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演讲稿 > 征文演讲范文 > 导航 > 市民献礼祖国60华诞优秀征文

征文演讲范文

市民献礼祖国60华诞优秀征文。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当我们在公开场合进行个人演讲时,演讲稿的准备是非常关键的。写演讲稿时要充分考虑听众的年龄、身份、文化程度、心理需求等。怎样努力写好一份演讲稿呢?也许下面的“市民献礼祖国60华诞优秀征文”正合你意!希望你能从中找到有用的内容!

嗬!姚老太又搬家了!

屈指算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姚老太这是第六次搬家了。这一回,姚老太搬进了140平米的大房子里,窗明几亮,简约的装修仍不失家境的殷实和生活的富足,姚老太心里那个欢畅啊简直写满了脸上的菊容,每一条皱痕里都溢满了欢喜,用他老人家自己的话说:“我这个搬家啊,一次比一次心里舒坦,一次比一次心里敞亮。”

姚老太可是有故事的人。单不说她那97岁的高龄,足以作为一个世纪的见证。就是姚老太的几次搬家的经历,也足以让人悲喜交集,感慨万千。

姚老太的家庭是一个革命家庭,她的丈夫做了八路,离家一走杳无音信,在战乱年代里姚老太带着一男一女两个孩子东躲西藏,颠沛流离,没有一个安定的住所,曾经因为丈夫的缘故蹲过监牢,受尽磨折,从此落下了夜不能眠的毛病。“那个年代啊,有个窝窝藏就不错了。”姚老太每每说起来,长吁不已。她的遗恨就是丈夫不知下落,“别人都有信了,就是他没有,都怪我把结婚的被子送了人,要不——”说到这里她就不再往下说了,于是在场的人都劝她:“您老这不是好好的吗。儿孙混得都不错,可都是党员啊,老一辈的事业可是代代相承呢!”

听到这些,姚老太自豪地笑了。可她还是谦逊地说:“都是党领导得好呀,我这个老太婆沾了*的光呢。”解放后老人被定为烈属,她一直没有再婚,住着几间破泥屋,含辛茹苦地拉扯大两个孩子,大男孩考取了大学,入了党,当了教师,直至做了教授,多次被评为劳动模范、优秀党员。女孩子学习比哥哥还要好,可是那年代家里穷,女孩子自动放弃了上学,这让老人一辈子歉疚,总觉得对不起女儿。

儿子在城里工作,姚老太带着儿媳孙子在乡下居住、劳作。期间老人搬了两次家,住的好了些。八十年代按政策规定儿子可以带全家入住城里,享受城镇户口,姚老太第三次搬家。刚进城里时,没有专门的家属楼,和儿子同样的还有几家,大约四五户吧,大家都住在一排大教室改装的“家”里,一个教室住一户,这一住,就是十年。好在大家都是吃惯了苦的人,邻里和睦,倒也满足。

时光荏苒,转眼到了九十年代初,改革开放的步伐日渐明快,国民经济日渐富强。儿子单位也因此第一次盖家属楼,姚老太第四次搬家,第一次住进了楼房,房子不足百米,还是一楼,但是带个小院,姚老太把历次搬家必带的“光荣人家”的牌子端端正正地安放在院门上,心中想:这一辈子总算有个着落了。搬家那天,一家人欢天喜地,祭了死者,放了鞭炮,还邀请了乡下的老亲旧戚。那时的农村,还没有多少小楼别墅,农民们还向往着城市户口。姚老太她们算是过上了农村人艳羡的城里人生活。

这时候,姚老太的孙子也上了大学,在学校里就入了党,姚老太经常教育孙子们:“可要好好学习,听老师、领导的话,可不能忘了本,给祖宗丢脸。”邻居们对这个革命家庭更是赞不绝口:“瞧人家老太太,真是教子有方啊!”话自然会传到老人耳里,姚老太对这个社会更是感恩和满足,当然,也是无比的自豪和欣慰。

