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心得体会 > 践行四德从我做起演讲稿 > 导航 > “圆中国梦,德耀中华”,从我做起

践行四德从我做起演讲稿

“圆中国梦,德耀中华”,从我做起。

我们会不经意地忘记对手精辟的观点,就像忘记自己愚蠢的想法一样。心得体会可以把自己当做书中的「主角」来写。每当观看或者阅读后,老师一般都要求我们写心得体会,写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分析出现问题的原因,怎么才能写出更好的心得体会呢?经过整理,小编为你呈上“圆中国梦,德耀中华”,从我做起,供你阅读参考,并请收藏本页面!

10月1日晚,我观看了全国道德模范颁奖晚会,晚会分“助人为乐”、“见义勇为”、“诚实守信”、“敬业奉献”、“孝老爱亲”五个环节。每个章节采用播放电视短片,现场访谈、歌曲舞蹈、朗诵颁奖礼致辞等多种形式交替进行,诠释了震撼心灵的道德之美,让我们走进了感人事迹后的他们。
“忠孝仁爱,信义和平,礼义廉耻”,本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品格,支撑着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传,屹立于世界东方。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社会物质文明固然飞速提高,而人们精神文明大幅滑坡。中央宣传部、中央文明办等5部办,及时主办全国道德模范表彰活动,是非常明智的,具有注射强心针的生命意义。
xx年为第四届典礼年:“圆中国梦,德耀中华”。人间大爱,人性大美。我边看晚会,边受震撼,边流热泪。被表彰的54位道德模范,90%以上是工人、农民、学生、士兵、医生、教师、个体工商户、社区居民等普通劳动者,平民英雄,没有被称为xxx之父、xxx事业的奠基人、xxx学科的创立者等功勋型人物。这是非常切合实际的。在全民中大力开展学习道德模范、争当道德模范,充分发挥道德模范榜样引领作用,提高全民的文明道德素质,形成全民实现中国梦的强大精神力量。而功勋型人物如钱学森、邓稼先、袁隆平、吴孟超等人的表彰,则应以国家的名义,设立“终身成就奖”,由xx颁发国家功勋章。
xx主席指出:伟大时代呼唤伟大精神,崇高事业需要榜样引领。当前,全国各族人民正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我们要按照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高度重视和切实加强道德建设,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基本道德规范,培育知荣辱、讲正气、作奉献、促和谐的良好风尚。
可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需要千千万万个道德模范。“凡人善举”,能够有力地引领人们“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80后”小伙高铁成有句座右铭:“把助人为乐变成生活习惯。”“我的家乡在白山黑水的东北,那是一块英雄的土地。杨靖宇、赵尚志、杨子荣、王进喜、雷锋、苏宁,一个个英雄的故事,从小就在我的心里打下了烙印。尽管我家里比较贫穷,但朴实厚道的父亲经常教导我,宁肯自己吃亏,也不让别人受损”。这是多么美好的道德人生。
然而,现在获奖人数每年50多人,十年500多人,百年5000多人,每次被表彰的不到亿分之四。这与英模人物的迅速成长不相适应,也与全国13忆人口不成比例,何况大批接近的甚至超越的英模人物被挡在门外。建议每次被表彰的道德模范增至1000人,且每年要举行一次表彰颁奖典礼大会。
道德模范,他们是一群平凡的人,他们在一天天一年年当中,用自己的高尚、甚至是宝贵的生命,赢得了人们的尊敬和赞许,他们用心诠释着道德之美,他们用行动温暖了全社会,感动了全中国。
“十一”期间我怀着无比感动的心观看了全国道德模范颁奖典礼。曾无数次被感动的落泪。特别是李成环老师的事迹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26岁的“最美新娘”李成环带着对新玉树的眷恋,静静地走了……在这本该和丈夫享受人生最幸福最快乐的日子里,没有留下一句话……但她和丈夫把最美的身影留在了玉树灾区,留在了玉树人民的心中。龚大锬、李成环,一对普通的夫妇,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人间的大爱,书写了生命中最灿烂的一页。
  道德模范让人们看到了良知的希望,点亮了人们追寻美德的灯塔。相信通过党的领导、政府的牵引,人民的努力,温暖会流进每个人的心田,火炬永远不会熄灭,传统美德代代相传,道德模范生生不息。

