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思想汇报 > 入党申请书思想报告怎么写 > 导航 > 入党思想报告范文:共筑“中国梦

入党申请书思想报告怎么写

入党思想报告范文:共筑“中国梦。

但凡是在我们的学习工作中,我们通常会使用到思想汇报,优秀的思想汇报可以让我们不断提高综合素质。我们需要怎么样才能写好一篇思想汇报呢?小编特别从网络上整理了入党思想报告范文:共筑“中国梦,欢迎大家阅读收藏,分享给身边的人!

敬爱的党组织:

总有一种记忆让我在寒夜里想起心生温暖,总有一种温暖让我在平凡的生活中念念不忘。回顾入党的心路历程,那些难忘的人,难忘的事,难以忘记的感动,仿佛从未离去。在此愿与大家交流心得体会,并分享那一份深深的感动。

我想大家依然记得长江大学英雄群体勇救落水儿童的感人事迹吧,他们在生死攸关的危急时刻 ,不顾个人生命安危,投入到了生命的大营救之中。跳入险不可测的江水中,奋力游向困在漩涡中的两名少年;9名不会游泳的同学,手挽手结成“人链”,向江中延伸,协助营救。他们没有丝毫犹豫徘徊、没有所谓值与不值的判断,义无反顾,挺身而出,献出了他们宝贵的生命。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当代大学生的崇高使命和价值追求,他们不仅感动了荆楚,更是感动了中国。

此后每次经过长江大桥,看到那汹涌澎湃的江水,心里感慨万千,我仿佛看到了他们当时舍己救人的场景,仿佛看到了江里涌动着一种精神,奔流不息。虽不认识他们,但我想他们一定是最可爱的人,他们的风华正茂,意气风发永远定格在我心里,对他们产生由衷的敬意。有一种失去叫拥有,有一种失败叫成功,有一种陨落叫永恒。大学生英雄群体用生命兑换的不仅仅是两个年轻的生命,更是一份崇高,一种永恒的精神!让我们每一个有爱心的人组成一个人链,把爱传下去,把希望传下去,把最崇高的精神传下去,把舍己救人的精神传下去,永不断裂。

在上次感动校园人物评选活动中,一个人的事迹深深地印在了我心里。生科院学生曹恒蕾一诺千金,代友尽孝,用责任坚守承诺感动了整个学校。她的家境也很贫困,但他依然用稚嫩的肩膀扛起了承诺与责任,她的所作所为远远超出了金钱和名利所能衡量的范围,这正是中国传统人格中不可撼动的信仰。曹恒蕾,也许我们不认识,但我们却能永远记得。她是我们学校的骄傲,她那持之以恒的爱感动着我们,激励着我们。

很多时候我在思索,在他们面前,自己是那么渺小,怎样向他们看齐呢?我若是菩提的那片叶,定要用心将根须关怀,生能遮风挡雨,死亦能化作春泥,我想这就是人生的价值。有一种爱要像曹恒蕾同学一样用心灵去开拓,甚至要像英雄群体一样用生命去注解。

刚入学时,就听说“爱在学校”,在学校的日日夜夜里也真切感到了特别是在国家大灾大难时更是淋漓尽致。西南的旱情牵动着学校每一位学子的心。 “心系灾区 情寄西南 ”、“ 情系西南,爱心捐款”从东区小树林到西区桂香园,学校的校园里到处洋溢着爱的气息。爱在学校,作为一个学校人,倍感骄傲,我深深地感到一种爱的清泉正源源不断地汇往灾区。玉树地震时,我们依然慷慨捐助,特别是全国哀悼日那天,很多同学一大早冒雨前来参加升旗仪式,以表达对灾区人民的哀悼,这一切让我感到,我们不仅要爱在学校,更要爱出学校!

