西下部的片麻岩形成于25亿年前,上段为朱砂洞组的灰质白云岩。
朱砂洞组最早形成于早寒武纪,约5.4亿年前,中间缺失20亿年前左右的岩石。上下岩层为沉积接触。
注:灰岩与白云岩的区别
①滴稀HCl,剧烈起泡的是灰岩,没反应的是白云岩。
②外观特征:白云岩岩石表面刀砍纹发育。
③颜色:白云岩风化面为土黄褐色,新鲜面为土黄色;灰岩风化面为灰白色,新鲜面为灰黑色。
④用手轻摸新鲜面会感觉到白云岩粗糙有颗粒感,灰岩表面光滑。
3.马头崖西部
上部为朱砂洞组灰岩,含燧石条带。

图16含硅石条带的白云岩

图17含燧石条带的白云岩
下部为中生代白垩纪的浅成侵入岩,顺朱砂洞层间落入,产状为岩床,属中性闪长玢岩。
闪长玢岩:灰褐色,斑状结构,斑晶为灰白色斜长石和角闪石。

图18闪长玢岩
可见叠层藻灰岩或藻礁灰岩。
图19叠层石上表面 图20叠层石剖面
4.地层分界点
下层为朱砂洞组灰岩,上部为馒头组页岩。页岩产状为倾角20°倾角NE12°。馒头组整体特点是碎屑岩较多,分为上、中、下三段。
上段:砂岩为主,称为层间砂岩段,发育为各种层理,层面构造。
中段:主要为页岩、粉砂岩、薄层灰岩。
下段:碎屑岩与灰岩近于相等,向上页岩变薄,灰岩增多。
5.沿馒头组上段侵入的闪长玢岩呈岩床产出。
可见对称性较好的波痕,推测为浪成波痕。
6.马头崖顶断层
依据:① 闪长玢岩被切割而错开。
② 存在明显的破碎面。
特征:断层面向南东方向倾斜,倾角较大,而且上盘下降,故为高角度正断层。
六.汶南路线
1.汶南组
位于汶南镇。可分为两段:下段砂岩为主;上段砾岩为主。形成于中晚侏罗纪。
我们所见的汶南组下段为红色的长石岩屑砂岩段,可见平行层理,板状交错层理,含砾石透镜体,属河床滞留沉积。砾石呈红色,次棱角状---次圆状,分选差,粒径从2厘米到10厘米不等,砾石成分多为石英岩,基底为太古代孟家屯组,物源来自南、东南方向,填隙物为砂、泥,硅质胶结,地层产状:44°∠18 °为辫状河流相。
图23平行层理和板状交错层理
2.盘古庄村西100m左右,公路南侧
绿灰色页岩、泥质粉砂岩为主,分水岭组,半深湖相,发育节理,产状:45°∠12°。页岩中夹两层细砾岩,是滑塌作用所致形成的沉积砂体。
3.盘古庄村后
长石岩屑中砂岩含火山物质,灰白色,河流相。形成于白垩纪,属青山组,地层向北倾斜。
3.分水岭组小断层
存在证据:
①.存在断层破碎带,断层内有断层泥和角砾,呈红色,是由于地表铁质随流水侵染所致。
②.两侧岩层不对应,
③.下盘可见由于牵引作用产生的岩石变形,断层上盘下降,上盘上升,为正断层。
封山路线
封山路线是马头崖路线的继续,是新汶盆地中、上寒武纪的地层较好的观察路线。该路线由南流泉向西约600m至封山南坡,向北沿封山山脊至寺山脚下。发育的地层由张夏组、崮山组、长山组以及凤山组等,除可以观察地层发育特征,还可以对封山—寺山向斜进行观察。
1.张夏组
分为三段,下段:以厚层鲕粒灰岩为主;
中段:以黄绿色页岩与薄层灰岩交替为主;
下段:豹斑灰岩。
观察张夏组鲕粒灰岩:
从结构组分上看属于颗粒灰岩,鲕粒含量大于50﹪,颗粒间为灰泥、亮晶、胶结物;鲕粒之间为亮晶、胶结物。,粒径一般1—2mm,分选较好,方解石胶结。鲕粒分布不均,局部较集中,风化后常呈黄褐色。就鲕粒石灰岩而言,致密坚硬,在野外往往形成陡坎地貌。关于鲕粒石灰岩的形成环境,前人作过详细的研究。有人认为鲕粒的形成受两个因素的控制,一是搬运水流的强度,即能够把作为鲕粒核心的颗粒搬运到成鲕环境中去的水流强度,二是成鲕环境中水的动荡强度。如果水体的动荡强度大于水流的搬运强度时,所有的颗粒都悬浮在水体中,并
处于反复运动状态,形成正常鲕。当水体的动荡强度略大于水流的搬运强度时,形成表鲕。若水体的动荡强度小于水流的搬运强度时,就没有鲕粒形成。有人对巴哈马滩现代鲕粒形成环境观察后指出:鲕粒的同心层数目表示其呈悬浮状态的次数,鲕粒同心层壳的厚度可以指示反复悬浮沉积过程的时间长短。潮汐砂坝和潮汐三角洲地区是形成鲕粒的理想环境。一般来说,泥晶鲕粒石灰岩形成于低能的的潮下带或局限海,亮晶鲕粒石灰岩形成于高能的潮间带或潮下带上部。总之鲕粒形成环境为水动力作用强。鲕粒灰岩风化面灰白色,新鲜面灰黑色。顶部可见黄绿色页岩与薄层灰岩交替即分段。
2.豹斑灰岩
豹斑为浅色,灰色的斑点,黑色为苔藓。灰色部分碳酸盐含量较多,白色部分为白云岩。
可见放射状的不均匀白云岩化的球藻灰岩,燧石条带和燧石
3.崮山组与张夏组分界处可见链条状灰岩,疙瘩状灰岩。往上页岩减少, 灰岩增多。即泥质减少,灰质增多。
可见竹叶状灰岩,泥质条带灰岩。
崮山组可分为三段,下部:主要为黄绿色页岩与链条状薄层石灰岩互层,风化后页岩呈纸状石,灰岩呈碎块状或疙瘩状。
中部:为小竹叶石灰岩、泥质条带石灰岩或疙瘩状石灰岩夹页岩。
上部:豹斑石灰岩、泥质条带石灰岩夹竹叶石灰岩
4.炒米店组
由可见带红色氧化圈的竹叶状灰岩即可判断进入了炒米店组。
炒米店组均为灰岩(各种灰岩)。观察可知灰岩上存在突出的已白云岩化的虫孔。
5.三山子组
下段:薄层至中厚层白云岩;
中层:中厚层白云岩。
白云岩颗粒较粗,感觉像砂,这是因为白云岩晶粒长大,形成粉晶。
可见叠层构造粉晶白云岩,柱状叠层石直径为15—40cm,具有核心及同心层状构造,横剖面为环状,纵剖面为倒扣碗状,呈溶蚀地貌产出。
6.封山---寺山向斜
从北流泉村西沿封山北坡向寺山观望,岩层倾向向北并逐渐过渡到向南倾,中间地层较新,两边地层较老,可知此为向斜构造。
七.发云山路线
本地从山脚下往山顶依次可见馒头组页岩内的闪长玢岩侵入体,张夏组下段的鲕粒灰岩,中段的薄层灰岩与黄绿色页岩互层,上段的豹斑灰岩。并且据此研究此为球藻灰岩,再往上为崮山组的链条状或疙瘩状灰岩,与黄绿色页岩互层。在本条路线中主要的任务为观察发云山处的背斜和向斜,建立褶皱的概念。
1.从山下向上依次可见馒头组页岩内的闪长玢岩侵入体,张夏组下段的鲕粒灰岩,中段的薄层灰岩与黄绿色页岩互层,上段为豹斑灰岩。据研究此为球藻灰岩,球藻好似绿色大绣球,再向上可见崮山组链条状灰岩,疙瘩状灰岩与黄绿色页岩互层。关于疙瘩状灰岩成因是在硫酸钙补偿深度下,硫酸钙不连续沉积造成的。
2.发云山南邻可见断层,断层面较陡,可见一个整齐的断层面,上盘靠近断层面,岩层近于直立,再向边缘方向略倾斜,由于牵引作用导致,下盘为豹斑灰岩(张夏组上段),因此可知此断层为上盘下降,下盘上升的正断层。
3.发云山背斜
发云山南短轴背斜的核部为张夏组第一段(∈2Z 1)深灰色中厚层鲕粒石灰岩(未全部出露)组成,两翼为张夏组第二段黄绿色页岩、第三段豹斑石灰岩夹黄绿色页岩、崮山组及长山组所组成。地层产状:南翼137°∠26°,北翼20°∠18°。轴面微向北倾,枢纽东高西底,东部转折端产状平缓(倾角在15°以内),并被小型纵折断层切割。西部转折端被第四系覆盖,背斜核部裂隙发育,形成低洼的负地形,即所谓的“背斜成谷,向斜成山”。

