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演讲稿 > 外研社杯演讲稿 > 导航 > 演讲稿一杯牛奶等于……

外研社杯演讲稿

演讲稿一杯牛奶等于……。

奋斗之心人皆有之。为了让自己在演讲时掌握好声音和节奏,这时需要将演讲的内容尽善尽美的去完善一下,精彩的演讲稿让演讲者的表达畅通无阻,您对于写演讲稿有什么看法呢?有请驻留一会,阅读小编为你整理的演讲稿一杯牛奶等于……,相信你能从中找到需要的内容!

春天,一个万物复苏,万象更新的季节,在小蝌蚪音乐园里,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春天般的笑容。“今天,你喝了吗?”“喝过了,你呢?”“还没呢,这就去!”2004年3月1日后,这样的对话便常常出现在走廊里,教室中。如果你问,你们这里喝什么呀,那么每一名“小蝌蚪”的员工一定回响亮地回答你:“我们每天喝牛奶!”

每天早上九点半,总能见到食堂间的阿姨忙碌的身影,忙着热牛奶,忙着倒牛奶。小小的一杯牛奶,却满满地承载着一份关怀,一份情意;暖暖的一杯牛奶,却把我们每个员工的心都装得满满的。凝聚力工程,人性化管理,让每个蝌蚪人都实实在在地感受着,感动着……

喝牛奶的时候,常常是在带班的时候,那种责任感便会油然而生。认真对待每一天的工作,是我们的使命,是我们对“小蝌蚪”的回报。在“小蝌蚪”这个大家庭中,我学会了许多东西,特别是“宽容与奉献”,这不仅仅是口头上的一句话,而是体现在每个蝌蚪人的身上,做到这一点很难,但我们都在不断的努力着。因为对“小蝌蚪”,我们都有着深厚的感情。

走进“小蝌蚪”,一个平等、互尊、协作、融洽的人文环境随处可见。早晨同事们见面亲切的问候声,员工生日是真诚的祝福,夏日里清凉的绿豆汤,午餐中热乎乎的鸡蛋……很多很多。特别是每年四月份第二个星期的“爱园周”活动,更是将“小蝌蚪”的校园文化推向了一个高潮。人人参与,事事关心,我们共同爱护着“小蝌蚪”的成长和发展;实实在在,点点滴滴,我们将小蝌蚪的精神扎根于我们心间。从一杯牛奶到整个爱园周活动,我们品尝着香甜,感受着幸福,爱变得长久和有意义。

一杯牛奶等于健康,那么每天一杯牛奶等于什么呢?等于一种坚持,一种人文魅力。时间延续着生命,延续着一种精神,在每个蝌蚪人的身上都体现着这种精神——小蝌蚪的爱。有人说:“一杯牛奶强壮一个民族”,那么在未来的日子里,通过我们的努力让小蝌蚪更加茁壮成长吧!

F132.cOm更多精选演讲稿阅读

演讲稿:一杯干净的白糖水


演讲稿:一杯干净的白糖水

我是一个标准的九零后大学毕业生,幸运的是我刚出大学校门就找到了比较稳定的工作,所以我很感谢在中国共产党营造的环境下工作,也正是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我们才能尽享今天的幸福生活,才有更好的明天去描绘与期盼。而对于我来说,我想要的明天仅仅是一杯白糖水,一杯不掺杂任何杂质的白糖水。

接下来,我要跟大家分享一个两代人的故事:大家都知道白糖,每家都有的,但是十几年前,对于一个偏远山区的农村家庭来说,白糖是很少见的,而我哥呢偏偏就酷爱喝白糖凉水,当时我爷爷是村里的党支部书记,奶奶是村里的妇女主任,所以两人每次进城开会都会带一斤白糖回来给我哥。我们村属于偏远山区,每当夜幕降临,没通电的小山村更是显得安静,所以当时来说,通电是村里所有人的心愿,可是怎样把电杆运进没通路的村里呢?

