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心得体会 > 演讲怎么记稿子 > 导航 > 观舞记教学反思

演讲怎么记稿子

观舞记教学反思。

每个人的想法和观念都不一样,你觉得是错的事,别人不一定觉得。每个人基于自己的理解,可以将自己的感悟记录下来。每一个人在学校的时候都有写心得体会的经历,心得体会是指一种读书、实践后所写的感受性文字。如何去写好一份优秀的心得体会呢?小编现在向你推荐观舞记教学反思,我们后续还将不断提供这方面的内容。

篇一:观舞记

我有幸参加了东片中学教研活动,出了一节《观舞记》。教学本文,我立足让学生实现两个目标:一是让学生在美读的基础上学会如何赏析文中的优美语段,与中考的现代文赏析题挂钩,打好中考的基础,二是让学生学习运用修辞手法描写视觉形象的写作手法,进行仿写片断练习,为写大作文奠定基础。教完感想颇多,反思自己的课有得也有失。

觉得自己很欣慰的地方是:

1、合理运用多媒体,巧妙整合内容。《观舞记》写的是有关印度舞蹈家舞蹈的魅力,非常适合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学时我利用多媒体播放印度舞蹈《柠檬树》,以此导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为后文学生写作积累了直观形象的第一手材料。后面的写作练习选取了杨丽萍的《雀之灵》,学生欣赏后进行仿写练习。

2、教学目标完成较好,达到了预期的目的,而且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强,有强烈的参与意识,能把自己融进学习的环境中,善于表现自己,乐于表现自己。尤其在仿写部分,学生有上佳的表现。

3、课堂教学中注重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点燃学生的求知热情,唤醒学生的学习潜能,引导学生真正动起来,课堂真正活起来。我的教学一直遵循着这一原则,学生放松了,思维敏捷了,兴趣盎然了,课堂的气氛也就活跃了。

4、在教学中注重了师生的互动,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对于文章的精彩语段的赏析尊重了学生的独特的感受,引导学生有目的有方向的赏析,多角度,多侧面的思考问题。

当然,教学是遗憾的艺术,在感觉有些值得肯定的同时,也有不少遗憾:

1、教师的评价语言还需加强。在学生的赏析中教师的语言精彩度不够,评价略显苍白,不能一语中地,简洁而精彩。

2、教师的教学经验不足。在这样的大型教研活动中教师的选课很重要,选好课也是教学成功的关键。《观舞记》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而且冰心的语言也是极美极富表现力的,所以这就要求教师的语言也文采飞扬,充满美感,作为男教师的我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另外教师的教学机智还有待锻炼,授课中对于学生突发事件的处理及学生灵光一现的地方抓的不好,没有很好的因势利导,为自己的教学服务。

积小流才能成江海,积跬步才能至千里。时时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总结自己的教学得失,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篇二:观舞记教学反思

“新秀杯”课堂教学大赛,在上星期徐徐落下了帷幕。回顾自己的参赛课,感觉有点失望。

准备不是不充分,学生不是不配合,课堂气氛不是不热烈,但总感觉缺了点什么,感觉整节课的亮点还没有出来,一节课下来没有身心愉悦的感觉。在平时的课堂上,如果与学生一起完全融入到了课堂,思维与思维的碰撞,心与心的交流,你就会很明显地感觉到一种愉悦感,一种身心通透的感觉,这让你非常享受课堂的时光。但这节课却没有。下来后,我细细地想,究竟是为什么呢?