图32 发云山南短轴背斜横剖面
八. 西西周路线
榆山—西西周路线由新泰市城西沿公路至葛沟桥,向北至榆山一带,再到西西周水库(四清水库)附近。由葛沟桥向北沿水渠至榆山北坡,主要观察官庄组,进一步掌握碎屑岩的描述方法,分析官庄组的物源和沉积环境,建立喜马拉雅运动的概念。.榆山至西西周水库一带观察新泰——垛庄大断裂,了解它的基本特征,明确它在大地构造划分中的作用,判断断层与角度不整合的区别。.片麻状花岗闪长岩的观察,描述其岩石学特征,测量片麻理产状,观察有无混合岩化。
1.断层北盘
岩性为太古宙形成的花岗岩变质而形成的片麻岩等,古生代的地层因抬升而被剥蚀。北盘向东延伸,发云山也是古老的基岩,向西莲花山也出露古老基岩,因此也属于北盘,据观察北盘为上升盘。
2.角闪斜长花岗岩
剥离面发育,为上覆厚层岩层,被剥离后下层岩层释压而产生反弹,从而产生裂开,沿裂缝地表水渗入,可见沿剥离面理发育的风化作用,表面风化壳很薄,因为岩层一直处于抬升状态,因此,风化壳只能保留一薄层。
3.斜长角闪岩
斜长角闪岩被包在斜长花岗岩中,形成的时间大约是太古宙27—28亿年前,由于后来太古宙岩浆的大规模喷发,而将斜长角闪岩同化,斜长角闪岩为雁翎关组,被同化残余的斜长角闪岩被包围在斜长花岗岩中。
斜长角闪岩中含有大量的黑云母,这些黑云母是由于角闪岩蜕变二来的,斜长角闪岩形成时温度很高,及至岩浆灌入时温度降低,从而使角闪岩转化为黑云母。另外,可以看到斜长花岗岩中的长石、石英岩脉。
4.断层破裂带
在水库附近可见一宽度为80m左右的断层破裂带,呈南东—北西方向,在路边可见断层角砾岩。
构造断层角砾岩与沉积砾岩的区别:
①构造断层角砾岩石成分较一致,而沉积砾岩成分复杂;
②构造砾岩中可见较多的断层泥,而在沉积砾岩中少;
③构造角砾岩的棱角较为尖锐,磨圆程度差。
沿水库可见一条沟,正是由于角砾岩磨圆较差,易于被剥蚀,即所谓的“逢沟必断”。
5.断层南盘
沿断层面向上可见厚层灰岩,为奥陶纪灰岩,属于马家沟组五阳山段,表层倾向与断层倾向相近,是由于牵引力的拖曳作用所致。再往上可见第三纪官庄组的上段的砾岩,基质为红色,砾石成分为灰白色的灰岩或土黄色的白云岩,砾石为次棱角状,分选较差,粒径2cm—20cm,为洪积扇成因,一般在山前沉积,与奥陶纪云岩呈角度不整合接触。
此处断层存在的证据:
①.岩性变化:北盘出露的古老的太古宙基岩,而南盘为古生代的地层;12
②.断层破碎带的存在;
③.洪积砾岩沿破碎带形成串珠状的小山包。
九、泰山路线
泰山地处中国东部大路边缘构造活动带的西部,位于华北地台鲁西地块鲁中隆断区内。处于沂沭断裂带以西、齐河—广饶断裂以南的路西地块,是华北地台的一个次级构造单元。中生代以来,鲁西在太平洋板块的俯冲影响下,形成了北西和北东东向两组断裂。随着断裂的强烈掀斜活动,进一步塑造了断块凸起和断块凹陷相间排列的构造面貌。从北向南为泰山断块凸起、泰莱断块凹陷、莲花山断块凸起、新蒙断块凹陷、蒙山断块凸起、平泗断块凹陷、尼山断块凸起、陶枣断块凹陷等。断块凸起形成单斜断块式山系,在其山体高处,古生界沉积盖层遭受剥蚀,出露结晶基底的花岗质变质杂岩,断块凹陷形成箕状盆地,保存古生代的地层,并接受晚侏罗世以来的成绩。泰山就是上述断块凸起中的一个地质单元,北以齐河—广饶断裂为界,南以泰前断裂与泰莱盆地分界,东界为文组断裂,西界为长清断裂。
实习点:桶状构造
该点位于红门附近。在沟涧内,出露有一条墨绿色灰绿玢岩脉,其中发育有许多大小不一横卧着的圆柱体。从柱体的横断面上看,它由很多同心圆环圈和一个内核所组成。这些圆柱体状若垒着的汽油桶,或像一个个蛋卷,故俗称之“桶状构造”。在沟东有一状如火车头的平卧圆柱体,断面朝西,直径为2.3m,其内核上刻有“醉心”二字,据传当年孔子曾在此饮酒赏景,为奇石和美酒所陶醉,故名醉心石。其南侧的圆柱体上有明代泰安州事应甲题字和范广所书的“小洞天”三字,意为仙景。
第三章 认识与体会
刺激而艰辛的地质实习结束了。这十天的野外实习,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劳累而充实,艰险而浪漫,是人生一段难忘的经历。这次地质实习,根据老师的安排和任务,我都能按时,按质,按量完成,做到坚决完成学习任务,不虚度光阴。每天的野外实习,每一个点,我都认真观察,记录,测产状,认真听老师讲解,力争当场能够理解。每天走过的路线也能大致描绘在地形图上,地质界线也能比较准确的画出来。比较实在的是,这十天里,我强化了罗盘的使用,地层界面能够判断,能够使用罗盘顺利地测出产状;地形图的读法,也掌握了破坏性三角洲地貌特征及其相应结构,典型岩浆岩特征及与侵入体综合地质研究,古火山口的产状及其特征形态以及断层、向斜的判断方法,各种地质构造了然于胸;野外岩性的识别基本掌握,岩浆岩,沉积岩大致掌握,具体岩性,各个地层的岩石也能在野外及室内顺利而准确地识别。可以说,不枉此行。
这次野外实习绝对是一次精神与意志的较量。如果意志不坚定,没有吃苦耐劳的精神,这次实习是很难从头到尾彻彻底底坚持下来的。也可以说,能够顺利完成这次实习的人都是一个精神顽强,意志坚定者。 山路的艰险,丛林的繁茂,有时在悬崖峭壁上,前面甚至没有路,大家都没有被吓倒,都脚踏实地地走出来了,手被刺破了,滑倒了,从没有一个人因此后退。这其中的苦辣只有真正的地质工作者才能感受。
本次实习拉近了同学们与老师们之间的感情,使彼此很愉快得相处。老师们也能更加随意地言传身教,寓教于乐。尤其是马在平老师,使跟随他的学生一路上谈笑不断,工作时一丝不苟,休息时身心放松,让人真正体会到原来地质工作也不是一件索然无味的工作,我们也从其他老师那学到了他们各自鲜明的特点,优点从他们的言传身教,我们受益非浅。
谈到这次地质实习工作的不足,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并非每个同学,每个点位,每条路线都一丝不苟,都能认真执行老师的意图,安排;
二,组员合作不够,没能很好沟通,配合,讨论不够;
三,实习路线中要求的信手剖面图没有坚持画下来。这不能说是本次地质实习的遗憾,不能从整体上锻炼队伍,使同学们得到提高。
针对上述几大缺点不足,首先我们要在态度上认识到自己确实做的不够,某些方面确实让老师们伤心;其次,有错要改,既然犯了错误,存在不足就要改正,做到真正洒脱,实在的人。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地质工作是一项真正锻炼人,使人获得 知识与磨砺的工作。我们要热爱本职工作,发扬地质工作者的优良传统,使祖国 的地质工作蒸蒸日上。最后,真诚感谢和我们同甘共苦的老师,感谢你们对我们无微不至的关怀和谆谆的教导,更感谢你们教会我如何做人、如何做事。鲁东地质教学实习将是我一生最宝贵的财富!
致谢
感谢学校和老师给了我这次野外实地考察的机会,这让我从中收获很多,感谢老师的辛勤指导,在此,谨向老师致以诚挚的谢意和崇高的敬意。