斗转星移,转眼进了21世纪,社会发展更是蒸蒸日上。儿子单位又盖了一次居民楼,论资排辈,姚老太跟着儿子又搬了一次家,这次住的房子比原来的大了不少,大概有120平米。姚老太也是90多岁的人了,老家不时有人来看望她,不过他们这时候不再眼馋姚老太的生活了。姚老太听说这家盖了五间大厦屋,那家盖了两层小别墅,这个办工厂,那个跑运输,反倒是姚老太称叹不已,她不再为老家人担心生计了。姚老太很想回老家看看,可家里人怕她年老体衰,于是老人就央求老家人多来看看她,说说庄里乡亲的变化。人哪,生活在外无论多么舒适,总是那么叶老思根啊。

姚老太欣喜故乡日新月异的同时,也欣喜着祖国的繁荣昌盛,在自家明亮宽敞的客厅里,姚老太足不出户从电视里观看了香港、澳门回归,三峡水库建设,西藏铁路通车,神舟飞船上天……姚老太很关心国家发展,她觉得自己虽是风烛残年,可是那颗心从来就没有离开过社会大家庭,总是和时代的脉搏一同跳动……中国人是有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情怀的,一个普通的劳动妇女也拥有这般赤子之心。

如今,姚老太第六次搬家了。儿子已光荣退休,孙子也成家添丁,四世同堂,共享天伦。在新居里,姚老太在儿孙们的陪伴下,2008年又从屏幕上欣赏了北京奥运,目睹了“嫦娥”奔月,也看到了国人众志成城抗击震灾的荡气回肠,老人更坚信党领导人民会度过一切大灾大难。

到2009年10月1日新中国建立就六十周年了,姚老太这个97岁高龄的老人和所有中国人都怀着一个赤诚的祝愿:国泰民安,繁荣昌盛!

f132.COM更多演讲稿延伸阅读

90后庆祝祖国60华诞优秀征文


作为90后的一员,我几乎没吃过苦,没像前辈们一样见证祖国的翻天覆地般的变化。但,我想,我也很爱祖国。并非矫揉造作。也许平常的我只是个“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象牙塔公主,但是,当去年大地震袭来,降临四川汶川的时候,我深深地被震撼了。当时学校请来了的演讲大师进行感恩教育,很形式化,不仅没触动内心,更有几分反感。可当晚上知道千里之外的地方发生的灾难后,一下子,觉得心里很难受。地震,几秒钟,废墟,尸体,呼喊,.......瞬间,什么都化为乌有。第一次这么深刻地嗅到死亡的气息,死亡的数据不断不断地增加,心也沉到了海底。不过,大难大爱,当整个中华民族团结在一起的时候,就是见证奇迹的时刻。可敬的温家宝总理,可亲的士兵,可爱的来自四面八方的援救之手,都是一片片暖暖的阳光,鼓励支持着灾区的重建,期盼着微笑能早日回到灾区人民的脸上。就是这样一个团结勇敢,奋发向上的民族,她是我的祖国。她总是以“和”感动着世人,感动着我们。现在她正日益强盛,日益繁荣,迈着她自信坚实的步伐,走向世界,走向辉煌。所以,身为炎黄子孙,无论何时何处,我都可以骄傲满满,因为我有这么坚实的靠山喔!希望前辈们可以看过我们的表现后再来评价我们90后,相信,我们定会像祖国交一份满意的答卷的。

祝:祖国母亲,60周年华诞快乐!

文学者纪念祖国60华诞优秀征文


艾青在他的大堰河边反复吟唱:为什么我的两眼满含热泪?/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端木蕻良也在他的一篇有关土地的文章中写道:我是希望有这么一个美丽的地方,/出现在我的故乡/或是我的坟前。

故乡,向来在我国古代或是现代文人诗人的笔下,都是一个屡屡出现的美丽字眼,其实,她是活在他们心中的一个灵动的图腾!发迹了要荣归故里,落魄了要思乡求安慰,叶落了更要归根进祖坟以求安息!故乡,她更是身在他乡之人的一种情感寄托,有时甚至超出了父母姊妹,所以,才有了“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