这又是一个大问题。作为党支部书记的爷爷决定:既然没办法短时间实现通路,那么,就算是人扛马驮也要把电杆运进来。就这样,爷爷带领大家开始扛电杆、拉电线,奶奶则是替爷爷操持着村里余下的大小事儿,因为太忙,照顾家里的重担就落到了年迈的曾祖母身上,曾祖母无时无刻不在埋怨爷爷奶奶的不顾家,却也默默的支持着他们的工作。有一天,一个亲戚拿了一大袋白糖来家里找爷爷,说是来串门儿,实际是想让爷爷不要安排他去扛电杆,因为这份工作太辛苦了,爷爷当时就不高兴了,黑着脸对亲戚说:今天我要是拿了你的白糖,帮你办事,明天你指不定拿其他什么东西来让我替你办事,这样一来,我就不是全村人的书记了,而是你一个人的书记。白糖是甜,但不能把心给吃坏咯。所以后来那个亲戚就很少到我家来串门了。村里每家每户最终都迎来了那份渴望已久的光明,可是爷爷这个老书记也退休了,由于整整22载常年奔波落下的老寒腿却要伴随他一辈子。老爷子脾气很倔,到现在依旧如此,经常会说;我是一个老党员,更应该以身作则。人这一辈子,是自己的,就拼命去争取,但不是自己的,就想都不要去想。也许这就是爷爷所谓的清清白白出生,清清白白入土。

就在爷爷退休后不久,年轻的大伯接下了书记的担子,大伯刚被任命为羊见村委会党支部书记那天,在他返回家中的路上,一场突如其来的大地震降临了,就是那场每个丽江人都刻骨铭心的2.3大地震。大伯加快了脚下的步伐,拼命的往村里跑,刚到村里就直奔受灾最严重的村小组,其实,他已经看见自己的弟弟刚被震垮的柴垛砸中了脚,看见姐姐家的房子完全倒塌,看见自己两个年幼的孩子在妻子怀里哭,他知道这个家现在有多需要他,但是,肩负党员使命的大伯,转身奔向了那个更需要他的地方。我不知道大伯当时的那个转身需要多大的勇气和决心,可我知道,他,是一个共产党员,是一个老党员的儿子,更是全村人的书记。

就这样,整整又20年过去,村里有了漂亮的灯光篮球场和设施齐全的活动中心,也有了通往城里的环山公路,大伯也成了老书记。他说,在这20年中,他曾经也想过满足自己心里的那份私欲,可是爷爷的那杯白糖水始终是他心里的天枰,时刻提醒着作为党员的自己,给老百姓争取的每一杯白糖水一定要干净、剔透。

我现在越来越害怕回那个生我养我的地方,不是我忘本了,而是我发现那个曾经撑起村里一片天的倔老头腰身越来越佝偻,那双老寒腿越来越不中用;那个曾经泼辣干练、多才多艺的老妇女主任越来越健忘,甚至会忘记我的名字;那个临危受命的老书记,不知道什么时候,两鬓开始泛白。然而我也发现这三名老党员仍然在那个他们奉献了大半辈子的小山村里毫无保留的发挥着余热。

爷爷和大伯这两代人的那杯白糖水始终是干净的,没有掺杂任何的杂质。而哥哥也依旧爱喝简单的白糖水。现在,这杯白糖水传到了第三代--我的身上,作为政法干警的我一定不会让这杯白糖水掺杂任何的杂质。我知道我没办法永远的将这三名老党员留在我的生命里,我唯有将那杯白糖水放在心里最干净的位置。

传承了三代的那杯白糖水是甜的,是干净的,它在阳光下映射出了两代老党员胸怀百姓,一心一意跟党走的情怀,激励着新一代的年轻党员在建设祖国的伟大事业中努力贡献青春和智慧,肩负起时代赋予的责任与担当,坚定信念,勇往直前。


安全演讲稿:安全就等于生命


生命本来就是一个奇迹,也是一种偶然,一个新生的小生命能否来到这个世界上,有时仅仅在于父母的一念之差。

生命是短暂的,短暂得有时让人无从把握,“事以密成,语以泄败”,这里所说的“密”我认为就是小心、周全、细致。无论是生活中还是工作中任何一个环节都不能粗枝大叶,顾此失彼。就安全来说,就是要将责任落到细节之处。

不少事故的发生,究其原因,就是安全意识淡薄,没有把安全做到“密”。就如我们电力员工来说如:工作票、操作票、交接班、调度命令等,如果稍有不细密之处,都有可能会引发事故。记得几天前回家,坐在车上漫无目的的往车外看,突然在路边上看到了两具年轻的死尸,后来听说是死于车祸,我的心灵突然受到了极大的震动,说真的我觉得当时我的心在颤抖。

第一次感觉到一个人的生命有时是那么的脆弱,那么的不堪一击,我为他们年轻的生命感到可惜。一个人从新生的婴儿到白发苍苍满脸皱纹的老人。是啊!人生如烟云,再美丽的容颜终有枯萎的一天,再年轻的生命也有变老的一天,难怪古人有“逝者如斯”的感叹!