f132.cOm更多实习报告扩展阅读

地质学地质实习报告


实地实习是很有必要的,但短暂的几天的实习时间很快就过去了,由于各方面的原因我们只能到此为止,我们希望学校学院能够尽量提供更多的锻炼平台,真正意义上达到更好的学习目的!

一、实习目的

通过野外实习,进一步了解地质学的基本内容,掌握地质学的基本技能和研究方法,了解和掌握地表形态及其发生、发展、结构和分布规律。重点掌握实习区域的地层、岩石、矿产,地质构造(褶皱和断裂)和古生物的主要类型、分布及其演化规律,及野外地质调查基本方法等,并综合研究和掌握地球表层各自然要素的性质和特性,各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

每位大学生首先最主要的是学习课本上的知识,然而光从理论上认识只能让大学生纸上谈兵,因而实习是每一个大学毕业生必须拥有的一段经历,它使我们在实践中了解社会,让我们学到了很多在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使我们开拓了视野,增长了见识,为我们以后进一步走向社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同时,通过亲身体验社会实践,锻炼自己的才干,培养自己的韧性,更为重要的是检验一下自己所学的知识能否被社会所用,自己的能力能否被社会所承认,同时,这也是给我们一个找出自身知识的不足与缺陷的实践机会。

二、实习地区概况

主要实习地点是古武当山,京娘湖,莲花洞。

三、实习内容

(一)5月9号 实习前准备

在课堂上我们已经学习了地质地貌学这门课程,对地质地貌的一些基本知识都有了一定的了解。马上就要去野外实习了,我们都很兴奋,都在为实习做准备。首先我们上网查了实习地的概况(地理位置,地质地貌)大概了解到:约在距今19亿年的时候,发生了一次显著的地壳运动,叫吕梁运动,使中元古界与下元古界呈角度不整和接触,吕梁运动以后,相对稳定地层的范围不断扩大,地形高低起伏,比较复杂。有些地层在久经腐蚀以后,开始下沉,形成地质史上一次大规模的海浸,无脊椎动物和菌藻类植物开始出现,一直到距今大约8亿年的寒武纪时代,京娘湖地区还一直沉浸在一片汪洋大海中。到距今大约两亿五千万年的时候,地壳又发生了一次大运动,称为燕山运动。由于地壳断层,大部分海水向东消退,京娘湖地区仍处于大海的边沿,汹涌的海涛冲刷岩石,形成千姿百态的沟壑深谷,到了距今大约6500万年的时候,地壳又发生了一次大运动,叫喜马拉雅运动,西部地壳相对隆起,东部地壳相对下沉,海水向东消退,整个太行山脉的雄姿也由于海水的消退展现出来,这里形成了北台、太行、唐县三层夷平面,培养了京娘湖、古武当山、七步沟、武西岳的石英砂岩峡谷峰林景区。古武当山岩石主要为砂岩,大部分属于三大岩石中的沉积岩,还有少量的变质岩。