我不是文人,也不是诗人,顶多只能算得上是一个多愁善感的性情中人,也许这样的年纪还说自己多愁善感显得有些矫情,可我也找不到合适的字眼,姑且用之吧。故乡就像一副经久不衰的画卷总是不断地反复地在我的脑海中过电影,我为她的那条不说先人没想过就连我自己都没想过的乡村水泥路面而欣喜,每次回去坐车到家门口,感觉都和第一次一样恍如梦中!我更为她的水源的贫乏而焦虑,好长时间不下雨,我就忧心忡忡,担心山坡上田干旱颗粒无收,焦心父老乡亲没有水喝,儿时热天在水井边守水一瓢一瓢舀水的情形太深刻了!所以在国家新农村建设的政策出台之后,在了解到国家为农村“通水、通电、通路”的政策之后,我就一直在想,要是我们村能通上自来水,加上现在平坦宽阔的水泥路面,还有已经改造好的农村电网,那我们村的日子真的就是“芝麻开花节节高”了!

真是机缘巧合,在我去年任科干班班主任时,有一位学员来自水利局,恰恰是分管农村水利设施的副局长,农村通水工程也归他管,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我把村里的饮水情况给他讲了,他爽快地答应立项。可在找水源的关键环节上颇费周折,水源地最终定在离村子10几里外的地方,偏偏又是农村居住分散,测绘时又掉了一个小组十几户人,由于水源地太远早就超预算了。村主任又急得打电话找我,怎么办?我可从来没求人办过事啊,而且是要钱,现在单位都进会计核算管理中心了,要钱太难了。找了两个学员,都答应想想办法,但一餐饭后也没有了回音。而且我从来没有办过此类事情,连套路都不懂。

怎么办?

看着白发母亲提着一桶衣服在溶里田水沟里一丘田一丘田地找寻看是否还有没干的水沟;看着黄牛在污水沟边使劲地闻犹豫再三还是一口一口地将污水混合着污泥吸了进去;还有那些笨重的水牛拼命地想把整个身躯都浸没在泥水中但怎样努力也无济于事,只得喘着粗气任凭刚打湿的背上的泥水在烈日的照射下迅速干结;闻着好不容易从水井里挑来的水(舀一担水要一个多小时)却散发着刺鼻的牛屎牛尿味......我难过地闭上了眼睛:我的父老乡亲啊,你们这是过得什么日子啊?!蓦地,一个念头在我的脑海中闪现:一定要让饮水项目完工!一定要让父老乡亲尽早喝上干净水!记得曾经有位领导说过:为老百姓办实事,犯点错误也值得!与乡亲们的饮水困难相比,我的面子又值几何呢?这样一想,我的思想重负一下卸去了。对,回去后,我就和他们联系,恳求他们帮忙,一定解决资金问题,早日解决饮水问题,做好事不能做个半拉子事!

想着这些,加上连日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劳动,我沉沉地进入了梦乡,梦里,村里的自来水通了,那清凉清亮的水哗哗地流着,孩子们在那哗哗的流水中泼水打水仗,父老乡亲的爽朗的笑声一浪高过一浪......

个体户纪念祖国60华诞优秀征文


城市的色彩

60年,中华大地沧桑巨变。2009年,我们伟大的祖国迎来了她的60岁生日。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饱经战争沧桑与落后苦难的中国人民终于重新站起来了!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市建设翻天覆地的变化无处不在:街道变宽了,楼房变高了,广场变大了,绿地变多了……

作为现代城市的定义中,以“品质”为理念,为那些具有历史渊源、时代背景、特殊痕迹的土地,开启了一个个崭新的生活篇章。无一不是既延续传统城市的风貌,同时又超越过往的一切,更新、升级城市的生活可能。

西方哲人亚里士多德写道:人们聚集到城市是为了生存,住在城市之后是为了过美好的生活。如今,中国城市的发展正给中国城市居民和落脚者提供机会。在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市的发展过程中,中国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消费方式、消费结构都发生了明显变化。中国百姓已经走出了物质短缺的时代,过去城市居民手中的肉票、粮票已彻底不见。在解决了衣、食问题以后,今天,住房、汽车、电子通讯产品已成为城市居民的消费热点。

