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工作计划 > 企业年度工作计划范文 > 导航 > 年度出版工作计划范文

企业年度工作计划范文

年度出版工作计划范文。

为了可以如期完成工作,提高工作的效率,需要我们对以后的工作计划进行大致的拟定。工作计划的撰写对于工作的开展和推进有着重大的意义,如何保证自己的工作计划得到执行呢?小编特别为你收集的“年度出版工作计划范文”,欢迎你的品鉴!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年度出版工作计划范文的文章,供大家学习参考!
2013年是宣传学习贯彻十七大的重要一年。做好2008年新闻出版(版权)工作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的发展观,紧紧围绕宣传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大力发展先进文化,大力宣扬中华文化,大力构建和谐文化,促进全省新闻出版又好有快地大发展大繁荣,为建设文化大省、和谐广东作出新的贡献。总体要求是:认真学习,深刻领会,统一思想,迅速行动,全面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工作总体思路是:“深化改革、科学发展、依法管理、强化服务”,发展服务是目标,改革管理是手段。重点做好五方面的工作:
(一)抓好导向,全面准确宣传贯彻十七大精神
十七大号召掀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各级新闻出版部门的第一要务是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在导向上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围绕大局服务社会,牢牢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和出版方向,以两个“抓手”抓好出版物内容生产。
第一“抓手”是以四类重点图书补贴150万为契机,大力宣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弘扬中华民族文化,认真做好十七大重要文献以及相关重要辅导读物的出版发行工作。通过多出导向正确、贴近读者、形式创新、选材多样的精品双效出版物,树立广东出版品牌,提升广东出版形象,扩大粤版图书在全国、国际的影响,为文化广东、书香岭南作出新贡献。创新审读手段,建立与地级以上市的审读网络,加大对涉及“双重大”以及社会热点、敏感题材的出版物内容的审读监管力度,做好对引进版出版物实行三级审读制度。
第二“抓手”是以十七大精神为指引,实施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改革开放,广东先行’出版活动”。这是2008年内容生产的重中之重,重大战役。指导各地新闻出版部门下足功夫作好改革开放这篇大文章,要精心策划,精心组织,精心实施,重点结合广东实践,大力宣传改革开放伟大意义,全面反映改革开放伟大进程,热情讴歌改革开放伟大成就。选题策划要立足广东,面向全国,以时代高度和世界眼光来谋划和促进这项工作。全省要策划改革开放专题选题300种,重点选题100种,以形成大规模、大气势。全省投入约1000万元。
(二)科学发展,打造新闻出版新业态
以数字出版为“抓手”,大力发展高新技术,推动“一带一校五基地”建设,实施“版权兴业”战略,加快推进全省新华书店实行联锁经营改革,积极支持省内大学出版社转制整改,继续实施“走出去”战略,推进泛珠三角区域出版合作。
1.加快广东数字出版发展。以信息化为重点,加快推进出版流程再造工程,建立起采、印、发、人、财、物综合管理平台;指导建立广东出版资源数据库建设工程,开发内容资源,延长产业链条,前期建设包括粤版教材出版数据库、广东社科出版资源数据库、岭南中医药出版资源数据库、广东少儿出版资源数据库、广东文艺出版资源数据库和广东语音出版资源数据库;加强与技术提供商的合作,使传统出版与现代技术相融合。由省局牵头,以省出版集团等出版单位为核心,以高校出版社和报业集团出版社为两翼,以推动广东图书数字出版合作机制的形成,加快图书出版单位数字出版步伐,促进产业换代,打造广东新闻出版新业态;力争增设数字出版行政管理机构,落实编制,充实人员。
2.继续推动“一带一校五基地”建设。继续发展以广州为中心的珠江三角洲内容产业带,强化“内容为王”意识,推进图书、报刊、音像电子出版业的技术升级,做大做强平面传媒业;继续办好省新闻出版高级技工学校,以服务行业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大力培养面向社会、面向市场的出版印刷专业人才;继续对珠三角国际印刷基地进行政策性调研,协调有关部门落实相关产业优惠政策,坚持“走出去”和“引进来”战略,吸引外商投资印刷产业,并在珠三角地区培育一批品牌知名度高、产品一流、服务一流的国际型印刷复制企业;继续促进粤东可录类光盘生产基地和珠江三角洲只读类光盘复制产业带健康发展,巩固“严厉查处违规光盘复制单位专项行动”成果,扩大光盘出口;继续开展“广东省版权兴业工程示范基地”的创建活动,鼓励自主创新;继续推动物流配送基地和广东网络游戏动漫产业基地建设。
3.全面推进“版权兴业”工程。把著作权保护与促进我省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学艺术、音乐戏剧、美术摄影、教育科研、工程设计、计算机软件等版权产业的发展结合起来,以扶持作品创作项目、培育“版权兴业”示范基地、认定“版权兴业”重点企业和建设版权产业集群区域为工作重点,搞好版权产业集群区域、核心版权产业和部分版权产业、版权产业重点企业和版权产品的发展和建设,加强版权保护宣传,推进各级版权登记工作,鼓励创意产业发展,使我省版权产业创作、经营、管理和保护享有版权作品的意识、水平和能力不断提高,增强我省版权产业的竞争力,努力将我省打造成版权大省、强省。
