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心得体会 > 四个意识四个自信的心得体会 > 导航 > 观看《周恩来四个昼夜》心得

四个意识四个自信的心得体会

观看《周恩来四个昼夜》心得。

有些事情解决不了不如换个想法,像数学定理一样,它还有逆定理。每个人基于自己的理解,可以将自己的感悟记录下来。无论是在学习还是在工作中,我们经常都会遇到写心得体会,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总结以往思想、工作和学习。怎么才能写出更好的心得体会呢?以下“观看《周恩来四个昼夜》心得”由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在此提醒你收藏本页,以方便阅读!

近日,我观看了电影《周恩来的四个昼夜》。该影片讲述了一九六一年,周总理到革命老区河北邯郸武安伯延考察调研时,夜以继日走村入户,深入进行调研的感人故事。其中,周总理深入基层、求真务实、坚持走群众路线的优良作风,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结合当前全县上下正在开展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也让我对如何当好一名纪检监察干部有了以下几点认识和体会。

一是要用激情待工作,兴求真务实之风。古人言“言之非难,行之为难”。我要始终怀着对工作的极大热情,带着问题、带着责任,经常性的深入基层开展调查研究,从制度建设上、源头治理上、查办案件上探索抓好党风廉政建设、行风建设的方式方法,不断总结出一些行之有效的新路子、新点子。工作中要始终怀着认真负责、脚踏实地的态度,坚持原则、敢于碰硬,严肃执纪、秉公办案,特别是对一些群众关心关心的热点和难点问题,要秉着一股浩然正气,迎刃而上,坚决查处,决不手软。

二是要用真情爱民众,怀赤诚炙热之情。民心如海,滴水汇聚成其汪洋;民利如山,寸土累积成其巍峨。作为一名纪检监察干部必须强化“以民为本、为民解困、为民服务”理念,履行“解决民生、落实民权、维护民利”职责,感情上贴近群众、行动上深入群众、工作上依靠群众,想群众所想、忧群众之忧,把人民群众当作工作的力量源泉,和人民群众一起同党内和社会上的各种不正之风、腐败现象进行坚决斗争,使执纪贴近民心,植根于群众,真正体现群众利益。

三是要用智慧拒贪腐,扬清正廉洁之风。清廉执纪方敢为,公正办事才敢言,作为一名纪检监察干部要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俗话说“正气在胸威自成”,纪检干部只有保持廉洁之身,“行止无愧天地,褒贬自有春秋”。“贿如套素朝朝紧,贪若沼泽步步深”,要当好一名纪检监察干部,必须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常念为官之道,要善于用智慧拒贪腐,用勇气待权势,坚持做到克己奉公、清正廉洁、两袖清风。

f132.COM更多心得体会延伸阅读

观看电影《周恩来的四个昼夜》心得体会


根据中共中央组织部、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央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和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联合下发的《关于组织观看电影故事片周恩来的四个昼夜的通知》精神,组织全体党员干部观看电影故事片《周恩来的四个昼夜》,进一步丰富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内容。。

影片以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中国遭遇连续三年的自然灾害、庄稼几乎颗粒无收和国民经济出现严重困难为背景,讲述了周恩来总理到革命老区武安县伯延村调研时,听真话、讲真话、办实事,与当地百姓真情相对、心心相印,度过难忘的四个昼夜的故事。在影片中,周总理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在历经四个昼夜的实地考查后,按照老区人民意愿,伯延村在全国第一个取消了人民公社,充分展现了尊重群众、体察民情的良好作风。电影《周恩来的四个昼夜》展现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传统,体现了我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这正是当前我们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生动教材和学习榜样。

影片通篇体现着批评与自我批评的自省精神,观后不仅使我们更加深刻地理解了批评与自我批评的重大意义,也使我们通过回顾党克服各种困难、改正自身失误的过程,更加坚信党的伟大。周总理来到伯延调研的初衷就是要发现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本身就是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的实践。在具体过程中,有几点格外让人感动。一是态度的诚恳,令人感动。由于中央政策的偏差给群众带来的困难,周总理真诚道歉,我是总理,老百姓的生活出了问题,就是我的责任啊!二是听取群众呼声的虚怀若谷,令人感动。当张二廷等群众说出大食堂的种种弊端,说出村干部作风的各种问题时,总理听得何等严肃认真。就是村干部,第一反应也是羞愧和反思。三是纠正偏差的果断,令人感动。当总理了解真相和群众呼声后,立即与毛主席通电话,第二天就解散了大食堂。今天,当再次回顾党的这些优良传统时,我们深刻体会到,发扬光大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是何等的必要,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何等的重要!