据统计,每天有14万人左右离开这个世界,而这些人中除了一部分生老病死以外,还有大部分人是死于各种安全事故,难怪全世界人民都在呼吁:“关注安全,关爱生命”。而我们能够呼吸着已是一种幸运和幸福,所以我们更应该懂得珍惜生命,关注安全,做到:“不伤害自己、不伤害别人、不被别人伤害”。

居于对生命的认真思索,我常对自己说:“生命易逝,生命是金”。

挑战杯演讲稿


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为我校在甘肃省第六届“挑战杯”取得优异成绩的同学们颁奖,看到同学们用辛勤汗水换来的硕果,我由衷感到高兴。在此,请允许我代表全校指导教师,向你们表示热烈的祝贺!

“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自1989年以来,已先后在清华大学、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国内著名大学举办过十届。它坚持“崇尚科学、追求真知、勤奋学习、锐意创新、迎接挑战”的宗旨,鼓励大学生关注新领域,研究新问题,运用新方法,创造新成果。回想首届“挑战杯”,只有区区300人参加比赛,一度被认为是“高门槛”的精英比赛。而到今天,其知名度不断提到,远播港澳地区甚至欧美发达国家,被誉为中国大学生科技“奥林匹克”。参与人数也呈现爆炸式增长,在山东大学,最近每年参与挑战杯的学生数量在5000人以上;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本科生在4年期间,平均每人都要参加一次以挑战杯为核心的科技竞赛。不仅如此,“挑战杯”已由象牙塔走向社会,成为群众性赛事,成为联系大学生和企业的纽带,在更广阔的天地里展示科技创新的价值和魅力。

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成绩早已不再是衡量学生的唯一标准。很多实践动手能力强的学生通过“挑战杯”发现了自己。中星微电子有限公司生产的“中国芯”结束了“中国无芯”的历史,并占据全球计算机图像输入芯片市场60%以上的份额,其创始人就是当年代表中国科技大学参加“挑战杯”的邓中翰;正在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攻读博士学位的戴戈,从中学开始就被老师认为是“不务正业”,这个在正常考核体系内不被认可的学生,却在东南大学就读期间三度问鼎“挑战杯”,留下“挑战杯”史上的一段佳话。《金山毒霸》杀毒软件的编写者陈飞舟,大学三年级在“挑战杯”竞赛中的项目《dos小型软件开发工具箱》获得了鼓励奖。他说,虽然我获得的奖项不高,但当时的参赛经历为我日后的研发道路奠定了基础,甚至影响我的一生!

今天的“挑战杯”,早已不只是一门竞赛,而逐渐成为中国大学教育的一部分,成为大学教学改革的催化剂。20年来,先后有200多万名大学生登上挑战杯这个舞台,从实践中挖掘自己的潜能,寻找自己的位置,从而受益终生。

在我们甘肃省,“挑战杯”自1996年在兰大举办至今,共经历了六届。其中,我们兰大曾五度问鼎挑战杯。在为成绩而自豪的同时,我们也应当清醒地看到,由于起步较晚等原因,我校学生参加挑战杯竞赛的广泛性和积极性、以及提交作品的质量和水平,与国内顶尖高校还存在差距,在历届挑战杯全国竞赛中的成绩并不令我们满意。

针对这些问题,我校团委等部门每年都在尽可能为同学们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努力引导和鼓励同学们积极参赛,例如构建校内创新创业平台,并将挑战杯获奖情况纳入成绩评价体系以及推荐免试研究生过程中。在信息学院,自XX年就在榆中校区建立了本科生创新实验室,让有兴趣的同学很早就可以开始动手实践。

同学们,作为多届挑战杯的指导教师和评委,我在这里为大家提几点建议:

1.努力开拓视野,把握科技发展的脉搏。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的发展突飞猛进,同学们在勤奋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一定要注意利用网络、学术讲座、专业期刊杂志等途径获取信息,多与同学老师交流,特别是多与国内先进高校同学的交流,了解国内先进高校的学生在做什么,了解国外著名高校的学生在做什么。在当今这个时代,闭门造车、一味埋头苦干已经行不通了。