这些都是爱,都是大爱。还有一种爱叫责任,有人说这种爱太冰冷,而我觉得这种爱很炽热,那是“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炽热,是“位卑未敢忘忧国”的炽热,是“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炽热。是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个匹夫不是指除我们以外的其他人,而是首先应该包括我们自己,我们青年置身于学校所为何来?正因为一国之希望,在于青年,一国之未来,要由青年来担当,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程中,我青年学子,责有攸归,更肩负着国家储备实力的重任。我们应该立志成为一个有责任感的人,立志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服务于社会,造福于人民,用一生一世的爱与责任去创造一个更加辉煌的中国!

此致

敬礼!

汇报人:

fWR816.coM编辑分享

入党思想汇报范文:共筑“中国梦”


这篇《入党思想汇报范文:共筑“中国梦”》,是小编特地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敬爱的党组织:

总有一种记忆让我在寒夜里想起心生温暖,总有一种温暖让我在平凡的生活中念念不忘。回顾入党的心路历程,那些难忘的人,难忘的事,难以忘记的感动,仿佛从未离去。在此愿与大家交流心得体会,并分享那一份深深的感动。

我想大家依然记得长江大学英雄群体勇救落水儿童的感人事迹吧,他们在生死攸关的危急时刻 ,不顾个人生命安危,投入到了生命的大营救之中。跳入险不可测的江水中,奋力游向困在漩涡中的两名少年;9名不会游泳的同学,手挽手结成“人链”,向江中延伸,协助营救。他们没有丝毫犹豫徘徊、没有所谓值与不值的判断,义无反顾,挺身而出,献出了他们宝贵的生命。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当代大学生的崇高使命和价值追求,他们不仅感动了荆楚,更是感动了中国。

此后每次经过长江大桥,看到那汹涌澎湃的江水,心里感慨万千,我仿佛看到了他们当时舍己救人的场景,仿佛看到了江里涌动着一种精神,奔流不息。虽不认识他们,但我想他们一定是最可爱的人,他们的风华正茂,意气风发永远定格在我心里,对他们产生由衷的敬意。有一种失去叫拥有,有一种失败叫成功,有一种陨落叫永恒。大学生英雄群体用生命兑换的不仅仅是两个年轻的生命,更是一份崇高,一种永恒的精神!让我们每一个有爱心的人组成一个人链,把爱传下去,把希望传下去,把最崇高的精神传下去,把舍己救人的精神传下去,永不断裂。

在上次感动校园人物评选活动中,一个人的事迹深深地印在了我心里。生科院学生曹恒蕾一诺千金,代友尽孝,用责任坚守承诺感动了整个学校。她的家境也很贫困,但他依然用稚嫩的肩膀扛起了承诺与责任,她的所作所为远远超出了金钱和名利所能衡量的范围,这正是中国传统人格中不可撼动的信仰。曹恒蕾,也许我们不认识,但我们却能永远记得。她是我们学校的骄傲,她那持之以恒的爱感动着我们,激励着我们。

很多时候我在思索,在他们面前,自己是那么渺小,怎样向他们看齐呢?我若是菩提的那片叶,定要用心将根须关怀,生能遮风挡雨,死亦能化作春泥,我想这就是人生的价值。有一种爱要像曹恒蕾同学一样用心灵去开拓,甚至要像英雄群体一样用生命去注解。

刚入学时,就听说“爱在学校”,在学校的日日夜夜里也真切感到了特别是在国家大灾大难时更是淋漓尽致。西南的旱情牵动着学校每一位学子的心。 “心系灾区 情寄西南 ”、“ 情系西南,爱心捐款”从东区小树林到西区桂香园,学校的校园里到处洋溢着爱的气息。爱在学校,作为一个学校人,倍感骄傲,我深深地感到一种爱的清泉正源源不断地汇往灾区。玉树地震时,我们依然慷慨捐助,特别是全国哀悼日那天,很多同学一大早冒雨前来参加升旗仪式,以表达对灾区人民的哀悼,这一切让我感到,我们不仅要爱在学校,更要爱出学校!