这节课的重点是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对描绘舞蹈最精彩、自己最喜欢的句子的赏析。在预习中,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在预习本上写下赏析,所以课堂上的交流就不会无话可说。课堂上的安排先是小组分享,然后小组把自己的成果在班上展示,与其它小组分享。每个小组都能很热烈地讨论,讨论过后,全体小组成员齐读小组赏析的句子,然后派一个代表到讲台上交流赏析的成果。同学们表现都很积极。通过赏析,然后总结冰心描绘舞蹈所用的语言技巧。最后就是观看杨丽萍的《孔雀舞》,运用所学的语言技巧,把欣赏的视觉形象转化为语言形象。

主体是学生,这节课应该是做到了这点,也有学生的合作和分享。学生是很积极,和投入的,学生的表现是很出色的。问题就在我身上,我感觉自己还没有很好地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探讨,对文本的分析还处于一种比较浅的阶段,在小组展示完他们的赏析后,我应该及时的对他们的赏析进行点拨和提升,进而使学生对文本的把握更到位,对文本的理解更深入一些。这节课是我这个老师的角色没做好。

不过没关系,课堂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有遗憾才会促使我们不断地改进,不断进步,这也许也是课堂的一种魅力。我会继续加油的!

篇三:观舞记教学反思

学校关心新老师的成长,便组织大家在教研时听新老师的课。白琛讲《闻一多的说和做》,冯月讲《观舞记》,从选课来看真的很符合两人的特色。为步调一致,就将两课提前教授学生。

首先是《闻一多的说和做》,白老师思路清晰,由题目入手,总领全文。课堂上时时显露的亮点不用赘述,最让人感到振奋的是读这一环节。让学生自由找出文中展现先生形象的句子。孩子们很是积极,找到的句子也相当准确,但就是一点,孩子们不能感同身受,读不出句中所蕴含的情感与力量。白老师不断地启发鼓励学生去读,读一遍不到位,再读第二遍。当孩子们将一段话铿锵有力地朗诵出来时,我们再坐的人都感受到了那股振奋人心的力量,仿佛也大踏步地走在游行队伍的前列,痛斥国民党的罪行,争取民主,争取自由。

冯老师的《观舞记》,听后也感触颇深,有感于冰心的文笔,那么优美,那么自然,将卡拉玛姐妹的舞蹈描摹地美轮美奂,如在梦中。

在我们班讲这篇课文时,为了不把一篇优美的文章分析得七零八落,我想本节课干脆就来个四步走。第一:解析文题目。因为孩子们第一次正式接触到副标题的形式。第二:忆冰心。上学期学过冰心的《荷叶 母亲》想必大家都很熟悉。第三:生字词。本课的生字词多且难记,带领学生个个击破,是很必要的。第四,也是最重要的一个环节:赏析。让孩子们小组讨论自己觉得写得很美的句子,三分钟后由孩子们自由发表看法。我在黑板上板书赏析句子的一般步骤:修辞,扣文本,扣情感。孩子们讨论得很是热烈。三分钟后,我在黑板上写下小组名称,以小组竞赛的方式鼓励大家积极发言。孩子们赏析得很棒,并不拘泥于我给的框架,用自己自由的想象给文字插上翅膀,让人浮想联翩。一节课紧而有序。当赏析到文章的十七自然时,我们领略了舞蹈的动作美,服饰美,神态美,心灵美,感情不能自抑,便邀请左妍露上台表演,孙肖珊在旁边哼唱,妍露在舞台上蹁跹起舞,赢得了大家的阵阵掌声。或许大家早已被印度舞的曼妙所感染,一齐鼓掌为她伴奏。如果有人经过,还真以为是一堂音乐课呢。既然是观舞,我们也大可不必仅仅局限于印度舞,大家盛情邀请陈嘉豪上台演出,动作很简单,男生很害羞,我也情不自禁,在讲台上学了起来,最后,全班人起立,学着不知名的舞蹈,快乐的音符在全班跳跃。

想必,这节课,孩子与我会久久难忘……

F132.cOM更多心得体会小编推荐

教学周记反思


教学周记反思

今天采访了高校长,了解到高校长1984年开始从事教育工作,自从教以来,兢兢业业,勤勤恳恳,接受教育事业,热爱教育工作,热爱他的学生。具有很强的思想政治觉悟,爱岗敬业,用辛勤的汗水浇灌着教育园地。