大家观看影片后深有感触,纷纷表示要努力继承老一辈领导人为民务实的精神,在实践中全心全意为民奉献。同时,在教育实践活动中,对照检查自身四风方面的问题,多进行自我批评,提高自身修养,在实际工作中努力践行为民服务的宗旨。

观看电影《周恩来的四个昼夜》的心得体会


本页是小编最新发布的《观看电影《周恩来的四个昼夜》的心得体会》的详细文章,觉得有用就收藏了,这里给大家转摘到小编。

近日,观看了电影故事片《的四个昼夜》,内心被强烈的震撼了。

以纪实的手法真实再现了周恩来同志深入最基层调查研究,为民务实清廉的感人故事。周恩来同志心系、忧国忧民,为人民利益鞠躬尽瘁的无私奉献精神感人肺腑,是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鲜活教材。观影过程中,我周围不时有人拿出纸巾擦拭着自己感动的泪花,我也是自始至终满含着热泪,心情久久难以平复。

周恩来同志的崇高风范、高尚品德和伟大精神,是共产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学习的楷模。1961年是新中国三年自然灾害时期,大病初愈的周恩来来到河北邯郸伯延公社,在不到100个小时的时间里,夜以继日地走村入户,深入进行调研。尤其是在大雨之夜,周总理不顾自己疲惫虚弱的身体,带着工作人员与群众抢救地瓜苗,这些地瓜苗是周恩来与当地群众一同栽下的,他生怕飘泊大雨将地瓜苗冲走,这是老百姓生活的希望。到了夜间,本就身体虚弱又劳累了一天的他还伏案总结梳理调研中发现的问题,在向毛主席通话汇报情况时,打电话一直到天亮这一个个感人的镜头,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深刻内涵。总理与普通百姓间零距离的接触和坦诚的交流对话,生动诠释了老百姓的事,再小也是大事的道理。

影片还生动刻画了总理对人民的似水柔情。当总理看到群众为他准备的红烧肉时,已经迈进屋子里的一条腿又迈了出来,他与邓大姐和其他工作人员在公共大食堂与群众一起喝着榆树叶子熬的粥。但是在吃连弟奶做的拽面时,他的脚却毫不犹豫的踏进屋内,因为他知道如果不吃这碗面,老人今后的生活是不会愉快的,这是老人的心,是老百姓对自己一片深情厚意。他甚至没有询问就知道做拽面的面粉是老人用寿材换来的,他还嘱咐工作人员要将老人的寿材赶紧买回来,等走后再送回老人家里。这就是一枝一叶总关情。周总理到老百姓家走访调研,将百姓家的情况一一掌握在心,所以在吃拽面时,才会毫不犹豫地说出了拽面的出处。总理对人民无私的奉献,人民对总理的爱戴和景仰在这一细节中得到生动刻画。当总理得知张二廷独自抚养四个孩子时,便和邓大姐商量帮忙抚养一个孩子点点滴滴,都彰显着总理对百姓的关心。

影片还充分展现了我党求真务实的优良作风。在总理刚到伯延寨前两日,公社主任郭凤林等同志因为怕给中央添麻烦而刻意隐瞒真相。但周总理却明察秋毫,不被假象所蒙蔽,访贫问苦,一步步揭开了公社干部善意的隐瞒,最终了解到当地群众生活的真实情况。周总理实事求是、一丝不苟的精神和作风不仅是该片的主基调,而且对今天的我们,尤其是对领导干部更具有深刻的启迪。当郭凤林试图催促周总理尽快回去的时候,周总理坚定地表示,他这次来,不了解到真实情况是绝不离开的。周总理一进村就看到榆树上的叶子都光了,村里的大人说是被羊吃了,而小女孩连弟说出了实话:羊怎么能吃到那么高的叶子呢?他已经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当他看到村食堂有红烧肉时,更让他察觉到情况的异常。因为心里始终装着对百姓的真情,所以观察才会异常敏锐。当他发现村干部和部分村民隐瞒真相时,并没有进行高压批评,而是真诚与群众交心,细致地做思想工作。正是周总理的肺腑之言打开了伯延群众心底的闸门,纷纷吐出了自己的心声。