F132.cOm更多精选心得体会阅读

《梦圆中国,德耀中华》张丽莉事迹观后感


庞村三中 薛利芳

“十一”期间我怀着无比感动的心观看了全国道德模范颁奖典礼,被张丽丽的先进事迹再一次感动。张丽莉老师的事迹感人肺腑,实乃笔墨所不能叙写。在生死一线之际,她完全没有考虑自己的人身安危,而是将学生推开,确保了学生的生命安全,彰显了一位人民教师无私、伟大的品格。这样的老师,足以成为共和国人民教师的代表。作为一名普通的教师。她在生死考验关头,临危不惧、舍己为人,用爱谱写了一曲生命的赞歌,用生命诠释了师爱的真谛。张丽莉老师是我们教师的骄傲和自豪。

张丽莉老师奋不顾身救学生是对英雄成长道路的揭示。面对突如其来的狂奔汽车,是没有心理上准备的。然而,在生死之际,她毫不思索,毅然展开双手奋不顾身救学生,这说明,在她脑中,危机面前先救他人的意识早已扎根。而她奋不顾身救学生的壮举,尽管闪现在瞬间,却有个长期累积过程。

张丽莉老师很平凡,没有豪言壮语,但英雄正是来自平凡,崇高的师德体现在平时点点滴滴平凡的教育工作中。张丽莉老师的英雄壮举,是商品时代对良知的一种呼唤;是利益冲撞时对道德的一种呼唤;是和平年代对英雄的呼唤。我们应该像张丽莉那样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在平凡的工作中,在细微处找回教师应有的价值和尊严。

我们从张丽莉老师身上看到了人生价值的真谛。感触之余,我有心得如下:

作为一名人民的教师,要学习张丽莉老师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权力观,淡泊名利,在危急关头和急难险重面前挺身而出,勇挑重担,为群众作表率、当模范;要把学习张丽莉老师的精神化作为工作的无穷动力,真正做到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在自身的岗位上奉献自己的光和热,用自己的行为感染人,做一名称职的光荣的人民教师。做到“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通过此次观看我深深的体会到:以他们为榜样,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自觉实践社会注意荣辱观,努力营造知荣辱、讲义气、促和谐的良好社会风尚,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为我区教育尽一份微薄之力。

中国梦心得体会:实现中国梦,从我做起


中国梦,是XX年11月29日,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在国家博物馆参观《复兴之路》展览过程中,习近平总书记发表的重要讲话之一。每个人都有理想和追求,都有自己的梦想,习近平总书记认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任何伟大的事业都需要从实干做起,坐地空谈说不出成绩,指手画脚画不出业绩,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征程中需要实干精神,以实干之基托起中国复兴之梦。

中国梦需要实干,中国梦需要我们每个中国人构筑,有梦想需要实干,从我们自身做起,司马迁在《史记.儒林外传》中说:“为治者不在多言,顾力行何如耳。”多言不如多行,多行才能多功。

作为一个年轻的农村社区干部,也是完成“中国梦”复兴之路的一员,在面对工作中遇到的烦事难事,要有一颗坚定必胜的信心,把心沉下来,认真热情对待每个居民提出的建议和问题,走入基层,俯下身子,为和谐社区创建贡献自己一份绵薄之力。

对于自己而言,我觉得无论是什么梦想,贵在坚持,有所努力必会在人生的旅途中有所收获,不管成功与否,梦想之路不可能一帆风顺,但在胜利的曙光面前,需要脚踏实地,用勤劳的双手托起自己的人生之梦。

《复兴中华,从我做起》读书心得


前几天,我认真地阅读了《复兴中华,从我做起》。这本书分为“名人名言”、“你知道吗”……等共15课。

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气象学家黄荣辉的故事:黄荣辉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北京大学地球物理系,日本、美国气象研究中心都给他优厚的待遇请他工作,他却婉言谢绝了。从中,我可以看出科学家不但要掌握好科学本领,还要有一颗爱国心。有一次,他为了思考一个问题,满脑子都是数学公式,把单位发的鸭子给弄丢了,他那追求科学的专注精神多让人敬佩呀!

当然,我们身边的许多平凡人也很了不起:最美教师张丽莉、最美司机吴斌……他们虽然平凡,却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敬佩的精神:舍己为人、珍惜时间、热爱学习、助人为乐……

复兴中华,人人有责。让我们从小立下“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志向,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吧。这样,“复兴中华”便会多出一份又一份的力量。