(二)5月10号 古武当山实习

上午坐车到达古武当山,我们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沿山路向上爬,观察当地的地质组成,地质构造。

老师给我们介绍到古武当山地区的岩石主要为砂岩,大部分属于三大岩石中的沉积岩,还有少量的变质岩。砂岩是由石英颗粒(沙子)形成,结构稳定,通常呈淡褐色或红色,主要含硅、钙、黏土和氧化铁。砂岩是一种沉积岩,主要由砂粒胶结而成的,其中砂里粒含量要大于50%。决大部分砂岩是由石英或长石组成的。变质岩是指受到地球内部力量(温度、压力、应力的变化、化学成分等)改造而成的新型岩石。固态的岩石在地球内部的压力和温度作用下,发生物质成分的迁移和重结晶,形成新的矿物组合。如普通石灰石由于重结晶变成大理石。

1.岩层的节理

它是断裂构造的一类,指岩石裂开而裂面两侧无明显相对位移者(与有明显位移的断层相对)。节理是很常见的一种构造地质现象,就是我们在岩石露头上所见的裂缝,或称岩石的裂缝。 这是由于岩石受力而出现的裂隙,但裂开面的两侧没有发生明显的(眼睛能看清楚的)位移,地质学上将这类裂缝称为节理,在岩石露头上,到处都能见到节理以节理与岩层的产状要素的关系而划分为四种节理:

走向节理:节理的走向与岩层的走向一致或大体一致。

倾向节理:节理的走向大致与岩层的走向垂直,即与岩层的倾向一致。

斜向节理:节理的走向与岩层的走向既非平行,亦非垂直,而是斜交。

顺层节理:节理面大致平行于岩层层面。

2.断层

地壳岩层因受力达到一定强度而发生破裂,并沿破裂面有明显相对移动的构造称断层。

正断层:逆断层的断层面也几乎垂直,但上盘向上移动,而下盘向下移动,这种类型的断层是由于板块挤压形成的。冲断层与逆断层的移动方式相同,但断层带几乎是水平的。在这类同样是由挤压形成的断层中,上盘的岩石实际被向上推移至下盘的顶部,这是在聚合板块边界中产生的断层类型。

逆断层:在平移断层中,岩石块沿相反的水平方向移动。正如转换板块边界中所述,地壳块相互滑动时形成这些断层。

平移断层:在所有类型的断层中,不同的岩石块紧密地相互挤压,在移动过程中形成很大摩擦力。如果这种摩擦足够大,这两块岩石将咬合,因为摩擦力使它们无法相互滑动。在这种情况下,来自板块的力量继续推动岩石,从而增大施加在断层上的压力。

3.尖灭

尖灭指具有一定体积的物体其逐渐缩小直至消失的现象。地层的尖灭指的是沉积层向着沉积盆地边缘,其厚度逐渐变薄直至没有沉积。超覆是海侵时随着沉积范围的扩大,上覆岩层的沉积范围大于下伏岩层的现象。

4.褶皱构造

褶皱构造是岩层因在构造运动的作用下而变形,形成的一系列连续弯曲。岩层的连续完整性未遭到破坏,是岩石塑性变形的表现。它在层状岩层中表现的最为明显;是地壳上最常见的一种地质构造形式。褶皱是最重要的构造现象,因而是构造地质学研究的重要内容。

(三)5月11号 京娘湖实习

今天我来到京娘湖,将对波痕、泥裂进行观察,对河谷形态、河谷的发育形成进行认识性的学习。

1.波痕

波痕是浅海、河湖的一种小型地形特征,由尖波峰、圆波谷,坡度对称组成连绵波浪状。沉积环境分析的重要标志,是典型的沉积构造之一。非粘性的物质(陆源砂、碳酸盐砂)在波浪、水流或风的作用下,在其表面形成的波状起伏的痕迹,如沙漠中的沙丘、海滩的沙坡等。一个波痕由一个波脊和一个波谷组成,同一种波痕一般成组出现。通常按波痕形成的动力将波痕分为水流波痕、波浪波痕、干涉波痕和风成波痕等;然后再根据其大小,形态或对称性作进一步的划分。出现于岩层的顶面.并可在上覆岩层的底面上留下印痕.因此可以利用波痕来决定岩层的顶面和底面。

2.泥裂

泥裂又称干裂、龟裂纹,是指泥质沉积物或灰泥沉积物,暴露干涸、收缩而产生的裂隙,在层面上呈多角形或网状龟裂纹,裂隙成V形断面,也可呈U字型,可指示顶底面。裂隙被上覆层的砂质、粉砂质充填。

3.河流地质作用

河流地质作用分为侵蚀作用、搬运作用和沉积作用。

四、 实习感想

通过本次野外实习,让我们感受到了大自然的魅力,各种岩石呈现在我们眼前,通过老师细致的讲解,我们更深一层的了解到各种岩石的性质,从外表到岩石的组成及结构。地质学确实有着它自己的魅力,在我们以后的工作中我们肯定会用到很多地质知识,这是我们的基础。总的来说,本次实习不轻松,首先,短时间接触到这么多的岩石,想要了解透彻还需要我们进一步查阅资料。其次,本次实习对我们的体力也是一个小的考验,但作为土木工程的学生,本次实习是一个很难得的机会,在学校学习之余多参加这些室外实习有助于我们从感性上了解土木工程地质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我们对知识的了解更加深刻!

地质学地质实习报告模板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地质学地质实习报告模板,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实地实习是很有必要的,但短暂的几天的实习时间很快就过去了,由于各方面的原因我们只能到此为止,我们希望学校学院能够尽量提供更多的锻炼平台,真正意义上达到更好的学习目的!

一、实习目的

通过野外实习,进一步了解地质学的基本内容,掌握地质学的基本技能和研究方法,了解和掌握地表形态及其发生、发展、结构和分布规律。重点掌握实习区域的地层、岩石、矿产,地质构造(褶皱和断裂)和古生物的主要类型、分布及其演化规律,及野外地质调查基本方法等,并综合研究和掌握地球表层各自然要素的性质和特性,各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

每位大学生首先最主要的是学习课本上的知识,然而光从理论上认识只能让大学生纸上谈兵,因而实习是每一个大学毕业生必须拥有的一段经历,它使我们在实践中了解社会,让我们学到了很多在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使我们开拓了视野,增长了见识,为我们以后进一步走向社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同时,通过亲身体验社会实践,锻炼自己的才干,培养自己的韧性,更为重要的是检验一下自己所学的知识能否被社会所用,自己的能力能否被社会所承认,同时,这也是给我们一个找出自身知识的不足与缺陷的实践机会。