4.深化出版发行企业改革。积极推进省出版集团公司实施股份制试点工作;积极推进省新华发行集团有限公司实现全省新华书店的连锁经营,提高市场竞争能力;指导协调省新闻出版高级技工学校、家庭期刊集团、广东教育书店、岭南美术出版社的试点改革,推动5家高校出版社转企改革;支持省出版集团筹备上市融资,吸引出版发行领域战略投资者。
5.加大“走出去”的力度。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拓展发展空间,力争总署支持,创办专门对外出版的内容生产机构,支持省出版集团办好香港书城;认真组织参加国际各种书展和展览会;继续组织广州、深圳、东莞等城市举办文博会、图书展等;支持办好侨刊侨报等广东特色报刊,扩大海外影响;努力推动版权交易输出,鼓励印刷企业直接到国际展会现场设摊招商;继续支持泛珠出版论坛合作,加强跨地区出版信息交流。
(三)共促和谐,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以建设“农家书屋”工程为“抓手”,全力做好全省义务教育免费教材的招投标及生产流通的组织实施工作,广泛掀起全民阅读新高潮,努力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进一步实现新闻出版行政理念从管理脚下转向服务天下,促进社会和谐。
1.全面推动农家书屋建设工作工程。建设农家书屋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强化政府服务意识和职能、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举措,各级新闻出版管理部门要全力推动,争取农家书屋三年建设经费3.02亿列入省、市、县三级财政计划,2008年力争完成建设3000家农家书屋和100台岭南书香快车任务;要加强工作指导,加大宣传力度,理顺社会捐助机制,组建“农家书屋基金会”;各级要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制,明确建设目标;凡是政府投资建的农家书屋,图书目录应列入县图书馆的藏书目录造册登记,可在全县范围内流动交换;广泛调动社会捐助的积极性,捐建者可以冠其芳名;农家书屋选用书目要统一发到县,要增加农民所需之书,在“三农书系”基础上,要增加中华传统文化优秀通俗读物,还要有适当的儿童读物。
2.认真做好新一轮全省教材供应招投标工作。认真履行好省中小学教材出版发行招标投标工作协调小组办公室职责,会同发改委、教育厅、物价局、省监察厅等部门,共同做好2008年度教材招投标工作,总结经验,争取在全国开创一个教材招投标新模式,积极组织指导有关单位承担省政府实施的免费中小学教材出版发行工作。
3.继续开展岭南书香读书系列活动。继续营造岭南“好读书、读好书、读书好”的书香氛围,创新读书活动形式,组织好、引导好、发动好全民阅读活动;大力宣传各地举办读书月活动典型经验,积极协助各界捐书送书活动;继续做好向青少年推荐百种优秀读物活动,增加服务“三农”出版物、少数民族出版物和未成年人读物的数量,创新思路办好南国书香节;支持配合广州市举办国际漫画节;通过系列出版文化活动,既展示粤版成果,促进出版发展,又为提高广东人民的综合素质,为广东的科学发展提供强大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4.进一步做好面向社会的版权服务工作。以扶持作品创作项目、版权兴业示范基地、认定版权强势企业和建设版权产业集群为依托,提升全省各级行政管理部门公共服务和宏观指导能力,整合版权行业协会等相关中介组织和社会力量,共同做好为版权产业提供版权登记等服务;引导版权产业强化企业自律,学会获取版权、使用版权、呵护版权,自觉将版权意识和版权保护融入到企业产品开发、生产、销售等经营环节中,并自觉使用正版软件;扶持全省版权法律专家智囊库和版权律师队伍建设。
(四)依法管理,创建文化市场新秩序
加强依法管理、依法行政,改进管理方式方法,坚持开展“扫黄打非”和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工作,针对目前“三局合一”新格局,要用改革的办法妥善解决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加强文化综合执法队伍建设。
1.强化新闻出版法制意识。继续整合行政审批事项,使其与现行法律规章相一致;加强对互联网管理调查研究,探索新的管理方式,为新闻出版法规的完善提出积极意见和建议;依照法律规章,结合新闻出版工作实际,整理一套完整的文书示范文本,指导各地执法人员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制定《政策法规处重大案件集体讨论记录制度》,明确重大案件审核原则,明确审核人员审核案件程序,从制度上保障审核案件的合法性;加强法律学习培训,利用局政务信息网“新闻出版普法园地”,广泛宣传法律知识,提高全行业遵纪守法的理论水平和执行能力。
2.规范新闻出版管理。图书管理坚持“关口前移”,把好选题、审读关,实施粤版图书编校质量排行榜,以此强化出版单位的对产品的质量意识,依照《新闻出版管理条例》等有关政策法规,着重抓好书号、刊号和版号的管理,从源头上遏止非法出版、违规出版的行为;加强对子报子刊、都市报和文化生活类、时政新闻类刊物的管理,着重围绕出版内容有偏差或超越办报(刊)宗旨、合作方式不规范、出版行为不规范、刊登虚假违法广告等问题进行清查,防止传播不良言论和腐朽文化;进一步加强对驻粤记者站的管理,严格规范记者站工作秩序和新闻记者采编行为;加强网络监管手段、机制和机构建设,及时查处和封堵有害互联网出版内容,营造文明健康的网络文化;继续探索省市县三级新闻出版分级管理模式;
3.加紧做好全省新闻出版管理服务网络信息系统(粤新版系统)项目建设。这是我省新闻出版行政部门在“十一五”期间最主要的信息化建设项目,其建设内容是构建覆盖全省、上联新闻出版总署,下联各地市、县(区)行政部门和各级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机构的新闻出版管理服务网络平台和信息系统。2008年度计划完成项目招投标、合同签订、需求分析、设计开发、系统集成、系统操作培训等工作,完成主要分系统的设计、开发任务。