2.选题决定成败!选题一定要做到难易适中,有实际意义,有创新点。自然科学论文作品应巧妙结合老师科研项目;科技制作类作品应紧密联系国家建设、节能环保等实际问题;社会科学论文应尽量贴近国计民生、结合老百姓关注的焦点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上述选题往往在挑战杯中令人眼前一亮,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第十一届挑战杯一等奖作品,南京邮电大学的《弦外之音”——新型音频信息隐形系统的研究及实现》,就是巧妙的将数字图像处理中广泛应用的水印技术应用到语音信号当中,其理论价值高,且对国防和国民经济具有巨大的应用价值,理所当然获得评委的一致好评。

3.积极踊跃参加各种学科竞赛。近年来,大学生参加世界和全国性学科竞赛的机会日益增多。通过与全国乃至全世界同行的同场竞技,可以锻炼自己能力,提升专业素养,发掘潜能,开阔眼界。另外,对于参加过电子设计竞赛大赛、acm大赛等学科竞赛的成熟作品,经过深入研究和改进,可发展成为很好的挑战杯参赛作品。

同学们,创新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而未来的你们必将成为科技创新的中坚力量。然而创新并非易事!发现创新点的过程最重要的是丰富的想象力和灵活的头脑,而攻克创新难题最重要的是强有力的深入思考和坚忍不拔的意志品格。

最后,我衷心希望同学们珍惜大好的青春年华,发扬兰大人“自强不息”的宝贵精神,以饱满的热情和高昂的斗志投身到创新实践的热潮中来。在百年校庆来临之际,在挑战杯的舞台上,充分展现兰大人的聪明才智和精神风貌,为你们的青春年华谱写光辉而难忘的乐章!

谢谢大家!

安全生产演讲稿:安全就等于生命


生命本来就是一个奇迹,也是一种偶然,一个新生的小生命能否来到这个世界上,有时仅仅在于父母的一念之差。

生命是短暂的,短暂得有时让人无从把握,“事以密成,语以泄败”,这里所说的“密”我认为就是小心、周全、细致。无论是生活中还是工作中任何一个环节都不能粗枝大叶,顾此失彼。就安全来说,就是要将责任落到细节之处。

不少事故的发生,究其原因,就是安全意识淡薄,没有把安全做到“密”。就如我们电力员工来说如:工作票、操作票、交~、调度命令等,如果稍有不细密之处,都有可能会引发事故。记得几天前回家,坐在车上漫无目的的往车外看,突然在路边上看到了两具年轻的死尸,后来听说是死于车祸,我的心灵突然受到了极大的震动,说真的我觉得当时我的心在颤抖,第一次感觉到一个人的生命有时是那么的脆弱,那么的不堪一击,我为他们年轻的生命感到可惜。一个人从新生的婴儿到白发苍苍满脸皱纹的老人。是啊!人生如烟云,再美丽的容颜终有枯萎的一天,再年轻的生命也有变老的一天,难怪古人有“逝者如斯”的感叹!

据统计,每天有14万人左右离开这个世界,而这些人中除了一部分生老病死以外,还有大部分人是死于各种安全事故,难怪全世界人民都在呼吁:“关注安全,关爱生命”。而我们能够呼吸着已是一种幸运和幸福,所以我们更应该懂得珍惜生命,关注安全,做到:“不伤害自己、不伤害别人、不被别人伤害”。

居于对生命的认真思索,我常对自己说:“生命易逝,生命是金”。

挑战杯演讲稿范文


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为我校在甘肃省第六届“挑战杯”取得优异成绩的同学们颁奖,看到同学们用辛勤汗水换来的硕果,我由衷感到高兴。在此,请允许我代表全校指导教师,向你们表示热烈的祝贺!

“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自1989年以来,已先后在清华大学、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国内著名大学举办过十届。它坚持“崇尚科学、追求真知、勤奋学习、锐意创新、迎接挑战”的宗旨,鼓励大学生关注新领域,研究新问题,运用新方法,创造新成果。回想首届“挑战杯”,只有区区300人参加比赛,一度被认为是“高门槛”的精英比赛。而到今天,其知名度不断提到,远播港澳地区甚至欧美发达国家,被誉为中国大学生科技“奥林匹克”。参与人数也呈现爆炸式增长,在山东大学,最近每年参与挑战杯的学生数量在5000人以上;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本科生在4年期间,平均每人都要参加一次以挑战杯为核心的科技竞赛。不仅如此,“挑战杯”已由象牙塔走向社会,成为群众性赛事,成为联系大学生和企业的纽带,在更广阔的天地里展示科技创新的价值和魅力。