二、实习地区概况

主要实习地点是古武当山,京娘湖,莲花洞。

三、实习内容

(一)5月9号 实习前准备

在课堂上我们已经学习了地质地貌学这门课程,对地质地貌的一些基本知识都有了一定的了解。马上就要去野外实习了,我们都很兴奋,都在为实习做准备。首先我们上网查了实习地的概况(地理位置,地质地貌)大概了解到:约在距今19亿年的时候,发生了一次显著的地壳运动,叫“吕梁运动”,使中元古界与下元古界呈角度不整和接触,吕梁运动以后,相对稳定地层的范围不断扩大,地形高低起伏,比较复杂。有些地层在久经腐蚀以后,开始下沉,形成地质一次大规模的海浸,无脊椎动物和菌藻类植物开始出现,一直到距今大约8亿年的寒武纪时代,京娘湖地区还一直沉浸在一片汪洋大海中。到距今大约两亿五千万年的时候,地壳又发生了一次大运动,称为“燕山运动”。由于地壳断层,大部分海水向东消退,京娘湖地区仍处于大海的边沿,汹涌的海涛冲刷岩石,形成千姿百态的沟壑深谷,到了距今大约6500万年的时候,地壳又发生了一次大运动,叫“喜马拉雅”运动,西部地壳相对隆起,东部地壳相对下沉,海水向东消退,整个太行山脉的雄姿也由于海水的消退展现出来,这里形成了北台、太行、唐县三层夷平面,培养了京娘湖、古武当山、七步沟、武西岳的石英砂岩峡谷峰林景区。古武当山岩石主要为砂岩,大部分属于三大岩石中的沉积岩,还有少量的变质岩。

(二)5月10号 古武当山实习

上午坐车到达古武当山,我们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沿山路向上爬,观察当地的地质组成,地质构造。

老师给我们介绍到古武当山地区的岩石主要为砂岩,大部分属于三大岩石中的沉积岩,还有少量的变质岩。砂岩是由石英颗粒(沙子)形成,结构稳定,通常呈淡褐色或红色,主要含硅、钙、黏土和氧化铁。砂岩是一种沉积岩,主要由砂粒胶结而成的,其中砂里粒含量要大于50%。决大部分砂岩是由石英或长石组成的。变质岩是指受到地球内部力量(温度、压力、应力的变化、化学成分等)改造而成的新型岩石。固态的岩石在地球内部的压力和温度作用下,发生物质成分的迁移和重结晶,形成新的矿物组合。如普通石灰石由于重结晶变成大理石。

1.岩层的节理

它是断裂构造的一类,指岩石裂开而裂面两侧无明显相对位移者(与有明显位移的断层相对)。节理是很常见的一种构造地质现象,就是我们在岩石露头上所见的裂缝,或称岩石的裂缝。 这是由于岩石受力而出现的裂隙,但裂开面的两侧没有发生明显的(眼睛能看清楚的)位移,地质学上将这类裂缝称为节理,在岩石露头上,到处都能见到节理以节理与岩层的产状要素的关系而划分为四种节理:

走向节理:节理的走向与岩层的走向一致或大体一致。

倾向节理:节理的走向大致与岩层的走向垂直,即与岩层的倾向一致。

斜向节理:节理的走向与岩层的走向既非平行,亦非垂直,而是斜交。

顺层节理:节理面大致平行于岩层层面。

2.断层

地壳岩层因受力达到一定强度而发生破裂,并沿破裂面有明显相对移动的构造称断层。

正断层:逆断层的断层面也几乎垂直,但上盘向上移动,而下盘向下移动,这种类型的断层是由于板块挤压形成的。冲断层与逆断层的移动方式相同,但断层带几乎是水平的。在这类同样是由挤压形成的断层中,上盘的岩石实际被向上推移至下盘的顶部,这是在聚合板块边界中产生的断层类型。

逆断层:在平移断层中,岩石块沿相反的水平方向移动。正如转换板块边界中所述,地壳块相互滑动时形成这些断层。

平移断层:在所有类型的断层中,不同的岩石块紧密地相互挤压,在移动过程中形成很大摩擦力。如果这种摩擦足够大,这两块岩石将咬合,因为摩擦力使它们无法相互滑动。在这种情况下,来自板块的力量继续推动岩石,从而增大施加在断层上的压力。

3.尖灭

“尖灭”指具有一定体积的物体其逐渐缩小直至消失的现象。地层的尖灭指的是沉积层向着沉积盆地边缘,其厚度逐渐变薄直至没有沉积。超覆是海侵时随着沉积范围的扩大,上覆岩层的沉积范围大于下伏岩层的现象。

4.褶皱构造

褶皱构造是岩层因在构造运动的作用下而变形,形成的一系列连续弯曲。岩层的连续完整性未遭到破坏,是岩石塑性变形的表现。它在层状岩层中表现的最为明显;是地壳上最常见的一种地质构造形式。褶皱是最重要的构造现象,因而是构造地质学研究的重要内容。

(三)5月11号 京娘湖实习

今天我来到京娘湖,将对波痕、泥裂进行观察,对河谷形态、河谷的发育形成进行认识性的学习。

1.波痕

波痕是浅海、河湖的一种小型地形特征,由尖波峰、圆波谷,坡度对称组成连绵波浪状。沉积环境分析的重要标志,是典型的沉积构造之一。非粘性的物质(陆源砂、碳酸盐砂)在波浪、水流或风的作用下,在其表面形成的波状起伏的痕迹,如沙漠中的沙丘、海滩的沙坡等。一个波痕由一个波脊和一个波谷组成,同一种波痕一般成组出现。通常按波痕形成的动力将波痕分为水流波痕、波浪波痕、干涉波痕和风成波痕等;然后再根据其大小,形态或对称性作进一步的划分。出现于岩层的顶面.并可在上覆岩层的底面上留下印痕.因此可以利用波痕来决定岩层的顶面和底面。

2.泥裂

泥裂又称干裂、龟裂纹,是指泥质沉积物或灰泥沉积物,暴露干涸、收缩而产生的裂隙,在层面上呈多角形或网状龟裂纹,裂隙成“V”形断面,也可呈“U”字型,可指示顶底面。裂隙被上覆层的砂质、粉砂质充填。

3.河流地质作用

河流地质作用分为侵蚀作用、搬运作用和沉积作用。

四、 实习感想

通过本次野外实习,让我们感受到了大自然的魅力,各种岩石呈现在我们眼前,通过老师细致的讲解,我们更深一层的了解到各种岩石的性质,从外表到岩石的组成及结构。地质学确实有着它自己的魅力,在我们以后的工作中我们肯定会用到很多地质知识,这是我们的基础。总的来说,本次实习不轻松,首先,短时间接触到这么多的岩石,想要了解透彻还需要我们进一步查阅资料。其次,本次实习对我们的体力也是一个小的考验,但作为土木工程的学生,本次实习是一个很难得的机会,在学校学习之余多参加这些室外实习有助于我们从感性上了解土木工程地质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我们对知识的了解更加深刻!