通过采访高校长,我学习到了很多知识与经验。认识到教学的真正目的不是知识地点的储存转移,而是将知识化为智慧,因而他需要渊博的知识,聪明的才智,宽广的胸怀,而这一切均有赖于教师的实习,实践,积累,反思与创作。无论是什么科目的教师,教师要有开阔的视野,或许更多的体会到收获的喜悦和满足。

当采访完高校长后,我暗下决心:一定要倾付自己全部的热情,把所有的知识传授给他们,教学生知识如果我们仅仅只懂得书本上的知识的话,那是远远不够的,所以需要我不断的学习,探索,更全面的掌握各科的知识,从而使学生们更全面的的掌握所学知识。

教师的工作平凡而辛苦,作为一名教师,不仅要爱学生,尊重学生,更要在自己平凡的工作中一丝不苟,精益求精,勇于创新,虚心好学,始终把学习、工作当作一个永无止境的事,不断学习,不断完善自我。我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在这个平凡而神圣的岗位上奉献一切,当我全身心投入其中事时,我感受到了教育工作的幸福和快乐。希望通过我点点滴滴的努力让我的学生们都拥有一双属于自己的心灵翅膀,在知识的海洋中自由的翱翔。

十四期兴隆顶岗音乐学院张薇

窃读记教学反思


篇一:窃读记

《窃读记》是五年上册第一单元第一篇课文,第一单元的主题是“我爱阅读”,教育学生要热爱阅读,在阅读中获得知识,学会思考,而且得到情感的陶冶和精神的享受。《窃读记》生动、细致地刻画了窃读的心理和乐趣,表达对读书的喜爱和渴望。在教学本课时,我首先让学生自读自悟,在读通课文的基础上初步了解课文大意,然后让学生找出最能体现作者窃读感受的一个句子——“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慈味。”接着,围绕这一个句子展开学习,如“从课文的哪些地方看出我的惧怕与快乐?”让学生充分读书,抓住文中极为传神的动作和心理描写,让学生充分体会作者对读书的喜爱。再利用多种形式的朗读加深理解。学生学得比较轻松。

但就像我上课经常出现的问题一样:总是在计划的课时之内不能按时完成教学任务。对于此类问题,在新课改后愈加明显。我经常为此事烦恼,更是经常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我自己觉得出现此现象,主要还是自己作为指导者,这个“导”的功底不够,上课不能更好地发挥主导,能够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但怎么样地做到收放自如,游刃有余,自己的能力还不是很强,驾驭教材,驾驭课堂能力有限。究其原因,还是自己的文化功底太薄,不能满足新课程下的课堂要求。所以,没办法,只有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正所谓:活到老,学到老。

篇二:窃读记教学反思

《窃读记》是台湾女作家林海音的作品。通过“我”放学后急忙跑到书店藏身于众多顾客之中偷偷看书时的心理和动作的细致描写,表达我对读书的热爱与渴望。其目标主要是:一是引导学生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者对读书的热爱,对知识的渴望;二是在阅读中体会作者通过动作和心理活动,将“窃读”滋味具体化的写法;三是受到热爱读书的感染,激发阅读的兴趣。

在教学本课时,我是这样做的:

一、教学思路主要围绕“我”读书的滋味——“我很快乐,也很惧怕”展开。抓住窃读前,窃读时,窃读后的心理和动作的细致描写。朗读体会我对读书的热爱和如饥似渴的样子。

二、联系作者的时代背景,平身经历。现在的孩子,生活条件好了,根本没有作者的这种窃读的感受,为了更好地让孩子们感受林海音窃读的滋味,我特别安排了一个环节,用独白形式向学生讲述作者的平身经历,了解了作者的时代背景,他们便能在读文章时联想作者窃读的情形。

三、抓住主要句子理解。从“我合上书,咽了一口唾沫,好像把所有的智慧都吞下去了,然后才依依不舍地把书放回书架”,“你们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两句话入手,结合现实生活谈谈自己体会。学生从句子中读出了物质(粮食)的重要性,但是精神(读书)的食粮也很重要。根据现状,特别是当今社会,知识的重要性人人都知道。我说,“食物是一只风筝,而读书是一阵风。如果没有风,风筝永远飞不起来。读书有助于你奔跑,有助于你成长。”