4.营造良好的出版物市场环境。开展出版物市场调研,合理规划出版物物流基地布局,发展农村出版物发行网点;探索建立行业规则,规范发行秩序,推进出版物市场连锁经营、电子商务等现代经营方式;治理晚报都市类报纸不正当竞争行为;做好出版物发行单位年检工作;继续做好出版物市场的日常管理工作,做好出版物进口图书报刊备案和对全省各地送审的出版物作出鉴定工作。
5.严格印刷复制业务监管。一是尽快配备广东省境外印刷复制加工审读员,承担国外及港澳台地区印刷复制业务的审核。二是进一步加强和完善一般性境外业务委托地市新闻出版行政管理部门审批的监督管理。三是进一步加强对涉及政治和政治人物传记、民族、宗教、性文化和人体艺术、地图类图书、新闻类报纸和时事政治类期刊的审批把关,严格按程序操作。四是进一步加强对境外业务的审批管理,严格审核申报内容、委托书、合法证明文件和样品。
6.坚持开展“扫黄打非”和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坚持一手抓出版繁荣,一手抓市场管理,防止噪音、杂音,打好维护舆论环境的主动仗,严厉打击政治性非法出版物,维护国家文化安全;加强各方组织协调与合作,加大扫黄打非工作力度,着重在大案要案上下工夫,按照全国扫黄打非办的统一部署,认真完成各阶段的扫黄打非任务,着重打击“四假”(假报刊、假记者站、假新闻、假记者)和非法出版活动;继续认真研究市县三局合一后文化综合执法新情况新特点,理顺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工作关系,明确各级行政管理职责,加大监管力度;重视抓好文化市场综合执法队伍建设,提高基层执法人员执法水平。
(五)强化服务,振奋新闻出版队伍精神面貌
在十七大精神鼓舞下,切实转变职能,从管理脚下转向服务天下,努力创建服务型政府形象,服务社会,服务产业,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加强党的建设,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加强行业、行风建设;加强人员业务学习,提高为民服务水平;不断改进工作作风,振奋精神,树立信心,务实创新绩,奋勇迎挑战,继续争当全国新闻出版业排头兵。
1.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按照建设学习型机关和学习型党组织的要求,认真抓好局机关和直属单位领导班子的理论学习,坚持以党组中心组学习为龙头,带动全体党员深入学习党的十七大精神;坚持正面教育、自我教育为主,增强教育的吸引力、感召力,激发党员自我提高、自我完善的内在动力;落实理论学习制度,办好“广东出版学习论坛”,建立学习考勤登记;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抓好学习成果转化;适时组织走出去、请进来的学习教育实践活动。
2.努力营造和谐发展的廉洁氛围。强化各单位各部门主要领导“一岗双责”的意识,切实做到一手抓业务、一手抓思想政治建设,形成齐抓共管的新格局;加强对基层党组织民主生活会的指导和督促检查,不断提高民主生活会质量,增强党组织解决自身问题的能力。针对存在问题,认真反思,总结经验教训,完善制度,切实整改。各级领导要经常深入一线,及时了解干部职工的思想,了解改革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科学准确把握发展的脉搏;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坚持把政务公开和民主监督贯穿于各级领导勤政廉洁的全过程,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认真开展“一年一评议”活动,坚持不懈地反对腐败,努力营造和谐发展的氛围。
3.努力提升服务型政府形象。通过转变职能、转变作风、转变观念,把工作重点放在宏观调控、依法行政 、公共服务上来。坚持政务公开,按照省行政审批电子监察系统要求,加强“网上政务”建设,办好《广东新闻出版信息》和《出版专题信息摘要》及《每周行业快讯》,省局政务大厅认真做好新增事项的业务学习、办事指南的发布和印制等工作,并且按照省行政审批电子监察工作要求实现两个“百分百”;在书号、刊号、版号的管理上,公开方案,透明拨号;紧密配合局政务大厅行使审批受理权,实行分管责任制、负责制和首办责任制,缩短行政审批时间,为前来办理各项业务手续的提供满意的服务,在局政务网上公开答疑和投诉电话,及时解答群众提出的疑难问题。
4.努力提高新闻出版人才队伍素质。加大出版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力度,积极发挥行业协会在继续教育领域联系专业技术人员的桥梁和纽带作用;举办2-3期出版行业编辑岗位人员继续教育培训班,安排省内有关报社、出版社、期刊社、书店或印刷企业的负责人分期分批参加总署的培训;继续做好发行员初、中、高级岗位技能培训和技能鉴定工作,争取举办2-3期技能鉴定培训班,举办1-2 期全省期刊类社长(主编)岗位培训班;做好公务员任职培训和处级以上干部各类班次的培训计划;继续做好2008年申报出版专业高级技术资格人员的材料受理和组织评审等工作;协调出版行业协会继续做好我省出版专业中、初级技术资格考试的考前培训工作;继续加大对省新闻出版高级技工学校改革发展的支持和指导力度,促进我省新闻出版业高技能人才培养工作的跨越式发展。
5.积极开展“迎奥运,重保健”为主题的文体活动。充分发挥机关工会的作用,密切组织与干部职工的联系,增强凝聚力,营造心情舒畅、成就事业的良好环境;坚持每天安排两次工间操,定期组织登山和文体比赛活动,增强;关心干部职工生活,努力为大家办好事、办实事,排忧解难;建立困难干部、职工动态档案,深入做好帮扶工作;经常看望生病、住院干部职工,及时把党组织的关怀送到干部职工家中,使干部职工切实感受到组织的温暖。