地质学地质实习报告范文


实地实习是很有必要的,但短暂的几天的实习时间很快就过去了,由于各方面的原因我们只能到此为止,我们希望学校学院能够尽量提供更多的锻炼平台,真正意义上达到更好的学习目的!
一、实习目的
通过野外实习,进一步了解地质学的基本内容,掌握地质学的基本技能和研究方法,了解和掌握地表形态及其发生、发展、结构和分布规律。重点掌握实习区域的地层、岩石、矿产,地质构造(褶皱和断裂)和古生物的主要类型、分布及其演化规律,及野外地质调查基本方法等,并综合研究和掌握地球表层各自然要素的性质和特性,各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
每位大学生首先最主要的是学习课本上的知识,然而光从理论上认识只能让大学生纸上谈兵,因而实习是每一个大学毕业生必须拥有的一段经历,它使我们在实践中了解社会,让我们学到了很多在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使我们开拓了视野,增长了见识,为我们以后进一步走向社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同时,通过亲身体验社会实践,锻炼自己的才干,培养自己的韧性,更为重要的是检验一下自己所学的知识能否被社会所用,自己的能力能否被社会所承认,同时,这也是给我们一个找出自身知识的不足与缺陷的实践机会。
二、实习地区概况
主要实习地点是古武当山,京娘湖,莲花洞。
三、实习内容
(一)5月9号 实习前准备
在课堂上我们已经学习了地质地貌学这门课程,对地质地貌的一些基本知识都有了一定的了解。马上就要去野外实习了,我们都很兴奋,都在为实习做准备。首先我们上网查了实习地的概况(地理位置,地质地貌)大概了解到:约在距今19亿年的时候,发生了一次显著的地壳运动,叫“吕梁运动”,使中元古界与下元古界呈角度不整和接触,吕梁运动以后,相对稳定地层的范围不断扩大,地形高低起伏,比较复杂。有些地层在久经腐蚀以后,开始下沉,形成地质一次大规模的海浸,无脊椎动物和菌藻类植物开始出现,一直到距今大约8亿年的寒武纪时代,京娘湖地区还一直沉浸在一片汪洋大海中。到距今大约两亿五千万年的时候,地壳又发生了一次大运动,称为“燕山运动”。由于地壳断层,大部分海水向东消退,京娘湖地区仍处于大海的边沿,汹涌的海涛冲刷岩石,形成千姿百态的沟壑深谷,到了距今大约6500万年的时候,地壳又发生了一次大运动,叫“喜马拉雅”运动,西部地壳相对隆起,东部地壳相对下沉,海水向东消退,整个太行山脉的雄姿也由于海水的消退展现出来,这里形成了北台、太行、唐县三层夷平面,培养了京娘湖、古武当山、七步沟、武西岳的石英砂岩峡谷峰林景区。古武当山岩石主要为砂岩,大部分属于三大岩石中的沉积岩,还有少量的变质岩。
(二)5月10号 古武当山实习
上午坐车到达古武当山,我们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沿山路向上爬,观察当地的地质组成,地质构造。
老师给我们介绍到古武当山地区的岩石主要为砂岩,大部分属于三大岩石中的沉积岩,还有少量的变质岩。砂岩是由石英颗粒(沙子)形成,结构稳定,通常呈淡褐色或红色,主要含硅、钙、黏土和氧化铁。砂岩是一种沉积岩,主要由砂粒胶结而成的,其中砂里粒含量要大于50%。决大部分砂岩是由石英或长石组成的。变质岩是指受到地球内部力量(温度、压力、应力的变化、化学成分等)改造而成的新型岩石。固态的岩石在地球内部的压力和温度作用下,发生物质成分的迁移和重结晶,形成新的矿物组合。如普通石灰石由于重结晶变成大理石。
1.岩层的节理
它是断裂构造的一类,指岩石裂开而裂面两侧无明显相对位移者(与有明显位移的断层相对)。节理是很常见的一种构造地质现象,就是我们在岩石露头上所见的裂缝,或称岩石的裂缝。 这是由于岩石受力而出现的裂隙,但裂开面的两侧没有发生明显的(眼睛能看清楚的)位移,地质学上将这类裂缝称为节理,在岩石露头上,到处都能见到节理以节理与岩层的产状要素的关系而划分为四种节理:
走向节理:节理的走向与岩层的走向一致或大体一致。
倾向节理:节理的走向大致与岩层的走向垂直,即与岩层的倾向一致。
斜向节理:节理的走向与岩层的走向既非平行,亦非垂直,而是斜交。
顺层节理:节理面大致平行于岩层层面。
2.断层
地壳岩层因受力达到一定强度而发生破裂,并沿破裂面有明显相对移动的构造称断层。
正断层:逆断层的断层面也几乎垂直,但上盘向上移动,而下盘向下移动,这种类型的断层是由于板块挤压形成的。冲断层与逆断层的移动方式相同,但断层带几乎是水平的。在这类同样是由挤压形成的断层中,上盘的岩石实际被向上推移至下盘的顶部,这是在聚合板块边界中产生的断层类型。
逆断层:在平移断层中,岩石块沿相反的水平方向移动。正如转换板块边界中所述,地壳块相互滑动时形成这些断层。
平移断层:在所有类型的断层中,不同的岩石块紧密地相互挤压,在移动过程中形成很大摩擦力。如果这种摩擦足够大,这两块岩石将咬合,因为摩擦力使它们无法相互滑动。在这种情况下,来自板块的力量继续推动岩石,从而增大施加在断层上的压力。
3.尖灭
“尖灭”指具有一定体积的物体其逐渐缩小直至消失的现象。地层的尖灭指的是沉积层向着沉积盆地边缘,其厚度逐渐变薄直至没有沉积。超覆是海侵时随着沉积范围的扩大,上覆岩层的沉积范围大于下伏岩层的现象。
4.褶皱构造
褶皱构造是岩层因在构造运动的作用下而变形,形成的一系列连续弯曲。岩层的连续完整性未遭到破坏,是岩石塑性变形的表现。它在层状岩层中表现的最为明显;是地壳上最常见的一种地质构造形式。褶皱是最重要的构造现象,因而是构造地质学研究的重要内容。
(三)5月11号 京娘湖实习
今天我来到京娘湖,将对波痕、泥裂进行观察,对河谷形态、河谷的发育形成进行认识性的学习。
1.波痕
波痕是浅海、河湖的一种小型地形特征,由尖波峰、圆波谷,坡度对称组成连绵波浪状。沉积环境分析的重要标志,是典型的沉积构造之一。非粘性的物质(陆源砂、碳酸盐砂)在波浪、水流或风的作用下,在其表面形成的波状起伏的痕迹,如沙漠中的沙丘、海滩的沙坡等。一个波痕由一个波脊和一个波谷组成,同一种波痕一般成组出现。通常按波痕形成的动力将波痕分为水流波痕、波浪波痕、干涉波痕和风成波痕等;然后再根据其大小,形态或对称性作进一步的划分。出现于岩层的顶面.并可在上覆岩层的底面上留下印痕.因此可以利用波痕来决定岩层的顶面和底面。
2.泥裂
泥裂又称干裂、龟裂纹,是指泥质沉积物或灰泥沉积物,暴露干涸、收缩而产生的裂隙,在层面上呈多角形或网状龟裂纹,裂隙成“V”形断面,也可呈“U”字型,可指示顶底面。裂隙被上覆层的砂质、粉砂质充填。
3.河流地质作用
河流地质作用分为侵蚀作用、搬运作用和沉积作用。
四、 实习感想
通过本次野外实习,让我们感受到了大自然的魅力,各种岩石呈现在我们眼前,通过老师细致的讲解,我们更深一层的了解到各种岩石的性质,从外表到岩石的组成及结构。地质学确实有着它自己的魅力,在我们以后的工作中我们肯定会用到很多地质知识,这是我们的基础。总的来说,本次实习不轻松,首先,短时间接触到这么多的岩石,想要了解透彻还需要我们进一步查阅资料。其次,本次实习对我们的体力也是一个小的考验,但作为土木工程的学生,本次实习是一个很难得的机会,在学校学习之余多参加这些室外实习有助于我们从感性上了解土木工程地质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我们对知识的了解更加深刻!