这些都是爱,都是大爱。还有一种爱叫责任,有人说这种爱太冰冷,而我觉得这种爱很炽热,那是“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炽热,是“位卑未敢忘忧国”的炽热,是“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炽热。是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个匹夫不是指除我们以外的其他人,而是首先应该包括我们自己,我们青年置身于学校所为何来?正因为一国之希望,在于青年,一国之未来,要由青年来担当,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程中,我青年学子,责有攸归,更肩负着国家储备实力的重任。我们应该立志成为一个有责任感的人,立志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服务于社会,造福于人民,用一生一世的爱与责任去创造一个更加辉煌的中国!

此致

敬礼!

汇报人:

入党思想汇报:共筑“中国梦”



敬爱的党组织:

总有一种记忆让我在寒夜里想起心生温暖,总有一种温暖让我在平凡的生活中念念不忘。回顾入党的心路历程,那些难忘的人,难忘的事,难以忘记的感动,仿佛从未离去。在此愿与大家交流心得体会,并分享那一份深深的感动。

我想大家依然记得长江大学英雄群体勇救落水儿童的感人事迹吧,他们在生死攸关的危急时刻 ,不顾个人生命安危,投入到了生命的大营救之中。跳入险不可测的江水中,奋力游向困在漩涡中的两名少年;9名不会游泳的同学,手挽手结成“人链”,向江中延伸,协助营救。他们没有丝毫犹豫徘徊、没有所谓值与不值的判断,义无反顾,挺身而出,献出了他们宝贵的生命。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当代大学生的崇高使命和价值追求,他们不仅感动了荆楚,更是感动了中国。

此后每次经过长江大桥,看到那汹涌澎湃的江水,心里感慨万千,我仿佛看到了他们当时舍己救人的场景,仿佛看到了江里涌动着一种精神,奔流不息。虽不认识他们,但我想他们一定是最可爱的人,他们的风华正茂,意气风发永远定格在我心里,对他们产生由衷的敬意。有一种失去叫拥有,有一种失败叫成功,有一种陨落叫永恒。大学生英雄群体用生命兑换的不仅仅是两个年轻的生命,更是一份崇高,一种永恒的精神!让我们每一个有爱心的人组成一个人链,把爱传下去,把希望传下去,把最崇高的精神传下去,把舍己救人的精神传下去,永不断裂。

在上次感动校园人物评选活动中,一个人的事迹深深地印在了我心里。生科院学生曹恒蕾一诺千金,代友尽孝,用责任坚守承诺感动了整个学校。她的家境也很贫困,但他依然用稚嫩的肩膀扛起了承诺与责任,她的所作所为远远超出了金钱和名利所能衡量的范围,这正是中国传统人格中不可撼动的信仰。曹恒蕾,也许我们不认识,但我们却能永远记得。她是我们学校的骄傲,她那持之以恒的爱感动着我们,激励着我们。

很多时候我在思索,在他们面前,自己是那么渺小,怎样向他们看齐呢?我若是菩提的那片叶,定要用心将根须关怀,生能遮风挡雨,死亦能化作春泥,我想这就是人生的价值。有一种爱要像曹恒蕾同学一样用心灵去开拓,甚至要像英雄群体一样用生命去注解。

刚入学时,就听说“爱在学校”,在学校的日日夜夜里也真切感到了特别是在国家大灾大难时更是淋漓尽致。西南的旱情牵动着学校每一位学子的心。 “心系灾区 情寄西南 ”、“ 情系西南,爱心捐款”从东区小树林到西区桂香园,学校的校园里到处洋溢着爱的气息。爱在学校,作为一个学校人,倍感骄傲,我深深地感到一种爱的清泉正源源不断地汇往灾区。玉树地震时,我们依然慷慨捐助,特别是全国哀悼日那天,很多同学一大早冒雨前来参加升旗仪式,以表达对灾区人民的哀悼,这一切让我感到,我们不仅要爱在学校,更要爱出学校!

这些都是爱,都是大爱。还有一种爱叫责任,有人说这种爱太冰冷,而我觉得这种爱很炽热,那是“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炽热,是“位卑未敢忘忧国”的炽热,是“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炽热。是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个匹夫不是指除我们以外的其他人,而是首先应该包括我们自己,我们青年置身于学校所为何来?正因为一国之希望,在于青年,一国之未来,要由青年来担当,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程中,我青年学子,责有攸归,更肩负着国家储备实力的重任。我们应该立志成为一个有责任感的人,立志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服务于社会,造福于人民,用一生一世的爱与责任去创造一个更加辉煌的中国!