FWR816.cOM精选推荐

新闻出版工作计划


新闻出版工作计划

一、农家书屋建设

计划于3月份召开一次各乡镇宣传委员会,对20xx年农家书屋工作重新部署落实,对仍然存在的场地、设施、资金等问题进行统计,协商解决。对农家书屋的运营加大工作力度,在经费、制度、管理、监督方面多下功夫,确保实效。

二、继续推进落实正版软件工作

积极落实采购资金,确定最优采购商品,交政府采购中心进行采购。对各单位相关工作人员进行业务培训,指导各单位全部将盗版软件更换为正版,并建立正版软件管理制度,建立长效机制。

根据市局相关文件精神,加强同公安、工商等部门协作,对包装装潢企业进行专项检查,严厉查处非法印刷和未按要求填报登记台账及其它不符合印刷业管理条例的行为。

四、新闻出版市场管理

根据市局政策,及时启动印刷经营许可证审批加强行政许可的规范化,严格操作程序,讲求法律时限。对平时监管过程中发现的各类不规范行为及时纠正,确保新闻出版市场有序规范。继续收集行业协会上网推广所需资料,帮助企业扩大宣传,拓展销售渠道。

五、积极完成上级交办的其它各项任务。

新闻出版局工作计划


新闻出版局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以及习近平同志在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为指针,高举“弘扬**精神、繁荣**文化、唱响文化**”旗帜,深入落实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提质提效三年行动计划和文体广电事业“十三五”规划,进一步完善公共文化体育服务体系,促进文化体育产业发展壮大,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推动文化体育事业发展繁荣,为实现“文化强市”和打造省会副中心、湘赣边区域性中心城市而努力奋斗。

二、工作目标

全力构建“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文体工作新格局。强力推进“一三五”工程:瞄准一个目标,即建设文化强市;加强三大建设,即加强服务体系、基础设施、人才队伍建设;实现五大转变,即实现公共文化体育服务方式、群众文化体育活动组织方式、文化遗产传承保护方式、文化市场监管机制、区域联动发展模式等五大转变。加快公共文化体育服务标准化建设,建成覆盖城乡、便捷高效的现代公共文化体育服务体系,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文化获得感。

三、工作措施

(一)整合资源,创新管理,实现公共文化机制重大转变

1、健全管理机制。进一步提高党政班子的管理能力,建立管理规范、责权明晰、效能突出的管理体系,实现由办文化向管文化的转变;坚持关心激励与严格管理并举,实现管理权限与责任追究统一,提升善做善成的领导能力,锤炼从严从实的优良作风,践行亲民利民的工作理念;加强队伍管理,全面推行一岗双责,努力打造忠诚干净、敢于担当的干部队伍。

2、优化管理手段。加强协调联系,强化监督指导。进一步完善市、乡镇(街道)、村(社区)三级文化服务体系。探索服务体系管理的新模式,实现公共文化体育服务方式的转变;深入研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公共文化体育服务体系建设的新要求,切实提高基层公共文化体育服务产品的供给能力。

3、深化人事改革。完善绩效考核办法,加强日常管理,进一步明确岗位责权,通过双向选择和竞聘上岗等形式激发队伍活力,调动工作积极性。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多方引进人才,立足岗位成才,着力培养一批勤学深思、善于谋事、履职尽责、扎实干事的优秀干部。

4、创新运行机制。转变观念,强化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运行机制,吸纳社会资本、鼓励民间团体参与文化事业,积极创新机制,实现群众文化体育活动组织方式的转变,推动文化事业的大繁荣大发展。

5、做强文体产业。盘活体育中心、文化馆、博物馆、欧阳予倩大剧院等国有文体资产,通过走“产业兴文”、“市场活文”之路,在履行好公共文化服务职能的同时坚持市场导向,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参与和组织群众文化活动的运作,建立科学有效的文化服务体系运营机制,丰富文化产品供给,全面激发市场活力,激活文化市场需求,促进文化事业和产业繁荣发展。

(二)优化配置,发挥优势,提升公共文化体育服务效能

1、全面提升公共文化体育设施品质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力争将博物馆、图书馆建设纳入**市“十三五”规划重点项目;积极做好**文庙和谭嗣同故居及墓祠基础设施建设立项及相关工作;提质改造欧阳予倩大剧院和文化馆文化艺术综合楼;整合资源,集中智慧,打造一批代表**文化体育公共服务先进水平的示范点;新建5个、提质5个示范性乡镇综合文化站,提质10个示范性社区(村)文化活动中心;建设6-10个乡镇全民健身中心;深入挖掘本土文化特色,将文化屋场和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建设融入标准化服务体系,有效整合资源,延伸公共文化体育服务体系内涵,不断夯实公共文化体育设施基础、提升品质。