观看“圆梦中国 德耀中华”有感:人性大美、道德标杆


小编最近发表了一篇名为《观看“圆梦中国nbsp;德耀中华”有感:人性大美、道德标杆》的范文,感觉写的不错,希望对您有帮助,这里给大家转摘到小编。


第四届全国事迹及颁奖典礼于2013年10月1日晚8点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展播,我们全家一起观看了《第四届全国道德模范颁奖晚会》随着第三届全国道德模范郭明义三次将舞台上的古钟敲响,三声钟响,久久回荡。中央电视台演播大厅,气氛庄重而热烈。我的心情也很激动,一个个而又感人的事迹让人潸然泪下。
颁奖典礼分为助人为乐、见义勇为、诚实守信、敬业奉献和孝老爱亲五个篇章。圆梦,德耀中华。这一晚,道德模范们或其亲人依次上台,用的故事把道德的力量传递给全国人民。其中十二岁小女孩何玥的故事和中科院院士、中国人民解放军某部研究员林俊德老爷爷的故事最让我感动。
十二岁,一个花季的年龄,疾病却无情地夺走了广西桂林金宝乡中心小学学生何玥的生命。然而,她在离世前恳求父母无偿捐献自己的器官。她捐献的器官,挽救了三个人的生命。她以一种特殊的方式活在人们的心中。
中科院院士、中国人民解放军某部研究员林俊德老爷爷说:“我躺下就是病人,我坐着就能工作!”在生命的最后一天,仍强忍病痛工作。他整理了三万分科研资料都提交了国家。
他们感人的事迹和崇高的精神很值得我们学习。
他们中有像龚全珍一样的助人为乐模范,他们用平凡的举动帮助贫病幼弱者,传递社会大家庭的温暖,用爱与付出构建社会和谐的主旋律;也有像沈星一样的见义勇为者,他们面对灾难时和死神大义凛然、知险而上,把平安和生机留给他人,用流血和牺牲,将灾难和危急变成了人民至上、他人至上的高尚情怀;亦有像孙奇那样在平凡岗位上兢兢业业、尽心尽力服务人民的爱岗敬业模范;更有用行动诠释血脉相依至美真情的孝老爱亲模范,他们用人间大爱,诠释生活的真谛,用人间至孝,显示着超越平凡的勇气。无论天荒地老,无论沧海桑田,他们用一颗颗赤子之心,见证了中华文明五千年血脉相随……
他们是当代中国的道德标杆,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体现。他们关爱他人、助人为乐的道德情怀,见义勇为、勇于担当的无畏精神,以诚待人、守信践诺的为人品格,敬业奉献、勤勉做事的职业操守,孝老爱亲、血脉相依的至美真情,彰显了人间大爱,展现了人性大美,感动了全社会,温暖了全中国。

《圆梦中国德耀中华》观后感:大爱无疆 善行天下


《圆梦中国德耀中华》观后感:大爱无疆 善行天下

观看了《圆梦中国德耀中华》第四届全国道德模范授奖仪式之后,内心久久不能平静,脑海中一直萦绕着那些人,那些事。那一幕幕感人的事迹深深地感动着我的内心,感染着我的思想。从他们的身上我感受到了什么是大爱?什么是诚信?什么是无私奉献?他们正在用行动向我们诠释生命的价值和意义。

我一次次被平凡的英雄感动的热泪盈眶。大家的美德善行,既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又体现了社会主义时代新风,感人至深,催人奋进,是我们学习的楷模。

粗糙的手支起课桌,宽厚的背挡住风雨。有了爱,小院里的孩子一天天茁壮起来。你的心和泥土一样质朴,你洒下辛苦的种子,善良会生长成参天大树。56岁的高淑珍只是河北一位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农村妇女。高淑珍心疼落下残疾不能上学的儿子,想在家办个小课堂。由于附近村庄也有些因肢残不能上学的孩子,1998年4月她的“炕头课堂”开讲。老师是女儿王国光,5个孩子、4张课桌、2块小黑板和借来的旧课本……高淑珍家里响起读书声。

“炕头课堂”一开就是xx年。xx年间,她接收了近百名残疾孩子,却从未收过一分钱。母女二人每天用自行车接送孩子,中午就在她家一起吃大锅饭。渐渐地,自行车接不过来,她一咬牙买了旧面包车。有两个肢残严重的孩子,她怕路上颠坏了,就一直抱怀里。再后来,为让孩子少受罪,她索性让孩子住在家里,免费吃住读书。她靠艰辛劳动获得的报酬教育扶助残疾孩子,十几年来不离不弃,对于一名普通农村妇女来说难能可贵。

高淑珍的精神是崇高而伟大的,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集中体现。她的善良之心、博爱之心、包容之心、奉献之心、让我感动,让我们更加深刻的认识到什么是真正的爱。作为一名教育者,我从她身上学到的东西很多,她对孩子们是发自内心的爱,她呵护每一颗幼小的心灵,耐心对待每个孩子的成长,是真正的关心孩子。她没有豪壮的语言,没有华丽的外表,她用自己的善举触动了每个人心中最柔软的地方。这就是美德的力量,播种爱、传递爱,大爱无疆,善行天下。