地质工程实习报告


习时间:xx年年10月20~10月24

实习地点:广东工业大学大学城校区广州番禺莲花山

实习内容:1、观看影像资料—不良地质现象

2、地质图阅读,工程勘察讲座,阅读收集整理资料

3、野外实习:莲花山矿岩、构造及地貌参观

4、编写实习报告

1、(10月20号星期一)

时间已经是秋天,天气还是挺热,作为实习的第一天,首先进行的是实习前的动员,老师简要但清楚的交代了实习的内容。下午,在老师的组织下,我们集体观看了一些影视资料,了解了很多不良地质现象,如地震,山体滑坡,泥石流等,还观看了几种有代表性的地貌,如喀斯特地貌等作为课本知识的补充,使我们不用外出就了解了各种地质现象发生的原因,经过和后果,还了解了一些预防这些地质现象发生的措施和方法,使我们增强了对地质现象的认识。还有观看了常见的造岩矿物,岩石的产状,结构和构造,了解它们的工程地质特征,虽然影片不是很清晰,大多是七八十年代拍的,但看完之后还是增进了我们的工程地质专业知识。

2、(10月21号星期二)

今天天气晴朗,在观看完影片资料,使我们对地质现象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之后,开始学习阅读工程地质图。为使我们能了解不同倾斜程度(水平、倾斜、直立)地层、褶皱构造和断层在地质图上的特征,老师详细讲解了水平岩层、倾斜岩层、直立岩层、褶皱构造、断层在地质图上的特征。但是人太多,都围在老师身边,老师讲话的声音又不是很多,所以听的不是很清楚,结合实习指导书的内容和听到的一部分,大致还是学会了从地质图上阅读各种地质现象,分析地质现象的分度规律,还掌握了对褶皱、断层、不整合构造和岩浆岩侵入活动地区地质图的分析方法,从有地质构造图的地质图上绘制示意地质剖面图的方法,根据地质图分析区域地质发展史的方法。

为了在野外实习时不至于手足无措,我认真的阅读了实习指导书,还仔细的看了老师给的课件,初步了解了在工程建设中地质勘察之重要以及工程地质勘察中的各种方法和步骤,比较全面的了解到工程地质勘察报告的内容。

3、(10月22号星期三)

在选址阶段,收集了区域地质、地形地貌、地震、建筑材料等资料后,为了解场地的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岩石和土的工程性质、地下水作用以及不良地质现象,必须进行野外的实地勘探,所以安排了这次莲花山实地勘探。

久闻莲花山的风景名胜,今日终于有机会一睹它的“庐山真面目”。广州番禺莲花山旅游风景区,位于番禺区珠江口狮子河畔,距离广州市区约30公里,是一个融古代粗犷与现代秀美于一身的风景旅游区。xx年时,莲花山被国家旅游局评定为4a级景区。莲花山山青水秀,人杰地灵,共分为:莲花塔景区、莲花城景区、观音胜境区以及石景区四大景区。为首的石景区为西汉始创的古采石场遗址,悬崖峭壁,奇岩异洞,鬼斧神工,以“人工无意夺天工”的石景奇观闻名,是国内仅见的“人工丹霞”奇迹,莲花山古采石场开采时间自西汉初年一直延续至清代道光年间,西汉南越王墓石料即采自莲花山。由大小40余座丘陵组成,面积30余万平方米。莲花山古采石场以切割式凿岩法开采,遗留的采石面平均高度为25米,处达40米,最深处在地面下13米。采石场至今仍保留着古代采石时留下的石柱、石板及大量未能运走的石料;建于明朝万历四十年(公元1612年)的莲花塔,则是莲花塔景区的代表。莲花塔又名文昌塔,素有“省会华表”之称。驻足于塔上,四面秀丽景色可尽收眼底;始建于清代康熙三年(公元1664年)的莲花城,原为清政府在珠江口设防之用。历史的沧桑点点凝结在古意十足的城池之间,令人回首百余年前的那段往事;观音胜境之内,莲花朵朵,“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再配以金身的望海观音像,果然气魄非凡,令人如入“净土”,顿生敬畏之感。
莲花山的构造位置和地层简介如下:

莲花山的构造位置处于加里东运动以来的深断裂带上,形成于中生代燕山运动造山期,为一典型的褶皱山系。莲花山山脉向东北经丰顺、梅县、大埔进入福建的华安南靖一带;向西南:至海丰、惠东宝安各县分别于大亚湾、深圳湾如南海,又复出于万山群岛、高栏列岛。广东境内长约500km,宽20至40km,局部60km。深大断裂为一条强烈挤压破碎带,共有120多条断层组成,分东西两断层束,向东南有13条主干断层,向西有14条主干断层。此带动力热力变质作用强烈(属低中压型变质),可寻找到铅、锌、铜、钨、锡等矿藏。是重要的导岩构造,中酸性岩浆发生多次裂隙式多间歇性喷发,深断裂内,岩体达100多个。为内生金属矿床成矿带。