2、大力提高公共文化体育服务效能

一是提升场馆服务质量。建设总分馆服务体系,推进文化馆、图书馆和博物馆数字化建设,积极拓展公共数字文化工程建设的覆盖面和内涵,与长株潭和湘赣边地区互联互通共享,大力推进“全民艺术普及工程”;加强对农家书屋的统筹管理,完善补充图书数量和质量;深入推进文体场馆和爱教基地的免费开放,为群众参与文体活动提供便利。二是加强服务体系建设。不断创新和丰富服务内容,继续开展送戏、送图书、送体育器材“三下乡”活动,对体育器材空白村实行重点投放;深度挖掘本土文化艺术资源,全面铺开“幸福屋场我的家”文化进屋场活动;深入开展公共文化巡展巡讲巡演活动,将皮影戏、花鼓戏等非遗项目和流动博物馆进乡镇、进社区(村)、进文化屋场、进校园、进企事业单位的“五进”活动,打造成文化服务新品牌,扩大我市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力度。三是全力打造文艺精品。围绕“中国梦”、纪念建党95周年、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湖湘宝地 美丽**”等主题,深入开展文艺创作和展示展演,努力打造一批戏曲和歌舞精品并在全省全国获奖。

(三)精心策划,塑造品牌,推动文化体育事业繁荣发展

优化文化体育公共服务的产品供给,启动和实施文化交流战略,实现公共文化体育服务方式的转变。全面收集和挖掘**名山、名河、名人、名品的文化底蕴,充分展示**元素,打造一台上水平的演艺节目,开展对外文化交流,展示**文化的魅力和风采。组织开展好元宵节系列活动、“经典剧目免费月月看”、“欢乐**”广场文艺活动和“欢乐潇湘—长沙篇·舞动星城 歌涌湘江”等大型群众文化活动;策划组织湘赣边区域“边区大舞台”文艺活动、春秋两季祭孔大典和第三届欧阳予倩戏剧艺术节;争取国家艺术基金和省市艺术资金扶持,推动大型现代花鼓戏《耀邦兄弟》提质改造和全省巡演;办好第十一届机关运动会、第二届“**杯”百强县(市)男子篮球邀请赛;策划组织**国际马拉松赛事,力争将本土赛事打造成为全国性品牌赛事,提升**文化的影响力和品牌价值。

(四)完善机制,传承发展,开创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新局

1、完善文化遗产保护机制。成立本级非遗保护工作非编制序列的常设机构,建立城区、乡镇(街道)、村(社区)三级文化遗产责任保护机制。建立健全文物安全预警机制;申报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锦绶堂)的机构编制,做好国家、省、市、县级文保单位的项目申报,强化文物保护联动执法机制,加强对无编制爱教基地的监管和业务指导。

2、加大文物保护利用力度。完善**文庙、谭嗣同故居及墓祠的保护规划;完成**文庙维修、防雷、安防、基本陈列等项目;对全市文化遗产(包括古建筑、古村落、宗祠、庙宇、古遗址等)进行全面普查,摸清家底,提出维修、保护和开发利用的总体方案,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有序组织维修和开发利用,留住乡愁,保留本土文化特色,实现文化遗产传承保护方式的转变。

3、推动非遗项目申报挖掘。申报并成立**文庙祭孔音乐、菊花石雕刻技艺等2个国家级非遗项目传习所;确定并申报2个国家级非遗项目传承人;申报江氏正骨术、客家山歌、**皮影、**花鼓戏等4个省级,**豆豉、**油饼、**夏布和**油纸伞等4个长沙市级非遗项目。挖掘一批本级非遗项目,做好**沿岸非遗资料搜集整理工作,编制出版**非遗项目丛书。

4、积极打造文化旅游品牌。抢抓**文化旅游产业带建设的重大机遇,以**为龙头,以**为主轴,整合沿河文化遗产资源,全力推进楚东村传统村落内文物保护单位项目申报和工程实施,重点做好锦绶堂及楚东村的文物本体修缮、环境整治、陈列展示等各项工作,促进文物合理利用,实施“名镇、名村、名景”文化发展策略,整合区域资源,打造文物旅游片区。恢复春秋两季祭孔大典,争取将祭孔音乐搬上舞台,通过文化引擎带动旅游和经济社会发展。

(五)活动引领,机制创新,实现文化体育产业跨越发展

通过创新机制,引导和吸纳社会资本和民间团体参与文化体育产业的运营。以多种方式举办各种文化体育活动,充分挖掘和整合文化资源,形成具有地域优势、本土特色的文化体育产业品牌,积极培育和发展重点文化体育产业,构建以**元素为主题,以**特色为主体的文化体育产业体系。文化活动以推出名作,塑造名品,歌咏名河,颂扬名人为内容;体育活动以开放型、品牌型、外向型为主要形式,重点打造**品牌形象。将**深厚文化底蕴作为我市文化体育产业的基石,运用“互联网+”等新手段,树立“文化+”、“ 体育+”的思维,准确把握文化体育产业提质、增效、升级的特点,拓展产业发展的深度和广度;重点推出**文庙祭孔音乐保护与传承演绎、欧阳予倩文化娱乐城、体育健身休闲公园、文化馆艺术培训基地、国家级品牌赛事、区域性大型展会等一批富有地域文化特色、体现较高文化品位的产业集群项目。继续增加体彩销售网点,加强宣传推广,进一步完善销售奖励办法,实现体彩销售新突破。