这些模范中有助人为乐的,有见义勇为的,有诚实守信的,有无私奉献的,有孝老爱亲的。他们在不同的方面,展示了道德的风范。他们都是普普通通的平凡人,但却在做着不平凡的事。他们给我们展示的是一种力量,那就是道德的力量。时代进步需要道德风尚来引领,社会发展需要道德楷模的力量来推动。我觉得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用付出和行动来将道德的力量传递下去。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德耀中华观后感:传递快乐传播爱


国庆期间《圆中国梦 德耀中华——全国道德模范颁奖晚会》播出的时候,我从头看到尾,也从头感动到尾,甚至感动到几乎从头到尾都是满眼泪水,无论是助人为乐、见义勇为、孝老爱亲还是敬业奉献或者是诚实守信等等,每一个获奖者背后都是一个动人的故事,每一个故事背后都有着它或甜或酸的味道。

之后,忽然想起曾经有幸听过的《中国青年报》社评部曹林老师的一堂课中说道的:“当先进事迹的短片播放完毕,当颁奖晚会结束,你的感动还会持续多久?”他在课中提及曾经有一个拾荒老人,靠拾破烂的收入资助了不少学生上学的故事,他说当时这个故事得到了社会较大的反响,有不少记者前去采访,后来就有不少媒体刊登文章说的这老人怎么吃苦怎么艰辛怎么不容易,当他所在媒体也去采访,跟这位老人聊天的时候,老人说虽然他确实不容易,但他并不觉得自己怎么艰难,反倒是帮助那些孩子的时候感觉到很快乐,尤其是当那些资助的孩子给他写信报告自己取得了什么成绩的时候他最快乐。所心曹林老师认为:以快乐为引导,传播快乐能够更多的传播正能量,更多的传播爱。他说“快乐和感动不一样,每个人都会毕生追求快乐。”

确实,快乐是每个人的终生向往,大家都在有意无意的靠近快乐的阳光。无论是媒体宣传还是平常的谈话聊天,快乐的话题、快乐的故事、快乐的人物总是能更快的拉近陌生人之间的距离、传递陌生人之间的关爱、传播爱的正能量。

在时下的社会里,如同雷锋精神、如同道德模范、如同感动中国人物似的种种正能量正在聚集、蓬勃,还有我身边的普通气象工作者,无论风雨还是周末假期始终坚守在工作岗位,监测、预报、预警……以自己的平凡工作守护更多人的安宁。这许许多多的人和许许多多的故事里蕴含了许许多多的能量,就如同一个个小小的宇宙。给它们一个快乐的出口吧,看看他们全心付出的快乐,看看他们金秋收获的快乐,再看看他们传播快乐的快乐吧,然后你也会快乐很多,快乐的你会让快乐在你的手中停止吗?

喜欢一句话:我希望能躺在向日葵上,即使沮丧也能向着阳光。希望我们的心都能够和向日葵一样,始终向着太阳,始终孕育希望,始终传递爱和力量。

德耀中华观后感:常回家看看,践行孝道


福清实验小学 高玉华
10月1日晚上,我特意看了央视播放的感动中国,德耀中华的颁奖仪式。那些人和那些事,深深的感染着我,从他们的身上我懂得了什么是大爱,什么是诚信,他们是中华人民的骄傲,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观看了《圆梦中国,德耀中华》节目后,感动于孝老爱亲吴林香的孝顺懂事的先进事迹,我深深地感到,她的事迹应该让我们城市里的独生子女看了汗颜。
因为这让我想起我前几天上过的一节综合实践课,是关于洗菜、摘菜的劳动节技能。经过调查、展示,班上有帮助父母洗过菜的学生没有几个,连最简单的洗萝卜都不会,基本是饭来张口、衣来伸手。所以,看了吴林香的事迹,真正让人感受到“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是值得我们所有的独生子女以及城市孩子好好学习。
全国道德模范廖月娥倾情照顾老人,用实际行动诠释着“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真正含义。
相对于我们这些整天忙碌于工作、事业中的人来说,能做到天天服侍家中的老人确实不易,甚至根本做不到,甚至常年不回家看望老人的都大有人在。不是有新法规出台“常回家看看”吗?
两相对比,我们每个人都要从道德模范身上得到启示,不但要常回家看看,还要常关心、常照顾、多孝顺、多行动。
我就是这样践行着“孝道”。
我无论多忙、身体多么不舒服,我必定每个星期回老家一趟,看望我近90岁的外公、年迈的父母,帮老人洗头、打扫卫生、陪他们聊天、回忆往事、说说自己的工作情况,当然肯定是“报喜不报忧”,以便让老人放心,让老人安度晚年生活。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