建国时期,居住条件极差。城市居民的住宅大多面积小,设施简陋。如北方的大杂院,南方的亭子间等,十分拥挤杂乱,屋子小得给人以压迫感。农村里,北方内地多为土坯房、窑洞,南方多住茅草房,房屋破旧,年久失修,岌岌可危。人畜有时混居一室,卫生条件差。到改革开放前不断改善,但居住条件仍较差。样式统一单调的平板房取代了建国初的破旧民居。一片片鱼鳞状的瓦片取代了破旧的屋顶,墙也不再是石砖砌成的,而是用石灰砌成的平坦而洁白的墙面。但房屋内部很少有装修,只有床、桌子、椅子等基本家具,看上去简朴整洁,洋溢着和谐宁静。改革开放以来,居住面积扩大,居住条件有了明显改善。老式的普通民居已经不能满足人民居住的需要,于是新型的住宅小区拔地而起,楼房鳞次栉比,犹如一座新城。一大批居民走出没有厨房、厕所,没有上下水道的老房子,搬进房屋质量有保障、小区环境优美、购物交通方便的新楼房。

今天,人们居住的选择更多了,有高层住宅区,有复式楼,有花园小区,甚至还有单门独院的特色别墅。当我们登上高楼远眺城市流光溢彩的景色时,也可以体会到古人“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情。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装修也成为热点,风格多样的装修丰富了我们的生活,也体现了人们生活品位的提高。

社区居民庆祝祖国60华诞征文


吆喝的变迁

三轮车,大烤炉,小喇叭,穿街过巷,一天下来,足把县城绕了几十趟,要问是做什么的,且听吆喝声声:“烤红薯,甜又香,小孩吃了有营养,老人吃了保健康,科学研究要——推——广——”

揭开炉盖,诱人的香就憋不住逃了出来,引得老少妇孺纷纷驻足,递上块把两块钱,拿起三两个不大不小中等个儿的,将烤得蓬松的薯皮剥开,当街就啧啧有声地品尝起来,焦黄的薯肉热腾腾,香喷喷,吃的人由衷地赞,卖的人开心地笑。

然而吸引我的,并不是诱人的薯香,而是牵强的吆喝。

我笑,这烤红薯怎么就跟科学扯到一块儿了呢?

卖红薯的是五大三粗的汉子,憨憨的也笑了,你要问红薯到底有什么科学价值,这精那素的我一时也讲不上来,我只晓得这么喊给我带来了财运。这吆喝嘛,不就是个广告?广告嘛,不也讲究个与时俱进?你讲是不?我卖烤红薯也有很多年了,多年前,这吆喝声又不一样,你听,是这样的:“烤红薯,甜又香,请大家,来品尝,各位顾客快来买,一斤红薯吃个饱,请大家,把心放,绝不短斤来——少——两——”

那时节,改革开放还没几个年头哩,经济哪有现在发达?我们县又是库区移民的关键时期,老百姓钱袋子捂得紧哩。日子过得紧巴巴,能填饱肚子就算好的了。我卖一斤烤红薯,他当一餐饭吃,还怕短斤少两吃暗亏,把秤盘子盯得死死的。我编词儿就从这着手,效果还是不错的。

现在可不一样了,大家关心的不是“饱不饱”,而是“好不好”。以前做梦都吃红烧肉,而今大鱼大肉哪里稀罕?倒是马氏苋、胡葱酸、马援苦这些野菜走起俏来,说是纯天然绿色无公害。现在的人追求健康生活,注重营养搭配,只要对身体有好处,哪个还在乎那几个钱?你还喊“一斤红薯吃个饱”,不是损他穷吗?鬼老二才会来买呢。

卖红薯的汉子依然憨笑着,只轻轻踩一下脚踏,三轮车就从我身旁滑了前去,他的手略微一摁龙头,“嘟”的一声,多年前还是一片黄土坡而今大厦林立的新城里,就洒下一路吆喝,清亮亮的——“烤红薯,甜又香,改革开放政策好,农民进城奔小康,奔小康!……”