(六)加强监管,依法行政,推进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建设

进一步简化和规范行政审批,优化政务服务,实现文化市场监管机制的转变。承接并开展好省、市下放的各类审批事项;对下放到经开区、大瑶镇的行政审批权限运行情况进行指导和监督;进一步推广应用全国文化市场监管与服务平台;坚持管理与服务并重,促进行业转型升级;严明执法,加强监管,坚持开展“扫黄打非”、安全生产、文明创建工作,树立良好的执法形象,创建“平安、文明、法治”的文化市场。

(七)注重培育,严格管理,着力加强系统人才队伍建设

启动人才培训计划,争取引进3—5名紧缺的专业人才,选送、进修、培训一批优秀人才,设立专业人才培训课题研究小组,激励岗位成才。加大对文化专干、文艺骨干、群众文艺人才的培训力度;全面启动“体教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继续开展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鼓励文化艺术专业人才、优秀运动员等社会知名人士参加文化志愿者服务,为文体活动的组织开展提供人才保障。积极钻研新常态下文化体育工作的新内涵,将谋划发展与上级精神相结合,与**实际相结合,与群众的文化需求相结合,切实做到敢于负责、勇于担责、顺势而为、履职尽责、扎实干事。大力践行“三严三实”和“一线工作法”,严格落实“一岗双责”,坚持铁律管干部,铁腕抓作风,将干部职工队伍打造成一支责任意识强,文化意识浓,创新意识好,执行意识高的优秀团队。

关于文体旅游新闻出版局年度工作总结及工作计划范文


一、20**年工作总结

(一)社会文化及文化执法大队工作

1、精心组织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春节、元宵期间,认真筹备,精心组织花灯、马甲大鼓吹、南音表演参加泉州市2014年“东亚文化之都”系列活动,凸显洛江文化特色;联合区委宣传部完成“和谐洛江欢乐行”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城镇化与减灾、森林防火3场主题巡回演出。精心编排“庆国庆65周年、建区17周年”文艺晚会。成功举办“东亚文化之都·2014泉州”县域活动暨“文化之都·仙山洛水”洛江文化周,以“文化之都·仙山洛水”为主题,精心策划了展演、展示、展览、博饼四大系列的15项活动,通过五彩纷呈的活动,全方位、多角度展现洛江生态山水、非遗人文、特色美食饮品以及海丝多元文化之美。

2、加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投入资金49万元,新建7个村级文化共享工程基层服务点,7个村级文化活动示范中心建设工作。

3、多措并举,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做好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做好可移动文物的调查认定、信息采集工作。成立洛江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完成第四批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和第一批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的申报、评审,公布第四批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3项,第一批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28个;做好《陈三五娘》申报国家级非遗项目的跟踪工作,目前,该项目已通过国家级非遗项目工作评审并由国家文化部办公厅完成公示。组织开展第九个中国文化遗产日系列活动,举行洛江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陈列馆揭牌仪式,在马甲镇文化中心举行了洛江区第二批市级非遗传习所和第二批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区展示点授牌仪式并在授牌仪式后举行南音专场演唱活动。

4、加强文化安全监管力度。今年来出动执法人员500多人(家)次,检查文化市场经营单位200多家次查缴有害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的卡通漫画“小册子”、“口袋本图书”等非法出版物和非法印刷品50余张(册),盗版字典12本,进一步净化校园周边出版物市场;开展夜市地摊整治,查缴盗版VCD1000多片,非法出版物300多册,严厉打击游商、地摊兜售非法出版物行为;组织参加市扫黄办举办的2014年侵权盗版及非法出版物集中销毁活动暨“绿色书签行动”系列宣传活动,对查缴的非法出版物及盗版光碟进行集中销毁。

5、做好文化产业服务工作。开展第四批文化产业示范基地的调查摸底工作,推荐“东艺雕刻”、“建文工艺” 两家企业申报泉州市第四批文化产业基地。投入资金7万元,新建5家社区书屋,提升10家农家书屋。

(二)体育工作

1、做好2014年为民办实事项目建设。争取省体育局社区多功能运动场项目资金56万元,新建朝阳社区、院前社区2个多功能运动场,场地平整已完成,现等省体育局安装;新建10个市级全民健身点并安装完成;投入14.9万元完成室外损坏健身器材维修;投入30万元,提升10个村灯光球场招投标工作已完成,现正在安装中。

2、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在节庆期间,联合区直相关部门分别组织区第五届农民篮球公开赛第一阶段、新春象棋、乒乓球邀请赛、庆“三八巾帼健身舞蹈”、徒步越野比赛、拔河等机关全民健身活动。全民健身日期间,举办洛江区第五届农民篮球公开赛、首届洛江区太极拳大汇演等全民健身比赛;组队参加全国武术之乡比赛,积极备战第十五届省运会、省全民健身运动会等工作。