此致

敬礼!

汇报人:

入党思想报告:中国梦


敬爱的党组织:

通过四节党课的学习,我对于党又有了新的认识,在党的性质、纪律和原则等方面也进行了全面的学习。课后闲暇思考时,每每都是不得不感慨中国*的伟大与艰辛。确实,没有*,就没有新中国!这时候,不禁让我联想到了最近很热门的一个词——中国梦。

简单来说,中国梦便是中国复兴之梦。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最伟大的梦想,是每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是我的梦、青年梦、中国梦。

总书记说:“有梦想、有机会、有奋斗,一切美好的东西都能够创造出来。”听来让青年学子们心潮激荡。“有梦想”,实质上是告诉我们:每个人都要有理想,有信念。“有机会”,昭示着中国具有实现“梦想”的各种有利条件。“有奋斗”,则是“梦想”的落脚点。实现“梦想”而不是“空想”,这需要13亿中国人的责任、共识、改革创新和实干。 “中国梦”聚集了每一个中国人的梦想和希望;聚沙成塔,中国梦需要汇聚起全体中国人的磅礴力量。“中国”不是一个抽象的名词,她是我们每个人脚下的大地和头顶的天空、生活的街巷和挚爱的亲朋、呼吸的空气和跳动的脉搏,是每一个老人的记忆和所有孩子的未来。因此,托起“中国梦”,是包括你我在内的13亿中国人的共同责任,需要13亿人的关注和力量。

实现“梦想”,需要限度地凝聚共识、“中国梦”的本质内涵就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在实现“中国梦”的征程中,要团结一心,奋发有为,形成推动社会进步发展的强大正能量,这同样也是世界文明的共同追求,顺应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期盼。梦想的形成,逐梦的路径,需要我们共同奋斗,在世人面前展现我们这个国家自信、前行的进程,也是我们这个民族给世界文明添彩的过程。

“实干兴邦,空谈误国。”梦想之旅,从来就不是一路坦途、一帆风顺。需要我们满怀信心,振奋精神、真抓实干。我们要以更务实的行动推进改革,要冲破旧的体制、旧的模式、旧的思想的束缚,大干一场。 “喊破嗓子,不如甩开膀子。”如今,我国面临的政治、经济、社会、民生问题必须通过实实在在的努力工作来加以解决,坚定不移的走改革和创新之路。在人口红利、制度红利逐步消失的情况下,改革和创新无疑成为我们的红利,在发展的十字路口上,只有改革和创新才能推进中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党的十八大和政府的两会为我们指明了前进的方向、行动的准则。加强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态文明建设,坚决惩治腐败,倡导弘扬公平正义,减少三公消费,勤俭爱民,转变政府职能,国家机构改革的推进等等,举国上下“正能量”得以形成、凝聚,我们有了希望,有了目标,有了梦想!今天,我们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前所未有的接近,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我们要以苦干续写中国辉煌,用实干托起中国梦想。

一个人不怕一无所有,就怕没有梦想。我的梦、青年梦、中国梦——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之梦。我们要把“中国梦”当作自己的“青年梦”,我们应当满怀信心、勤奋学习,大干一场。豪情满怀地踏上我们伟大民族的“圆梦”征程。我们要把个人的梦想融入到“中国梦”中去,胸怀理想,满怀激情,敢于担当,敢于创造。奋勇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为实现“中国梦”发挥主力军作用,用“青年梦”托起“中国梦。” 青年学子们当挑起重任,脚踏实地,坚守理想,保持激情,潜心学习,“热衷学场、学术,而非官场、权术。”遵循“立足现实、提炼现实;开发传统、超越传统;借鉴国外、跳出国外;创新话语、创造特色。”的学术道路,要有“顶天立地”的治学境界,为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大繁荣大发展做出贡献。圆我梦,成就青年梦,托起中国梦!