武警庆祝祖国60华诞诗歌征文


五星和鲜红交织成的辉煌

从血泊中提炼、从火焰中冶铸

从镰刀与铁锤交织的旋律里锻打出来

在大江南北、长城内外、珠峰之巅

展开了东方不朽而又神圣的雄姿

您是华夏儿女心中膜拜的图腾

亿万双虔诚的目光在仰望

您燃亮了五十六颗星的璀灿

展示一个民族壮美的主题

绘出一幅辉耀千年的图案

踏着国歌庄严雄伟的节拍

您坚定铿锵的步履

迈过了六十年的峥嵘岁月

国旗

从丰碑里的铭记追忆往昔

诠译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真谛

那旗杆如顶天立地的脊柱

任何重压威武不屈

风霜雪雨仍巍然屹立

难忘您漫卷西风的英姿

招展成鼓荡春风的劲帆

牢记您南征北战的业绩

唤起了千万条血脉沸腾

凝听您“站起来”的高傲声音

演绎出震撼寰宇的交响乐

在二十一世纪这部巨著的开端

用灿烂的五颗金星写下惊世的序言

国旗

悠悠岁月数风流

滚滚长河写春秋

在您的烘托中

一个五千年的民族倏然拔地而起

在您的飘扬下

神州大地处处洋溢着霞光万道

在您的激励中

十三亿华夏儿女呈现高昂的斗志

您用自信叱咤大千

表达了一个炎黄民族的声音

您睿智地指点江山

构筑华夏美好繁荣富强的蓝图

国旗回忆庆祝祖国60华诞征文


我九岁才上学,比别的孩子晚了一年。

学校就在村边上,是两排灰墙灰瓦的起脊瓦房,与北方农村的平顶房很不一样。学校有一棵高大的梧桐树,粗大的枝杈高擎着一面红旗。

鲜艳的五星红旗迎风而动,飒飒做响,学校因此庄严而神圣。那面红旗也点燃了我少年时求学上进的心怀。

我天天盼望上学,可是,学校和我之间总有一段距离,我可以聆听朗朗书声,却无法迈进校园。

贫穷是横亘在我和学校之间的鸿沟,我无法逾越。就在我要上学的那一年,父亲摔伤了腿,母亲也急病了,父亲让我等一年再上学。我的伙伴们按时入学了,而我则继续留在家里。我守在父亲身边,为他捶那条伤腿,我希望它快点好起来。母亲没等病好利落就下地劳动了。我家是农民,吃穿用度都在那三亩土地里,土里刨食需要辛苦的劳作,容不得偷懒和敷衍。

父亲懂我的心思,安慰我说:“孩子,不要急,明年梧桐花开的时候就送你上学。”

“梧桐花开的时候——”父亲神色忧郁,躲避着我的目光。

这一年,春来得晚,花草已经睁开了眼睛,春天才被风儿牵着出来散步。麦苗舒展开蜷缩了一冬的懒腰,伸出手臂与看不见的风儿嬉戏。梧桐树看着田野里发生的故事,忍俊不禁,那笑将出未出,一树的花骨朵憋成了大红脸。我想象着满树花朵绽开时的样子,不由得笑出声来。

视线被梧桐花间的红旗打了一下,我的心弦为之一振。红旗无声地飘扬着,即使只有微风,她也激昂地跳跃着,好像她要将村庄里所有的花朵都点燃一样,包括我的内心。

梧桐花开了,可是父亲依然没有提送我上学的事情。

父亲的腿依然没有好,为了医治那条病腿,不仅花光了家里所有的积蓄,而且还借了债。

小学校的钟声响起,伙伴们集合去了——那是戴眼镜的胖校长敲响的,他的号令比鸡婆呼唤鸡雏还灵验。

周一,早晨,校园响起雄壮的国歌声,红旗冉冉升起。学校每个周一都要举行升旗仪式,举行“国旗下的讲话”,总有一个幸运的孩子被选出来,面对红旗讲自己最想说的话。张午申、问腊月、胡桃子、小敏惠都讲过了,从喇叭里传出的声音有点变味,从他们略带颤抖的声音里可以听出他们很紧张很激动。

这一天,我没有守护父亲,而是独自跑到学校的铁栅栏门前,看升旗仪式。上课许久了,校园安静极了,我依然站在那里。胖校长向我走来,我跑开了,他在后面喊我。

不久,胖校长来找父亲了,他们谈了很久,胖校长不停地推着总往下滑的眼镜,父亲挺着身子恭敬地听他讲话,最后,父亲与胖校长握手。这样的礼节在农村是少有的,他们一定决定了什么大事情。

事情是关于我上学的。父亲终于对我说:“梧桐花开了,去上学吧。”