四、拓宽阅读。补充《窃读记》原文,学生从“我”被店主赶、羞辱感受到当时穷人读书的不易,深入感受那种“偷偷”的感觉,却丝毫没有减少作者对读书兴致的影响。

五、说说、写写。因为体会了“我”读书的困难,感受到他们读书与我们现在学生的区别,所以我让学生比比我们的不同,用“我来和你比读书”为题说一段话,学生的精神内涵通过语言的表达得以体现,让精神与言语达到同构。也明确是知道了“我们身在福中不知福”的状况。再用“小女孩,我对你说……”来些一段话。这样既积累了语言,又提高了认识,精神经历了一场洗礼。

能通过写教学反思,回顾自己的教学过程,反思教后效果,我才深刻地认识到什么是“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因为这是开学的第一篇课文,所以在备课时相对扎实些,呵呵)学生是教师最好的镜子,只有课前充分的备好课,才会收到好的效果,课堂的有效性才能得到真正意义上的提高。

篇三:窃读记教学反思

《窃读记》通过“我”放学后急忙跑到书店藏身于众多顾客之中偷偷看书时的心理和动作的细致描写,表达我对读书的热爱与渴望。

在教学时,我抓文章的中心问“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引导学生理解,体会。学生都能从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说出自己的理解,但仅局限于快乐与惧怕。为此,我引导学生除了书本上谈到的感受,在联系生活实际来理解窃读的滋味。比如,长时间的站着会觉得怎样?一点拨学生都能联系自身的实际谈体会说窃读的滋味。如一本书要换几个书店才能看完,看书时还要察颜观色,心累。饿着肚子看书的滋味。学生谈得都很到位,在教学过程中应侧重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谈,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幼时记趣教学反思


幼时记趣(一)

《幼时记趣》作为初中阶段孩子们正式接触的第一篇文言文,在学习上肯定存在一系列的问题。具体反思如下:这篇文章是学生进入初中后正式接触的第一篇文言文,当然,在第一单元中也有文言体的短文《寓言二则》,但篇幅较短,内容也较为浅显,因而我把它视为初中文言文学习的“开幕式”。也正因为如此,我在课文前做了较为充分的准备,想通过这一课的教学来培养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同时让他们掌握学习文言文的学习方法。

在教学中,我通过多媒体播放《童年》的MTV,然后和他们交流了各自的童年趣事,通过师生互动来让学生对课文产生兴趣,然后,对学生说:“今天我们要走进一个古人的童年,看看在他身上发生了什么趣事,不过,他用的是文言文来写的,需要我们来挑战一下。”随后我让学生们在疏通文章(即常规翻译)的基础上进行了特色翻译,让他们以沈复的老师,父母,同学等身份以自己的语言来描述作者的趣事,结果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很快就了解了“观蚊如鹤”,“神游山林”,“鞭打蛤蟆”等具体事情,让他们在脑中建立一种整体的画面感。

与此同时,我在这个过程中相继点拨重点字词以及常见句式等,并同时穿插师生的诵读,这样就让学生在积极参与的同时,向他们渗透了学习文言文的方法。这样在第一课时中就培养了学生的兴趣,从而为接下来的深入学习做好了铺垫。

由于对学生的学情分析得不够透彻,许多学生基础比较薄弱,上课时懂了,可是课后做作业的时候还是出现了很多问题。如:解释通假字时忘记写出本字,词类活用等。看来以后还得多加努力!