7月入党思想汇报:共筑“中国梦”


敬爱的党组织:

总有一种记忆让我在寒夜里想起心生温暖,总有一种温暖让我在平凡的生活中念念不忘。回顾入党的心路历程,那些难忘的人,难忘的事,难以忘记的感动,仿佛从未离去。在此愿与大家交流心得体会,并分享那一份深深的感动。

我想大家依然记得长江大学英雄群体勇救落水儿童的感人事迹吧,他们在生死攸关的危急时刻 ,不顾个人生命安危,投入到了生命的大营救之中。跳入险不可测的江水中,奋力游向困在漩涡中的两名少年;9名不会游泳的同学,手挽手结成“人链”,向江中延伸,协助营救。他们没有丝毫犹豫徘徊、没有所谓值与不值的判断,义无反顾,挺身而出,献出了他们宝贵的生命。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当代大学生的崇高使命和价值追求,他们不仅感动了荆楚,更是感动了中国。

此后每次经过长江大桥,看到那汹涌澎湃的江水,心里感慨万千,我仿佛看到了他们当时舍己救人的场景,仿佛看到了江里涌动着一种精神,奔流不息。虽不认识他们,但我想他们一定是最可爱的人,他们的风华正茂,意气风发永远定格在我心里,对他们产生由衷的敬意。有一种失去叫拥有,有一种失败叫成功,有一种陨落叫永恒。大学生英雄群体用生命兑换的不仅仅是两个年轻的生命,更是一份崇高,一种永恒的精神!让我们每一个有爱心的人组成一个人链,把爱传下去,把希望传下去,把最崇高的精神传下去,把舍己救人的精神传下去,永不断裂。

在上次感动校园人物评选活动中,一个人的事迹深深地印在了我心里。生科院学生曹恒蕾一诺千金,代友尽孝,用责任坚守承诺感动了整个学校。她的家境也很贫困,但他依然用稚嫩的肩膀扛起了承诺与责任,她的所作所为远远超出了金钱和名利所能衡量的范围,这正是中国传统人格中不可撼动的信仰。曹恒蕾,也许我们不认识,但我们却能永远记得。她是我们学校的骄傲,她那持之以恒的爱感动着我们,激励着我们。

很多时候我在思索,在他们面前,自己是那么渺小,怎样向他们看齐呢?我若是菩提的那片叶,定要用心将根须关怀,生能遮风挡雨,死亦能化作春泥,我想这就是人生的价值。有一种爱要像曹恒蕾同学一样用心灵去开拓,甚至要像英雄群体一样用生命去注解。

刚入学时,就听说“爱在学校”,在学校的日日夜夜里也真切感到了特别是在国家大灾大难时更是淋漓尽致。西南的旱情牵动着学校每一位学子的心。 “心系灾区 情寄西南 ”、“ 情系西南,爱心捐款”从东区小树林到西区桂香园,学校的校园里到处洋溢着爱的气息。爱在学校,作为一个学校人,倍感骄傲,我深深地感到一种爱的清泉正源源不断地汇往灾区。玉树地震时,我们依然慷慨捐助,特别是全国哀悼日那天,很多同学一大早冒雨前来参加升旗仪式,以表达对灾区人民的哀悼,这一切让我感到,我们不仅要爱在学校,更要爱出学校!

这些都是爱,都是大爱。还有一种爱叫责任,有人说这种爱太冰冷,而我觉得这种爱很炽热,那是“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炽热,是“位卑未敢忘忧国”的炽热,是“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炽热。是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个匹夫不是指除我们以外的其他人,而是首先应该包括我们自己,我们青年置身于学校所为何来?正因为一国之希望,在于青年,一国之未来,要由青年来担当,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程中,我青年学子,责有攸归,更肩负着国家储备实力的重任。我们应该立志成为一个有责任感的人,立志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服务于社会,造福于人民,用一生一世的爱与责任去创造一个更加辉煌的中国!

此致

敬礼!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