影片《周恩来的四个昼夜》让我真切地感受到,在那个特殊的年代,我们的党和人民群众的鱼水之情是多么的淳朴和真挚。周总理走街串巷,深入田间地头,了解村民生活的事实真相,真正做到了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观看电影,我听到一名观众小声嘀咕:这部影片应该让更多的党员领导干部来观看,党员领导干部应该认真去思考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内涵。是啊!今天,我们的党员干部更应当懂得: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群众冷漠,离心离德,党亡政失;群众支持,同心同德,国强民盛。

影片还向我们呈现了我党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优良传统,让人深受教育,也深受感动。由于中央政策的偏差给群众带来的各种困难,周总理真诚道歉,我是总理,老百姓的生活出了问题,就是我的责任啊!当张二廷等群众说出大食堂的种种弊端,说出村干部作风的各种问题时,总理听得是何等严肃认真。就是村干部,也是羞愧和反思,主动站出来承认自己的错误。当总理将4天来了解和调查到有真相立即与毛主席通电话汇报时,第二天就解散了大食堂。这种实事求是、敢于并勇于批评与自我批评、虚怀若谷听真话和及时纠正偏差的精神和作风,尤其值得我们今天的党员领导干部学习。

电影《周恩来的四个昼夜》宛如一面镜子,照明亮了我们的眼镜,净化了我们的心灵。广大党员干部应当通过观看此片,深刻领悟如何去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解决四风问题,更好地实现为民务实清廉,让我们的党长盛不衰,让我们民族复兴的伟大中国梦真正实现。

《周恩来的四个昼夜》心得体会


《周恩来的四个昼夜》心得体会

观《周恩来的四个昼夜》有感
9.25日公司组织全体员工观看了《周恩来的四个昼夜》。该影片讲述了新中国六十年代初大搞浮夸风、大锅饭,却不幸遭遇三年自然灾害,同时苏联紧逼还债,在如此窘迫的环境下周总理亲自到革命老区武安县柏延村调研,历经四个昼夜的实地考察后,按照老区人民的意愿,柏延村在全国第一个取消了人民公社,老区人民从此过上了好日子。
观后,不仅感动于周总理弯腰给因饥饿而双脚浮肿的汪老师穿鞋、雷雨天为田地里抢救秧苗的村民熬姜糖水、工作到凌晨不得不换上高度老花镜才能看清字,更感动于老区人民在饿得头晕眼花时,还能体谅国家的困难,把苦水往肚子里咽,也不给国家添麻烦不给主席总理添堵,以至于村支书违法关押村民、跟总理撒谎也都不让人觉得那么可憎。
想起人们常说的“民以食为天”。心中有个疑问,那个年代的人们,吃不饱穿不暖,为什么还能真心实意的拥护我们的党,坚信困难是暂时的,党能治理好国家,让他们能过上好日子?我没有在那个年代生活过,无法体会到那么深刻的情感,隔壁座位的同事哭成了泪人我却迟迟到不了感情的顶端。想到片尾总理要离开时,所有的百姓早早等在村口,见到总理出现哭着说一定要再来时,大约明白了一些,正如总理所言,“我们牺牲无数先烈,就是为了让人民过上好日子。”总理转达毛主席批示“大食堂解散还是保留,人民群众说了算。”正是“让人民过上好日子、让人民群众说了算”这样的承诺得到了切实的履行,才有了百姓们义无反顾的信任,也因此才会有战争年代九旬老母送儿上战场,不怕流血牺牲;灾荒时期垂暮之年卖了寿材,只为让总理吃上一碗自己亲手做的拽面。
历史走到今天,党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没变,我们常说为人民服务,那就应该先明白新形势下人民到底需要什么样的服务;说走群众路线,就应该深入到群众中去,躬下身子,沉下心来,及时准确得了解群众的困难和呼声,切实解决人民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重点问题。真正将“让群众满意”作为衡量一切工作的检验标准,敢于接受群众的监督,敢于坚持人民的主体地位,提高党和政府的执行力、公信力、影响力。缩小贫富差距,实现共同富裕。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让奋斗的人看到希望,让老去的人看到依靠,让人民群众相信“中国梦就是老百姓的梦”,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才能赢得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拥护,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才能实现。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