地层:侏罗系上统称高基坪群(为陆相中酸性火山岩),该群为一套复杂的陆相火山岩系,由中性、中酸性、酸性火山熔岩及相应的火山碎屑岩和沉积岩夹层组成,厚度巨大。

早上10左右,我们土木工程专业的几个班搭着校车到了莲花山,上山的路比较陡,但沿途的风景不错,一路鸟语花香,忍不住想快点下车,去好好的欣赏。终于到了山顶,下了车之后,我们就跟着老师,一边听着老师的讲解,一边欣赏美丽的风景名胜。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望海观音,其规模宏大,气势非常壮观。望海观音金像高四十多米,这观音像霞披狮海,光泽南天,据说是目前箔金铜像的世界之最。此时正恰夕阳西斜,观音像头顶佛光灿灿。望海观音右侧的就是观音阁了,是仿古单体建筑,三层,面阔七间开,有外廊,按清代大木大式作法营造,雄伟庄重,气势恢宏,古色古香。于第三层阁顶高处有“莲花禅寺”之牌匾。大殿门前置大型香案,香客善信们虔诚焚香礼拜,祈求福缘。

沿着石阶往下走,就到了狮子岩了,它是傲然挺立的一块石头,像头雄狮,估计是由此得名吧,据说它是莲花山的标志之一。这块石头是由古代的海潮侵蚀而成的,看来千万年前这里是水位还是很高的,石头的岩性为沉积岩的棕红色砂岩,层理构造明显,极容易被风化。

实习报告—地质类


地质实习报告是对实习中见到的各种地质现象加以综合、分析和概括,用简练流畅的文字表达出来。写实习报告是对实习内容的系统化、巩固和提高的过程,是写地质报告的入门尝试,是进行地质思维的训练。报告要求以野外收集的地质素材为依据,报告要有鲜明的主题,确切的依据,严密的逻辑性,报告要简明扼要,图文并茂。报告必须是通过自己的组织加工写出来的,切勿照抄书本。

报告章节如下:

第一章绪言,实习地区的交通位置和自然地理状况(附交通位置图)、实习的任务、目的、要求、人员的组成及实习时间等。

第二章 地层

首先简述实习地区出露的地层及分布的特点,然后按地层时代自老至新进行地层描述。分段描述各时代地层时应包括分布和发育概况、岩性和所含化石、与下伏地层的接触关系、厚度等(附素描图)。

第三章岩石

描述各种岩体的岩石特征、产状、形态、规模、出露地点、所在构造部位以及含矿情况(附剖面图、素描图)。

第四章 构造

概述实习地区在大一级构造中的位置和总的构造特征,分别叙述实习区的褶皱和断裂。

褶皱:褶皱名称(如玉皇山向斜),组成褶皱核部地层时代及两翼地层时代、产状、褶皱轴向、褶皱横剖面及纵剖面特征(附素描图、剖面图)

断层:断层名称、断层性质,上盘及下盘(或左右盘)地层时代,断层面的产状,断层

证据(附素描图、剖面图)

阐述褶皱与断裂在空间分布上的特点。

第五章地质发展阶段简述

根据地层的顺序、岩性特征、接触关系、构造运动情况、岩浆活动过程等说明本区地质历有那些阶段。每阶段有那些事件和特征。

第六章其它方面,包括外动力地质现象。

后记,说明实习后的体会、感想、意见和要求。

报告中文字要工整,图件要美观。报告应有封面、题目、写作人专业、班级、姓名、写作日期等。并进行装订。

地质钻探实习报告


地质钻探实习报告

今年我来到了广东核工业工程勘探处勘探一队二号机进行了为期3月的实习。其中可以说是苦中有甜,累中有乐,对自己的地质知识有了一个量变到质变的系统积累与考验,粗略的把握了地质钻探重要性和基本任务,钻孔的设计和结构以及钻孔的布置原则等等,自己也从一个纸上谈兵的阶段稍微上前跨了一步,感谢老工人老师傅的不厌其烦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的指导和教诲,钻探队领导的人文关怀,俗话说: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笨鸟先飞早入林,笨人勤学变聪明。这些知识和实习过程,足以使我受益终身了。就我在实习过程中的感想与心得汇报如下。
一、安全生产。都说安全是天,可以前也并没有怎么在意,在实习期间才深刻的认识到安全生产的重要性和意义。在这里领导和工人都严格的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生产方针。新工人来的第一课就是安全教育,我来的时候就首先的让我学习了
安全生产的法规。使我明白了什么叫“三不伤害”;同时也增强了自我保护意识。通过系统的学习使我明白了安全的重要性,所以在实习期间没有发生以外的事故,做到了安全生产。
二、业务和技能。这次我们打的是水文观测孔,通过自己的实际操作,结合自己在学校所学的理论知识;以及老工人师傅的指导帮助。学会了判断岩层、操作机器、测量水位以及书写纪录。使自己的业务水平有了一个质的提高。同时也增强了自己动手操作水平。期间主要对平砂岩做了一些细致调查研究:砂岩是一种沉积岩,主要由砂粒胶结而成的,其中砂里粒含量要大于50%。决大部分砂岩是由石英或长石组成的,石英和长石是组成地壳最常见的成分。砂岩的颜色和沙子一样,可以是任何颜色,最常见的是棕色、黄色、红色、灰色和白色。地球上常见由砂岩相成的悬崖峭壁。有的砂岩可以抵御风化,但又容易切割,所以经常被用于做建筑材料和铺路材料。砂岩中的颗粒比较均匀坚硬,所以砂岩也被经常用来做磨削工具。砂岩由于透水性较好,表面含水层可以过滤掉污染物,比其他石材如石灰石更能抵御污染。我们这里钻探时主要遇到的困难是打平顶山砂岩,平顶山砂岩硬度高容易破碎在钻进过程中不容易钻进又容易掉块卡钻,所以在以后的学习中我要多注意加强这方面的学习。
三、日长生活。我们一般在野外作业,比较枯燥乏味,许多配套设施也不到位。不过在这3个月的实习中让我学会了许多以前不会的东西,也学会了在劳动中寻找快乐。同时了增强了自己独立生活和判断问题的能力。我想这将会成为让我一生都收益的财富。
在这为期一月的实习生活中,我受益匪浅。短短的90多天内,我不仅向老工人师傅学习了钻探基本方法和技巧,体会到应该如何跟和同事交流和相处,更被队里同志们的无私敬业精神所感动。这不仅为我今后的理论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也使我今后从事钻探行业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最后,更加感谢学校和队领导给了我实习学习的机会,也多谢同事们多日来无私的照顾和关心,使我开心顺利的完成在队里的任务。

《地质教学实习报告》由范文资讯网f132.com编辑整理精选推荐,并且我们还准备了大量的优质实习报告范文专题供您参考和写作帮助,请访问地质实习报告的专题!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