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成绩早已不再是衡量学生的唯一标准。很多实践动手能力强的学生通过“挑战杯”发现了自己。中星微电子有限公司生产的“中国芯”结束了“中国无芯”的历史,并占据全球计算机图像输入芯片市场60%以上的份额,其创始人就是当年代表中国科技大学参加“挑战杯”的邓中翰;正在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攻读博士学位的戴戈,从中学开始就被老师认为是“不务正业”,这个在正常考核体系内不被认可的学生,却在东南大学就读期间三度问鼎“挑战杯”,留下“挑战杯”史上的一段佳话。《金山毒霸》杀毒软件的编写者陈飞舟,大学三年级在“挑战杯”竞赛中的项目《dos小型软件开发工具箱》获得了鼓励奖。他说,虽然我获得的奖项不高,但当时的参赛经历为我日后的研发道路奠定了基础,甚至影响我的一生!

今天的“挑战杯”,早已不只是一门竞赛,而逐渐成为中国大学教育的一部分,成为大学教学改革的催化剂。20年来,先后有200多万名大学生登上挑战杯这个舞台,从实践中挖掘自己的潜能,寻找自己的位置,从而受益终生。

在我们甘肃省,“挑战杯”自1996年在兰大举办至今,共经历了六届。其中,我们兰大曾五度问鼎挑战杯。在为成绩而自豪的同时,我们也应当清醒地看到,由于起步较晚等原因,我校学生参加挑战杯竞赛的广泛性和积极性、以及提交作品的质量和水平,与国内顶尖高校还存在差距,在历届挑战杯全国竞赛中的成绩并不令我们满意。

针对这些问题,我校团委等部门每年都在尽可能为同学们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努力引导和鼓励同学们积极参赛,例如构建校内创新创业平台,并将挑战杯获奖情况纳入成绩评价体系以及推荐免试研究生过程中。在信息学院,自XX年就在榆中校区建立了本科生创新实验室,让有兴趣的同学很早就可以开始动手实践。

同学们,作为多届挑战杯的指导教师和评委,我在这里为大家提几点建议:

1.努力开拓视野,把握科技发展的脉搏。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的发展突飞猛进,同学们在勤奋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一定要注意利用网络、学术讲座、专业期刊杂志等途径获取信息,多与同学老师交流,特别是多与国内先进高校同学的交流,了解国内先进高校的学生在做什么,了解国外著名高校的学生在做什么。在当今这个时代,闭门造车、一味埋头苦干已经行不通了。

2.选题决定成败!选题一定要做到难易适中,有实际意义,有创新点。自然科学论文作品应巧妙结合老师科研项目;科技制作类作品应紧密联系国家建设、节能环保等实际问题;社会科学论文应尽量贴近国计民生、结合老百姓关注的焦点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上述选题往往在挑战杯中令人眼前一亮,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第十一届挑战杯一等奖作品,南京邮电大学的《弦外之音”——新型音频信息隐形系统的研究及实现》,就是巧妙的将数字图像处理中广泛应用的水印技术应用到语音信号当中,其理论价值高,且对国防和国民经济具有巨大的应用价值,理所当然获得评委的一致好评。

3.积极踊跃参加各种学科竞赛。近年来,大学生参加世界和全国性学科竞赛的机会日益增多。通过与全国乃至全世界同行的同场竞技,可以锻炼自己能力,提升专业素养,发掘潜能,开阔眼界。另外,对于参加过电子设计竞赛大赛、acm大赛等学科竞赛的成熟作品,经过深入研究和改进,可发展成为很好的挑战杯参赛作品。

同学们,创新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而未来的你们必将成为科技创新的中坚力量。然而创新并非易事!发现创新点的过程最重要的是丰富的想象力和灵活的头脑,而攻克创新难题最重要的是强有力的深入思考和坚忍不拔的意志品格。

最后,我衷心希望同学们珍惜大好的青春年华,发扬兰大人“自强不息”的宝贵精神,以饱满的热情和高昂的斗志投身到创新实践的热潮中来。在百年校庆来临之际,在挑战杯的舞台上,充分展现兰大人的聪明才智和精神风貌,为你们的青春年华谱写光辉而难忘的乐章!

谢谢大家!

演讲稿也叫演讲词,它是在较为隆重的仪式上和某些公众场合发表的讲话文稿。 演讲稿是进行演讲的依据,是对演讲内容和形式的规范和提示,它体现着演讲的目的和手段。希望《演讲稿一杯牛奶等于……》一文能帮助您解决关于2024“外研社杯演讲稿”相关的问题,再次感谢您的阅读!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