很久之后我才知道,是胖校长要求父亲送我上学的。胖校长很严肃地说:“国家规定,适龄儿童必须接受九年义务教育,孩子们都要上学!”他看出了父亲为难的原因,当即表示:学校免收我的学杂费,学校老师捐出钱来为我买书本。胖校长的认真与执著让父亲感动。这个决定一直坚持执行到我小学毕业。

学校热情欢迎我的到来,欢迎仪式就在周一的升旗仪式上,胖校长让我来到队列前,面对国旗讲自己的心里话——那就是国旗下的讲话呀!因为激动,我的脸红彤彤的,和红旗的颜色差不多。

红旗温厚地飘动着。梧桐花不敢抢红旗的鲜艳,将自己的颜色定位成浅淡的粉红,沉甸甸的花朵在枝头摇曳,好似我激动而忐忑的心情。

“旗——红旗——我爱五星红旗!”我不由自主地朗诵起刚刚学会的词语,也许,最简单的词语组合最能表达我当时的心情。

“红旗为什么是红色的?因为烈士的鲜血染红了她;红旗为什么总是飘扬?因为她蕴藏着前进的力量;红旗为什么飘扬在的地方?因为她指引我们前进的方向——”那天,我的讲话像诗一样美,赢得了热烈的掌声,我的眼泪露珠一样挂在眼睑上。

也在那一天,我加入了少先队员,胖校长亲手为我系上红领巾,他谆谆告诫说:“红领巾是五星红旗的一角,戴上她,就要时刻将国家装在心里!”

再次站在国旗下讲话已经是多年以后了,应胖校长的邀请,我重回母校,为小学生做励志报告,我回忆我的求学经历:

“我的成功离不开学校的帮助,我依靠学校老师捐助和社会资助才完成学业,是国家和社会帮我度过了生活难关,为我提供了学习机会;

“在我享受成功的时候,我无法忘记过去,对于我的母校我的老师和我们的国家,我永远心怀感恩。我要加倍努力工作,报答关爱我的学校和社会。”

“我的少年时代,生活是清苦的,可是淳朴的乡情为我带来社会的关爱,让我体会到社会大家庭的温暖;如今,党和国家倡导以人为本的思想,将平民百姓的生活作为理家治国的头等大事来抓,农村学校都免除了学杂费和书费,穷人家的孩子也可以无忧无虑地上学了。”

上学,一个都不能少,一个都不会少。面对国旗,抚今追昔,我更深刻地体会到国家的进步与富强。我的经历和感受让小学生们对红旗和国家有了更真切的认识和理解,心中涌起无限热爱。我和学生们面向国旗庄严宣誓。

梧桐花开得正艳,众花拱卫中,五星红旗迎风飘扬。伫立在春天的田野,面向五星红旗心中有说不完的话,我想说从前、现在和未来。

作协庆祝祖国60华诞组诗征文


《中国龙》

上: 黄河滚滚向东,

澎湃民族脉搏的恢弘;

珠穆朗玛高耸,

崛起时代壮志的峥嵘。

五千年璀璨耀飞鸿,

谱写世纪文明的颜容;

十三亿神州大众,

汇成一条腾飞的巨龙。

啊,中国龙,

啊,春雷动;

世纪新篇大地跨时空,

千古雄魂血浓情更浓;

啊,新时代的中国龙,

蓄势腾跃昂天冲;

啊,新时代的中国龙,

九宵云外化神功。

下: 长城巧夺天工,

雄伟昂昂万里贯长虹;

看一代兵马俑,

神奇悠悠四海美名誉。

五千年璀璨耀飞鸿,

谱写世纪文明的颜容;

十三亿神州大众,

汇成一条腾飞的巨龙。

啊,中国龙,

啊,春雷动;

世纪新篇大地跨时空,

千古雄魂血浓情更浓;

啊,新时代的中国龙,

蓄势腾跃昂天冲;

啊,新时代的中国龙,

九宵云外化神功!

看到这里关于“征文演讲范文”的相关内容差不多已经结束了,如果对《市民献礼祖国60华诞优秀征文》还无法解决您的需求,请继续看我们为您准备的“征文演讲范文”专题!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