幼时记趣教学反思(二)

在讲授《幼时记趣》一文时,我花了两节课的时间。第一节课,我主要是把课堂还给学生。在课堂上,我的要求非常简单:课堂上,尽量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课文、翻译课文(虽然,这篇课文不要求背诵)。在熟读的基础上,通过小组协作,翻译课文。先是自己对照注释翻译;然后是小组内推荐一名同学,站起来对照小组成员翻译,小组其他成员补充。每节的发言人不一样,这样保证大部分人有展示自己的才能的机会。在小组翻译后,我请了两位同学,代表自己的小组在全班展示。其他同学,认真听讲,然后补充少字、多字以及翻译不准确的地方。下课时,根据学生的发言质量,小组评分。这样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又不打断课堂的流程。第二课时,先让学生找出课文中的趣事,然后讨论:这些趣事背后的原因,再顺便分析了一下课文的思路。最后,链接中考习题,检阅学生所学的知识。通过这课的学习,我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看到学生激情学习,非常开心。事实上,学生的激情,也点燃老师的激情;学生的开心,老师也更加开心。

课后我反思:1.文言文的阅读教学,让学生阅读,在阅读中悟,在阅读中思。2.小组合作。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老师是一名组织者,引导者。3.小组最后的评价,一定程度上调到小组成员的学习。4.文言文、现代文不能面面俱到,讲一点,日积月累,定能有所收获。

幼时记趣教学反思(三)

《幼时记趣》,以生动的笔触、细腻的刻画,为我们展现了一幅童真趣图。无论是视蚊如群鹤舞空、作青云白鹤观,还是以丛草、虫蚁土砾的“小天地”为“大世界”,观虫斗、鞭蛤蟆,无一不是以一颗天真烂漫的童心来观察事物,充满盎然童趣,容易引起学生 的共鸣。文章没有连贯的情节,语言淡淡直白,比较易懂。基于此,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采用了“朗读、积累、品析、创造”的教学思路,注重了基础知识的落实与文言文的诵读训练,重点想训练学生的思维,培养他们学会创造的意识。教完后感受很多。

一、激趣式导入。在导入新课时,我用大家熟悉的“青梅竹马”这个成语中“竹马”的含义来导入,一根小小的竹竿竟然想象成一匹奔驰的骏马,由此让学生意识到想象力的神奇,为学习课文创设了情境,营造了气氛。

二、自主合作式探文。由于本文是学生升入中学 学习的第一篇文言文,在此之前我先向学生谈了学习文言文的意义和方法,并教给他们诵读古文的方法。在字词解释和句子翻译方面,我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在教学中设计了一个“今天我来当老师”的活动,让他们靠自己的力量去疏通文意,去发现内容上的疑难。然后小组派代表上台讲解,其他学生补充。一节课下来,感觉学生的积极性很高。

三、以“趣”品文。初一学生年纪小,天真好玩,根据这个特点,我设计了一个根据课文内容表演的教学环节,以此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同时,在表演和诵读中,让学生自己品味有趣的句子,这个教学环节,学生发言积极,热情高涨。从中让我感悟到,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四、以想象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了让学生意识到想象力的重要性,我引用了爱因斯坦的一句名言: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让学生在理解物外之趣的基础上,让学生大胆想象,说出自己的童年趣事,学生畅所欲言,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登泰山记教学反思


篇一:登泰山记

在学生充分预习的基础上,今天,我采用了分小组竞赛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一些简单的问题高效说出,难度大的问题同学们勇于探究。可以说整个课堂教学既充满了挑战性,又有无限趣味。学生在一种高效、探索、快乐的境界学习。具体说来,做到了如下几点:

1、注重朗读品味。“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 一句蝉联而下,奔放的气势,急促的节奏,只有朗读方可体会,只有让学生体会,学生方可学会分析。我采用了齐读、个人读、速读的形式,让学生反复深入朗读,引领学生在朗读中体会迫切心情,同时,通过重读“冒”字,让学生体会作者不畏严寒风雪,勇于知难而上的神态。通过重读“乘”“历”“穿”“越”四个动词,(“风雪”言“乘”,好像风雪随作者驾驭,比“冒”“顶”多一份主动;河言“历”,山谷言“穿”,城墙言“越”,)体会语言的准确生动,而且富于变化,笔墨传神。这样,学生在反复朗读品味中深深领会作者语言的生动传神特点。