(三)旅游工作

2014年,我区接待游客115.14万人次,同比增长20.93%,实现旅游收入12.16亿元,同比增长22.35%。

支持乡镇举办旅游节庆活动,3月22日,协同虹山乡、泉州广播电视报联合主办“最美虹山行”乡村游启动仪式,7月5日,协同河市镇举办“多彩河市 乐活乡村”美丽乡村休闲旅游体验季活动,取得良好宣传效果。

召开全区“国庆黄金周”假日旅游工作暨乡村旅游工作会,分析全区乡村旅游发展的现状、重点旅游项目进展情况及存在的困难与问题,对今后工作提出了许多建设性的建议和意见。

完善沿线景点设施,提升服务水平和接待能力。针对主景区标牌标识少的问题,主动联系省、市旅游局安排设计单位,计划于年内新设置道路标牌标识20个。指导泉州田格里拉生态旅游有限公司按照创建星级乡村旅游经营单位标准进行园区整治、申报材料撰写工作,目前,已通过市旅游局初评。

指导河市镇召开美丽乡村休闲旅游协会成立大会,成立我区第一家乡镇级的旅游协会——河市镇美丽乡村休闲旅游协会,实现我区旅游协会发展有新突破。

(四)其他工作

1、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较好完成三个环节的各项工作任务,提出了以“文化惠民接地气、润泽无声暖民心”主题,开展“四下基层”、“四送下乡”、“四个一”结对帮扶活动为自选动作,确定10个边学边改项目。认真撰写对照检查材料,于8月18日召开专题民主生活会。按照“四个回应”的要求,精心研究制定“两方案一计划”,其中班子明确6个方面、14项整改内容,科级党员干部共制定了61条整改措施,修订完善制度13项,新建制度11项,确定专项整治任务6项。

2、做好市、县(区)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有关工作。

3、组织开展机构和人员编制核查工作,完成相关表格资料的整理上报工作。

4、2014年4月,被市委、市政府授予2011-2013年度文明单位。

5、全面部署,顺利配合做好全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我局承担的人文环境组相关工作。

二、20**年工作计划

1、完善公共文化设施,继续做好区级文化馆新馆建设的前期工作,新建一批激情文化广场。

2、广泛开展各类群众性文化活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

3、继续做好全国第一次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

4、进一步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开展“陈三五娘”系列文化活动。

5、提升基层体育基础设施,继续争取2—3个省级社区多功能运动场所项目建设。

6、承办好泉州市第七个“全民健身日”启动仪式活动,组织开展面向机关、乡镇、村、企业的多形式全民健身活动,推进全民健身活动的深入开展。

7、继续加强项目招商引资工作,做好在建文化旅游项目的服务、宣传推介工作,加大对外文化产业交流与合作,推动我区文化产业快速发展;积极推荐申报省、市级文化产业重点项目、重点企业工作;认真组织甄选、推荐项目及企业参加“文博会”。

8、积极开展文化市场、出版物市场综合监管及扫黄打非工作;继续深入开展创建安全发展城区建设工作,推动企业加大投入,改善安全生产条件,规范安全生产管理,提升安全生产水平。

9、继续贯彻落实《洛江区关于加快旅游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文件精神,完善全区旅游布局,做好旅游项目的策划、包装、招商工作。

10、扶持、指导相关企业申报省级星级乡村旅游经营单位。

11、印制旅游宣传品,组织参加海峡旅游博览会、国内、国际旅游交易会等有针对性的旅游宣传推介活动,不断提高洛江旅游知名度。

贵港市新闻出版工作计划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贵港市新闻出版工作计划的文章,供大家学习参考!
为深入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和市政府有关规定,进一步加强2011年度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建立健全民主监督政府行为的长效机制,提高政府工作透明度,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依法获取政府信息,有效发挥政府信息对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和经济社会活动的服务作用,特制定2011年度本部门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计划。
一、提高认识,明确职责
要将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列入本局全年重要工作日程,认真贯彻上级关于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精神,以提高政府工作的透明度、公信力,遵循公正、公平、便民的原则,按照“公开为原则,不公开为例外”的要求,丰富政府信息公开的内容,规范信息公开的形式,完善信息公开制度,增强信息公开效果,不断推进我局政府信息公开工作顺利开展。
要切实加强对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组织领导,进一步建立健全有关制度,落实责任,其主要职责是:负责推进、指导、协调、监督全镇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制定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制度;维护、更新政府公开的信息,监督和指导全局公开的政府信息,组织编制政府信息公开指南、政府信息公开目录和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年度报告;对公开的政府信息进行保密审查;承办政府信息公开其它相关事宜。
二、加强制度建设,确保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有序进行
(一)制定并完善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制度、政府信息公开申请受理制度、保密审查制度和内部考核、社会评议、责任追究制度等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制度,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规范化。
(二)建立并实行政府信息公开评议考核制度。采取切合实际的、多形式、多渠道、多层面的评议方式考核我局开展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情况。
(三)主动接受上级政府信息公开主管部门、监察机关和人民群众的监督。
(四)健全和落实政府信息公开过错责任追究制度。对应公开而没有公开的行为严肃处理。
(五)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做到奖惩分明。
三、深化公开内容,扎实开展政府信息公开工作
2011年,我们将进一步提高对政府信息公开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入手,把政府信息公开内容进一步深化,主要从以下这三个方面加强改进。
(一)深化政府信息公开内容。以社会关注度高、公共利益大的政府信息作为突破口,推进制定本部门政府信息公开内容细则;深化行政处罚决定信息的公开,逐步探索形成工作规则。
(二)规范政府信息公开行为。进一步规范信息公开流程;开展政府信息公开建议改进工作,并探索形成相应的工作规则。
(三)加强基础性工作。推进政府机关提供对社会关注度高、专业性强的重大决定的解读服务工作;结合政风行风测评,继续完善政府信息公开监督评议制度,将评议工作日常化、规范化、制度化;加强政府信息公开咨询服务工作;加强宣传和普及力度,提高公众对政府信息公开的认知度。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政府信息公开制度,规范公开内容,提高公开质量,促使我局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朝规范化、制度化方向发展。
四、提高政府信息公开的实效
(一)运用各种便于公众知晓的形式传递政府信息,为公众提供快捷、方便的服务,保证政府公开及时有效。进一步加强对本局门户网站的建设维护管理工作,使之成为信息公开、服务群众的最便捷、效的交流渠道。年内没有发生因政府信息公开而未公开或不应公开而公开、公开不及时等情况造成的事故或群众投诉。
(二)保证制度性、政策性内容长期公开,阶段性工作逐段公开,经常性工作及时公开,动态工作随时公开。
(三)对事关全局、涉及公众普遍关注和公众切身利益的重要事项实行决策前公开、实施过程动态公开和实施结果公开。

市文化新闻出版局工作计划范文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市文化新闻出版局工作计划范文的文章,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年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加快推进“两个中心、四个襄阳”建设的关键一年,也是实现稳中求进、竞进提质目标的落实之年。第一季度,各县市根据市委市政府和上级业务部门对文化建设提出的总体要求,今年全市文化工作要把握以下要点。

一、指导思想

**年

全市文化(含新闻出版、广播电影电视,下同)工作要以*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核心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精神,以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任务,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打造国内外有重要影响的文化名城为奋斗目标,全面落实全省宣传文化工作会议、省广播电视工作会议、省新闻出版工作会议、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精神,紧贴市委市政府工作大局,全面推进文化襄阳建设。

二、工作目标

全市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有明显发展,文化服务经济、政治和社会发展的引领作用明显增强,文化工作在全国的影响、在全省的位次明显提升,人民群众对文化工作的满意程度明显提高。 

三、工作重点

我们将重点实施“八大行动”,为我市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思想保证、舆论支持、精神动力和文化环境。

(一)围绕增强建设文化襄阳的自觉和自信,深入推进十八精神学习贯彻行动

党的十八大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从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保证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为奋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作出战略部署而召开的重要会议。十八大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对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作出深刻阐述,为文化工作进一步发展指明了方向。

1、以党的十八大精神统领全局。通过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充分认识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重大意义,不断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明确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全面落实“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等文化建设四项任务,抢抓“黄金十年”发展机遇,进一步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2、坚持学习理论与工作实践有机结合。把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与全市文化改革发展实际结合起来,统一到市委市政府建设文化襄阳、打造区域性文化中心的重大决策上来。针对当前文化襄阳建设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研究提出新思路、制定新对策,努力突破文化发展的瓶颈制约因素,推动襄阳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二)围绕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实施重大公共文化设施项目建设行动

3、强力推进市区“两馆一院一中心一学校”(博物馆、图书馆、襄阳大剧院、文化艺术中心、**艺术学校)等市区地标式文化设施建设。襄阳大剧院、市博物馆、图书馆、艺术中心项目全面开工建设;博物馆、大剧院今年完成主体工程;艺术学校要做好前期准备工作,力争年内动工兴建;各项目要在“十二五”期间全部建成,投入使用。

4、全面落实县(市)区“两馆”(文化馆、图书馆)改造和扩建任务。已经纳入省项目库的“两馆”建设项目,今年要如期开工建设;未纳入省项目库的,今年要全部挤进国家计划“笼子”,并做好项目开工前的各项准备工作。

5、重点启动市区虎头山、南漳雷家坡等8座高山无线发射台站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争取2个台站在年内建成并投入使用。

6、抓好“乡镇文化综合体”建设试点工作,至少有一个乡镇文化综合体项目开工建设。

(三)围绕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实施基本文化权益保障行动

7、推进“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的申报和建设。进一步优化申报报告、充实创建规划、研究创建制度、完善设计方案,培育具有创新性、带动性、导向性、科学性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项目,创建网络健全、结构合理、发展均衡、运行有效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网络。要采取得力措施,确保创建成功。

8、深入抓好文化惠民活动。继续开展送戏进社区、进乡村、进军营、进工厂、进学校“五进”活动,全年完成送戏下乡1000场以上,送电影下乡3万场次以上,开展“欢乐襄阳”文化惠民活动150场;举办“群星音乐厅”活动12场以上,举办“好戏大家看·优秀剧目展演”活动12场,新建社区流动图书站30所;继续做好博物馆、图书馆、群艺馆(文化馆)、乡镇综合文化站、农家书屋、社区流动图书站等文化场馆的免费开放工作。完成城乡“公共文化地图”和“公共文化服务指南”的编制和完善工作。

欢迎阅读范文人网《年度出版工作计划范文》内容,我们还为您精心挑选了关于2024工作计划的优质专题,请访问:企业年度工作计划范文

  网站地图