2、注重方法指导。分析语言表现力,在中考阅读中是一个重要知识点,所以,我在分析过程中更注重教会学生品味语言的方法。除了朗读,我交给学生找关键词语的方法。“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抓住“负”和“烛”,通过分析让学生感悟到,青山背负着白雪,雪很厚;同时,“负” 背着,赋予静态的青山以人的动态,用语新颖、传神。苍山上的雪像蜡烛一样照着天南,形象、生动地绘出了积雪的光彩。

3、由点到面,扩展教学。这种方法,我是和刘春英老师学的。这节课,我由品味语言扩展到课文内容、写作主旨、写作手法、结构特点等多方面知识。而这样的学习,学生感受到的不是生硬的突兀的灌输,而是不知不觉地进行知识攀登,思维深入。比如:刘蒙蒙同学提出“苍山负雪,明烛天南。”这个句子,那么这个句子好在哪里?当然是“负”和“烛”两个字的传神应用,那么这两个字体现出了景物什么特点呢?这就需要深入研讨,在探讨之时,自然就深入到了文章内容——积雪很厚,并且在阳光的照耀下,雪光晶莹、光亮、耀眼。而“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这些优美的语句,让我们感受到了作者的陶醉,领悟到了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也深刻赞同作者冒雪登山,同学们不约而同地达成了“虽艰辛,但很值”的共识,真正理解了作者不畏艰辛,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这样在分析语言表达效果之时,深入理解了本文写作主旨。而详略得当的结构特点不言而喻。这样,由点到面,课堂教学节奏紧凑,重点突出,学生思维深入。

总之,教师的引导就像一条小溪,应该源源不断,学生的参与就像那一条条小鱼,总可以找到乐趣。

篇二:登泰山记教学反思

一篇序言中说:“语文学科要让学生学会依凭语言领悟语者的思想感情,依凭语言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这一学习过程本质上是语言和精神同构共生的过程。忽视精神搞语言训练,丢开语言抓精神培养,都不可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我的这个教学案例,就是努力让学生的语言和精神同构共生的实践和尝试,自己觉得还是颇有收获的。

一、优化教材

古文教学最忌串讲,事无巨细,重点常被淹没。采用导游的方式处理教材,既能突出重点,又脉落分明。比如,让学生为泰山作广告,实际上是让学生疏通第一段课文,同时让学生多方向获取资料,培养自学能力。课文第二段内容比较繁琐,而让学生设计出登山线路,牵一线而带全段,并完成了课后相关练习。介绍重点景观,实际上是学习课文的二三两段,这是全文的精华所在。

2、角色扮演

学习中有一条很好的教育方法是角色扮演,也即让学生模仿别人的角色来行事。实验表明,在角色扮演中所花的力气越大,改变态度的效果就越好,取得的学习成效越高。学生坐在课堂上,他们已经厌倦了旁观被动的角色。让学生当一回导游,将艰深的古文学习与鲜活的导游工作结合起来,既能让学习在一种轻松形象的情境下进行,又能增添他们新的生活体验。

3、审美表达,丰富学生的语感。

高大雄伟的泰山,不仅丰富了学生的想象,还特别适合审美教育。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说过:“我一千次地确信,没有一条富有诗意的、感情的和审美的清泉,就不可能有学生全面的智力发展------教育,如果没有美,没有艺术,那是不可思议的。”优秀的文章都符合美的规律,中应创设情境,寓教于乐,实现审美主义和审美客体的和谐统一,让学生借助,进入美的境界,与文章产生共鸣,在听说读写训练中熏陶感染,潜移默化地受到审美教育,逐步提高自己的审美水平。

不足:教师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学生才是语文学习的主人。但在课堂中,教师没有做好组织者、点拨者的工作,没有采用太多鼓励性评价语言。特别是在学生出错时,引导、鼓励还不够。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